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置血管的病因、诊断及处理 被引量:39
1
作者 朱洁萍 戴钟英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25-327,共3页
关键词 前置血管 脐带帆状附着 病因 诊断 单胎妊娠 血管表面 宫颈内口 脐血管
下载PDF
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宫缩抑制剂治疗 被引量:64
2
作者 朱洁萍 戴钟英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2-13,共2页
关键词 早产 胎膜早破 PPROM 宫缩抑制剂 治疗
下载PDF
炔雌醇环丙孕酮对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内分泌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朱洁萍 滕银成 陶敏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8-170,185,共4页
目的探讨服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商品名:达英-35)对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内分泌代谢的影响。方法53例非肥胖型PCOS患者接受达英-35治疗,持续6个周期。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个和第6个周期末,记录体质量指数、腰臀比、多毛评分... 目的探讨服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商品名:达英-35)对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内分泌代谢的影响。方法53例非肥胖型PCOS患者接受达英-35治疗,持续6个周期。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个和第6个周期末,记录体质量指数、腰臀比、多毛评分和痤疮评分;于早卵泡期及治疗后第3个月和第6个月末,测定血清总睾酮、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计算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比值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治疗前后患者体质量指数和腰臀比无明显变化;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时间点的多毛评分、痤疮评分、血清总睾酮和黄体生成素水平及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比值均显著降低(P<0.05)。伴有胰岛素抵抗患者治疗后6个周期末的体质量指数和HOMA-IR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短期服用达英-35可明显改善非肥胖型PCOS患者的高雄激素血症。对于同时伴有胰岛素抵抗的非肥胖型PCOS患者,达英-35存在加重其胰岛素抵抗程度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炔雌醇环丙孕酮片 胰岛素敏感性 高雄激素血症
下载PDF
围绝经期妇女骨密度与肌肉及脂肪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5
4
作者 朱洁萍 陶敏芳 +3 位作者 胡伟伟 胡云秋 李淼 章振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05-1006,共2页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妇女骨密度(BMD)与身体不同部位总肌肉含量(TLM)和总脂肪含量(TFM)的关系。方法选择围绝经期健康女性141名,采用双能X线吸收仪检测腰椎1—4(L1-4)及左侧髋部各部位包括股骨颈、大转子和全髋部的BMD、TLM和TFM...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妇女骨密度(BMD)与身体不同部位总肌肉含量(TLM)和总脂肪含量(TFM)的关系。方法选择围绝经期健康女性141名,采用双能X线吸收仪检测腰椎1—4(L1-4)及左侧髋部各部位包括股骨颈、大转子和全髋部的BMD、TLM和TFM,分析BMD与身体成分的相关性。结果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L1-4、股骨颈、大转子和全髋部BMD与TLM均显著正相关(β值为0.261、0.284、0.388和0.335,P〈0.01),但与TFM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围绝经期妇女腰椎及髋部各部位BMD与TLM呈显著正相关;加强运动,增加身体TLM,对预防骨质疏松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 骨密度 肌肉含量 脂肪含量
下载PDF
超声预测胎儿体重方法的选择 被引量:3
5
作者 朱洁萍 戴钟英 +1 位作者 沈国芳 马永沂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39-342,共4页
目的对回归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法预测胎儿体重作一比较,选择一种或几种准确性高、实用性强的方法供临床使用。方法分娩前72小时内测量胎儿双顶径(BPD)、头径(HD)、胸径(THD)、腹径(AD)、股骨长度(FL)、肝脏长度... 目的对回归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法预测胎儿体重作一比较,选择一种或几种准确性高、实用性强的方法供临床使用。方法分娩前72小时内测量胎儿双顶径(BPD)、头径(HD)、胸径(THD)、腹径(AD)、股骨长度(FL)、肝脏长度(LL)、软组织厚度(STT)和皮下组织厚度(SCT),并记录新生儿出生体重,共390例,其中250例用于训练人工神经网络及建立体重预测的回归方程;140例用人工神经网络、回归方程和临床方法估计体重,比较不同方法的预测准确性。结果本文建立了两种结构的人工神经网络,输入变量分别为6个和8个,并推导出11个体重计算式。6个变量的人工神经网络法的符合率最高,6个变量的回归方程式的符合率略低,为85.7%,而以AD和FL为变量的方程的符合率为83.6%。从多种变量计算中发现,对体重预测有重要影响的参数是AD、FL、BPD。而新生儿体重在3000~4000g者,各方法的精确度较高。结论1.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准确性高的体重预测的新方法;回归法方法简便、准确性也较高,仍是目前体重预测的主要方法;2.AD、FL、BPD是超声预测胎儿体重的重要指标;3.为准确预测过大和过小胎儿的体重,应采用分段方法另设计算式加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预测 胎儿 体重 超声波诊断
下载PDF
非肥胖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视黄醇结合蛋白-4的变化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
6
作者 朱洁萍 季玉琴 +1 位作者 陶敏芳 滕银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06-1510,共5页
目的观察孕前体质量正常的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正规建卡产检、孕前体质量指数(BMI)为16~25 kg/m^2的177例GDM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以同期在该院产检的354名年龄和BMI... 目的观察孕前体质量正常的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正规建卡产检、孕前体质量指数(BMI)为16~25 kg/m^2的177例GDM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以同期在该院产检的354名年龄和BMI匹配的健康孕妇为对照组。均于孕24~28周行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观察指标包括孕24~28周体质量增加值、RBP4、OGTT(0、30、60、120和180 min)血糖浓度及血清胰岛素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HOMA-IR)指数和稳态模型分析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B)。结果 GDM组孕期体质量增加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OGTT各时间点血糖、胰岛素、HOMA-IR指数、HbA1C、TG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2组间TC、HDL、LDL浓度以及HOMA-%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GDM组的血清RBP4水平与孕中期体质量增加值、TC、HDL、LDL、空腹血糖(FPG)及HbA1C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HOMA-%B呈显著负相关(P〈0.05)。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进入回归方程的参数依次是FPG、孕期体质量增加值和TC(r^2=0.180,P〈0.01)。结论孕前体质量正常的GDM孕妇妊娠中期血清RBP4水平显著升高;孕期体质量增加以及FPG和TC浓度与血清RBP4水平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视黄醇结合蛋白4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新产程中母胎监护的要点 被引量:4
7
作者 朱洁萍 滕银成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0-173,共4页
过去十几年的剖宫产率快速上升,而同期孕产妇或新生儿死亡率并未因此而下降。针对剖宫产的过度医疗问题,2014年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COG)和母胎医学学会(SMFM)联合发布了《安全避免初次剖宫产》的共识。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 过去十几年的剖宫产率快速上升,而同期孕产妇或新生儿死亡率并未因此而下降。针对剖宫产的过度医疗问题,2014年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COG)和母胎医学学会(SMFM)联合发布了《安全避免初次剖宫产》的共识。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也发布了《新产程标准及处理的专家共识》,该共识以指导临床医生正确处理产程、避免过度的手术干预、促进母胎安全为目的,在综合国内外相关领域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国外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对产程进展的评估标准和处理进行了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科学 新生儿死亡率 医学学会 手术干预 过度医疗 活跃期停滞 程中 胎心监测 中华医学会 胎心率
下载PDF
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母儿间HLA Ⅱ类抗原相容性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朱洁萍 高桑好一 +3 位作者 横尾朋和 菊池朗 田村正毅 田中宪一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10-412,共3页
目的:研究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母儿间HLA Ⅱ类抗原HLA-DRB1,-DQB1和-DPB1有无相容性或相斥性。方法: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方法检测31... 目的:研究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母儿间HLA Ⅱ类抗原HLA-DRB1,-DQB1和-DPB1有无相容性或相斥性。方法: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方法检测31例重度子痫前期组母儿和34例正常妊娠母儿的HLA-DRB1,-DQB1和-DPB1的基因型和表型。计算母儿间不一致的HLA基因数和(或)抗原数,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未发现重度子痫前期组母儿间存在明显的HLA-DRB1,-DQB1或-DPB1基因型或表型的显著相容或相斥。但是,重度子痫前期组母儿间HLA-Ⅱ类抗原基因型的相容性显著多于正常对照组,母儿间Ⅱ类抗原基因型完全相符的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例和0例,P=0.046)。结论:母儿间HLA Ⅱ类抗原基因型相容性增加可能参与了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重度 抗原 HLA-DRB1 抗原 HLA-DQB1 抗原 HLA-DPB1 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下载PDF
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患者封闭抗体活性与肿瘤坏死因子-α的关系
9
作者 朱洁萍 高桑好一 +4 位作者 横尾朋和 大木泉 菊池朗 田村正毅 田中宪一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741-743,共3页
目的观察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RSA)患者的封闭抗体效应与辅助性T细胞(Th)1型免疫之间的关系。方法以20例连续发生过3次以上早期自然流产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比重离心法从外周血中提取淋巴细胞,以1×106/ml浓度加入含有1%小牛血... 目的观察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RSA)患者的封闭抗体效应与辅助性T细胞(Th)1型免疫之间的关系。方法以20例连续发生过3次以上早期自然流产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比重离心法从外周血中提取淋巴细胞,以1×106/ml浓度加入含有1%小牛血清的RPMI中。每毫升淋巴细胞悬浮液中加入植物血凝素(PHA)2μg培养72 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采用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方法检测研究对象的封闭抗体效应(MLR-BE),>22%为阳性,≤22%为阴性。分析TNF-α水平与MLR-BE的关系。结果20例患者TNF-α的平均浓度为(561.0±522.9)pg/ml,平均MLR-BE为(-6.5±37.6)%(阴性14例、阳性6例)。MLR-BE阴性患者的TNF-α水平为(676.1±585.0)pg/ml,显著高于MLR-BE阳性患者的(292.5±159.5)pg/ml(P<0.05)。TNF-α水平与MLR-BE不相关(R2=0.015,P>0.05)。结论MLR-BE可能影响母体Th1/Th2的平衡,从而导致习惯性流产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惯性流产 封闭抗体 肿瘤坏死因子-Α 辅助性T细胞1型/2型 阴性患者 原因不明 抗体活性 封闭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TNF-α
下载PDF
围绝经期与绝经早期妇女骨密度及身体成分分析 被引量:19
10
作者 陶敏芳 朱洁萍 章振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1587-1588,1591,共3页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与绝经早期妇女骨密度(BMD)和身体成分的变化,分析身体成分对BMD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3月在本院行健康体检的40~60岁围绝经期和绝经≤5年的妇女,记录身高和体质量,计算体质指数(BMI)。采用双能X线检测仪检测腰椎1~...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与绝经早期妇女骨密度(BMD)和身体成分的变化,分析身体成分对BMD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3月在本院行健康体检的40~60岁围绝经期和绝经≤5年的妇女,记录身高和体质量,计算体质指数(BMI)。采用双能X线检测仪检测腰椎1~4和左侧股骨颈、大转子及全髋的BMD,以及全身脂肪含量和肌肉含量。结果符合条件的妇女共157例,其中围绝经期组69例,绝经早期组88例。绝经早期组身高明显低于围绝经期组〔(156.8±4.9)cm和(159.2±5.1)cm〕,BMI明显高于围绝经期组〔(24.2±2.8)kg/m2和(23.2±2.5)kg/m2〕;两组妇女的体质量、脂肪含量和肌肉含量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早期组腰椎1~4的BMD和股骨颈BMD均显著低于围绝经期组〔分别为(1.09±0.14)g/cm2和(1.19±0.15)g/cm2,(0.90±0.11)g/cm2和(0.94±0.12)g/cm2,P<0.05〕;两组妇女其他部位BMD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各部位BMD与肌肉含量均有相关性(P<0.05),BMI和脂肪含量与各部位BMD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绝经早期腰椎和股骨颈的BMD明显降低,而脂肪含量和肌肉含量的变化不明显。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工作应尽早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绝经后 骨密度 围绝经期 绝经早期 脂肪含量 肌肉含量
下载PDF
过继转移FTY720-DC对自然流产模型孕鼠胚胎丢失率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熊苗 朱洁萍 +3 位作者 李莉 刘阳 季玉琴 王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93-798,共6页
目的观察过继转移FTY720-树突状细胞(FTY720-DC)对自然流产模型孕鼠胚胎丢失率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在诱导母胎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自然流产小鼠模型(CBA/J×DBA/2)及正常妊娠小鼠模型(CBA/J×BALB/c),分为6组... 目的观察过继转移FTY720-树突状细胞(FTY720-DC)对自然流产模型孕鼠胚胎丢失率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在诱导母胎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自然流产小鼠模型(CBA/J×DBA/2)及正常妊娠小鼠模型(CBA/J×BALB/c),分为6组:正常妊娠模型组(CBA/J×BALB/c)、未干预自然流产模型组(CBA/J×DBA/2)、注射DC培养基(DCCM)的流产模型组、过继转移DC的流产模型组、注射FTY720的流产模型组、过继转移FTY720-DC的流产模型组。于妊娠第12~14日观察孕鼠胚胎丢失情况,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孕鼠外周血Treg、Th17细胞占单个核细胞的比例。结果过继转移FTY720-DC后孕鼠胚胎丢失率明显低于未干预或注射DCCM的流产模型组(P=0.00),与过继转移DC的流产模型组和注射FTY-720的流产模型组相比,其胚胎丢失率也明显下降(P=0.01);它与正常妊娠组胚胎丢失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继转移FTY720-DC后孕鼠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明显增高,Th17细胞比例明显降低,与未干预或注射DCCM的流产模型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与正常妊娠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继转移FTY720-DC能诱导妊娠免疫耐受,降低自然流产模型孕鼠的胚胎丢失率,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逆转了自然流产模型孕鼠Treg/Th17的失平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TY720 树突状细胞 过继转移 自然流产 免疫耐受
下载PDF
双侧卵巢切除对围绝经期妇女骨密度及身体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陶敏芳 戎融 +3 位作者 吴氢凯 滕银成 朱洁萍 胡云秋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46-1148,共3页
目的探讨双侧卵巢切除术对围绝经期妇女骨密度、身体成分及性激素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妇产科行双侧卵巢切除术的围绝经期患者33例(卵巢切除组),以同期更年期门诊自然绝经妇... 目的探讨双侧卵巢切除术对围绝经期妇女骨密度、身体成分及性激素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妇产科行双侧卵巢切除术的围绝经期患者33例(卵巢切除组),以同期更年期门诊自然绝经妇女35例为对照组,采用美国GE-Lunar-Prodigy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和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妇女在闭经6和12个月时的骨密度、脂肪含量、肌肉含量及性激素。结果两组妇女在闭经后6和12个月时,骨密度、脂肪含量、肌肉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闭经6个月时,卵巢切除组的雌二醇(E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4.79±22.17)U/Lvs(32.74±31.02U/L)](P<0.05);闭经后12个月时,卵巢切除组的E2和卵泡刺激素(FSH)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2:(8.09±4.38)U/Lvs(25.92±3.53)U/L;FSH:(64.88±18.39)U/Lvs(40.69±31.63)U/L](P<0.05)。结论围绝经期双侧卵巢切除后12个月内主要表现为E2和FSH改变,而E2水平的降低对骨密度、脂肪含量以及肌肉含量的影响并未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卵巢切除术 围绝经期 雌激素 身体成分
下载PDF
用Kupperman评分评估围绝经期双侧卵巢切除对围绝经期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25
13
作者 滕银成 陶敏芳 朱洁萍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98-300,共3页
目的:采用改良Kupperman评分系统对围绝经期因妇科良性肿瘤行双侧卵巢切除的患者进行评分,观察双侧卵巢切除对妇女围绝经期症状的影响。方法:2006~2007年在我院因良性疾病行手术治疗同时切除双侧卵巢的围绝经期患者,术后6~12个月发放... 目的:采用改良Kupperman评分系统对围绝经期因妇科良性肿瘤行双侧卵巢切除的患者进行评分,观察双侧卵巢切除对妇女围绝经期症状的影响。方法:2006~2007年在我院因良性疾病行手术治疗同时切除双侧卵巢的围绝经期患者,术后6~12个月发放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患者基本情况和改良Kupperman评分表。询问患者如可以重新选择,是否仍愿意接受双侧卵巢切除手术,根据不同选择将患者分为接受手术组和暂缓手术组,并对Kupperman评分值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回收有效问卷68份。患者术后Kupperman评分由术前的12.71±9.50增加至20.35±7.84(P=0.000),其中以心悸、性生活质量下降、潮热出汗、疲乏、情绪波动、抑郁多疑等症状的评分增加明显,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暂缓手术组患者术后情绪波动、头痛及性生活质量下降评分高于接受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绝经期双侧卵巢切除后可能会加重妇女的围绝经期症状,进行围绝经期妇科良性疾病手术治疗时,应合理掌握卵巢切除的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 改良kupperman评分 卵巢切除术
下载PDF
自制止血带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军 朱洁萍 +3 位作者 黄红玲 李莉 陈宇 熊苗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5-157,共3页
目的:探讨自制锁扣式止血带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止血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9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60例,完全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30例,术中应用自制锁扣式... 目的:探讨自制锁扣式止血带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止血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9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60例,完全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30例,术中应用自制锁扣式止血带;对照组30例,术中垂体后叶素注射至肌瘤基底部包膜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术后血红蛋白及术后病率。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血红蛋白下降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发热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锁扣式止血带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且安全、操作简便、易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子宫肌瘤剔除术 止血带 垂体后叶素
下载PDF
S1P受体激动剂FTY720干扰孕鼠体内DC分布从而诱导妊娠免疫耐受 被引量:4
15
作者 熊苗 徐亮 +4 位作者 李莉 刘阳 周芳芳 黄红玲 朱洁萍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1-47,共7页
目的探讨S1P受体激动剂FTY720在降低自然流产模型孕鼠胚胎丢失率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以自然流产模型孕鼠为研究对象,观察腹腔注射FTY720对自然流产模型孕鼠胚胎丢失率的影响,RT-PCR检测DC表面S1PR的表达,流式细胞术及免疫... 目的探讨S1P受体激动剂FTY720在降低自然流产模型孕鼠胚胎丢失率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以自然流产模型孕鼠为研究对象,观察腹腔注射FTY720对自然流产模型孕鼠胚胎丢失率的影响,RT-PCR检测DC表面S1PR的表达,流式细胞术及免疫组化检测孕鼠外周血及局部组织中DC数量、成熟度及其表面相应趋化因子CCL19及其受体CCR7的表达情况,趋化实验验证FTY720对DC细胞趋化能力的影响。结果 1)FTY720对正常妊娠模型孕鼠的胚胎丢失率无明显影响(P<0.05),过继转移FTY720能明显降低自然流产模型孕鼠的胚胎丢失率(P<0.05);2)DC表面存在S1P受体的广泛表达,S1P受体激动剂FTY720减少了DC表面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P<0.05),致使趋化至母胎界面DC的数量显著减少(P<0.05);3)FTY720对DC细胞的分化及凋亡率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FTY720可能通过下调DC表面趋化因子受体CCR7的表达而使趋化至母胎界面的DC数量减少,最终诱导母胎免疫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因子受体7 趋化因子19 妊娠免疫耐受 FTY720 S1P受体
原文传递
中国未婚流动青少年生殖健康服务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蕾 朱洁萍 +2 位作者 庞丽华 胡成花 郑晓瑛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5年第5期347-351,共5页
青少年在生命周期中处于一个特定的时期,其生殖健康有许多特点,享有生殖健康服务是青少年的基本权利。继1994年开罗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首次在《行动纲领》中明确提出青少年所面临的生殖健康挑战,并要求各国为青少年提供必要的生殖健... 青少年在生命周期中处于一个特定的时期,其生殖健康有许多特点,享有生殖健康服务是青少年的基本权利。继1994年开罗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首次在《行动纲领》中明确提出青少年所面临的生殖健康挑战,并要求各国为青少年提供必要的生殖健康教育和服务后,世界各国各地区相继出台一些生殖健康政策和服务支持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健康服务 流动青少年 未婚 中国 生殖健康教育 生命周期 基本权利 国际人口
下载PDF
双侧卵巢切除对绝经后妇女绝经期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陶敏芳 朱洁萍 滕银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2-164,共3页
目的研究绝经后女性双侧卵巢切除前后绝经期相关症状的变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及改良Kupperman评分表对因良性子宫疾病接受子宫切除术加双侧卵巢切除术的绝经后患者进行手术前后绝经期相关症状的评估;并按绝经时间分绝经早期... 目的研究绝经后女性双侧卵巢切除前后绝经期相关症状的变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及改良Kupperman评分表对因良性子宫疾病接受子宫切除术加双侧卵巢切除术的绝经后患者进行手术前后绝经期相关症状的评估;并按绝经时间分绝经早期组(绝经时间≤5年)和绝经晚期组(绝经时间>5年)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95例研究对象中术前Kupperman评分正常8例、症状轻度46例、中度34例、重度7例;术后评分正常5例,症状轻度28例、中度48例、重度14例;术后中、重度症状者较术前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早期组术前Kupperman总分及潮热出汗、失眠、抑郁、疲乏及头痛的症状评分均高于绝经晚期组(P<0.05)。绝经早期组术后Kupperman评分23.93±7.53,显著高于手术前的17.63±8.07(P<0.05),绝经晚期组手术前后Kupperman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侧卵巢切除对绝经后妇女的绝经期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绝经早期妇女的影响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 绝经症状 双侧卵巢切除术 改良Kupperman评分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性手术后延续治疗的效果 被引量:5
18
作者 陆丽华 罗来敏 朱洁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390-1392,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保守性手术后延续治疗的效果。方法对89例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应用腹腔镜技术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分解粘连手术、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或附件切除术。患者术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44)于术后给予促性...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保守性手术后延续治疗的效果。方法对89例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应用腹腔镜技术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分解粘连手术、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或附件切除术。患者术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44)于术后给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治疗3个月;对照组(n=45)不予任何药物。两组均密切随访临床症状和复发情况、CA-125、妇科检查盆腔情况以及盆腔B超,对有生育要求的患者(n=28)增加受孕情况的随访。结果所有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基本缓解或减轻,复发率:术后6个月治疗组为0%,对照组为4%;术后12个月治疗组为2%,对照组为4%(P<0.05)。CA-125随病灶的复发而升高。在有生育要求的患者中,治疗组受孕率为58%,对照组为0%(P<0.001)。结论腹腔镜是诊断、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金标准,保守性手术后延续治疗能有效控制其复发率,提高术后受孕率。GnRHa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和助孕准备的重要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手术后 药物治疗
下载PDF
手术绝经对围绝经期妇女精神神经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陶敏芳 滕银成 朱洁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6-198,共3页
目的探讨手术绝经对围绝经期妇女精神神经症状的影响。方法对68例因妇科良性疾病行双侧卵巢切除的围绝经期妇女,采用改良Kupperman评分法对术前、术后的围绝经期综合征进行评分,包括对精神神经症状进行评分。并让患者对手术再次选择,分... 目的探讨手术绝经对围绝经期妇女精神神经症状的影响。方法对68例因妇科良性疾病行双侧卵巢切除的围绝经期妇女,采用改良Kupperman评分法对术前、术后的围绝经期综合征进行评分,包括对精神神经症状进行评分。并让患者对手术再次选择,分成暂缓手术组(n=38)和立即手术组(n=30),再次对两组精神神经症状进行评分。结果术前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为67.65%(22/68),其中中、重度症状发生率为30.88%;术后发生率为97.06%(66/68),其中中、重度发生率为70.59%,术后发生率显著高于术前(P<0.01)。术后精神神经症状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失眠:(1.68±1.39)分vs(1.55±1.60)分;情绪波动:(2.51±1.82)分vs(1.68±1.77)分;抑郁:(0.98±1.46)分vs(0.60±0.38)分](P<0.01)。选择立即手术的患者仅术后情绪波动的评分明显高于术前评分(P=0.005);而选择暂缓手术的患者术后情绪波动和抑郁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评分(P=0.051,P=0.010)。结论围绝经期妇女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后,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升高,症状严重程度加重,精神神经症状评分升高,其中抑郁症状可能影响患者再次选择手术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绝经 围绝经期综合征 精神神经症状 改良Kupperman评分
下载PDF
新型免疫抑制剂FTY720通过阻断S1P信号通路诱导母胎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熊苗 徐亮 +4 位作者 李莉 刘阳 周芳芳 王军 朱洁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332-1336,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免疫抑制剂FTY720诱导母胎免疫耐受的效应及机制,为临床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自然流产模型孕鼠为实验对象,观察腹腔注射FTY720对自然流产模型孕鼠胚胎丢失率及蜕膜组织1-磷酸鞘氨醇(... 目的·探讨新型免疫抑制剂FTY720诱导母胎免疫耐受的效应及机制,为临床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自然流产模型孕鼠为实验对象,观察腹腔注射FTY720对自然流产模型孕鼠胚胎丢失率及蜕膜组织1-磷酸鞘氨醇(S1P)表达的影响。构建S1P基因siRNA慢病毒载体及过表达S1P基因慢病毒载体,并转染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DCs);观察过继转移2种慢病毒载体后FTY720对自然流产模型孕鼠胚胎丢失率的影响。结果·FTY720对正常妊娠模型孕鼠的胚胎丢失率无明显影响,腹腔注射FTY720能明显降低自然流产模型孕鼠的胚胎丢失率。自然流产模型孕鼠局部蜕膜组织存在S1P的低表达。过继转移S1PsiRNA慢病毒转染的DCs后,FTY720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自然流产模型孕鼠的胚胎丢失率,但效果不及过继转移S1P-siRNA慢病毒转染的DCs前;过继转移过表达S1P基因慢病毒转染DCs后,FTY720能显著降低自然流产模型孕鼠的胚胎丢失率,其效果较过继转移过表达S1P基因慢病毒转染DCs前更为明显。结论·FTY720安全性良好,其诱导妊娠免疫耐受可能与阻断S1P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磷酸鞘氨醇信号通路 妊娠免疫耐受 母胎界面 FTY720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