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神经机制研究
1
作者 柯梓 刘巍 +6 位作者 熊志浩 阚伯红 朱洪航 李星萍 刘洋 韩江秦 陈付艳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51-55,共5页
近年来,电针以其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post-stroke dysphagia,PSD)在临床上取得的良好疗效,而见诸于临床报道中。与手针相比,电针具有刺激量稳定、可重复性高且不完全依赖医者手法操作等优势,因此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作者通过查阅相... 近年来,电针以其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post-stroke dysphagia,PSD)在临床上取得的良好疗效,而见诸于临床报道中。与手针相比,电针具有刺激量稳定、可重复性高且不完全依赖医者手法操作等优势,因此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作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关于电针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机制的相关研究日益丰富,但尚缺乏归纳与总结,因此制约了其进一步运用与推广。该文从神经解剖学及神经生理学等角度出发,通过整理、分析近年来相关文献,溯源求本,发现电针治疗PSD主要涉及的神经机制,包括调节、兴奋皮质吞咽中枢、皮质下结构、脑干吞咽中枢等中枢神经系统及调节吞咽功能相关的周围神经及肌群等方面。最终,试对电针治疗PSD的神经机制进行梳理总结,以期为电针治疗PSD提供可视化依据,并为未来电针的相关机制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神经机制 综述
原文传递
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研究进展
2
作者 朱洪航 柯梓 +3 位作者 李星萍 刘洋 韩江秦 陈付艳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117-121,共5页
缺血性脑卒中作为一种高致残和致死率的疾病,大多数患者往往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现代康复疗法时程长、起效缓慢,难以取得患者长期配合,获益有限。针灸作为一种已经明确证实有效的刺激方法,目前广泛应用于缺... 缺血性脑卒中作为一种高致残和致死率的疾病,大多数患者往往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现代康复疗法时程长、起效缓慢,难以取得患者长期配合,获益有限。针灸作为一种已经明确证实有效的刺激方法,目前广泛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的康复治疗。改善机体功能缺失的同时可修复损伤神经,弥补现代医学治疗短板,增强患者治疗依从性,已成为临床研究关注的重点。文章总结了缺血性脑卒中常见后遗症的针灸干预方法,包括运动障碍、吞咽困难、认知障碍、卒中后失眠及中风后抑郁等,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简析,揭示针灸多靶点、多层面、多通路的作用特点。同时指出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与缺陷,为今后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与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缺血性脑卒中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洋 李星萍 +3 位作者 韩江琴 柯梓 朱洪航 陈付艳 《中医药信息》 2023年第7期86-90,共5页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post-stroke dysphagic,PSD)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常与皮质吞咽中枢损伤、下行传导纤维以及锥体外系受损有关。吞咽功能的减退会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和免疫力减退等病理状态,严重时可...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post-stroke dysphagic,PSD)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常与皮质吞咽中枢损伤、下行传导纤维以及锥体外系受损有关。吞咽功能的减退会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和免疫力减退等病理状态,严重时可因误吸而导致吸入性肺炎,对患者的生理功能和病后康复造成巨大影响。针灸已被广泛应用于PSD的治疗,对于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神经通路的重建以及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本文通过对近年来针刺治疗PSD的临床研究进行查阅筛选,发现针刺方法丰富多样,包括了电针、头针、眼针、穴位注射、常规针刺以及各种特色针法。针刺选穴以颈项部腧穴为主,常用穴位包括廉泉、风池、金津、玉液和翳风穴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吞咽障碍 研究进展 针刺治疗
下载PDF
浅刺疗法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概况
4
作者 韩江秦 刘平 +4 位作者 李星萍 刘洋 柯梓 朱洪航 陈付艳 《河南中医》 2023年第10期1596-1600,共5页
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主要病因为肺脾肾三脏亏虚,“气虚络瘀、玄府失司”是其核心病机,AR的发生由免疫失衡导致,与中医的阴阳失衡相契合。与传统针刺法相比,浅刺疗法针刺深度较浅、针感柔和,从视觉上减轻患者的紧张感,且... 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主要病因为肺脾肾三脏亏虚,“气虚络瘀、玄府失司”是其核心病机,AR的发生由免疫失衡导致,与中医的阴阳失衡相契合。与传统针刺法相比,浅刺疗法针刺深度较浅、针感柔和,从视觉上减轻患者的紧张感,且具有与传统针刺相同的疗效。浅刺疗法常用针具有腕踝针、皮内针、三棱针等,常用方法有沿皮透穴刺法、腕踝针法、毫针浅刺等,治疗过敏性鼻炎常选用鼻周穴及膀胱经经穴。浅刺疗法取效机理包含皮部理论、卫气理论、络病理论等,有的浅刺疗法要求以不产生酸麻痛胀等针感为宜,与传统针灸疗法需得气的要求相悖。可见,浅刺疗法也是对传统针灸治疗学的实践与拓展,其取效理论必然离不开针灸经络理论。目前,在治疗AR方面,传统针刺疗法与浅刺疗法的对比研究还较少,今后还需加强该方面的研究,拓展针灸治疗AR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鼻炎 浅刺疗法 腕踝针 皮内针 三棱针 皮部理论 卫气理论 络病理论
下载PDF
补肾活血方联合穴位针刺治疗老年膝骨性关节炎疗效及对骨代谢和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陈付艳 柯梓 +1 位作者 朱洪航 周鑫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5036-5039,共4页
目的 探究补肾活血方联合穴位针刺治疗老年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KOA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穴位针刺组和常规组各48例,常规组给予常规西药+补肾活血方治疗方案,穴位针刺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穴位针刺治疗方案。... 目的 探究补肾活血方联合穴位针刺治疗老年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KOA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穴位针刺组和常规组各48例,常规组给予常规西药+补肾活血方治疗方案,穴位针刺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穴位针刺治疗方案。统计两组临床疗效、膝关节功能、中医证候积分,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骨钙素(BGP)、骨保护素(OPG)、I型胶原C端肽(CTX-I)、白细胞介素(IL)-1、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 穴位针刺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Lysholm功能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量表(HSS)评分显著升高(P<0.05),且穴位针刺组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且穴位针刺组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BGP、OPG水平显著升高,CTX-I水平显著降低,且穴位针刺组BGP、OPG水平显著高于常规组,CTX-I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两组IL-1、TNF-α水平显著降低,且穴位针刺组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补肾活血方联合穴位针刺通过调节炎性因子和骨代谢水平,改善KOA患者骨关节功能,临床疗效优于西药联合补肾活血方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活血方 针刺 膝骨关节炎 骨代谢指标
下载PDF
针刺治疗足底疔验案一则
6
作者 朱洪航 陈付艳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2年第8期1438-1439,共2页
足底疔初起有足底红肿伴小疱,表皮偏硬,自觉疼痛或麻木,或伴口苦、纳差、舌红苔黄、脉数等,成脓期表现为患处肿势增大,红肿明显,疼痛剧烈,行走能力受限。初期常口服清热解毒的中药方剂,或配以中药膏剂外敷,成脓期治以切开排脓。然笔者(... 足底疔初起有足底红肿伴小疱,表皮偏硬,自觉疼痛或麻木,或伴口苦、纳差、舌红苔黄、脉数等,成脓期表现为患处肿势增大,红肿明显,疼痛剧烈,行走能力受限。初期常口服清热解毒的中药方剂,或配以中药膏剂外敷,成脓期治以切开排脓。然笔者(第一作者)跟师(通讯作者)侍诊期间,见其使用针刺疗法辨证治疗足底疔1例疗效较好,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疱 脉数 针刺疗法 中药膏剂 辨证治疗 足底疔 中药方剂 清热解毒
下载PDF
经筋排刺法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星萍 王文青 +4 位作者 柯梓 朱洪航 刘洋 韩江秦 陈付艳 《江苏中医药》 CAS 2022年第9期74-77,共4页
经筋理论最早见于《灵枢·经筋》,经筋排刺法将经筋理论与排刺针法相结合,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特色针刺法。此针刺法具有行气活血、疏通经络、解痉止痛等功效,在临床上广泛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除中风后遗症、面瘫、颈椎疾病、腰椎疾... 经筋理论最早见于《灵枢·经筋》,经筋排刺法将经筋理论与排刺针法相结合,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特色针刺法。此针刺法具有行气活血、疏通经络、解痉止痛等功效,在临床上广泛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除中风后遗症、面瘫、颈椎疾病、腰椎疾病等本针刺法的优势病种外,对痛证及内、妇、儿科疾病也有一定疗效。经筋排刺法可能通过恢复病损的神经和血管周围微循环等发挥治疗作用,其具体作用机制尚未明确,且对刺法操作规范及方法指导方面的研究也较为欠缺,可作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筋理论 排刺法 临床研究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