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系气叠置含气系统与天然气成藏特征——以沁水盆地榆社—武乡示范区为例
1
作者 陈尚斌 侯晓伟 +5 位作者 屈晓荣 王阳 周宝艳 朱炎铭 苏育飞 刘正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22,共11页
中国煤系气资源丰富,其中沁水盆地是中国煤系气分布的主要盆地之一,明确煤系气叠置含气系统分布特征,有助于实现煤系气的共探合采。为此,以沁水盆地榆社—武乡示范区石炭系—二叠系含煤地层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煤系气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划... 中国煤系气资源丰富,其中沁水盆地是中国煤系气分布的主要盆地之一,明确煤系气叠置含气系统分布特征,有助于实现煤系气的共探合采。为此,以沁水盆地榆社—武乡示范区石炭系—二叠系含煤地层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煤系气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划分了煤系气叠置含气系统,研究了煤系气的源岩—储层共生组合特征、储层分布特征、共生成藏特征,并详细分析了示范井的压裂合采效果,预测了示范井产量。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目标煤系空间上发育3个独立叠置含气系统,其中含气系统Ⅰ是以15号煤和富有机质泥岩为主要烃源岩的“泥岩—煤—泥岩”组合;含气系统Ⅱ是以11号、12号煤和富有机质泥岩为主要烃源岩的“泥岩—砂岩—煤—泥岩”组合和以8号煤与富有机质泥岩为主要烃源岩的“泥岩—煤—砂岩—泥岩”组合;含气系统Ⅲ是以3号煤和富有机质泥岩为主要烃源岩的“泥岩—煤—砂岩”组合;②煤系气储层具有单层厚度薄、累计厚度大的空间展布特征,各含气系统中气藏组合类型以煤层气为主,页岩气和致密砂岩气发育较差;③示范井煤系气合采甜点含气层段发育于含气系统Ⅱ和Ⅲ,具备压裂合采基础,运用电缆桥塞与射孔联作投球分层压裂工艺配套技术实现了深部煤系气的有效开采。结论认为:①叠置含气系统兼容性是控制煤系气开采的关键因素,未来仍需不断优化排采制度以提高煤系气的合采产能;②研究成果对深化煤系气共生成藏机理、优选合采甜点层段、释放深部煤层气资源和实现煤系气高效合采均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气 叠置含气系统 共生成藏 压裂合采 榆社—武乡示范区 沁水盆地
下载PDF
复杂构造区页岩孔隙结构、吸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2
作者 尚福华 苗科 +6 位作者 朱炎铭 王猛 唐鑫 王阳 高海涛 冯光俊 密文天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9-282,共14页
随着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构造复杂区已成为下一步勘探的重要方向。以渝东北复杂构造区龙马溪组页岩为例,开展了扫描电镜、压汞、低压气体吸附、等温吸附等试验,系统性地表征了渝东北地区不同构造变形带龙马溪组孔隙结构及吸... 随着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构造复杂区已成为下一步勘探的重要方向。以渝东北复杂构造区龙马溪组页岩为例,开展了扫描电镜、压汞、低压气体吸附、等温吸附等试验,系统性地表征了渝东北地区不同构造变形带龙马溪组孔隙结构及吸附特征,分析了复杂构造区页岩孔隙结构和吸附特征的影响因素,阐明了构造变形对于孔隙结构和吸附能力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滑脱褶皱带和断层褶皱带龙马溪组页岩中发育较多的有机质孔,而叠瓦断层带龙马溪组页岩仅发育少量有机质孔隙,但发育更多矿物相关的孔裂隙;(2)滑脱褶皱带龙马溪组页岩中微孔(<2 nm)、介孔(2~50 nm)及宏孔(> 50 nm)均有发育,而断层褶皱带和叠瓦状冲断带龙马溪组页岩样品中微孔不是很发育,而介孔和宏孔相对比较发育;(3)龙马溪组页岩“过剩”吸附量都是随着压力的增大迅速增加,达到最大值(6~9 MPa)后开始缓慢降低,而绝对吸附量则随着压力的增大单调增大;(4)孔隙结构主要受控于TOC(总有机碳)和黏土矿物含量,而吸附能力主要与TOC和微孔密切相关,此外,构造变形也可以通过改造孔隙结构来影响吸附能力。该研究成果为复杂构造区页岩气勘探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开发 复杂构造区 页岩 孔隙结构 吸附特征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三叠系沉积厚度恢复及其意义 被引量:42
3
作者 朱炎铭 秦勇 +2 位作者 范炳恒 李田忠 姜波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5-200,共6页
综合运用现代油气地质理论及镜质组反射率测定等现代分析测试方法 ,分析了渤海湾地区的构造演化及古地温场特征 ;采用 EASY% Ro 数值模拟技术对大量钻孔进行了埋藏史反演 ,首次较为细致合理地恢复了渤海湾地区三叠系原始沉积厚度 .结果... 综合运用现代油气地质理论及镜质组反射率测定等现代分析测试方法 ,分析了渤海湾地区的构造演化及古地温场特征 ;采用 EASY% Ro 数值模拟技术对大量钻孔进行了埋藏史反演 ,首次较为细致合理地恢复了渤海湾地区三叠系原始沉积厚度 .结果表明 :华北晚古生代巨型沉积盆地的发育历史一直延续至印支中期 ,古生界在印支期末埋藏可达 2 50 0~ 40 0 0 m,埋藏深度及其在空间上的展布特征主要受控于三叠系的原始沉积厚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镜质组反射率 三叠系 古生界 渤海湾盆地 沉积厚度 烃源岩
下载PDF
页岩储层孔隙结构多尺度定性-定量综合表征:以上扬子海相龙马溪组为例 被引量:55
4
作者 朱炎铭 王阳 +2 位作者 陈尚斌 张寒 付常青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4-163,共10页
为了深入研究下古生界海相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特征及其发育控制因素,本文采用多种孔隙表征及基础地化参数研究手段,实现了对孔隙特征从电镜下直观的形貌观察到对孔隙结构的宏孔-微孔全尺度定量测试,并结合样品地球化学参数和矿物组成探讨... 为了深入研究下古生界海相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特征及其发育控制因素,本文采用多种孔隙表征及基础地化参数研究手段,实现了对孔隙特征从电镜下直观的形貌观察到对孔隙结构的宏孔-微孔全尺度定量测试,并结合样品地球化学参数和矿物组成探讨了页岩孔隙发育的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海相龙马溪组页岩普遍发育有机质孔、粒间孔、粒内孔以及微裂缝等4种微观孔隙类型。其中以有机质孔和黏土矿物集合体粒间孔最为发育;联合高压压汞、低温液氮和二氧化碳吸附实验表明孔径分布曲线呈多峰态,总体孔径以小于50nm为主,表现为介孔和微孔为主,形态多为细颈广体的墨水瓶孔和四周开放的平行板状的狭缝型孔,页岩孔隙孔体积主要有微孔和宏孔贡献,而比表面积主要由小于5nm孔径的微孔-介孔贡献;泥页岩总有机碳(TOC)含量和主要矿物是控制孔隙大小的关键因素,其中TOC含量控制着页岩微孔与宏孔的发育,而黏土矿物与脆性矿物分别对介孔和宏孔有着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马溪组 孔隙形貌 孔径分布 控制因素
下载PDF
东濮凹陷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的生烃演化 被引量:26
5
作者 朱炎铭 王晓辉 +3 位作者 张聪 袁伟 蔡超 陈尚斌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7-31,共5页
东濮凹陷的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主要分布在本溪组、太原组及山西组,厚度大,分布较稳定,其岩性主要包括暗色泥岩(含碳质泥岩)和煤岩。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自沉积以来,遭受了海西—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等多期复杂的构造变动... 东濮凹陷的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主要分布在本溪组、太原组及山西组,厚度大,分布较稳定,其岩性主要包括暗色泥岩(含碳质泥岩)和煤岩。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自沉积以来,遭受了海西—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等多期复杂的构造变动,经历了不均一的抬升、变形、埋藏,甚至岩浆作用,导致了烃源岩生烃演化的不连续性和分阶段性。在区域构造作用控制下,东濮凹陷石炭—二叠系经历了海西—印支期、喜马拉雅早期和喜马拉雅晚期等多期复杂的构造—埋藏作用过程,其中最大埋深发生在喜马拉雅早期(东营期末),当时研究区煤系的埋深已达4 300m。在此过程中,有机质的受热温度呈"脉动状"变化,最高受热温度达260℃,导致煤系有机质成熟度呈阶段性增加,并引发多次成烃演化过程。早喜马拉雅期的晚期,相对生烃量大,是煤系主要成烃期,成烃强度最大的区域位于凹陷的前梨园和南部的马厂一带。热解实验分析表明,其煤系有机质最大相对生烃量为300mg/g。但受东营运动的影响,该期部分煤系生烃可能被破坏,导致成藏条件的复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濮凹陷 石炭-二叠系龋系 烃源岩 构造-埋藏史 成熟度 成烃演化
下载PDF
四川地区志留系页岩气成藏的地质背景 被引量:72
6
作者 朱炎铭 陈尚斌 +1 位作者 方俊华 罗跃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60-1164,共5页
从构造演化入手,以四川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底部的黑色泥岩为研究对象,探讨其页岩空间分布特征、生烃作用历程及页岩气的成藏过程。研究认为:四川地区龙马溪组黑色页岩是一套富含有机质的烃源岩,属Ⅰ型干酪根,具有厚度大、埋藏适中、有... 从构造演化入手,以四川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底部的黑色泥岩为研究对象,探讨其页岩空间分布特征、生烃作用历程及页岩气的成藏过程。研究认为:四川地区龙马溪组黑色页岩是一套富含有机质的烃源岩,属Ⅰ型干酪根,具有厚度大、埋藏适中、有机质成熟度高等有利条件,为页岩气在该地区的形成和聚集成藏,并形成大规模的气藏提供可能;威远、泸州、宜宾和自贡区域龙马溪组页岩气资源潜力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地区 页岩气 成藏 生烃演化 构造-埋藏史
下载PDF
武清凹陷石炭—二叠系烃源岩的二次生烃评价 被引量:17
7
作者 朱炎铭 秦勇 +3 位作者 范炳恒 桑树勋 杨永国 姜波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7-84,共8页
武清凹陷石炭—二叠系烃源岩自形成以来经历了复杂的构造 -埋藏历史 ,并发生过多次生烃演化过程 .基于详细的构造 -埋藏史研究 ,结合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及矿物包裹体分析 ,运用EASY %Ro 数值模拟技术 ,深入研究了武清凹陷石炭—二叠系... 武清凹陷石炭—二叠系烃源岩自形成以来经历了复杂的构造 -埋藏历史 ,并发生过多次生烃演化过程 .基于详细的构造 -埋藏史研究 ,结合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及矿物包裹体分析 ,运用EASY %Ro 数值模拟技术 ,深入研究了武清凹陷石炭—二叠系烃源岩的生烃演化历史 ,阐明了石炭—二叠系生烃作用发生的构造期次、生烃强度 ,揭示了武清凹陷石炭—二叠系烃源岩曾发生过 2次重要的生烃作用过程 ,分别发生在燕山期与喜山晚期 ,得出了二次生烃作用主要发生在喜山晚期的主要结论 .此外 ,还结合有机质热解模拟量版 ,定量评价了石炭—二叠系各期生烃强度 ,并提出了武清凹陷是华北石炭—二叠系油气勘探的最有利地区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炭-二叠系烃源岩 构造-埋藏史 二次生烃作用 数值模拟 武清凹陷 油气藏
下载PDF
黄骅坳陷歧古1井古生界烃源岩的二次生烃演化 被引量:17
8
作者 朱炎铭 秦勇 +2 位作者 范炳恒 姜波 张有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26-431,共6页
黄骅坳陷歧古1井的古生界烃源岩自形成以来经历了复杂的构造—埋藏史,并发生多次生烃演化。基于详细的构造-埋藏史研究,并结合矿物包裹体分析,运用EASY%R_o数值模拟技术,深入研究了歧古1井的古生界烃源岩的埋藏史、受热史和生烃史,阐... 黄骅坳陷歧古1井的古生界烃源岩自形成以来经历了复杂的构造—埋藏史,并发生多次生烃演化。基于详细的构造-埋藏史研究,并结合矿物包裹体分析,运用EASY%R_o数值模拟技术,深入研究了歧古1井的古生界烃源岩的埋藏史、受热史和生烃史,阐明了歧古1井古生界生烃作用发生的构造期次、生烃强度,揭示了歧古1井古生界烃源岩曾发生过多次重要的生烃作用过程,其主要发生在海西—印支期和喜马拉雅晚期,得出了主要二次生烃作用发生在喜马拉雅晚期的重要结论,并提出了歧口凹陷是有望实现黄骅坳陷深层古生界找油突破的有利地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界 烃源岩 构造-埋藏史 二次生烃 EASY%Ro数值模拟 黄骅坳陷
下载PDF
黄骅坳陷深层古生界烃源岩的生烃演化 被引量:13
9
作者 朱炎铭 秦勇 +2 位作者 范炳恒 姜波 李田中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35-443,共9页
黄骅坳陷的古生界已遭受多期复杂的构造变动 ,烃源岩经历了不均一的抬升、变形、埋藏作用 ,导致烃源岩生烃演化的不连续性和分阶段性。基于详细的构造—埋藏史研究 ,结合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及矿物包裹体分析 ,运用EASY %Ro 数值模拟技... 黄骅坳陷的古生界已遭受多期复杂的构造变动 ,烃源岩经历了不均一的抬升、变形、埋藏作用 ,导致烃源岩生烃演化的不连续性和分阶段性。基于详细的构造—埋藏史研究 ,结合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及矿物包裹体分析 ,运用EASY %Ro 数值模拟技术 ,深入研究了黄骅坳陷古生界烃源岩的埋藏史、受热史和生烃史 ,揭示出研究区古生界有机质的阶段性成熟演化和多次生烃作用 ,阐明了黄骅坳陷古生界烃源岩生烃作用发生的构造期次、生烃强度和时空分异特征 ,认为黄骅坳陷古生界烃源岩最重要、最有意义的生烃作用发生在喜马拉雅晚期 ,指出在黄骅坳陷中 北部的次级凹陷中有望实现中国东部深层古生界找油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界 烃源岩 埋藏史 受热史 生烃作用 EASY%R0数值模拟 黄骅坳陷
下载PDF
黄骅坳陷石炭—二叠纪煤成烃演化的构造控制 被引量:17
10
作者 朱炎铭 秦勇 +3 位作者 王猛 崔新瑞 赵洪 张聪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3-287,共5页
黄骅坳陷的石炭—二叠纪煤系自沉积以来,遭受了复杂的构造变动,煤系源岩经历了不均一的抬升、变形、埋藏,导致了有机质生烃演化的不连续性和分阶段性.为了合理地评价黄骅坳陷石炭—二叠纪煤系的生烃潜力,本文以构造演化为主线,运用现代... 黄骅坳陷的石炭—二叠纪煤系自沉积以来,遭受了复杂的构造变动,煤系源岩经历了不均一的抬升、变形、埋藏,导致了有机质生烃演化的不连续性和分阶段性.为了合理地评价黄骅坳陷石炭—二叠纪煤系的生烃潜力,本文以构造演化为主线,运用现代油气地质理论和现代的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黄骅坳陷上古生界烃源岩的埋藏史、受热史和成熟-生烃史.研究结果揭示了本区石炭—二叠系煤系源岩构造控制下的煤成烃演化历程,阐明了上古生界生烃作用发生的构造期次,生烃强度和时空分异特征,指出了黄骅坳陷石炭二叠系烃源岩曾发生过3次重要的生烃作用过程,并得出了烃源岩最大埋深主要发生在喜马拉雅期,超过了3 500 m,地机质最高相对生轻量超过50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炭二叠系 煤系 成烃演化 构造控制
下载PDF
矿物流体包裹体分析及其在石油地质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朱炎铭 秦勇 +1 位作者 王猛 闫宝珍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4-187,197,共5页
由于矿物流体包裹体保留了大量的成矿流体成分和性质,特别是原生有机包裹体,对确定烃源岩的受热史、生烃史,推断油气运移及古地热场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在石油地质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分析了渤海湾盆地古生界烃源岩中大量的矿物流... 由于矿物流体包裹体保留了大量的成矿流体成分和性质,特别是原生有机包裹体,对确定烃源岩的受热史、生烃史,推断油气运移及古地热场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在石油地质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分析了渤海湾盆地古生界烃源岩中大量的矿物流体包裹体,研究了流体包裹体的形态、组成和相态,探讨了矿物包裹体与油气成因的关系.结果表明,渤海湾盆地存在三期古地热场,导致古生界烃源岩受热温度呈阶段性增加,从而引发有机质发生多次生烃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矿物包裹体 烃源岩 石油地质 古生界 油气成因 渤海湾盆地 相态 生烃史 生烃演化
下载PDF
生物成因非常规天然气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8
12
作者 朱炎铭 周友 +3 位作者 司庆红 黄辅强 张旭 赵少磊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05-411,共7页
生物成因气在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国外生物成因气研究经历了摸索阶段、探讨阶段和理论形成阶段,形成一套较为可靠的识别方法,并在一些盆地勘探开发中获得了成功。中国具有大面积分布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其中煤层气和页岩气... 生物成因气在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国外生物成因气研究经历了摸索阶段、探讨阶段和理论形成阶段,形成一套较为可靠的识别方法,并在一些盆地勘探开发中获得了成功。中国具有大面积分布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其中煤层气和页岩气已得到了很好的研究,但对生物成因气还未开展实质性工作,其评价基础还略显薄弱。通过分析国外生物气研究方法,认为中国应尽快开展生物成因天然气的基础理论工作,特别是浅层源岩中生物气的成因、聚集、保存及成藏等方面的研究,以完善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非常规天然气 生物成因气 微生物 勘探开发
下载PDF
黄骅坳陷裂变径迹分析与古生代烃源岩受热演化 被引量:9
13
作者 朱炎铭 秦勇 +1 位作者 张有生 李田忠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烃源岩的构造 -受热史是有机质成熟演化、烃源岩生烃演化的最重要控制因素 .在对磷灰石裂变径迹深入研究的基础上 ,探讨了黄骅坳陷古地温场的演化历史 ,揭示了古生代烃源岩自形成以来至少经历 4期构造 -热事件 ,导致其有机质生烃作用呈... 烃源岩的构造 -受热史是有机质成熟演化、烃源岩生烃演化的最重要控制因素 .在对磷灰石裂变径迹深入研究的基础上 ,探讨了黄骅坳陷古地温场的演化历史 ,揭示了古生代烃源岩自形成以来至少经历 4期构造 -热事件 ,导致其有机质生烃作用呈阶段性演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变径迹 烃源岩 构造-热事件 古地温场 有机质 磷灰石 生烃作用
下载PDF
河北省煤系天然气资源及其成藏作用 被引量:18
14
作者 朱炎铭 侯晓伟 +1 位作者 崔兆帮 刘刚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02-211,共10页
为摸清河北省煤系天然气资源潜力,揭示其耦合成藏作用,采用等温吸附、TOC含量测试、X衍射、岩石热解、高压压汞、液氮吸附、显微组分镜鉴、脉冲渗透率等试验测试,对源-储地化和物性特征进行研究,结合各赋煤构造区煤系沉积-构造演化史,... 为摸清河北省煤系天然气资源潜力,揭示其耦合成藏作用,采用等温吸附、TOC含量测试、X衍射、岩石热解、高压压汞、液氮吸附、显微组分镜鉴、脉冲渗透率等试验测试,对源-储地化和物性特征进行研究,结合各赋煤构造区煤系沉积-构造演化史,进行煤系天然气资源评价并揭示其成藏作用。结果显示:河北省煤系天然气资源丰富,煤层气资源量39 015×108m3,页岩气资源量33 447×108m3,致密砂岩气资源量24 000×108m3,石炭二叠系占绝对优势;烃源岩有机质以Ⅲ型为主,成熟度Ro介于0.5%~3.0%,以成熟—过成熟阶段为主;煤对煤系天然气藏起决定作用,富有机质泥页岩起关键作用,泥页岩的厚度优势弥补了有机质"欠缺";煤系储层连通性较好,属低孔低渗型,二次生烃作用是煤系天然气成藏的关键;共生调节机制煤层气表现为层间调节,页岩气为层内调节,砂岩气为协调调节;基于共生调节机制和空间叠置关系,将煤系天然气藏分为"远源"致密砂岩气藏、"自源"页岩气/煤层气藏和"自源+他源"叠合气藏3类,后者包括3种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天然气 烃源岩 沉积-构造演化史 二次生烃 气藏类型 河北省
下载PDF
苏南地区温室气体CO_2地质处置的探讨 被引量:8
15
作者 朱炎铭 赵雯 +2 位作者 赵文永 闫庆磊 兰小东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59-364,共6页
化石能源是现代工业飞速发展的重要保障。但从工业革命以来,无节制的能源消耗导致越来越多的温室气体被排入大气,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就是其中最严重的问题。业已觉悟的国际社会,已经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开始行动起来... 化石能源是现代工业飞速发展的重要保障。但从工业革命以来,无节制的能源消耗导致越来越多的温室气体被排入大气,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就是其中最严重的问题。业已觉悟的国际社会,已经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开始行动起来,其中二氧化碳(CO2)的回收及安全处置就是一项减缓大气变暖的重大工程。针对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压力,详细分析了CO2的地质处置机制与措施,并探讨了工业发达的苏南地区进行CO2地质处置的方式,认为存在苏北油田注CO2增产、句容盆地深层盐水层或贫油气储层的CO2地质处置和薄煤层CO2吸附处置等3种方式,提出句容盆地将是未来苏南地区进行CO2地质处置的重要场所,同时认为进行CO2地质处置存在巨大的商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石能源 二氧化碳 地质处置 苏南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深层古生界油气勘探前景 被引量:4
16
作者 朱炎铭 宋志敏 +2 位作者 秦勇 姜波 梁化强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44-348,共5页
渤海湾盆地的古生界烃源岩自沉积以来 ,遭受了多期复杂的构造变动 ,烃源岩经历了不均一的抬升、变形、埋藏 ,甚至岩浆作用 ,导致了烃源岩生烃演化的不连续性和阶段性 .针对这一问题 ,研究了渤海湾盆地古生界烃源岩的埋藏史和受热史 .结... 渤海湾盆地的古生界烃源岩自沉积以来 ,遭受了多期复杂的构造变动 ,烃源岩经历了不均一的抬升、变形、埋藏 ,甚至岩浆作用 ,导致了烃源岩生烃演化的不连续性和阶段性 .针对这一问题 ,研究了渤海湾盆地古生界烃源岩的埋藏史和受热史 .结果表明 :研究区古生界的最高受热温度从加里东期到喜山期的“脉动式”递增导致有机质成熟度呈阶梯式增大 ,并引起多次生烃作用 ,主要生烃演化发生在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山晚期 ,且喜马拉雅山晚期的生烃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是渤海湾盆地深层油气勘探的方向 .最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渤海湾盆地 古生界 烃源岩 生烃演化 有机质 构造运动
下载PDF
小江断裂带第三纪走滑断陷盆地的充填层序特征 被引量:5
17
作者 朱炎铭 邵震杰 +1 位作者 任文忠 张强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7-42,共6页
小江断裂是滇中走滑断裂系中的一条主干断裂 ,沿断裂带发育了一系列带有明显走滑特征的新生代小型断陷盆地 ,第三纪含煤地层主要由冲积扇—湖泊、沼泽成因地层层序构成。本文在对多个断陷盆地的成因地层、充填序列、沉积体系域等剖析的... 小江断裂是滇中走滑断裂系中的一条主干断裂 ,沿断裂带发育了一系列带有明显走滑特征的新生代小型断陷盆地 ,第三纪含煤地层主要由冲积扇—湖泊、沼泽成因地层层序构成。本文在对多个断陷盆地的成因地层、充填序列、沉积体系域等剖析的基础上 ,讨论了走滑构造背景下断陷盆地的充填层序特征 ,并指出构造沉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裂带 缺陷盆地 成因地层 充填序列 沉积体系 第三纪 走滑作用
下载PDF
煤中显微组分的成烃演化实验 被引量:6
18
作者 朱炎铭 秦勇 +1 位作者 张有生 夏筱红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23,共3页
热解模拟实验揭示 ,镜质组的生烃作用与其起始成熟度有关 ,如果初次生烃中止 ,成熟度 (再次生烃起始成熟度 )尚未超过生油高峰阶段 (R =0 .9% ) ,则再次生烃有可能显著提高煤的生烃潜量 ,且以起始成熟度在生烃高峰处的升高幅度为最大。... 热解模拟实验揭示 ,镜质组的生烃作用与其起始成熟度有关 ,如果初次生烃中止 ,成熟度 (再次生烃起始成熟度 )尚未超过生油高峰阶段 (R =0 .9% ) ,则再次生烃有可能显著提高煤的生烃潜量 ,且以起始成熟度在生烃高峰处的升高幅度为最大。在有机显微组分中 :壳质组的生烃量最大 ,生烃范围最集中 ;镜质组次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质组 惰质组 壳质组 热解模拟实验
下载PDF
黄骅坳陷孔古3井古生界烃源岩的生烃演化 被引量:13
19
作者 朱炎铭 秦勇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0-33,共4页
孔古 3井的古生界烃源岩自形成以来经历了复杂的构造 -埋藏史 ,并发生多次生烃演化。基于详细的构造-埋藏史研究 ,并结合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及矿物包裹体分析 ,运用 EASY% Ro 数值模拟技术 ,深入研究了孔古 3井的古生界烃源岩的生烃演... 孔古 3井的古生界烃源岩自形成以来经历了复杂的构造 -埋藏史 ,并发生多次生烃演化。基于详细的构造-埋藏史研究 ,并结合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及矿物包裹体分析 ,运用 EASY% Ro 数值模拟技术 ,深入研究了孔古 3井的古生界烃源岩的生烃演化历史 ,阐明了孔古 3井古生界生烃作用发生的构造期次、生烃强度 ,揭示了孔古 3井处古生界烃源岩曾发生过两次重要的生烃作用过程 ,分别发生在海西 -印支期和喜山晚期 ,而主要生烃作用发生在喜山晚期 ,并提出了孔店构造带是有望实现黄骅坳陷深层古生界找油突破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界 烃源岩 构造-埋藏史 生烃作用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黄骅坳陷孔店构造带古生界油气地质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朱炎铭 魏永强 +1 位作者 夏筱红 阎宝珍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5-379,共5页
以构造演化为主线,结合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及矿物包裹体分析,运用数值模拟技术,揭示出研究区古生界烃源岩构造控制下的二次生烃演化历程,阐明了孔店构造带古生界生烃作用发生的构造期次,得出了主要生烃作用发生在喜山晚期的重要结论,并... 以构造演化为主线,结合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及矿物包裹体分析,运用数值模拟技术,揭示出研究区古生界烃源岩构造控制下的二次生烃演化历程,阐明了孔店构造带古生界生烃作用发生的构造期次,得出了主要生烃作用发生在喜山晚期的重要结论,并提出了孔店构造带是有望实现黄骅坳陷深层古生界找油突破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店构造带 古生界烃源岩 构造演化 生烃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