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安市地方标准发展现状及建议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欣 聂娉舒 +1 位作者 惠蕙 朱玉帆 《中国标准化》 2024年第6期117-122,共6页
地方标准作为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补充,是我国新型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方政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随着地方标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对地方标准的现状进行分析有助于其更好地发... 地方标准作为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补充,是我国新型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方政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随着地方标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对地方标准的现状进行分析有助于其更好地发挥支撑和引领作用。本文通过对历年来西安市地方标准的发布数据进行统计梳理,简要分析了西安市地方标准发展现状及不足,并提出了地方标准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标准 发展现状 发展建议
下载PDF
地理标志产品临潼石榴标准化发展研究
2
作者 张星 刘欣 +4 位作者 刘志千 聂娉舒 惠蕙 朱玉帆 张美龙 《中国标准化》 2024年第8期97-100,共4页
本文以标准化为研究视角,梳理临潼石榴标准化现状,以及标准化对临潼石榴实现产业化发展、提升产品质量、促进区域经济效益的作用,分析当前面临标准体系不健全、标准化意识不强、标准实施应用率较低和标准信息化共享度较低等问题,提出建... 本文以标准化为研究视角,梳理临潼石榴标准化现状,以及标准化对临潼石榴实现产业化发展、提升产品质量、促进区域经济效益的作用,分析当前面临标准体系不健全、标准化意识不强、标准实施应用率较低和标准信息化共享度较低等问题,提出建立健全标准体系,提高标准化意识,加强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加快完善标准信息服务等对策建议,对完善临潼石榴标准化工作,促进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标志产品 临潼石榴 标准化
下载PDF
太阳能供电的土壤剖面水分动态原位自动监测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3
3
作者 向阳 于淞 +5 位作者 徐嫱 程相林 朱玉帆 劳彩莲 颜小飞 程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50-157,共8页
目前,商业化的土壤水分传感器在野外观测土壤剖面含水率时仍然存在测量深度不可调节、多传感器探头之间的互换误差、野外长期监测供电困难、成本较高等问题。为此,该研究设计并研制了一种太阳能供电的可实现野外长期工作的介电管式土壤... 目前,商业化的土壤水分传感器在野外观测土壤剖面含水率时仍然存在测量深度不可调节、多传感器探头之间的互换误差、野外长期监测供电困难、成本较高等问题。为此,该研究设计并研制了一种太阳能供电的可实现野外长期工作的介电管式土壤剖面水分原位自动监测系统。该系统组成包括:传感器模块、主控模块、太阳能供电模块和参数设置软件。测量时,先将PVC管垂直安装至待测土壤中,安装过程不扰动土壤结构,主控与存储模块控制土壤含水率传感器在PVC管中上下移动测量土壤含水率,并同步记录土壤深度。此外,该系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通过PC机参数设置软件进行灵活设定测量参数(传感器测量深度、测量深度间隔和测量周期)。针对该系统的性能与测量精度开展了相关测试与观测试验,功耗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待机功率为0.35 W,工作功率为1.4 W,太阳能电池板最大输出功率为5 W,太阳能电池板和锂电池配合供电的情况下能实现长时间续航;土壤含水率传感器在砂土和粉壤土中的标定试验表明:该系统测量结果与实际土壤体积含水率高度吻合,标定曲线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9;经过校正后,该系统探头深度定位的标准偏差在0.2 cm以内。在两种质地土壤的滴灌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分别在6和15 mL/min两种滴水速率下均能准确获取土壤剖面含水率的动态变化过程,为观测作物生长状态和根区水分变化、制定合理的灌溉策略以及研究并检验土壤入渗水动态模型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传感器 土壤剖面 低功耗 太阳能供电 原位自动监测
下载PDF
无线充电技术的研究与设计 被引量:3
4
作者 屈苗苗 韩宇光 +1 位作者 王高建 朱玉帆 《电子测试》 2019年第12期13-14,共2页
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加入无线充电技术的研究行列。本文主要针对电磁智能小车无线充电模块做出分析,将从充电原理、充电控制、功率检测等方面来阐述智能小车无线充电硬件电路及实现方法,以保证小车在自主循迹过程中... 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加入无线充电技术的研究行列。本文主要针对电磁智能小车无线充电模块做出分析,将从充电原理、充电控制、功率检测等方面来阐述智能小车无线充电硬件电路及实现方法,以保证小车在自主循迹过程中的供电电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充电 原理 检测电路 反馈控制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人工刺槐林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及其与有机碳组分的关系 被引量:8
5
作者 朱玉帆 刘伟超 +8 位作者 李佳欣 苏玉博 简俊楠 杨改河 任成杰 冯永忠 任广鑫 王晓娇 韩新辉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44-451,共8页
为了探讨黄土丘陵区人工林有机碳矿化特征及有机碳组分变化规律,选择恢复13 a的人工刺槐林以及临近坡耕地为研究对象,开展3种不同温度处理(15、25和35℃)下的室内培养实验.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表现出先剧烈下降后平稳的趋势;有... 为了探讨黄土丘陵区人工林有机碳矿化特征及有机碳组分变化规律,选择恢复13 a的人工刺槐林以及临近坡耕地为研究对象,开展3种不同温度处理(15、25和35℃)下的室内培养实验.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表现出先剧烈下降后平稳的趋势;有机碳累计释放量表现为培养初期增加迅速,后期逐渐缓慢;坡耕地土壤有机碳矿化对温度的变化更为敏感,其温度敏感性系数Q_(10)为1.52,而刺槐林地仅为1.38.通过单库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可知刺槐林地和坡耕地土壤矿化潜力Cp分别在2.02~4.32g·kg^(-1)和1.25~3.17g·kg^(-1)之间,即刺槐林的矿化潜力更高.培养期内各种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变化规律一致,均表现为随时间延长而下降,且刺槐林地大于坡耕地,土壤累计碳释放量与MBC和DOC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Q_(10)(15~25℃)与SOC、EOC含量和SWC均呈线性关系(P<0.05).研究结果可为气候变化下黄土丘陵区土壤碳固存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林 矿化 温度 温度敏感性系数(Q_(10)) 有机碳组分
原文传递
短期氮添加对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简俊楠 刘伟超 +5 位作者 朱玉帆 李佳欣 温宇豪 刘付和 任成杰 韩新辉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767-2774,共8页
人类活动背景下,氮(N)沉降持续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氮沉降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与不同碳组分的差异性响应有关.为探究短期氮沉降背景下土壤有机碳组分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野外氮添加试验,以刺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共设置4个氮添加梯... 人类活动背景下,氮(N)沉降持续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氮沉降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与不同碳组分的差异性响应有关.为探究短期氮沉降背景下土壤有机碳组分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野外氮添加试验,以刺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共设置4个氮添加梯度:0(CK)、1.5(N1)、3(N2)和6(N3)g·(m^(2)·a)^(-1),分别在6月和9月进行取样,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结果表明:(1)外源氮输入降低了土壤pH,促进可溶性有机碳含量的增加,增加了土壤氮素有效性.(2)短期氮添加显著降低了土壤有机碳含量,且有机碳各组分对氮添加响应不同.其中,易氧化有机碳含量显著降低,且在N2处理下达到最低,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了54.4%和48.2%,惰性有机碳含量增加,但增加不显著.氮添加降低了土壤碳库活度,提高了土壤碳库的稳定性.土壤碳库活度分别在N3和N2处理下达到最低,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了53.3%和52.80%.(3)随机森林模型表明,短期氮添加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化学计量比、微生物生物量碳和AP是驱动土壤有机碳活度变化的关键因子,分别解释了易氧化有机碳和惰性有机碳变化的65.96%和66.68%.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随机森林模型的结果,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化学计量比显著影响了碳库活度.短期氮添加主要通过增加土壤氮素有效性和促进土壤酸化两个途径,改变刺槐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其计量比,抑制胞外碳水解酶活性,从而改变土壤碳组分比例,参与土壤有机碳循环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氮沉降 有机碳 有机碳组分 微生物生物量化学计量比
原文传递
增温和增雨对黄土丘陵区撂荒草地土壤呼吸的影响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兴 钟泽坤 +4 位作者 朱玉帆 王佳懿 杨改河 任成杰 韩新辉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57-1667,共11页
明确气候变化背景下脆弱生境地区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变化趋势及驱动因素,对理解区域碳循环以及生态系统碳源汇功能转换具有重要意义.以陕北黄土丘陵区自然撂荒恢复12 a的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气候箱(OTC)和人工增加自然降雨的方式模... 明确气候变化背景下脆弱生境地区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变化趋势及驱动因素,对理解区域碳循环以及生态系统碳源汇功能转换具有重要意义.以陕北黄土丘陵区自然撂荒恢复12 a的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气候箱(OTC)和人工增加自然降雨的方式模拟了气候变暖、降水增加及其交互作用.通过结合野外监测与室内分析,探究了土壤水热、养分和土壤呼吸速率对增温增雨的响应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土壤呼吸改变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1)增温显著提高了5 cm土壤温度,在整个取样年平均增加1.34℃,而增雨显著降低了5 cm土壤温度,在整个取样年平均降低了0.88℃,同时增加了土壤水分含量,2018年和2019年增雨处理土壤水分含量分别高出对照13.12%和16.45%.此外,与对照相比,增温增雨的交互作用既增加了土壤温度,也提高了土壤水分,增温和增雨在影响土壤温度和水分含量上起到了相互拮抗的作用.(2)增雨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含量,改变了土壤元素计量比以及活性-惰性碳组分的分配特征,而增温对有机碳的影响不显著.此外,土壤全氮全磷以及速效氮磷养分在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3)增雨显著增加了土壤呼吸速率,而增温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主要取决于降水量和季节温度,表现为冬季和降雨充沛季节增温对土壤呼吸速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土壤呼吸速率和5 cm土壤温度的指数拟合发现,增雨处理下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Q_(10))最高,达到1.68,而增温处理下Q_(10)最低(1.50).(4)线性回归显示土壤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均与土壤呼吸速率显著正相关.方差分解分析表明,土壤水热和养分特性共同可解释64.43%的土壤呼吸速率的变异,其中土壤水热因子是土壤呼吸速率变化的主控因子,解释度为31.16%.相关性分析也表明,土壤水热与土壤呼吸速率、土壤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活性有机碳、碳氮比和碳磷比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综上所述,黄土丘陵区撂荒草地趋于暖湿的气候预测会显著影响区域水热环境和养分特征,改变土壤活性和惰性碳的分配比例,同时促进了区域土壤碳排放,分析结果表明驱动黄土丘陵区撂荒草地土壤呼吸速率改变的关键因素是土壤水热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撂荒草地 活性有机碳 土壤呼吸速率 呼吸温度敏感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