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巨噬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1
作者 朱玥洁 李敏 +5 位作者 于明凯 何月月 谢忻汝 张峰波 丁剑冰 鲁晓擘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53-158,164,共7页
目的分析巨噬细胞(macrophage,Mφ)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associ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疾病预后中的有关变化,探讨Mφ极化状况对评估HBV-ACLF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107例于新疆... 目的分析巨噬细胞(macrophage,Mφ)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associ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疾病预后中的有关变化,探讨Mφ极化状况对评估HBV-ACLF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107例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HBV-ACLF患者开展前瞻性研究,收集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并检测患者1型巨噬细胞(M1)和2型巨噬细胞(M2)水平,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白介素10(IL-10)等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根据患者的90 d生存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存活组(n=42)和死亡组(n=65)。分析研究对象Mφ及其相关细胞因子与肝脏功能指标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独立相关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curve)来分析以上指标对HBV-ACLF患者预后的评判能力。结果死亡组患者的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水平显著高于生存组患者(P<0.05)。MELD评分与M1、M1/M2、TNF-α、IL-6、TGF-β和IL-10呈正相关关系,与M2呈负相关关系。Logistic回归发现M2是HBV-ACLF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而MELD评分和TGF-β是独立危险因素。ROC curve显示,MELD评分联合M2或TGF-β可提高对HBV-ACLF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结论本研究发现MELD评分、M2和TGF-β均是HBV-ACLF患者90 d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且使用MELD评分联合M2或TGF-β可提高HBV-ACLF患者的临床早期预测效率,为患者开展及时有效的治疗提供理论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慢加急性肝衰竭 1型巨噬细胞 2型巨噬细胞 细胞因子
下载PDF
Th22细胞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丁剑冰 何月月 +2 位作者 朱玥洁 于明凯 鲁晓擘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65-169,共5页
辅助性T细胞22(Helper T cell 22,Th22)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与炎症性疾病和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新CD4+T细胞亚群。Th22细胞能够分泌白细胞介素22(Interleukin-22,IL-22)、白细胞介素16(Interleukin-16,IL-26)、白细胞介素13(Interle... 辅助性T细胞22(Helper T cell 22,Th22)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与炎症性疾病和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新CD4+T细胞亚群。Th22细胞能够分泌白细胞介素22(Interleukin-22,IL-22)、白细胞介素16(Interleukin-16,IL-26)、白细胞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和颗粒酶B(Granzyme-B)。IL-22作为Th22细胞主要的效应分子,在包括肝脏炎症在内的各种疾病模型中具有抗炎或促炎的双重作用。IL-22通过与高亲和力链白细胞介素22受体1(Interleukin-22 receptor1,IL-22R1)、辅助受体链白细胞介素10受体2(Interleukin-10 receptor2,IL-10R2)结合,在肝炎、肝纤维化、肝细胞癌等多种肝病中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疾病 HBV TH22细胞 IL-22
下载PDF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外周血中Th1、Th2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的变化和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于明凯 朱玥洁 +5 位作者 李敏 何月月 谢忻汝 张峰波 鲁晓擘 丁剑冰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300-305,共6页
目的 探讨辅助性T细胞亚群1(Th1)、辅助性T细胞亚群2(Th2)细胞及其细胞因子水平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associ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HBV-ACLF)疾病进展中的相关变化。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 目的 探讨辅助性T细胞亚群1(Th1)、辅助性T细胞亚群2(Th2)细胞及其细胞因子水平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associ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HBV-ACLF)疾病进展中的相关变化。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中心确诊的45例HBV-ACLF患者为ACLF组,45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为CHB组,同期30例无任何肝病史的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HC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h1、Th2、Th1/Th2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实验检测γ-干扰素(γ-interferon, IFN-γ)和白介素-4(Interleukin, IL-4)表达水平,分析HBV-ACLF患者肝功指标、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MELD)评分与Th1、Th2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上述指标对HBV-ACLF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评判能力。结果 3组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总胆红素(Total-bilirubin, T-BIL)等肝功指标,Th1、Th2、Th1/Th2、IFN-γ和IL-4等表达水平均存在显著差异(P均<0.05)。相关性分析发现,Th2、Th1/Th2、IFN-γ与肝功指标和MELD评分显著相关(r>0.4或r<-0.4,P<0.05),且Th1/Th2水平与MELD评分呈强正相关(r>0.7)。ROC曲线发现,Th1、Th2、Th1/Th2及IFN-γ等指标对HBV-ACLF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结论 在HBV-ACLF疾病进展中Th1、Th2、Th1/Th2、IFN-γ及IL-4表达水平存在显著改变,这对HBV-ACLF的疾病严重程度的预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LF HBV CHB TH1 TH2
下载PDF
慢乙肝治疗性疫苗IFN-γ-preS1表位分析及卡介苗重组穿梭质粒pMV261构建
4
作者 何月月 于明凯 +5 位作者 朱玥洁 麦尔哈巴·艾斯卡尔 周玥 张峰波 鲁晓擘 丁剑冰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45-152,共8页
目的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预测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前S1(preS1)蛋白和重组IFN-γ-preS1蛋白的T、B细胞优势表位,构建卡介苗(Bacille calmette-guérin,BCG)重组pMV261穿梭质粒。方法NCBI数据库中获取γ干扰素(I... 目的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预测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前S1(preS1)蛋白和重组IFN-γ-preS1蛋白的T、B细胞优势表位,构建卡介苗(Bacille calmette-guérin,BCG)重组pMV261穿梭质粒。方法NCBI数据库中获取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和preS1的氨基酸序列,应用I-TASSER构建三级结构并对重组蛋白进行免疫模拟。利用SnapGene软件将重组IFN-γ-preS1蛋白全长基因插入大肠埃希菌-BCG穿梭质粒pMV261中,构建BCG重组pMV261。结果preS1蛋白与重组IFN-γ-preS1蛋白分别由118和299个氨基酸组成。IFN-γ蛋白与特异性抗原preS1蛋白进行融合后,preS1蛋白的亲水性、稳定性均未发生改变,其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亦能正常表达。preS1蛋白经重组后,其B细胞抗原表位由preS1蛋白的4~18位、25~40位和41~59位氨基酸分别变为重组IFN-γ-preS1蛋白的185~199位、207~221和222~242位氨基酸,其余未发生改变;其Th细胞抗原表位、细胞毒性T(CTL)细胞抗原表位与重组IFN-γ-preS1蛋白的Th细胞抗原表位、CTL细胞抗原表位相比,仅位置改变,其余未发生改变。琼脂糖凝胶电泳模拟结果显示,重组IFN-γ-preS1蛋白大小为897 bp,空载质粒大小为4488 bp,构建的BCG重组pMV261穿梭质粒大小为5359 bp。免疫模拟结果表明,该重组疫苗可激活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结论BCG重组pMV261穿梭质粒的构建,为进一步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BCG治疗性疫苗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CHB BCG PRES1 抗原表位 基因重组
下载PDF
髓系抑制性细胞在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研究
5
作者 陈志强 朱玥洁 +1 位作者 张峰波(指导) 丁剑冰(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415-2419,共5页
髓系抑制性细胞(MDSCs)是一种先天免疫细胞,其特征是具有控制T细胞反应和抑制炎症的能力。MDSCs在癌症中的作用已被深入研究,但在细菌感染期间MDSCs的作用及其与细菌性疾病免疫调节的关联仍不明确。为此,本文综述了MDSCs参与细菌感染的... 髓系抑制性细胞(MDSCs)是一种先天免疫细胞,其特征是具有控制T细胞反应和抑制炎症的能力。MDSCs在癌症中的作用已被深入研究,但在细菌感染期间MDSCs的作用及其与细菌性疾病免疫调节的关联仍不明确。为此,本文综述了MDSCs参与细菌感染的当前主要观点,分析了细菌病原体诱导的MDSCs与肿瘤衍生的MDSCs的相似性和差异,为针对细菌性疾病设计免疫治疗方法提供重要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系抑制性细胞 细菌 感染 免疫调节
下载PDF
IL-9在寄生虫感染免疫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安梦婷 朱玥洁 +1 位作者 于明凯 丁剑冰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87-892,共6页
寄生虫是一类广泛存在于人类和动物体内的有机体,它们寄生于宿主体内并依赖宿主体提供的营养为生。寄生虫感染往往会导致宿主免疫系统的激活,其中以Th2型免疫为主,宿主通过释放多种Th2型细胞因子促进寄生虫的排出。IL-9(Interleukin-9)... 寄生虫是一类广泛存在于人类和动物体内的有机体,它们寄生于宿主体内并依赖宿主体提供的营养为生。寄生虫感染往往会导致宿主免疫系统的激活,其中以Th2型免疫为主,宿主通过释放多种Th2型细胞因子促进寄生虫的排出。IL-9(Interleukin-9)作为一种重要的Th2型细胞因子,可由多种免疫细胞分泌,包括CD4^(+)T细胞、CD8^(+)T细胞、B细胞、NK细胞、Ⅱ型固有淋巴细胞(type2 innate lymphoid cell,ILC2)、肥大细胞(Mast cells,MCs)、γδT细胞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Th9、ILC2细胞是IL-9的主要生产者。本文就IL-9的主要细胞来源、免疫学功能以及其在寄生虫感染免疫中的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9细胞 IL-9 Ⅱ型固有淋巴细胞 寄生虫感染
下载PDF
子宫颈癌组织中白细胞介素33、肿瘤发生抑制蛋白2表达变化分析
7
作者 张玉莲 朱玥洁 +2 位作者 王碧辉 阿迪莱·扎克尔 陈志芳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9期77-79,共3页
目的观察子宫颈癌组织中白细胞介素33(IL-33)、肿瘤发生抑制蛋白2(ST2)的表达变化,探讨两者与子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正常子宫颈组织40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50例、子宫颈癌组织5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 目的观察子宫颈癌组织中白细胞介素33(IL-33)、肿瘤发生抑制蛋白2(ST2)的表达变化,探讨两者与子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正常子宫颈组织40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50例、子宫颈癌组织5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子宫颈癌组织、CIN组织及正常子宫颈组织IL-33、ST2蛋白表达,RT-qPCR法检测各组织IL-33、ST2mRNA表达,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子宫颈癌患者癌组织IL-33、ST2蛋白表达。结果IL-33、ST2蛋白及mRNA表达子宫颈癌组织>CIN组织>正常子宫颈组织(P均<0.05)。不同肿瘤肌层浸润深度分化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子宫颈癌患者癌组织IL-33、ST2蛋白表达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及FIGO分期的子宫颈癌患者癌组织IL-33、ST2蛋白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颈癌组织中IL-33、ST2表达上调,其表达与子宫颈癌患者肌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33 肿瘤发生抑制蛋白2 人乳头瘤病毒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子宫颈癌
下载PDF
乌鲁木齐维吾尔族非妊娠女性BV和VVC危险因素及局部免疫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朱玥洁 龚巧巧 +5 位作者 庞楠楠 张峰波 巩晓芸 艾海权 腊晓琳 丁剑冰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141-145,150,共6页
目的探讨乌鲁木齐维吾尔族非妊娠女性细菌性阴道病(BV)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危险因素以及局部免疫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10例非妊娠期维吾尔族女性进行阴道分泌物检查,并进行常规细菌和真菌培养,同时留取阴道盥洗液,上清进行细... 目的探讨乌鲁木齐维吾尔族非妊娠女性细菌性阴道病(BV)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危险因素以及局部免疫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10例非妊娠期维吾尔族女性进行阴道分泌物检查,并进行常规细菌和真菌培养,同时留取阴道盥洗液,上清进行细胞因子浓度检测,细胞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mRNA水平,结合调查问卷对危险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BV与年龄、居住地、文化程度和阴道冲洗因素有关。VVC与文化程度、职业、阴道冲洗因素有关。BV和VVC组阴道局部细胞因子IFN-γ下降,IL-10升高。结论 BV和VVC与阴道菌群失调有关,BV患者乳酸杆菌降低,加德纳菌增加,与年龄、居住地、文化程度和阴道冲洗因素有关。VVC病原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与文化程度、职业、阴道冲洗因素有关。BV和VVC患者阴道局部免疫以Th2免疫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阴道病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茵病 局部免疫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维吾尔族女性宫颈糜烂患者阴道菌群及局部免疫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朱玥洁 张峰波 +2 位作者 赵静 陈志芳 丁剑冰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0期1269-1272,共4页
目的研究新疆维吾尔族宫颈糜烂女性阴道菌群及局部免疫状况。方法选取60例维吾尔族宫颈糜烂患者和60例正常维吾尔女性,无菌棉签拭子留取宫颈分泌物进行清洁度鉴定并进行细菌培养,ELISA检测阴道冲洗液上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 目的研究新疆维吾尔族宫颈糜烂女性阴道菌群及局部免疫状况。方法选取60例维吾尔族宫颈糜烂患者和60例正常维吾尔女性,无菌棉签拭子留取宫颈分泌物进行清洁度鉴定并进行细菌培养,ELISA检测阴道冲洗液上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结果维吾尔族宫颈糜烂等级轻的患者阴道分泌物患有细菌量较多,以革兰氏阳性杆菌和革兰氏阳性球菌为主。维吾尔族宫颈糜烂等级严重患者阴道清洁度以Ⅲ-Ⅳ为主,阴道分泌物乳酸杆菌、棒状杆菌、加德纳菌检出率与正常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阴道局部IL-1β、IL-6、TNF-α、IL-8水平增高。结论阴道菌群和局部炎症因子共同参与了维吾尔族女性宫颈糜烂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吾尔族 宫颈糜烂 阴道菌群 炎症介质
下载PDF
新疆地区不同民族输卵管性不孕患者生殖道微生物分布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玥洁 张峰波 +5 位作者 胡泊 赵静 王鹏 李绍昱 腊晓琳 陈艳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607-610,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民族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生殖道微生物的分布特点。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助孕中心就诊的输卵管性不孕患者558例,采用质谱分析对不同民族输卵管性不孕患者生殖道微生物检测,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 目的探讨不同民族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生殖道微生物的分布特点。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助孕中心就诊的输卵管性不孕患者558例,采用质谱分析对不同民族输卵管性不孕患者生殖道微生物检测,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不孕症患者宫颈液中解脲支原体和衣原体,阴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阴道清洁度检测。比较分析不同民族输卵管性不孕患者生殖道微生物分布特点。结果汉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和回族输卵管性不孕患者生殖道微生物质谱图谱存在明显差别,图谱中峰值主要集中于100~200质荷比,不同民族图谱差异主要集中于0~100质荷比。哈萨克族支原体阳性率为56.52%,在5个民族中最高(P〈0.05)。不同民族输卵管性不孕患者生殖道清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民族输卵管性不孕患者生殖道优势生长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菌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和蒙古族输卵管性不孕患者优势菌乳酸杆明显低于汉族和回族,并且大肠埃希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明显增高。结论输卵管性不孕患者微生物分布的差异可能与不同民族不孕有关,新疆地区不同民族输卵管性不孕可能与生殖道微生物分布不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输卵管炎症不孕 微生物 解脲支原体
下载PDF
维吾尔族宫颈癌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陈志芳 杜蓉 +4 位作者 韩英 丁剑冰 丁岩 马新华 朱玥洁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39-443,共5页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宫颈癌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Treg)的相关性。方法:采用HPV核酸扩增分型检测试剂盒及流式细胞术检测66例宫颈癌、3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45例宫颈CINⅠ维吾尔族患者和40例维吾...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宫颈癌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Treg)的相关性。方法:采用HPV核酸扩增分型检测试剂盒及流式细胞术检测66例宫颈癌、3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45例宫颈CINⅠ维吾尔族患者和40例维吾尔族正常对照组HPV分型和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及CD4+CD25+CD127-Treg的百分率。结果:①HPV感染率随着宫颈病变的加重呈趋势性增加。②外周血T细胞亚群在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宫颈癌组与宫颈CINⅡ~Ⅲ组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CD127-Treg的百分率与宫颈CINⅠ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HPV与CD4+CD25+CD127-Treg细胞呈显著正相关(r=0.560,P<0.05)。结论:Treg细胞可能是维吾尔族宫颈癌免疫逃避的机制之一,维吾尔族宫颈癌HPV与Treg细胞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吾尔族 宫颈癌 T细胞 人乳头瘤病毒
下载PDF
Th9细胞和白介素-9在细粒棘球蚴感染患者中的变化特点及意义 被引量:11
12
作者 庞楠楠 刘朝华 +6 位作者 张峰波 朱玥洁 李艳华 辛燕 马秀敏 温浩 丁剑冰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9(Th9)在肝囊型包虫病患者慢性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2010年8月至2012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3例囊型包虫病患者(CE)及2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Th9细胞和特异性转录因... 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9(Th9)在肝囊型包虫病患者慢性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2010年8月至2012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3例囊型包虫病患者(CE)及2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Th9细胞和特异性转录因子PU.1的表达。结果 1)CE组Th9细胞占CD4+T的比值(CD3+CD4+IL-9+/CD4+T cells)(0.91%±0.57%)高于健康对照组(0.61%±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2);2)CE组PU.1、IL-9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患者体内Th9/IL-9表达上调,Th9细胞可能参与了细粒棘球蚴慢性感染的免疫应答和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 TH9 PU-1 IL-9
原文传递
Tim-3/Galectin-9与Th1/Th2相关因子在人细粒棘球蚴感染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赵慧 张峰波 +6 位作者 庞楠楠 朱玥洁 向阳 吴梦茹 辛燕 马秀敏 丁剑冰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312-315,319,共5页
目的探讨人细粒棘球蚴感染中Tim-3/Galectin-9与Thl/Th2的平衡关系及其与该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30例慢性细粒棘球蚴感染者和30例健康体检人群外周血中Tim-3、Galectin-9、T-bet和GATA-3mRNA的表达,... 目的探讨人细粒棘球蚴感染中Tim-3/Galectin-9与Thl/Th2的平衡关系及其与该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30例慢性细粒棘球蚴感染者和30例健康体检人群外周血中Tim-3、Galectin-9、T-bet和GATA-3mRNA的表达,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慢性细粒棘球蚴感染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清中可溶性Tim-3和Galectin-9及IFN-γ、IL-12和IL-4的水平。结果 (1)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感染组Tim-3和Galectin-9mRNA水平显著升高,T-bet mRNA水平显著降低,GATA-3mRNA水平显著升高。(2)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感染组血清中可溶性Tim-3和Galectin-9水平显著升高,IFN-γ和IL-12水平显著下降,IL-4水平显著升高。Tim-3与Galectin-9呈正相关(P=0.000,r=0.776);Tim-3与T-bet呈负相关(P=0.000,r=-0.645);Tim-3与GATA-3呈正相关(P=0.000,r=-0.752)。结论 Tim-3/Galectin-9在人细粒棘球蚴持续性感染中发挥一定的作用,Tim-3/Galectin-9可能通过影响Th1/Th2相关的转录因子T-bet/GATA-3和细胞因子IL-12、IFN-γ和IL-4的水平变化,促进Th1/Th2细胞失衡现象的发生,从而促进感染的持续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感染 Tim-3/Galectin-9 TH1/TH2 相关因子
下载PDF
不明原因反复性自发流产与免疫细胞失衡的关系 被引量:8
14
作者 吴梦茹 朱玥洁 +1 位作者 丁剑冰 腊晓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44-1147,共4页
不明原因反复性自发流产(URSA)是近年来生殖医学的研究热点,同时与之相关的免疫因素也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是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URSA的发生可能与不同的免疫细胞有关,尤其是T细胞亚群的改变如Th1细胞/Th2细胞、调节性T细胞/Th1... 不明原因反复性自发流产(URSA)是近年来生殖医学的研究热点,同时与之相关的免疫因素也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是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URSA的发生可能与不同的免疫细胞有关,尤其是T细胞亚群的改变如Th1细胞/Th2细胞、调节性T细胞/Th17细胞的失衡;URSA患者的蜕膜组织中NK细胞表达的变化及母胎界面免疫耐受的打破等一直是生殖免疫学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对这些免疫细胞在URSA发生机制中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免疫疗法在生殖医学中的应用状况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SA TH1细胞 TH2细胞 Th17细胞 调节性T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 母胎免疫耐受 综述
原文传递
Blimp-1和Bcl-6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蜕膜组织中表达增强 被引量:8
15
作者 龚巧巧 朱玥洁 +5 位作者 庞盼 黄玉红 赵骏达 赵静 腊晓琳 丁剑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63-967,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B淋巴细胞诱导成熟蛋白1(Blimp-1)和B细胞淋巴瘤分子6(Bcl-6)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蜕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两因子与URSA的关系。方法收集URSA患者(URSA组)和正常怀孕者(对照组)的蜕膜组织,采用实时定量PCR法... 目的通过检测B淋巴细胞诱导成熟蛋白1(Blimp-1)和B细胞淋巴瘤分子6(Bcl-6)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蜕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两因子与URSA的关系。方法收集URSA患者(URSA组)和正常怀孕者(对照组)的蜕膜组织,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蜕膜组织Blimp-1和Bcl-6的mRNA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蜕膜组织Blimp-1和Bcl-6的蛋白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Blimp-1和Bcl-6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URSA组蜕膜组织中Blimp-1和Bcl-6的mRNA均增加,Blimp-1的蛋白水平也显著增加,而Bcl-6蛋白表达水平增加不明显。Blimp-1和Bcl-6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正相关。结论 URSA组患者蜕膜组织中Blimp-1和Bcl-6表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 滤泡辅助型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诱导成熟蛋白1(Blimp-1) B细胞淋巴瘤分子6(Bcl-6)
原文传递
血液检出布鲁氏菌阳性患者的实验室及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贾斌 张峰波 +4 位作者 朱玥洁 甫拉提.热西提 庞盼 张跃新 丁剑冰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136-140,共5页
目的总结布鲁菌病血培养阳性患者的临床特点,为布鲁菌病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布鲁菌病血培养阳性(血培养阳性组)和血培养阴性(血培养阴性组)患者的资料,从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治方法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牛羊养殖及密切接触... 目的总结布鲁菌病血培养阳性患者的临床特点,为布鲁菌病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布鲁菌病血培养阳性(血培养阳性组)和血培养阴性(血培养阴性组)患者的资料,从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治方法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牛羊养殖及密切接触是患者感染的重要途径。血培养阳性组以急性期患者多见,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以高热为主。血培养阳性组有4例患者查见脾梗死,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血培养阴性组,心血管系统累及多见。血液学检查结果,血培养阳性组C-反应蛋白增高者58例(78.4%),明显多于血培养阴性组(50.7%)。血培养阳性的平均培养时间5.7d(3~12d),病原菌鉴定均为羊种布鲁菌,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可获得较好预后。结论对于急性期伴有高热的布鲁菌病患者,全自动血培养系统可获得较高的血培养阳性率,临床和检验医师需提高对该菌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菌病 全自动血培养系统 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
下载PDF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后早期自然流产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赵静 王松峰 +5 位作者 巩晓芸 腊晓琳 王鹏 朱玥洁 王致辉 胡泊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7期900-902,共3页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妊娠后发生早期自然流产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010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IVF/ICSI新鲜胚胎移植后的598例妊娠病例进行分析,排除异位妊娠、晚期流产及...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妊娠后发生早期自然流产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010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IVF/ICSI新鲜胚胎移植后的598例妊娠病例进行分析,排除异位妊娠、晚期流产及资料不齐全者21例后,577例病例分为早期流产组(59例)和活胎分娩组(518例),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方法 比较两组的相关指标。结果 早期自然流产发生率为10.20%,早期流产组和活胎分娩组在年龄[(33.25±4.95)岁和(30.41±3.18)岁]、不孕年限[(5.87±4.16)a和(5.16±3.28)a]、基础黄体生成素水平[(8.94±2.30)mIU/mL和(5.47±1.60)mIU/mL]和HCG注射日雌二醇水平[(2350.15±476.51)pg/mL和(1885.45±176.15)pg/mL]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年龄是早期自然流产的危险因素(OR=1.47,95%CI:1.01~2.13)。结论 患者高龄、不孕年限长、基础黄体生成素水平高、HCG注射日雌二醇水平过高者,IVF-ET助孕妊娠后发生早期流产的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自然 流产 生殖技术
下载PDF
Th17及Treg相关因子在反复种植失败患者种植窗口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 被引量:8
18
作者 艾海权 腊晓琳 +4 位作者 巩晓芸 李霞 朱玥洁 丁剑冰 玛依热.吐尔逊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1013-1017,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种植窗口期子宫内膜中Treg及Th17特异性转录因子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情况,探讨反复种植失败患者子宫内膜中Treg/Th17平衡调节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种植窗口期子宫内膜标本库。从标本库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收集的符合... 目的通过研究种植窗口期子宫内膜中Treg及Th17特异性转录因子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情况,探讨反复种植失败患者子宫内膜中Treg/Th17平衡调节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种植窗口期子宫内膜标本库。从标本库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收集的符合实验要求的反复种植失败患者(实验组)及首次移植妊娠患者(对照组)各20例,采用定量RT-PCR测量内膜标本中的Treg、Th17特异性表达因子Foxp3和ROR-γt及相关细胞因子IL-10、IL-17表达情况。结果在实验组和对照组子宫内膜上均可见Foxp3、ROR-γt及细胞因子IL-10、IL-17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Foxp3mRNA的相对表达量[(0.77±0.15)vs.(1.57±1.22)]及IL-10mRNA的相对表达量[(1.14±1.03)vs.(1.54±1.77)]均显著降低(P<0.05),而ROR-γt mRNA的相对表达量[(0.92±0.39)vs.(0.55±0.15)]及IL-17mRNA的相对表达量[(0.95±0.31)vs.(0.49±0.21)]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IL-17、IL-10可能参与内膜中Th17/Treg平衡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EG TH17 反复种植失败 子宫内膜容受性 种植窗
下载PDF
Tim3/HMGB1在肿瘤免疫逃逸中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辛燕 张峰波 +2 位作者 马秀敏 朱玥洁 丁剑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37-1439,共3页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是一种1型膜表面蛋白分子,主要在Th1细胞表达,与天然型配体半乳糖凝集素9(galectin-9)反应参与适应性负性免疫调节。此外,Tim-3也在单核-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以及树突状细胞(DC)表达,参与免疫调节...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是一种1型膜表面蛋白分子,主要在Th1细胞表达,与天然型配体半乳糖凝集素9(galectin-9)反应参与适应性负性免疫调节。此外,Tim-3也在单核-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以及树突状细胞(DC)表达,参与免疫调节。Tim-3在肿瘤浸润DC高表达,并可与配体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结合,通过阻断Toll样受体3(TLR3)、TLR7、TLR9及细胞质中DNA和RNA相关的免疫反应,来抑制核酸介导的固有免疫反应,导致肿瘤免疫逃逸,减弱DNA预防治疗及化疗的效果。本文就Tim-3在肿瘤浸润DC高表达以及Tim-3与配体HMGB1结合参与肿瘤免疫逃逸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结构域分子3 树突状细胞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综述
原文传递
细粒棘球蚴感染者中Tim-3^+CD4^+CD25^+Treg细胞及相关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6
20
作者 赵慧 王亮 +6 位作者 张峰波 朱玥洁 庞楠楠 安梦婷 李斌 马秀敏 丁剑冰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13-518,共6页
目的通过检测细粒棘球蚴感染者外周血中Tim-3^+CD4^+CD25^+Treg细胞及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探讨细粒棘球蚴感染者中Tim-3与CD4+CD25+Treg细胞的关系及Tim-3+CD4+CD25+Treg细胞对该疾病持续性发展的作用。方法选取30例细粒棘球蚴感染者和3... 目的通过检测细粒棘球蚴感染者外周血中Tim-3^+CD4^+CD25^+Treg细胞及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探讨细粒棘球蚴感染者中Tim-3与CD4+CD25+Treg细胞的关系及Tim-3+CD4+CD25+Treg细胞对该疾病持续性发展的作用。方法选取30例细粒棘球蚴感染者和30例健康对照人群,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感染组和对照组外周血中Tim-3+CD4+CD25+Treg细胞的比例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感染组和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im-3和Foxp3 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感染组和对照组血清中IL-10和TGF-β的水平;Pearson相关法分析感染者外周血中Tim-3 mRNA的表达与Foxp3 mRNA的相关性以及Tim-3+CD4+CD25+Treg细胞与IL-10和TGF-β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细粒棘球蚴感染组外周血中Tim-3^+CD4^+CD25+Treg细胞的比例均显著升高(P<0.001);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im-3和Foxp3 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01);血清中IL-10(P<0.001)和TGF-β(P=0.046)水平显著升高;细粒棘球蚴患者外周血Tim-3 mRNA与Foxp3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Tim-3+CD4+CD25+Treg细胞与IL-10和TGF-β的水平均正相关。结论细粒棘球蚴感染者中Tim-3在CD4+CD25+Treg细胞上的过表达可能会促进CD4+CD25+Treg细胞的产生及其抑制功能的发挥,从而促使感染的持续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M-3 TREG 细粒棘球蚴感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