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州一次EF3级龙卷的双偏振雷达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朱皓清 杜美芳 +1 位作者 王辉 陆鑫海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4期89-92,共4页
利用再分析资料、探空资料和双偏振雷达资料分析了2021年5月14日发生在江苏苏州的EF3级龙卷。研究发现,龙卷发生在江淮准静止锋南侧的暖区内,龙卷发生前苏州地区有较强的大气不稳定、较低的抬升凝结高度和较强的垂直风切变。龙卷风暴经... 利用再分析资料、探空资料和双偏振雷达资料分析了2021年5月14日发生在江苏苏州的EF3级龙卷。研究发现,龙卷发生在江淮准静止锋南侧的暖区内,龙卷发生前苏州地区有较强的大气不稳定、较低的抬升凝结高度和较强的垂直风切变。龙卷风暴经过2次风暴合并进入成熟期,成熟的龙卷风暴具有典型超级单体的钩状回波和强中气旋特征,并伴有龙卷涡旋特征(TVS)。风暴合并产生的强垂直风切变导致风暴内降水分布存在明显的分界线,差分反射率(ZDR)和差分传播相位常数(KDP)大值中心发生分离。KDP中心位于前侧下沉区(FFD),以数浓度较高的小雨滴降水为主;ZDR中心位于前侧阵风锋(FFGF)附近,以大雨滴降水为主,大雨滴形成的弱冷池有利于龙卷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卷风暴 双偏振雷达 差分反射率 差分相位差 相关系数
下载PDF
雷达资料同化对一次EF3级龙卷数值模拟的影响
2
作者 朱皓清 蔡志颖 +1 位作者 姚余辉 郑涵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3年第14期139-142,共4页
该文选取2021年5月14日苏州市一次EF3级龙卷过程,利用ARPS模式设计敏感性试验,检验了雷达资料同化和循环同化对龙卷风暴预报效果的影响,得出以下3个结论:1)同化雷达反射率或径向速度均对龙卷风暴的模拟有积极作用,且同时同化雷达反射率... 该文选取2021年5月14日苏州市一次EF3级龙卷过程,利用ARPS模式设计敏感性试验,检验了雷达资料同化和循环同化对龙卷风暴预报效果的影响,得出以下3个结论:1)同化雷达反射率或径向速度均对龙卷风暴的模拟有积极作用,且同时同化雷达反射率和径向速度效果最好。2)随着雷达同化次数增加,雷达同化对模拟的效果会趋于上限;同化时间间隔过短也会导致模式热动力场在积分前期不平衡,对模拟起副作用。3)循环同化次数应控制在2~3次,同化间隔在20min左右较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卷风暴 ARPS模式 雷达同化 高分辨率
下载PDF
台风“烟花”影响浙江期间GPM卫星降水产品的评估及订正 被引量:1
3
作者 蔡志颖 郑艳 +2 位作者 段晶晶 朱皓清 吴俊杰 《暴雨灾害》 2023年第6期704-715,共12页
为了解和提高GPM(Global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卫星降水产品在台风降水过程中的表现和质量,基于地面气象观测站雨量资料,分别采用逐步订正法和最优插值法订正卫星反演降水产品,并从不同时间尺度评估2021年台风“烟花”登陆浙江期... 为了解和提高GPM(Global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卫星降水产品在台风降水过程中的表现和质量,基于地面气象观测站雨量资料,分别采用逐步订正法和最优插值法订正卫星反演降水产品,并从不同时间尺度评估2021年台风“烟花”登陆浙江期间GPM(第六版)反演产品在订正前后的监测能力。结果表明:未订正的GPM反演降水产品未能描述浙江省内高大地形处的强降水中心,对过程降水量低估约45%,主要源于对浙江东北部降水大值区的低估,降水分级检验显示,未订正的GPM产品除对小雨有较好反映能力外,其余各级别探测能力均较差;经逐步订正法和最优插值法分别订正后,反演产品的过程累计、逐日及逐时降水的评估结果均有提升,且逐步订正法订正后效果更优,最优插值法订正后对实际降水略有高估,两种方法订正后的产品不仅可描述与高大地形相关的强降水中心,也可反映大暴雨和小时雨强大于23 mm·h^(-1)的强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烟花” GPM卫星降水 逐步订正 最优插值订正 雨量评估
下载PDF
基于CloudSat资料的北上江淮气旋暴雪云系结构特征 被引量:11
4
作者 赵宇 朱皓清 +1 位作者 蓝欣 杨成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789-4804,共16页
2007年3月3—5日和2013年11月24—25日,受江淮气旋北上影响,我国北方大部地区遭遇罕见暴风雪天气,2次暴雪过程有很多相似之处.利用常规观测、CloudSat卫星云廓线雷达的探测资料和NEC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这2次暴雪过程江淮气旋云系... 2007年3月3—5日和2013年11月24—25日,受江淮气旋北上影响,我国北方大部地区遭遇罕见暴风雪天气,2次暴雪过程有很多相似之处.利用常规观测、CloudSat卫星云廓线雷达的探测资料和NEC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这2次暴雪过程江淮气旋云系结构和微物理特征.结果表明:(1)北上江淮气旋的冷锋云系较窄,以深厚对流云为主,回波核心在2~7km,其结构在气旋发展的不同阶段变化不大;(2)逗点头云系范围宽广,在气旋的不同发展阶段,结构和强度有显著差异.气旋初始锋面波动和锋面断裂阶段,逗点头云系有两个降水区:北部为由多个单体组成的大范围层状云区,强回波从地表向上伸展,上空有高空对流泡,建立了播撒云-供水云机制,有利于下部冰晶粒子长大;南部有对流云柱发展.逗点头西部的冷输送带云系主要集中在6km以下,强度弱,冰粒子含量少;(3)气旋暖锋后弯阶段,干侵入加强,冷锋后部的无云区或少云区范围扩大,逗点头云系南北范围收缩、变窄,云系的高度、强度和含水量减弱,冷锋云系也减弱;(4)气旋冷锋云系和逗点头南部的对流云柱以降雨为主,位于高纬度陆地上的逗点头云系以降雪为主,当逗点头云系处于海上有对流不稳定发展,以降雨为主.冷锋云系北部和逗点头云系南部均有由层积云或高积云组成的低云,以毛毛雨为主.冷锋云系和逗点头云系北部100—200km的范围为随高度和距离逐渐变薄的高层云,无降水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ousat 江淮气旋 暴雪 结构 逗点头
下载PDF
北天山地区震源机制与构造应力场特征 被引量:6
5
作者 李艳永 王成虎 +1 位作者 朱皓清 乌尼尔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7-129,共13页
本文利用新疆测震台网记录的宽频带波形数据,采用CAP方法反演北天山地区2010-2018年MS≥3.0地震震源机制解,进一步结合早期研究区的震源机制数据反演了应力场。结果表明,研究区地震破裂类型以逆断型和走滑型为主,其次为正断型,过渡型最... 本文利用新疆测震台网记录的宽频带波形数据,采用CAP方法反演北天山地区2010-2018年MS≥3.0地震震源机制解,进一步结合早期研究区的震源机制数据反演了应力场。结果表明,研究区地震破裂类型以逆断型和走滑型为主,其次为正断型,过渡型最少;P轴方位大体与北天山地区主要断裂构造的走向垂直,研究区以中部和西部近NS向以及东部近NNE向的水平挤压作用为主;分区反演应力场显示研究区北部最大主应力轴σ1方位由西到东呈NNW-NS-NNE渐变过程,研究区南部最大主应力轴σ1方位自西向东先呈NS-NNE变化,再呈NNW-NS-NNE渐变;研究区R值普遍较大, R值较小的区域主要位于研究区的西部和东部,说明研究区东部和西部部分R值较小的地区向东西方向的扩展分量较小,主要表现为物质的隆升分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 应力场 CAP方法 北天山
下载PDF
新疆数字地震台网地方性震级量规函数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张志斌 朱皓清 李艳永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67-675,共9页
基于2009~2014年新疆测震台网数字地震记录资料,运用震级残差统计方法,选择16269个2.0≤ML≤5.4地震事件,共计获得了179561个单台记录;利用最大地动位移衰减特性方法,选用3.6≤ML≤4.5的746个地震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对新疆数字台网地方... 基于2009~2014年新疆测震台网数字地震记录资料,运用震级残差统计方法,选择16269个2.0≤ML≤5.4地震事件,共计获得了179561个单台记录;利用最大地动位移衰减特性方法,选用3.6≤ML≤4.5的746个地震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对新疆数字台网地方性震级量规函数进行了研究。将得出的量规函数值进行对比后认为,现阶段使用的量规函数值在0~200km的震中距范围内偏小,导致此范围内台站测定的震级偏小;在200~800km的范围内,测算的震级值较稳定,偏差范围在±0.1的范围内;在400~800km震中距范围内,由最大地动位移衰减特性方法得出的量规函数偏小。由于目前各地震台站使用的地震计仪器响应不准确,造成量规函数偏小的原因有待用计量更加准确的台站仪器响应参数进行验证,以便得到更加精确的新疆台网地方性震级量规函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级 震级偏差 最大地动位移 量规函数
下载PDF
基于H/V谱比法的场地卓越频率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文倩 何金刚 朱皓清 《内陆地震》 2019年第4期314-320,共7页
筛选喀什乌恰地区21个强震动数字化观测台站作为研究对象,利用H/V谱比法计算各场点场地卓越频率,并与钻孔剪切波速计算结果进行对比,两者结果相差不大。根据幂指数关系,回归拟合了场地卓越频率与覆盖层厚度的关系,h=43.53 fr^-0.638,有... 筛选喀什乌恰地区21个强震动数字化观测台站作为研究对象,利用H/V谱比法计算各场点场地卓越频率,并与钻孔剪切波速计算结果进行对比,两者结果相差不大。根据幂指数关系,回归拟合了场地卓越频率与覆盖层厚度的关系,h=43.53 fr^-0.638,有很好的相关性。最后对伽师台55条强震动记录按照峰值加速度分档,计算各分档场地卓越频率,发现0~50 gal之间各分档场地卓越频率相差不大,100 gal以上档场地频率向低频移动,场地发生非线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V谱比法 卓越频率 场地非线性
下载PDF
2020年1月19日新疆伽师MS6.4地震强震动记录特征初步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文倩 朱皓清 何金刚 《内陆地震》 2020年第1期63-69,共7页
2020年1月19日新疆伽师发生M S6.4地震,新疆强震动观测台网共获取44组强震动记录,西克尔强震台获得本次地震最大峰值加速度633.3×10-2 m·s-2。本文对获取到的强震动记录进行初步整理、分析,拟合得到本次地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2020年1月19日新疆伽师发生M S6.4地震,新疆强震动观测台网共获取44组强震动记录,西克尔强震台获得本次地震最大峰值加速度633.3×10-2 m·s-2。本文对获取到的强震动记录进行初步整理、分析,拟合得到本次地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衰减关系,在300 km范围内与经验性衰减关系相差不大。计算分析了峰值加速度大于100×10-2 m·s-2的5个典型强震台站加速度反应谱,并与设计反应谱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计算了这5个台站地震动70%及90%能量持时,两者相差较大,反映出地震主要能量释放集中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师MS6.4地震 强震动记录 幅值 加速度反应谱 能量持时
下载PDF
新疆喀什乌恰交汇区仪器烈度初步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文倩 何金刚 +1 位作者 陈向军 朱皓清 《内陆地震》 2018年第3期213-220,共8页
收集了该地区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历年来具有现场调查资料的9次地震27组强震动记录和4组测震记录,同时采用EXSIM12程序模拟11组地震动记录,根据《仪器地震烈度计算暂行规程》计算了仪器烈度值,并与已有现场调查烈度进行回归分析,得到... 收集了该地区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历年来具有现场调查资料的9次地震27组强震动记录和4组测震记录,同时采用EXSIM12程序模拟11组地震动记录,根据《仪器地震烈度计算暂行规程》计算了仪器烈度值,并与已有现场调查烈度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了仪器烈度和现场调查烈度之间的关系式。以2016年11月25日阿克陶M_S6. 7地震为例对这一关系式进行验证,发现换算后的仪器烈度与实际情况更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查烈度 仪器烈度 回归分析 强震动记录
下载PDF
喀什-乌恰交汇区VS30经验模型估计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皓清 李文倩 +1 位作者 何金刚 魏斌 《内陆地震》 2020年第2期133-138,共6页
本文通过收集喀什-乌恰地区20个钻孔深度大于30 m的钻孔实测数据,分别获得了5、10、15及20 m深度处的等效剪切波速VSZ与VS30的对数线性关系,根据对数线性和对数二次回归的方法,得到了VSZ与VS30的经验关系。结果显示:速度梯度模型外推方... 本文通过收集喀什-乌恰地区20个钻孔深度大于30 m的钻孔实测数据,分别获得了5、10、15及20 m深度处的等效剪切波速VSZ与VS30的对数线性关系,根据对数线性和对数二次回归的方法,得到了VSZ与VS30的经验关系。结果显示:速度梯度模型外推方法获得的VS30经验模型,更加适合深度超过10 m的钻孔数据的估计。速度梯度模型外推方法中,对数二次回归和对数线性回归外推得到的VS30经验模型呈现相同的规律,拟合优度差别不大,利用速度梯度外推方法获得VS30经验模型,使用简单的线性模型就可以满足精度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什-乌恰交汇区 VS30 经验模型 速度梯度外推
下载PDF
浅谈新疆强震台站传感器极性检测和方位角校正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金刚 朱皓清 魏斌 《内陆地震》 2016年第1期81-86,共6页
通过新疆强震台站的加速度传感器极性检测和方位角校正工作,发现新疆强震台站加速度传感器方位角最大误差为83.7°。按照国家强震动台网中心强震台站加速度传感器安装规范,加速度传感器方位角误差应该严格控制在2°以内,经过校... 通过新疆强震台站的加速度传感器极性检测和方位角校正工作,发现新疆强震台站加速度传感器方位角最大误差为83.7°。按照国家强震动台网中心强震台站加速度传感器安装规范,加速度传感器方位角误差应该严格控制在2°以内,经过校正后,新疆区内全部强震台站的加速度传感器方位角误差都控制在1°以内,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新疆强震动台网的数据质量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位角校正 角度误差 新疆强震观测
下载PDF
新疆阿克陶M_S6.7地震强震动观测记录初步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皓清 李文倩 张振斌 《内陆地震》 2017年第2期190-197,共8页
2016年11月25日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发生M_S6.7地震,克孜勒苏州及喀什地区部分区域震感强烈。新疆强震台网共有33个台站获取到本次地震的加速度记录,距离震中58.5 km的吉根台记录到的最大峰值加速度为31.3 gal(EW向)。... 2016年11月25日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发生M_S6.7地震,克孜勒苏州及喀什地区部分区域震感强烈。新疆强震台网共有33个台站获取到本次地震的加速度记录,距离震中58.5 km的吉根台记录到的最大峰值加速度为31.3 gal(EW向)。用获取到的加速度记录计算仪器烈度,并选取几个典型台站的加速度记录进行分析,为以后该地区的抗震设防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动记录 加速度反应谱 阿克陶6.7级地震 仪器烈度
下载PDF
新疆皮山MS6.5地震强震动观测记录初步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何金刚 朱皓清 《内陆地震》 2016年第3期271-277,共7页
2015年7月3日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发生MS6.5地震,和田及喀什地区多处震感强烈。新疆强震台网共有39个台站获取到本次地震的加速度记录,记录到的最大峰值加速度为62.5 cm/s2。收集整理本次地震获取的强震记录,简要进行分析处理,初步判定... 2015年7月3日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发生MS6.5地震,和田及喀什地区多处震感强烈。新疆强震台网共有39个台站获取到本次地震的加速度记录,记录到的最大峰值加速度为62.5 cm/s2。收集整理本次地震获取的强震记录,简要进行分析处理,初步判定本次地震对这39个强震台所在地区造成的破坏非常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山MS6.5地震 强震动 加速度峰值 新疆强震台网
下载PDF
江苏阜宁EF4级龙卷的高分辨率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皓清 赵宇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99-1614,共16页
利用美国Advanced Regional Prediction System(ARPS)模式,采用水平分辨率分别为9 km、1 km、250 m和75 m的四重单向嵌套网格,模拟了2016年6月23日发生在江苏阜宁的EF4级龙卷过程。结果表明:1 km、250 m和75 m网格都可以复制出龙卷风暴... 利用美国Advanced Regional Prediction System(ARPS)模式,采用水平分辨率分别为9 km、1 km、250 m和75 m的四重单向嵌套网格,模拟了2016年6月23日发生在江苏阜宁的EF4级龙卷过程。结果表明:1 km、250 m和75 m网格都可以复制出龙卷风暴的一般特征,包括钩状回波和旋转上升运动等;250 m网格可以模拟出类龙卷涡旋(Tornado-like Vortex,TLV),75 m网格才可以解析出龙卷涡旋。TLV和龙卷涡旋的形成和增强是近地面上升运动增强导致的,随着模式分辨率的提高,模拟的近地面上升运动更强,模拟的TLV强度更强,持续时间更长。250 m和75 m网格模拟的龙卷的最强级别分别为EF2级和EF3级。龙卷涡旋最初是由若干个强度较强的小尺度涡旋合并形成的,次级出流阵风锋的辐合作用进一步增强了龙卷涡旋,从而发展至成熟阶段。成熟的龙卷涡旋呈现从单涡旋到双涡旋最后到多涡旋龙卷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卷风暴 多涡旋龙卷 模拟 高分辨率 ARPS模式
下载PDF
关于新疆测震台网地震速报工作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志斌 李艳永 +2 位作者 赵晓成 乌尼尔 朱皓清 《高原地震》 2020年第2期40-44,共5页
地震速报是地震监测工作的首要任务和防震减灾工作的基础环节。根据目前新疆测震台网的概况和地震速报要求,针对地震警报触发、速报工作中的震相分析、震级测定以及信息发送等主要流程进行简要的分析总结,讨论了应该注意的相关事项和应... 地震速报是地震监测工作的首要任务和防震减灾工作的基础环节。根据目前新疆测震台网的概况和地震速报要求,针对地震警报触发、速报工作中的震相分析、震级测定以及信息发送等主要流程进行简要的分析总结,讨论了应该注意的相关事项和应对措施,以提高地震速报流程的合理性和结果的准确性,供相关人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测震台网 地震速报 地震定位
下载PDF
利用2018年伽师小震群强震动记录分析区域场地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振斌 王宝柱 朱皓清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9年第6期22-27,共6页
2018年9月伽师地区发生震群事件,连续发生18次M>3.0地震,最大震级M 5.5,获取大量强震动记录,初步分析此次震群强震动记录特征、记录峰值比、场地地震反应,结果发现:加速度记录峰值在震中距30 km范围内衰减较快,震中距30-100 km范围... 2018年9月伽师地区发生震群事件,连续发生18次M>3.0地震,最大震级M 5.5,获取大量强震动记录,初步分析此次震群强震动记录特征、记录峰值比、场地地震反应,结果发现:加速度记录峰值在震中距30 km范围内衰减较快,震中距30-100 km范围内衰减平缓;强震动加速度记录峰值水平向与垂直向比值为1-3,均值约1.5;场地共振频率为0.48-1.56 Hz,平均放大倍数为8.4-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师地震 场地特征 谱比率
下载PDF
新疆皮山地区地震动衰减关系研究
17
作者 李文倩 魏斌 +2 位作者 何金刚 张振斌 朱皓清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1-90,共10页
利用2015年7月3日皮山M_S6.5地震序列的波形资料,采用微遗传算法反演得到震源区的5个介质参数,即应力降Δσ为75.95bars,品质因子Q_0为186.33,η值为0.26,几何衰减分段点R_1为72.18km,R_2为139.70km;并由此计算得到的傅氏谱再配合随机... 利用2015年7月3日皮山M_S6.5地震序列的波形资料,采用微遗传算法反演得到震源区的5个介质参数,即应力降Δσ为75.95bars,品质因子Q_0为186.33,η值为0.26,几何衰减分段点R_1为72.18km,R_2为139.70km;并由此计算得到的傅氏谱再配合随机相位谱,进而得到地震动时程,建立了震源区地震动衰减关系。由于缺乏强震记录,本文还收集了2008年10月5日乌恰M_S6.9地震、2008年10月6日阿克陶M_S6.2地震、2012年3月9日洛浦M_S6.0地震的强震数据,将计算结果与经验性衰减关系以及3次强震记录进行比较后发现,皮山地震、洛浦地震的强震数据普遍高于经验性衰减关系,乌恰地震的强震数据与俞言祥等文中的衰减关系吻合较好,在远场低于本文的计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序列小震数据 震源区参数 微遗传反演 地震动衰减关系
下载PDF
新疆皮山M_S6.5地震远场长周期地面运动分析
18
作者 李文倩 何金刚 朱皓清 《内陆地震》 2017年第1期17-25,共9页
皮山M_S6.5地震获取的39组强震记录中,有6组都不同程度的记录到后续面波现象,处于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罕南力克台和亚曼亚台尤为清晰,这种面波产生原因是台站位于盆地边缘,并且台基下土层结构较为复杂。以罕南力克台和亚曼亚台为例,伽师台... 皮山M_S6.5地震获取的39组强震记录中,有6组都不同程度的记录到后续面波现象,处于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罕南力克台和亚曼亚台尤为清晰,这种面波产生原因是台站位于盆地边缘,并且台基下土层结构较为复杂。以罕南力克台和亚曼亚台为例,伽师台做为对比,进行时域、频域、能量函数、场地条件等分析。这种面波以瑞利波成分为主,周期为1.3 s。两个台站记录到的面波和剪切波携带的能量近似,为总地震波能量的22%左右。虽然所选的3个强震台站都处于塔里木盆地边缘地带,但由于伽师台下土层结构简单,并没有表现出后续面波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续面波 加速度傅氏谱 放大系数谱 能量函数 面波质点运动轨迹 皮山MS6.5地震
下载PDF
2016年新疆阿克陶M_S6.7地震烈度及探讨 被引量:4
19
作者 常想徳 陈建波 +5 位作者 阿里木江.亚力昆 李帅 罗炬 郭寅 谢江丽 朱皓清 《内陆地震》 2017年第2期167-177,共11页
根据地震现场烈度调查结果,并结合发震构造、震源机制解及地震序列综合方法绘制出新疆阿克陶M_S6.7地震烈度图。通过分析地震地质灾害现象、房屋震害特点、调查点平均震害指数及评估区破坏比资料,总结在本次地震烈度判定中的一些认识和... 根据地震现场烈度调查结果,并结合发震构造、震源机制解及地震序列综合方法绘制出新疆阿克陶M_S6.7地震烈度图。通过分析地震地质灾害现象、房屋震害特点、调查点平均震害指数及评估区破坏比资料,总结在本次地震烈度判定中的一些认识和震害特征,为地震灾区恢复重建提供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阿克陶 地震烈度 地震地质灾害 房屋震害 平均震害指数
下载PDF
2018年9月4日伽师M_S 5.5地震与97年及03年伽师强震属于同一发震构造吗?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志斌 金花 朱皓清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232-2238,共7页
2018年9月4日新疆伽师发生MS 5.5地震,震源区周边发生过数次的强震,且各震中位置相近,大致为10 km左右.由于地震观测报告给出的初始定位误差较大,余震分布较为离散,且震源区沉积层较厚,无断层出露,伽师地震的发震断层与前两次强震是否... 2018年9月4日新疆伽师发生MS 5.5地震,震源区周边发生过数次的强震,且各震中位置相近,大致为10 km左右.由于地震观测报告给出的初始定位误差较大,余震分布较为离散,且震源区沉积层较厚,无断层出露,伽师地震的发震断层与前两次强震是否存在关联仍不清楚.本研究主要利用CAP方法对伽师地震MS≥3.5的余震震源机制解进行解算,并利用双差定位方法对伽师地震序列进行重定位.结果表明,伽师地震主震震源机制解为节面Ⅰ走向:226°,倾角90°,滑动角0°;节面Ⅱ走向:136°,倾角90°,滑动角-180°;本次地震为走滑型地震事件,主震震源深度为10 km,余震震源机制解与主震较为一致,P轴作用近似NS向,与区域构造应力场相同.根据双差定位结果显示,余震的优势分布方向为北东向,震源深度集中在5~15 km.由余震分布特征和震源机制解,认为此次地震断层面应为节面Ⅰ,与1997年和2003年的伽师强震属于不同的发震构造.根据相关地质及地震资料分析,推测此次地震发震断层为震源区下方的隐伏断裂,此断裂很可能即为与羊达曼断裂正交的北东向隐伏直立断层,伽师地震的发生与帕米尔、南天山以及塔里木盆地的相对形变速率和升降幅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师M_S 5.5地震 余震序列 双差定位 震源机制 隐伏断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