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内摄入放射性物质诱发白内障的研究(摘要)
1
作者 朱秀安 高锦 +6 位作者 李凤鸣 柳青梅 贾先礼 周启玲 宋兰芳 邢国仁 党连凯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1992年第S1期399-399,共1页
chaluPecky(1897)首先用X射线照射家兔眼发现晶体的变化,Gutmann(1905)曾报道—X射线球管技师发生了晶体混浊,造成视力障碍。以后,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受原子弹袭击后,这方面的报道越来越多,我国有关电离辐射性白内障。
关键词 放射性物质 家兔眼 电离辐射 球管 后囊 ICRP 每公斤体重 充分散瞳 检眼镜检查 内照射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瓣的黏附机制 被引量:6
2
作者 齐虹 唐军民 朱秀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45-547,共3页
目的 :研究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 ,LASIK)角膜瓣复位后的黏附机制。方法 :实验组 2 4只新西兰兔分为 8组 ,每组 3只 ;对照组 3只。左眼按近视 - 10 .0 0D行LASIK术。分别于术后即刻、2 4h、1周、2周、1... 目的 :研究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 ,LASIK)角膜瓣复位后的黏附机制。方法 :实验组 2 4只新西兰兔分为 8组 ,每组 3只 ;对照组 3只。左眼按近视 - 10 .0 0D行LASIK术。分别于术后即刻、2 4h、1周、2周、1月、3月、6月及 12月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 ,并取角膜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检测细胞外基质 (extracellularmatrix ,ECM )成分 ,包括I型胶原、Ⅲ型胶原、Ⅵ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 (cellularfibronec tion ,cFN)、细胞黏合素 (tenascin ,TN)、Ⅳ型胶原及层黏连蛋白 (laminin ,LN)。结果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术后角膜瓣贴附紧密 ;光镜观察角膜瓣交界面早期存在缝隙 ,晚期贴附紧密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角膜瓣交界面术后早期有cFN的明显表达及Ⅲ型胶原、Ⅵ型胶原的表达 ,无I型胶原、Ⅳ型胶原、LN及TN的表达。结论 :LASIK术后早期 ,角膜瓣与其下的基质层之间的黏附由FN、Ⅵ型胶原及Ⅲ型胶原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 原位角膜磨镶术 角膜瓣 外科手术 细胞粘附 黏附机制 近视
下载PDF
超高度近视LASIK术后的屈光回退 被引量:16
3
作者 齐虹 夏英杰 +1 位作者 陈跃国 朱秀安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1-133,共3页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 ,LASIK)矫正超高度近视的准确性、预测性、稳定性及有效性。方法 LASIK矫正超高度近视 -10 1~ -2 6 0D ,平均 ( -13 9± 3 4)D 12 4例 193眼 ,按术前预矫等值...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 ,LASIK)矫正超高度近视的准确性、预测性、稳定性及有效性。方法 LASIK矫正超高度近视 -10 1~ -2 6 0D ,平均 ( -13 9± 3 4)D 12 4例 193眼 ,按术前预矫等值球镜分别观察术后 1年的屈光度 ,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及术后裸眼视力。结果 术后 1年屈光回退率与性别、年龄、切削方式无关 (P >0 0 5 ) ,而是随着术前预矫度数的增加而增加。术前预矫屈光度越高 ,屈光回退程度越明显。术后平均裸眼视力达 0 6以上。结论 超高度近视LASIK术后准确性、预测性及稳定性均较差 ,但由于其具有有效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屈光回退 超高度近视 LASIK 手术后
下载PDF
TNT及其代谢物致白内障发病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周安寿 张金松2史晓彼 +2 位作者 朱秀安 张纯 李来玉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1997年第5期273-276,共4页
TNT及其代谢物致白内障发病机理的研究周安寿张金松史晓朱秀安张纯李来玉摘要为了探讨TNT晶体损害的机理,对TNT及其代谢物致眼晶体损害进行了动物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球结膜下注射2-A或4-HA后,半小时内眼前房水... TNT及其代谢物致白内障发病机理的研究周安寿张金松史晓朱秀安张纯李来玉摘要为了探讨TNT晶体损害的机理,对TNT及其代谢物致眼晶体损害进行了动物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球结膜下注射2-A或4-HA后,半小时内眼前房水内即可测得其代谢物的存在,以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晶体混浊 TNT 代谢物 病理
下载PDF
遗传性视网膜变性rd小鼠及其感光细胞凋亡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曾惠阳 唐军民 +1 位作者 朱秀安 唐岩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1-46,共6页
目的 研究遗传性视网膜变性rd小鼠感光细胞层的发育变化及细胞凋亡。方法 对出生后 5d到4 0d的rd小鼠及对照小鼠视网膜感光细胞层进行光镜及超微结构观察、TUNEL法检测及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 与同龄对照鼠相比 ,rd小鼠出生后第 10d... 目的 研究遗传性视网膜变性rd小鼠感光细胞层的发育变化及细胞凋亡。方法 对出生后 5d到4 0d的rd小鼠及对照小鼠视网膜感光细胞层进行光镜及超微结构观察、TUNEL法检测及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 与同龄对照鼠相比 ,rd小鼠出生后第 10d视网膜开始变性 ,尔后 1周内感光细胞迅速减少 ,第 18d时只残留一层视椎细胞。rd小鼠出生后第 10d感光细胞层开始出现TUNEL染色阳性细胞 ,第 14d及 16d达到高峰。电镜下变性高峰期rd小鼠视网膜感光细胞层可见大量浓缩核、染色质边聚及凋亡小体。结论 rd小鼠视网膜感光细胞在发育过程中变性 ,并通过凋亡的方式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视网膜变性 感光细胞凋亡 RD小鼠
原文传递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后角膜组织的修复 被引量:16
6
作者 齐虹 陈跃国 朱秀安 《眼科研究》 CSCD 2000年第5期405-408,共4页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LASIK)后角膜组织的修复。方法24只兔分为8组,每组3只。左眼按近视-10.00D行LASIK术。分别于术后即刻,24h,1,2周,1,3,6月及12月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并取角膜组织行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术后角膜...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LASIK)后角膜组织的修复。方法24只兔分为8组,每组3只。左眼按近视-10.00D行LASIK术。分别于术后即刻,24h,1,2周,1,3,6月及12月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并取角膜组织行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术后角膜中央区透明,没有雾状混浊(haze)发生。角膜中央区上皮及其基底膜完整;角膜瓣与切削区基质浅层早期存在空隙,晚期贴附紧密;术后基质浅层胶原纤维排列整齐,直径大小一致,间隔相同,成纤维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结论LASIK术后角膜中央区保持透明,未出现haze,与LASIK术保持角膜上皮层及其基底膜的完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 原位角膜磨削术 组织修复 LASIK
下载PDF
小胶质细胞活化与rd小鼠遗传性视网膜变性 被引量:5
7
作者 曾惠阳 曹安民 +2 位作者 朱秀安 唐军民 唐岩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56-458,共3页
目的研究小胶质细胞活化与rd小鼠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的关系。方法对出生后8、10、12、14、16及18d的rd小鼠及对照小鼠视网膜进行感光细胞凋亡TUNEL法检测及形态计量学分析。CD11b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视网膜小胶质细胞。结果rd小鼠出生后... 目的研究小胶质细胞活化与rd小鼠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的关系。方法对出生后8、10、12、14、16及18d的rd小鼠及对照小鼠视网膜进行感光细胞凋亡TUNEL法检测及形态计量学分析。CD11b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视网膜小胶质细胞。结果rd小鼠出生后10d视网膜感光细胞层开始出现TUNEL染色阳性细胞,第16d达到高峰。视网膜小胶质细胞在rd小鼠出生后10d开始活化,第14d达到高峰。小胶质细胞向感光细胞层的迁移与感光细胞凋亡之间存在紧密的时间和空间关系。结论rd小鼠视网膜变性以感光细胞凋亡为主。小胶质细胞活化可能在视网膜变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光细胞凋亡 小胶质细胞 RD小鼠
下载PDF
RCS大鼠视网膜感光细胞的凋亡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斌 唐军民 +1 位作者 朱秀安 唐岩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10-413,I011,共5页
为研究遗传性视网膜变性中感光细胞组织结构的时程变化及凋亡,对RCS(RoyalColegeofSurgeons)大鼠及SD大鼠视网膜进行光镜观察和凋亡细胞TUNEL(TdT-mediatedbiotin-dUTPni... 为研究遗传性视网膜变性中感光细胞组织结构的时程变化及凋亡,对RCS(RoyalColegeofSurgeons)大鼠及SD大鼠视网膜进行光镜观察和凋亡细胞TUNEL(TdT-mediatedbiotin-dUTPnick-endlabeling)检测。结果表明,与同龄SD大鼠相比,RCS大鼠视网膜感光细胞从出生后15d开始,出现外节膜盘堆积;20d时,内节排列紊乱、消失;30d时,细胞核固缩,细胞消失;到出生后60d,仅少许感光细胞保留;100d时,几乎所有感光细胞消失。TUNEL检测,从出生后25d开始,RCS大鼠视网膜有TUNEL呈阳性的感光细胞出现,35d时达高峰。结果提示:RCS大鼠视网膜变性过程中,感光细胞逐渐出现结构异常,并以凋亡的形式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光细胞 细胞凋亡 遗传性 视网膜变性 大鼠
原文传递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对遗传性视网膜变性视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李爱军 房军 +3 位作者 朱秀安 于文贞 狄春辉 杨丽萍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3-27,共5页
背景遗传性视网膜变性是主要致盲性眼病之一,包括一系列以慢性进行性视网膜变性为病理特征的异常;白细胞介素-1(IL-1)参与变性与凋亡过程的调节,而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对细胞凋亡的影响了解较少,IL-1ra是否能阻止视... 背景遗传性视网膜变性是主要致盲性眼病之一,包括一系列以慢性进行性视网膜变性为病理特征的异常;白细胞介素-1(IL-1)参与变性与凋亡过程的调节,而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对细胞凋亡的影响了解较少,IL-1ra是否能阻止视网膜变性值得研究。目的研究IL-1ra对自发性遗传性视网膜变性大鼠视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择SPF级出生后9、15、16、25、30、35、40、50、60d的RCS大鼠各9只9只眼制备视网膜切片,采用TUNEL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不同年龄大鼠视网膜凋亡细胞。选择出生后15d的RCS大鼠9只,右眼玻璃体腔注射质量浓度1.8g/LIL-1ra 1μl,左眼玻璃体腔注入PBS 1μl作为对照,分别待大鼠20日龄、25日龄时各重复注射药物1次,30日龄时处死实验大鼠并制备视网膜切片,采用TUNEL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及分析视网膜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鼠龄视网膜中阳性细胞核面积百分率的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大鼠IL-1ra注射组与PBS注射组视网膜各层厚度的差异。结果RCS大鼠视网膜视细胞自出生后第25天出现凋亡,第30~35天达高峰,不同鼠龄间大鼠视网膜TUNEL阳性视细胞核面积百分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020,P〈0.01)。TUNEL凋亡图像分析结果显示,30日龄大鼠IL—lra注射眼视网膜TUNEL阳性染色弱于PBS注射眼,且阳性染色细胞数少于PBS注射眼;IL-1ra注射眼大鼠视网膜TUNEL阳性视细胞核总面积及相对面积均明显低于PBS注射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总面积:(223.052±153.092)μm2 VS.(1235.050±359.767)μm2,t=4.370,P〈0.01;相对面积:(2.206±1.531)%VS.(7.269±1.624)%,t=3.250,P〈O.01]。IL-1ra注射组和PBS注射组视锥与视杆细胞层厚度分别为(15.324±9.035)μm和(49.566±4.605)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74,P〈0.01),但2个组间外核层(即由视锥细胞与视杆细胞的细胞体和细胞核组成)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68,P〉0.05)。结论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眼中IL-1对视网膜凋亡发挥一定的调控作用,IL-1ra对遗传性视网膜变性早期具有潜在的临床治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视网膜变性 白细胞介素 白细胞介素-1 受体拮抗剂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细胞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爱玲 朱秀安 曹安民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6-98,共3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主要的致盲眼病。几十年来,内分泌学家和眼科学家一直认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和周细胞在糖尿病视网膜病理改变中发挥了主导作用,而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处于从属的地位。最新研究显示,DR除了微血管病理改变外,还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主要的致盲眼病。几十年来,内分泌学家和眼科学家一直认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和周细胞在糖尿病视网膜病理改变中发挥了主导作用,而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处于从属的地位。最新研究显示,DR除了微血管病理改变外,还是一种神经组织的慢性退行性变。在DR过程中,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不仅能和血管内皮细胞、周细胞发生信息交流,而且神经元、胶质细胞彼此之间也能发生信息交流。根据这些已经取得的进展,神经视网膜可能在DR的形成以及病变的修复中担负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细胞生物学的角度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微血管损害 神经变性 细胞生物学
下载PDF
近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的再次手术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跃国 夏英杰 朱秀安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71-373,共3页
目的 评估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治疗近视术后再次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近视LASIK术后有残留近视的 5 6例 80眼 ,掀开原角膜瓣 ,再次对瓣下基质床进行准分子激光切削。术后随访 1~ 3 .5年 ,观察视力、屈光度及... 目的 评估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治疗近视术后再次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近视LASIK术后有残留近视的 5 6例 80眼 ,掀开原角膜瓣 ,再次对瓣下基质床进行准分子激光切削。术后随访 1~ 3 .5年 ,观察视力、屈光度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再次术后 3、6、12、2 4月 ,平均裸眼视力从术前的 0 .43± 0 .2 1,分别提高为 0 .93± 0 .3 2、0 .94± 0 .3 1、0 .94± 0 .3 1及 0 .93± 0 .3 2。平均屈光度等值球镜从术前的 (-2 .84± 1.2 )D变为 (-0 .44± 1.3 4)D、(-0 .60± 1.3 7)D、(-0 82± 1.3 3 )D及 (-1.2 6± 2 .76)D。再次术后 2 4月最佳矫正视力与再次术前相比下降 2行以上的 3眼占 3 .8%。再次术后 12及2 4月 ,分别有 1眼和 2眼形成继发性圆锥角膜。结论 LASIK治疗近视术后再次手术 ,对于消除残留近视有效 ,但术后角膜瓣下必须保留 2 5 0 μm以上的基质厚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再次手术 残留近视 继发性圆锥角膜
下载PDF
角膜地形图对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筛选的作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齐虹 陈跃国 朱秀安 《眼科研究》 CSCD 1999年第3期195-198,共4页
目的介绍用Holaday角膜地形图诊断软件(HDS)在角膜屈光性手术中对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筛选的作用。方法对1996年3月至1997年10月来我院准分子激光治疗中心欲进行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及准分子激光... 目的介绍用Holaday角膜地形图诊断软件(HDS)在角膜屈光性手术中对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筛选的作用。方法对1996年3月至1997年10月来我院准分子激光治疗中心欲进行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及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LASIK)的1200例术前病人2400只眼行角膜地形图检查,用HDS软件进行判别,以筛选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结果共筛选出2人2眼亚临床期圆锥角膜(占0.078%)。结论HDS软件筛选亚临床期圆锥角膜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的优点,为临床上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地形图 角膜切削术 角膜磨削术 圆锥角膜
下载PDF
小胶质细胞在人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中的活化 被引量:5
13
作者 曾惠阳 曹安民 朱秀安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观察小胶质细胞在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P)患者中的活化表现。方法制备22个原发性RP患者及18个正常人眼的石蜡切片。抗体HLA-DR,CD45及CD68对视网膜小胶质细胞进行免疫标记。结果RP患者赤道部视网膜内层出现大量肥大的活化小胶质细... 目的观察小胶质细胞在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P)患者中的活化表现。方法制备22个原发性RP患者及18个正常人眼的石蜡切片。抗体HLA-DR,CD45及CD68对视网膜小胶质细胞进行免疫标记。结果RP患者赤道部视网膜内层出现大量肥大的活化小胶质细胞,部分向变性的感光细胞层浸润。黄斑区小胶质细胞主要以三种形式存在:在视网膜内层明显活化并向感光细胞层浸润;在视网膜内层活化但很少向外核层浸润;视网膜全层未见小胶质细胞活化。视神经及视网膜前膜均见小胶质细胞活化。结论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是RP的一种独特的炎性反应方式,在感光细胞变性中发挥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 视网膜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 被引量:27
14
作者 陈跃国 朱秀安 吕玉环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5期399-402,共4页
目的:评估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及预测性。方法:采用SCMD气动式角膜切割刀及SCHWINDKERATOM-F型准分子激光系统,对高度近视[等值球镜-6.25D^-30.00D,平均(-12.50±5.3... 目的:评估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及预测性。方法:采用SCMD气动式角膜切割刀及SCHWINDKERATOM-F型准分子激光系统,对高度近视[等值球镜-6.25D^-30.00D,平均(-12.50±5.39)D]104例164只眼行LASIK手术,其中屈光度-6.25D~-9.50D(A组)74只眼;屈光度-10.13D~-15.00D(B组)35只眼;屈光度-15.50D^-30.00D(组)55只眼。术后随访观察6个月以上。结果;术后自觉症状轻微,无角膜雾状混浊及眼压升高。术后6个月探眼视力≥1.0者A、B、C3组分别达73.0%、57.1%及7.3%,裸眼视力≥0.5者分别达100.0%、91.4%及50.9%;屈光度在±1.00D以内的分别达75.7%、45.7%及16.4%,在±3.00D以内的分别达1000%、91.4%及58.2%。99.4%术眼,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相比,未有低于2行以上者。结论:LASIK手术对于矫治高度近视有很好的疗效,无明显并发症,对于远期结果尚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外科手术 LASIK 激光手术
下载PDF
Wistar大鼠和RCS大鼠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和视杆细胞外节表面Con-A受体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红艳 朱秀安 +1 位作者 唐军民 唐岩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53-257,332-333,共7页
为探讨正常大鼠与吞噬功能缺陷大鼠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和视杆细胞外节(ROS)膜表面的甘露糖受体的存在和分布,本实验用胶体金标记物对12只Wistar大鼠和12只RCS大鼠的RPE细胞及临近其顶部的ROS表面的Co... 为探讨正常大鼠与吞噬功能缺陷大鼠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和视杆细胞外节(ROS)膜表面的甘露糖受体的存在和分布,本实验用胶体金标记物对12只Wistar大鼠和12只RCS大鼠的RPE细胞及临近其顶部的ROS表面的Con-A受体进行标记.结果表明。两种大鼠RPE细胞及ROS膜表面均有胶体金标记物.胶体金标记物在两种RPE细胞微绒毛上分布密度较低,而在两种大鼠ROS膜表面分布密度则高。说明两种大鼠RPE细胞和ROS膜表面均有Con-A受体分布。在两种大鼠ROS被RPE细胞吞入后,均无胶体金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上皮 视杆细胞外节 Con-A受体 胶体金标记物
下载PDF
结膜囊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6
作者 吕玉环 朱秀安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00-201,共2页
本文对61例住院患者进行了结膜囊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为39.3%.滴药(红霉素)前后无显著性差异.药敏试验结果,95%的细菌对丁胺卡那霉素敏感,而对红霉素普遍耐药.
关键词 结膜囊 细菌培养 红霉素 药敏试验
下载PDF
无缝线巩膜脉络膜切开法引流视网膜下液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武 李琦琰 +1 位作者 史翔宇 朱秀安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58-419,共1页
目的 探讨引流视网膜下液新方法的效果。方法 设计一种无缝线巩膜脉络膜切开放液法 ,并将本方法与传统的巩膜切开加脉络膜穿刺放液法进行前瞻性研究比较。 40例40眼巩膜扣带术病例纳入本研究。结果  40例视网膜下液均引流成功。 2 0... 目的 探讨引流视网膜下液新方法的效果。方法 设计一种无缝线巩膜脉络膜切开放液法 ,并将本方法与传统的巩膜切开加脉络膜穿刺放液法进行前瞻性研究比较。 40例40眼巩膜扣带术病例纳入本研究。结果  40例视网膜下液均引流成功。 2 0例应用本方法者无任何并发症发生 ,2 0例传统方法者 2例发生视网膜下出血。结论 无缝线巩膜脉络膜切开放液法与传统方法一样有效 ,但更为简单、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巩膜扣带术 视网膜下液 引流术
下载PDF
MCP-1在rd小鼠视网膜变性过程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8
作者 曾惠阳 曹安民 朱秀安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在rd小鼠视网膜变性过程中的表达。方法RT-PCR反应测定rd小鼠出生后8、10、12、14、16、18d视网膜MCP-1mRNA的表达。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高峰期MCP-1mRNA及蛋白在视网膜的定位表达。结果与正常...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在rd小鼠视网膜变性过程中的表达。方法RT-PCR反应测定rd小鼠出生后8、10、12、14、16、18d视网膜MCP-1mRNA的表达。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高峰期MCP-1mRNA及蛋白在视网膜的定位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鼠相比,MCP-1mRNA在rd小鼠视网膜的表达水平于出生后第8d开始升高,12d达高峰。MCP-1mRNA及蛋白的表达出现于视网膜内层,尤其在内核层细胞及节细胞核周围。结论趋化因子MCP-1在rd小鼠视网膜变性过程中表达升高,提示MCP-1可能在rd小鼠感光细胞凋亡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P-1 视网膜变性 RD小鼠
下载PDF
职业性接触氨的眼损伤调查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凤鸣 朱秀安 +4 位作者 郝颖 周安寿 张小青 王自齐 张会来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65-67,共3页
本文对北京化工实验厂144名接触化学物质工人眼损伤情况进行了临床流行病学调查,主要为职业性接触氨的眼损伤。66.7%的工人有不同程度的眼刺激症状,16.3%的受检者有角膜上皮点状脱落,荧光素染色阳性,其中以包装工阳性率为最高,占59.6... 本文对北京化工实验厂144名接触化学物质工人眼损伤情况进行了临床流行病学调查,主要为职业性接触氨的眼损伤。66.7%的工人有不同程度的眼刺激症状,16.3%的受检者有角膜上皮点状脱落,荧光素染色阳性,其中以包装工阳性率为最高,占59.6%,与对照组和其它工种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与车间空气氨浓度之间有明显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损伤 职业性
下载PDF
剥脱综合征及其手术并发症 被引量:2
20
作者 杜仪琴 朱秀安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90-492,共3页
目的 分析剥脱综合征的发病原因 ,探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并发症及其发生原理与注意事项。方法 观察 12例剥脱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进程 ,2例行白内障联合抗青光眼手术。结果 部分剥脱综合征患者无任何症状而体检发现 ,2例联合手术... 目的 分析剥脱综合征的发病原因 ,探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并发症及其发生原理与注意事项。方法 观察 12例剥脱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进程 ,2例行白内障联合抗青光眼手术。结果 部分剥脱综合征患者无任何症状而体检发现 ,2例联合手术患者术后炎症反应较重 ,1例术后后发障YAG激光后囊膜切开引起人工晶状体半脱位。结论 剥脱综合征患者常合并白内障 ,需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该类患者的晶状体悬韧带与睫状体的连接较松弛 ,故常发生人工晶状体移位 ;术后炎症反应重 ,恢复时间长 ,全身及局部皮质类固醇治疗 ,效果尚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剥脱综合征 白内障 眼外科手术 并发症 继发性青光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