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6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对粳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恢复系的DNA限制性片段长度的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朱立煌 徐吉臣 +2 位作者 胡乃璧 李良材 杨振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99-106,共8页
通过对粳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秀岭 A 和 C8411的染色体限制性片段长度的多态性分析,定量地评估了它们的 F_1杂种基因组的杂合性。在评估时,总共检测了12对染色体上的122个位点,使用9种不同的限制性内切酶,结果发现,在26%的位点中有等位... 通过对粳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秀岭 A 和 C8411的染色体限制性片段长度的多态性分析,定量地评估了它们的 F_1杂种基因组的杂合性。在评估时,总共检测了12对染色体上的122个位点,使用9种不同的限制性内切酶,结果发现,在26%的位点中有等位的差异,而且呈现多态性的位点不是随机或均匀地分布在不同的染色体上的。根据揭示多态性的限制性内切酶的数量,可将秀岭 A 和 C8411间的多态性分为二大类。本文还讨论了进一步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分析技术研究杂种优势与基因组杂合性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RFLP 三系配套 恢复系
下载PDF
龙葵叶绿体的阿特拉津抗性基因psbA的核苷酸序列及有关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朱立煌 胡乃璧 +1 位作者 翟文学 李小兵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89年第5期381-388,共8页
对克隆在psb135质粒上的来自龙葵阿特拉津抗性生物型的psbA基因进行DNA序列分析,测得长为1384个核苷酸的全序列,包括该基因的全部编码区和5′上游顺序。该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另一个独立来源的龙葵阿特拉津抗性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完全相同... 对克隆在psb135质粒上的来自龙葵阿特拉津抗性生物型的psbA基因进行DNA序列分析,测得长为1384个核苷酸的全序列,包括该基因的全部编码区和5′上游顺序。该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另一个独立来源的龙葵阿特拉津抗性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完全相同,在由核苷酸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基础上,比较了分别由龙葵抗阿特拉津和对阿特拉津敏感的psbA基因编码的32kD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并对其可能的含意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葵 叶绿体 核苷酸序列 阿特拉津
下载PDF
RFLP连锁图与遗传育种 被引量:3
3
作者 朱立煌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7-10,共4页
RFLP标记是在分子克隆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遗传标记。利用这种标记可以在一个通过有性过程产生的分离群体中使用常规的遗传分析建立遗传连锁图谱,即RFLP连锁图。一旦育种上目标性状的基因被定位在RFLP图谱上,应用连锁标记的... RFLP标记是在分子克隆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遗传标记。利用这种标记可以在一个通过有性过程产生的分离群体中使用常规的遗传分析建立遗传连锁图谱,即RFLP连锁图。一旦育种上目标性状的基因被定位在RFLP图谱上,应用连锁标记的选择就能显著地提高常规育种的效率。用RFLP图谱也能定位数量性状的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FLP标记 连锁图 遗传育种 作物
下载PDF
从DNA双螺旋到人类基因组 被引量:2
4
作者 朱立煌 《生物工程进展》 CSCD 1994年第1期9-11,共3页
从DNA双螺旋到人类基因组朱立煌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DNA结构的双螺旋模型,阐明了遗传物质的复制机制,从而开创了用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来解释生命现象的新时期。DNA双螺旋宛如一... 从DNA双螺旋到人类基因组朱立煌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DNA结构的双螺旋模型,阐明了遗传物质的复制机制,从而开创了用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来解释生命现象的新时期。DNA双螺旋宛如一支光芒四射的火炬指引着人们去揭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双螺旋结构 人类 基因组
下载PDF
展望21世纪的生物技术 被引量:2
5
作者 朱立煌 《生物工程进展》 CSCD 2001年第1期3-3,共1页
关键词 21世纪 生物技术 发展前景
下载PDF
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的PCR分子标记定位及辅助选择 被引量:82
6
作者 潘海军 王春连 +4 位作者 赵开军 章琦 樊颖伦 周少川 朱立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01-507,共7页
用Xa2 3的近等基因系CBB2 3及其感病轮回亲本JG30构建了包含 2 5 6 2个单株的F2 作图群体。通过分析 5 71个感病单株 ,找到 2个新的与Xa2 3基因连锁的SSR标记RM187和RM2 0 6 ,它们与Xa2 3之间的遗传图距分别为 7 1cM和 1 9cM。通过筛选 ... 用Xa2 3的近等基因系CBB2 3及其感病轮回亲本JG30构建了包含 2 5 6 2个单株的F2 作图群体。通过分析 5 71个感病单株 ,找到 2个新的与Xa2 3基因连锁的SSR标记RM187和RM2 0 6 ,它们与Xa2 3之间的遗传图距分别为 7 1cM和 1 9cM。通过筛选 12 0 0个RAPD引物 ,获得 2个与Xa2 3基因连锁的RAPD标记RpdH5和RpdS1184 ,与Xa2 3之间的遗传图距分别为 7 0cM和 7 6cM。利用丰富占 /CBB2 3、绿油占 /CBB2 3两个实际育种F2 群体 ,结合抗病性人工接种鉴定 ,测算了RpdS1184、RM2 0 6和RpdH5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MAS)的可能性。结果表明 ,对于丰富 2 3群体 ,RpdH5和RpdS1184的MAS准确率分别为 91 0 %和 87 3% ,如果同时使用这两个标记 ,可使MAS的准确率达 99%。对于绿油 2 3群体 ,RpdH5、RpdS1184和RM2 0 6的MAS准确率分别为 77 1%、81 1%和 80 8%。同时使用RpdH5、RpdS1184标记的MAS准确率为 90 3% ;同时使用RpdH5、RM2 0 6的准确率为 91 3% ;同时使用RpdH5、RM2 0 6、RpdS1184标记的准确率为 90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抗白叶枯病基因 XA23 PCR分子标记 标记定位 辅助选择 人工接种
下载PDF
普通野生稻的抗水稻白叶枯病(Xanthomonas oryzaepv.oryzae)新基因Xa-23(t)的鉴定和分子标记定位 被引量:113
7
作者 章琦 赵炳宇 +8 位作者 赵开军 王春连 杨文才 林世成 阙更生 周永力 李道远 陈成斌 朱立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36-542,共7页
经抗谱评价、抗性类型比较、遣传分析鉴定出一个来自普通野生稻的抗白叶枯病新基因 Xa-2 3( t) (暂名 )。结果表明它是迄今已知基因中抗谱最广 ,抗性导入效应很强的一个完全显性的全生育期抗性基因。用携有新基因 Xa- 2 3( t) 的一对近... 经抗谱评价、抗性类型比较、遣传分析鉴定出一个来自普通野生稻的抗白叶枯病新基因 Xa-2 3( t) (暂名 )。结果表明它是迄今已知基因中抗谱最广 ,抗性导入效应很强的一个完全显性的全生育期抗性基因。用携有新基因 Xa- 2 3( t) 的一对近等基因系 ( JG30 6* / / Xa- 2 3( t) )构建 F2 群体中选出 160个单株用 SSR(微卫星 )标记进行基因定位 ,初步将该基因定位于水稻第 11染色体 SSR标记 OSR0 6和RM2 2 4附近 ,图距分别为 5.3c M和 2 7.7c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稻白叶枯病 抗性基因 分子标记 定位
下载PDF
苗期水稻根部性状的QTL定位 被引量:45
8
作者 徐吉臣 李晶昭 +2 位作者 郑先武 邹亮星 朱立煌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33-438,共6页
耐旱是水稻抗逆研究中最重要的性状之一。利用水稻籼粳品种窄叶青8号(ZYQ 8)和京系 17(JX17)及其通过杂交F1代花药培养获得的由 127个单株组成的双单倍体分离群体(double hoploid, DH)为材料,... 耐旱是水稻抗逆研究中最重要的性状之一。利用水稻籼粳品种窄叶青8号(ZYQ 8)和京系 17(JX17)及其通过杂交F1代花药培养获得的由 127个单株组成的双单倍体分离群体(double hoploid, DH)为材料,在营养液中培养 10天后,对影响抗旱能力的根部几个主要性状进行了分析,发现最大根长(Maximum Root Length, MRL)、根干重(Dry Root Weight,DRW)和根茎干重比(Root/Shoot Ratio of Dry Weight, RSR)3个性状在群体中变异较大。利用该群体建立的水稻分子遗传图谱,对上述 3个水稻性状进行数量性状座位(QuantitativeTrait Locus, QTL)的分析定位,结果表明,2/1/2个QTLs的亲本JX17等位基因分别控制着最大根长、根干重和根茎干重比的表达,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分别为16.4%、17.0%、16.4%、10.4%和 19.9%;2/1个QTLs的亲本ZYQ8等位基因分别控制着最大根长和根茎干重比的增加,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分别为19.6%、13.0%和13.2%。检测到的8个QTLs分别位于水稻的染色体2、3、4、5、6、9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液 耐旱 QTL 遗传图谱 DH群体 水稻 根部性状 遗传机制
下载PDF
水稻抗稻瘟病基因Pi-d(t)~1、Pi-b、Pi-ta^2的聚合及分子标记选择 被引量:105
9
作者 陈学伟 李仕贵 +3 位作者 马玉清 黎汉云 周开达 朱立煌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08-714,共7页
冈 4 6B(G4 6B)是水稻生产应用中的一个农艺性状十分优良的保持系 ,其主要的缺陷是稻瘟病抗性较弱 ,通过对地谷 ,BL 1,Pi 4号等三个分别含抗病基因Pi d(t) 1 、Pi b、Pi ta2 的稻瘟病抗性材料与G4 6B聚合杂交 ,并利用抗病基因连锁的分... 冈 4 6B(G4 6B)是水稻生产应用中的一个农艺性状十分优良的保持系 ,其主要的缺陷是稻瘟病抗性较弱 ,通过对地谷 ,BL 1,Pi 4号等三个分别含抗病基因Pi d(t) 1 、Pi b、Pi ta2 的稻瘟病抗性材料与G4 6B聚合杂交 ,并利用抗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对杂交后代进行辅助选择 ,在聚合杂交的F2代及B1C1代群体中共获得了 15株含Pi d(t) 1 、Pi b、Pi ta2 等三个抗稻瘟病基因的材料 ,其可能的基因型分别为 :三基因杂合体Pi d(t) 1 pi d(t) 1 Pi bpi b Pi ta2 pi ta2 4株 ,双基因杂合体 10株 ,其中Pi d(t) 1 Pi d(t) 1 Pi bpi b Pi ta2 pi ta2 6株 ,Pi d(t) 1 pi d(t) 1 Pi bpi b Pi ta2 Pi ta2 3株 ,Pi d(t) 1 pi d(t) 1 Pi bPi b Pi ta2 pi ta2 1株 ,双基因纯合体Pi d(t) 1 Pi d(t) 1 Pi bpi b Pi ta2 Pi ta2仅 1株 ,这一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改良G4 6B的稻瘟病抗性奠定了基础 ,同时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分子标记可快速、有效地实现多个抗病基因的聚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抗病基因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育种
下载PDF
水稻纹枯病抗性QTL分析 被引量:51
10
作者 国广泰史 钱前 +4 位作者 佐藤宏之 滕胜 曾大力 藤本宽 朱立煌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0-55,共6页
对籼稻窄叶青 8号 (ZYQ8)和粳稻京系 17(JX17)以及由它们构建的加倍单倍体 (DH)群体 ,分别在杭州和海南岛 ,采用注射器接种法进行纹枯病抗性鉴定 ,并使用该群体的分子连锁图谱进行数量性状座位 (QTL)分析。共检测到 4个抗纹枯病的QTL(qS... 对籼稻窄叶青 8号 (ZYQ8)和粳稻京系 17(JX17)以及由它们构建的加倍单倍体 (DH)群体 ,分别在杭州和海南岛 ,采用注射器接种法进行纹枯病抗性鉴定 ,并使用该群体的分子连锁图谱进行数量性状座位 (QTL)分析。共检测到 4个抗纹枯病的QTL(qSBR 2、qSBR 3、qSBR 7和qSBR 11) ,分别位于第 2、第 3、第 7和第 11染色体。其中qSBR 2、qSBR 3、qSBR 7的抗性基因由抗病亲本ZYQ8贡献 ,而qSBR 11的抗性基因来自感病亲本JX17。qSBR 2、qSBR 3和qSBR 7在杭州和海南岛都能检测到 ,而qSBR 11只在杭州检测到。在杭州的实验中 ,纹枯病病级与秆长和抽穗期呈显著负相关 ;在控制秆长和抽穗期的QTL中 ,控制秆长的qCL 3与qSBR 3位于同一染色体区域 ,其余QTL与抗纹枯病的QTL之间无连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纹枯病 抗重型 加倍单倍体 数量性状基因 QTL 定位
下载PDF
利用微卫星标记鉴定水稻的稻瘟病抗性 被引量:89
11
作者 李仕贵 王玉平 +2 位作者 黎汉云 周开达 朱立煌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24-327,共4页
应用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 [Pi d(t) ]紧密连锁的微卫星标记RM 2 6 2对含有该抗病基因的品种地谷与感病品种江南香糯和 8987的杂交F2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和抗性鉴定 ,结果表明 ,RM2 6 2的PCR扩增物在抗、感品种之间的多态性较好 ;在 2个F2群... 应用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 [Pi d(t) ]紧密连锁的微卫星标记RM 2 6 2对含有该抗病基因的品种地谷与感病品种江南香糯和 8987的杂交F2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和抗性鉴定 ,结果表明 ,RM2 6 2的PCR扩增物在抗、感品种之间的多态性较好 ;在 2个F2群体中 ,RM2 6 2和抗病基因间的重组率分别为 5 74%和 8 17% ,应用该标记的抗性纯合和杂合带型选择抗性植株 ,其准确率可达 98%以上。此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温病 辅助育种 微卫星标记 抗病基因
下载PDF
利用分子标记定位水稻芽期耐冷性基因 被引量:63
12
作者 严长杰 李欣 +3 位作者 程祝宽 于恒秀 顾铭洪 朱立煌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34-138,共5页
利用籼稻品种南京11和粳稻品种巴利拉的F1花药进行组织培养,获得67个加倍单倍体植株(DoubledhaPloid,DH)。以该群体构建了一张包含131个RFLP标记的水稻分子图谱。以芽期的死苗率为指标,评定亲本及各DH系在低温(4~5C)条件下的耐... 利用籼稻品种南京11和粳稻品种巴利拉的F1花药进行组织培养,获得67个加倍单倍体植株(DoubledhaPloid,DH)。以该群体构建了一张包含131个RFLP标记的水稻分子图谱。以芽期的死苗率为指标,评定亲本及各DH系在低温(4~5C)条件下的耐冷性。结果表明:死苗率在DH群体中呈双峰连续分市,表明芽期耐冷性是由主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将死苗率作为数量性状进行QTL的区间作图分析,发现在第7染色体上G379b-RG4区间存在有与耐冷性有关的基因(Cts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倍单倍体 芽期 耐冷性 基因定位 水稻
下载PDF
水稻苗期耐旱性基因位点及其互作的分析 被引量:34
13
作者 滕胜 钱前 +4 位作者 曾大力 国广泰史 藤本宽 黄大年 朱立煌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5-240,共6页
随着全球水资源的日益贫乏和旱灾的日趋严重 ,水稻耐旱性的研究越来越重要。对籼稻窄叶青 8号 (ZYQ8)和粳稻京系 17(JX17)以及由它们构建的加倍单倍体 (DH)群体 ,参照国际水稻研究所的耐旱鉴定方法 ,在苗期进行断水 ,调查其耐旱性。利... 随着全球水资源的日益贫乏和旱灾的日趋严重 ,水稻耐旱性的研究越来越重要。对籼稻窄叶青 8号 (ZYQ8)和粳稻京系 17(JX17)以及由它们构建的加倍单倍体 (DH)群体 ,参照国际水稻研究所的耐旱鉴定方法 ,在苗期进行断水 ,调查其耐旱性。利用该群体的分子连锁图谱进行数量性状座位 (QTL)区间作图分析 ,共检测到 2个耐旱的QTL(qDT 5和qDT 12 ) ,分别位于第 5染色体的GA4 1~GA2 5 7之间和第 12染色体的RG4 5 7~Y12 817R之间 ,这两个QTL的加性效应均来自ZYQ8的等位基因。用Epistat软件检测到 2个单位点 ,即GA2 5 7和Y12 817R ,与区间作图分析的结果一致。Epistat还检测到与GA2 5 7互作的 3个位点 (RG5 4 1、G318和G192 ,分别位于第 1、4和 8染色体上 )和与Y12 817R互作的 1个位点 (CT2 34,位于第 3染色体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耐旱性 加倍单倍体(DH)群体 数量性状基因定位 互作 基因位点 QTL
下载PDF
不同环境条件下水稻生育期和株高的QTL分析 被引量:37
14
作者 李仕贵 马玉清 +3 位作者 何平 王玉平 周开达 朱立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46-550,共5页
利用籼稻品种窄叶青 8号 (ZYQ8)和粳稻品种京系 17(JX17)为亲本构建的加倍单倍体 (doubled haploid,DH)群体及其分子连锁图谱 ,在 5个环境中对生育期和株高进行 QTL 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共检测到 10个 QTL,两种环境以上能重复检出的 Q... 利用籼稻品种窄叶青 8号 (ZYQ8)和粳稻品种京系 17(JX17)为亲本构建的加倍单倍体 (doubled haploid,DH)群体及其分子连锁图谱 ,在 5个环境中对生育期和株高进行 QTL 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共检测到 10个 QTL,两种环境以上能重复检出的 QTL9个 ,这些 QTL 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加性效应方向一致 ,但遗传效应差异较大 ;其中没有 1个QTL 在 5种环境中均能定位 ,表明数量性状基因的表达易受环境的影响。根据不同环境条件的主要差异和 QTL 表现 ,初步确定第 8染色体上影响生育期的 QTL q H D8和株高相关的 QTL q PH8在长日条件下表现遗传效应 ;第 1和第 10染色体上分别控制生育期和株高的 QTL q H D1和 q PH10在短日下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条件 水稻 生育期 株高 QTL分析 数量性状基因座位 环境互作效应
下载PDF
水稻剑叶性状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被引量:56
15
作者 李仕贵 何平 +4 位作者 王玉平 黎汉云 陈英 周开达 朱立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61-265,共5页
本研究以水稻籼粳杂交 (窄叶青 8号×京系 17) F1经花药培养 ,产生的双单倍体 ( DH)群体和应用该群体已构建的分子图谱为基础。采用 QTL区间作图法对 5个剑叶性状进行定位分析 ,结果表明 ,在 DH群体中 ,剑叶长、宽、长宽比和叶面积... 本研究以水稻籼粳杂交 (窄叶青 8号×京系 17) F1经花药培养 ,产生的双单倍体 ( DH)群体和应用该群体已构建的分子图谱为基础。采用 QTL区间作图法对 5个剑叶性状进行定位分析 ,结果表明 ,在 DH群体中 ,剑叶长、宽、长宽比和叶面积呈连续分布 ,受微效多基因控制 ,并且各性状均存在一定数量的超亲遗传类型。 4个性状共检测出 13个 QTL s位点 ,分布于 6条染色体 ;这些 QTL s对相应性状的贡献率介于 8.7%~ 18.5%之间。其中在第 4和第 8染色体上检测到控制剑叶长的 2个 QTL -s;在第 1,3,8和 12染色体上分别检测到 4个 QTL s与叶宽有关 ;影响剑叶长宽比的 5个 QTL s分别定位于第 1,3和 7染色体上 ;控制叶面积的两个 QTL s分别与控制叶长的两个 QTLs一致。叶片卷曲受两对互补的主效基因 rl- 1和 rl- 7控制 ,分别位于第 1和第 5染色体 ,其中卷叶 DH系的基因型为 rl-1rl- 1rl- 7r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剑叶性状 DH群体 基因定位 遗传分析
下载PDF
利用SSR标记定位水稻糊化温度的QTLs 被引量:35
16
作者 严长杰 徐辰武 +3 位作者 裔传灯 梁国华 朱立煌 顾铭洪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006-1011,共6页
糊化温度 (GT)是决定稻米蒸煮食用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研究了以碱消值表示的糊化温度 (ASV -GT)的遗传和QTL位点。选择在ASV -GT上具有显著差别的籼稻品种南特号和粳稻品种Balilla杂交 ,并以Balilla回交得到含有 1 42株的回交群体。ASV... 糊化温度 (GT)是决定稻米蒸煮食用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研究了以碱消值表示的糊化温度 (ASV -GT)的遗传和QTL位点。选择在ASV -GT上具有显著差别的籼稻品种南特号和粳稻品种Balilla杂交 ,并以Balilla回交得到含有 1 42株的回交群体。ASV -GT的测定表明 ,在分离群体中ASV -GT表现为双峰连续分布。说明在该群体中ASV -GT是由一主效基因控制的 ,并伴有微效基因的修饰。进一步用 1 1 9个在双亲间具有多态性的微卫星 (SSR)标记构建了全基因组的分子标记连锁图 ,采用区间作图法对控制碱消值的基因进行了定位分析。结果表明 :位于第 6染色体的qASV6- 1为一主效基因 ,其贡献率高达 87.6% ,来自于亲本南特号中的等位基因可降低碱消值 3.2 6;其余 5个QTLs(qASV2、qASV3、qASV6- 2、qASV9、qASV1 1 )为微效基因 ,分别位于第 2、3、6、9和 1 1染色体上。双亲中都带有增效和减效等位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糊化温度 碱消值 微卫星标记 区间作图 SSR标记
下载PDF
B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基因定位 被引量:43
17
作者 梁国华 严长杰 +3 位作者 汤述翥 翟文学 朱立煌 顾铭洪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8-92,共5页
以典败率、圆败率、染败率、花粉育性和小穗育性为育性指标 ,对 B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731A、恢复系 C90 83以及 731A/C90 83的 F1 、731A//731B/C90 83的三交 F1 等亲本和杂种群体的育性进行调查分析 ,并以 731A//731B/C90 83的三交 F1... 以典败率、圆败率、染败率、花粉育性和小穗育性为育性指标 ,对 B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731A、恢复系 C90 83以及 731A/C90 83的 F1 、731A//731B/C90 83的三交 F1 等亲本和杂种群体的育性进行调查分析 ,并以 731A//731B/C90 83的三交 F1 群体为材料进行 RFL P和微卫星标记分析 ,进行基因定位。结果表明 ,C90 83具有 1个主效的显性恢复基因。选用第10染色体上的 7个 RFL P和微卫星标记分析两个亲本 ,有 3个 RFL P标记在两个亲本间有多态 ;选用其中的 C16和 G2 91分析 731A//731B/C90 83的三交 F1 中的各个单株的结果表明 ,这两个 RFLP标记与 C90 83的恢复基因连锁 ,C16与这个恢复基因之间的交换值为 19.3% ,G2 91与这个恢复基因之间的交换值是 14.0 % ,C90 83的恢复基因与已报道的 B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B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性 恢复基因 基因定位 遗传分析
下载PDF
水稻对低磷反应的基因型差异及其生理适应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9
18
作者 明凤 米国华 +2 位作者 张福锁 郑先武 朱立煌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38-141,共4页
选取构建水稻分子连锁图谱的两个亲本JX17和ZYQ8为材料 ,在低磷胁迫下 ,对磷营养效率有关指标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JX17在与磷吸收效率有关的生理指标 ,如根干重、根分泌质子、根分泌有机酸等方面 ,都明显优于ZYQ8.说明JX17表现较高的... 选取构建水稻分子连锁图谱的两个亲本JX17和ZYQ8为材料 ,在低磷胁迫下 ,对磷营养效率有关指标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JX17在与磷吸收效率有关的生理指标 ,如根干重、根分泌质子、根分泌有机酸等方面 ,都明显优于ZYQ8.说明JX17表现较高的相对干物重 ,低磷胁迫反应不敏感 .图 1表 4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低磷胁迫 吸收效率 敏感性
下载PDF
高覆盖率水稻BAC库的构建及抗病基因相关克隆的筛选 被引量:25
19
作者 王文明 江光怀 +2 位作者 王世全 朱立煌 翟文学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2-128,共27页
利用含Xa4、xa5和xa13 3个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的累加系IRBB56构建了一个水稻细菌人工染色体文库。该文库包含55 296个克隆,平均插入片段为132kb。按水稻基因组为450Mb计,该文库覆盖14倍基因组,筛选出任一水稻基因或序列的概率为99.... 利用含Xa4、xa5和xa13 3个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的累加系IRBB56构建了一个水稻细菌人工染色体文库。该文库包含55 296个克隆,平均插入片段为132kb。按水稻基因组为450Mb计,该文库覆盖14倍基因组,筛选出任一水稻基因或序列的概率为99.99%。用均匀分布的3个叶绿体基因和4个线粒体基因克隆作探针筛选文库,结果显示该文库中含细胞器基因组DNA同源序列的克隆数小于1%。用分布于水稻3条不同染色体、分别与Xa4、xa5和xa13连锁的DNA标记筛选文库,分别检测出11~106个阳性克隆,为克隆这些基因打下了基础。 该文库对水稻基因组的高度覆盖率和较大的插入片段,非常适合于物理作图和基因的分离和克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人工染色体(BAC)文库 基因组 克隆 抗病 水稻 抗病基因
下载PDF
栽培稻和普通野生稻基因组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初步分析 被引量:31
20
作者 孙传清 毛龙 +2 位作者 王振山 朱立煌 王象坤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6,共6页
用35个随机引物对5个籼稻品种、5个粳稻品种和27份中国普通野生稻进行了RAPD分析。60%以上的引物能在籼稻和粳稻基因组间显示差异;中国普通野生稻与栽培稻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与籼稻的不同,绝大部分供试野生稻的RAPD带... 用35个随机引物对5个籼稻品种、5个粳稻品种和27份中国普通野生稻进行了RAPD分析。60%以上的引物能在籼稻和粳稻基因组间显示差异;中国普通野生稻与栽培稻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与籼稻的不同,绝大部分供试野生稻的RAPD带型与粳稻的相同。这说明多数中国普通野生稻偏粳,但也存在偏籼的普通野生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稻 普遍野生稻 基因组 多态性 水稻 野生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