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术前不同颈椎曲度的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患者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脊髓后移的距离及临床疗效,探讨颈椎曲度与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脊髓后移程度及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1月~2011年12月采用传统棘突、小关...目的:观察术前不同颈椎曲度的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患者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脊髓后移的距离及临床疗效,探讨颈椎曲度与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脊髓后移程度及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1月~2011年12月采用传统棘突、小关节囊悬吊法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并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患者共63例,包括脊髓型颈椎病26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20例,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合并颈脊髓病17例,均因多节段颈椎间盘退变突出、后纵韧带骨化导致多节段颈脊髓受压或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而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根据术前X线片上颈椎曲度将患者分为后凸畸形组(n=16)、曲度变直组(n=18)和曲度正常组(n=29),在术前、术后颈椎MRIT2加权像中心矢状位片上测量并计算C3~C7各节段脊髓后移距离(posterior shift of center of spinal cord,PCS),比较三组患者C3~C7各节段PCS的差异;评价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JOA评分),计算并比较三组患者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及差异。结果: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病程、随访时间、病种构成和术前JOA评分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各节段脊髓均有明显后移,三组患者C3~C7五个节段的PCS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时间15~90个月,平均47±24个月,三组患者末次随访时平均JOA改善率分别为59.81%、69.25%、54.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5水平脊髓后移距离与末次随访时JOA改善率无线性相关关系(r=0.110,P=0.390)。结论:术前不同颈椎曲度的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患者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脊髓均能后移,并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脊髓后移程度、神经功能改善率与术前颈椎曲度无明显相关性。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颈前路零切迹减压融合术对邻近节段瞬时旋转中心(instantaneous center of rotation,ICR)及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10月至2014年12月的122例采用颈前路零切迹自锁式椎间融合器行颈前路减压融合术...目的探讨颈前路零切迹减压融合术对邻近节段瞬时旋转中心(instantaneous center of rotation,ICR)及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10月至2014年12月的122例采用颈前路零切迹自锁式椎间融合器行颈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过伸、过屈位X线片,测量邻近节段的ICR、ROM以及颈椎整体ROM。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估治疗分数、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价治疗效果。结果随访3~21个月,平均6个月。无论是融合上方还是下方相邻节段的ICR,其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的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于颈椎整体和屈、伸位ROM,其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的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其上下方相邻节段手术前后的RO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组手术前后的VAS评分、JOA评分及NDI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颈前路零切迹减压融合术治疗颈椎病效果良好,对邻近节段的ICR和ROM未造成明显的影响。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术前不同颈椎曲度的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患者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脊髓后移的距离及临床疗效,探讨颈椎曲度与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脊髓后移程度及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1月~2011年12月采用传统棘突、小关节囊悬吊法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并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患者共63例,包括脊髓型颈椎病26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20例,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合并颈脊髓病17例,均因多节段颈椎间盘退变突出、后纵韧带骨化导致多节段颈脊髓受压或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而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根据术前X线片上颈椎曲度将患者分为后凸畸形组(n=16)、曲度变直组(n=18)和曲度正常组(n=29),在术前、术后颈椎MRIT2加权像中心矢状位片上测量并计算C3~C7各节段脊髓后移距离(posterior shift of center of spinal cord,PCS),比较三组患者C3~C7各节段PCS的差异;评价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JOA评分),计算并比较三组患者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及差异。结果: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病程、随访时间、病种构成和术前JOA评分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各节段脊髓均有明显后移,三组患者C3~C7五个节段的PCS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时间15~90个月,平均47±24个月,三组患者末次随访时平均JOA改善率分别为59.81%、69.25%、54.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5水平脊髓后移距离与末次随访时JOA改善率无线性相关关系(r=0.110,P=0.390)。结论:术前不同颈椎曲度的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患者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脊髓均能后移,并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脊髓后移程度、神经功能改善率与术前颈椎曲度无明显相关性。
文摘目的探讨颈前路零切迹减压融合术对邻近节段瞬时旋转中心(instantaneous center of rotation,ICR)及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10月至2014年12月的122例采用颈前路零切迹自锁式椎间融合器行颈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过伸、过屈位X线片,测量邻近节段的ICR、ROM以及颈椎整体ROM。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估治疗分数、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价治疗效果。结果随访3~21个月,平均6个月。无论是融合上方还是下方相邻节段的ICR,其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的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于颈椎整体和屈、伸位ROM,其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的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其上下方相邻节段手术前后的RO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组手术前后的VAS评分、JOA评分及NDI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颈前路零切迹减压融合术治疗颈椎病效果良好,对邻近节段的ICR和ROM未造成明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