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顾中华 朱芹汶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0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采用不同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病例纳入2018年1月~2019年1月因反流性食管炎接受治疗患者,共计60例,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埃索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均为30例,对比两组效果。结果两组间反酸、呃逆、烧... 目的采用不同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病例纳入2018年1月~2019年1月因反流性食管炎接受治疗患者,共计60例,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埃索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均为30例,对比两组效果。结果两组间反酸、呃逆、烧心等症状积分对比,治疗前无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P<0.05,统计学有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70.0%,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埃索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对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作用显著,疗效优于奥美拉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质子泵抑制剂 症状积分 埃索美拉唑
下载PDF
我院参麦注射液临床应用情况分析
2
作者 刘鑫炎 鲁继光 +1 位作者 田敬林 朱芹汶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4期730-731,共2页
目的分析我院参麦注射液临床应用情况以及常见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429例在我院接受参麦注射液治疗的患者资料,统计并分析患者姓名、性别、用药方法、疗程以及出院诊断和不良反应情况,全部患者均采用静脉滴注... 目的分析我院参麦注射液临床应用情况以及常见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429例在我院接受参麦注射液治疗的患者资料,统计并分析患者姓名、性别、用药方法、疗程以及出院诊断和不良反应情况,全部患者均采用静脉滴注治疗方式,每日用药1次,分析患者基本情况、科室分布情况、参麦注射液应用剂量、用药时间以及用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61岁-89岁患者共计239例,占比为55.71%,心血管内科科为应用参麦注射液最多的科室,占46.85%,其次为骨科与呼吸内科,分别占21.45%、10.49%。治疗时间<15 d患者占比为91.38%,明显高于治疗时间≥15 d患者所占比率。共计1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80%,主要包括头昏不适、颜面潮红、胸闷、心悸、皮疹、燥热、呼吸困难、口腔麻木、畏光等,暂停用药后患者不良反应均自行缓解。结论肿瘤患者以及老年患者为参麦注射液的主要应用人群,患者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较小,但是仍然需要加强管理,可进一步提高参麦注射液的临床应用效果和治疗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麦注射液 应用情况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某院19331张门急诊抗菌药物不合理处方原因分析及其管理对策
3
作者 朱芹汶 周婧琪 +3 位作者 鲁继光 黄怡新 张方明 刘威 《抗感染药学》 2021年第11期1616-1619,共4页
目的:分析医院门急诊抗菌药物不合理处方原因及其相应对策,以期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2020年1月—2021年5月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19331张,点评与分析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及其不合理处方... 目的:分析医院门急诊抗菌药物不合理处方原因及其相应对策,以期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2020年1月—2021年5月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19331张,点评与分析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及其不合理处方原因。结果:19331张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中,288张处方存在不合理用药,其不合理率为1.49%;不合理处方主要分布在普外科、妇科、心血管内科、儿科、呼吸内科等科室;外伤、皮肤软组织、眼部、耳部、泌尿系统等部位感染患者的用药处方不合理率高于平均值;不合理处方中使用的抗菌药物以非限制级抗菌药物、单用为主;并以治疗为主要用药目的,以口服为主要给药方式;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原因中以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用法用量不适宜为主。结论:门急诊抗菌药物专项处方点评的开展,有助于医院及时了解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提出相应措施以完善不合理用药现象,从而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确保用药的合理性、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急诊 抗菌药物 不合理处方 对策
原文传递
蒽环类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机制及其新型药物载体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朱芹汶 周婧琪 《抗感染药学》 2017年第5期905-909,共5页
蒽环类抗肿瘤药物抗肿瘤谱广、作用强大,对治疗白血病、乳腺癌、淋巴瘤等多种恶性实体瘤及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时有着很好的疗效,但其临床使用中出现了很多不良反应。综述蒽环类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和发生机制,以及其新型药物载... 蒽环类抗肿瘤药物抗肿瘤谱广、作用强大,对治疗白血病、乳腺癌、淋巴瘤等多种恶性实体瘤及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时有着很好的疗效,但其临床使用中出现了很多不良反应。综述蒽环类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和发生机制,以及其新型药物载体系统的应用文献,并对其研究进展做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蒽环类抗肿瘤药物 不良反应 药物载体系统
原文传递
抑郁症住院患者院内感染情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周婧琪 朱芹汶 +3 位作者 姚树永 刘威 张方明 曹敏娟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24期173-177,204,共6页
目的探讨抑郁症住院患者院内感染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于苏州市广济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2606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发生院内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112例和非感染组2494例,采集其社会人口学资料、... 目的探讨抑郁症住院患者院内感染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于苏州市广济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2606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发生院内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112例和非感染组2494例,采集其社会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等,对其院内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抑郁症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112例,感染组例次数117例,培养分离出病原菌38例,其中革兰阳性菌19例,革兰阴性菌16例,真菌3例。抗菌药物的使用以非限制使用级、口服、单药为主,用药目的以治疗为主。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女性、年龄≥60岁、住院天数≥30 d、重度抑郁、使用抗抑郁药≥2种、糖尿病、合并躯体疾病(除糖尿病)、ALB<35 g/L、进行保护性约束和MECT是抑郁症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应根据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对患者实行个体化监护,以降低抑郁症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院内感染 感染情况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伏立康唑片致视觉异常和视神经萎缩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周婧琪 朱芹汶 《海峡药学》 2019年第1期270-272,共3页
伏立康唑是广谱抗真菌药,在伏立康唑治疗过程中常引起视觉异常,但视神经萎缩少见。本文分析1例因肺部真菌感染口服伏立康唑患者,第1天服药1h后双眼视物模糊,第2天右眼恢复正常,但直到第5天停药,左眼视力持续性下降,会诊考虑视神经萎缩... 伏立康唑是广谱抗真菌药,在伏立康唑治疗过程中常引起视觉异常,但视神经萎缩少见。本文分析1例因肺部真菌感染口服伏立康唑患者,第1天服药1h后双眼视物模糊,第2天右眼恢复正常,但直到第5天停药,左眼视力持续性下降,会诊考虑视神经萎缩。患者直至出院,左眼视力未恢复。提示我们,在患者使用伏立康唑时,要做好用药监护,尽可能做好个体化给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立康唑 不良反应 视觉异常 视神经萎缩
下载PDF
2017—2019年苏州九龙医院抗肿瘤靶向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石柳柳 朱芹汶 +1 位作者 鲁继光 刘鑫炎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9期1909-1913,共5页
目的统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简称苏州九龙医院)近3年抗肿瘤靶向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用药趋势,为抗肿瘤靶向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DDD),对2017—2019年苏州九龙医院抗肿瘤靶向药物的品种、规格... 目的统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简称苏州九龙医院)近3年抗肿瘤靶向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用药趋势,为抗肿瘤靶向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DDD),对2017—2019年苏州九龙医院抗肿瘤靶向药物的品种、规格、销售数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和排序比(B/A)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苏州九龙医院近3年抗肿瘤靶向药物使用数量和使用金额逐年增长,奥希替尼在所有抗肿瘤靶向药物中增长最为迅速,DDDs已升至第一位。大分子抗体药物增速较快,DDC也普遍偏高,销售金额将赶超小分子激酶抑制剂。埃克替尼的B/A连续3年≥2.00,利妥昔单抗的B/A综合最低。结论随着医疗政策的倾斜、药品降价,抗肿瘤靶向药物将使更多的患者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靶向药物 用药频度 日均费用 排序比 奥希替尼 埃克替尼
原文传递
抗体-药物偶联物(ADCs)的研发进展及其关键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2
8
作者 朱芹汶 周婧琪 《药物生物技术》 CAS 2016年第5期431-436,共6页
在肿瘤治疗过程中,小分子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具备高度杀伤力但靶向性较差,副作用较严重;而单克隆抗体虽靶向性良好但抗肿瘤活性较弱,使用剂量较大。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ag conjugates,ADCs)的出现正好使两者互补,代表了新一代... 在肿瘤治疗过程中,小分子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具备高度杀伤力但靶向性较差,副作用较严重;而单克隆抗体虽靶向性良好但抗肿瘤活性较弱,使用剂量较大。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ag conjugates,ADCs)的出现正好使两者互补,代表了新一代抗体技术的发展方向,被认为是抗肿瘤的有力武器。文章从ADCs的3个组成部分即抗体、化学药物及连接物3方面讨论其研发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并介绍ADCs的安全隐患、企业研发现状、研发难点及挑战。展望了ADCs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药物偶联物 单克隆抗体 小分子药物 连接物
原文传递
静滴5-氟尿嘧啶致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周婧琪 姚树永 +1 位作者 朱芹汶 倪孟祥 《药物生物技术》 CAS 2017年第6期525-527,共3页
5-氟尿嘧啶不良反应可能会导致治疗终止,所以分析其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特点及转归具有重要意义。收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医学院苏州九龙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静滴5-氟尿嘧啶病例182例,其中相关不良反应病例64例,总结不良反应症状,... 5-氟尿嘧啶不良反应可能会导致治疗终止,所以分析其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特点及转归具有重要意义。收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医学院苏州九龙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静滴5-氟尿嘧啶病例182例,其中相关不良反应病例64例,总结不良反应症状,分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年龄、用药疗程和剂量强度的相关性,并归纳产生不良反应患者转归情况。经过统计分析,静滴5-氟尿嘧啶的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16%(64/182),其中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6.25%(36/64),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0.00%(32/64),神经系统毒性的发生率为6.25%(4/64),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为3.13%(2/64),咳嗽反应的发生率为3.13%(2/64)。静滴5-氟尿嘧啶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年龄、疗程、剂量强度具有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滴5-氟尿嘧啶所致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血液系统和胃肠道不良反应,较少出现神经系统毒性、皮肤过敏和咳嗽等不良反应。大部分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经停药或治疗后转归良好,未对原发疾病造成影响。静滴5-氟尿嘧啶所致相关不良反应与患者的年龄、用药疗程和剂量强度有关,因此,临床医师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使用5-氟尿嘧啶,注意合并用药的情况。建议使用时及时监测5-氟尿嘧啶血药浓度,做到个体化给药,并且密切关注相关不良反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不良反应 5-氟尿嘧啶 年龄 用药疗程 剂量强度 用药安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