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生素B_(6)对动脉粥样硬化小鼠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1
作者 朱茉莉 李怡霏 +5 位作者 李珍珍 赵海燕 刘艳华 邱月 万光瑞 李鹏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B_(6)(VB_(6))对动脉粥样硬化(AS)小鼠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ApoE-/-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S组、VB_(6)组、AS+LiCl组、AS+VB_(6)组和AS+VB_(6)+LiCl组,每组6只。AS组、AS+LiCl组、AS+VB_(6)组和AS+VB... 目的探讨维生素B_(6)(VB_(6))对动脉粥样硬化(AS)小鼠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ApoE-/-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S组、VB_(6)组、AS+LiCl组、AS+VB_(6)组和AS+VB_(6)+LiCl组,每组6只。AS组、AS+LiCl组、AS+VB_(6)组和AS+VB_(6)+LiCl组小鼠高脂饮食12周建立AS模型;对照组和VB_(6)组小鼠常规饮食、正常饮水12周。12周后,对照组小鼠常规饮食,每日给予和VB_(6)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VB_(6)组小鼠常规饮食,每日灌胃给予VB_(6)(50 mg·kg^(-1));AS+LiCl组小鼠继续给予高脂饮食,每日灌胃给予LiCl(1 mg·kg^(-1));AS+VB_(6)组小鼠继续给予高脂饮食,每日灌胃给予VB_(6)(50 mg·kg^(-1));AS+VB_(6)+LiCl组小鼠继续给予高脂饮食,每日灌胃给予VB_(6)(50 mg·kg^(-1))和LiCl(1 mg·kg^(-1));6组小鼠均干预4周。干预结束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胸主动脉组织形态,并计算AS斑块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离体血管环实验检测胸主动脉舒张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胸主动脉中钠氢交换蛋白1(NHE1)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S组小鼠血清中NO水平和SOD活性显著下降,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VB_(6)组与对照组小鼠血清中NO、MDA水平和SOD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S组相比,AS+VB_(6)组小鼠血清中NO水平和SOD活性显著上升,MDA水平显著下降(P<0.05);AS+LiCl组、AS+VB_(6)+LiCl组与AS组小鼠血清中NO、MDA水平和SOD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S+VB_(6)组相比,AS+VB_(6)+LiCl组小鼠血清中NO水平和SOD活性显著下降,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AS组小鼠AS斑块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VB_(6)组与对照组小鼠AS斑块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VB_(6)组小鼠斑块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显著低于AS组(P<0.05);AS+LiCl组、AS+VB_(6)+LiCl组与AS组小鼠AS斑块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VB_(6)+LiCl组小鼠AS斑块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显著高于AS+VB_(6)组(P<0.05)。对照组小鼠血管内皮光滑平整,细胞排列整齐有序;AS组、AS+LiCl组和AS+VB_(6)+LiCl组小鼠的血管组织结构紊乱、血管内皮粗糙;VB_(6)组和AS+VB_(6)组小鼠的血管壁结构正常、血管内皮光滑、细胞排列有序。AS组小鼠乙酰胆碱(Ach)诱导的胸主动脉舒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VB_(6)组与对照组小鼠Ach诱导的胸主动脉舒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VB_(6)组小鼠Ach诱导的胸主动脉舒张率显著低于AS组(P<0.05);AS+LiCl组、AS+VB_(6)+LiCl组与AS组小鼠Ach诱导的胸主动脉舒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VB_(6)+LiCl组小鼠Ach诱导的胸主动脉舒张率显著高于AS+VB_(6)组(P<0.05)。6组小鼠硝普钠诱导的胸主动脉舒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S组小鼠胸主动脉中NHE1蛋白表达量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VB_(6)组与对照组小鼠胸主动脉中NHE1蛋白表达量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VB_(6)组小鼠胸主动脉中NHE1蛋白表达量百分比显著低于AS组(P<0.05);AS+LiCl组、AS+VB_(6)+LiCl组与AS组小鼠胸主动脉中NHE1蛋白表达量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VB_(6)+LiCl组小鼠胸主动脉中NHE1蛋白表达量百分比显著高于AS+VB_(6)组(P<0.05)。结论VB_(6)可通过抑制NHE1蛋白的表达来改善AS小鼠的血管内皮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B_(6) 钠氢交换蛋白1 内皮损伤 动脉粥样硬化 氧化应激
下载PDF
11-脱氧甘草次酸钠的抗炎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朱茉莉 路佳 +2 位作者 秦正红 孙晓飞 梁中琴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30-732,共3页
目的研究11-脱氧甘草次酸钠的抗炎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片肿胀、纸片致小鼠慢性肉芽肿及气囊性滑膜炎3个模型观察11-脱氧甘草次酸钠的抗炎作用,并测定小鼠血清和炎症液中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 目的研究11-脱氧甘草次酸钠的抗炎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片肿胀、纸片致小鼠慢性肉芽肿及气囊性滑膜炎3个模型观察11-脱氧甘草次酸钠的抗炎作用,并测定小鼠血清和炎症液中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结果5、10、20mg/kg的11-脱氧甘草次酸钠能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片肿胀;也可显著抑制纸片所致小鼠慢性肉芽肿;使血清和炎症液中PGE2含量减少,NOS活性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11-脱氧甘草次酸钠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其作用可能与抑制PGE2和NO合成及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脱氧甘草次酸钠 一氧化氮 前列腺素E2 模型 小鼠
下载PDF
人IL-16重组腺病毒抑制MT-4细胞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
3
作者 朱茉莉 宋海岩 +3 位作者 赵桂增 吴亚平 李娜娜 高志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47-1149,1154,共4页
目的探讨人IL-16重组腺病毒对MT-4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用IL-16重组腺病毒感染MT-4细胞后,不同时间收获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藻红蛋白标记的annexin V和7-氨基放线菌素D联合染色(annexin V-PE/7-AAD)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感染后... 目的探讨人IL-16重组腺病毒对MT-4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用IL-16重组腺病毒感染MT-4细胞后,不同时间收获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藻红蛋白标记的annexin V和7-氨基放线菌素D联合染色(annexin V-PE/7-AAD)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感染后MT-4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MT-4细胞Bax、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MTT法结果证明IL-16腺病毒感染的MT-4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细胞凋亡增加,Western blot法证实Bax蛋白表达量增强,而Bcl-2蛋白表达量减弱。且呈现一定程度的时间依赖性。结论人IL-16重组腺病毒可通过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上调Bax蛋白的表达上调诱导MT-4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6 重组腺病毒 凋亡 基因治疗
原文传递
有机磷酸酯类化合物对机体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李鹏 尹雅玲 +2 位作者 张玉林 梁金英 朱茉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1期13492-13493,13501,共3页
有机磷酸酯类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急性有机磷中毒引起机体胆碱酯酶抑制、内毒素侵入、细胞因子分泌增多;慢性有机磷中毒引起机体对氧磷酶抑制、过氧化反应和细胞因子分泌增多。临床上,有机磷中毒会造成机体多器官、多系统的... 有机磷酸酯类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急性有机磷中毒引起机体胆碱酯酶抑制、内毒素侵入、细胞因子分泌增多;慢性有机磷中毒引起机体对氧磷酶抑制、过氧化反应和细胞因子分泌增多。临床上,有机磷中毒会造成机体多器官、多系统的功能损伤。综述了有机磷酸酯类化合物对机体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酸酯 胆碱酯酶 对氧磷酶
下载PDF
甘草次酸、11-脱氧甘草次酸钠盐的制备及抗炎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罗晔 朱茉莉 +1 位作者 孙晓飞 梁中琴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08年第3期182-184,共3页
目的制备甘草次酸、11-脱氧甘草次酸的钠盐,并研究甘草次酸钠、11-脱氧甘草次酸钠的抗炎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在无水乙醇条件下,与氢氧化钠反应分别得到相应的钠盐。并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纸片致小鼠慢性肉芽肿及气囊性滑膜炎... 目的制备甘草次酸、11-脱氧甘草次酸的钠盐,并研究甘草次酸钠、11-脱氧甘草次酸钠的抗炎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在无水乙醇条件下,与氢氧化钠反应分别得到相应的钠盐。并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纸片致小鼠慢性肉芽肿及气囊性滑膜炎3个模型观察甘草次酸钠、11-脱氧甘草次酸钠的抗炎作用,并测定小鼠血清和炎症液中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结果所得钠盐通过熔点、红外、紫外等表征其结构。10、20、40 mg/kg的11-脱氧甘草次酸钠能明显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片肿胀,也可显著抑制滤纸片所致小鼠慢性肉芽肿,可使血清中PGE2含量减少。10、40 mg/kg的11-脱氧甘草次酸钠能使炎症液中的PGE2含量减少。在血清和炎症液中,10 mg/kg的11-脱氧甘草次酸钠可使NOS活性和NO的含量显著下降。结论甘草次酸、11-脱氧甘草次酸的钠盐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这类化合物的水溶性、吸收性,改善了相应的药理作用。其中11-脱氧甘草次酸钠有较好的抗炎活性。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GE2和NO合成及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次酸 11-脱氧甘草次酸 一氧化氮 前列腺素E2
下载PDF
IL-16对人白血病细胞系MT2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高志涛 小飞 +1 位作者 朱茉莉 王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02-1004,共3页
目的:研究IL-16对人白血病细胞系MT2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IL-16功能奠定基础。方法:IL-16腺病毒载体转染MT2细胞后,不同时间收获细胞,通过MTT、流式细胞术(FCM)、测定线粒体膜电位和单细胞凝胶电泳等方法,证实MT2细胞... 目的:研究IL-16对人白血病细胞系MT2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IL-16功能奠定基础。方法:IL-16腺病毒载体转染MT2细胞后,不同时间收获细胞,通过MTT、流式细胞术(FCM)、测定线粒体膜电位和单细胞凝胶电泳等方法,证实MT2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结果:用MTT法绘制生长曲线,观察到IL-16腺病毒载体转染的MT2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DNA片段分析在转染6h后出现凋亡片段;进一步用FCM检测细胞周期停滞于G1期,并且出现细胞凋亡;单细胞凝胶电泳发现细胞12h后有明显凋亡DNA拖尾形成;IL-16对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24h内逐渐增强,预示细胞凋亡;免疫荧光发现12h自噬相关蛋白LC3,即可在细胞膜上表达,自噬已经开始出现。结论:重组人IL-16腺病毒载体转染MT2细胞,24h内即可诱导MT2细胞发生细胞增殖抑制并且出现凋亡,为进一步研究IL-16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6 重组腺病毒 MT2 凋亡
原文传递
人IL-16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被引量:7
7
作者 高志涛 宋海岩 朱茉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23-825,共3页
目的:构建并鉴定人白细胞介素16(IL-16)的重组腺病毒pad—IL-16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IL-16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分离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组胺刺激后提取总RNA,RT-PCR扩增IL—16基因,将其克隆到含有绿色荧光蛋白(GF... 目的:构建并鉴定人白细胞介素16(IL-16)的重组腺病毒pad—IL-16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IL-16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分离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组胺刺激后提取总RNA,RT-PCR扩增IL—16基因,将其克隆到含有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腺病毒穿梭质粒pAdTrack—CMV后,再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共转化BJ5183细菌,获得重组腺病毒载体pAd—IL-16,转染HEK293T细胞包装病毒。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内绿色荧光,测定病毒效价,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分析细胞内IL-16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结果:经双酶切及基因鉴定,重组穿梭质粒和重组腺病毒质粒均见约400bp插入片段,测序结果和GenBank中的基因序列一致;重组病毒效价为2.8×10^8pfu/mL;重组病毒感染后,HEK293T细胞中IL-16 mRNA和蛋白质均有表达。结论:成功构建IL-16重组腺病毒载体,并可在HEK293T细胞中表达,为进一步研究IL-16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6 重组腺病毒 构建 表达
原文传递
rhIL-16对Tax 1蛋白阳性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高志涛 朱茉莉 +1 位作者 高攀 王辉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56-759,共4页
目的探讨rhIL-16对Tax 1蛋白阳性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pCMV-Tax1-Bam质粒稳定转染到Jurkat E6-1细胞后,构建Tax 1基因表达细胞系Tax 1P,用IL-16腺病毒载体转染Tax 1P细胞后,不同时间收获细胞,通过MTT、流式细胞术测定线粒... 目的探讨rhIL-16对Tax 1蛋白阳性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pCMV-Tax1-Bam质粒稳定转染到Jurkat E6-1细胞后,构建Tax 1基因表达细胞系Tax 1P,用IL-16腺病毒载体转染Tax 1P细胞后,不同时间收获细胞,通过MTT、流式细胞术测定线粒体膜电位等方法,证实Tax 1P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结果用MTT法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观察到IL-16腺病毒载体转染的Tax 1P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DNA片段分析在转染6 h后出现凋亡片段;进一步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停滞于G1期,IL-16对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24 h内逐渐增强,预示细胞凋亡。结论重组人IL-16腺病毒载体转染Tax 1P细胞,24 h内即可诱导Tax 1P细胞发生细胞增殖抑制并且出现凋亡,为成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防治提出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IL-16 重组腺病毒 凋亡 基因治疗
原文传递
加快临床药理学教学改革 培养高素质医药专业人才 被引量:2
9
作者 李鹏 尹雅玲 +3 位作者 张玉林 卢光洲 梁金英 朱茉莉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646-648,共3页
临床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学科,在指导临床用药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其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已无法适应药学教育的发展,因此,新乡医学院药学院采用了主次结合的理论教学以及"探索式"实验教学的模... 临床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学科,在指导临床用药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其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已无法适应药学教育的发展,因此,新乡医学院药学院采用了主次结合的理论教学以及"探索式"实验教学的模式,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多元化的教辅手段、开设学生第二课堂以及考核方法的改革,为突出临床药理学的课程特色、培养高素质医药专业人才做出新的努力与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理学 教学 改革
下载PDF
人IL-16重组腺病毒对Hela细胞中HPV18病毒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凋亡机制的研究
10
作者 高志涛 朱茉莉 +4 位作者 吴亚平 赵桂增 夏娜梅 李明芳 王辉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53-956,共4页
目的探讨人IL-16重组腺病毒对Hel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用IL-16重组腺病毒感染Hela细胞后,不同时间收获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藻红蛋白标记的annexin V和7-氨基放线菌素D联合染色(annexin V-PE/7-AAD)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感染后... 目的探讨人IL-16重组腺病毒对Hel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用IL-16重组腺病毒感染Hela细胞后,不同时间收获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藻红蛋白标记的annexin V和7-氨基放线菌素D联合染色(annexin V-PE/7-AAD)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感染后Hela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Hela细胞中HPV病毒相关蛋白p16、E7以及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的表达。结果 MTT法结果证明IL-16腺病毒感染的Hela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细胞凋亡增加,Western blot法证实HPV病毒相关蛋白P16、E7表达降低,Bax蛋白表达量增强,而Bcl-2蛋白表达量减弱,且呈现一定程度的时间依赖性。结论人IL-16重组腺病毒可通过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和上调Bax蛋白的表达诱导Hela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6 重组腺病毒 凋亡 基因治疗
原文传递
案例教学法在临床药理学教学中的效果评价
11
作者 朱茉莉 郭超 +1 位作者 马丽娟 李鹏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第A01期44-45,共2页
目的为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改革与探索。方法通过期末考试成绩分析和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改革效果。结果研究考试成绩得分结果,试验组趋向于高分较多;同时,试验组考试成绩在中等以上的学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 目的为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改革与探索。方法通过期末考试成绩分析和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改革效果。结果研究考试成绩得分结果,试验组趋向于高分较多;同时,试验组考试成绩在中等以上的学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及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期末考试平均成绩和病例分析题成绩高于对照组;从问卷调查结果看学生普遍认同本次教学改革,认为可以提高对临床药理学的学习兴趣,可以综合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论将案例教学法引入药理学教学过程中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理学 教学改革 案例教学法
下载PDF
情景教学法在临床药物治疗学教学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祝田田 朱茉莉 李鹏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2期32-34,共3页
目的为提高临床药物治疗学教学水平,分析当前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学改进办法,进行教学改革探讨。方法通过授课过程中调查问卷和对比授课后考试成绩,从多方面探讨改革效果。结果对问卷调查总结和考试成绩分析得出,采用改进办法后... 目的为提高临床药物治疗学教学水平,分析当前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学改进办法,进行教学改革探讨。方法通过授课过程中调查问卷和对比授课后考试成绩,从多方面探讨改革效果。结果对问卷调查总结和考试成绩分析得出,采用改进办法后学生成绩提高明显;同时,学生的及格率明显高于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学生;通过教学改进后来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考试中综合运用能力高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学生;从对学生调查回访可知,学生对改进的教学方法认可度很高。实践证明,新的教学模式能够开阔学生视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论新的教学改进办法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物治疗学 现况分析 改进方法 教学改革 传统教学 情景式教学
下载PDF
心脉佳对大鼠的长期毒性作用
13
作者 路军秀 程珊 +8 位作者 王淑明 潘国聘 朱茉莉 赵繁荣 杨明涛 陈苏 宋宇涛 万光瑞 李鹏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16-720,共5页
目的观察SD大鼠对心脉佳长期给药的毒性反应。方法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心脉佳高、中、低剂量组[以生药计分别为33.500 g·kg^(-1)·d^(-1)、11.167 g·kg^(-1)·d^(-1)、3.350 g·kg^(-1)·d^(-1),分别相当... 目的观察SD大鼠对心脉佳长期给药的毒性反应。方法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心脉佳高、中、低剂量组[以生药计分别为33.500 g·kg^(-1)·d^(-1)、11.167 g·kg^(-1)·d^(-1)、3.350 g·kg^(-1)·d^(-1),分别相当于成人(70 kg)临床日给药量的111.67、37.22、11.17倍]及空白对照组,给药组连续给药12 w,空白对照组给等容积的生理盐水;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摄食量、体重、测定给药12 w后及停药4 w后大鼠的血常规及血清生化指标,计算主要脏器(心、肝、脾、肺、肾、大脑)的脏器系数,并行肉眼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正常,给药组大鼠的摄食量、体重、脏器系数,血常规和血清生化指标,尸检及组织病理学检查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脉佳毒性小,可以长期服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脉佳 毒性 长期毒性
下载PDF
吉林市丰满区乙肝血清学调查结果分析
14
作者 朱茉莉 范学彬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08年第S1期16-17,共2页
卫生部为全面了解我国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乙肝流行状况,于2006年9月在全国开展乙肝等有关疾病血清学调查。此次调查将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160个国家疾病监测点中,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随机抽取7.9万1~59岁常住人口作为调查对象。吉林市... 卫生部为全面了解我国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乙肝流行状况,于2006年9月在全国开展乙肝等有关疾病血清学调查。此次调查将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160个国家疾病监测点中,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随机抽取7.9万1~59岁常住人口作为调查对象。吉林市丰满区作为样本的调查单位接受了该项调查。本文旨在结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检测结果和现场问卷调查,了解吉林地区不同人群乙肝流行状况,客观评价本地区14岁下人群乙肝疫苗免疫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血清学 监测
下载PDF
槲皮素诱导MCF-7细胞死亡机制中自噬与凋亡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15
作者 朱茉莉 华文敏 梁中琴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34-439,共6页
目的研究槲皮素(quercetin,Que)在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死亡中的作用,初步探讨自噬和凋亡机制在MCF-7死亡中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Que对MCF-7细胞的抑制作用;AO/EB染色、Hochest33258染色、单丹磺酰尸胺(MDC)、免疫荧光... 目的研究槲皮素(quercetin,Que)在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死亡中的作用,初步探讨自噬和凋亡机制在MCF-7死亡中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Que对MCF-7细胞的抑制作用;AO/EB染色、Hochest33258染色、单丹磺酰尸胺(MDC)、免疫荧光法观察给药后自噬和凋亡的发生;MTT法结合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和流式细胞仪研究自噬与凋亡机制在MCF-7死亡中的关系。结果Que对MCF-7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呈明显的时间、剂量依赖性;Que可诱导MCF-7细胞发生自噬和凋亡;在Que给药前用3-甲基腺嘌呤(3-MA)阻断自噬或用氯喹碱化溶酶体,Que对MCF-7的细胞毒性作用增强;碱化溶酶体后,Que可使MCF-7细胞的凋亡峰提前;溶酶体组织蛋白酶抑制剂E64d能降低Que对MCF-7细胞的生长抑制。结论Que能明显抑制MCF-7细胞的生长,并诱导其发生自噬和凋亡,自噬在早期起保护作用,另一方面溶酶体组织蛋白酶可能参与了Que诱导的MCF-7细胞死亡;溶酶体可能是MCF-7细胞发生自噬和凋亡的枢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自噬 凋亡 溶酶体
原文传递
自噬对槲皮素诱导人肝癌SMMC-7721细胞死亡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朱茉莉 梁金英 +3 位作者 李鹏 赵繁荣 张玉林 高志涛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1052-1056,共5页
目的研究自噬在槲皮素(quercetin,Que)诱导的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死亡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测定槲皮素对SMMC-7721细胞的抑制作用;单丹磺酰戊二胺、免疫荧光法观察给药后自噬的发生;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蛋白印迹法... 目的研究自噬在槲皮素(quercetin,Que)诱导的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死亡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测定槲皮素对SMMC-7721细胞的抑制作用;单丹磺酰戊二胺、免疫荧光法观察给药后自噬的发生;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蛋白印迹法观察槲皮素诱导的SMMC-7721细胞死亡的分子机制。结果槲皮素对SMMC-7721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呈明显的时间、剂量依赖性;槲皮素可激活SMMC-7721细胞的LC3的表达、诱导自噬的发生;乳酸脱氢酶漏出率实验结果表明,在槲皮素给药前用3-甲基腺嘌呤(3-MA)阻断自噬或者氯喹碱化溶酶体,可增强槲皮素对SMMC-7721细胞的细胞毒作用;蛋白印迹结果显示,槲皮素可使SMMC-7721细胞溶酶体组织蛋白酶B的表达明显增强。结论槲皮素能明显抑制SMMC-7721细胞的生长,并诱导其发生自噬;自噬激活能降低槲皮素对SMMC-7721细胞的毒性;自噬的发生与溶酶体酶组织蛋白酶B表达增强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自噬 LC3 溶酶体
原文传递
尼美舒利缓释片处方优化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梁金英 卢光洲 +2 位作者 赵繁荣 朱茉莉 李鹏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23-825,共3页
目的:优化尼美舒利缓释片的处方。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体外累积释放度为指标,以载药材料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乳糖、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无水乙醇溶液的处方用量作为影响因素,设计正交试验筛选缓释片的最佳处方,并进行处方... 目的:优化尼美舒利缓释片的处方。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体外累积释放度为指标,以载药材料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乳糖、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无水乙醇溶液的处方用量作为影响因素,设计正交试验筛选缓释片的最佳处方,并进行处方验证试验。结果:优化处方为:HPMC100mg、乳糖50mg、5%PVPK30无水乙醇溶液3mL;以此处方制备的3批缓释片在12h累积释放度约为97%,未出现时滞、突释等现象,体外释药动力学符合零级方程。结论:尼美舒利缓释片处方合理,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美舒利 缓释片 处方优化 累积释放度 正交试验
原文传递
微课结合传统教学模式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7
18
作者 牛慧芳 潘国聘 +5 位作者 牛秉轩 张崇 钱慧琴 朱茉莉 万光瑞 李鹏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11期241-241,共1页
以提高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探讨微课在医学专业基础教学中的运用.药理学作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在医学教育和培养高质量的医学专业人才中发挥有重要作用.本文立足于药理学的学科特点,从药理学理论知识及实验技能... 以提高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探讨微课在医学专业基础教学中的运用.药理学作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在医学教育和培养高质量的医学专业人才中发挥有重要作用.本文立足于药理学的学科特点,从药理学理论知识及实验技能教学两个方面,通过比较“微课”与“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特点,进而把两者结合起来应用于药理学传统课堂教学及传统实验教学中,讨论微课在医学专业基础教学中的应用及意义.本文旨在将微课与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有机结合,优势互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课 药理学 自主学习 传统教学 多元化
原文传递
尼美舒利亲水凝胶骨架缓释片的制备及体外释放 被引量:5
19
作者 梁金英 朱茉莉 +1 位作者 赵繁荣 李鹏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476-1478,共3页
目的:优化尼美舒利缓释片的制备方法。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体外累积释药百分率为指标,以HPMC(K100-LV CR)、乳糖、PVP(K30)的处方用量作为影响因素筛选缓释片的最佳处方,并测定3批优化处方的体外释放度。结果:优化处方结果为HPMC K... 目的:优化尼美舒利缓释片的制备方法。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体外累积释药百分率为指标,以HPMC(K100-LV CR)、乳糖、PVP(K30)的处方用量作为影响因素筛选缓释片的最佳处方,并测定3批优化处方的体外释放度。结果:优化处方结果为HPMC K100-LV CR为100 mg,乳糖为50 mg,黏合剂为5%PVP无水乙醇溶液3 mL;尼美舒利缓释片在12 h释放量达97%以上,没有时滞、突释等现象。其体外释药动力学符合零级方程。结论:尼美舒利缓释片处方合理,制备工艺可靠,体外释药效果良好,质量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美舒利 缓释片 释放度 正交试验设计
原文传递
长期接触有机磷农药农民体内氧化应激水平的调查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鹏 尹雅玲 +4 位作者 卢光洲 王倩倩 朱茉莉 梁金英 赵繁荣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82-284,共3页
调查农民长期接触有机磷农药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寻找长期接触有机磷农药与疾病发生的靶点。采用随机抽取新乡市农村地区长期接触有机磷农药史的农民382人,分别检测血浆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物酶(GSH-Px)、... 调查农民长期接触有机磷农药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寻找长期接触有机磷农药与疾病发生的靶点。采用随机抽取新乡市农村地区长期接触有机磷农药史的农民382人,分别检测血浆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物酶(GSH-Px)、过氧化物酶(LPO)含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接触有机磷农药<10 a的农民体内SOD活力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A含量和GSH-Px、LPO活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有机磷农药>10 a的农民体内MDA含量与LPO活力明显增加,SOD与GSH-Px活力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与工作类别对农民体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农民长期接触有机磷农药会引起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农药 氧化应激水平 调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