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5味中药促胃肠动力作用的筛选研究 被引量:200
1
作者 朱金照 冷恩仁 +2 位作者 陈东风 史洪涛 桂先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36-438,共3页
目的 探讨 15味中药的促胃肠动力作用 ,以期从中筛选出与西沙必利具有可比性的药物。方法 健康成年Wistar大鼠 170只 ,随机分配到 17组 ,其中中药 15组 ,西沙必利及蒸馏水对照各 1组。通过测定各实验组胃肠内标记物葡聚糖蓝的胃内残... 目的 探讨 15味中药的促胃肠动力作用 ,以期从中筛选出与西沙必利具有可比性的药物。方法 健康成年Wistar大鼠 170只 ,随机分配到 17组 ,其中中药 15组 ,西沙必利及蒸馏水对照各 1组。通过测定各实验组胃肠内标记物葡聚糖蓝的胃内残留及小肠推进情况 ,观察每味中药对在体大鼠胃排空及肠传输的影响。结果 柴胡对胃肠动力无明显促进作用 (P >0 .0 5 ) ,大黄及香附抑制胃排空但促进肠传输 (P <0 .0 5或 <0 .0 1) ;其余中药均对胃排空或肠传输有明显促进作用 ,其中大腹皮、砂仁、白术对胃排空 (胃内色素相对残留率分别为 :37.79± 8.5 9;44.10± 10 .77;41.6 4± 10 .48;蒸馏水对照组为 10 0± 18.84)及肠道传输(小肠推进比分别为 79.41± 4.2 9;76 .2 6± 4.0 3 ;73 .91± 5 .45 ;蒸馏水对照组为 5 8.85± 6 .38)均有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 (P <0 .0 1) ,且与西沙必利差异不明显 (P >0 .0 5 )。结论 大腹皮、砂仁、白术有较好的促胃肠动力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排空 肠道传输 胃肠动力 中医药疗法 小鼠
下载PDF
白术对大鼠肠道乙酰胆碱酯酶及P物质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37
2
作者 朱金照 冷恩仁 +1 位作者 张捷 许其增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 观察白术对大鼠空肠乙酰胆碱酯酶 (AchE)、P物质 (SP)阳性神经分布的影响。方法  3 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 3个不同剂量白术组及对照组 ,给大鼠灌服不同剂量白术煎液 6h后 ,采用组化法显示空肠肌间神经丛AchE阳性神经分布 ,免疫... 目的 观察白术对大鼠空肠乙酰胆碱酯酶 (AchE)、P物质 (SP)阳性神经分布的影响。方法  3 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 3个不同剂量白术组及对照组 ,给大鼠灌服不同剂量白术煎液 6h后 ,采用组化法显示空肠肌间神经丛AchE阳性神经分布 ,免疫组化法观察空肠SP阳性神经分布的变化。结果 白术能明显增加空肠肌间神经丛中AchE阳性神经的含量 (P <0 .0 1)及空肠黏膜下和肌间神经丛中SP阳性神经的含量 (P <0 .0 5 )。结论 白术可通过影响空肠AchE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 乙酰胆碱脂酶 P物质 肠道运动 药理 中药
下载PDF
胃肠道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在中药大腹皮促动力作用中的变化 被引量:17
3
作者 朱金照 陈东风 +2 位作者 冷恩仁 张捷 许其增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21-323,共3页
目的 探讨大腹皮的促胃肠动力作用机制。方法  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大腹皮组及对照组 ,分别给大鼠灌服大腹皮煎液或蒸馏水 1、6h后 ,以葡聚糖蓝 2 0 0 0为胃肠内标记物观察大鼠胃肠动力变化 ,免疫组化法观察胃窦及空肠P物质 (SP)... 目的 探讨大腹皮的促胃肠动力作用机制。方法  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大腹皮组及对照组 ,分别给大鼠灌服大腹皮煎液或蒸馏水 1、6h后 ,以葡聚糖蓝 2 0 0 0为胃肠内标记物观察大鼠胃肠动力变化 ,免疫组化法观察胃窦及空肠P物质 (SP)、血管活性肠肽 (VIP)的分布变化。结果 灌服大腹皮煎液 1h、6h后 ,大鼠胃肠动力明显增强 (P <0 .0 1及P <0 .0 5 ) ,胃窦及空肠SP的表达明显增加 (P <0 .0 1及P <0 .0 5 )而VIP的表达明显减少 (P <0 .0 1及P <0 .0 5 ) ,上述变化均以灌服大腹皮煎液 1h后为明显 ,6h后有减弱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腹皮 P物质 血管活性肠肽 胃肠运动 大鼠 中药
下载PDF
白术、藿香等中药对胃排空、肠推进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2
4
作者 朱金照 冷恩仁 +1 位作者 桂先勇 陈东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白术、藿香等10味中药对胃肠运动的影响。方法:以胃肠内标记物葡聚糖蓝-2000在胃内色素相对残留率及小肠推进比为指标,观察各实验组对在体大鼠胃排空及肠推进的影响。结果:10味中药均对大鼠的胃排空或肠推进有促进作用(P<0... 目的:探讨白术、藿香等10味中药对胃肠运动的影响。方法:以胃肠内标记物葡聚糖蓝-2000在胃内色素相对残留率及小肠推进比为指标,观察各实验组对在体大鼠胃排空及肠推进的影响。结果:10味中药均对大鼠的胃排空或肠推进有促进作用(P<0.05或0.01),其中白术的促胃排空及肠推进作用均非常显著(P<0.01)。结论:10味中药均有一定的促胃肠动力作用,白术的促动力作用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排空 肠推进 中药 药对 白术 大鼠 影响 结论 目的 促进作用
下载PDF
中药白术对肝硬化大鼠肠动力及胃肠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28
5
作者 朱金照 许其增 +1 位作者 王雯 张忠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307-1308,共2页
目的:观察中药白术对肝硬化大鼠肠道动力及其胃肠激素分泌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肝硬化模型组、肝硬化中药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葡聚糖蓝-2000为胃肠内标记物,观察大鼠肠道传输的变化,同时测定... 目的:观察中药白术对肝硬化大鼠肠道动力及其胃肠激素分泌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肝硬化模型组、肝硬化中药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葡聚糖蓝-2000为胃肠内标记物,观察大鼠肠道传输的变化,同时测定大鼠血浆、肠道组织中胃动素(MTL)、胆囊收缩素(CCK)、血管活性肠肽(VIP)及生长抑素(SS)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模型组大鼠小肠动力显著减弱(P<0.01),血浆及空肠组织中MTL、VIP、SS的含量明显增加(P<0.01,P<0.05),CCK的含量则显著减少(P<0.01);肝硬化中药治疗组大鼠小肠动力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血浆及空肠组织中MTL、VIP、SS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CCK的含量则与肝硬化模型组无显著差异。结论:中药白术对肝硬化大鼠小肠运动功能减退有明显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MTL、VIP、SS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肠道动力 胃肠激素 白术
下载PDF
白术促进大鼠胃肠道运动的机制探讨 被引量:46
6
作者 朱金照 张捷 +3 位作者 许其增 张志坚 冷恩仁 陈东风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01年第6期365-368,共4页
目的 :观察白术对大鼠胃肠道乙酰胆碱酯酶 ( ACh E)、P物质 ( SP)阳性神经分布的影响 ,探讨其促胃肠道运动机制。方法 :3 2只 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白术组及对照组 ,给大鼠白术煎液 2 .5 g/ kg,ig,1h后 ,采用组织化学法显示胃窦、空肠肌... 目的 :观察白术对大鼠胃肠道乙酰胆碱酯酶 ( ACh E)、P物质 ( SP)阳性神经分布的影响 ,探讨其促胃肠道运动机制。方法 :3 2只 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白术组及对照组 ,给大鼠白术煎液 2 .5 g/ kg,ig,1h后 ,采用组织化学法显示胃窦、空肠肌间神经丛 ACh E阳性神经分布 ,免疫组化法观察胃窦、空肠 SP阳性神经分布的变化。结果 :白术能明显增加胃窦、空肠肌间神经丛中 ACh E阳性神经的含量 ( P<0 .0 1)及胃窦肌间神经丛、空肠黏膜下和肌间神经丛中 SP阳性神经的含量 ( P<0 .0 5 )。结论 :胃肠道 ACh 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 乙酰胆碱酯酶 P物质 胃肠运动
下载PDF
砂仁对大鼠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 被引量:22
7
作者 朱金照 张捷 +1 位作者 张志坚 王雯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研究砂仁对大鼠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健康成年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测定各组大鼠胃排空,并测定大鼠血浆及胃窦组织P物质、胃动素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胃排空明显低于对照组(P&l... 目的研究砂仁对大鼠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健康成年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测定各组大鼠胃排空,并测定大鼠血浆及胃窦组织P物质、胃动素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胃排空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大鼠胃排空增加,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模型组大鼠血浆及胃窦组织P物质、胃动素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则明显增加。结论砂仁对大鼠功能性消化不良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P物质、胃动素的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仁 胃排空 P物质 胃动素
下载PDF
中药大腹皮抑制肠道内毒素移位中iNOS、SP的作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朱金照 张捷 +2 位作者 许其增 张志坚 冷恩仁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659-662,共4页
目的:探讨大腹皮抑制肠道内毒素移位的可能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内毒素组及内毒素+大腹皮组,分别给对照组、内毒素组及内毒素+大腹皮组经硅胶管向十二指肠注入生理盐水,荧光内毒素及荧... 目的:探讨大腹皮抑制肠道内毒素移位的可能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内毒素组及内毒素+大腹皮组,分别给对照组、内毒素组及内毒素+大腹皮组经硅胶管向十二指肠注入生理盐水,荧光内毒素及荧光内毒素+大腹皮水提液,3h后观察大鼠血浆荧光内毒素含量的变化,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空、回肠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P物质(SP)的分布变化。 结果:内毒素组血浆荧光内毒素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0.223±0.041 vs 0.087±0.016,P<0.01,内毒素+大腹皮组血浆荧光内毒素的含量明显低于内毒素组(0.135±0.028 vs 0.223±0.041,P<0.05),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内毒素组空、回肠一氧化氮合酶的分布明显高于对照组(1.97±0.27 vs 3.37±0.31,2.23±0.38 vs 2..91±0.31,2.11±0.23 vs 3.42±0.38;1.81±0.32 vs 3.12±0.29,2.06±0.35 vs 2.75±0.26,2.08±0.20 vs3.38±0.31。P<0.05或P<0.01),P物质明显低于对照组(3.25±0.35 vs 2.81±0.21,3.12±0.31 vs 2.68±0.22,2.74±0.33vs 2.34±0.24;2.36±0.25 vs 1.95±0.22,3.16±0.37 vs 2.77±0.18,2.78±0.29 vs 2.37±0.17。P<0.05),内毒素+大腹皮组空、回肠一氧化氮合酶及P物质的分布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腹皮 肠道内毒素移位 INOS P物质 免疫组织化学 内毒素血症
下载PDF
大腹皮对大鼠胃电节律失常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11
9
作者 朱金照 冷恩仁 +1 位作者 张捷 许其增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9-40,共2页
为探讨大腹皮对大鼠胃电节律失常的影响及其机制 ,将 30只健康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3组 :①正常对照组 ;②模型组 ;③大腹皮 +模型组。通过胃电记录仪记录并分析各组慢波频率、慢波频率变异系数及异常节律指数 ,同时对各组大鼠胃窦... 为探讨大腹皮对大鼠胃电节律失常的影响及其机制 ,将 30只健康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3组 :①正常对照组 ;②模型组 ;③大腹皮 +模型组。通过胃电记录仪记录并分析各组慢波频率、慢波频率变异系数及异常节律指数 ,同时对各组大鼠胃窦肌间神经丛胆碱能及氮能神经进行组化染色。结果发现 ,模型组大鼠胃慢波频率变异系数及异常节律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应用大腹皮后模型组大鼠胃慢波频率变异系数及异常节律指数与对照组差异无显性意义 (P >0 0 5 ) ;模型组大鼠胃窦肌间神经丛胆碱能神经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氮能神经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应用大腹皮后大鼠胃窦肌间神经丛胆碱能和氮能神经密度明显减少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性意义 (P >0 0 5 )。提示 ,大腹皮对大鼠胃电节律失常具有调节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胃窦肌间神经丛胆碱能神经分布及减少氮能神经分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腹皮 胃电图描记 乙酰胆碱酯酶 一氧化氮合酶
下载PDF
肝硬化大鼠胃肠道胆碱能神经分布的变化 被引量:14
10
作者 朱金照 张志坚 +1 位作者 许其增 金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91-393,共3页
目的研究肝硬化大鼠胃肠动力及胃窦和小肠肌间神经丛胆碱能神经的变化。方法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肝硬化模型组和对照组,采用葡聚糖蓝2000为胃肠内标记物观察大鼠胃肠动力变化,乙酰胆碱酯酶(AchE)组织化学染色及肌间神经丛全层铺片技... 目的研究肝硬化大鼠胃肠动力及胃窦和小肠肌间神经丛胆碱能神经的变化。方法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肝硬化模型组和对照组,采用葡聚糖蓝2000为胃肠内标记物观察大鼠胃肠动力变化,乙酰胆碱酯酶(AchE)组织化学染色及肌间神经丛全层铺片技术观察胃窦及小肠肌间神经丛胆碱能神经的变化,并对其分布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肝硬化组大鼠胃肠动力明显减弱(P<0.01),胃肠道肌间神经丛胆碱能阳性神经元数量减少,神经纤维变细,分布较稀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肝硬化大鼠胃肠运动功能减退与胃肠道肌间神经丛胆碱能神经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胃肠运动 乙酰胆碱酯酶
下载PDF
中药的促胃肠动力作用 被引量:29
11
作者 朱金照 杨国汉 +1 位作者 冷恩仁 陈东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9年第8期689-690,共2页
关键词 胃肠运动 胃排空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中药枳实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排空的影响 被引量:53
12
作者 朱金照 张志坚 张捷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291-294,共4页
目的研究枳实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排空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健康成年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模型+枳实组。测定各组大鼠胃排空速率,并对大鼠胃窦组织进行P物质、胃动素及血管活性肠肽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模... 目的研究枳实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排空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健康成年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模型+枳实组。测定各组大鼠胃排空速率,并对大鼠胃窦组织进行P物质、胃动素及血管活性肠肽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模型组大鼠胃排空速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应用枳实水提取液后大鼠胃排空速率增加,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模型组大鼠胃窦组织P物质、胃动素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5),血管活性肠肽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应用枳实水提取液后大鼠胃窦组织P物质、胃动素明显增加,血管活性肠肽明显减少,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枳实可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的胃排空,其机制可能与胃窦组织P物质、胃动素的分布增加及血管活性肠肽的减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实 P物质 血管活性肠肽 胃动素
下载PDF
中药砂仁提取液对胃肠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19
13
作者 朱金照 桂先勇 冷恩仁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6期417-418,共2页
目的 :探讨砂仁的促胃肠动力作用机制。方法 :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砂仁组及对照组 ,分别给大鼠灌服砂仁水提液或蒸馏水 1、6h后 ,以葡聚糖蓝 2 0 0 0为胃肠内标记物观察大鼠胃肠动力变化 ,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胃窦及空肠组织胃动... 目的 :探讨砂仁的促胃肠动力作用机制。方法 :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砂仁组及对照组 ,分别给大鼠灌服砂仁水提液或蒸馏水 1、6h后 ,以葡聚糖蓝 2 0 0 0为胃肠内标记物观察大鼠胃肠动力变化 ,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胃窦及空肠组织胃动素 (MTL)、P物质 (SP)的含量变化。结果 :灌服 1、6h后 ,大鼠胃肠动力显著增强 ,血浆、胃窦及空肠组织中MTL、SP的含量明显增加 ,上述变化均以灌服砂仁煎液 1h后显著 (P <0 .0 1) ,6h后有减弱趋势(P <0 .0 5 )。结论 :砂仁的促胃肠动力作用与血及胃肠道MT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仁 胃动素 P物质 胃动素 胃肠运动 实验研究
下载PDF
胃肠肽在胃肠运动调节中的作用 被引量:32
14
作者 朱金照 陈东风 冷恩仁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9年第8期686-688,共3页
关键词 胃肠运动 胆囊运动 胃肠肽 调节
下载PDF
大黄促进肠道运动的机制探讨 被引量:33
15
作者 朱金照 冷恩仁 +1 位作者 史洪涛 张捷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02年第6期339-340,346,共3页
目的 探讨大黄促进肠道运动的机制 ,为临床应用大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大黄组及对照组 ,分别给大鼠灌服大黄水提液或蒸馏水 1、6h后 ,以葡聚糖蓝 2 0 0 0为胃肠内标记录观察大鼠小肠传输的变化 ,同时用放射... 目的 探讨大黄促进肠道运动的机制 ,为临床应用大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大黄组及对照组 ,分别给大鼠灌服大黄水提液或蒸馏水 1、6h后 ,以葡聚糖蓝 2 0 0 0为胃肠内标记录观察大鼠小肠传输的变化 ,同时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及空肠组织匀浆中胃动素 (MTL)、P物质 (SP)、血管活性肠肽 (VIP)的含量。结果 灌服大黄水提液后 ,大鼠小肠传输显著增强 (P <0 .0 5或P <0 .0 1) ,血浆、空肠组织匀浆中MTL、SP的含量明显升高 (P <0 .0 5或P <0 .0 1) ,VIP含量明显降低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大黄对大鼠小肠运动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肠道MTL及SP的释放和抑制VIP的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胃动素 P物质 血管活性肠肽 肠道传输 作用机制 动物实验
下载PDF
白术对肝硬化大鼠胃动力和氮能神经分布的影响及意义 被引量:7
16
作者 朱金照 许其增 +1 位作者 张志坚 乐桥良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5期1846-1848,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白术对肝硬化大鼠胃动力及胃肌间神经丛氮能神经的影响.方法:Wister大鼠24只随机分为肝硬化模型组,白术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葡聚糖蓝-2000为胃肠内标记物观察大鼠胃动力变化,NADPH-d组织化学染色及肌间神经丛全层铺片技术... 目的:观察中药白术对肝硬化大鼠胃动力及胃肌间神经丛氮能神经的影响.方法:Wister大鼠24只随机分为肝硬化模型组,白术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葡聚糖蓝-2000为胃肠内标记物观察大鼠胃动力变化,NADPH-d组织化学染色及肌间神经丛全层铺片技术,观察肝硬化大鼠胃底、胃体及胃窦肌间神经丛氮能神经的变化,并对其分布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大鼠胃动力明显减弱(160.23±45.13vs100±17.78,P<0.01),胃体、胃窦肌间神经丛氮能阳性神经排列紊乱,染色增强,密度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7.35±0.95vs5.52±0.92,P<0.01或6.26±0.79vs5.28±0.78,P<0.05),胃底肌间神经丛氮能阳性神经元数量及分布无明显变化;中药治疗组肝硬化大鼠胃动力明显改善(100±17.78vs96.12±16.25),胃窦肌间神经丛氮能阳性神经明显恢复(5.39±0.84vs5.28±0.78),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中药白术对肝硬化大鼠胃动力减退有治疗作用,其机制与改善胃窦肌间神经丛氮能神经分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 胃动力 氮能神经 肝硬化 大鼠 WISTER大鼠 肝硬化模型 神经分布 胃窦肌间神经丛 胃肌间神经丛
下载PDF
大腹皮对大鼠胃肠道AchE及NOSI阳性神经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朱金照 郑伟 +1 位作者 冷恩仁 陈东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101-103,共3页
既往研究表明大腹皮有较强的促胃肠动力作用[1,2],其促胃肠动力机制与血及胃肠组织中P物质(SP)的含量增加和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含量减少有一定关系[3],大腹皮有促胃肠动力机制是否还有其他因素参与,尚不明确.
关键词 大腹皮 药理学 空肠 神经支配 幽门窦 神经支配 一氧化氮合酶 代谢 乙酰胆碱酯酶
下载PDF
中药白术对大鼠胃肌电紊乱调节作用的机制探讨 被引量:8
18
作者 朱金照 张捷 冷恩仁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698-700,共3页
目的 观察白术对大鼠胃肌电紊乱的调节作用 ,同时探讨其可能机制 ,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健康成年Wistar大鼠 3 0只随机分为 3组 :①正常对照组 ;②模型组 ;③白术 +模型组。通过胃电记录仪记录并分析各组慢波频率、慢波频率变异... 目的 观察白术对大鼠胃肌电紊乱的调节作用 ,同时探讨其可能机制 ,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健康成年Wistar大鼠 3 0只随机分为 3组 :①正常对照组 ;②模型组 ;③白术 +模型组。通过胃电记录仪记录并分析各组慢波频率、慢波频率变异系数及异常节率指数 ,同时对各组大鼠胃窦组织进行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及一氧化氮合酶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模型组大鼠胃慢波频率变异系数及异常节率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应用白术水提取液后模型组大鼠胃慢波频率变异系数及异常节率指数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模型组大鼠胃窦肌间神经丛P物质的神经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血管活性肠肽 (P <0 0 5 )及一氧化氮合酶 (P <0 0 1)神经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应用白术水提取液后模型组大鼠胃窦肌间神经丛P物质神经含量明显增加而血管活性肠肽、一氧化氮合酶神经含量明显减少且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白术对大鼠胃肌电紊乱具有一定调节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胃窦肌间神经丛P物质的分布增加及血管活性肠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 胃电图 P物质 血管活性肠肽 一氧化氮合酶
下载PDF
胃动素在大腹皮促动力效应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3
19
作者 朱金照 冷恩仁 陈东风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93-95,共3页
目的 :探讨大腹皮的促胃肠动力作用机制。方法 :1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大腹皮组及对照组 ,给大鼠灌服大腹皮水提液 1h后 ,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及胃肠组织匀浆中胃动素 (MTL)的含量 ,免疫组化法观察胃窦及空肠中MTL的分布变化。结果 ... 目的 :探讨大腹皮的促胃肠动力作用机制。方法 :1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大腹皮组及对照组 ,给大鼠灌服大腹皮水提液 1h后 ,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及胃肠组织匀浆中胃动素 (MTL)的含量 ,免疫组化法观察胃窦及空肠中MTL的分布变化。结果 :灌服大腹皮煎液后 ,大鼠血浆及胃肠组织匀浆中MTL的含量显著升高(P <0 0 1或 <0 0 5 ) ,胃窦及空肠MTL阳性物质的表达明显增加 (P <0 0 1或 <0 0 5 )。结论 :大腹皮的促胃肠动力作用与血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腹皮 胃动素 胃肠运动 促动力效应
下载PDF
伊托必利对肝衰竭大鼠胃肠道动力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朱金照 黎环 +4 位作者 吕勇 王艳丽 熊伟 刘晓燕 吴旭玮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15,共4页
目的观察伊托必利对肝衰竭大鼠胃肠道动力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肝衰竭模型组(以下简称模型组)、肝衰竭模型+伊托必利治疗组(以下简称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葡聚糖蓝-2000为胃肠内标记物,测定大鼠胃... 目的观察伊托必利对肝衰竭大鼠胃肠道动力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肝衰竭模型组(以下简称模型组)、肝衰竭模型+伊托必利治疗组(以下简称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葡聚糖蓝-2000为胃肠内标记物,测定大鼠胃肠道传输的改变,通过放射免疫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大鼠胃窦、小肠组织中胃动素(MTL)的含量和分布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肠道动力明显减弱(P<0.01),胃窦、十二指肠组织中MTL的含量及分布无明显减少(P>0.05);但伊托必利治疗后,大鼠胃肠道传输明显改善(P<0.05),胃、十二指肠组织中MTL的含量和分布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托必利能明显改善肝衰竭大鼠的胃肠道功能,其机制可能与MTL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胃肠动力 胃动素 伊托必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