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替罗非班联合直接取栓对急诊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率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朱钦辉 陈丹霞 魏统国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95-98,103,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直接取栓联合替罗非班对急诊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率的影响。方法:以收治的103例急诊急性脑梗死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给予直接取栓治疗,51例)和研究组(给予直接取栓联合替罗非班治疗,52例)...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直接取栓联合替罗非班对急诊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率的影响。方法:以收治的103例急诊急性脑梗死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给予直接取栓治疗,51例)和研究组(给予直接取栓联合替罗非班治疗,52例)。统计两组患者穿刺成功到再通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两组神经功能、再通血流分级及mRS评分。结果:研究组穿刺成功到再通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再通血流分级中的3级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再通血流率为94.23%(49/52),对照组再通血流率为75.00%(39/52),研究组再通血流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直接取栓联合替罗非班能够有效提高急诊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预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直接取栓 替罗非班 急诊 穿刺成功到再通时间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孤立椎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脑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朱钦辉 凌维汉 魏统国 《江西医药》 CAS 2019年第10期1221-1222,共2页
目的了解孤立椎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脑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我院近10年来确诊为孤立椎动脉起始部狭窄3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术前、术后MTT,CBF,CBV、MRS评分。结果术后3个月MTT(5.43±1.31)s显著低于术前(6.79&#... 目的了解孤立椎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脑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我院近10年来确诊为孤立椎动脉起始部狭窄3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术前、术后MTT,CBF,CBV、MRS评分。结果术后3个月MTT(5.43±1.31)s显著低于术前(6.79±1.56)s,CBF(23.54±3.97)ml/100g·min显著高于术前(19.21±3.37)ml/100g·min,CBV(2.37±0.57)ml/100g显著高于(2.16±0.72)ml/100g,MRS评分(3.94±0.87)显著低于术前(4.73±0.79),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孤立椎动脉支架植入术能有效降低MTT、并升高CBF、CBV,说明其对椎动脉供血改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椎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 脑动脉血流动力学 MTT CBF CBV MRS评分
下载PDF
多模式CT指导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分析
3
作者 朱钦辉 钟锐 魏统国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11期142-145,共4页
目的探讨多模式CT指导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9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卒中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6例。其中,研究组患者进行多模式CT指导下rt-PA(重... 目的探讨多模式CT指导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9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卒中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6例。其中,研究组患者进行多模式CT指导下rt-PA(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对照组患者根据时间窗溶栓,行CT平扫、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mRS评分、NIHSS评分、治疗有效率、预后良好率。结果经过rt-PA静脉溶栓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比较,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55.56%,高于对照组的22.22%;研究组预后良好率为44.44%,高于对照组的11.11%(P<0.05)。结论多模式CT指导下rt-PA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显著,预后与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式CT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RT-PA
下载PDF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在脑保护装置下CAS治疗的疗效
4
作者 朱钦辉 《黑龙江医学》 2019年第10期1173-1174,共2页
目的探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在脑保护装置下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CAS)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脑保护装置下CA... 目的探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在脑保护装置下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CAS)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脑保护装置下CAS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MTT指数低于对照组,CBF、CBV指数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颅外颈动脉平均狭窄率为(15.12±2.67)%,NIHSS评分为(4.35±0.42)分,MRS评分为(1.47±0.26)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保护装置下CAS治疗可有效减轻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颅外颈动脉狭窄情况,改善靶病变血管相关区域脑灌注,提高神经功能,临床良好,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脑保护装置 CAS
下载PDF
高龄与非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静脉溶栓方案疗效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赖舒帆 朱钦辉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8年第16期44-47,共4页
目的:观察与分析高龄与非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不同静脉溶栓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5例。根据不同年龄将其分为≥75岁的高龄组37例(观察组)和<75岁的非高龄组48例(对照组);根据... 目的:观察与分析高龄与非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不同静脉溶栓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5例。根据不同年龄将其分为≥75岁的高龄组37例(观察组)和<75岁的非高龄组48例(对照组);根据不同溶栓治疗方案将其分为阿替普酶组32例(观察组12例,对照组20例)和尿激酶组53例(观察组25例,对照组28例)。比较各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不同年龄段治疗前后NIHSS评分改善情况、发病后3个月mRS评分、溶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溶栓治疗方案治疗前后NIHSS评分改善情况、溶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溶栓治疗方案发病后3个月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短期疗效较尿激酶好,但并发症较多,且对于远期生活质量改善无优势,高龄可能并非静脉溶栓效果及并发症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疗效观察
下载PDF
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影像学特点及与脑动脉狭窄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5
6
作者 周坤元 李水彬 +1 位作者 成钢卫 朱钦辉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7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影像学特点以及与脑动脉狭窄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54例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设为实验组,54例非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设为对照组,比对两组患者影像学的检查结果和发... 目的探讨分析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影像学特点以及与脑动脉狭窄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54例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设为实验组,54例非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设为对照组,比对两组患者影像学的检查结果和发生脑动脉狭窄情况以及发生部位。结果实验组患者基底节区梗死(35.19%)、脑干梗死发生率(31.48%)和分水岭梗死发生率(44.4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基底节区梗死(14.81%)、脑干梗死发生率(11.11%)和分水岭梗死发生率(14.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脑动脉狭窄发生率(92.59%)、大动脉中重度狭窄或闭塞发生率(84.00%)以及溃疡性斑块发生率(70.00%)与对照组患者的脑动脉狭窄发生率(59.26%)、大动脉中重度狭窄或闭塞发生率(56.25%)以及溃疡性斑块发生率(37.50%)相比明显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发生与脑动脉狭窄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在临床早期给予针对性的检查可以及时进行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发生起到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学检查 进展性 缺血性卒中
下载PDF
不同程度的脑白质病变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赖舒帆 周坤元 朱钦辉 《吉林医学》 CAS 2017年第2期307-308,共2页
目的:研究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不同程度的脑白质病变(WMLs)对其认知功能的影响,总结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收治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98例,根据MRI诊断结果对WMLs进行分级,以WMLs 0级作为对照组,观察对比WMLs 0~3级患者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 目的:研究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不同程度的脑白质病变(WMLs)对其认知功能的影响,总结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收治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98例,根据MRI诊断结果对WMLs进行分级,以WMLs 0级作为对照组,观察对比WMLs 0~3级患者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评分。结果:Mo CA量表中总分方面,WMLs 3级患者的评分与WMLs 0~2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计算、抽象、定向、延迟回忆、注意、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方面,WMLs 3级患者的评分与WMLs 0~1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命名、语言方面,WMLs 3级患者的评分与WMLs 0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合并脑白质病变程度达到WMLs 2级以上,对其认知功能,尤其是注意力、记忆力、计算力和视空间功能会产生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 脑白质病变 认知功能
下载PDF
客家人群颈动脉闭塞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周坤元 李水彬 +5 位作者 成钢卫 凌维汉 赖舒帆 涂加善 朱钦辉 钟锐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10期26-29,共4页
目的分析客家人群颈动脉闭塞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颈动脉闭塞患者及同期收治的120例非颈动脉闭塞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研究对象颈CTA、头颅MRI+MRA检查结果及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 目的分析客家人群颈动脉闭塞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颈动脉闭塞患者及同期收治的120例非颈动脉闭塞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研究对象颈CTA、头颅MRI+MRA检查结果及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Glu)、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相关血生化指标,探讨客家人群颈动脉闭塞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20例客家人群颈动脉闭塞患者中,前循环缺血表现93例(77.5%),后循环缺血8例(6.67%),无症状19例(1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后交通动脉开放89例,前交通动脉开放4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闭塞患者性别、年龄、TC、TG、LDL-C、HDL-C、CRP、HbA1c、Hey水平、冠心病病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与非颈动脉闭塞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DL-C、Hcy、HbA1c、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冠心病病史六项因素属于影响客家人群颈动脉闭塞相关危险因素。结论客家人群颈动脉闭塞以前循环系统缺血表现为主,主要表现为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头痛、发作性单眼盲(黑蒙);少数后循环缺血的临床表现为反复头晕或突发晕厥;后交通动脉为其主要代偿方式;LDL-C、Hcy、HbA1c、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冠心病病史六项因素属于影响客家人群颈动脉闭塞相关危险因素,在颈动脉闭塞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人群 颈动脉闭塞 临床特点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脑保护装置下老年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周坤元 李水彬 +1 位作者 成钢卫 朱钦辉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6年第7期24-26,共3页
目的:对老年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在脑保护装置(CPD)下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5年4月本院收治老年重度颈动脉狭窄需进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患者84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 目的:对老年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在脑保护装置(CPD)下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5年4月本院收治老年重度颈动脉狭窄需进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患者84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行常规颈动脉支架成形术,试验组在脑保护装置下,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CAS术后血管狭窄程度、NFA评分、Barthel指数、脑缺血以及脑卒中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血管狭窄程度(19.96±3.22)%,NFA评分(14.09±3.25)分,Barthel指数(47.56±3.11)分,脑缺血发生率2.38%,脑卒中发生率0,对照组分别为(22.27±3.41)%、(17.89±5.42)分、(33.37±2.49)分、26.19%、14.2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PD保护下进行CAS手术,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等评分明显提高,患者复发情况较少,临床疗效安全显著,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脑保护装置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重度颈动脉狭窄
下载PDF
西洛他唑联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治疗严重脑血管疾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赖舒帆 朱钦辉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西洛他唑联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应用于严重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4例严重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西洛他唑联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 目的探讨分析西洛他唑联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应用于严重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4例严重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西洛他唑联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TC、TG、LDL-C、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指标水平均显著下降,HDL-C水平显著上升,且观察组患者血脂、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改善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例复发,复发率为3.13%,对照组患者4例复发,复发率为12.50%,经统计学分析观察组患者复发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921,P=0.048)。结论西洛他唑联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治疗严重脑血管疾病能够改善患者的血脂和血流变学指标,降低复发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洛他唑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脑血管疾病
下载PDF
动脉慢性闭塞的血管再通治疗
11
作者 李水彬 成钢卫 +3 位作者 朱钦辉 钟锐 周坤元 刘丽云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21期80-81,共2页
目的总结动脉慢性闭塞的血管再通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行支架血管成形术的动脉慢性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患者中颈内动脉成功开通3例、1例未通,另1例椎动脉开通(2年后自通);术中有1例患者出现颈动脉窦综合征... 目的总结动脉慢性闭塞的血管再通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行支架血管成形术的动脉慢性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患者中颈内动脉成功开通3例、1例未通,另1例椎动脉开通(2年后自通);术中有1例患者出现颈动脉窦综合征,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所有患者无脑梗死、高灌注及脑出血等并发症发生。再通成功的3例患者出院前复查彩色B超,显示开通的动脉均通畅,支架无移位变形或塌陷,其术后动脉狭窄程度为(20.3±7.3)%,与术前的(100.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再通成功的3例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2.19±1.06)分,较术前的(3.26±1.34)分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再出现病变侧动脉供血区缺血事件。结论动脉慢性闭塞患者的血管再通治疗,再通率高、手术安全、短中期疗效确切,是一项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慢性闭塞 支架血管成形术 血管再通
下载PDF
双导丝并直管交换在人路高度迂曲颈动脉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成铜卫 李水彬 +2 位作者 罗丽敏 周坤元 朱钦辉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03-706,共4页
目的研究双导丝合并直型导管交换技术在人路高度迂曲的颈动脉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方法梅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二科自2005年8月至2013年1月应用双导丝合并直型导管交换技术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患者15例... 目的研究双导丝合并直型导管交换技术在人路高度迂曲的颈动脉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方法梅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二科自2005年8月至2013年1月应用双导丝合并直型导管交换技术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患者15例.分析患者的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术前和术后3d、1个月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l情况,以及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情况。结果15例患者中有13例成功植入支架,其中发生颈动脉窦综合征2例,股动脉鞘管周围术后渗血3例,股动脉漏形成1例。1例患者术后NIHSS降低,但头颅CT未见新发脑梗死;与术前[14(9~17)]比较,15例患者术后1月NIHSS评分[11(8-13)]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0.153,p=-0.000);患者术后3月mRS评分与术前比较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079,P=-0.045)。结论双导丝合并直管交换技术在入路高度迂曲的颈动脉支架植入术中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导丝 颈动脉 支架植入
原文传递
初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策略分析与研究
13
作者 朱钦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1年第7期0155-0155,157,共2页
本文主要对初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进行了分析与研究,首先阐述了目前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3点:①班主任素质有待提高;②教育体制有待完善;③家庭教育有待改善,然后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以及相关资料,对如何改善初中班主任... 本文主要对初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进行了分析与研究,首先阐述了目前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3点:①班主任素质有待提高;②教育体制有待完善;③家庭教育有待改善,然后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以及相关资料,对如何改善初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的现状,提出了3点策略:①把管理权力下放给学生;②提高班主任的薪酬待遇;③提高班主任的综合素养,以期对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 学生 效率 班主任 质量 管理 教学 家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