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合流下非机动车道基本需求宽度的设计
1
作者 朱顺应 王宇 +2 位作者 吴景安 陈秋成 王韡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83,共11页
为弥补在非机动车道设计方面对电动自行车考虑不足的情况,有必要对由人力/电动自行车组成的饱和混合流下非机动车道基本需求宽度进行研究。以非机动车饱和混合流为研究对象,从非机动车的物理运动宽度组成出发,通过构建多重线性回归模型... 为弥补在非机动车道设计方面对电动自行车考虑不足的情况,有必要对由人力/电动自行车组成的饱和混合流下非机动车道基本需求宽度进行研究。以非机动车饱和混合流为研究对象,从非机动车的物理运动宽度组成出发,通过构建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非机动车物理运动宽度的影响因素,对分类自变量进行组合筛选;建立了不同组合类型下的非机动车速度与运行摆幅、路侧安全净距线性模型,得到性别为女性、年龄为老年和车型为电动自行车为最不利组合的结论;根据非机动车道的85%位运营速度确定最不利组合下的非机动车物理运动宽度,进而确定非机动车道基本需求宽度;针对非机动车道宽度合理性验证的准确性问题,从稳定性角度提出了运用速度熵来验证基本需求宽度合理性的方法,并以多条非机动车道路段为例进行了实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隔离栏和划线下,非机动车单车道基本需求宽度分别为1.65、1.50 m;在绿化带、隔离栏和划线下,非机动车两车道基本需求宽度分别为2.90、2.80、2.65 m。在同一车道数和隔离方式下,车道宽度越宽,交通流速度熵越高;随着非机动车道宽度增加,以基本需求宽度为拐点,非机动车道的交通流速度熵变化幅度增大,稳定性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非机动车饱和混合流 车道基本需求宽度 摆幅 路侧安全净距 速度熵
下载PDF
非机动车道混合流通行能力计算及特性分析
2
作者 刘佳慧 王红 +2 位作者 吴景安 朱顺应 沈国松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54-2561,共8页
针对非机动车交错行驶、蛇形运动特点,为更合理计算非机动车道混合流通行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时空消耗的非机动车道混合流通行能力计算方法。通过武汉市7条非机动车道的饱和时段交通流观测数据,采用本文方法计算该7条非机动车道的混合... 针对非机动车交错行驶、蛇形运动特点,为更合理计算非机动车道混合流通行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时空消耗的非机动车道混合流通行能力计算方法。通过武汉市7条非机动车道的饱和时段交通流观测数据,采用本文方法计算该7条非机动车道的混合流通行能力;利用数据拟合与方差分析得到不同隔离方式及宽度下非机动车车速及电动自行车比例对单一非机动车平均时空消耗的影响,进而分析非机动车道的混合流通行能力特性。实例研究结果表明:纯电动自行车比纯人力自行车的单一非机动车平均时空消耗约降低2.15 (m2·s)/辆,电动自行车的运行效率高于人力自行车,对通行能力具有提升作用。基于时空消耗的混合非机动车道通行能力计算分析,能克服忽略非机动车行驶特性及多因素简化降低非机动车道混合流通行能力计算精度的弊端,计算原理清晰,便于路上试验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道路 非机动车道 时空消耗 通行能力 混合流
下载PDF
高速公路入口处同向车道分隔带开口计算模型
3
作者 王红 王洪涛 +2 位作者 吴景安 李琪霖 朱顺应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9-127,137,共10页
在国内外对“车和路”因素研究的基础上,增加“驾驶人”换道行为因素,对高速公路入口处的同向车道分隔带开口进行研究。基于驾驶人的心理和反应,提出强行、协作、竞争强行、竞争协作4种换道交互行为;运用可接受间隙理论及车辆运动学理... 在国内外对“车和路”因素研究的基础上,增加“驾驶人”换道行为因素,对高速公路入口处的同向车道分隔带开口进行研究。基于驾驶人的心理和反应,提出强行、协作、竞争强行、竞争协作4种换道交互行为;运用可接受间隙理论及车辆运动学理论等构建了同分带的开口位置净距及与换道行为相应的最小、一般、适中和理想的4种开口长度计算模型;运用模型计算了“四改八”高速公路设计速度为120、100、80km/h时的同分带合理开口位置净距值以及4种开口长度值。采用VISSIM和SSAM微观交通仿真软件,运用聚类分析和模糊评价方法,对4种开口长度值和位置净距值的安全性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模型计算的位置净距,驶入高速公路车辆在进入同分带开口前的路段发生冲突较少,开口位置设置合理;基于强行换道的最小同分带开口长度处于临界安全与较安全之间;基于协作、竞争强行、竞争协作的开口长度皆处于较安全至安全级别之间,且安全性依次提高,4种长度基本符合最小、一般、适中和理想的等级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改扩建高速公路 同向车道分隔带 开口位置 开口长度 非自由换道
下载PDF
考虑安全与效率的路外停车场内部车行交通组织优化方法
4
作者 吴东平 聂小虎 +1 位作者 常红光 朱顺应 《交通信息与安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8-147,共10页
为提高路外停车场停车效率,同时保障停车过程的交通安全,研究了路外停车场内部车行交通组织优化方法。利用有向加权图表征停车场出入口和车行通道布局及内部车行交通组织,将车行交通组织优化问题转化为邻接矩阵优化问题;以停车过程中的... 为提高路外停车场停车效率,同时保障停车过程的交通安全,研究了路外停车场内部车行交通组织优化方法。利用有向加权图表征停车场出入口和车行通道布局及内部车行交通组织,将车行交通组织优化问题转化为邻接矩阵优化问题;以停车过程中的安全与效率为优化目标,构建潜在冲突风险、泊车行程时间和节点均衡系数3个评价指标,考虑停车场内部泊位数量和通道通行能力的约束,建立停车场内部车行交通组织优化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求解。为比较优化前后交通组织效果,基于实际案例数据进行VISSIM仿真,选取出入口排队长度、单车泊车时间、冲突点分布及车位利用率进行对比研究,并进行模型参数和交通流量的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1)模型能够弥补定性研究的不足和主观经验判断的缺陷,实现路外停车场内部车行交通组织定量优化。(2)优化后出入口排队长度平均降低了25.8%,车位利用率在[0,1.8]范围内的停车单元数下降了5.89%;冲突点核密度降低。(3)模型结果对潜在冲突风险参数在±0.1~±0.3范围内的变化不敏感,模型较为稳定;在-20%~+20%的流量变化范围内,优化方案单车泊车时间及平均排队长度变化范围均维持在10%以内,能够适应实际应用场景下的流量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组织 路外停车场 优化模型 遗传算法 安全与效率
下载PDF
安全与效率协同的高速公路改扩建时机决策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付鹏 王红 +3 位作者 吴景安 朱顺应 蒋若曦 赵龙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2-160,共9页
为克服以饱和度确定改扩建时机无法全面体现高速公路运行状态的局限性,提出基于交通安全与效率状态变点的改扩建时机决策方法。以严重交通冲突率为安全指标,以速度损失率和相对通行效率为效率指标,构建改扩建时机评价指标体系;引入变点... 为克服以饱和度确定改扩建时机无法全面体现高速公路运行状态的局限性,提出基于交通安全与效率状态变点的改扩建时机决策方法。以严重交通冲突率为安全指标,以速度损失率和相对通行效率为效率指标,构建改扩建时机评价指标体系;引入变点理论并参考理想点法分析交通安全与效率状态质变点,构建改扩建指标阈值确定模型及改扩建时机决策模型,并以广深高速南头-南坪段进行仿真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以饱和度作为对比指标进行趋势分析,该方法所选取指标在变点前后变化幅度均在300%以上,而饱和度在变点前后变化幅度仅为18%;该方法确定出的改扩建最佳时机2020年与服务水平法确定的2025年相比,既有高速公路两半幅的严重交通冲突率分别降低了41.11%与43.52%,速度损失率分别降低33.95%与29.26%,南头至南坪段相对通行效率提高9.46%,且避免了南坪至南头段相对通行效率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改扩建时机 安全与效率 阈值确定 变点理论
原文传递
基于复合实物期权的高速公路改扩建时机决策方法
6
作者 王祎旸 王红 +3 位作者 蒋若曦 孙伟民 袁怡 朱顺应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23年第6期1066-1072,共7页
文中提出基于复合实物期权的改进经济效益法进行高速公路改扩建时机决策.用复合实物期权量化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的不确定性,运用二叉树模型构建各实物期权的价值计算公式,采用Critic赋权法确定其权重;以项目不确定性价值和现金流价值的... 文中提出基于复合实物期权的改进经济效益法进行高速公路改扩建时机决策.用复合实物期权量化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的不确定性,运用二叉树模型构建各实物期权的价值计算公式,采用Critic赋权法确定其权重;以项目不确定性价值和现金流价值的相对平衡为目标,选取时机决策指标,构建改扩建时机决策模型,确定高速公路改扩建最佳时机.以广深高速改扩建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复合实物期权法确定的广深高速改扩建最佳时机为2026年,与现金流量法和仅考虑延迟期权确定的结果相比,项目价值分别提高了45%和25%,复合实物期权法确定的改扩建时机与现有服务水平法采用饱和度阈值为0.7时确定的2025年较为接近,能兼顾现有规范中服务水平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改扩建 时机决策 经济效益 复合实物期权 二叉树模型
下载PDF
交通网络可靠度及其通路算法研究 被引量:56
7
作者 朱顺应 王炜 +2 位作者 邓卫 唐勇 王波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91-94,共4页
提出了一种比较高效且适合大型网络的通路产生法 ,这种算法的指导思想是模拟树的生长规则生长出所有的通路 ,探讨了可靠度计算的几个相关问题 ,如有效通路。
关键词 交通网络 可靠度 通路算法 算法
下载PDF
交通分布预测模糊重力模型 被引量:16
8
作者 朱顺应 管菊香 +2 位作者 王红 李安勋 严新平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27-731,共5页
为了解决交通分布预测中的模糊不确定性,以重力模型与模糊数学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基于三角模糊数建立了模糊重力模型.采用模糊线性最小二乘法标定了模型中参数.利用模糊幅度对观测值的比、观测值与估计值的隶属函数的不重合部分的面积与... 为了解决交通分布预测中的模糊不确定性,以重力模型与模糊数学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基于三角模糊数建立了模糊重力模型.采用模糊线性最小二乘法标定了模型中参数.利用模糊幅度对观测值的比、观测值与估计值的隶属函数的不重合部分的面积与其面积之和的比这2种方法进行模型精度检验.研究了实现交通分布预测结果的发生、吸引平衡处理的模糊Frator增长率迭代平衡方法.通过实例详细说明了发生量、吸引量和交通阻抗均具有模糊不确定性时的模糊重力模型的应用过程,提出了根据模糊不确定性大小程度来利用模糊预测值的建议.模糊重力模型可以实现交通分布预测中的模糊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分布 模糊重力模型 三角模糊数 模糊最小二乘法
下载PDF
路面边缘率标线减速效果的影响机理 被引量:13
9
作者 朱顺应 张子培 +3 位作者 王红 丁乃侃 唐汉春 张孝伦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0-115,共6页
为揭示行车速度、时间频率、横纵比、虚实比和角度等因素对路面边缘率标线减速效果的影响机理,采用路上试验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研究一些因素对减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5个因素对减速效果有显著影响,其顺序为... 为揭示行车速度、时间频率、横纵比、虚实比和角度等因素对路面边缘率标线减速效果的影响机理,采用路上试验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研究一些因素对减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5个因素对减速效果有显著影响,其顺序为虚实比>行车速度>时间频率>角度>横纵比,且对减速度的改善效果大于绝对速度离差。行车速度和时间频率协同影响"速度风险感知",横纵比、虚实比和角度协同影响"知觉车道缩减","知觉车道缩减"和"速度风险感知"协同影响驾驶员操纵行为。时间频率适当时,宜着重考虑通过横纵比、虚实比和角度的变化增强路面边缘率标线的减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 边缘率标线 结构方程模型(SEM) 时间频率 减速 机理 驾驶员
原文传递
道路交通安全宏观评价F-AHP法 被引量:20
10
作者 朱顺应 王红 严新平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05年第5期697-699,703,共4页
用因子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组合起来对道路交通安全进行评价(F-AHP).用因子分析法来构造评价指标间的层次关系,用其分析值度量同层指标的重要性;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层次指标对目标的权重.用线性加权法对评价对象的安全水平进行客观评价... 用因子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组合起来对道路交通安全进行评价(F-AHP).用因子分析法来构造评价指标间的层次关系,用其分析值度量同层指标的重要性;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层次指标对目标的权重.用线性加权法对评价对象的安全水平进行客观评价,通过对F-AHP方法进行的应用研究,发现评价结论与其他方法有所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 宏观评价 因子分析 客观权重
下载PDF
高速公路施工区合流路段交通冲突模型 被引量:9
11
作者 朱顺应 邹禾 +2 位作者 蒋若曦 肖文彬 王红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0-76,共7页
为了对高速公路施工区合流路段交通冲突进行微观分析以及探索交通冲突技术在无人驾驶领域的应用,采集12个交通微观信息变量数据作为训练集,结合先验知识,建立了贝叶斯网络模型并采用交叉验证方式评估模型精确度.结果表明:大车作为冲突... 为了对高速公路施工区合流路段交通冲突进行微观分析以及探索交通冲突技术在无人驾驶领域的应用,采集12个交通微观信息变量数据作为训练集,结合先验知识,建立了贝叶斯网络模型并采用交叉验证方式评估模型精确度.结果表明:大车作为冲突主体车辆会导致交通冲突概率和冲突严重性上升;与冲突两车的前后相邻车辆会对两车的冲突有一定影响;当车辆采取超车行为时,会提升车辆发生交通冲突的概率;匝道合流路段发生交通冲突的概率和严重性较转幅路段更高.采用建立的贝叶斯网络交通冲突模型对驾驶策略进行评估并提出冲突规避措施,如分流大车;在特定路段采取管制措施禁止超车,限制单车道长度,设置车距确认设施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施工区 合流路段 交通冲突 贝叶斯网络 多车交互作用 驾驶策略评估
下载PDF
轨道交通乘客满意度不确定性预测与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朱顺应 吴俣 +1 位作者 王红 陈菲菲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0-155,共6页
为克服结构方程式法对轨道交通乘客满意度改善效果预测的不足,提出了直接采用擅长处理不确定性问题的贝叶斯网络方法。采用机器学习和专家经验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乘客总体满意度与质量指标间的贝叶斯网络预测模型。定义了改善方案预测... 为克服结构方程式法对轨道交通乘客满意度改善效果预测的不足,提出了直接采用擅长处理不确定性问题的贝叶斯网络方法。采用机器学习和专家经验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乘客总体满意度与质量指标间的贝叶斯网络预测模型。定义了改善方案预测的绝对效果、相对效果以及指标改善效果有效性判别的弹性系数和协同关系。利用武汉市轨道交通乘客满意度调查数据,建立了不确定性贝叶斯网络,预测、分析了最需要优先改善的"换乘接驳"和"售票系统"两个指标的改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换乘接驳"指标的改善效果较好,但两个指标之间无协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轨道交通 乘客满意度 改善效果 不确定性预测 贝叶斯网络
下载PDF
突起路标合理设置的原理与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朱顺应 彭武雄 +2 位作者 王红 许源 管菊香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113-118,共6页
目前国内外还没有针对路钮的设置间距进行相关的模型研究,实施中通常根据经验进行设置。笔者基于曲线曲率最佳感知精度和路钮视像连续的两种设置原理,并考虑驾驶员的视觉特点、车辆的灯光照射性能,提出以视线诱导为目的,在驾驶员视野范... 目前国内外还没有针对路钮的设置间距进行相关的模型研究,实施中通常根据经验进行设置。笔者基于曲线曲率最佳感知精度和路钮视像连续的两种设置原理,并考虑驾驶员的视觉特点、车辆的灯光照射性能,提出以视线诱导为目的,在驾驶员视野范围内始终出现4块路钮的设置间距与曲线半径的关系模型;并以路钮视像在人眼中形成一条连续的诱导线为目的设置间距与道路设计车速之间的关系模型。在两种方法的最终设置间距中取两种模型的小值作为最终的设置间距,并根据反光及不反光路钮的特点、设置的经济性和路段的交通安全状况对其设置方式作了分析和探讨。经研究,该模型可作为相关规范中路钮设置间距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起路标 合理间距 曲率感知精度 视觉惰性 交通安全
下载PDF
低碳补贴下的武汉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边际效应 被引量:6
14
作者 朱顺应 陈秋成 +2 位作者 肖文彬 王红 蒋若曦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18-1125,共8页
为促进居民选择更低碳的出行方式,以武汉市主城区居民为研究对象,定义并设定低碳补贴情景,以SP(Stated Preference)调查数据为基础,将性别、年龄、职业、补贴占收入比、出行距离选为自变量,分别建立考虑低碳补贴前后武汉市居民常用的出... 为促进居民选择更低碳的出行方式,以武汉市主城区居民为研究对象,定义并设定低碳补贴情景,以SP(Stated Preference)调查数据为基础,将性别、年龄、职业、补贴占收入比、出行距离选为自变量,分别建立考虑低碳补贴前后武汉市居民常用的出行方式,综合调查所得的数据,运用随机效用模型,选择多项logit(Multinomial Logit)模型建立居民出行方式,比较2个模型分析自变量是否改变,再计算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边际效应,分析碳补贴情景下各自变量对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碳补贴情景下,居民选择小汽车出行的概率受出行距离增长的影响较小,边际效应仅为0. 01;低碳补贴对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减少小汽车出行有促进作用;年轻群体和低收入群体更愿意选择公共交通等低碳出行方式,高收入群体则相反。由此,根据不同群体居民的出行方式特性,政策制定上建议对年轻群体和低收入的高年龄群体加大优惠力度,同时将补贴直接发放到个人,增强补贴效果,以针对性诱导居民低碳出行,进一步减少道路交通出行的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交通方式 低碳补贴 LOGIT模型 边际效应
原文传递
城市客运交通工具碳排放效率差异--以襄阳市为例 被引量:11
15
作者 朱顺应 廖凌云 +2 位作者 吴景安 常红光 王红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8-166,共9页
为准确测度城市客运工具碳排放效率的差异,探寻多元出行和碳减排双赢的改进路径,本文构建涵盖车辆存量、道路、土地、能源及环境5大要素体系,利用三阶段超效率SBM-DEA(Slacks-Based Measure)模型和SFA(Stochastic Frontier Approach)方... 为准确测度城市客运工具碳排放效率的差异,探寻多元出行和碳减排双赢的改进路径,本文构建涵盖车辆存量、道路、土地、能源及环境5大要素体系,利用三阶段超效率SBM-DEA(Slacks-Based Measure)模型和SFA(Stochastic Frontier Approach)方法,测度城市客运工具碳排放效率,并厘清政策和外生环境因素对投入要素冗余的影响;构建效率贡献度和边际效应模型分析投入产出要素的效率贡献度及其边际效应。基于襄阳市的案例表明:7种客运工具的碳排放效率呈传统公共交通(含巡游车)大于共享交通大于私人交通的差异化态势;外生环境因素中,优化能源结构能显著减少能源资源的多余消耗,交通工具的便捷性对消除多余投入具有显著积极作用。效率贡献度结果反映碳排放效率提升路径的异质性:车辆规模过剩是制约共享交通碳排放效率的主要原因,规模每减少10%,效率分别提高12.0%(网约车)和19.8%(共享电踏车)。清洁能源发展对私家车碳排放效率的提升作用较大,清洁比例每增加10%,碳排放效率平均提高8.9%。在现阶段公交优先发展水平下,公交车平均运行速度每增加1 km∙h^(-1),碳排放效率提高0.201。并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提出改善碳排放效率的建议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碳排放效率 三阶段SBM 城市客运交通工具 边际效应
下载PDF
自由流车速影响因素定量分析神经网络法 被引量:3
16
作者 朱顺应 王红 王炜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0-63,共4页
详细地探讨路段自由流车速定量分析的一种新的算法———BP (BackPropagation)神经网络法 ,并与多元线性回归法相比较 ,认为BP神经网络法优于多元线性回归法。为了解决数据不足问题 ,还用多元线性回归法为神经网络法提供了典型学习模式对。
关键词 公路 自由流车速 人工神经网络 算法 定量分析
下载PDF
交通流三参数一体化观测及其数据处理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顺应 王炜 +2 位作者 邓卫 王波 陈峻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8-52,共5页
对交通流三个基本参数进行观测是了解交通流特性的必要手段, 然而传统的观测方法, 在人力、物力、财力上花费较大, 现场实施也不易。本文详细探讨了交通流三参数的一体化观测及其数据处理方法。该法的野外工作量与区间车速观测接近,... 对交通流三个基本参数进行观测是了解交通流特性的必要手段, 然而传统的观测方法, 在人力、物力、财力上花费较大, 现场实施也不易。本文详细探讨了交通流三参数的一体化观测及其数据处理方法。该法的野外工作量与区间车速观测接近, 但可获得几倍的信息, 并已在实践中应用, 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流 观测 数据处理
下载PDF
城市对外交通枢纽交通分布预测 被引量:4
18
作者 朱顺应 王红 +1 位作者 骆寿权 严新平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06年第6期1041-1043,共3页
交通枢纽是道路网络的重要节点,其对道路网络上交通影响不能忽略.文中探讨了无现状OD情形下的各种类型交通枢纽分布预测问题.把运输费用(时间)最小作为目标函数,以交通小区发生量和交通枢纽容量为约束,建立了线性规划预测模型,并对交通... 交通枢纽是道路网络的重要节点,其对道路网络上交通影响不能忽略.文中探讨了无现状OD情形下的各种类型交通枢纽分布预测问题.把运输费用(时间)最小作为目标函数,以交通小区发生量和交通枢纽容量为约束,建立了线性规划预测模型,并对交通小区与枢纽间的特定联系在分布预测中如何考虑进行了探论.实例研究证明该模型具有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枢纽 交通分布预测 线性规划模型
下载PDF
基于Arena的三峡枢纽运输系统仿真模型 被引量:13
19
作者 朱顺应 王丽铮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0-44,共5页
建立了三峡枢纽运输系统运输组织方案论证与优化的计算机仿真模型。首先,调查确定了系统边界,分析了三峡枢纽系统的运输流程,拟订了模型输入输出参数;然后,选用Arena平台进行了仿真建模,研究了该模型的检验方法,并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检... 建立了三峡枢纽运输系统运输组织方案论证与优化的计算机仿真模型。首先,调查确定了系统边界,分析了三峡枢纽系统的运输流程,拟订了模型输入输出参数;然后,选用Arena平台进行了仿真建模,研究了该模型的检验方法,并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检验。最后,对预测的2010年运输情况进行实例仿真,根据仿真结果分析该运输系统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可行的改善方案,得出翻坝船舶比例和待闸锚地等待时间、排队长度的关系。实例表明,该仿真模型具有一定的工具性和可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枢纽 运输系统 仿真模型 方案优化
下载PDF
城市景点的公共交通出行便捷性指数:基于武汉市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朱顺应 刁成良 +2 位作者 肖文彬 陈秋成 王红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9-175,共7页
为弥补城市景点公共交通便捷性评价主客观分离缺陷,以单个游客出行链为研究对象,以游客个体特征,公共交通出行链和景点吸引力这3个层面的因素为自变量,游客感知便捷程度为因变量,采用武汉市15个主要景点的问卷数据建立多项Logistic和CI(... 为弥补城市景点公共交通便捷性评价主客观分离缺陷,以单个游客出行链为研究对象,以游客个体特征,公共交通出行链和景点吸引力这3个层面的因素为自变量,游客感知便捷程度为因变量,采用武汉市15个主要景点的问卷数据建立多项Logistic和CI(Convenience Index)模型。利用回归系数分析因素的影响,用标准化系数分析各因素对感知便捷性的影响权重,用CI模型计算武汉市景点的公共交通出行便捷性指数。结果表明:非机动出行距离与骑行分担率具有显著交互效应,非机动出行距离小于0.408 km时,更适宜步行出行;将公共交通出行链因素按对感知便捷性的影响权重由大到小排序,正向影响为地铁分担率、骑行分担率,负向影响为非机动出行距离、换乘次数、总出行距离、非直线系数;武汉市不同景点的公共交通出行便捷性指数差异明显,指数最高的景点是楚河汉街,最低的景点是东湖绿道-磨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公共交通便捷性 多项Logistic模型 城市景点 主观感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