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CD下取穴治疗脑供血不足66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朱飞奇 张海燕 田有勇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803-805,共3页
目的 :研究在TCD下电针取穴治疗脑供血不足的疗效。 方法 :6 6例脑供血不足的病人依据TCD分为脑前循环组、脑后循环组和混合循环组 ,针对不同的系统供血不足 ,选择不同的穴位 ,并与 2 0例口服尼莫地平组比较。结果 :(1)电针对脑前循环... 目的 :研究在TCD下电针取穴治疗脑供血不足的疗效。 方法 :6 6例脑供血不足的病人依据TCD分为脑前循环组、脑后循环组和混合循环组 ,针对不同的系统供血不足 ,选择不同的穴位 ,并与 2 0例口服尼莫地平组比较。结果 :(1)电针对脑前循环组、脑后循环组和混合循环供血不足引起的头晕 ,在改善程度上有显著的疗效 ,并且明显优于尼莫地平组 ;(2 )电针对视物旋转和偏瘫等伴随症状亦有很好的疗效 ,在改善耳鸣方面明显优于尼莫地平组。结论 :电针可以用于各种因素导致的头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脑供血不足 临床研究 脑缺血 针灸疗法 脑超声描记术
下载PDF
王正君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经验 被引量:6
2
作者 朱飞奇 王正君 张海燕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69-169,共1页
关键词 王正君 血管性痴呆 临床经验 中医药疗法 认知功能障碍 脑损害 发病机制
下载PDF
桥本氏脑病3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3
作者 朱飞奇 邓旭辉 +2 位作者 朱瑾华 杨志 刘建祥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4-134,141,共2页
桥本氏脑病(Hashimoto’s encephalopathy,HE)又称为甲状腺毒性脑病、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即桥本氏病)相关的激素反应性脑病,是与桥本氏病相关的以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易误诊,早期予以激素治疗可以取得明显... 桥本氏脑病(Hashimoto’s encephalopathy,HE)又称为甲状腺毒性脑病、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即桥本氏病)相关的激素反应性脑病,是与桥本氏病相关的以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易误诊,早期予以激素治疗可以取得明显疗效。为了提高对HE的认识,本文将近2年我们诊治的HE患者3例报告如下,并加以文献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本氏脑病 病例报告 文献复习
下载PDF
小檗碱通过抑制β分泌酶的表达抑制Aβ产生的机理 被引量:3
4
作者 朱飞奇 吴福军 +3 位作者 马英 刘光键 刘建祥 李中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30-735,共6页
目的探讨小檗碱抑制Aβ产生的机理。方法稳定转染人淀粉样前体蛋白瑞典突变695的人胚胎肾293细胞(HEK293APPsw695)分别给与小檗碱(1μM,5μM,10μM和20μM)48 h、5μM小檗碱(8 h,24 h,48 h和72 h)、U0126(0.5μM)48 h以及小檗碱(5μM)+U... 目的探讨小檗碱抑制Aβ产生的机理。方法稳定转染人淀粉样前体蛋白瑞典突变695的人胚胎肾293细胞(HEK293APPsw695)分别给与小檗碱(1μM,5μM,10μM和20μM)48 h、5μM小檗碱(8 h,24 h,48 h和72 h)、U0126(0.5μM)48 h以及小檗碱(5μM)+U0126(0.5μM)48 h,然后分别通过噻唑蓝(MTT)技术和测定培养基中乳酸脱氢酶的活性研究以上各处理对HEK293APPsw695增殖和毒性的影响,通过ELISA方法检测各处理组对HEK293APPsw695产生Aβ40/42的影响,通过WB方法研究各处理组对β分泌酶和p-ERK1/2表达的影响。结果以上各处理对HEK293APPsw695细胞的增殖和毒性没有影响,小檗碱以时间和浓度依赖的方式显著抑制Aβ40/42的产生和β分泌酶的表达,以及促进p-ERK1/2的表达,U0126完全逆转小檗碱对Aβ40/42产生和β分泌酶表达的抑制,以及对p-ERK1/2表达的促进。结论小檗碱可能通过活化ERK1/2通路抑制β分泌酶的表达而抑制Aβ40/42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小檗碱 Β分泌酶 细胞外活化激酶通路1/2
下载PDF
黄连素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朱飞奇 陈略 朱瑾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观察黄连素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5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20 mg/d组、阿托伐他汀40 mg/d组和黄连素0.40 g(3次/... 目的观察黄连素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5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20 mg/d组、阿托伐他汀40 mg/d组和黄连素0.40 g(3次/d)+阿托伐他汀20 mg/d组(联合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比较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表达变化。结果治疗前后3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3,0.000);治疗后3个月时,3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表达水平不同程度下降,分别为(1.69±2.29)和(281.43±311.05)mg/L、(7.81±12.48)和(321.59±289.35)mg/L、(2.16±3.34)和(376.55±249.72)mg/L,但组间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且治疗药物与观察时间点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均P>0.05)。结论黄连素联合阿托伐他汀降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炎症反应标志物超敏C-反应蛋白和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表达水平的作用与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40 mg/d)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小檗碱 降血脂药 C反应蛋白质 脂肪酸结合蛋白质类
下载PDF
神经炎症与阿尔茨海默病的迷茫与前景 被引量:6
6
作者 朱飞奇 钱采韵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0-52,共3页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炎症
下载PDF
大鼠海马立体定向注射Aβ 1-40建立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 被引量:13
7
作者 朱飞奇 马英 钱采韵 《郧阳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目的:研究大鼠双侧海马立体定向注射Aβ1-40建立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通过Mor-ris水迷宫试验观察大鼠双侧海马立体定向注射Aβ1-40对其记忆能力的影响;以及改良刚果红染色法检测Aβ1-40注射后大鼠海马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 目的:研究大鼠双侧海马立体定向注射Aβ1-40建立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通过Mor-ris水迷宫试验观察大鼠双侧海马立体定向注射Aβ1-40对其记忆能力的影响;以及改良刚果红染色法检测Aβ1-40注射后大鼠海马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大鼠双侧海马立体定向注射Aβ1-40显著导致大鼠空间记忆能力损害,注射点周围有大量的胶质细胞活化。结论:大鼠双侧海马立体定向注射Aβ1-40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研究炎症在AD发病机理中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大鼠模型 Aβ1—40
下载PDF
单用电针治愈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朱飞奇 《针灸临床杂志》 2002年第10期34-34,共1页
关键词 电针 格林-巴利综合征 临床研究 萎证
下载PDF
误诊为病毒性脑炎的线粒体脑肌病2例报告
9
作者 朱飞奇 杨志 +1 位作者 朱瑾华 李雪莲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2-373,共2页
线粒体脑肌病是一类临床少见疾病,其表现复杂多样,极易误诊。我们收治2例最初均误诊为病毒性脑炎、继发性癫痫,1例经PCR基因扩增测序;1例转至上级医院经过脑立体定向活检和肌肉活检,最后均证实为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综... 线粒体脑肌病是一类临床少见疾病,其表现复杂多样,极易误诊。我们收治2例最初均误诊为病毒性脑炎、继发性癫痫,1例经PCR基因扩增测序;1例转至上级医院经过脑立体定向活检和肌肉活检,最后均证实为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综合征(mitochondrial encephalomyopathy with lacticacidosis and strokelike episodes,MELAS),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脑肌病 病毒性脑炎 误诊 卒中样发作综合征 立体定向活检 继发性癫痫 少见疾病 基因扩增
下载PDF
针刺治疗中风的机理研究述评 被引量:9
10
作者 朱飞奇 《陕西中医函授》 2000年第1期37-40,共4页
对近年来针刺治疗中风的有关文献加以概况总结,从而从整体上认识中风的针刺治疗机理,以其加快针刺治疗中风的研究步骤。
关键词 中风 针刺疗法 机理研究
原文传递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肌张力障碍4例临床报道并文献回顾
11
作者 朱飞奇 朱瑾华 刘建祥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43-844,共2页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肌张力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tonia,PKD)和偏瘫型偏头痛(hemiplegic migraine,HM)均为临床少见疾病,临床误诊率高,国内仅有少量报道,但是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肌张力障碍合并偏瘫型偏头痛目前国内尚无报道,现...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肌张力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tonia,PKD)和偏瘫型偏头痛(hemiplegic migraine,HM)均为临床少见疾病,临床误诊率高,国内仅有少量报道,但是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肌张力障碍合并偏瘫型偏头痛目前国内尚无报道,现将4例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肌张力障碍,其中1例为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肌张力障碍同时伴偏瘫型偏头痛病例,资料完整,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肌张力障碍 临床报道 文献回顾 偏瘫型偏头痛 临床误诊率 少见疾病 国内
下载PDF
胰岛素抵抗与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新进展
12
作者 朱飞奇 钱采韻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76-576,I0001-I0003,共4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病,AD)分为家族性Alzheimer病(familial Alzheimer's disease FAD)和散发性Alzheimer病(sporadic Alzheimer's disease SAD)。FAD仅占Alzheimer病的5%左右,其发病机理与淀粉样蛋白前体(APP)、早老素...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病,AD)分为家族性Alzheimer病(familial Alzheimer's disease FAD)和散发性Alzheimer病(sporadic Alzheimer's disease SAD)。FAD仅占Alzheimer病的5%左右,其发病机理与淀粉样蛋白前体(APP)、早老素1(PS1)、早老素2(PS2)基因突变有关,但是SAD的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SAD目前比较统一的观点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环境因素主要是指老化和不良的生活方式所导致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等,因此干预不良的生活方式成为防治SAD的重要方向。不良的生活方式所导致的这些疾病都与代谢综合征有关,而胰岛素抵抗被认为是代谢综合征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抵抗 阿尔茨海默病 散发性
下载PDF
针刺耳穴在临床中的应用体会
13
作者 朱飞奇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143-144,共2页
针刺耳穴具有取穴简单、起效快、对各种疼痛和脑血管疾病效果好的特点。本文介绍针刺耳穴的具体操作方法、临床应用和体会,希望能够推动针刺耳穴在临床的进一步应用和研究。
关键词 耳穴 针刺 临床应用
下载PDF
重症肌无力OssermanⅤ型1例
14
作者 朱飞奇 何国厚 +1 位作者 王云甫 张晓东 《郧阳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85-85,共1页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OssermanⅤ型 诊断
下载PDF
盐酸小檗碱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被引量:38
15
作者 陈略 朱飞奇 +1 位作者 刘纯钢 朱瑾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48-352,共5页
目的观察盐酸小檗碱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5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组(n=28)、B组(n=11)、C组(n=16),分别使用阿托伐他汀20 mg/d,阿托伐他汀40 mg/d和阿托伐他汀20 mg/d+黄连素0... 目的观察盐酸小檗碱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5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组(n=28)、B组(n=11)、C组(n=16),分别使用阿托伐他汀20 mg/d,阿托伐他汀40 mg/d和阿托伐他汀20 mg/d+黄连素0.4g(3次/d)治疗,随访3个月,比较3组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总面积(total plaque ar-ea,TPA)、斑块总最大厚度之和(Crouse积分)、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不稳定性斑块数目的差异。结果治疗3个月后,3组的TC、TG、LDL-C均有下降,且TC和LDL-C 3组间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1,P=0.033);比较3组LDL-C的达标率,C组(75.0%)明显高于A组(32.1%)和B组(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A、C两组均可显著降低Crouse积分(P<0.05),治疗后C组的Crouse积分明显低于A组,且两组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的Crouse积分出现升高。结论黄连素显著提高阿托伐他汀降低脑梗死患者LDL-C的幅度和达标率,并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总最大厚度之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降脂 盐酸小檗碱 阿托伐他汀 血脂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下载PDF
抗NMDA受体脑炎1例临床报道并文献回顾 被引量:13
16
作者 陈略 朱飞奇 +1 位作者 朱瑾华 李雪莲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0-171,共2页
抗NMDA受体脑炎(N-methyl-D-aspartatereceptor)是一种自身免疫性NMDA受体可逆性减少导致的一种边缘叶脑炎,常发生于伴有卵巢畸胎瘤的年轻女性。该病常以精神异常为首发表现,病情进行性加重,主要的临床表现有精神症状、癫痫发作、... 抗NMDA受体脑炎(N-methyl-D-aspartatereceptor)是一种自身免疫性NMDA受体可逆性减少导致的一种边缘叶脑炎,常发生于伴有卵巢畸胎瘤的年轻女性。该病常以精神异常为首发表现,病情进行性加重,主要的临床表现有精神症状、癫痫发作、意识障碍、异常运动、通气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及记忆力减退等,脑脊液抗NMDA受体抗体为阳性可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DA受体 边缘叶脑炎 文献回顾 临床报道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自身免疫性 卵巢畸胎瘤 进行性加重
下载PDF
IL-6、IL-8、Lp-PLA2对H型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19
17
作者 罗政 陈鹏 +2 位作者 谷玉平 陈俊斌 朱飞奇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13-615,共3页
目的分析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白细胞介素-6、8(IL-6、8)对H型高血压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价值。方法选择H型高血压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78例为实验组2,无H型高血压急性缺血脑卒中组119例为实验组1,同期116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为... 目的分析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白细胞介素-6、8(IL-6、8)对H型高血压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价值。方法选择H型高血压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78例为实验组2,无H型高血压急性缺血脑卒中组119例为实验组1,同期116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3组Lp-PLA2、IL-6、IL-8及TG、TC、HDL-c、LDL-c、h Crp、ESR水平,对实验组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 Lp-PLA2、IL-6、IL-8、NIHSS评分实验组2均高于实验组1,多元回归分析Lp-PLA2、IL-6、IL-8与H型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存在相关性,是H型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实验组2完全性前循环脑梗死及后循环脑梗死发生率高于实验组1;ROC曲线分析磷脂酶A2、IL-6、IL-8对H型高血压发生缺血脑卒中有预测作用。结论 H型高血压合并有缺血性脑卒中存在有较高的炎性反应、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Lp-PLA2、IL-6、IL-8对缺血性脑卒中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型高血压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缺血性脑卒中 脂蛋白磷脂酶A2 IL-6 IL-8
下载PDF
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血管痉挛的相关危险因素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何国厚 王云甫 +2 位作者 刘光健 罗杰 朱飞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44-447,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发生脑血管痉挛(CVS)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SAH患者62例,以是否发生CVS,将患者分为CVS组(27例)和非CVS组(35例),比较2组基线资料,并对住院前和住院期间发生CVS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分析和COX... 目的探讨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发生脑血管痉挛(CVS)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SAH患者62例,以是否发生CVS,将患者分为CVS组(27例)和非CVS组(35例),比较2组基线资料,并对住院前和住院期间发生CVS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分析和COX分析。结果与非CVS组比较,CVS组患者吸烟、糖尿病、高血压年限及发热时间更长(P<0.05,P<0.01)。WBC计数明显增高(OR=1.515,95% CI:1.045~1.247,P=0.028)是CVS预测因素;吸烟(RR=1.044,95% CI:1.010~1.078,P=0.010)和高血压(RR=1.092,95% CI:1.025~1.163,P=0.006)是住院期间CVS独立危险因素;适当延长住院时间可以降低CVS的发生(RR=0.931,95% CI:0.878~0.987,P=0.016)。由于样本量小,糖尿病是住院前和住院期间发生CVS的低概率危险因素。结论吸烟、高血压、入院时WBC计数增高的老年SAH患者CVS发生风险显著增加;适当延长住院时间,可以降低CVS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痉挛 颅内 吸烟 高血压 糖尿病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血管痉挛相关危险因素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刘光健 陈俊 +1 位作者 王云甫 朱飞奇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54-556,共3页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发生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对174例SAH患者人口学因素、健康习惯、既往病史、急性期应激因素、急性期并发症、急性期评价指标、治疗时...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发生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对174例SAH患者人口学因素、健康习惯、既往病史、急性期应激因素、急性期并发症、急性期评价指标、治疗时间和出血累及脑区等因素的多变量Logistic分析和Cox分析,确定CVS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糖尿病史(OR=1.454,95%CI1.051~2.012;P=0.024)是住院前CVS独立危险因素,白细胞计数增高(OR=1.148,95%CI1.056~1.247;P=0.001)是CVS预测因素;吸烟(HR=1.042,95%CI1.024~1.061;P<0.001)、糖尿病(HR=1.162,95%CI1.025~1.317;P=0.019)和高血压病史(HR=1.042,95%CI1.001~1.083;P=0.042)、Hunt-HessⅣ~Ⅴ级(P<0.11)和CVS发生次数(HR=5.594,95%CI3.769~8.303;P<0.001)是住院期间CVS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尼莫地平(HR=0.983,95%CI0.973~0.993;P=0.001)可以显著降低CVS风险;血管内栓塞和手术夹闭组患者CVS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1.126,95%CI0.474~2.675;P=0.787)。结论具有长期吸烟、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史、入院时Hunt-HessⅣ~Ⅴ级及白细胞计数增高的SAH患者,CVS风险显著增加;应用尼莫地平可以显著降低CVS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防性应用尼莫地平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上)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光健 王正军 +4 位作者 王云甫 刘勇 汪晓玲 罗国君 朱飞奇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28-33,46,共7页
目的评价尼莫地平预防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脑血管痉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OVID、EMBase、Cochrane library、卒中临床试验注册及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数据库,检索截止时间均为2010年11月。收集尼莫地平被预... 目的评价尼莫地平预防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脑血管痉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OVID、EMBase、Cochrane library、卒中临床试验注册及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数据库,检索截止时间均为2010年11月。收集尼莫地平被预防性用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前瞻性随机临床对照试验,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有8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1499例患者接受了不同指标的试验观察。与安慰剂组比较,尼莫地平组(所有病例)的完全康复率增加了64%[P=0.000 2,OR=1.64,95% CI:1.26~2.13;需要治疗的患者数(NNT)=-1.048],完全康复或中等残疾率增加了79%(P=0.000 7,OR=1.79,95%CI:1.28~2.51;NNT=-5.889),死亡、严重残疾或植物状态发生率降低了38%(P=0.000 3,OR=0.62,95%CI:0.48~0.80;NNT=1.529);脑血管痉挛(CVS病例)的病死率降低了74%(P=0.008,OR=0.26,95%CI:0.09~0.71;NNT=2.298);症状性CVS的发生率降低了46%(P<0.00001,OR=0.54,95%CI:0.42~0.69;NNT=1.952);迟发性神经功能缺损(所有病例)发生率降低了38%(P<0.000 1,OR=0.62,95%CI:0.50~0.78;NN=1.078);症状性脑梗死的发生率降低了46%(P<0.00001,OR=0.54,95%CI:0.42~0.69;NNT=1.079);经CT证实的脑梗死的发生率为安慰剂组的58%(P=0.001,OR=0.58,95%CI:0.42~0.81;NNT=3.314);CVS病例脑梗死的发生率为安慰剂组的35%(P=0.003,OR=0.35,95%CI:0.17~0.69;NNT=3.688),脑梗死(所有病例)发生率为安慰剂组的52%(P<0.00001,OR=0.52,95%CI:0.41~0.66;NNT=1.196);尼莫地平组与安慰剂组再出血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再出血:P=0.15,OR=0.75,95%CI:0.50~1.11;不良反应:P=0.59,OR=1.13,95%CI:0.71~1.81)。结论与安慰剂比较,尼莫地平可显著改善动脉瘤性SAH患者的临床转归,可降低症状性CVS、迟发性神经功能缺损以及脑梗死的发生率,而再出血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安慰剂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莫地平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痉挛 颅内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