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中冰冻病理诊断对眼睑肿物切除的价值探讨及病理类型分析
1
作者 李锐 赵艺哗 +1 位作者 贾双双 朴颖实 《北京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41-146,共6页
目的 探讨送检术中冰冻病理诊断(frozen sections, FS)的眼睑肿物病理类型及其对眼睑肿物和切缘的诊断准确率,分析FS与石蜡病理诊断不一致的常见原因。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送检FS眼睑肿物标本... 目的 探讨送检术中冰冻病理诊断(frozen sections, FS)的眼睑肿物病理类型及其对眼睑肿物和切缘的诊断准确率,分析FS与石蜡病理诊断不一致的常见原因。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送检FS眼睑肿物标本561份,分析眼睑肿物的病理类型,并以石蜡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FS对眼睑肿物和切缘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561份标本中,左眼280份,右眼281份;上睑225份,下睑311份,内眦18份,外眦7份;肿物最大直径1~35 mm,平均(15.1±9.4)mm。其中良性病变165份(29.4%),位居前三位的分别为炎性病变、色素痣和脂溢性角化病;恶性病变396份(70.6%),位居前三位的分别为基底细胞癌、皮脂腺癌和鳞状细胞癌。FS对肿瘤和切缘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7.1%、99.3%,肿瘤延迟诊断率为6.2%。肿瘤诊断不一致类型为误分类(60.0%,9/15)、假阴性(26.7%,4/15)及假阳性(13.3%,2/15)。诊断不一致的原因为解读失误(73.3%,11/15)、制片失误(26.7%,4/15)。结论 送检FS的眼睑肿物以恶性病变为主,并以基底细胞癌和皮脂腺癌多见;FS对眼睑肿物及切缘均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能很好地指导手术开展,皮脂腺癌和恶性肿瘤的特殊亚型是与石蜡病理诊断不一致的主要因素,切片深度不够是导致漏诊和诊断不充分的主要原因,日常工作中对于可疑复发及较小的肿瘤应给予充分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睑肿物 冰冻病理诊断 石蜡病理诊断 病理类型 准确率
原文传递
鼻腔鼻窦Rosai-Dorfman病与鼻硬结病临床病理对比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朴颖实 王成硕 张罗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7年第5期249-252,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鼻腔鼻窦Rosai-Dorfman病(Rosai-Dorfman disease,RDD)与鼻硬结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6例鼻腔鼻窦RDD及4例鼻硬结病临床病理资料,EnVision免疫组化二步法行S-100、CD68、IgG、IgG4染色及Warthin-Starry(W-S)特染。结果... 目的对比分析鼻腔鼻窦Rosai-Dorfman病(Rosai-Dorfman disease,RDD)与鼻硬结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6例鼻腔鼻窦RDD及4例鼻硬结病临床病理资料,EnVision免疫组化二步法行S-100、CD68、IgG、IgG4染色及Warthin-Starry(W-S)特染。结果 RDD中4例伴多部位病变,鼻硬结病1例伴喉部病变;前者无鼻腔黏膜破坏,后者多伴溃疡;前者"明区"和"暗区"交错分布,后者"Mikulicz"细胞成片分布,常见中性粒细胞聚集灶;前者组织细胞内见稀薄的嗜伊红物质,伴淋巴浆细胞"伸入",后者"Mikulicz"细胞胞质空亮,内见细小颗粒;前者组织细胞S-100、CD68阳性,后者只CD68阳性,W-S染色见鼻硬结杆菌;二者IgG4阳性计数均值分别为26个/HPF及8个/HPF,IgG4/IgG均小于40%。结论 RDD是系统性疾病,鼻硬结病多局限于上呼吸道;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S-100、CD68)及特染(WS)有助于鉴别诊断;纤维化明显时二者需与IgG4相关性疾病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增多症 鼻窦 鼻硬结病
下载PDF
鼻肉芽肿性多血管炎IgG4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3
作者 朴颖实 刘红刚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7年第8期409-412,共4页
目的观察鼻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GPA)的组织病理形态及其IgG4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探讨GPA与IgG4相关性疾病(IgG4 related disease,IgG4-RD)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病理科2012年1... 目的观察鼻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GPA)的组织病理形态及其IgG4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探讨GPA与IgG4相关性疾病(IgG4 related disease,IgG4-RD)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病理科2012年1月~2016年12月间病理诊断的12例鼻GPA患者的临床资料,EnVision免疫组化二步法行CD38、CD138、IgG、IgG4染色。结果9例伴肺部异常改变;8例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值升高;组织学评分,3分者8例,2分者1例,1分者3例;免疫组化结果显示8例IgG4+浆细胞计数超过10个/HPF,其中2例IgG4/IgG比值大于40%。结论 IgG4+浆细胞数量增多常见于鼻GPA,因GPA与IgG4-RD在组织形态学及临床特征上有重叠,对二者的鉴别非常重要,GPA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血清学及病理学表现综合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GENER肉芽肿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 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球蛋白G4
下载PDF
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及炎性假瘤的临床病理特点 被引量:12
4
作者 何春燕 朴颖实 +2 位作者 田澄 董格红 刘红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56-1360,共5页
目的通过对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和炎性假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IPT)的临床特点、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随访进行综合分析,探讨IMT与IPT是否为同一肿瘤实体。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I... 目的通过对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和炎性假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IPT)的临床特点、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随访进行综合分析,探讨IMT与IPT是否为同一肿瘤实体。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IMT/IP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及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根据组织学分组标准筛选出36例IMT,72例IPT。IMT组织病理学特点:梭形细胞肿瘤性增生,炎细胞以浆细胞浸润为主,SMA大部分染色阳性,可见双轨征;IPT组织病理学特点: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炎细胞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SMA染色阴性或小灶阳性。36例IMT中男性13例(36.1%),女性23例(63.4%),平均年龄39.4岁,好发于鼻腔鼻窦,20例复发(55.6%),1例颈部淋巴结转移,6例死亡。72例IPT中男性42例(58.3%),女性30例(41.7%),平均年龄50.1岁。IPT好发于眼眶,12例复发(16.7%),2例死亡。统计结果显示两组间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部位、复发率、病死率、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头颈部IMT是不同于IPT的肿瘤实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炎性假瘤 组织病理学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综合讨论在临床病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 被引量:22
5
作者 董格红 万鸿飞 +6 位作者 朴颖实 宫丽平 高子芬 何春燕 金玉兰 田澄 刘红刚 《北京医学》 CAS 2017年第3期323-325,共3页
病理诊断是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准确的病理诊断是制定患者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的重要依据,也是个体化精准诊疗的基本保证。为培养高层次临床病理专业人才,实现研究生学位教育与临床病理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合理对接,首都医科大学自2... 病理诊断是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准确的病理诊断是制定患者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的重要依据,也是个体化精准诊疗的基本保证。为培养高层次临床病理专业人才,实现研究生学位教育与临床病理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合理对接,首都医科大学自2013年起,设置了临床病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学位研究生 临床病理学 研究生培养 诊疗模式 多学科协作 首都医科大学 病理诊断 “金标准”
原文传递
乳腺癌中E-cadherin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陈萍 韩影 +3 位作者 张玉华 朴颖实 李弘 张伟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715-717,共3页
目的 探讨上皮钙黏附素 (E cadherin ,E cad)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中E cad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淋巴结转移、ER、PR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E ... 目的 探讨上皮钙黏附素 (E cadherin ,E cad)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中E cad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淋巴结转移、ER、PR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E cad表达高于浸润性小叶癌 ,有淋巴结转移者E cad表达低于无转移者 ,E cad高表达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浸润性小叶癌中均与ER、PR表达水平成正相关。结论 E cad可作为乳腺癌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E钙黏蛋白 淋巴结转移 雌激素 孕激素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公立医院应用微信公众号开展医学科普新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29
7
作者 宫小飞 朴颖实 刘影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2期189-192,共4页
公立医院肩负开展医学科普工作的重大责任,面对国家战略、公众需求、媒介环境对医学科普工作提出的挑战,越来越多的医院选择应用微信公众号开展医学科普工作。本文结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应用微信公众号打造医学科普平台、借... 公立医院肩负开展医学科普工作的重大责任,面对国家战略、公众需求、媒介环境对医学科普工作提出的挑战,越来越多的医院选择应用微信公众号开展医学科普工作。本文结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应用微信公众号打造医学科普平台、借助微信多媒体类型丰富医学科普表达形式、利用微信公众号留言功能延伸医学科普可及性、建立微信矩阵提升医学科普传播效果的实践,提出公立医院应建立新媒体科普团队、实现精准医学科普、打造医学科普品牌、重视科普作品版权保护等建议,探索医学科普工作新模式,提升公民健康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公众号 公立医院 微信矩阵 精准医学科普
下载PDF
急性侵袭性真菌性鼻及鼻窦炎的临床和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9
8
作者 何春燕 朴颖实 +2 位作者 田澄 李丽丽 刘红刚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侵袭性真菌性鼻及鼻窦炎(acute invasive fungal rhinosinusitis,AIFRS)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1998~2009年18例AIFR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HE染色、过碘酸-雪夫(periodic acid-Schiff,PAS... 目的探讨急性侵袭性真菌性鼻及鼻窦炎(acute invasive fungal rhinosinusitis,AIFRS)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1998~2009年18例AIFR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HE染色、过碘酸-雪夫(periodic acid-Schiff,PAS)染色和环六亚甲基四胺银(gomori methenamine silver,GMS)染色显示组织病变特点及真菌的形态特征。结果 17例有基础疾病(糖尿病7例,恶性肿瘤9例,智齿冠周炎行智齿拔除1例),仅1例无特殊病史。8例表现为急性暴发型。真菌培养检出毛霉目真菌5例,曲霉菌1例,毛霉菌及曲霉菌同时阳性1例。6例死于真菌性脑病,4例死于基础疾病。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组织凝固性坏死、真菌性血管炎及肉芽肿,伴有骨质破坏及神经侵犯。结论 AIFRS主要见于糖尿病和淋巴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极少见于无基础疾病者,病死率高。常见致病菌为毛霉目真菌,在以大片坏死为主的组织中找到真菌菌丝并结合临床病程可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病 鼻窦炎 病理学 急性侵袭性真菌性鼻及鼻窦炎
下载PDF
真菌性鼻窦炎5种真菌染色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勇 朴颖实 +1 位作者 何春燕 刘红刚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6期475-478,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的真菌染色方法在真菌性鼻窦炎真菌染色中的特点及其应用。方法91例真菌性鼻窦炎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真菌类型包括曲霉菌属真菌52例、链格孢菌2例、白色念珠菌12例和毛霉目真菌25例。连续切片,进行HE、PAS、AB-PAS、GMS...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的真菌染色方法在真菌性鼻窦炎真菌染色中的特点及其应用。方法91例真菌性鼻窦炎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真菌类型包括曲霉菌属真菌52例、链格孢菌2例、白色念珠菌12例和毛霉目真菌25例。连续切片,进行HE、PAS、AB-PAS、GMS和MUC5B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曲霉菌属真菌和白色念珠菌PAS、AB-PAS、GMS和MUC5B免疫组化染色效果很好;链格孢菌GMS染色效果最佳,呈明显的棕黑色,其他染色方法真菌均呈现自身的棕色;毛霉目真菌除MUC5B外,其余染色方法均着色;当背景组织为丰富的黏液时,AB-PAS法的染色效果优于单纯的PAS染色,真菌和背景反差较大,真菌轮廓明显;所有类型真菌HE染色的效果均欠佳,真菌轮廓不够明显。结论真菌染色可联合应用PAS、AB-PAS、GMS和MUC5B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其各有优势。其中GMS染色显示真菌效果最佳,所有真菌均着色;组织背景为丰富的黏液时,AB-PAS的染色效果优于单纯的PAS染色;MUC5B染色方法具有一定的特异性,能鉴别出形态接近的曲霉菌和毛霉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鼻窦炎 染色方法
下载PDF
颈部淋巴结黏液表皮样癌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全 刘红刚 +2 位作者 金玉兰 何春燕 朴颖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颈部淋巴结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患者3次入院手术病理检查组织形态有较大变化。第一次活检标本镜下见淋巴结包膜完整,结内肿瘤组织...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颈部淋巴结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患者3次入院手术病理检查组织形态有较大变化。第一次活检标本镜下见淋巴结包膜完整,结内肿瘤组织主要由3种细胞构成:黏液细胞、中间型细胞及表皮样细胞,并可见较多含黏液的囊腔结构。第二次见肿瘤仍位于淋巴结内,主要由表皮样细胞构成,偶见分泌黏液的细胞,含黏液的囊腔结构几乎全部消失。第三次活检标本见横纹肌内浸润的癌细胞巢主要由表皮样细胞构成。随访2年,未见其他部位肿瘤。结论(1)颈部淋巴结可能会发生原发性的涎腺黏液表皮样癌。(2)颈部淋巴结的黏液表皮样癌可反复复发并发生结外浸润。(3)随着病变进展和(或)复发,黏液表皮样癌的分化程度会逐渐降低,组织病理学形态会发生相应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淋巴结 黏液表皮样癌
下载PDF
重视鼻腔鼻窦真菌感染的病理诊断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红刚 朴颖实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9年第1期1-5,共5页
真菌性鼻窦炎(窍)是头颈部深部真菌感染性疾病,近年来随着基础疾病的增加其发病率有升高趋势。本文对真菌性鼻窦炎的分类、致病机制、致病真菌类型、临床病理学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与预后加以介绍,旨在提高对真菌性鼻窦炎的... 真菌性鼻窦炎(窍)是头颈部深部真菌感染性疾病,近年来随着基础疾病的增加其发病率有升高趋势。本文对真菌性鼻窦炎的分类、致病机制、致病真菌类型、临床病理学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与预后加以介绍,旨在提高对真菌性鼻窦炎的认识及病理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感染 鼻窦炎 病理诊断
原文传递
吉林市化工与非化工区膀胱移行细胞癌HPV感染及相关基因蛋白表达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玉华 林卫国 +4 位作者 陈萍 韩颖 朴颖实 刁文卓 张伟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27-329,共3页
目的 :探讨吉林市化工与非化工区膀胱癌的不同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对 5 0例化工区与 73例非化工区膀胱移行细胞癌中HPV、p5 3、p16、MDR蛋白进行检测。 结果 :HPV感染阳性表达化工区 2 0 % ,非化工区 6 1 6 % ,二者... 目的 :探讨吉林市化工与非化工区膀胱癌的不同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对 5 0例化工区与 73例非化工区膀胱移行细胞癌中HPV、p5 3、p16、MDR蛋白进行检测。 结果 :HPV感染阳性表达化工区 2 0 % ,非化工区 6 1 6 % ,二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p16阳性表达化工区 2 4% ,非化工区 5 0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p5 3在分级方面Ⅰ级与Ⅱ、Ⅲ级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MDR在分级方面Ⅰ、Ⅱ级与Ⅲ级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但 p5 3、MDR阳性表达化工与非化工区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在非化工区 ,HPV感染可能是膀胱癌发生的主要因素。在化工区 ,环境等理化因素刺激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区 非化工区 膀胱肿瘤 移行细胞癌 人乳头状瘤病毒 基因蛋白 HPV
下载PDF
膀胱移行细胞癌中bax、bcl-2、CD44v6、nm23表达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玉华 陈萍 +6 位作者 朴颖实 韩影 李弘 张伟东 刘宪军 巩雷 谢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20-323,共4页
目的 探讨bax、bcl 2、CD4 4、nm2 3基因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 (TCC)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对 6 4例膀胱TCC及 2 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bax、bcl 2、CD4 4v6、nm2 3进行检测。结果  6 4例膀胱TCC中bax阳性率为 17 2 % (11... 目的 探讨bax、bcl 2、CD4 4、nm2 3基因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 (TCC)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对 6 4例膀胱TCC及 2 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bax、bcl 2、CD4 4v6、nm2 3进行检测。结果  6 4例膀胱TCC中bax阳性率为 17 2 % (11/6 4 ) ,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为 90 0 % (18/ 2 0 ) (P <0 0 5 )。膀胱TCC中bcl 2阳性表达率为 82 8% (5 3/ 6 4 ) ,正常膀胱黏膜为 2 0 0 %(4 / 2 0 ) (P <0 0 5 )。bax、bcl 2阳性率随组织学分级的提高有逐渐增强的趋势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在无浸润及有深层浸润的膀胱TCC中 ,bax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16 3%、2 0 0 % (P >0 0 5 ) ,bcl 2则分别为 83 7%、80 0 % (P >0 0 5 ) ;在无复发转移及有复发转移的膀胱TCC中 ,bax阳性率分别为 16 1%、2 5 0 % (P >0 0 5 ) ,bcl 2分别为 82 1%、87 5 % (P >0 0 5 )。 6 4例膀胱TCC中CD4 4v6阳性表达率为 5 0 0 % (32 / 6 4 ) ,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为 5 0 % (1/ 2 0 ) (P <0 0 5 )。nm2 3在膀胱TCC中的阳性率为 76 6 % (4 9/ 6 4 ) ,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为 2 0 0 % (4 / 2 0 ) (P <0 0 5 )。CD4 4v6阳性率Ⅰ、Ⅱ级与Ⅲ级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nm2 3阳性率Ⅰ级与Ⅱ、Ⅲ级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移行细胞癌 BAX BEL-2 CD44V6 NM23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鼻眶脑毛霉菌病1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丽丽 刘红刚 +4 位作者 朴颖实 何春燕 周全 张杨 赵作涛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0年第2期74-77,115,共5页
目的探讨鼻眶脑毛霉菌病(ROCM)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病理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1998~2008年16例ROCM患者的病历资料。用HE、PAS和GMS染色显示组织病变特点及真菌的形态特征,对1例石蜡组... 目的探讨鼻眶脑毛霉菌病(ROCM)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病理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1998~2008年16例ROCM患者的病历资料。用HE、PAS和GMS染色显示组织病变特点及真菌的形态特征,对1例石蜡组织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14例(87.5%)有基础疾病,2例(12.5%)无特殊病史。死亡5例(31.3%),3例死于ROCM,2例死于原发病。CT示鼻腔鼻窦软组织密度影16例,MRI示眶内(15例)和颅内(5例)异常信号影。真菌培养7例阳性(43.8%)。组织病理:16例均见组织凝固性坏死、真菌性血管炎及肉芽肿,骨质破坏9例,外周神经纤维坏死7例。特殊染色菌丝形态均符合毛霉目真菌;透射电镜见菌丝形态不规则,菌壁电子密度高。结论 ROCM主要见于糖尿病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者,亦见于无基础疾病者。常见致病菌为根霉和毛霉。在病变组织中找到符合毛霉目真菌形态特点的菌丝可确诊。对临床症状、影像学、真菌培养及病理学表现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可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眶脑毛霉菌病 临床 病理学
下载PDF
头颈部霉菌病255例临床病理特点及发病机制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何春燕 刘红刚 +2 位作者 张勇 朴颖实 张盛忠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9年第5期326-329,共4页
目的观察头颈部霉菌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发病机制。方法对255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头颈部霉菌病患者的临床和组织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改良Warthin-Starry(W-S)、PAS染色显示真菌的形态特征。对2例非侵袭性和1例侵袭性霉菌病黏... 目的观察头颈部霉菌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发病机制。方法对255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头颈部霉菌病患者的临床和组织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改良Warthin-Starry(W-S)、PAS染色显示真菌的形态特征。对2例非侵袭性和1例侵袭性霉菌病黏膜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微镜下检出非侵袭性霉菌病234例,149例为霉菌球,其中77.65%霉菌团块中菌丝有钙化;15例霉菌菌团下黏膜有糜烂;34例为变应性霉菌性鼻窦炎,黏膜内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黏膜表面分泌物中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渗出及Charcot-Leiden结晶,并可见少数曲霉菌菌丝及孢子;其余36例霉菌在咽部、梨状窝、喉、硬腭、乳突黏膜表面炎性渗出物及外耳道角化物中被发现。侵袭性霉菌病21例,分别侵袭鼻腔、单侧及多组副鼻窦、咽部、乳突腔及颌下淋巴结,其中9例伴同侧眼眶受累。结论不同类型的霉菌病病理形态不同,其发生、发展与机体的免疫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 真菌 病理学 发病机制
原文传递
基于需求侧的多院区医院管理策略探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汇慧 贾小溪 +4 位作者 朴颖实 田玮 徐瑶 吴淑芬 李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31期159-161,共3页
公立医院单体多院区模式可能是综合医院发展的方向,使用人工智能咨询系统收集患者需求,可为医院管理提供优化策略。本文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一院三区”模式作为公立医院单体多院区研究样本,分析得出患者诉求含同质化、可... 公立医院单体多院区模式可能是综合医院发展的方向,使用人工智能咨询系统收集患者需求,可为医院管理提供优化策略。本文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一院三区”模式作为公立医院单体多院区研究样本,分析得出患者诉求含同质化、可及性、认知度、互通性四方面。医院管理者可通过畅通信息回应患者同质化期待,精细化管理提高服务可及性,凝聚品牌共识增加分院认知度,推进智慧医院建设促进院区间互通等方式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需求 多院区系统 卫生服务需求 医院管理
下载PDF
膀胱良性间叶瘤伴鳞癌1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玉华 林卫国 +2 位作者 韩影 刁文卓 朴颖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449-449,共1页
关键词 膀胱良性间叶瘤 鳞癌 病例报告
下载PDF
急性未明系别白血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佳敏 朴颖实 +3 位作者 田澄 刘红刚 宫丽平 金玉兰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0期749-752,共4页
目的探讨1例曾误诊为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急性未明系别白血病(ALAL)的组织病理学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初诊为PNET的组织标本进行HE染色、常规Eli Vision免疫组化染色及原位杂交RT-PCR检测,最终明确诊断为ALAL后分析... 目的探讨1例曾误诊为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急性未明系别白血病(ALAL)的组织病理学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初诊为PNET的组织标本进行HE染色、常规Eli Vision免疫组化染色及原位杂交RT-PCR检测,最终明确诊断为ALAL后分析误诊原因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结果女性,62岁,以右腮腺区肿物就诊。镜下为小圆或卵圆形肿瘤细胞排列成巢状或岛状,在腮腺中弥漫生长。免疫组化示瘤细胞vimentin、Td T和CD99(+),LCA、MPO、CD7、PAX5、CD68、CD163和CD15(-);RT-PCR检测示EWS-FLI-1及EWS-ERG融合基因(-)。结论 ALAL是一种罕见类型的血液肿瘤,由于罕见故治疗和预后未见报道。诊断依据临床和组织学特点,并结合免疫组化标记;鉴别诊断除与PNET鉴别外,还应与其他类型淋巴瘤及其他小圆细胞恶性肿瘤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未明系别白血病 PNET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鼻腔软骨-骨呼吸上皮性腺瘤样错构瘤临床病理观察
19
作者 徐仟 刘红刚 +3 位作者 朴颖实 王成硕 董格红 何春燕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5期353-356,共4页
目的探讨鼻腔软骨-骨呼吸上皮性腺瘤样错构瘤(COREAH)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报道1例鼻腔软骨-骨呼吸上皮性腺瘤样错构瘤,回顾分析其临床、影像学、病理组织学特点,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患儿3岁,男性,鼻塞伴脓涕6个月。鼻腔镜检查示... 目的探讨鼻腔软骨-骨呼吸上皮性腺瘤样错构瘤(COREAH)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报道1例鼻腔软骨-骨呼吸上皮性腺瘤样错构瘤,回顾分析其临床、影像学、病理组织学特点,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患儿3岁,男性,鼻塞伴脓涕6个月。鼻腔镜检查示左侧鼻腔粉红色新生物,堵满整个左鼻道。MRI示左鼻腔后筛和嗅裂来源肿物,未见骨质破坏。组织学表现为息肉样病变,纤维黏液样间质,被覆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上皮下见增生的呼吸上皮性腺体,囊性扩张,周围见散在软骨岛。间质内少量淋巴浆细胞浸润。结论 COREAH是一种少见的鼻腔错构瘤,常见于儿童。大体表现为息肉样病变,组织病理诊断关键在于同时具有呼吸上皮性腺体和软骨或骨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 错构瘤 病理学
原文传递
双表型鼻腔鼻窦肉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
20
作者 张红 张勇 +2 位作者 杨冬梅 刘红刚 朴颖实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2年第7期582-585,639,共5页
目的探讨双表型鼻腔鼻窦肉瘤(BSNS)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2018—2021年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病理科确诊的8例BSNS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荧光原位杂交检测,随访患... 目的探讨双表型鼻腔鼻窦肉瘤(BSNS)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2018—2021年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病理科确诊的8例BSNS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荧光原位杂交检测,随访患者,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4例,女性4例;发病年龄2~59岁,中位年龄44.5岁。均为单侧发病,临床表现主要为鼻堵、鼻出血、头晕及面部肿胀等。镜下主要表现为形态较为一致的梭形细胞在上皮下呈浸润性生长,肿瘤细胞牵拉上皮,致上皮内陷,形成腺样、囊性或内翻性乳头状瘤样结构,部分区可见血管外皮瘤样结构。可见周围骨质侵犯。细胞核染色质细腻,核仁不明显,罕见核分裂象及坏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弥漫或灶性表达S-100、SMA、Desmin,部分病例β-catenin呈灶状核、质阳性,CKpan、MyoD1、Myogenin、CD34、STAT6、SOX10均阴性;P53均为野生型表达;Ki-67细胞增殖指数较低;5例行PAX3基因重排检测,4例检测出重排阳性。随访7例,其中1例于术后9个月复发,再次扩大手术后随访36个月无复发,其余6例均无复发。结论BSNS是一种罕见的发生于鼻腔鼻窦的低度恶性间叶源性肿瘤,易误诊为其他类型梭形细胞肿瘤,鉴别诊断依赖于特征性的形态学及免疫组化表现,特别是PAX3基因重排检测辅助诊断。治疗以局部扩大手术切除为主,可辅以放疗,总体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表型肉瘤 鼻腔鼻窦梭形细胞肿瘤 鉴别诊断 PAX3基因重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