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省洋县白内障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4
1
作者 权彦龙 杨建刚 任百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1464-1467,共4页
目的:研究白内障在自然人群和老年人群中患病率的差异及其与不同的诊断标准的关系。方法:遵循按比例、随机、整群抽样的原则对陕西省洋县1536人进行白内障患病率的横断面调查,所有受检人员均采用裂隙灯检查晶状体,年龄≥50岁的人,先在... 目的:研究白内障在自然人群和老年人群中患病率的差异及其与不同的诊断标准的关系。方法:遵循按比例、随机、整群抽样的原则对陕西省洋县1536人进行白内障患病率的横断面调查,所有受检人员均采用裂隙灯检查晶状体,年龄≥50岁的人,先在小瞳孔下按照国内诊断标准进行检查,如无禁忌再充分散瞳后,按LOCSⅢ标准进行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1536个受检者中,按LOCSⅢ标准,则白内障的总患病率为29.4%,其中皮质性、后囊下、核性、混合性各型患病率分别为23.3%,1.5%,0%,4.6%;按国内标准,白内障总患病率为24.8%,上述各型白内障患病率分别为16.5%,0.3%,0%,8.0%,两种诊断标准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按LOCSⅢ标准,不同年龄层次中50~、60~、70~岁年龄组人群患病率分别为15.3%,35.9%,73.1%;按国内标准,上述不同年龄组人群白内障的患病率分别为9.2%,35.2%,67.2%,两种诊断标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陕西省洋县农村老年人群中白内障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国内分期诊断标准与LOCSⅢ诊断标准对白内障的分型诊断具有一定的差异,而对各年龄阶段白内障患病率的诊断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患病率 LOCSⅢ
下载PDF
PDGF和TGF-β1对兔RPE细胞α-SMA表达及收缩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权彦龙 王峰 +1 位作者 郑玉萍 孙乃学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70-372,共3页
目的 研究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PDGF AB)和转化生长因子 (TGF β1)对兔视网膜色素上皮 (RPE)细胞α 平滑肌肌动蛋白 (α SMA)的表达和RPE细胞诱导的胶原收缩的影响。方法 免疫荧光染色法分析PDGF AB和TGF β1对α SMA表达的影响。体... 目的 研究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PDGF AB)和转化生长因子 (TGF β1)对兔视网膜色素上皮 (RPE)细胞α 平滑肌肌动蛋白 (α SMA)的表达和RPE细胞诱导的胶原收缩的影响。方法 免疫荧光染色法分析PDGF AB和TGF β1对α SMA表达的影响。体外胶原凝胶收缩实验用于证实两种生长因子对兔RP细胞收缩的刺激作用。结果 PDGF AB和TGF β1均可显著诱导兔RPE细胞α SMA的表达 ,TGF β1的作用显著强于PDGF AB ;两种生长因子对RPE细胞诱导的胶原收缩有着相同显著的刺激作用。结论 PDGF AB和TGF β1均可增强RPE细胞的收缩力量 ,但二者可能是通过不同的途径达到这一效果 ,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分析α SMA在纤维增殖疾病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收缩
下载PDF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α和β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兔PVR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权彦龙 王峰 +3 位作者 郑玉萍 孙乃学 生野恭司 田野保雄 《眼科新进展》 CAS 2003年第6期402-405,共4页
目的 评价特异性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PDGF) α受体酪氨酸激酶阻断剂AG12 96和 β受体酪氨酸激酶阻断剂AG12 95对兔PVR的治疗作用。 方法 兔结膜成纤维细胞结膜成纤维细胞培养 ,用MTT法检测PDGF AA和 BB以及AG12 95和AG12 96对兔... 目的 评价特异性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PDGF) α受体酪氨酸激酶阻断剂AG12 96和 β受体酪氨酸激酶阻断剂AG12 95对兔PVR的治疗作用。 方法 兔结膜成纤维细胞结膜成纤维细胞培养 ,用MTT法检测PDGF AA和 BB以及AG12 95和AG12 96对兔结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状况的影响。建立PVR动物模型 ,玻璃体腔内分别给予AG12 95和AG12 96 ,用牵引性视网膜脱离 (tractionalretinaldetachment,TRD)的发生率评价药物的体内疗效。眼视网膜电图检查和HE染色分析药物的毒性。结果 体外 10 μmol·L-1的AG12 95和AG12 96均可显著抑制由PDGF AA和 BB诱导的成纤维细胞的增生 ,体内 10 0 μmol·L-1AG12 95和AG12 96均减缓了兔TRD的发生 ,但AG12 95的作用仅持续至 14d。相同浓度的AG12 96和AG12 95相比 ,作用更持久。在 2个治疗组中 ,均未发现明显的网膜毒性。结论 特异性的PDGF α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G12 96可显著抑制兔TRD的发生 ,其作用明显强于PDGF β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G12 95 ,提示PDGF对PVR的促进作用主要由α受体介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 酪氨酸激酶 AGl295 AGl296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术后并发视网膜脱离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权彦龙 周爱意 熊全臣 《眼科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分析高度近视眼行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并发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高度近视眼行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146例(232只眼)。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在术... 目的:分析高度近视眼行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并发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高度近视眼行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146例(232只眼)。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在术后随访的3年时间发生。所有眼均进行了详细的眼科检查,包括:最佳矫正视力、眼底检查、A超眼轴长度测量。结果:15只眼发生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6.4%),均需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进行视网膜复位。从白内障手术到发生视网膜脱离的平均时间为10±9个月(0.5~32个月)。视网膜脱离经手术治疗后视力为手动/10cm~0.06,12只眼(80%)最终视力低于白内障术前。术中后囊膜破裂与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显著相关(P<0.01),60%(9/15)的视网膜脱离患者术中发生了后囊膜破裂。结论: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术后并发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为6.4%,其预后差。术中发生后囊膜破裂患者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的危险性更高,对术中后囊膜破裂患者需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白内障手术 视网膜脱离 后囊膜破裂
下载PDF
儿童Marfan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眼部并发症的防治 被引量:4
5
作者 权彦龙 王峰 +2 位作者 郑玉萍 任百超 孙乃学 《临床眼科杂志》 2004年第2期121-122,共2页
目的 分析马凡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眼部并发症的防治情况。方法 对儿童 16例马凡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患者中晶状体脱位占 10 0 % ,视网膜脱离占 12 .5 % ,心血管异常占 4 3.75 % ,体形高瘦、蛛状指占 5 0 % ,... 目的 分析马凡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眼部并发症的防治情况。方法 对儿童 16例马凡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患者中晶状体脱位占 10 0 % ,视网膜脱离占 12 .5 % ,心血管异常占 4 3.75 % ,体形高瘦、蛛状指占 5 0 % ,有家族史占 31%。行晶状体摘除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 ,患儿视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对可疑马凡综合征的儿童 ,应及时全身检查 ,对相关项目综合分析。脱位晶状体的早期摘除和人工晶状体植入可有效防止患儿青光眼、色素膜炎和弱视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MARFAN综合征 临床表现 眼部 并发症 防治 结缔组织疾病
下载PDF
儿童眼外伤227例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峰 王建明 +2 位作者 权彦龙 张晓辉 孙乃学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301-303,共3页
目的:通过对儿童眼外伤患者各相关因素分析,探讨儿童眼外伤防治措施。方法:对227例(242眼)住院儿童眼外伤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环境、外伤性质、致伤原因、并发症及视力改变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统计结果显示,男:女≈4.28:1,多... 目的:通过对儿童眼外伤患者各相关因素分析,探讨儿童眼外伤防治措施。方法:对227例(242眼)住院儿童眼外伤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环境、外伤性质、致伤原因、并发症及视力改变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统计结果显示,男:女≈4.28:1,多发年龄段为5~6岁年龄组,受伤环境多见于公共场所,致伤物多为锐器和肢体击打,外伤性质以眼球穿通伤为多见,并发症主要为眼球破裂、眼内容脱出、外伤性白内障、玻璃体出血和眼内炎等,致盲率为42.15%,眼球摘除共12眼(4.96%)。结论:眼外伤为儿童主要的致盲原因之一,儿童眼外伤的预防及眼外伤发生后的正确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眼外伤 致盲性眼病 危险因素 并发症
下载PDF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高危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61
7
作者 周爱意 陈凌 +1 位作者 周陈静 权彦龙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52-355,共4页
目的分析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高危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high-risk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HR-PDR)临床效果、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5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第... 目的分析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高危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high-risk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HR-PDR)临床效果、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5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PRP治疗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85例(150眼)的临床资料,依据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根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结果分为两组:严重DR组包括重度非增生型DR(重度NPDR)和增生早期DR(早期PDR)组,共90眼,HR-PDR组包括HR-PDR 60眼。观察两组患者PRP治疗的效果、术后3个月的视力,分析HR-PDR的危险因素。结果严重DR组PRP术后13.3%(12/90)需要补充激光,16.6%(15/90)患眼黄斑水肿加重,2眼发生玻璃出血,1眼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HR-PDR组PRP术后55.0%(33/60)需要补充激光,30.0%(18/60)患眼黄斑水肿加重,5眼发生玻璃体出血,3眼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PRP术后3个月,严重DR组40.0%(36/90)视力下降,而HR-PDR组65.0%(39/60)视力下降。HR-PDR患者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小于50岁、糖尿病病程长、高糖化血红蛋白、高血脂及颈动脉B超异常。结论 HR-PDR的概念临床意义重大,其病变进展迅速,PRP效果不佳,需要密切随访,及时追加激光或者联合其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内眼手术术中及术后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的原因、处理和预后 被引量:14
8
作者 赵琳 权彦龙 +2 位作者 王建明 王峰 周爱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3-145,共3页
目的分析与评价内眼手术及术中术后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的原因、处理和预后。方法选取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患者11例,术前5例合并高度近视,4例合并高眼压,2例有既往内眼手术史,2例患者发生二次出血。出血后采取保守或于出血后10~16 d... 目的分析与评价内眼手术及术中术后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的原因、处理和预后。方法选取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患者11例,术前5例合并高度近视,4例合并高眼压,2例有既往内眼手术史,2例患者发生二次出血。出血后采取保守或于出血后10~16 d(平均12.1 d)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单纯后巩膜脉络膜上腔积血穿刺放液术,或联合玻璃体切割及硅油填充术。结果 11例患者中有7例发生于术中,4例发生在术后1~3 d,约占同期我科内眼手术的0.15%(11/7204)。11例患者中,2例保守治疗,4例行单纯后巩膜脉络膜上腔积血穿刺放液术,1例行玻璃体切割及后巩膜脉络膜上腔积血穿刺放液术,另外4例行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及后巩膜脉络膜上腔积血穿刺放液术。平均随访8.2个月,术后7例患者视力改善,1例无变化,3例恶化。结论术前高眼压、高度近视及既往内眼手术史是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的高危因素。通过术中迅速关闭切口,术后采取保守治疗,择机行后巩膜脉络膜上腔积血穿刺放液术,视网膜脱离时联合玻璃体切割术,可保留患者部分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 内眼手术 青光眼 白内障
下载PDF
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的不同类型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对康柏西普的治疗反应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怡 姚静 +3 位作者 权彦龙 王建明 邢瑶 周爱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01-1508,共8页
目的观察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不同类型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对康柏西普的治疗反应,并分析可能影响治疗反应和效果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1年2月于我院确诊为DME且按照1+PRN方案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的患者6... 目的观察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不同类型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对康柏西普的治疗反应,并分析可能影响治疗反应和效果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1年2月于我院确诊为DME且按照1+PRN方案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的患者65例76只眼的临床资料。根据OCT特征将其分为3种类型:囊样黄斑水肿(CME)28只眼,浆液性视网膜脱离(SRD)33只眼和弥漫性视网膜增厚(DRT)15只眼。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及首次治疗后3月时各组患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RT);比较不同类型DME的基线OCT特征并分析其与康柏西普治疗反应及效果的关系。结果3种类型DME治疗后3月BCVA均较基线明显好转(P<0.05)。3种类型DME治疗后3月CRT均明显低于基线(P<0.05)。基线视网膜外层高反射点(HF)数量、椭圆体带(EZ)中断比例在SRD组中最高(P<0.05)。基线视网膜外层HF与基线CRT、CRT改变量、治疗后CRT均相关(P<0.05)。基线外界膜(ELM)/EZ中断组较连续组基线视力更差、基线CRT更高,治疗后3月CRT改变量更大、BCVA更差(P<0.05)。结论3种类型DME在接受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后,功能学指标BCVA和形态学指标CRT均得到明显改善,其中,SRD类型对康柏西普治疗的形态学反应最好,DRT类型的形态学反应相对较差。更多的基线外层HF可能预示着更好的形态学治疗反应。基线ELM/EZ中断则提示治疗后3月视力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康柏西普
下载PDF
预防儿童后发性白内障手术方式的探讨 被引量:14
10
作者 冯朝晖 孙乃学 +2 位作者 熊全臣 权彦龙 杨建刚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11期845-847,共3页
目的 探讨预防儿童后发性白内障的手术方式。方法 先天性白内障患者27例(34眼),年龄7~22月,分为2组:A组16例(19眼)行白内障吸出及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B组11例(15眼)行白内障吸出、后囊切除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术后随访7... 目的 探讨预防儿童后发性白内障的手术方式。方法 先天性白内障患者27例(34眼),年龄7~22月,分为2组:A组16例(19眼)行白内障吸出及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B组11例(15眼)行白内障吸出、后囊切除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术后随访7~36月,平均17月,观察2组后发性白内障发生情况以及其他并发症。结果 术中后囊膜撕裂发生率:A组为52.63%,B组为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A组为42.11%,B组为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2组术后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均未发生视网膜脱离和黄斑囊样水肿等并发症。结论 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摘出时一期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后发性白内障形成;一期行后囊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能有效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该方法简便、安全,远期影响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后发性白内障 后囊连续环形撕囊 玻璃体 切割
下载PDF
眼内填充在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玻璃体出血玻璃体切割术中的作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周爱意 周陈静 +1 位作者 权彦龙 王建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38-840,共3页
目的分析眼内填充在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合并玻璃体出血玻璃体切割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收治的PDR合并玻璃体出血行玻璃体切割术... 目的分析眼内填充在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合并玻璃体出血玻璃体切割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收治的PDR合并玻璃体出血行玻璃体切割术患者的病例资料。术后随访至少1 a,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术前及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玻璃体内填充物类型、复发性玻璃体出血和视网膜脱离情况。结果 130例(130眼)患者分无填充物、空气填充和硅油填充3组分析,其中无填充物组45例(34.6%)、空气填充组35例(26.9%)和硅油填充组50例(38.5%)。三组患者复发性玻璃体出血分别为:11.1%(5/45)、8.6%(3/35)和10.0%(5/50)。术后1 a内,三组分别有97.8%、94.3%和92.0%患者未发生视网膜脱离。结论 PDR合并玻璃体出血行玻璃体切割术中应用眼内填充物在减少复发性玻璃体出血和避免视网膜脱离方面并没有优势。术中没有视网膜裂孔时应用眼内填充物是不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割术 复发性玻璃体出血 硅油
下载PDF
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对低灌注性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作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肖华 熊全臣 +2 位作者 郑玉萍 权彦龙 佘华宁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9期1850-1852,共3页
目的:分析低灌注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rescein angiography,FFA)特点,确定FFA对该病的诊断作用。方法:收集经临床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和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多普勒(CDI)检查确诊的低灌注性视网膜病变患者... 目的:分析低灌注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rescein angiography,FFA)特点,确定FFA对该病的诊断作用。方法:收集经临床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和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多普勒(CDI)检查确诊的低灌注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共9例9眼。分析3种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并总结该病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特点。结果:共9例患者中,仅有两例患者在初诊中诊断为低灌注性视网膜病变,其余患者均通过FFA得到确诊。所有患者FFA和颈部血管CDI的诊断均一致,FFA和CDI的诊断符合率达到100%。低灌注性视网膜病变的眼底表现多样但FFA具有特征性,FFA的主要特征包括:(1)臂-视网膜循环时间延长,平均为17.5±10.2s,视网膜动-静脉循环时间也延长,平均为15.5±9.2s;(2)大部分患者视网膜周边部可见大量微动脉瘤、小血管渗漏;(3)静脉可呈串珠状;(4)视网膜新生血管主要位于周边部。结论:低灌注性视网膜病变容易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等病混淆。但其特征性的FFA表现可使该病得到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低灌注性视网膜病变 诊断
下载PDF
尼莫地平对兔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应利 孙乃学 +2 位作者 张磊 权彦龙 杨建刚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对实验性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方法  72只兔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 ,经前房恒压 ( 110mmHg) ( 1kPa =7.5mmHg)灌注生理盐水 6 0min ,建立视网膜缺血损伤的动物模型。并于造模... 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对实验性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方法  72只兔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 ,经前房恒压 ( 110mmHg) ( 1kPa =7.5mmHg)灌注生理盐水 6 0min ,建立视网膜缺血损伤的动物模型。并于造模前 6h及 1h尼莫地平组行尼莫地平溶液灌胃 ,模型组及对照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观察缺血再灌注损伤后 1、3、7、15d各组视网膜组织学及超微结构变化 ,计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retinalganglioncells,RGC) ,视网膜内层厚度 (thicknessofinnerretinallayers ,TIRL) ,测定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uperoxidedismutase,SOD)含量。 结果 模型组再灌注后 1d ,视网膜各层结构即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3、7、15d出现节细胞数目减少 ,视网膜内层厚度变薄 ,伴随MDA升高和SOD降低 ,上述变化随时间延长而加重。尼莫地平治疗组RGC和TIRL均从第 3天开始较模型组有显著性增加 ,RGC计数 7d时增加最显著 (P <0 .0 1) ;IRL厚度 15d时增加最显著 (P <0 .0 1)。尼莫地平组各时间点MDA含量均低于模型组 ,而SOD活性都高于模型组 ,差异有显著性。各时间点RGC计数减少和IRL厚度降低呈显著正相关 (r =0 .90 5 ,F =2 7.2 7,P <0 .0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缺血再灌注损伤 尼莫地平
下载PDF
眼科临床见习教学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 被引量:4
14
作者 冯海晓 王建明 +2 位作者 柏凌 权彦龙 王峰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10期1963-1964,共2页
通过对西安交通大学临床医学系2006级7年制,2004级、2005级5年制,2005级、2006级口腔系眼科临床见习课的教学改革与探索,分析了眼科见习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影响因素,包括医疗体制改革和医学模式转变的因素、授课时间安排与学生自身因素、... 通过对西安交通大学临床医学系2006级7年制,2004级、2005级5年制,2005级、2006级口腔系眼科临床见习课的教学改革与探索,分析了眼科见习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影响因素,包括医疗体制改革和医学模式转变的因素、授课时间安排与学生自身因素、眼部疾病诊断对专科检查设备依赖性强等因素。针对这些因素,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尊重患者,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取得患者的同意和配合;专科检查,教师示教,学生互为"模型",增强动手能力;合理安排见习课时间,强化重点难点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势,弥补不能参观手术的不足等。给学生更多接触患者的机会、实际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能力,让理论知识在临床见习中得到印证,在提高临床见习质量的基础上,提高眼科学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见习 影响因素 应对措施
下载PDF
带蒂结膜瓣转移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佘华宁 权彦龙 +1 位作者 王肖华 任百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391-392,共2页
目的:探讨带蒂结膜瓣转移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26眼)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术中加用丝裂霉素C并行带蒂结膜瓣转移、术后低浓度丝裂霉素C点眼进行治疗并随访观察。结果:... 目的:探讨带蒂结膜瓣转移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26眼)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术中加用丝裂霉素C并行带蒂结膜瓣转移、术后低浓度丝裂霉素C点眼进行治疗并随访观察。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了6~12too随访,有1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4%。没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复发性翼状胬肉,翼状胬肉切除术中加用带蒂结膜瓣转移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结膜瓣转移 丝裂霉素C
下载PDF
微小RNA-30a在后发性白内障中对上皮间质转化的调控机制 被引量:5
16
作者 马君择 柏凌 +2 位作者 刘子瑶 范雅稚 权彦龙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4期16-22,共7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30a在后发性白内障(PCO)中对晶状体上皮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43例PCO晶状体上皮组织和18例正常晶状体上皮组织中的miR-30a和EMT标志物E-cadherin、Fibronectin表...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30a在后发性白内障(PCO)中对晶状体上皮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43例PCO晶状体上皮组织和18例正常晶状体上皮组织中的miR-30a和EMT标志物E-cadherin、Fibronectin表达水平,并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miR-30a与EMT标志物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检测过表达miR-30a后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株SAR01/04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以及对EMT相关蛋白的表达调控。利用miRNA靶基因预测软件预测miR-30a的靶基因,并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进行靶基因和结合序列验证。在PCO和正常晶状体上皮原代细胞中过表达miR-30a后检测EMT相关蛋白的表达差异。结果miR-30a和E-cadherin在PCO晶状体上皮细胞中呈低表达水平,而Fibronectin呈高表达水平。miR-30a与E-cadherin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754,P<0.001),而miR-30a与Fibronectin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857,P<0.001)。过表达miR-30a后能够降低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株SAR01/04的增殖和侵袭活力、上调E-cadherin表达、下调Fibronectin、Cox-2和Slug的表达。报告基因分析显示miR-30a能够通过结合到Slug基因的3’-UTR序列而下调Slug的表达。在PCO和正常晶状体上皮原代细胞中过表达miR-30a能上调E-cadherin表达、下调Fibronectin、Slug和Cox-2的表达。结论miR-30a通过调控Slug的表达来抑制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EMT发生而减弱增殖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发性白内障 微小RNA-30a 上皮间质转化 调控
下载PDF
脉络膜厚度与特发性黄斑前膜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马君择 权彦龙 杨格强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34-736,共3页
目的:探讨脉络膜厚度和特发性黄斑前膜(idiopathic macular epiretinal membrane,IMEM)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2016-12期间我院就诊的IMEM患者48例48眼,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的右眼进行对照,比较IMEM组患眼、健眼... 目的:探讨脉络膜厚度和特发性黄斑前膜(idiopathic macular epiretinal membrane,IMEM)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2016-12期间我院就诊的IMEM患者48例48眼,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的右眼进行对照,比较IMEM组患眼、健眼及对照组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水平,随访观察术后IMEM患者患眼及健眼SFCT水平变化,并分析术后脉络膜厚度和最佳矫正视力的相关性。结果:术前IMEM组患眼SFCT(362.22±40.75μm)明显较对侧健眼(410.56±38.45μm)及对照组右眼(420.73±39.63μm)低,且对侧健眼较对照组右眼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MEM组患者术后1wk患眼和健眼SFCT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mo患眼和健眼SFCT均显著升高,和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后SFCT值趋于稳定,而术后1mo患眼和健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不同SFCT值患者术后BCVA≥0.5患者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FCT值>380μm组术后BCVA≥0.5患者构成比明显较<320μm组和320~380μm组高,经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Pearson分析,IMEM患者术后脉络膜厚度和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存在正相关性(r=0.629,P<0.05)。结论:脉络膜变薄可能是IMEM的重要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前膜 脉络膜厚度 关系
下载PDF
选择性PDGF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兔PVR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任百超 权彦龙 +3 位作者 郑玉萍 孙乃学 生野恭司 田野保雄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7-270,共4页
目的 评价一种新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platelet derivedgrowthfactor,PDGF)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G12 95对兔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roliferativevitreoretinopathy ,PVR)的治疗作用。 方法 兔结膜成纤维细胞 (rabbitconjunctiva... 目的 评价一种新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platelet derivedgrowthfactor,PDGF)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G12 95对兔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roliferativevitreoretinopathy ,PVR)的治疗作用。 方法 兔结膜成纤维细胞 (rabbitconjunctivalfibroblastscells,RCF)培养 ,用MTT分析法检测PDGF AA和 BB以及AG12 95对兔RCF的增殖状况的影响。建立PVR动物模型 ,玻璃体腔内给予AG12 95 ,用牵引性视网膜脱离 (tractionalretinaldetach ment,TRD)的发生率判断药物的体内疗效。眼视网膜电生理检查和HE染色分析药物的毒性。结果  10 μmol·L-1和 10 0 μmol·L-1两种浓度的AG12 95均可显著抑制由PDGF AA和 BB诱导的成纤维细胞的增生 ,10 0 μmol·L-1AG12 95可减缓兔TRD的发生 ,但其作用仅持续至第 2 1d。在AG12 95治疗组中 ,未发现明显的网膜毒性。结论 PDGF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G12 95可减缓兔TR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PDGF受体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PVR 治疗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儿童视网膜脱离38眼的回顾性防治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任百超 郑玉萍 +2 位作者 权彦龙 王峰 孙乃学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321-322,336,共3页
【目的】 总结儿童视网膜脱离的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法 ,探讨此种疾病的预防措施。 【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8眼儿童视网膜脱离的原因、手术方法、手术疗效和预后。 【结果】 外伤和近视是儿童视网膜脱离最常见的原因 ,手术治疗使视网... 【目的】 总结儿童视网膜脱离的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法 ,探讨此种疾病的预防措施。 【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8眼儿童视网膜脱离的原因、手术方法、手术疗效和预后。 【结果】 外伤和近视是儿童视网膜脱离最常见的原因 ,手术治疗使视网膜复位的成功率为 94.7% ,术后视力较术前视力提高 ,但较难达到完全正常。 【结论】 手术治疗对儿童视网膜脱离有较高的成功率 ,但病程的拖延常导致视力恢复的效果较差。应加强宣传教育 ,增强儿童自我保护意识 ,避免眼外伤并正确处理眼外伤 ;注意用眼卫生 ,预防近视。对于有眼外伤或近视的儿童应定期复查 ,双眼检测 ,及早手术可减少儿童视网膜脱离的发病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预防 治疗 儿童
下载PDF
运用教育测量理论评价八年制眼科学成绩与试卷质量 被引量:3
20
作者 冯海晓 柏凌 +6 位作者 周爱意 马君择 刘子瑶 权彦龙 杨熹婷 廖丁莹 王建明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5期877-880,共4页
目的运用教育测量学理论,客观评价西安交通大学2010级和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眼科学考试成绩和试卷质量,利用考试的教学信息反馈功能,推动教学工作的改进,提高教学质量。方法采用Excel和SPSS统计软件,对成绩和试卷质量进行评价。成... 目的运用教育测量学理论,客观评价西安交通大学2010级和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眼科学考试成绩和试卷质量,利用考试的教学信息反馈功能,推动教学工作的改进,提高教学质量。方法采用Excel和SPSS统计软件,对成绩和试卷质量进行评价。成绩评介指标包括平均分、标准差、正态性检验、成绩分布频数等;试卷质量评价指标包括信度(r)、效度、难度(P)和区分度(D)等。结果 2010和2012级平均成绩分别为85.91和73.87分,标准差为9.36和7.67,信度系数分别为0.84和0.48,偏态值分别为0.77和0.54,符合正态分布;试卷难度系数分别为0.81和0.73,区分度分别为0.24和0.20。结论两个年级的试卷信度、区分度均一般,2010级略优于2012级;在难度上,2010级偏易,2012级难度适中;两份试卷的质量均一般,试题质量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年制 眼科学 考试 成绩评价 试卷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