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的变态反应 被引量:20
1
作者 李世荫 周劲松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318-325,共8页
关键词 药物不良反应 中药 综述 合理用药
下载PDF
药物变态反应好发因素的临床研究——病人因素 被引量:27
2
作者 李世荫 周劲松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1997年第2期75-78,共4页
对516例经确认的药物变态反应(DA)住院病例,进行有关病人方面好发因素的分析和统计,并以204例非药物变态反应的住院病例为对照。发现儿童与老人发病率低,病人的过敏性疾病史和药物过敏史、原有的肝病及感染性疾病都与DA的发生显著相关... 对516例经确认的药物变态反应(DA)住院病例,进行有关病人方面好发因素的分析和统计,并以204例非药物变态反应的住院病例为对照。发现儿童与老人发病率低,病人的过敏性疾病史和药物过敏史、原有的肝病及感染性疾病都与DA的发生显著相关。对异位性素质与速发型变态反应的关系,在临床分析后作了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二者间无密切关系。文中并对多价过敏与某些慢性疾病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变态反应 好发因素 病人因素
下载PDF
药物变态反应好发因素的临床研究——治疗因素 被引量:9
3
作者 李世荫 周劲松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1996年第2期82-85,共4页
本文通过520例经确认的药物变态反应病例,对好发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中发现最常见的致敏药物是青霉素与头孢菌素类、乙酰水杨酸等解热镇痛剂和磺胺类.对易致敏药物的化构特点及由此而引发的交叉过敏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报告了经证实的交... 本文通过520例经确认的药物变态反应病例,对好发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中发现最常见的致敏药物是青霉素与头孢菌素类、乙酰水杨酸等解热镇痛剂和磺胺类.对易致敏药物的化构特点及由此而引发的交叉过敏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报告了经证实的交叉过敏病例.对不同给药途径、用药频度与用量等对药物变态反应发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介绍了增加用药剂量使已被致敏尚无临床表现的病例,突发过敏性休克的病例.文中还对滥用药物引发药物变态反应的大量事实加以陈述并提出应注意防止.对中草药中成药也可致敏和并不少见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变态反应 药物副作用
下载PDF
药物变态反应专题讲座之二 药物变态反应的发生机制及其反应类型 被引量:7
4
作者 李世荫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1999年第1期46-49,共4页
1 药物变态反应的发生机制变态反应是指外源性抗原(变应原),在机体内引起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形成,并与相应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引发机体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等有害反应.由这种反应弓泼疾病理性过程,就是变态反应性疾... 1 药物变态反应的发生机制变态反应是指外源性抗原(变应原),在机体内引起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形成,并与相应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引发机体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等有害反应.由这种反应弓泼疾病理性过程,就是变态反应性疾病.药物作为抗原或半抗原引发的变态反应,称为药物变态反应.凡能被机体免疫活性细胞——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识别”为“异已”成分,引起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产生,并能与其发生特异性结合,导致免疫反应发生的物质,称为抗原.引发变态反应的抗原又叫变态反应原或变应原(allergen).变应原对绝大多数人无害,但对有易感性个体,当吸入、口服、注射或接触,即可引起变态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变态反应 发生机制 类型
下载PDF
药物变态反应专题讲座之三 药物变态反应的临床表现(上) 被引量:4
5
作者 李世荫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1999年第2期111-115,共5页
不同细胞、组织或器官的免疫学病理改变和功能异常,表现为复杂多样的临床症状。这种多系统多器官病变的特点,是由药物变态反应的免疫学特殊规律所决定的。认识这个规律,有助于全面做好药物变态反应的诊断工作。但需注意,不要因药物变态... 不同细胞、组织或器官的免疫学病理改变和功能异常,表现为复杂多样的临床症状。这种多系统多器官病变的特点,是由药物变态反应的免疫学特殊规律所决定的。认识这个规律,有助于全面做好药物变态反应的诊断工作。但需注意,不要因药物变态反应临床表现的多系统性和多器官性,就把各种因用药而导致的病变和症状都看成是变应性的,要时时想到前面介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过敏 全身过敏症 药疹 荨麻疹 临床表现
下载PDF
药物变态反应专题讲座之四——药物变态反应的临床表现(中)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世荫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1999年第3期178-181,共4页
6 结节性红斑样药疹结节性红斑是一种好发于双小腿伸侧的红色皮下结节性疾病,多发于青年女性,常见于春秋两季.发病开始先有发热、倦怠、咽痛及关节痛等前驱症状.继之,双小腿伸侧出现直径1~5cm大小的皮下结节,表面亮红,略高出皮面,有自... 6 结节性红斑样药疹结节性红斑是一种好发于双小腿伸侧的红色皮下结节性疾病,多发于青年女性,常见于春秋两季.发病开始先有发热、倦怠、咽痛及关节痛等前驱症状.继之,双小腿伸侧出现直径1~5cm大小的皮下结节,表面亮红,略高出皮面,有自觉痛及压痛,数目可由几个发展到几十个,对称分布.1~2周后,结节逐渐消退,颜色先变为暗红,渐而绿黄.结节从不破损,愈后不留疤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变态反应 临床表现 皮疹 药疹
下载PDF
β-内酰胺族抗生素变态反应及其处理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世荫 《中国医药导刊》 2001年第5期365-372,共8页
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皆属β-内酰胺族抗生素(β-Lactum Antibiotics),其疗效显著、应用广泛,故对其变态反应给以特殊重视.
关键词 β-内酰胺族抗生素 变态反应 脱敏治疗 发病机制
下载PDF
药物变态反应专题讲座之六──药物变态反应的诊断 被引量:1
8
作者 李世荫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00年第1期37-37,共1页
关键词 药物变态反应 诊断 药理
下载PDF
McAb-BA-ELISA及McAb-ELISA检测青霉素特异IgE及其评价
9
作者 李世荫 刘永生 +1 位作者 励宝兰 王晶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3期189-191,共3页
用单克隆抗体及生物素与亲和素,建立了McAb-BA-ELISA(单克隆抗体-生物素亲和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McAb-ELISA(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角于检测I型青霉素过敏反应患者血清青霉素特异IgE,40例I型青霉素过敏患者中,BPO-Spec-IgE阳... 用单克隆抗体及生物素与亲和素,建立了McAb-BA-ELISA(单克隆抗体-生物素亲和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McAb-ELISA(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角于检测I型青霉素过敏反应患者血清青霉素特异IgE,40例I型青霉素过敏患者中,BPO-Spec-IgE阳性率为45%,BPO-Spec-IgE阴性者中,用McAb-ELISA检测BPE-Spec-IgE与6-APA-SpecIgE,阳性率分别为12.5%及35.0%,总阳性率为92.5%,对照组315例非青霉素过敏者全部阴性。结果表明,此方法在青霉素变态反应特异抗体检测中,敏感性及特异性皆高,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霉素 变态反应 免疫球蛋白E
下载PDF
性传播疾病防治工作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世荫 《性学》 1997年第2期5-7,共3页
In the past over ten years since the conrtrol of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ses(STD)was resuned in China,a great deal of efforts and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Many new problems,however,have meerged.This paper analyz... In the past over ten years since the conrtrol of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ses(STD)was resuned in China,a great deal of efforts and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Many new problems,however,have meerged.This pap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pressing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 the control of STD,which include the eight notifiable diseases stipulated by the Ministry of Health in 1991,i.e.gonorrhea,syphilis,condyloma acuminatum,non-gonococcal urethritis,chancroid,venereal lymphogranuloma,genital herpes and AI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 治疗 发病率 性传播疾病
下载PDF
药物变态反应专题讲座之五 药物变态反应的临床表现(下)
11
作者 李世荫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1999年第4期240-243,共4页
药物变态反应不是单纯侵犯皮肤粘膜的疾病,皮肤外的各系统器官或组织,包括肝、肾、血液等都有受损的可能.
关键词 药物变态反应 临床表现 全身症状 药热
下载PDF
药物变态反应专题讲座之一 药物变态反应与其它不良反应的区别
12
作者 李世荫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1998年第4期245-248,共4页
药物变态反应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重要的药物不良反应,至今对其本质和机理尚未完全澄清.为此,本刊特邀李世荫教授作一专题讲座,借以提高药物工作者和临床医师的认识.由于内容丰富,文字较长,本刊将分为5次连续在刊物上刊载,以飨读者.
关键词 药物变态反应 过量反应 药物副作用 鉴别
下载PDF
药物变态反应专题讲座之七 药物变态反应的治疗和预防
13
作者 李世荫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00年第2期91-94,共4页
关键词 药物变态反应 治疗 预防
下载PDF
致病酵母菌基因组多态性及亲缘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冬梅 王端礼 +3 位作者 李世荫 李若瑜 朱衡 朱立煌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35-141,共7页
致病酵母是条件致病菌感染中最常见的菌群。其属间、种间及种内的分型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及临床意义。以随机扩增多态性(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sm DNA markers,RAPD)的方法对48株临床上常见的酵母菌属间、种间及种内基因组型的... 致病酵母是条件致病菌感染中最常见的菌群。其属间、种间及种内的分型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及临床意义。以随机扩增多态性(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sm DNA markers,RAPD)的方法对48株临床上常见的酵母菌属间、种间及种内基因组型的多态性进行了研究,并以多种引物扩增带型的相似性系数的高低来评价酵母菌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RAPD带型可清楚的显示出假丝酵母(Candida)及相关酵母属间、种间及种内的差异,亲缘关系的研究表明假丝酵母属与隐球菌属(Cryptococcus)、丝孢酵母属(Trichosporon)的相似性系数为80%,除季也蒙假丝酵母(C. guilliermondii)外,假丝酵母属中不同种间的相似性系数为82%~87%,同种不同株间的相似性系数>90%。大多数属、种基因组分型的结果和形态学分类结果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 真菌 分类 基因组分型 多态性 亲缘关系
下载PDF
烟曲霉rRNA基因ITS区的克隆测序分析 被引量:19
15
作者 骆志成 王端礼 +3 位作者 孔繁荣 李冬梅 李若瑜 李世荫 《菌物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36-341,共6页
对烟曲霉rRNA基因内转录间区(ITS区)进行了克隆测序,并将之与其他几种常见曲霉的相应序列进行了比较。发现3株烟曲霉的ITSⅠ区完全相同,而其中1株烟曲霉的ITSⅡ区与一条已知相应序列仅有2个碱基的变异。提示烟曲霉rRNA基因的两个IT... 对烟曲霉rRNA基因内转录间区(ITS区)进行了克隆测序,并将之与其他几种常见曲霉的相应序列进行了比较。发现3株烟曲霉的ITSⅠ区完全相同,而其中1株烟曲霉的ITSⅡ区与一条已知相应序列仅有2个碱基的变异。提示烟曲霉rRNA基因的两个ITS区序列均十分保守,而且与黄曲霉、黑曲霉、土曲霉及构巢曲霉的相应序列相比较,均有一定程度的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曲霉 RRNA 致病菌 ITS区 基因克隆 基因测序
下载PDF
白念珠菌对唑类药物耐药机制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文莉 王端礼 +4 位作者 李若瑜 朱立煌 李世荫 王晓红 万哲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白念珠菌对唑类抗真菌药物耐药机制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方法32株氟康唑耐药性白念珠菌被选为受试菌株;将分六段扩增出来的靶基因片段进行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选择SSCP分析有阳性结果的3个代表片段进行克隆... 目的探讨白念珠菌对唑类抗真菌药物耐药机制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方法32株氟康唑耐药性白念珠菌被选为受试菌株;将分六段扩增出来的靶基因片段进行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选择SSCP分析有阳性结果的3个代表片段进行克隆测序。结果所有受试菌株SSCP分析均呈阳性结果,其中第六对引物的扩增片段系突变热点所在部位(细胞色素P450L1A1的高可变区),另外,耐药株之间也存在差异。且将诱变所得耐药菌落与其亲本的带型进行比较也得到了与上述类似的结果。通过测序共发现11个突变点,其中5个为有意义突变位点,且有4个位于第六对引物所扩增出来的片段之内。结论一个或一个以上部位的基因突变造成了这些菌株耐药现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念球菌 耐药机制 多位点突变
下载PDF
改善生活方式,促进银屑病患者心身健康 被引量:16
17
作者 邵长庚 杨雪琴 +1 位作者 彭永年 李世荫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6-67,共2页
关键词 生活方式 银屑病 心身健康 饮食 运动
下载PDF
TF-1细胞凋亡相关基因19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宋清华 王晶 +4 位作者 陈英玉 狄春晖 孙荣华 陈学荣 李世荫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9-193,T004,共6页
目的 :探讨TF - 1细胞凋亡相关基因 1 9(TFAR1 9)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发病诱因中的作用及其与SLE病情的关系。方法 :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Ladder方法、Westernblotting方法、荧光免疫显微镜、ELISA方法检测中波紫外线 (UVB)诱导HaCa... 目的 :探讨TF - 1细胞凋亡相关基因 1 9(TFAR1 9)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发病诱因中的作用及其与SLE病情的关系。方法 :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Ladder方法、Westernblotting方法、荧光免疫显微镜、ELISA方法检测中波紫外线 (UVB)诱导HaCaT细胞凋亡时TFAR1 9的表达及其与SLE患者病情的关系。结果 :在剂量为 30mJ/cm2的UVB照射 2 4h后 ,HaCaT细胞开始凋亡 ,TFAR1 9在此过程中有表达 ,发现活动期SLE患者血清中TFAR1 9的抗体值高于稳定期和正常对照组的值 (P≤ 0 .0 5)。结论 :在UVB诱导角质形成细胞HaCaT凋亡的过程中 ,有TFAR1 9的参与并发挥了作用 ,提示TFAR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细胞凋亡 紫外线B TF-1细胞凋亡相关基因19
下载PDF
卡泊三醇对银屑病皮损中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银涛 李世荫 +1 位作者 桑建利 张波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6,共3页
从细胞凋亡角度探讨卡泊三醇(CPT)治疗银屑病(PS)的药理机制。采用末端标记(TUNEL)技术 ,分别检测了30例CPT治疗前后的PS患者和10名正常人皮肤标本的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经CPT治疗后的PS皮损中的角质形成细胞凋亡数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 从细胞凋亡角度探讨卡泊三醇(CPT)治疗银屑病(PS)的药理机制。采用末端标记(TUNEL)技术 ,分别检测了30例CPT治疗前后的PS患者和10名正常人皮肤标本的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经CPT治疗后的PS皮损中的角质形成细胞凋亡数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CPT治疗PS的疗效可能与其增加角质形成细胞的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泊三醇 银屑病 角质形成细胞 细胞凋亡
下载PDF
Fas Bax和bcl-2蛋白在银屑病病人表皮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振祥 李世荫 +1 位作者 杨雪琴 张波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7,共2页
目的观察银屑病病人表皮细胞凋亡中凋亡基因Fas、Bax(bcel相关基因)和凋亡抑制基因bcl2(BcelLymphoma/Leukemia2)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在33例银屑病皮损标本中... 目的观察银屑病病人表皮细胞凋亡中凋亡基因Fas、Bax(bcel相关基因)和凋亡抑制基因bcl2(BcelLymphoma/Leukemia2)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在33例银屑病皮损标本中,观察了Fas、Bax及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发现33例银屑病皮损标本中,Fas29例阳性表达;Bax23例阳生;33例bcl2表达皆阴性。5例正常对照中,Fas及Bax皆阴性,bcl2在基底层细胞中阳性。结论结果提示Fas和Bax蛋白的高表达、bcl2的不表达与银屑病损害中表皮细胞凋亡增多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表皮细胞 蛋白表达 FAS BAX BCL-2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