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1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抑酸药——消化系统疾病用药指导系列(一)
1
作者 李亚芳 严伟 郑小春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24年第2期10-19,共10页
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致病因素是多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临床治疗上可能需要多种药物联合使用,以达到全面、有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目的。其中,抑酸药可有效抑制胃酸分泌,是目前治疗消化性溃疡的首选药物。
关键词 消化系统疾病 抑酸药 用药指导 发病机制 抑制胃酸分泌 首选药物 药物联合使用 治疗消化性溃疡
下载PDF
细丝蛋白A在肿瘤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亚芳 张震 郗彦凤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151-154,共4页
细丝蛋白A(filamin A,FLNA)是一种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参与人的多种生理和病理作用。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人们对肿瘤认识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FLNA及其广泛的伙伴蛋白在乳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等常见肿瘤中构... 细丝蛋白A(filamin A,FLNA)是一种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参与人的多种生理和病理作用。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人们对肿瘤认识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FLNA及其广泛的伙伴蛋白在乳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等常见肿瘤中构成了精密的分子调控网络,并在肿瘤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和耐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FLNA及其伙伴蛋白很可能成为新的肿瘤分子标志物和治疗靶点,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方向。本文主要综述了FLNA结构功能特点以及在其肿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NA 肿瘤 分子标志物 丝状蛋白 细胞骨架
下载PDF
高频GPS监测的阿拉斯加地震同震形变与震级预估
3
作者 李波 高志钰 +2 位作者 曾致 李亚芳 李金香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150,共8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2020年阿拉斯加矩震级(MW)7.8地震同震形变获取及震级预估,提出一种高频全球定位系统(GPS)监测的阿拉斯加地震同震形变与震级预估方法:利用双差动态定位方法处理震中周边9个高频GPS测站数据,并解算得到这些测站的三维位... 为了进一步研究2020年阿拉斯加矩震级(MW)7.8地震同震形变获取及震级预估,提出一种高频全球定位系统(GPS)监测的阿拉斯加地震同震形变与震级预估方法:利用双差动态定位方法处理震中周边9个高频GPS测站数据,并解算得到这些测站的三维位移波形;最后获取此次地震引起的同震形变并对震级结果进行预估分析。结果表明,近场GPS测站位移波形变化幅度显著,波动幅度变化不仅受震中距的影响,也可能受破裂断层、地震波传播路径及场地效应等的影响;距震中最近的AC12测站水平地面峰值位移约为40 cm,永久水平位移约为24 cm,垂向抬升约30.6 cm,震中140 km范围内的GPS测站均能够监测到量值大于1 cm的永久水平形变,330 km范围内的GPS测站能够监测到毫米级以上的永久水平形变,除AC12测站与AC45测站外,此次地震造成其余测站明显的永久沉降。这些结果反映出此次地震的震源特征表现为逆冲性质,也可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利用这些高频GPS地面峰值位移(PGD)预估此次地震的震级为7.78,与实际震级基本一致,表明利用高频GPS数据进行强震震级快速预估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全球定位系统(GPS) 位移波形 同震形变 震级估计 矩震级(Mw) 阿拉斯加Mw7.8地震
下载PDF
盐城市甜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产量及性状主成分分析
4
作者 姬振蒙 沈业松 +3 位作者 殷敏 朱丽 李亚芳 孙扣忠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908-912,共5页
盐城市新洋农业试验站承担2022年国家北方(黄淮海)甜玉米组联合体区试试验,鉴定了14个甜玉米品种主要农艺性状,采用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从产量、品质、经济效益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亨白甜328、金冠2054、皇金翠7号... 盐城市新洋农业试验站承担2022年国家北方(黄淮海)甜玉米组联合体区试试验,鉴定了14个甜玉米品种主要农艺性状,采用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从产量、品质、经济效益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亨白甜328、金冠2054、皇金翠7号和亨甜302等鲜食甜玉米品种,更适合在盐城市沿海地区种植,为育种工作者培育适宜于沿海地区种植的鲜食甜玉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区试试验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基于微信小程序的线上防震减灾科普馆的构建与实现——新疆防震减灾移动科普馆的线上延伸实践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亚芳 常建军 +2 位作者 王新刚 马睿 李波 《科技资讯》 2023年第7期30-35,共6页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防震减灾科普”已成为实现防震减灾科普社会化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在如今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下,人员密集场所疫情防控风险大,线上科普无疑成为受众范围更广、效率更高、风险更低的科普形式。该文采用跨平...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防震减灾科普”已成为实现防震减灾科普社会化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在如今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下,人员密集场所疫情防控风险大,线上科普无疑成为受众范围更广、效率更高、风险更低的科普形式。该文采用跨平台、易使用、投入少的开发理念,以微信为载体,设计一种基于微信小程序的线上防震减灾科普馆,将新疆地震局目前线下的移动科普馆向线上拓展,丰富科普形式、扩大科普受众面,通过线下、线上相结合,更好地发挥科普馆的社会服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震减灾 科普馆 微信小程序 程序设计
下载PDF
基于新浪微博的四川芦山6.1级地震和马尔康6.0级震群舆情分析及灾情信息获取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亚芳 谭明 +2 位作者 李金香 王新刚 李波 《内陆地震》 2023年第2期128-136,共9页
震后对网络舆情信息的监控与分析,及灾情信息的快速获取、处理、分析和研判对于部署抗震救灾、掌握灾情舆情、稳定民众情绪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新浪微博数据,获取四川芦山6.1级地震和马尔康6.0级震群相关的微博和评论等信息,通过对信息... 震后对网络舆情信息的监控与分析,及灾情信息的快速获取、处理、分析和研判对于部署抗震救灾、掌握灾情舆情、稳定民众情绪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新浪微博数据,获取四川芦山6.1级地震和马尔康6.0级震群相关的微博和评论等信息,通过对信息进行充分挖掘、分析和表达,研究地震事件中微博舆情的演化、民众情绪反应特征、关注热点等,并在此基础上对房屋破坏、生命线工程破坏、人员伤亡等灾情信息分类提取,可为地震应急决策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震 马尔康震群 新浪微博 舆情分析 灾情获取
下载PDF
初高中协同视域下高中思政课教学实践——以“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教学为例
7
作者 李亚芳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 2023年第7期43-44,共2页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要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的学科课程。”初高中思政课程具有共同目标——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教学规律 立德树人 思政课程 道德与法治课程 学生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初高中 素质教育
下载PDF
延续性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8
作者 李亚芳 张博 王静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许昌市中心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76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8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38例实施延续性护理,均护理干预12周。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许昌市中心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76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8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38例实施延续性护理,均护理干预12周。比较两组心理状态、自护能力、服药依从性、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心理健康量表(SCL-90)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分、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MMAS-8)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健康调查简表(SF-36)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消极心理状态,有效提升患者自护能力和用药依从性,降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延续性护理 自我护理能力 用药依从性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盐城地区小麦套种两季鲜食糯玉米免耕栽培技术
9
作者 王春云 沈业松 +2 位作者 姬振蒙 李亚芳 孙扣忠 《吉林蔬菜》 2023年第4期147-147,共1页
为进一步促进盐城地区经济发展,探索多种作物间套种种植模式,本试验从小麦套种两季鲜食糯玉米套种方式、品种选择、适期播种、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经济效益分析等方面,总结介绍小麦套种两季鲜食糯玉米免耕栽培技术。
关键词 盐城地区 两季鲜食糯玉米 套种 免耕栽培技术
下载PDF
江苏沿海地区露地鲜食玉米一年两熟无公害栽培技术
10
作者 孙扣忠 沈业松 +4 位作者 姬振蒙 任荣荣 李亚芳 王春云 耿安红 《上海农业科技》 2023年第2期69-70,94,共3页
为进一步促进江苏沿海地区的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笔者从播前准备、品种选择、茬口安排、播种、隔离种植措施、病虫草害防治、肥水管理、采收等环节,总结介绍了适用于江苏沿海地区的露地鲜食玉米一年两熟无公害栽培技术,以期为相关种植户... 为进一步促进江苏沿海地区的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笔者从播前准备、品种选择、茬口安排、播种、隔离种植措施、病虫草害防治、肥水管理、采收等环节,总结介绍了适用于江苏沿海地区的露地鲜食玉米一年两熟无公害栽培技术,以期为相关种植户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沿海地区 鲜食玉米 露地栽培 一年两熟 技术要点
下载PDF
昌九高速改扩建项目景观设计思路
11
作者 李亚芳 付凯敏 陈玮 《江西交通科技》 2024年第1期52-55,60,共5页
文章对昌九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景观设计进行了详细论述,指出公路景观应与地域人文历史、自然环境相结合,实现高速文化与区域文化、大美高速与自然风光相融合,通过高速对沿线景观的串联,可以对当地特有人物、历史、自然风光加以浓缩展示... 文章对昌九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景观设计进行了详细论述,指出公路景观应与地域人文历史、自然环境相结合,实现高速文化与区域文化、大美高速与自然风光相融合,通过高速对沿线景观的串联,可以对当地特有人物、历史、自然风光加以浓缩展示,实现对区域特殊的自然人文情怀的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绿化 设计思路 高速公路
下载PDF
珠江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叶 刘永 +6 位作者 李纯厚 吴鹏 李亚芳 舒黎明 林琳 肖雅元 唐广隆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9-47,共9页
珠江口是广东最大的出海口,在中国河口生态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为揭示珠江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分别于2019年冬季(12月)、2020年夏季(8月)、2021年春季(3月)和秋季(10月)对珠江口海域开展了4个航次的调查。运用多元统... 珠江口是广东最大的出海口,在中国河口生态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为揭示珠江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分别于2019年冬季(12月)、2020年夏季(8月)、2021年春季(3月)和秋季(10月)对珠江口海域开展了4个航次的调查。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采集的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等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4次调查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138种,以春季大型底栖动物种类数最高(45种),春季栖息密度最高(590个·m^(−2)),夏季最低。生物量则是冬季最高、秋季最低。光滑倍棘蛇尾(Amphiopholis laevis)为春、夏和秋季的共有优势种。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结果表明,Margalef丰富度指数(D)、Shannon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均在季节间变化显著(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与pH、悬浮物(Suspended solids,SS)和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等多种环境因子呈显著相关性。研究表明大型底栖动物的季节性变化是多种环境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进一步加强对该海域生物多样性的长期监测与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季节变化 环境因子 珠江口
下载PDF
大亚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3
作者 李雪 李亚芳 +9 位作者 陈清华 宁加佳 王亮根 徐磊 黄德练 刘双双 钟超 张健 王雪辉 杜飞雁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2-50,共9页
近年来受人为扰动等多种因素影响,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潮间带的生态功能发生了明显变化。为掌握大亚湾近岸海域生态系统变化规律,根据2021年夏季(8月)和秋季(11月)在大亚湾获取的6条潮间带断面(3条砂质、2条泥质和1条人工岸线... 近年来受人为扰动等多种因素影响,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潮间带的生态功能发生了明显变化。为掌握大亚湾近岸海域生态系统变化规律,根据2021年夏季(8月)和秋季(11月)在大亚湾获取的6条潮间带断面(3条砂质、2条泥质和1条人工岸线)的大型底栖动物和栖息环境调查数据,对其群落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共鉴定大型底栖动物118种,其中夏季82种、秋季64种,均以软体动物最多,节肢动物次之,环节动物第三。6条采样断面中,夏、秋季大型底栖动物平均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分别为589.36、188.22 g·m^(−2)和356.39、1010.3个·m^(−2),均以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占比较高。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排序分析结果表明,大亚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可划分为沙相、泥相和人工岸线3个群落。其中,人工岸线群落多样性指数最高,稳定性最佳。冗余分析表明,底质类型和人为干扰是影响大亚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潮间带 群落结构 大亚湾
下载PDF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复配对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殷敏 丁颖 +3 位作者 庄东英 李亚芳 晏军 崔必波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5期5-8,共4页
为明确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水稻增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本试验以喷清水为对照(CK),设置单独施用海藻素以及以相同用量的海藻素分别与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复配,于水稻拔节孕穗期进行3次叶面喷施... 为明确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水稻增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本试验以喷清水为对照(CK),设置单独施用海藻素以及以相同用量的海藻素分别与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复配,于水稻拔节孕穗期进行3次叶面喷施,比较叶面喷施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后水稻在产量、分蘖、株高以及地上部干重的差异。结果表明,施用海藻素后水稻产量提高9.4%~36.9%,主要表现在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结实率的增加;海藻素与其他植物生长调节剂复配施用后的效果更好,较单独施用海藻素增产12.9%~25.1%,其中以添加海藻素和复硝酚钠处理增产最为显著,主要表现在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分蘖数和地上部干物重的增加;海藻素+胺鲜酯处理有利于提高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海藻素+芸苔素内酯处理可促进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分蘖数和地上部干物重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植物生长调节剂 产量性状 海藻素
下载PDF
4种苗前除草剂对沿海地区小麦田杂草的防除效果
15
作者 姬振蒙 任荣荣 +4 位作者 朱丽 殷敏 沈业松 李亚芳 孙扣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6期137-139,共3页
测定4种小麦田常见除草剂对杂草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除草剂丙草胺和绿麦隆对繁缕、葎草和硬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80%以上,而对猪殃殃的鲜重防效较差;噻吩磺隆对繁缕的防效高于90%,但对葎草、硬草和猪殃殃的防效较差;而吡氟酰草胺对... 测定4种小麦田常见除草剂对杂草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除草剂丙草胺和绿麦隆对繁缕、葎草和硬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80%以上,而对猪殃殃的鲜重防效较差;噻吩磺隆对繁缕的防效高于90%,但对葎草、硬草和猪殃殃的防效较差;而吡氟酰草胺对麦田杂草猪殃殃、繁缕、葎草和硬草等起到完全杀灭作用。整体防除效果表现为吡氟酰草胺>绿麦隆>丙草胺>噻吩磺隆,在沿海地区可优先选择吡氟酰草胺进行小麦田苗前杂草的防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氟酰草胺 苗前处理 小麦 杂草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病人心脏康复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王曼 李亚芳 《全科护理》 2024年第4期693-697,共5页
综述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病人心脏康复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对现存的共性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总结,以期为护理人员开展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围术期心脏康复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脏康复 依从性 康复模式 综述
下载PDF
底质类型对三亚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李亚芳 杜飞雁 +2 位作者 王亮根 王雪辉 宁加佳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59-1571,共13页
根据2014年3月在海南三亚湾及湾内东、西琩洲岛获取的9条潮间带断面(3条砂质和6条岩礁)中潮区生物调查数据,分析底质类型对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1)移动能力弱、掘洞型和滤食性的底栖动物在砂质海滩有较多分布,... 根据2014年3月在海南三亚湾及湾内东、西琩洲岛获取的9条潮间带断面(3条砂质和6条岩礁)中潮区生物调查数据,分析底质类型对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1)移动能力弱、掘洞型和滤食性的底栖动物在砂质海滩有较多分布,而不移动、移动能力强、固着型、爬行型以及植食性和捕食性的底栖动物在岩礁海岸分布较多;(2)主坐标典型性分析(CAP)显示,9条潮间带断面的大型底栖动物可明显分为岩礁和砂质2群,不同底质的潮间带断面大型底栖动物具有不同的性状模式,其中迁移能力、栖息方式和食性是造成其差异的主要原因;(3)大型底栖动物的香农多样性指数(H′)和功能多样性指数(FD)均呈岩礁潮间带断面高于砂质潮间带断面;(4)2种底质海滩的大型底栖动物均具有较高的功能冗余,但砂质海滩略高于岩礁海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底质类型 生态功能 主坐标典型性分析 三亚湾
下载PDF
不同高程短尖苔草对水位变化的生长及繁殖响应 被引量:26
18
作者 李亚芳 陈心胜 +1 位作者 项文化 谢永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959-1966,共8页
在淡水湿地生态系统中,水位通常是制约植被生长和繁殖动态的关键因素,进而对物种组成、群落演替和植被分布格局产生决定性影响。无性繁殖是洞庭湖湿地克隆植物适应环境胁迫的重要策略之一,以洞庭湖湿地典型克隆植物-短尖苔草(Carex brev... 在淡水湿地生态系统中,水位通常是制约植被生长和繁殖动态的关键因素,进而对物种组成、群落演替和植被分布格局产生决定性影响。无性繁殖是洞庭湖湿地克隆植物适应环境胁迫的重要策略之一,以洞庭湖湿地典型克隆植物-短尖苔草(Carex brevicuspis C.B.Clarke)为对象,研究了不同分布高程(23.7 m和25.8 m)的植物对水位变化(0 cm,-15 cm,-30 cm)的生长和繁殖特征响应。结果表明:水位变化对不同分布高程分布短尖苔草的生长和克隆繁殖特征均产生显著影响(P<0.05)。对高程区的短尖苔草而言,克隆繁殖特征如分株数、分株总生物量、芽数和芽生物量随水位的降低而增加,而对生长特征(株高及总生物量)无显著影响(P>0.05),表明适当干旱有利于高程区苔草的克隆繁殖。对于低程区分布短尖苔草而言,水位变化对其生长特征有显著影响(P<0.05),如株高和总生物量随着水位的降低而增加;分株数和总芽生物量等克隆繁殖特征则随水位的降低而减少,而水位对低程区短尖苔草的分株总生物量和总芽数影响不显著(P>0.05)。因此,短尖苔草的克隆繁殖特征除受到水位的影响外,还受其分布高程的影响。可见,同一种短尖苔草因长期适应于不同生境而对相同的环境胁迫表现出了不同的生长繁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位 克隆繁殖 湿地植物 洞庭湖
下载PDF
粤西海陵湾养殖区邻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特征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亚芳 杜飞雁 +2 位作者 王亮根 宁加佳 李纯厚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94-1307,共14页
根据2014—2016年粤西海陵湾养殖区湾内和湾外邻近海域21°27′—21°38′N、111°42′—111°57′E 4个航次调查资料,对其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鉴定大型底栖动物64种,春季种类最多为39种,秋... 根据2014—2016年粤西海陵湾养殖区湾内和湾外邻近海域21°27′—21°38′N、111°42′—111°57′E 4个航次调查资料,对其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鉴定大型底栖动物64种,春季种类最多为39种,秋季最低为17种。4季均以环节动物种类数最多,软体动物次之。不同季节间优势种有所差异,仅倍棘蛇尾Amphioplus sp.为周年优势种。春、夏、秋和冬季第一优势种分别为倍棘蛇尾、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短吻铲荚螠Listriolobus brevirostris和平蛤蜊Mactra mera。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13ind./m^2和15.4g/m^2,其中丰度以春季最高为248ind./m^2,夏季最低为167ind./m^2,而生物量则以秋季最高为28.0g/m^2,春季最低为2.4g/m^2;平面分布总体呈现湾外高于湾内的趋势。底栖动物Pielou均匀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95—1.00和1.56—4.07,其中时间分布规律明显,春季最高,秋季最低;空间上,两者无明显分布差异。群落结构时空差异显著,为沉积物类型、水深、底层无机氮和悬浮物以及捕食压力等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陵湾 养殖区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特征 环境因素
下载PDF
基于生物性状分析方法的不同恢复阶段无瓣海桑人工林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功能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亚芳 杜飞雁 +2 位作者 王亮根 谷阳光 宁加佳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19,共10页
根据2014年11月在深圳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裸滩、8年、9年、14年、16年和20年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人工林以及天然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红树林生物调查数据,通过"裸滩-人工林-天然红树林"对照分析,对不同恢复阶... 根据2014年11月在深圳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裸滩、8年、9年、14年、16年和20年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人工林以及天然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红树林生物调查数据,通过"裸滩-人工林-天然红树林"对照分析,对不同恢复阶段无瓣海桑人工林大型底栖动物生物性状分布模式、功能多样性和功能冗余以及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裸滩、8至16年无瓣海桑人工林以及天然林和20年林龄人工林分别具不同的性状分布模式;其中栖息地结构越复杂和有机质含量越高,大型底栖动物中低迁移能力、较小个体和栖息方式为爬行/游泳型、幼虫为浮养幼虫以及食性为沉积食性和植食性的物种所占比例越大。功能多样性总体上随栖息地结构复杂性和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功能冗余则呈红树林样点远高于裸滩的趋势。总体而言,红树林栖息地结构复杂性的适量增加对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功能较为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生物性状 功能多样性 功能冗余 恢复阶段 无瓣海桑人工林 栖息地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