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4篇文章
< 1 2 10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TTL14在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
作者 李佳佳 伍燕平 +3 位作者 张孟孟 王蒙 张平平 刘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6-381,共6页
目的:通过检测RNA甲基转移酶样14(METTL14)在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中的表达水平,探讨METTL14表达在初诊AML患者中的临床与预后意义。方法:收集100例初诊AML患者骨髓标本作为AML组,60例缺铁性贫血(IDA)患者骨髓标本作为对照组... 目的:通过检测RNA甲基转移酶样14(METTL14)在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中的表达水平,探讨METTL14表达在初诊AML患者中的临床与预后意义。方法:收集100例初诊AML患者骨髓标本作为AML组,60例缺铁性贫血(IDA)患者骨髓标本作为对照组,并收集AM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METTL14在两组患者骨髓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AML患者的METTL14表达水平高低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METTL14对AML患者总体生存时间(OS)的影响。通过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AML患者的预后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ETTL14在AML患者中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低表达组比较,METTL14高表达组患者表现出高龄、高骨髓细胞数、疗效差及预后不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ETTL14高表达组的OS较低表达组显著缩短(P<0.05)。METTL14高表达是影响AML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ETTL14在AML患者中明显高表达,与较差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不良预后相关,可作为判断AML患者预后的指标和潜在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RNA甲基转移酶样14 临床意义 预后
原文传递
奥希替尼序贯和吉非替尼治疗EGFR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生存获益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张彭辉 边静 李佳佳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24年第2期56-61,共6页
目的:探讨奥希替尼序贯和吉非替尼治疗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近期生存获益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7月~2022年7月期间某院收治的150例吉非替尼耐药后EGFR突变型晚期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奥希替尼序贯和吉非替尼治疗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近期生存获益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7月~2022年7月期间某院收治的150例吉非替尼耐药后EGFR突变型晚期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使用奥希替尼序贯治疗的患者纳入序贯组(n=78),使用吉非替尼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n=72)。对照组给予吉非替尼片加量治疗,序贯组给予甲磺酸奥希替尼片序贯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生存质量[生存质量核心问卷(QLQ-C30)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序贯组治疗总有效率及生存获益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CEA、CA125、CA199水平均降低(P<0.05),且序贯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QLQ-C30功能评分均升高(P<0.05),且序贯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QLQ-C30症状评分均降低(P<0.05),且序贯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脱发、白细胞减少、胃肠道症状和肝肾功能异常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使用奥希替尼序贯和吉非替尼治疗EGFR突变型晚期NSCLC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希替尼 吉非替尼 序贯治疗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近期生存
下载PDF
分层递进模式在营养专科护士培养中的探索
3
作者 丁清清 吴卓葳 +5 位作者 徐光立 王爱花 丁子钰 李佳佳 邵尚文 刘会范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3期106-109,共4页
目前,临床营养治疗已成为疾病治疗的重要部分,营养方案的有效实施离不开专业的护理,培养合格的营养专科护士是提高临床营养治疗质量的关键环节。然而,国内目前在营养专科护士的培养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学员起点差异大、教学活动积极... 目前,临床营养治疗已成为疾病治疗的重要部分,营养方案的有效实施离不开专业的护理,培养合格的营养专科护士是提高临床营养治疗质量的关键环节。然而,国内目前在营养专科护士的培养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学员起点差异大、教学活动积极性不高、临床带教师资力量不足等。分层递进培养模式是在差异视角的导引下,根据培养对象的学历、职称、工作科室、工作年限的不同,设置并实施递进上升的阶段性培训目标。其核心目的是提高营养专科护士的临床专业能力、领导与管理能力、职业人文特质、指导与协作能力、专业发展能力。本文针对营养专科护士培养的特点,探讨了营养专科护士分层递进培训的一系列方案和措施,旨在为提高营养专科护士培训效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递进培养模式 营养专科 护士 人才培养
下载PDF
大豆根茎过渡区弯曲突变体M_(rstz)的鉴定与基因定位
4
作者 苗龙 舒阔 +8 位作者 李娟 黄茹 王业杏 Soltani Muhammad YOUSOF 许竞好 吴传磊 李佳佳 王晓波 邱丽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91-1103,共13页
植物根茎过渡区(root-stem transition zone,RSTZ)将根和茎相互连接,其发育形态决定了大豆的地上部株型和抗倒伏潜力。本研究通过EMS诱变获得一个RSTZ弯曲或旋转的大豆突变体M_(rstz),其形态特征能够稳定遗传,是探究大豆茎秆发育规律的... 植物根茎过渡区(root-stem transition zone,RSTZ)将根和茎相互连接,其发育形态决定了大豆的地上部株型和抗倒伏潜力。本研究通过EMS诱变获得一个RSTZ弯曲或旋转的大豆突变体M_(rstz),其形态特征能够稳定遗传,是探究大豆茎秆发育规律的特异材料。将该突变体和栽培大豆中黄13杂交构建重组自交系群体,对群体中直立和弯曲型后代的RSTZ进行解剖结构比较,发现弯曲型株系比直立型株系的维管形成层较宽、次生木质部细胞层数较多、细胞形状不规则,表明维管组织分化可能是导致RSTZ形态发生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进一步对化学组分测定发现,木质素和粗纤维含量越高越不易弯曲。选取RIL群体中弯曲型和直立型2种极端株系进行BSA-Seq,采用SNP-index和InDel-index关联分析方法鉴定到调控RSTZ形态的关联区域Chr19:43030943~45849854,该区间共含有319个基因。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注释信息和表达丰度分析筛选到7个候选基因,分别为Glyma.19G170200、Glyma.19G201500、Glyma.19G187800、Glyma.19G178200、Glyma.19G197000、Glyma.19G179100、Glyma.19G196900。其中,Glyma.19G187800、Glyma.19G178200和Glyma.19G196900在大豆驯化中潜在影响RSTZ形态建成。本研究为解析大豆RSTZ组织形成及其遗传基础提供了材料基础,并为挖掘调控大豆茎秆发育基因提供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根茎过渡区 突变体 BSA-seq 候选基因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合并毛霉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5
作者 张平平 王蒙 +6 位作者 金焱 朱俊锋 朱芳兵 韩莉莉 杨艳丽 张凤 李佳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5-692,共8页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并发毛霉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化疗后经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诊断为毛霉菌病的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并发毛霉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化疗后经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诊断为毛霉菌病的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特征、诊疗经过和预后。结果:入组的7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4例,中位年龄52(20-59)岁,急性髓系白血病(AML)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例。肺外参与4例,其中疑似中枢神经系统1例。毛霉菌感染发生的中位时间在启动化疗后16(6-69)d,粒细胞缺乏后19(14-154)d;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发热(7/7)、咳嗽(3/7)、胸痛(3/7)、呼吸困难(1/7)。最常见的胸部CT影像学表现以结节、斑片状或团块实变影为主(6/7)。所有患者粒细胞缺乏期均使用泊沙康唑或伏立康唑预防治疗。5例患者在8个月内死亡,从确诊到死亡的中位时间为1个月。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粒细胞缺乏期,虽然采取预防性抗真菌治疗,但仍然有感染毛霉菌的风险。毛霉菌感染初期均以发热为主要表现。发生毛霉菌感染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单纯使用静脉抗真菌药物效果不佳,致死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毛霉菌病 mNGS 预后
原文传递
MCP-1及CCR2在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6
作者 王蒙 张平平 +4 位作者 朱清 胡忠利 白雪 伍燕平 李佳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119,共8页
目的:分析MCP-1及CCR2在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的表达,并评估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5月期间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确诊及治疗的141例初治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学... 目的:分析MCP-1及CCR2在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的表达,并评估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5月期间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确诊及治疗的141例初治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学资料,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CP-1及CCR2在初治DLBCL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及生存的关系。结果:MCP-1及CCR2的表达与DLBCL患者Ann Arbor分期晚、IPI评分高、乳酸脱氢酶(LDH)升高、Ki-67指数高及疗效差有关,与其他病理学参数(如性别、年龄、β2-微球蛋白、BCL-2、BCL-6、Hans分型、首发部位、有无B症状、骨髓是否受累)均无显著相关性。生存曲线分析显示,MCP-1或CCR2阳性组与阴性组OS及PFS具有统计学差异,且与预后不良有关。单因素Cox回归法分析结果显示,β2-微球蛋白、Ki-67指数、IPI评分、MCP-1、CCR2表达水平对患者的PFS和OS有影响,疗效不佳的患者的PFS和OS明显缩短(P<0.05),性别、年龄、LDH、BCL-2、BCL-6、Hans分型、肿瘤原发部位、有无B症状、骨髓是否受累、Ann Arbor分期对患者的PFS及OS无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β2-微球蛋白高表达、Ki-67指数高、IPI评分高、MCP-1、CCR2高表达水平及疾病缓解的深度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MCP-1或CCR2在初治DLBCL中表达率高,且与DLBCL患者Ann Arbor分期、IPI评分、LDH及Ki-67指数相关预后差的临床指标有关,是影响PFS和OS的不良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MCP-1 CCR2 免疫组化
原文传递
CD70在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7
作者 王蒙 朱俊锋 +8 位作者 伍燕平 朱清 张平平 朱太岗 葛洪峰 周黎黎 李佳佳 桑威 淮海淋巴瘤协作组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66-71,共6页
目的 分析CD70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初诊DLBCL患者116例,收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检测肿瘤组织中CD70的表达情况,分... 目的 分析CD70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初诊DLBCL患者116例,收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检测肿瘤组织中CD70的表达情况,分析CD70表达在DLBCL患者中的临床意义。结果 116例DLBCL患者中CD70阳性表达率为80.17%,其表达与中期评估疗效、有无B症状、骨髓是否受累、Ann Arbor分期相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β2-MG)、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BCL-6、Ki-67、Hans分型、原发部位、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无显著相关性(P>0.05)。生存分析显示,CD70阳性组与CD70阴性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70阳性组患者预后更差。单因素分析显示,中期评估疗效、LDH、β2-MG、Ki-67、Hans分型、Ann Arbor分期、IPI评分及CD70表达影响患者预后。多因素分析显示,中期评估疗效、Ki-67、Hans分型、CD70是患者PFS的独立预后因素,中期评估疗效、β2-MG、Ki-67、Hans分型和CD70是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CD70在DLBCL中呈高表达,且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70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预后 无进展生存期 总生存期
下载PDF
高原寒冷环境猪腹部肠管火器贯通伤后弹道细菌变化及药敏分析
8
作者 屈金权 李佳佳 +5 位作者 杨欣悦 孙赳 梁飞行 宋来阳 靳向辉 刘江伟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247-255,共9页
目的探讨高原寒冷环境腹部肠管火器贯通伤后体温、弹道细菌学变化及药敏情况。方法将20只2~3个月龄(体重30~35 kg)实验猪以随机数字法分为高原寒冷组(HC组)及平原常温组(LN组),每组10只。分别将两组实验猪放置于西北特殊环境人工实验舱... 目的探讨高原寒冷环境腹部肠管火器贯通伤后体温、弹道细菌学变化及药敏情况。方法将20只2~3个月龄(体重30~35 kg)实验猪以随机数字法分为高原寒冷组(HC组)及平原常温组(LN组),每组10只。分别将两组实验猪放置于西北特殊环境人工实验舱内,HC组调节海拔高度6000 m(大气压47.33 kPa,空气氧分压为9.87 kPa)温度10℃,LN组调节海拔高度800 m(大气压89.87 kPa,空气氧分压为18.8 kPa)温度25℃,停留48 h;麻醉后将其以腾空站立位悬吊于靶场,用半自动手枪射击实验猪右下腹部,致伤后简单包扎返回实验室,分别在2、4、8、12、24 h取弹道内部1 cm深的组织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实验。结果HC组在伤后2、4、8 h时间点体温均显著高于LN组(P<0.001)。LN组体温在24 h超过H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组与LN组伤后弹道入口和弹道出口细菌均大量增殖,除HC组弹道出口12、24 h较前一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对比前一时间点细菌增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或P<0.001)。在同一时间点,HC组和LN组弹道出口处的细菌含量明显高于弹道入口处的细菌含量(P<0.01或P<0.001)。LN组除24 h弹道入口细菌计数与HC组无差异(P>0.05)外,其余相同时间点弹道入口和弹道出口的细菌计数均显著高于HC组(P<0.001)。LN组伤后弹道入口及出口早期主要是以大肠埃希菌为代表的肠道细菌,混合各类表皮细菌;入口12 h起,出口4 h起无表皮细菌检测出。HC组伤后弹道入口及出口早期主要是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等为代表的肠道细菌,混合少量表皮细菌;入口24 h,出口8 h起无表皮细菌检测出。HC组检测出的14种细菌中,对氨苄西林、青霉素、亚胺培南、四环素、头孢他啶、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庆大霉素耐药率在50%以上的细菌分别有7、9、1、11、2、6、9、3种。结论高原寒冷环境会降低腹部火器伤弹道细菌的繁殖速度,减少表皮细菌含量及种类,改变肠道菌群结构。高原寒冷环境肠管贯通伤需尽早清创,联合使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器伤 高原 细菌学 药敏
下载PDF
甲基转移酶样蛋白14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的调节作用
9
作者 张孟孟 伍燕平 +2 位作者 张平平 王蒙 李佳佳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27-30,共4页
目的 探讨过表达和敲低甲基转移酶样蛋白14(METTL14)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的调节作用。方法 取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NB4进行培养,分为过表达对照组、过表达组、干扰对照组、干扰组,过表达对照组及过表达组分... 目的 探讨过表达和敲低甲基转移酶样蛋白14(METTL14)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的调节作用。方法 取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NB4进行培养,分为过表达对照组、过表达组、干扰对照组、干扰组,过表达对照组及过表达组分别转染空白质粒和METTL14质粒,干扰对照组和干扰组分别转染si-NC和si-METTL14质粒。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Dot Blotting法检测细胞N-6甲基腺苷(m6A)修饰水平。结果 与过表达对照组相比,过表达组细胞增殖率升高、细胞凋亡率降低、细胞迁移数、细胞侵袭数升高,NB4细胞m6A修饰水平提高(P均<0.05);与干扰对照组相比,干扰组细胞增殖率降低、细胞凋亡率增加、细胞迁移数、细胞侵袭数降低,NB4细胞m6A修饰水平降低(P均<0.05)。结论 METTL14可促进NB4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其机制可能与提高m6A修饰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白血病 甲基转移酶样蛋白14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细胞侵袭 细胞迁移 甲基转移酶 N6-甲基腺苷
下载PDF
大豆芽期耐高温评价方法构建及耐高温种质资源筛选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佳佳 龙群 +12 位作者 朱尚尚 单雅敬 吴美燕 鲁云 支现管 廖威 陈浩然 赵振邦 苗龙 高慧慧 李英慧 王晓波 邱丽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863-2875,共13页
极端高温事件频增导致大豆生产接连遭受高温热害,严重影响其产量构成和品质性状。种子在发芽阶段对外界环境变化较为敏感,温度升高及伴随而来的干旱等现象会影响大豆种子出苗。建立一套科学的大豆芽期耐高温评价方法,可以为早期耐高温... 极端高温事件频增导致大豆生产接连遭受高温热害,严重影响其产量构成和品质性状。种子在发芽阶段对外界环境变化较为敏感,温度升高及伴随而来的干旱等现象会影响大豆种子出苗。建立一套科学的大豆芽期耐高温评价方法,可以为早期耐高温鉴定、耐高温种质选育以及遗传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以385份大豆种质资源为材料,利用人工气候培养箱创造高温环境,于芽期进行高温处理3 d(40℃,8 h光照/16 h黑暗)。相较于对照(25℃,8 h光照/16 h黑暗),高温处理后大豆芽期下胚轴长显著下降10.9%(P<0.05);根鲜重、根干重和根冠比等指标分别极显著增加了13.10%、22.20%和16.90%(P<0.01),结果表明,高温处理会显著影响大豆芽期地上部与地下部生物量的分布。对各性状耐高温系数进行主成分分析,将11个指标转换成3个主成分因子,进一步通过隶属函数标准化分析计算获得大豆响应高温胁迫综合评价值(H),并基于H值对参试品种进行聚类分析。最终将385份种质资源芽期耐高温特性划分为5个等级,即:Ⅰ级(耐高温型)、Ⅱ级(较耐高温型)、Ⅲ级(中间型)、Ⅳ级(高温较敏感型)和Ⅴ级(高温敏感型),综合试验中具体表现,筛选出4个芽期耐高温型大豆品种(H245、H070、H268和H216)。对各项指标逐步回归分析后,建立大豆芽期耐高温综合评价(H值)预测模型:H=0.191+0.017X_(1)–0.007X_(2)+0.013X_(7)+0.027X_(8)–0.009X_(10)(R^(2)=0.9752),筛选出下胚轴长(X_(1))、主根长(X_(2))、下胚轴干重(X_(7))、根鲜重(X_(8))和简化活力指数(X_(10))5个指标可以作为大豆芽期耐高温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芽期 高温处理 种质资源 耐高温性评价
下载PDF
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内科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佳佳 伍燕平 +6 位作者 白雪 李忠玉 张平平 王蒙 杨艳丽 张凤 夏阳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7期681-685,共5页
目的 评价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这一新型临床教学模式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蚌埠医学院2018级100名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5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观察组采用基... 目的 评价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这一新型临床教学模式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蚌埠医学院2018级100名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5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观察组采用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新型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在教学课程结束后分别进行理论考核、临床技能操作及问卷调查评分,根据考核结果分析两种教学模式的效果。结果 理论考核、临床技能操作及问卷调查评分三种考核结果,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观察组中大多数学生认为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相的新型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的积极性及达到预想学习效果。结论 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临床教学模式应用在内科学的教学中,不仅能够增强团队协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能够提高内科学的临床教学质量。有望将此模式在内科学教学中进一步推广应用,为临床教学方式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慕课 翻转课堂 内科学 教学模式
下载PDF
UCA1在AML患者骨髓组织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对AML细胞增殖凋亡调节作用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佳佳 伍燕平 +3 位作者 白雪 王蒙 李忠玉 张平平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6期1-5,共5页
目的观察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尿路上皮癌胚抗原(urothelial carcinoma associated gene 1,UCA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组织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对人AML不同亚型细胞株U937、HL60增殖凋亡的调节作用... 目的观察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尿路上皮癌胚抗原(urothelial carcinoma associated gene 1,UCA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组织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对人AML不同亚型细胞株U937、HL60增殖凋亡的调节作用,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1)30例AML患者、3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的骨髓标本,采用RT-PCR检测骨髓组织单个核细胞UCA1。(2)将U937及HL60细胞各分为1、2、3组。1、2组分别用UCA1-siRNA(可抑制UCA1表达)和空载siRNA转染,3组为空白对照(不作任何处理)。分别于转染24、48、72 h取各组细胞,MTT法测算细胞增殖活力。转染48 h时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各组细胞凋亡情况。转染48 h时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p-gsk-3?蛋白。结果AML及缺铁性贫血患者骨髓组织单个核细胞UCA1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96±1.51、1.09±0.93,二者比较,P<0.05。与2、3组比较,转染24、48、72 h时U937及HL-601组细胞增殖活力低(P均<0.05)。U937细胞1、2、3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4.20%±1.21%、7.21%±1.41%、6.84%±1.53%,HL-60细胞1、2、3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4.21%±1.83%、7.20%±1.56%、7.85%±1.93%,与2、3组比较,U937及HL-60细胞1组细胞凋亡率高(P均<0.05)。与2、3组比较,U937及HL-601组细胞Wnt、β-catenin相对表达量降低,p-gsk-3?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均<0.05)。结论与缺铁性贫血患者比较,AML患者骨髓组织单个核细胞UCA1表达升高。抑制UCA1表达可抑制U937及HL-60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UCA1抑制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长链非编码RNA UCA1 白血病 急性髓系白血病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下载PDF
基于火-储联合循环的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多运行模式热力性能分析
13
作者 李佳佳 李兴朔 +3 位作者 周国文 颜培刚 刘金福 于达仁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598-3609,I0022,共13页
综合考虑绝热压缩空气储能及火电机组的特点和不足,该文从能量转化及利用机理出发,提出将二者耦合集成的火-储联合循环概念以及一种基于该循环的新型冷热电多能联供系统,并对该系统进行性能评估和特性分析。基于构建的热力模型,分别研... 综合考虑绝热压缩空气储能及火电机组的特点和不足,该文从能量转化及利用机理出发,提出将二者耦合集成的火-储联合循环概念以及一种基于该循环的新型冷热电多能联供系统,并对该系统进行性能评估和特性分析。基于构建的热力模型,分别研究纯电及热电、冷电联产3种典型场景下热能综合利用方式对重要参数及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在最优集成方案下,储能系统的循环效率可提高2.61%。在热电和冷电模式下,循环效率可进一步提升至77%及70.13%。火-储集成能够显著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水平,在多能联产模式下性能提升更为明显。此外,通过敏感性分析得到典型运行模式下热能利用的合理方式。该文结果能够指导火-储耦合集成系统优化设计及运行,可为火电机组与压缩空气-储能高效发展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空气储能 火-储联合循环 冷热电联产 热力性能
原文传递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分析胃肠减压管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14
作者 王梅 陈艳艳 +2 位作者 李朴 李佳佳 王彩 《安徽医学》 2024年第4期487-491,共5页
目的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分析在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过程中胃肠减压管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病房和消化内科4个病区住院治疗的29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 目的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分析在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过程中胃肠减压管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病房和消化内科4个病区住院治疗的29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留置胃肠减压管分为胃肠减压组(n=160)和非胃肠减压组(n=133),为均衡混杂因素,两组患者应用R软件进行倾向性评分,按1∶1匹配,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72 h内日均静脉补液量、肛门自主排气排便时间、经口进食时间、进食不耐受、咽喉部不适、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最终匹配到85对符合要求的患者,匹配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胃肠减压组患者肛门自主排气时间、排便时间、经口进食时间均较胃肠减压组提前;咽喉部不适发生率及入院72 h日均静脉补液量均比胃肠减压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进食不耐受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的治疗过程中,应掌握胃肠减压时机,减少非必要的胃管留置,改善患者治疗期间的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胃肠减压 倾向性评分匹配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农学专业“作物育种学实习”教学现状及对策思考
15
作者 李佳佳 司红起 +5 位作者 卢杰 张文明 陈璨 苗龙 高慧慧 王晓波 《滁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14-118,共5页
为更好适应新农科对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的需求,本研究设计并收集了363份有关农学类专业核心课“作物育种学实习”教学现状与问题的调查问卷。结果表明,学生对待实习的整体态度是积极的,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基于问题分析和教学探索... 为更好适应新农科对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的需求,本研究设计并收集了363份有关农学类专业核心课“作物育种学实习”教学现状与问题的调查问卷。结果表明,学生对待实习的整体态度是积极的,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基于问题分析和教学探索,提出了改革方向:教学内容方面,应当充分尊重学生心声,以新农科培养目标为导向,突出课程的“综合性+应用性+实践性”,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应与授课教师团队科学研究结合,实现“理论+科研+实习”协同,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养;条件保障建设方面,应优化实习课时设计、完善实习基地建设及改进实习考核方式等措施,提高学生实习积极性。结果为新农科背景下农学类“作物育种学实习”教学改革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学专业 作物育种学实习 应用型人才 教学研究
下载PDF
基于四苯乙烯-罗丹明B的新型比色Fe^(3+)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16
作者 李佳佳 陈佳敏 +1 位作者 田勇琪 曾竟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3期50-58,共9页
文章利用2,6-吡啶二甲酰氯“一锅”两步连接四苯基乙烯和罗丹明B两大荧光母体,合成了一种新型比色Fe^(3+)荧光探针L,并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和性能研究。利用紫外-可见吸收法和分子荧光光谱法研究了L的光学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当Fe^(3+)存在... 文章利用2,6-吡啶二甲酰氯“一锅”两步连接四苯基乙烯和罗丹明B两大荧光母体,合成了一种新型比色Fe^(3+)荧光探针L,并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和性能研究。利用紫外-可见吸收法和分子荧光光谱法研究了L的光学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当Fe^(3+)存在时,探针溶液显示出从无色到橘红色的颜色明显变化和显著的荧光变化。该探针在水溶液中对Fe^(3+)表现出较高选择性和灵敏度,并且具有良好的线性响应范围(30~200μmol/L)和低检测限(5.03×10-6 mol/L),同时还能对Cu^(2+)实现可视化识别。通过ESI-MS研究表明L与Fe^(3+)可1∶1进行络合,导致罗丹明B螺内酰胺诱导开环,引起变色,聚集状态减弱,从而达到选择性识别Fe^(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苯基乙烯 罗丹明B 比色荧光探针 Fe^(3+)检测
下载PDF
青年脑梗死误诊为单纯部分性发作癫痫临床分析
17
作者 李佳佳 韩慧儒 +1 位作者 王玉琳 刘晶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4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诊治要点及误诊为单纯部分性发作癫痫的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对2021年2月—2022年10月收治的曾误诊为单纯部分性发作癫痫的青年脑梗死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7例年龄23~38岁,主要表现为多次发作一过... 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诊治要点及误诊为单纯部分性发作癫痫的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对2021年2月—2022年10月收治的曾误诊为单纯部分性发作癫痫的青年脑梗死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7例年龄23~38岁,主要表现为多次发作一过性或短暂性右肢乏力,伴右面部发麻;右肢肌力均减低,右鼻唇沟变浅和腱反射减弱各3例,舌右伸偏斜、共济失调和Babinski征阳性各2例。7例均于外院综合门诊误诊为单纯部分性发作癫痫,误诊时间2~3 d。入我院后均经头颅MRI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确诊脑梗死,予相应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随访6个月,7例均未复发,2例遗留轻微肢体功能障碍。结论青年脑梗死早期症状不典型,易误诊。基层医院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该病警惕性,加强对其认识,对有脑部体征且伴有脑梗死易患因素青年患者,不要因年龄小而轻易否定脑梗死诊断,必要时及时转诊并行MRI、MRA等影像学检查,以及早确诊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青年人 误诊 癫痫 部分性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血管造影 发病因素 诊断
下载PDF
西北交通与左宗棠收复新疆战略谋定之关系
18
作者 李佳佳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140-143,共4页
晚清以来,西北交通非常落后,沿用传统驿运制度,以大车道和人畜力为主要交通方式。左宗棠收复新疆过程中,认识到落后的交通与军事运输矛盾突出,严重影响战略部署和行军速度。为此,其致力于修整西北驿道、沿途植树造林、疏浚水渠和开挖水... 晚清以来,西北交通非常落后,沿用传统驿运制度,以大车道和人畜力为主要交通方式。左宗棠收复新疆过程中,认识到落后的交通与军事运输矛盾突出,严重影响战略部署和行军速度。为此,其致力于修整西北驿道、沿途植树造林、疏浚水渠和开挖水井;“先北后南”、“缓进急战”作战方针,是其根据西北军事、地理、交通落后情形做出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战略因应,符合实际战略原则,收到克敌制胜效果。这体现了左宗棠行军中的审时度势、运筹帷幄,亦反衬出交通运输本是军事行动中的辅助环节,却成为战争的中心环节。传统落后的交通条件危及边疆安全,不利于边疆治理和民族地区的国家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宗棠 新疆 西北交通 军事运输 作战方针
下载PDF
甲基紫试验中改性双基推进剂的热分解机制研究
19
作者 李佳佳 周静 +2 位作者 张兴斌 廉建彪 丁黎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24年第2期37-44,共8页
目的 研究甲基紫试验中含Al改性双基推进剂以及含RDX改性双基推进剂2种典型改性双基推进剂的热分解机理。方法 将这2种典型改性双基推进剂与普通双基推进剂进行对比试验,采用TG-DSC-FTIR-MS联用技术,通过对分解温度、放热量、分解产物... 目的 研究甲基紫试验中含Al改性双基推进剂以及含RDX改性双基推进剂2种典型改性双基推进剂的热分解机理。方法 将这2种典型改性双基推进剂与普通双基推进剂进行对比试验,采用TG-DSC-FTIR-MS联用技术,通过对分解温度、放热量、分解产物等特征参数进行分析,明确3种推进剂的非等温热分解行为。采用微热量热法,在与甲基紫试验相同温度下对3种推进剂进行等温热分解行为研究。结果 含Al改性双基推进剂在程序升温条件下的热质量损失和热分解行为与普通双基推进剂的基本一致。含RDX改性双基推进剂中的NG较其他2种推进剂更易挥发,相应分解反应初期NG分解释放的NO_(2)较少,且在整个热分解反应历程中分2个阶段,含硝酸酯基团的NC/NG体系先分解,再引起硝铵炸药RDX的热分解。在等温条件下,3种推进剂在40 min对应的反应深度均不超过0.4%,5 h对应的反应深度均不超过3%。但在分解反应初期,含Al改性双基推进剂分解反应的速率更快。结论 对比不同推进剂甲基紫安定性试验结果,并不是甲基紫试纸完全变色时间越长的热安定越好,说明甲基紫安定性试验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采用分解反应深度作为量气和量热方法转换的纽带,有望采用微热量热作为甲基紫试验的替代技术实现安定性的定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紫试验 改性双基推进剂 安定性 热分解 微热量热 反应深度
下载PDF
传统交通方式与20世纪30年代初期西北社会经济变迁
20
作者 李佳佳 《陇东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72-76,共5页
20世纪30年代初,西北交通非常落后,主要交通方式仍沿用传统大车道和人畜力运输,现代化交通寥寥无几,这不仅影响中央政府对西北地方势力的政治统合,亦制约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一是加速苏联垄断新疆商业贸易,危及边疆安全;二是阻碍... 20世纪30年代初,西北交通非常落后,主要交通方式仍沿用传统大车道和人畜力运输,现代化交通寥寥无几,这不仅影响中央政府对西北地方势力的政治统合,亦制约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一是加速苏联垄断新疆商业贸易,危及边疆安全;二是阻碍西北商贸货物内外流通;三是禁锢西北社会风气改良,陈规陋俗铲除及先进思想文化传播;四是影响政府救济有效开展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传统落后的交通方式危及边疆安全,阻滞西北地区由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由政府主导的开发西北交通迫在眉睫。新式交通建设在开发西北,保障边疆安全,实现西北社会现代化方面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 传统交通 边疆安全 社会经济 发展变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