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模GNSS PPP时间传递性能比对分析
1
作者 李佳豪 贾小林 +3 位作者 杜彦君 张智超 严祥高 卢文韬 《导航定位与授时》 CSCD 2024年第1期115-123,共9页
精密单点定位(PPP)时间传递技术是国际时间比对的重要手段之一,为协调世界时的计算做出巨大贡献。为探究多系统融合PPP时间频率传递性能,选取3个国际授时实验室的测站数据组成2条链路,采用8种实验模式对比分析单系统、双系统、三系统和... 精密单点定位(PPP)时间传递技术是国际时间比对的重要手段之一,为协调世界时的计算做出巨大贡献。为探究多系统融合PPP时间频率传递性能,选取3个国际授时实验室的测站数据组成2条链路,采用8种实验模式对比分析单系统、双系统、三系统和四系统PPP时间频率传递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各多系统组合较单GPS系统在可见星数上均有较大提升,且极大改善了钟差精度因子,增加了时间比对结果的稳健性和可靠性。在时间传递稳定性方面:对于453.4 km的PTBB-BRUX链路,较单GPS系统,双系统中GPS/BDS组合提升效果最优,提升率约为10.39%,三系统中GPS/GLONASS/BDS组合提升率最优,约为11.86%,四系统组合提升率为11.98%,可从0.0467 ns提升至0.0411 ns;对于8031.8 km的PTBB-NIST链路,GPS/BDS组合提升率约为4.89%,GPS/GLONASS/BDS组合提升率约为5.49%,四系统组合提升率为5.79%,可从0.1140 ns提升至0.1074 ns。在频率传递稳定度方面:在前10000 s内双系统组合平均提升17.6%,三系统组合平均提升20.5%,四系统组合提升2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系统 精密单点定位 时间传递 频率传递 时间稳定度
下载PDF
通道剪枝与知识蒸馏相结合的轻量化SAR目标检测
2
作者 黄启灏 靳国旺 +2 位作者 熊新 王丽美 李佳豪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2-723,共12页
轻量化SAR目标检测方法对快速检测SAR影像中的地物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轻量化检测方法精度不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通道剪枝与知识蒸馏相结合的轻量化SAR目标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复杂网络中批归一化层的缩放因子γ进行稀疏化训练,... 轻量化SAR目标检测方法对快速检测SAR影像中的地物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轻量化检测方法精度不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通道剪枝与知识蒸馏相结合的轻量化SAR目标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复杂网络中批归一化层的缩放因子γ进行稀疏化训练,判别对应特征通道的重要程度,进而裁剪次要通道,并在微调训练后将其作为教师网络,构造知识蒸馏框架指导轻量模型训练,提高轻量模型的检测精度。采用YOLOv5-6.1算法搭建了检测框架,并在重组的MSAR和SSDD多类目标数据集上进行了训练和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保持模型体积仅3.73 MB的轻量化条件下,提升SAR目标检测精度,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 目标检测 轻量化 通道剪枝 知识蒸馏
下载PDF
明睛颗粒联合雷珠单抗对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纤维血管膜纤维化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3
作者 李晓宇 梁丽娜 +3 位作者 高云 陈强 李佳豪 郭惠怡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30-137,共8页
[目的]观察明睛颗粒联合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对实验性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纤维血管膜以及纤维化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阐释明睛颗粒治疗nAMD的作用机制,为临床上中药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目的]观察明睛颗粒联合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对实验性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纤维血管膜以及纤维化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阐释明睛颗粒治疗nAMD的作用机制,为临床上中药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两阶段激光光凝的方法建立实验性nAMD纤维血管膜模型,将造模成功后的BN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抗VEGF组、明睛颗粒(MJKL)+抗VEGF组。模型组:予蒸馏水灌胃;抗VEGF组: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MJKL+抗VEGF组: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同时予明睛颗粒灌胃。10只BN大鼠不造模,常规饲养作为正常对照组。造模40 d后,采用眼底照相(FP)、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脉络膜-巩膜铺片观察眼底病变形态、病变渗出面积及MD值;组织病理学观察视网膜结构的改变,免疫荧光法检测Collagen-1,Fibronectin,α-SMA,TGF-β1的表达及分布,qRT-PCR法检测Collagen-1mRNA,FibronectinmRNA,α-SMAmRNA和TGF-β1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两阶段激光造模后40d建立纤维血管膜模型;抗VEGF组在病变渗出面积、光密度值(MD)值、病变高度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病变面积及视网膜结构损伤程度显著降低;而MJKL+抗VEGF组较抗VEGF组在病变渗出的MD值、病变高度更加降低(P<0.05),病变面积及视网膜结构损伤程度也明显降低。Collagen-1,Fibronectin,α-SMA,TGF-β1的荧光强度中模型组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抗VEGF组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MJKL+抗VEGF组中Collagen-1,Fibronectin,TGF-β1的荧光强度较抗VEGF组明显降低(P<0.05)。Collagen-1mRNA,FibronectinmRNA,α-SMAmRNA和TGF-β1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中,模型组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抗VEGF组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MJKL+抗VEGF组均较抗VEGF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明睛颗粒联合抗VEGF药物可以通过降低Collagen-1,Fibronectin,α-SMA,TGF-β1蛋白的表达,从而较单一应用抗VEGF药物可以更好地抑制实验性nAMD纤维血管膜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明睛颗粒 两阶段激光诱导 纤维血管膜 TGF-β1 纤维化相关蛋白
下载PDF
基于修正电磁散射系数的距离频域脉冲相干法SAR回波仿真
4
作者 叶豪 张红敏 +3 位作者 靳国旺 熊新 李佳豪 武珂 《无线电工程》 2024年第2期410-419,共10页
针对传统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回波仿真方法无法同时满足仿真精度高、速度快的缺点,设计了一种利用距离历程修正电磁散射系数的距离频域脉冲相干法(Range Frequency Domain Pulse Coherence,RFPC)目标回波仿真方... 针对传统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回波仿真方法无法同时满足仿真精度高、速度快的缺点,设计了一种利用距离历程修正电磁散射系数的距离频域脉冲相干法(Range Frequency Domain Pulse Coherence,RFPC)目标回波仿真方案。该方案在离散方位采样点处采用物理光学法计算关于目标电磁散射特性的二维电磁散射系数,利用天线相位中心与目标间的距离历程修正电磁散射系数的相位,根据脉冲信号3 dB波束宽度修正电磁散射系数的幅度,利用RFPC在距离频域进行目标电磁散射系数与SAR发射信号的乘积处理,获取目标的二维回波信号,采用RD成像算法进行成像处理得到目标的SAR仿真图像。利用该方案分别对金属球和舰船模型进行了回波仿真试验,并与RaySAR的仿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方案的精确性与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电磁散射 距离频域脉冲相干法 相位修正 回波仿真
下载PDF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脾虚证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5
作者 李晓宇 梁丽娜 +2 位作者 李佳豪 高云 陈强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 使用大黄水煎液灌胃联合视网膜光凝建立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脾虚证大鼠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价。方法 将24只10周龄BN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G)、光凝组(PG)、大黄联合光凝组(RPG),每组8只。RPG组大鼠予10 mL/kg灌胃大黄水煎... 目的 使用大黄水煎液灌胃联合视网膜光凝建立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脾虚证大鼠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价。方法 将24只10周龄BN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G)、光凝组(PG)、大黄联合光凝组(RPG),每组8只。RPG组大鼠予10 mL/kg灌胃大黄水煎液,行右眼视网膜氪激光光凝诱导脉络膜新生血管(CNV);PG组仅予氪激光光凝和等剂量蒸馏水灌胃;CG组仅灌胃蒸馏水,均连续干预10 d。记录3组大鼠10 d内的一般情况及表观行为情况;光凝后7 d、14 d活体进行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观察CNV病灶。14 d后取材,计算大鼠脾脏及胸腺指数,间苯三酚法检测血清D-木糖表达,测定血清α-淀粉酶活力;分离大鼠眼球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脉络膜—巩膜的复合体,AF488偶联同工凝集素B4法观察CNV病灶;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视网膜形态。结果 (1)一般情况及表观行为:RPG组大鼠毛发色泽、四肢肌肉、行动、精神状态等得分持续下降,体质量、体温低于P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_(体质量)=6.014,P=0.000;t_(体温)=3.125,P=0.005)。(2)脾脏及胸腺指数:3组间大鼠胸腺及脾脏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血清D-木糖与α-淀粉酶:PG、RPG组大鼠血清D-木糖水平均低于CG组(t_(PG)=11.270,t_(RPG)=17.990,均P=0.000),且RPG组低于PG组(t=6.720,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3组间血清α-淀粉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眼底CNV:RPG组大鼠第7天、第14天CNV渗出面积高于PG组(t_(7 d)=2.217,t_(14 d)=2.210,均P=0.032),且灰度值高于PG组(t_(7 d)=3.448,P=0.001;t_(14 d)=2.215,P=0.0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视网膜形态结构:CG组大鼠视网膜结构完整清晰,PG、RPG组视网膜结构破坏,伴有出血、水肿以及新生血管生成,且RPG组较PG组更为显著。(6)视网膜病变面积:RPG组平均病灶面积高于P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45,P=0.000)。结论 大黄水煎液灌胃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法可以成功建立脾虚证wAMD病证结合大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证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脉络膜新生血管 病证结合 动物模型
下载PDF
放牧条件下泌乳母马补喂氨基酸对哺乳马驹生长发育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6
作者 经宏鑫 李佳豪 +5 位作者 郭庆勇 钟明彬 张城铭 马壮 阿布都沙拉木·艾合麦提 李晓斌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1-252,共12页
【目的】放牧条件下为泌乳母马补喂氨基酸,分析补喂对哺乳马驹生长发育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为哺乳马驹在母马挤乳条件下健康生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产驹日期相近(5月),泌乳30 d的伊犁马母马24匹,年龄7~9岁,胎次4~5胎,产驹至3... 【目的】放牧条件下为泌乳母马补喂氨基酸,分析补喂对哺乳马驹生长发育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为哺乳马驹在母马挤乳条件下健康生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产驹日期相近(5月),泌乳30 d的伊犁马母马24匹,年龄7~9岁,胎次4~5胎,产驹至30 d日均8 h挤奶量为(2.79±0.02)kg。24匹马驹平均体重为(71.36±14.3)kg,8母16公。结合马驹性别将24匹马驹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匹(2母,4公),分别为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马驹分组与母马相对应。在相同放牧条件下(放牧时间、饮水时间、挤奶时间和放牧草场完全相同),对照组不进行任何氨基酸补喂,试验Ⅰ组补喂赖氨酸40 g/(d·匹)+苏氨酸20 g/(d·匹),试验Ⅱ组补喂赖氨酸60 g/(d·匹)+苏氨酸40 g/(d·匹),试验Ⅲ组补喂赖氨酸80 g/(d·匹)+苏氨酸60 g/(d·匹)。进行为期为120 d的补饲试验。【结果】(1)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与对照组相比能够极显著提高哺乳马驹的60 d体重、60 d体高、90 d体高、总增高、30 d体斜长和120 d体斜长,分别提高了8.37%、4.44%、4.27%、24.22%、5.31%、5.20%和6.25%、4.05%、4.09%、22.14%、5.55%、6.22%(P<0.01)。试验Ⅰ组能够显著提高哺乳马驹60 d胸围、90 d胸围、120 d胸围和胸围总增长,分别提高了6.34%、9.38%、9.52%和33.83%(P<0.05);试验Ⅲ组仅能够显著提高哺乳马驹60 d的体高、61~90 d和91~120 d胸围增长,分别提高3.53%(P<0.01)、25.17%(P<0.05)和21.26%(P<0.05),另外,各试验组在管围相关指标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2)各试验组哺乳马驹血液中Glu、ALT、AST和ALP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极显著提高了13.08%、33.91%、26.93%、6.19%、17.08%、38.18%、26.69%、9.43%和12.02%、38.14%、18.38%、6.35%(P<0.01),同时,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哺乳马驹血液中TP、UA、T-Bil、γ-GT和Ca^(2+)的含量分别极显著提高了6.19%、23.44%、29.89%、15.47%、15.02%和6.67%、31.18%、30.07%、20.02%、14.00%(P<0.01)。【结论】在放牧条件下为泌乳母马补喂赖氨酸和苏氨酸,能够显著促进哺乳马驹体重、体尺的增长,同时提高马驹血液中TP、ALB、GLB、Glu和Ca^(2+)的含量,增加ALT、AST和ALP的活力,进而促进马驹的生长发育,补喂泌乳母马40~60 g/(d·匹)赖氨酸和20~40 g/(d·匹)苏氨酸,能够促进马驹的生长发育和机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乳母马 赖氨酸 苏氨酸 哺乳马驹 体重体尺 血液生化指标
下载PDF
母马补喂鞣花酸对哺乳马驹生长发育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7
作者 贺林娇 李佳豪 +3 位作者 经宏鑫 蔺建薇 马超宇 李晓斌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5-302,共8页
试验旨在探究给泌乳期伊犁马补喂不同剂量的鞣花酸对哺乳期马驹体重、体尺、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哺乳期马驹健康生长发育提供参考依据。选取5月份产驹、9~11岁、5~6胎、泌乳30 d且日均8h挤奶量(2.61±0.47)kg的18匹带... 试验旨在探究给泌乳期伊犁马补喂不同剂量的鞣花酸对哺乳期马驹体重、体尺、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哺乳期马驹健康生长发育提供参考依据。选取5月份产驹、9~11岁、5~6胎、泌乳30 d且日均8h挤奶量(2.61±0.47)kg的18匹带驹伊犁马泌乳母马,将18匹马驹按照公母各半随机分为3组(母马分组与马驹保持一致),每组6匹(3公3母)。在相同放牧、饮水和挤奶条件下,对照组母马不补喂任何添加剂,试验组母马每天每匹补喂鞣花酸15、30 mg/kg BW(15 mg/kg鞣花酸组、30 mg/kg鞣花酸组),试验期为90 d,每30 d测量1次马驹体重及体尺,并采集血液样品,测定相关指标。结果显示:15 mg/kg鞣花酸组马驹体高、胸围和体长总增长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96%(P>0.05)、33.66%和21.22%(P<0.01);30 mg/kg鞣花酸组马驹体高、胸围、体长总增长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67%(P>0.05)、26.79%(P<0.01)、17.28%(P<0.05);试验60 d时,30 mg/kg鞣花酸组尿酸含量比15 mg/kg鞣花酸组高57.71%(P<0.05);15 mg/kg鞣花酸组马驹尿素分别比对照组和30 mg/kg鞣花酸组低17.70%和19.37%(P<0.05);15 mg/kg鞣花酸组马驹碱性磷酸酶比对照组高25.68%(P<0.05);15 mg/kg鞣花酸组马驹乳酸脱氢酶比30 mg/kg鞣花酸组高19.71%(P<0.05);试验90 d时,15 mg/kg鞣花酸组尿素分别比对照组和30 mg/kg鞣花酸组马驹低19.18%和20.07%(P<0.05);30 mg/kg鞣花酸组马驹葡萄糖含量比对照组高15.41%(P<0.05);15 mg/kg鞣花酸组碱性磷酸酶含量分别比对照组和30 mg/kg鞣花酸组高39.91%(P<0.01)和20.05%(P<0.05);15 mg/kg鞣花酸组乳酸脱氢酶分别比对照组和30 mg/kg鞣花酸组马驹高19.59%(P<0.05)和26.79%(P<0.01)。在本试验条件下,给泌乳母马补喂15 mg/kg BW鞣花酸可显著提高马驹胸围、体长的总增长量,降低马驹血液尿素,增加血液碱性磷酸酶和乳酸脱氢酶含量;给泌乳母马补喂30 mg/kg BW鞣花酸可显著提高马驹胸围、体长的总增长量,提高血糖水平,且给泌乳母马补喂15 mg/kg BW鞣花酸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乳母马 鞣花酸 马驹 生长发育 血液生化指标
下载PDF
绝对式圆时栅偏心状态自诊断测量方法研究
8
作者 陈磊 于治成 +2 位作者 许小虎 樊星辰 李佳豪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8-254,共7页
针对圆时栅传感器在安装过程中因定子和转子不同心而在整周测量结果中的较大1次谐波误差,影响传感器测量精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测头结构的绝对式圆时栅偏心状态自诊断测量方法。采用多测头结构在圆时栅转子的内外圈分别布置单个和... 针对圆时栅传感器在安装过程中因定子和转子不同心而在整周测量结果中的较大1次谐波误差,影响传感器测量精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测头结构的绝对式圆时栅偏心状态自诊断测量方法。采用多测头结构在圆时栅转子的内外圈分别布置单个和4个独立的感应测头,根据内外圈感应信号的比相关系,判断传感器安装偏心程度,实现传感器在偏心状态下的自诊断功能。通过LabVIEW搭建的测量系统,能同时处理内圈单路感应信号和外圈4路感应信号的相位计数值,得到传感器的绝对位置信息并显示绝对角位移值。实验结果表明,传感器样机经过诊断指示调整安装后,整周测量误差精度可达±1″,有效提高了传感器的测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测头 圆时栅 安装偏心 自诊断
下载PDF
抗差Vondrak滤波方法在时间频率传递中的应用
9
作者 张智超 贾小林 +2 位作者 焦文海 严祥高 李佳豪 《全球定位系统》 CSCD 2024年第2期23-29,共7页
时间频率传递的结果会受到非模型化误差和观测噪声的影响,其噪声常为高频信号,构建低通滤波器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观测值序列中的高频噪声信号.本文对Vondrak滤波函数的本质进行剖析,通过IGG3算法对钟差序列进行定权并采用频率响应法选... 时间频率传递的结果会受到非模型化误差和观测噪声的影响,其噪声常为高频信号,构建低通滤波器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观测值序列中的高频噪声信号.本文对Vondrak滤波函数的本质进行剖析,通过IGG3算法对钟差序列进行定权并采用频率响应法选择适合的滤波因子;对不同的链路分别进行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two-way satellite time and frequency transfer,TWSTFT)、基于软件接收机的卫星双向时间传递(two-way satellite time and frequency transfer based on software defined receiver,SDR-TWSTFT)和短基线共视时间频率传递实验,并对钟差结果采用抗差Vondrak滤波进行平滑去噪.结果表明:滤波后的钟差序列能够很好地反映原始钟差序列的趋势;平滑后的TWSTFT钟差结果,日波动效应得到了有效的抑制,精度有明显提升;对于共视钟差结果,精度有明显提升,与精密单点定位(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时间传递结果的差值保持在−1.0~1.0 ns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差Vondrak滤波 平滑因子 共视时间频率传递 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TWSTFT) 精密单点定位(PPP)
下载PDF
固定式打磨台排风除尘效果研究
10
作者 江超 虞斌 +1 位作者 李佳豪 吕林 《石油化工设备》 CAS 2024年第2期32-38,共7页
在固定式打磨台上进行高精细度的金属打磨已成为机械制造工艺中的重要环节。为改善某公司固定式打磨台的排风除尘效果,提出了2种优化方案。采用CFD-DPM相互耦合的数值模拟方法,对打磨过程中固定式打磨台上的粉尘质量浓度分布情况进行分... 在固定式打磨台上进行高精细度的金属打磨已成为机械制造工艺中的重要环节。为改善某公司固定式打磨台的排风除尘效果,提出了2种优化方案。采用CFD-DPM相互耦合的数值模拟方法,对打磨过程中固定式打磨台上的粉尘质量浓度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原固定式打磨台及2种优化方案的固定式打磨台排风除尘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原固定式打磨台的排风除尘效果较差,而2种优化方案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打磨过程中的粉尘质量浓度。当排风孔数量增加到4个和5个(上2下3)时,排风除尘效果较佳。在此基础上,通过在固定式打磨台安装风幕,对比得出安装风幕的4个排风孔固定式打磨台的排风除尘效果最佳,其呼吸带高度粉尘质量浓度和最大粉尘质量浓度相比未安装风幕分别降低了99.88%和91.81%,值得在相关工业实践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式打磨台 粉尘 质量浓度 排风孔 风幕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双通道周期信号分离装置的设计与实现
11
作者 曹胜 陈嘉强 +2 位作者 李佳豪 高红霞 薛欣 《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 2024年第1期18-21,共4页
基于解决现代工业生产中复杂信号分析难题的目标,该研究采用了创新性的“双通道周期信号分离装置”。该装置在工业仪表、控制系统和传感器等领域广泛应用,能高效精准地分离多频率、多波形混合信号。面对工业环境中频率和波形多样的挑战... 基于解决现代工业生产中复杂信号分析难题的目标,该研究采用了创新性的“双通道周期信号分离装置”。该装置在工业仪表、控制系统和传感器等领域广泛应用,能高效精准地分离多频率、多波形混合信号。面对工业环境中频率和波形多样的挑战,该研究结合STM32平台,成功实现对周期信号A和B的准确分离和还原。装置工作原理简明清晰,信号经过预处理模块消除直流成分后,经STM32智能核心板时域离散采样和傅里叶变换等处理,实现对信号频谱特征的识别。信号再构模块则采用频率相位可编程信号发生器,对信号进行再构,最终实现双通道周期信号的精确分离。经过实验测试,装置在叠加信号测试中表现出色,成功分离多种信号组合,验证了其高效性与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信号分离装置 工业应用 STM32 信号处理 频谱分析
下载PDF
非线性破坏准则下深埋小净距隧道围岩压力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安永林 谭格宇 +3 位作者 李佳豪 朱铁环 郭晋东 岳健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24,共7页
围岩压力大小是影响隧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也是进行合理支护设计与安全施工的前提。考虑围岩破坏的非线性特征,基于极限分析上限法推导深埋小净距隧道围岩压力公式,给出优化求解的过程,并与规范法进行验证对比,最后就相关影响因素做参... 围岩压力大小是影响隧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也是进行合理支护设计与安全施工的前提。考虑围岩破坏的非线性特征,基于极限分析上限法推导深埋小净距隧道围岩压力公式,给出优化求解的过程,并与规范法进行验证对比,最后就相关影响因素做参数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与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的方法计算结果相对误差较小,且表现的规律一致,即两隧道内侧围岩压力大于外侧的围岩压力,也即中夹岩受力大,验证了本文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增大水平方向支护力,可有效减少隧道顶部的压力,提高隧道稳定性;竖向平均围岩压力随着净距的增大而增大,两者大致呈非线性相关的关系,增大幅度逐渐减小;围岩压力随着非线性Hoek-Brown准则中参数GSI、m_(i)、σ_(ci)增大而减小,所以对于软弱围岩,可以进行加固,改善自身力学性质,从而提高围岩自身承载力,减少隧道承受的围岩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隧道 围岩压力 小净距 极限分析
下载PDF
含氮有机液体储放氢催化体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佳豪 杨锦 +5 位作者 潘伦 钟勇斌 王志敏 王锦生 张香文 邹吉军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325-6344,共20页
氢能源作为重要的二次能源,能量密度大、环境友好且用途广泛,是人类战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然而,氢气储运仍面临较大的成本和安全难题,有机液体储氢化合物(LOHCs)储放氢技术以其储氢密度较高、储存条件温和、运输方便等优势成为氢气... 氢能源作为重要的二次能源,能量密度大、环境友好且用途广泛,是人类战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然而,氢气储运仍面临较大的成本和安全难题,有机液体储氢化合物(LOHCs)储放氢技术以其储氢密度较高、储存条件温和、运输方便等优势成为氢气储运可供选择的技术之一。相比稠环芳烃类化合物,含氮有机储氢化合物具有更温和的催化加氢和脱氢条件,可有效提高储放氢鲁棒性和反应能效。基于此,本文系统综述了含氮有机储氢化合物加氢及脱氢反应研究进展,阐述了两类反应的路径和催化作用机制,从催化剂活性中心和载体、双金属协同效应、反应条件、催化剂稳定性等方面系统分析了加氢/脱氢催化剂,并详细总结了基于连串反应、反应网络等模型的反应动力学。介绍了含氮有机储氢化合物储氢技术目前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思路及展望。但是该技术仍存在较多问题,应在有机储氢化合物配方体系、储放氢连续反应系统、催化剂设计与制备、催化剂构效关系、精准反应动力学和全面理化性质数据库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氮有机液体储氢化合物 反应机理 催化剂 反应动力学
下载PDF
主挖力臂配比对主挖区界定及挖掘性能评价的影响研究
14
作者 李佳豪 任志贵 +3 位作者 庞晓平 王军利 曹书生 俞松松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124-2141,共18页
主挖区的挖掘性能是分析评价挖掘机性能的关键指标,其范围界定直接影响评价结果,而作业力臂又与作业范围和挖掘力性能密不可分。以某22 t反铲液压挖掘机为例,引入力臂系数的概念并基于力臂曲线和各机构传动比曲线,选取不同主挖力臂系数... 主挖区的挖掘性能是分析评价挖掘机性能的关键指标,其范围界定直接影响评价结果,而作业力臂又与作业范围和挖掘力性能密不可分。以某22 t反铲液压挖掘机为例,引入力臂系数的概念并基于力臂曲线和各机构传动比曲线,选取不同主挖力臂系数并以不同挖掘方式所引起的力臂变化为依据建立了主挖力臂配比方案。基于工作域图谱分析法和极限挖掘力模型,分别求解其理论挖掘力和限制因素来分析不同主挖区的挖掘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作业范围,铲斗力臂主要影响其挖高和卸高,斗杆力臂主要影响其挖径,动臂力臂主要影响挖深和挖高。对于挖掘性能,增大某作业缸力臂会使得挖掘力增大,而相应的作业缸充分发挥比会减小;相反,增大某非作业缸力臂对挖掘力影响较小,但其作业缸充分发挥比会增大;斗杆力臂主要影响其平均挖掘力,而铲斗力臂主要影响其最大挖掘力。基于此,将对于斗杆挖掘以0.6∶0.8∶0.6的力臂系数配比、对于铲斗和复合挖掘以0.6∶0.8∶0.8的力臂系数配比方案所形成的主挖区作为各自挖掘方式的最佳挖掘性能主挖区。该研究提出了以主挖力臂系数的配比方式定义主挖区的方法,揭示了不同主挖力臂配比对挖掘性能的影响规律,为挖掘性能分析和工装优化提供了评判指标和参考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挖掘机 主挖力臂配比 最佳主挖区 挖掘性能 工作域图谱分析法
下载PDF
断奶马驹小肠菌群多样性分析
15
作者 李佳豪 李倩 +2 位作者 陈晖 陈开旭 李晓斌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860-5869,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断奶马驹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菌群的多样性,为全面评价断奶后马属动物小肠发育、健康、功能等提供参考依据。选取6匹平均体重为(147.08±4.86)kg的哈萨克断奶马驹为研究对象,在相同的饲养管理和饲粮营养水平条件下饲... 本试验旨在研究断奶马驹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菌群的多样性,为全面评价断奶后马属动物小肠发育、健康、功能等提供参考依据。选取6匹平均体重为(147.08±4.86)kg的哈萨克断奶马驹为研究对象,在相同的饲养管理和饲粮营养水平条件下饲养60 d。采集断奶马驹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内容物,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各肠段内容物中菌群的多样性。结果显示:1)断奶马驹十二指肠菌群的ACE指数和PD_whole_tree指数均显著高于空肠(P<0.05)。2)在门水平上,厚壁菌门是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中最主要的优势菌,其次是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其中空肠中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比回肠提高了26.98%(P<0.05),回肠菌群中变形菌门和梭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十二指肠和空肠(P<0.05或P<0.01)。在科水平上,回肠中肠杆菌科和巴斯德氏菌科的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空肠(P<0.05),且巴斯德氏菌科的相对丰度还显著高于十二指肠(P<0.05);十二指肠中瘤胃球菌科的相对丰度较空肠提高了156.04%(P<0.05)。在属水平上,回肠中肠杆菌科未鉴定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空肠(P<0.05),放线杆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空肠和十二指肠(P<0.05)。3)LEfSe分析显示空肠菌群中有显著差异的物种有4种,回肠菌群中有显著差异的物种有6种。Tax4Fun功能预测分析显示,断奶马驹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菌群的主要功能存在明显差异。综上所述,断奶马驹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中菌群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十二指肠和空肠中主要以厚壁菌门及隶属于厚壁菌门的细菌为主,回肠中则主要以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的细菌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奶马驹 小肠 肠道菌群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浅埋不等跨隧道围岩压力计算方法与影响规律研究
16
作者 安永林 李佳豪 +1 位作者 谭格宇 刘文娟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8-167,共10页
为研究不等跨隧道围岩压力,构建不等跨隧道破坏模式,基于极限上限法推导不等跨隧道围岩压力,并进行验证对比;分析不等跨隧道围岩压力分布特征,最后就相关影响因素做参数分析。结果表明:两隧道内侧围岩压力比外侧大;小跨洞竖向围岩压力... 为研究不等跨隧道围岩压力,构建不等跨隧道破坏模式,基于极限上限法推导不等跨隧道围岩压力,并进行验证对比;分析不等跨隧道围岩压力分布特征,最后就相关影响因素做参数分析。结果表明:两隧道内侧围岩压力比外侧大;小跨洞竖向围岩压力大于大跨洞相应侧的值;两洞不等跨时的围岩压力比等跨时的大。随着相对跨度增大,两隧道之间的围岩压力差异增大,且大跨洞将承受更多的围岩压力。在浅埋条件下,埋深对围岩压力的影响较大。大跨隧道围岩压力随着小跨隧道埋深增大而逐渐减小;小跨隧道围岩压力则随着埋深增大而增大。竖向平均围岩压力随着两洞净距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围岩压力随GSI、m_(i)、σ_(ci)值(Hoek-Brown准则相关参数)的增大而减小。不等跨隧道应结合其相对跨度大小、两洞埋深等条件,根据所受围岩压力不同而采取不对称支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等跨隧道 浅埋 围岩压力 极限分析
原文传递
点火器冷却气流对点火过程影响的实验研究
17
作者 李佳豪 张志波 +2 位作者 吴云 陈一 苗慧丰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8-147,共10页
为提高多通道等离子体点火器的工作可靠性和使用寿命,解决放电引起的瞬时高温和工作环境长时间高温引发的点火器端部烧蚀问题,本文基于嵌入式多通道等离子体点火器和强制对流换热的冷却方式,设计研制了冷却型多通道等离子体点火器,并建... 为提高多通道等离子体点火器的工作可靠性和使用寿命,解决放电引起的瞬时高温和工作环境长时间高温引发的点火器端部烧蚀问题,本文基于嵌入式多通道等离子体点火器和强制对流换热的冷却方式,设计研制了冷却型多通道等离子体点火器,并建立了单头部旋流喷雾基础燃烧室实验系统,开展了冷却型多通道等离子体点火器点火特性实验研究。利用CH*自发光信号诊断系统结合数值图像处理方法分析了放电通道数、冷却气流流量和来流流量对点火过程的影响,并比较了不同条件下的贫油点火边界。结果表明:冷却气流增大了贫油点火极限当量比和点火延迟时间。在400SLM来流、50SLM冷却气流条件下,多通道等离子体点火器的点火极限当量比为0.304,点火延迟时间为37.4ms,均大于无冷却气流工况。相较于单通道点火器,多通道等离子体点火器能显著拓宽贫油点火边界,且受冷却气流影响较小。在400SLM来流且无冷却气流条件下,多通道等离子体点火器可以拓展点火边界3.2%,而在50SLM冷却气流下拓宽效果达到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通道等离子体点火器 冷却气流 基础燃烧室 点火过程 点火边界
原文传递
灌胃和腹腔注射鼠李糖乳杆菌对妊娠期小鼠粪便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18
作者 李佳豪 李超 +5 位作者 臧长江 孟军 李宏坤 贾怡琪 麦丽克扎提·艾尔肯 唐纳尔·托留别克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1-160,共10页
【目的】研究灌胃和腹腔注射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LGG)对妊娠期小鼠粪便菌群多样性的影响,为动物妊娠期生理及肠道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体重相近(23.33 g±1.55 g)、配种日期相同的SPF级妊娠昆明小鼠45... 【目的】研究灌胃和腹腔注射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LGG)对妊娠期小鼠粪便菌群多样性的影响,为动物妊娠期生理及肠道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体重相近(23.33 g±1.55 g)、配种日期相同的SPF级妊娠昆明小鼠45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每组15只。在相同饲养管理和饲粮营养水平下,从妊娠的第2天开始,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组腹腔注射0.5 mL含有0.125 g LGG的灭菌生理盐水(连续14 d);试验Ⅱ组灌胃0.5 mL含有0.125 g LGG的灭菌生理盐水(连续18 d),试验期21 d。所有小鼠于临产前1 d解剖,采集大肠粪便样品,提取各组粪便样本的基因组DNA,PCR扩增后进行文库构建,对合格文库应用NovaSeq 6000测序平台进行测序,采用Uparse软件(v 7.0.1001)以97%的一致性将序列聚类成为操作分类单元(OTUs)并筛选代表序列。采用Mothur方法与SILVA 132的SSUrRNA数据库进行物种注释分析,并统计门、科和属水平上的群落组成。使用QIQME 1.7.0软件进行Alpha多样性分析,计算Chao1、ACE、Shannon、Simpson指数,并进行LEfSe分析,利用FAPROTAX预测肠道菌群的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Chao1和ACE指数显著升高(P<0.05),试验Ⅰ和Ⅱ组小鼠Simpson指数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在门水平上,试验Ⅰ和Ⅱ组厚壁菌门升高;试验Ⅰ组变形菌门升高,试验Ⅱ组变形菌门降低;在科水平上,试验Ⅰ和Ⅱ组的毛螺菌科、乳酸菌科、韦荣球菌科和脱硫弧菌科升高;在属水平上,试验Ⅰ和Ⅱ组的乳酸杆菌属和未确定毛螺菌科属均升高。LEfSe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有2种显著性的菌;FAPROTAX预测出35种肠道菌群的功能。【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灌胃LGG能够显著提高Chao1和ACE指数,且灌胃LGG组OTUs数量高于腹腔注射组;灌胃组小鼠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的比值、变形菌门、脱硫弧菌科和乳酸杆菌属较腹腔注射组降低,未确定毛螺菌科属升高。综合比较两种补喂方式,给妊娠小鼠灌胃LGG对妊娠期健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胃 腹腔注射 鼠李糖乳杆菌(LGG) 妊娠小鼠 粪便菌群
下载PDF
针刺对抑郁大鼠海马FKBPs/GR/BDNF信号通路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佳豪 王建云 +2 位作者 李静兰 李北平 王海军 《环球中医药》 CAS 2023年第8期1487-1493,共7页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腧穴“解郁方”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行为学及海马CA3区锥体细胞微观结构上的影响,检测大鼠海马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应激伴侣蛋...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腧穴“解郁方”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行为学及海马CA3区锥体细胞微观结构上的影响,检测大鼠海马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应激伴侣蛋白FKBP51和FKBP52蛋白表达的变化,探究腧穴“解郁方”干预抑郁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和药物组,应用不可预知应激刺激来制备大鼠抑郁模型,分别于实验前后对各组大鼠进行各项行为学检测,运用免疫蛋白印迹法比较每一组大鼠海马区中GR、BDNF、FKBP51和FKBP52的总蛋白的含量的差异,通过切片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3区锥体细胞微观形态学的改变。结果(1)模型大鼠体重增长明显变慢,存在极显著差异(P<0.05);而针刺组与药物组能够改善应激造成的体重增长减慢的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模型组大鼠水平与直立运动和糖水消耗量较前所测结果明显减少(P<0.05),说明造模成功。针刺和药物治疗对改善大鼠抑郁样行为有统计学意义(P<0.05)。(3)模型组大鼠海马FKBP51表达提高,而GR、BDNF、FKBP52的表达下降;针刺组和药物组与模型组相比,GR、BDNF、FKBP52蛋白表达显著提升,FKBP51的表达有所降低(P<0.05)。(4)镜下可以观察到模型组大鼠海马CA3区锥体细胞间隙明显增大,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针刺组锥体细胞整体形态要优于模型组和药物组,仅有少许细胞出现损伤。结论运用腧穴“解郁方”针刺治疗能够帮助大鼠提升生理机能并改善抑郁行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海马FKBP52的蛋白表达,下调FKBP51的蛋白表达,提高GR、BDNF的蛋白活性,修复受损的海马神经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抑郁症 糖皮质激素受体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FKBP51蛋白 FKBP52蛋白
下载PDF
差分码偏差对QZSS单点定位的影响
20
作者 李佳豪 贾小林 +1 位作者 杜彦君 徐煜 《全球定位系统》 CSCD 2023年第2期59-64,共6页
为探究差分码偏差(DCB)对准天顶卫星系统(QZSS)伪距单点定位(SPP)的影响,推导了QZSS伪距单点定位时间群延迟(TGD)和DCB改正模型,并选取6个MGEX(Multi-GNSS Experiment)测站连续7 d的观测数据按照两种不同方案进行实验.结果表明:DCB产品... 为探究差分码偏差(DCB)对准天顶卫星系统(QZSS)伪距单点定位(SPP)的影响,推导了QZSS伪距单点定位时间群延迟(TGD)和DCB改正模型,并选取6个MGEX(Multi-GNSS Experiment)测站连续7 d的观测数据按照两种不同方案进行实验.结果表明:DCB产品月稳定度较好,无明显波动,各颗卫星月稳定度优于0.2 ns,与TGD互差值优于2.5 ns;TGD/DCB改正对SPP精度影响为米级,经TGD/DCB改正后水平方定位精度可从4~9 m提升至3~6 m,高程方向可从7~9 m提升至5~7 m,提升率为10%~46%.可见DCB改正对单点定位精度影响较大,在定位解算中不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天顶卫星系统(QZSS) 时间群延迟(TGD) 差分码偏差(DCB) 伪距单点定位(SPP) 定位精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