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胃肠道损伤分级联合序贯器官衰竭评分对脓毒症患者28天预后有评估价值
1
作者 王娜 王丰容 +4 位作者 李俊玉 商娜 刘慧珍 刘小蒙 席修明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4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胃肠损伤(AGI)分级联合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对脓毒症患者28 d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以192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28 d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2组的临床特征。入院1周内每日记录AGI分级,并分析不同AG... 目的:探讨急性胃肠损伤(AGI)分级联合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对脓毒症患者28 d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以192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28 d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2组的临床特征。入院1周内每日记录AGI分级,并分析不同AGI分级患者的临床特征。分别绘制AGI分级、SOFA评分、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以及AGI分级联合SOFA评分对患者28 d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相应的曲线下面积(AUC),并进行比较。结果:192例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率为38.0%(73/192),AGI的发生率为89.1%(171/192),其中1级患者69例,2级72例,3级26例,4级4例。AGI分级越高,患者危重症评分、28 d死亡率越高(P均<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乳酸、机械通气(MV)、AGI分级以及APACHEⅡ评分是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提示,AGI分级、SOFA评分对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能力均低于APACHEⅡ评分,但两者相结合的预测能力与APACHEⅡ评分相当(P>0.01)。结论:脓毒症患者AGI发生率高,AGI分级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患者28 d预后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胃肠损伤分级 序贯器官衰竭评分 脓毒症 预后
下载PDF
基于CRISPR Cas12a的等温核酸检测技术用于新型隐球菌高敏诊断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叶辛 刘伊诺 +9 位作者 张蕾 罗明明 李俊玉 张黎明 方文捷 刘馨遥 冉玉平 潘炜华 许斌 廖万清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83-488,共6页
目的:构建基于CRISPR Cas12a的高敏等温核酸检测方法,并评估其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及脑脊液中对于新型隐球菌的诊断能力。方法:利用NCBI Blast确定新型隐球菌保守序列,针对保守序列,设计等温重组酶聚合酶扩增引物及crRNA序列。利用新型... 目的:构建基于CRISPR Cas12a的高敏等温核酸检测方法,并评估其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及脑脊液中对于新型隐球菌的诊断能力。方法:利用NCBI Blast确定新型隐球菌保守序列,针对保守序列,设计等温重组酶聚合酶扩增引物及crRNA序列。利用新型隐球菌标准菌株及其他菌株(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提取其核酸,以评估方法的特异性及最低检测限。进一步收集临床确诊的10例肺部及10例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感染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及脑脊液,以评估本研究构建的核酸诊断方法的临床检测性能。结果:共设计6组引物及crRNA组合,经筛选得到1组最佳组合。本研究构建的检测方法特异性高(与7种其他类型菌株无交叉反应),最低检测限达到5 copies/μL,整个检测流程速度快(在1 h内完成)。针对10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及10例脑脊液临床标本的阳性检出率均为100%。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新型核酸检测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良好的检测限,在临床标本检测中同样具有优良检测性能,具备了较强的临床新型隐球菌核酸检测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隐球菌 等温重组酶聚合酶扩增 CRISPR Cas12a 临床诊断
下载PDF
复发性卵巢颗粒细胞瘤的治疗选择及预后
3
作者 陈艳东 李俊玉 +2 位作者 赵焕焕 石宁宁 李利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4期686-690,共5页
目的探讨复发性卵巢颗粒细胞瘤(ovarian granulosa cell tumor,OGCT)的临床特征,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评估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研究38例复发性OGCT患者的临床特征、复发后治疗方法及生存情况。结果38例复发性OGCT患者的中位复发时间为6... 目的探讨复发性卵巢颗粒细胞瘤(ovarian granulosa cell tumor,OGCT)的临床特征,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评估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研究38例复发性OGCT患者的临床特征、复发后治疗方法及生存情况。结果38例复发性OGCT患者的中位复发时间为62.5个月(12~308个月),复发后中位生存时间为33个月(9~106个月)。复发性OGCT患者的1年生存率92%,3年生存率71.9%,5年生存率55.5%。单因素分析显示,复发病灶数目、复发后手术治疗是复发性OGCT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复发后手术治疗是复发性OGCT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对27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复发性患者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残留病灶是复发性OGCT患者术后再次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复发性OGCT的化疗敏感性较低,手术是复发性OGCT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尽可能完整切除可以降低再次复发风险,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卵巢颗粒细胞瘤 临床特征 治疗方法 预后
下载PDF
大体积脑转移瘤大分割后程缩野放疗的剂量学及临床疗效分析
4
作者 张凯燕 谢琛 +1 位作者 张怀文 李俊玉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4期620-623,共4页
目的探讨大分割后程缩野放疗对大体积脑转移瘤患者的剂量学及其临床疗效分析。方法收集20例病灶体积6~20 cm^(3)、病灶数目1~4个且行大分割后程缩野放疗的脑转移瘤患者资料。脑部病灶处方剂量为52.5 Gy/3.5 Gy/15 f。治疗10次后复查颅... 目的探讨大分割后程缩野放疗对大体积脑转移瘤患者的剂量学及其临床疗效分析。方法收集20例病灶体积6~20 cm^(3)、病灶数目1~4个且行大分割后程缩野放疗的脑转移瘤患者资料。脑部病灶处方剂量为52.5 Gy/3.5 Gy/15 f。治疗10次后复查颅脑增强MRI评估疗效、若肿瘤退缩明显重新勾画靶区完成后程放疗。评估不缩野放疗计划(Plan1)和后程缩野放疗计划下(Plan2)脑组织及其他危及器官剂量学参数变化、后程计划缩瘤率、近期疗效(疗后2~3个月评估近期疗效)。结果后程缩野放疗中脑组织及危及器官的辐射剂量都有下降。且后程缩野时平均缩瘤率为41.76%,3个月ORR为90.5%,6个月LCR为100%。结论大分割后程缩野放疗缩瘤率高,能有效减少正常组织剂量学参数值,对大体积病灶局部控制率好,近期疗效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体积脑转移瘤 大分割放疗 后程缩野放疗
下载PDF
血清25-羟维生素D与急诊病房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及预后的相关性
5
作者 刘慧珍 商娜 +4 位作者 李俊玉 王娜 李芳 刘小蒙 郭树彬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14-1220,共7页
目的研究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与急诊病房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SAP)发生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北京博爱医院急诊病房256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24 h内检测血常规、生化指标和血清25(... 目的研究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与急诊病房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SAP)发生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北京博爱医院急诊病房256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24 h内检测血常规、生化指标和血清25(OH)D水平,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A2DS2评分。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肺炎分为非SAP组(n=164)和SAP组(n=92)。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SAP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价血清25(OH)D、A2DS2对SAP的预测能力。随访SAP组28 d生存情况。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SAP 28 d全因死亡的相关性。结果SAP组血清25(OH)D显著低于非SAP组(Z=6.896,P<0.001)。调整年龄、性别、梗死体积、A2DS2评分等因素后,低血清25(OH)D水平(OR=0.934,95%CI 0.884~0.986,P=0.014)是SAP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25(OH)D、A2DS2评分及二者联合产生的预测值预测SAP的曲线下面积(95%CI)依次为0.774(0.718~0.824)、0.832(0.781~0.876)、0.851(0.802~0.893)(P<0.001),最佳截断值依次为25(OH)D<10.2 ng/mL、A2DS2>5.0分、联合预测值>0.207,约登指数依次为0.493、0.662、0.616;联合A2DS2评分可提高血清25(OH)D的预测效能(Z=2.106,P=0.035)。调整年龄、性别、梗死体积、NIHSS评分后,维生素D缺乏(HR=2.871,95%CI 1.004~8.208,P=0.049)是SAP发生28 d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25(OH)D与急诊病房AIS患者SAP的发生和预后独立相关,可作为SAP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卒中相关性肺炎 25-羟维生素D 预后
下载PDF
抗凝治疗可以改善高凝脓毒症患者的脏器功能
6
作者 李俊玉 王雅慧 王娜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3年第3期213-217,共5页
目的:研究血栓弹力图(TEG)显示高凝(R值<5 min)的脓毒症患者抗凝治疗的疗效。方法:连续收集收治的脓毒症患者,进行TEG检测,将TEG显示高凝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脓毒症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 目的:研究血栓弹力图(TEG)显示高凝(R值<5 min)的脓毒症患者抗凝治疗的疗效。方法:连续收集收治的脓毒症患者,进行TEG检测,将TEG显示高凝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脓毒症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使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4100 IU每12h 1次,肾功能损害者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抗凝治疗7 d,随访28 d。比较2组院内死亡率、住院时间、院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脓毒症诱发凝血病(SIC)发生率和出血发生率、治疗前与治疗7 d后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和凝血功能变化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用Log-rank法比较2组间生存曲线差异。结果:观察组院内DIC及SIC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住院时间、院内死亡率和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治疗7 d后,观察组血小板计数(PLT)较治疗前升高,而凝血酶原时间(PT)和SOFA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均<0.05);对照组PLT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7 d后观察组PT、SOFA评分低于对照组,PLT高于对照组(P均<0.05)。Kaplan-Meier曲线分析发现,2组28 d预后比较,生存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G显示高凝的脓毒症患者进行抗凝治疗,可以降低DIC及SIC发生率,改善脏器功能,且不增加出血发生率,但不能改善患者的院内死亡率及28 d生存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凝 脓毒症 血栓弹力图 抗凝
下载PDF
推进油田企业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实践
7
作者 李俊玉 《化工管理》 2024年第12期18-20,28,共4页
近年来,油田企业发展中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以党建为引领,做到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使目标、部署和工作同步,并对生产经营管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一些油田企业在推进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融合上,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近年来,油田企业发展中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以党建为引领,做到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使目标、部署和工作同步,并对生产经营管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一些油田企业在推进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融合上,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面临许多实际问题,需要引起油田企业党组织的足够重视,不断加强对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融合的认识和重视,完善制度,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以推动油田企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只有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才能实现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的有机融合,提升油田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企业 党建工作 生产经营
下载PDF
肿瘤突变负荷与免疫细胞浸润联合分析在非小细胞肺癌预后评估中的意义
8
作者 谢琛 许晨 +2 位作者 陈淑慧 李俊玉 张怀文 《实用癌症杂志》 2023年第12期1956-1962,1967,共8页
目的探讨肿瘤突变负荷(TMB)在评估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免疫治疗预后中的价值以及TMB与免疫浸润之间的关系。方法从TCGA数据库中分别下载肺腺癌(LUAD)及肺鳞癌(LUSC)患者体细胞基因突变数据、转录组数据及临床数据。根据突变数据计算TMB... 目的探讨肿瘤突变负荷(TMB)在评估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免疫治疗预后中的价值以及TMB与免疫浸润之间的关系。方法从TCGA数据库中分别下载肺腺癌(LUAD)及肺鳞癌(LUSC)患者体细胞基因突变数据、转录组数据及临床数据。根据突变数据计算TMB评分,并根据训练计算出最佳TMB阈值,将患者分为低TMB和高TMB组。分析低TMB组和高TMB组之间差异表达基因(DEGs)、免疫细胞浸润和生存情况。通过GEPIA在线数据库查询了肺癌组织中的基因表达。结果从TCGA获得了641例肺腺癌(LUAD)和506例肺鳞癌(LUSC)患者的样本信息,高、低TMB组的生存分析结果表明,高TMB组患者的生存率优于低TMB组患者。研究中共鉴定了756个DEGs,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显示,低TMB组的DEGs富集于免疫相关途径。在获得的差异表达基因中,借助ImmPort数据库筛选出15个免疫相关的关键基因,包括5个预后相关基因(CD274、PDCD1、CTLA4、LAG3、TIGIT)。PDCD1、CTLA4、LAG3、TIGIT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无差异,CD274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有差异。免疫浸润分析发现CD8+T细胞、激活期记忆CD4+T细胞、M1巨噬细胞在高TMB组中浸润高于低TMB组,同时CXCL17高表达是TMB与免疫浸润预后好的独立基因。结论高TMB的LUAD患者的生存率优于低TMB的LUAD患者,可能与CD8+T细胞、激活期记忆CD4+T细胞、M1巨噬细胞免疫浸润及CXCL17高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TCGA数据库 肿瘤突变负荷 免疫细胞浸润 预后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合并颈动脉狭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李俊玉 毕齐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9期3438-3440,共3页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目前外科治疗冠心病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而脑卒中是CABG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颈动脉狭窄是CABG后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关于合并颈动脉狭窄的CABG患者的情况及其处理也引起了...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目前外科治疗冠心病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而脑卒中是CABG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颈动脉狭窄是CABG后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关于合并颈动脉狭窄的CABG患者的情况及其处理也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就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卒中 颈动脉狭窄
下载PDF
脑灌注异常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俊玉 毕齐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466-469,共4页
目的:研究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术前脑灌注异常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的关系。方法:选择择期行OPCABG的患者364例,术前用320排... 目的:研究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术前脑灌注异常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的关系。方法:选择择期行OPCABG的患者364例,术前用320排动态容积CT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脑灌注异常,将患者分为脑灌注正常组与脑灌注异常组。术前及术后7 d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判断患者术后是否发生了POCD,比较脑灌注正常组与脑灌注异常组POCD的发生率有无差别。结果:术前有76例(20.8%)的患者存在脑灌注异常,脑灌注异常组POCD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脑灌注异常组(26.3%vs.9.7%,P<0.001)。各脑灌注参数中,术前颞叶最大峰值时间(time-to-peak,TTP)对POCD的预测作用最强,曲线下面积为(0.664,95%CI:0.577~0.752,P<0.001)。结论:术前脑灌注异常是OPCABG后POCD发生的危险因素。各脑灌注参数中,TTP对POCD的预测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灌注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专题论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俊玉 毕齐 《中国卒中杂志》 2012年第1期35-39,共5页
短暂}生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概念提出已有半个多世纪的时间了,在此期间很多神经病学专家对此进行了持续深入的研究,从理论知识到临床实践对TIA的认识都有了不断的提高。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危险性评估 ABCD评分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俊玉 毕齐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52-553,共2页
神经系统并发症(neurologicalcomplication,NC)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CABG)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具有较高的致死率、致残率,而被广泛的重视。近年来,随着心脏手术及麻醉技术的提高,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流术 手术后并发症 神经系统疾病 发病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卒中风险的评估及治疗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俊玉 毕齐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4期15-18,共4页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指脑、脊髓、视网膜局灶性缺血所导致的、未伴发急性脑梗死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1],局灶性、短暂性、反复性是其发作的特点。由于发作后不遗留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TIA往...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指脑、脊髓、视网膜局灶性缺血所导致的、未伴发急性脑梗死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1],局灶性、短暂性、反复性是其发作的特点。由于发作后不遗留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TIA往往不会引起患者、家属或一些临床医生的重视。但是,TIA患者发生卒中的概率明显增高,研究报道[2,3],TIA发作2天、7天、30天、90天后患者发生卒中的概率分别为:3.5%、5.2%、8.0%、9.2%。作为卒中的一种预警,对TIA患者进行适当的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其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风险 TIA 短暂性脑缺血 暂时性脑缺血
下载PDF
S_4^+和S_4^-同分异构体的密度泛函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俊玉 陈鹏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2期99-102,共4页
用分子图形软件分别设计出S4+,S4-离子的20种同分异构体构型,使用B3P86密度泛函进行几何构型优化和振动频率计算,分别得到了它们的分子结构特点:电子态、对称性、谐振频率和总能量.分子大多以二配位成键,也有采用一、三配位成键的,但总... 用分子图形软件分别设计出S4+,S4-离子的20种同分异构体构型,使用B3P86密度泛函进行几何构型优化和振动频率计算,分别得到了它们的分子结构特点:电子态、对称性、谐振频率和总能量.分子大多以二配位成键,也有采用一、三配位成键的,但总能量较高,根据分子的总能量得出最稳定的同分异构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4^+ S4^- 同分畀构体 密度泛函 谐振频率
下载PDF
La_2Hf_2O_7栅介质薄膜的制备和结构表征
15
作者 李俊玉 张焕君 《轻工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104-108,共5页
采用脉冲激光沉积(PLD)技术在Si(100)衬底上制备出高介电常数La2Hf2O7栅介质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XRD)、同步辐射X射线反射(XR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试了薄膜的微观结构和界面特性,以及退火处理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制备的薄膜... 采用脉冲激光沉积(PLD)技术在Si(100)衬底上制备出高介电常数La2Hf2O7栅介质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XRD)、同步辐射X射线反射(XR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试了薄膜的微观结构和界面特性,以及退火处理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制备的薄膜呈非晶态,经1 000℃退火的后处理,晶化成晶态的La2Hf2O7薄膜;生长过程当中,La2Hf2O7与Si衬底之间形成硅氧化物和硅酸盐结构的界面层,界面层的厚度与生长条件密切相关,合适的生长条件或后处理措施可以有效地抑制硅氧化物界面层出现,进而提高La2Hf2O7栅介质薄膜的介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激光沉积技术 La2Hf2O7栅介质薄膜 介电性能
下载PDF
肺癌放疗患者行足三里穴位热熨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杏英 李俊玉 罗淑兰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足三里穴位热熨改善肺癌放疗患者食欲、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将60例肺癌放疗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从放疗第1天开始至放疗结束后3d予以足三里穴位热熨,1次/d... 目的探讨足三里穴位热熨改善肺癌放疗患者食欲、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将60例肺癌放疗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从放疗第1天开始至放疗结束后3d予以足三里穴位热熨,1次/d,比较两组干预前后食欲、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研究组食欲显著优于对照组,且癌因性疲乏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均P<0.01),生活质量中认知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子量表,疲劳、疼痛、恶心呕吐症状领域及总体健康状况、食欲丧失、便秘、腹泻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足三里穴位热熨有利于改善肺癌放疗患者的癌因性疲乏及食欲,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放疗 穴位热熨 推熨 癌因性疲乏 食欲 生活质量 中医护理
下载PDF
危及器官边界在估计心脏亚结构照射剂量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黎艳萍 王晓红 +3 位作者 李莹 李俊玉 谭文勇 胡德胜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4-199,共6页
探讨心脏亚结构(CS)的计划危及体积(PRV )在左乳癌调强放疗(IMRT)中估计CS照射剂量的作用。方法:勾画23例左乳腺癌保乳后IMRT 患者的CS,以CS的平均运动幅度为外放边界建立PRV 。设计2 个不同的IMRT 计划并计算CS及PRV 的体积、... 探讨心脏亚结构(CS)的计划危及体积(PRV )在左乳癌调强放疗(IMRT)中估计CS照射剂量的作用。方法:勾画23例左乳腺癌保乳后IMRT 患者的CS,以CS的平均运动幅度为外放边界建立PRV 。设计2 个不同的IMRT 计划并计算CS及PRV 的体积、平均剂量、最大剂量(D2%)和标准差,并计算CS和其PRV 的平均剂量、D2% 的差别。结果:与CS本身相比,心脏和左心室PRV 体积增加50% ~80% ,冠状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PRV 体积增加18.7~42.6 倍。在两个不同IMRT 计划中,心脏、心脏前壁区域(AMT)、前降支及相应的PRV 的平均剂量分别为9.4~11.4 Gy、11.0~17.5 Gy、22.6~27.8 Gy,其D2%分别为 24.5~36.2 Gy、28.2~38.8 Gy、36~45Gy。冠状动脉左右主干、右缘支和左旋支的平均剂量为8.6~14.9 Gy,D2% 为12.5~23.7 Gy。与CS的剂量相比,相应的PRV 的平均剂量差别为-2.5% ~12.5% ,D2% 增加了8.0% ~43.1% 。多数CS的PRV 剂量的标准差明显增大。结论:在左乳癌保乳后IMRT 中CS和相应PRV 的平均剂量差别〈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放射疗法 调强放疗 器官运动 心脏病
下载PDF
肾上腺髓质中段肽联合危重症评分在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价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娜 李俊玉 +2 位作者 商娜 刘芦姗 席修明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2年第3期204-208,共5页
目的比较肾上腺髓质中段肽(mid-regional proadrenomedullin,MR-proADM)、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乳酸(lactic acid,Lac)、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 目的比较肾上腺髓质中段肽(mid-regional proadrenomedullin,MR-proADM)、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乳酸(lactic acid,Lac)、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估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对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能力。方法以2018年12月1日至2020年12月1日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急诊科收治的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28 d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分别绘制各指标及MR-proADM联合SOFA评分或APACHEⅡ评分对患者28 d死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相应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结果共纳入205例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为40.1%(84/205)。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MR-proADM浓度明显升高。多元回归分析显示,MR-proADM、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SOFA评分及APACHEⅡ评分是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提示,MR-proADM对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能力最强,当MR-proADM分别与SOFA评分或APACHEⅡ评分相结合,预测能力明显提高。结论MR-proADM联合危重症评分能有效评估脓毒症患者的预后,优化患者早期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髓质中段肽(MP-proADM) 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 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估系统Ⅱ(APACHEⅡ) 脓毒症 预后
下载PDF
血清25羟基-维生素D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患者结局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慧珍 郭树彬 +6 位作者 商娜 李芳 刘芦姗 李培兰 陈敬绵 王丰容 李俊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30-835,共6页
目的观察急诊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变化及其对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急诊科AIS患者224例(病例组)和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240例(对照组),分别于入组后24 h内检测血清25(OH)... 目的观察急诊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变化及其对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急诊科AIS患者224例(病例组)和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240例(对照组),分别于入组后24 h内检测血清25(OH)D水平;病例组入院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营养风险筛查2002 (NRS2002)进行评定,24 h内采集静脉血行生化分析;发病后180 d随访,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 n=106)和预后不良组(mRS> 2, n=11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局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25(OH)D对AIS结局的预测能力。结果病例组血清25(OH)D显著低于对照组(Z=4.296, P <0.001);预后不良组血清25(OH)D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Z=5.876, P <0.001);校正年龄、性别、营养风险、梗死体积和NIHSS评分等因素后,25(OH)D仍是AIS结局的独立保护因素(OR=0.925, P <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795 (P <0.001),预测切点13.17 ng/ml,约登指数0.548,敏感性0.746,特异性0.802。结论血清25(OH)D水平能在较好预测AIS 180 d的结局,可能有助于AIS急诊患者的危险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25-羟基维生素D 预后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对脓毒症诱发凝血病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俊玉 刘慧珍 +4 位作者 王雅慧 冯永路 商娜 王丰容 王娜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1年第11期1653-1658,共6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对脓毒症诱发凝血病(SIC)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作用。方法连续收集2018年12月至2020年9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急诊科收治的脓毒症患者150例,根据SIC评分系统将患者分为SIC组(64例)和非SIC(86例)组,根据SIC患者的预后分为存活...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对脓毒症诱发凝血病(SIC)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作用。方法连续收集2018年12月至2020年9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急诊科收治的脓毒症患者150例,根据SIC评分系统将患者分为SIC组(64例)和非SIC(86例)组,根据SIC患者的预后分为存活组(21例)和死亡组(43例),分别比较两组间血栓弹力图R值、K值、α角、MA值及CI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栓弹力图各指标对SIC的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结果与非SIC组相比,SIC组R值、K值显著延长,α角、MA值及CI值显著降低(P<0.001);与存活组相比,SIC患者死亡组MA值和CI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值、K值和α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I值对SIC的诊断能力较高,曲线下面积(AUC)为0.908,以-0.90为最佳分界点,其敏感度为0.828,特异度为0.930,约登指数为0.758,R值、K值、α角对SIC的诊断能力中等,AUC依次为0.712、0.813、0.802,MA值对SIC的诊断能力较低,AUC为0.700;MA值和CI值对SIC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能力中等,AUC分别为0.733、0.774,与降钙素原(PCT)和乳酸对SIC患者的院内死亡预测能力相当(AUC分别为0.747、0.667)。结论血栓弹力图可以识别脓毒症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在SIC诊断和预后评估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脓毒症诱发凝血病 诊断 预后评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