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JAK抑制剂治疗银屑病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志祥 李俊琴 +1 位作者 柴淑芳 李新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95-400,共6页
银屑病性关节炎(psoriasis arthritis,PsA)是一种与银屑病相关的慢性炎症性疾病。Janus激酶(JAK)-转录激活因子(STAT)信号通路在PsA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JAK抑制剂能够阻断JAKSTAT信号通路减少多种细胞因子的生成与释放,因此其具... 银屑病性关节炎(psoriasis arthritis,PsA)是一种与银屑病相关的慢性炎症性疾病。Janus激酶(JAK)-转录激活因子(STAT)信号通路在PsA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JAK抑制剂能够阻断JAKSTAT信号通路减少多种细胞因子的生成与释放,因此其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目前已开发出多种JAK抑制剂,且已有多项JAK抑制剂治疗PsA的前瞻性临床试验完成。本文就JAK抑制剂治疗PsA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病型银屑病 JAK抑制剂 JAK-STAT通路
下载PDF
中度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浆对Jurkat细胞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邹朋 李俊琴 +1 位作者 王泽洪 李新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90-593,共4页
目的:探究中度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浆微环境对Jurkat细胞炎症因子分泌、增殖及凋亡活性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中度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试验组)和正常人(对照组)的血浆培养Jurkat细胞,48 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Jur... 目的:探究中度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浆微环境对Jurkat细胞炎症因子分泌、增殖及凋亡活性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中度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试验组)和正常人(对照组)的血浆培养Jurkat细胞,48 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Jurkat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IL)-8、IL-10、增殖核抗原(Ki-67)、细胞死亡受体1(Fas)、Fas配体(FasL)、胱天蛋白酶(Caspase)-3及Caspase-8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RT-q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Jurkat细胞表达促炎因子IL-8水平增高,抑炎因子IL-10水平降低(P<0.05);Fas、FasL、Caspase-3及Caspase-8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5);而Ki-67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试验组中高表达的IL-8水平与胞内Fas(r=0.72,P<0.05)、FasL(r=0.54,P<0.05)、Caspase-3(r=0.62,P<0.05)、Caspase-8(r=0.69,P<0.05)mRNA表达均呈正相关;低表达的IL-10水平与胞内Fas(r=-0.40,P<0.05)、Caspase-3(r=-0.46,P<0.05)、Caspase-8(r=-0.62,P<0.05)mRNA表达均呈负相关。结论:银屑病患者血浆可诱导Jurkat细胞IL-8及IL-10表达异常,并增强Fas/FasL凋亡途径;且IL-8与Fas/FasL凋亡呈正相关,IL-10与Fas/FasL凋亡呈负相关,提示银屑病血浆微环境异常可能是T细胞活性异常的形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血浆微环境 JURKAT细胞 炎症 Fas/FasL凋亡途径
原文传递
外阴获得性淋巴管瘤 被引量:1
3
作者 赵茜雅 赵书曼 +1 位作者 李俊琴 李新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85-386,共2页
患者女,54岁。主诉:外阴肿胀伴多发水疱1年,加重2个月。现病史: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右侧大阴唇肿胀,其上散在分布粟粒大的肤色水疱,无自觉症状,期间皮损可自行缓解,劳累后加重。3个月后左侧大阴唇出现相同皮损伴瘙痒,同时右侧大阴唇肿... 患者女,54岁。主诉:外阴肿胀伴多发水疱1年,加重2个月。现病史: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右侧大阴唇肿胀,其上散在分布粟粒大的肤色水疱,无自觉症状,期间皮损可自行缓解,劳累后加重。3个月后左侧大阴唇出现相同皮损伴瘙痒,同时右侧大阴唇肿胀较前缓解,未诊治。2个月前水疱体积增大,以左侧为著,自行外用康妇软膏(主要成分为白芷、蛇床子、花椒及冰片)治疗无效,遂于2022年1月10日来太原市中心医院皮肤科就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瘤 外阴
原文传递
微滴式数字PCR与荧光定量PCR对真皮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凋亡相关基因检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子葳 李俊琴 李新华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第3期57-61,共5页
目的比较微滴式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dd-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T-qPCR)对真皮间充质干细胞(dermal mesenchymal stem cell,DMSC)增殖及凋亡相关指标检测的敏感度。方法利用dd-PCR和R... 目的比较微滴式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dd-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T-qPCR)对真皮间充质干细胞(dermal mesenchymal stem cell,DMSC)增殖及凋亡相关指标检测的敏感度。方法利用dd-PCR和RT-qPCR分别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真皮间充质干细胞(dermal mesenchymal stem cell,DMSC)的增殖及凋亡活性相关指标进行检测。结果dd-PCR和RT-qPCR检测结果显示,银屑病DMSC的增殖(PCNA及CDK4)和凋亡活性相关指标(caspase-3)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两种方法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但dd-PCR使用的cDNA模板浓度为RT-qPCR的0.01倍。结论对于DMSC分子活性检测而言,dd-PCR和RT-qPCR具有相似的准确性,但dd-PCR敏感度较高,故在模板量受限的情况下,可以优先选择dd-PC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滴式数字PCR 荧光定量PCR 间充质干细胞 银屑病
下载PDF
银屑病血清与M5因子对角质形成细胞炎症和增殖影响的比较研究
5
作者 王泽洪 李俊琴 +1 位作者 邹朋 李新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88-1492,共5页
目的探讨银屑病血清与五联因子(M5)对角质形成细胞炎症和增殖影响的差异性。方法分别用健康人、银屑病患者血清和M5因子对人类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uman immortalized keratinocyte cell line,HaCaT)进行培养,通过CCK-8监测细胞的增殖情... 目的探讨银屑病血清与五联因子(M5)对角质形成细胞炎症和增殖影响的差异性。方法分别用健康人、银屑病患者血清和M5因子对人类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uman immortalized keratinocyte cell line,HaCaT)进行培养,通过CCK-8监测细胞的增殖情况,并采用RT-qPCR检测各组HaCaT细胞中炎症因子白介素1β/8/21/23(IL-1β/8/21/23)与增殖标志物角蛋白6/16(K6/K16)和细胞相关抗原67(Ki67)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健康人、银屑病血清和M5因子均能有效促进HaCaT细胞的生长,且银屑病血清和M5因子对细胞生长的促进作用强于健康人血清。与M5因子相似,银屑病患者血清显著促进细胞中炎症因子IL-1β、IL-8、IL-23和增殖标志物K6、Ki67的表达;与M5因子不同的是,银屑病患者血清对炎症因子IL-21的促进作用增强,而对增殖标志物K16的促进作用减弱。结论银屑病患者血清微环境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和炎症反应的促进作用高于健康人,且与M5因子相似,可以用于构建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角质形成细胞 炎症 增殖
下载PDF
新麦草幼胚愈伤组织诱导 被引量:9
6
作者 李俊琴 云锦凤 +1 位作者 云岚 赵宏宇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2008年第2期39-42,67,共5页
以山丹新麦草和新麦草新品系的幼胚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不同胚龄、不同激素配比及低温预处理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材料最佳胚龄均为14d左右,幼胚大小约为1mm;激素最适配比均为2,4-D 2 mg/L+6-BA 0.2 mg/L;低温... 以山丹新麦草和新麦草新品系的幼胚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不同胚龄、不同激素配比及低温预处理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材料最佳胚龄均为14d左右,幼胚大小约为1mm;激素最适配比均为2,4-D 2 mg/L+6-BA 0.2 mg/L;低温预处理最佳时间为1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麦草 幼胚 愈伤组织 胚龄 激素
下载PDF
银屑病患者骨髓CD34^+细胞RUNX1及其靶基因SLC9A3R1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俊琴 李新华 +1 位作者 侯瑞霞 张开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54-657,共4页
目的:研究转录调节因子RUNX1及其靶基因SLC9A3R1在银屑病患者骨髓CD34+细胞中的表达及SLC9A3R1与NAT9之间RUNX1的连接位点,以揭示银屑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的活性,为深入阐明银屑病患者免疫异常的根源及造血细胞在其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研究转录调节因子RUNX1及其靶基因SLC9A3R1在银屑病患者骨髓CD34+细胞中的表达及SLC9A3R1与NAT9之间RUNX1的连接位点,以揭示银屑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的活性,为深入阐明银屑病患者免疫异常的根源及造血细胞在其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CD34+细胞,RT-PCR法分别检测RUNX1和SLC9A3R1的mRNA表达,直接测序法检测PCR产物中SLC9A3R1与NAT9之间RUNX1连接位点DNA序列。结果:银屑病患者骨髓CD34+细胞RUNX1表达阳性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银屑病患者骨髓CD34+细胞SLC9A3R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与PASI评分正相关(r=0.48,P<0.05);在SLC9A3R1与NAT9之间未发现RUNX1连接位点的突变。结论:决定银屑病患者骨髓CD34+细胞分化的关键基因RUNX1存在异常;银屑病患者骨髓RUNX1和SLC9A3R1可能通过对骨髓造血微环镜和造血干细胞的异常调节参与银屑病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骨髓 CD34+细胞 RUNX1 SLC9A3R1
下载PDF
Ki-67、PCNA在银屑病和扁平苔藓皮损中的表达 被引量:3
8
作者 李俊琴 张开明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136-138,共3页
目的研究Ki-67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银屑病和扁平苔藓皮损处表达的一致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扁平苔藓和银屑病患者皮损处Ki-67及PCNA表达。结果Ki-67在扁平苔藓和银屑病皮损处呈阳性表达,PCNA在扁平苔藓和银屑病皮损处呈强阳... 目的研究Ki-67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银屑病和扁平苔藓皮损处表达的一致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扁平苔藓和银屑病患者皮损处Ki-67及PCNA表达。结果Ki-67在扁平苔藓和银屑病皮损处呈阳性表达,PCNA在扁平苔藓和银屑病皮损处呈强阳性表达,PCNA阳性细胞百分率较Ki-67高(P<0.001),两者在银屑病和扁平苔藓皮损处表达的一致性较差(k=0.08)。结论Ki-67和PCNA在银屑病和扁平苔藓皮损处表达一致性差,可能Ki-67比PCNA更具有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组织 KI-67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下载PDF
银屑病T细胞活化的再认识 被引量:4
9
作者 李俊琴 张开明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8年第8期628-630,共3页
银屑病是一种由T细胞介导的多种免疫细胞共同参与的免疫异常性疾病。其中T细胞的活化及其功能的发挥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可能有重要的作用。随着免疫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银屑病中T细胞的活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银屑病是一种由T细胞介导的多种免疫细胞共同参与的免疫异常性疾病。其中T细胞的活化及其功能的发挥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可能有重要的作用。随着免疫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银屑病中T细胞的活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本文就近几年来银屑病T细胞研究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T细胞 分子生物学 免疫
下载PDF
银屑病患者骨髓CD34^+细胞HLA-C和PDCD1表达的研究
10
作者 李俊琴 侯瑞霞 +2 位作者 尹国华 张静 张开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2-135,共4页
目的:研究HLA-C(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C)和PDCD1(programmed cell death 1)在银屑病患者骨髓CD34^+细胞中的表达,以揭示银屑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的活性。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CD34^+细胞,RT-PCR法分别检测HLA-C、PDCD1的m... 目的:研究HLA-C(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C)和PDCD1(programmed cell death 1)在银屑病患者骨髓CD34^+细胞中的表达,以揭示银屑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的活性。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CD34^+细胞,RT-PCR法分别检测HLA-C、PDCD1的mRNA表达。结果:银屑病患者骨髓CD34^+细胞HLA-CmRN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DCD1 mRNA表达在银屑病组与正常对照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HLA-C mRNA表达水平与银屑病皮损面积和疾病活动性指数(PASI)评分有直线相关性。结论:影响CD34^+细胞发育分化的某些基因在银屑病患者骨髓CD34^+细胞中表达异常,这些基因表达水平的异常可能引起骨髓造血干细胞活性异常,并参与银屑病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骨髓 CD34^+ 细胞 HLA-C PDCD1
下载PDF
银屑病患者骨髓CD34^+细胞转录调节因子RUNX1的表达研究
11
作者 李俊琴 侯瑞霞 +3 位作者 程涛 张静 尹国华 张开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480-482,共3页
目的:研究转录调节因子RUNX1在银屑病患者骨髓CD34+细胞中的表达,以揭示银屑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的活性。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CD34^+细胞,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纯度,反转录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RUNX1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银屑... 目的:研究转录调节因子RUNX1在银屑病患者骨髓CD34+细胞中的表达,以揭示银屑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的活性。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CD34^+细胞,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纯度,反转录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RUNX1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银屑病患者骨髓CD34^+细胞RUNX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决定CD34^+细胞发育分化的关键转录因子RUNX1在银屑病患者骨髓CD34^+细胞中表达异常,RUNX1表达水平的增高可能引起骨髓造血干细胞和造血微环境的异常,并可能参与银屑病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骨髓 CD34^+细胞 转录调节因子RUNX1
下载PDF
胚胎与成人骨髓CD34^+细胞RUNX1相关基因及Notch信号通路的比较研究
12
作者 李俊琴 梁宏刚 +3 位作者 侯瑞霞 尹国华 张静 张开明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308-311,共4页
目的了解引产儿胚胎与成人骨髓CD34+细胞生物学活性,寻找新的造血干细胞来源RUNX1相关基因和Notch信号通路差异。方法RT-PCR检测引产儿胚胎和成人骨髓CD34+细胞RUNX1、Hes-1、SLC9A3R1、Notch1、Notch2、HLA-C、PD-CD1、PKC-βI的mRNA... 目的了解引产儿胚胎与成人骨髓CD34+细胞生物学活性,寻找新的造血干细胞来源RUNX1相关基因和Notch信号通路差异。方法RT-PCR检测引产儿胚胎和成人骨髓CD34+细胞RUNX1、Hes-1、SLC9A3R1、Notch1、Notch2、HLA-C、PD-CD1、PKC-βI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引产儿胚胎骨髓CD34+细胞RUNX1、Hes-1、SLC9A3R1、Notch1、Notch2、HLA-C、PDCD1和PKC-βI的mRNA表达水平与成人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产儿胚胎骨髓CD34+细胞具有与成人骨髓CD34+细胞相似的生物学活性,可以作为实验中正常对照使用,满足实验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4+细胞 胚胎 成人 骨髓
下载PDF
银屑病患者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生长状况的研究
13
作者 李俊琴 李新华 张开明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03-205,共3页
目的研究银屑病患者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体外培养的情况,包括细胞的形态改变、贴壁情况和增殖状态。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BMSCs,接种2d后首次换液时去除未贴壁细胞,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BMSCs的形态改变、生... 目的研究银屑病患者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体外培养的情况,包括细胞的形态改变、贴壁情况和增殖状态。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BMSCs,接种2d后首次换液时去除未贴壁细胞,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BMSCs的形态改变、生长和贴壁情况,MTT法检测BMSCs增殖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银屑病组BMSCs形态发生改变、贴壁晚,增殖活性低(8d时P<0.05)。结论银屑病患者骨髓基质细胞活性异常,可能对银屑病患者骨髓造血微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骨髓基质细胞 培养 生长状况
下载PDF
银屑病和扁平苔藓皮损ki-67及PCNA蛋白的表达
14
作者 李俊琴 李新华 张开明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 2008年第5期273-275,F0002,共4页
目的研究银屑病和扁平苔藓患者皮损表皮增殖状态,并比较ki-67和PCNA在增殖性皮肤疾病中表达的一致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银屑病和扁平苔藓患者皮损处ki-67及PCNA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ki-67及PCNA弱阳性表达,仅在基底层有表达... 目的研究银屑病和扁平苔藓患者皮损表皮增殖状态,并比较ki-67和PCNA在增殖性皮肤疾病中表达的一致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银屑病和扁平苔藓患者皮损处ki-67及PCNA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ki-67及PCNA弱阳性表达,仅在基底层有表达;扁平苔藓组ki-67及PCNA在基底层和棘层中均有阳性表达;银屑病组表皮基底层、棘层、颗粒层中角质形成细胞强阳性表达ki-67及PCNA。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扁平苔藓组、银屑病组ki-67及PCNA表达均增高(P<0.05);与扁平苔藓组相比,银屑病组ki-67表达增高(P<0.05),PCNA无统计学意义。ki-67和PCNA在皮损中表达一致性差。结论ki-67和PCNA可能通过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参与了扁平苔藓和银屑病的发病,银屑病和扁平苔藓表现出不同的表皮增殖动力学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扁平苔藓 KI-67 PCNA
下载PDF
综合康复治疗结合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15
作者 徐俊峰 孙岚 +2 位作者 汤涛 王征美 李俊琴 《天津中医药》 CAS 2016年第2期71-74,共4页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结合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60例,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结合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60例,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肢体综合康复治疗[运动疗法(PT)、作业疗法(OT)、针灸治疗],治疗组在综合康复治疗同时结合使用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根据患者就诊时间段选取相应的开穴进行治疗,共治疗2个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量表(NIHSS)、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改良的Ashworth、Berg平衡量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NIHSS神经功能评分、改良的Ashworth评分、Berg平衡功能: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治疗2个月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在治疗1个月和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综合康复治疗的同时结合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可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平衡功能,增加肌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午流注 低频治疗仪 脑卒中 偏瘫
下载PDF
新麦草愈伤组织多倍体诱导与倍性鉴定 被引量:9
16
作者 云岚 云锦凤 +3 位作者 李俊琴 郑丽娜 赵韦 齐丽娜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6-131,共6页
以新麦草幼胚形成的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在悬浮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和1.5%DMSO诱导愈伤组织染色体加倍,并对处理后的愈伤组织再生幼苗进行根尖染色体倍性鉴定。在25℃下用100 mg/L秋水仙素和1.5%DMSO处理72 h的愈伤组织再生植... 以新麦草幼胚形成的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在悬浮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和1.5%DMSO诱导愈伤组织染色体加倍,并对处理后的愈伤组织再生幼苗进行根尖染色体倍性鉴定。在25℃下用100 mg/L秋水仙素和1.5%DMSO处理72 h的愈伤组织再生植株,平均加倍细胞比例最大,为53.58%。比较分蘖期加倍幼苗与二倍体幼苗形态差异,结果除分蘖数无显著差异外,四倍体叶片长、宽均显著高于二倍体,与混倍体叶长差异不显著。四倍体新麦草叶片气孔保卫细胞长度比二倍体增加13.52%,差异显著。同时四倍体叶表皮气孔之间距离也显著大于二倍体,混倍体以上气孔特征介于四倍体与二倍体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麦草 染色体加倍 愈伤组织
下载PDF
电磁疗法对脑损伤后遗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建宇 李俊琴 马秋月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4期381-382,共2页
目的观察电磁疗法对脑损伤后遗症的疗效。方法60例脑损伤后遗症患者(脑卒中39例、脑外伤21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增加电磁治疗,磁感应强度为(7±2)MT,每次20~30min,1~2次/d,2周为... 目的观察电磁疗法对脑损伤后遗症的疗效。方法60例脑损伤后遗症患者(脑卒中39例、脑外伤21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增加电磁治疗,磁感应强度为(7±2)MT,每次20~30min,1~2次/d,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睡眠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磁疗法可改善脑损伤患者的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脑外伤 后遗症 电磁疗法 康复治疗
下载PDF
脂肪酸合成酶在肿瘤EMT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俊琴 李华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4年第8期1948-1951,共4页
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N)是脂肪酸从头合成代谢中唯一的关键酶,在多种肿瘤中呈高水平表达。EMT(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是指已分化的上皮细胞转化形成具有间充质细胞特点的过程,在肿瘤中,产生间充质样细... 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N)是脂肪酸从头合成代谢中唯一的关键酶,在多种肿瘤中呈高水平表达。EMT(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是指已分化的上皮细胞转化形成具有间充质细胞特点的过程,在肿瘤中,产生间充质样细胞的EMT进程与肿瘤转移前的多种特性相关,包括侵袭、迁移、抗凋亡等,EMT已成为近年来肿瘤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有研究表明,FASN在肿瘤EMT中起到关键作用,抑制FASN可以逆转多种肿瘤EMT,同时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抗药性。FASN可通过两个途径调节肿瘤EMT:第一,通过调控脂筏的组成和稳定性,进而影响定位于脂筏的蛋白,最终对EMT进行调控;第二,通过调节蛋白质的棕榈酰化状态,影响其功能发挥,从而调控EMT的发生和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合成酶 上皮间质转化 肿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