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血清SULT2A1、GLUT1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1
作者 李倩睿 束俊玫 +1 位作者 唐娟 岳欣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血清硫酸基转移酶2A1(SULT2A1)、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ICP孕妇97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另选健康产检孕妇55例作为对照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ICP孕妇分为轻度ICP 40...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血清硫酸基转移酶2A1(SULT2A1)、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ICP孕妇97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另选健康产检孕妇55例作为对照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ICP孕妇分为轻度ICP 40例、重度ICP 57例;根据妊娠结局将评ICP孕妇分为结局不良44例、结局良好53例。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SULT2A1,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GLUT1,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CP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SULT2A1、GLUT1对ICP孕妇结局不良的预测效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SULT2A1水平低、GLUT1水平高(P均<0.05)。与轻度ICP孕妇比较,重度ICP孕妇血清SULT2A1水平低、GLUT1水平高(P均<0.05)。与结局良好ICP孕妇比较,结局不良ICP孕妇血清SULT2A1水平低、GLUT1水平高、重度ICP比例高(P均<0.05)。高水平SULT2A1是ICP孕妇妊娠结局的保护因素(P<0.05),高水平GLUT1、重度ICP是ICP孕妇妊娠结局不良的危险因素(P均<0.05)。SULT2A1、GLUT1二者单独及联合预测ICP孕妇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3、0.810、0.861,二者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高于单独预测(P均<0.05)。结论ICP孕妇血清SULT2A1水平低、GLUT1水平高;二者水平变化可反映ICP孕妇病情严重程度,并预测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硫酸基转移酶2A1 葡萄糖转运蛋白1 妊娠结局
下载PDF
关中盆地秦岭山前地下热水的循环机理 被引量:4
2
作者 尚海敏 于进庆 +2 位作者 王文科 李国敏 李倩睿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0-155,170,共7页
地热资源作为清洁能源在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中倍受青睐,而地下热水循环机理的研究是合理开发地热资源的前提。以关中盆地横跨山前冲积扇-黄土台塬-冲积平原三类地貌单元的典型剖面为研究对象,在地下热水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地下热水动... 地热资源作为清洁能源在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中倍受青睐,而地下热水循环机理的研究是合理开发地热资源的前提。以关中盆地横跨山前冲积扇-黄土台塬-冲积平原三类地貌单元的典型剖面为研究对象,在地下热水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地下热水动力场、化学场和同位素场的研究构建了关中盆地秦岭山前地下热水的循环模式:地下热水主要来自第四纪末次冰期海拔2 006~2 032 m大气降水的补给,大气降水经秦岭山前断层破碎带向下渗透进入盆地深部,在异常高的地热梯度下受热后沿着渭河北侧导水断裂带上升。从补给径流区至排泄区,地下热水径流速度由快变缓,年龄逐渐变老(从21 097 a到31 809 a),水化学类型由HCO3—Na型向Cl—Na型过渡,水岩作用从弱到强,依次发生了溶滤作用、脱硫酸作用和去白云岩化作用,可交换岩石对地下热水18O的贡献比例依次为0%、〈10%、10%~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机理 地下热水 典型剖面 关中盆地
下载PDF
妊娠期梅毒患者发生围产儿死亡2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王艳 岳欣 +3 位作者 丁祎 唐娟 李倩睿 沈晓亚 《中国性科学》 2017年第8期130-132,共3页
目的:研究20例感染梅毒的孕妇发生围产儿死亡的临床特点及探讨防治措施。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5年6月在东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发生围产儿死亡的20例梅毒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围产儿死亡的梅毒孕产妇20例,12例(... 目的:研究20例感染梅毒的孕妇发生围产儿死亡的临床特点及探讨防治措施。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5年6月在东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发生围产儿死亡的20例梅毒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围产儿死亡的梅毒孕产妇20例,12例(60%)孕产妇孕期未建卡,8例建卡的孕妇中仅5例(20%)正常产检,且均行驱梅治疗。20例孕妇中16例(80%)无业,仅2例为大专以上学历。分娩前梅毒血清学高滴度(RPR≥1∶8)的孕妇有15例,其中11例(73.3%)死婴为梅毒儿;低滴度(<1∶8)的孕妇有5例,仅有1例(20%)为梅毒儿。20例中有14例为死胎,其中有9例(64.3%)考虑胎传梅毒;6例新生儿死亡中3例(33.3%)具有梅毒儿的特征。结论:开展围产期产检非常重要,应加强人群健康教育和孕前孕期梅毒血清筛检管理,及时行驱梅治疗,努力将梅毒对妊娠的危害降至最低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梅毒 围产儿死亡 预防方法
下载PDF
天山北麓面向生态的地下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4
作者 尚海敏 王文科 +2 位作者 段磊 李倩睿 霍传英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14年第3期221-226,共6页
为了实现地下水资源开发与表生生态协调发展,针对天山北麓水资源开采现状存在的问题,应用数值模拟技术对地下水资源进行了优化配置。结果表明:地下水可开采量与水位埋深呈反相关关系,水位埋藏越浅,可开采量越大,沿着山前戈壁—冲洪积扇... 为了实现地下水资源开发与表生生态协调发展,针对天山北麓水资源开采现状存在的问题,应用数值模拟技术对地下水资源进行了优化配置。结果表明:地下水可开采量与水位埋深呈反相关关系,水位埋藏越浅,可开采量越大,沿着山前戈壁—冲洪积扇—冲积平原—沙漠边缘的格局,地下水分配比例依次为5%、19%、73%、3%,开采阈值为24.1×10~8m^3·a^(-1),较现状年增加的开采量主要来自夺取潜水的无效蒸发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资源 优化配置 数值模拟 天山北麓
下载PDF
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患者血清DNMT1、TIM-3与HBV-DNA病毒载量和妊娠结局的关系分析
5
作者 李倩睿 唐娟 +3 位作者 张永男 丁祎 张觅 孙丽洲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4年第4期656-660,728,共6页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乙肝病毒(HBV)感染患者血清脱氧核糖核酸甲基转移酶1(DNMT1)、T细胞免疫球蛋白粘蛋白-3(TIM-3)与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病毒载量和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乙肝病毒(HBV)感染患者血清脱氧核糖核酸甲基转移酶1(DNMT1)、T细胞免疫球蛋白粘蛋白-3(TIM-3)与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病毒载量和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86例妊娠合并HBV感染患者为HBV感染组,根据HBV-DNA病毒载量分为阳性组56例和阴性组130例,根据妊娠结局分为结局不良组和结局良好组,另选取同期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孕检的150名健康孕妇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DNMT1、TIM-3水平。比较HBV感染组与对照组、阳性组与阴性组血清DNMT1、TIM-3水平。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合并HBV感染患者妊娠结局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DNMT1、TIM-3水平对妊娠合并HBV感染患者妊娠结局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BV感染组血清DNMT1、TIM-3水平升高(P<0.05)。与阴性组比较,阳性组血清DNMT1、TIM-3水平升高(P<0.05)。186例妊娠合并HBV感染患者妊娠结局不良发生率为55.38%(103/186)。单因素分析显示,妊娠结局不良与HBV感染孕周、HBV-DNA病毒载量、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DNMT1、TIM-3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V-DNA病毒载量阳性和DNMT1>34.94 ng/mL、TIM-3>18.96 pg/mL为妊娠合并HBV感染患者妊娠结局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DNMT1、TIM-3水平单独和联合检测预测妊娠合并HBV感染患者妊娠结局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8、0.791、0.870。结论:妊娠合并HBV感染患者血清DNMT1、TIM-3水平升高与HBV-DNA病毒载量阳性和妊娠结局不良密切相关,血清DNMT1、TIM-3水平联合对妊娠合并HBV感染患者妊娠结局预测价值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乙肝病毒感染 DNMT1 TIM-3 HBV-DNA 妊娠结局
原文传递
妊娠期麻疹感染对母婴的影响及预防措施 被引量:6
6
作者 岳欣 韩国荣 +5 位作者 成骢 白淑芬 丁祎 李倩睿 王艳 阚乃颖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494-495,共2页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引起肺炎、麻疹脑炎等严重并发症,妊娠妇女感染麻疹病情相对较重,严重危害孕妇、胎儿和新生儿,可引起流产、死胎、
关键词 麻疹病毒 妇女感染 妊娠期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预防 母婴 严重并发症 新生儿
原文传递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孕妇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 被引量:3
7
作者 岳欣 韩国荣 +4 位作者 和沁园 王艳 李倩睿 丁祎 蔡敏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69-771,共3页
丙型肝炎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经血液、性、母婴等途径传播的感染病,暴露后缺乏有效的预防措施,感染后转化为慢性肝炎的比例高达75%~85%,可进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V感染也是影响女性妊娠及造成新生儿感染的重... 丙型肝炎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经血液、性、母婴等途径传播的感染病,暴露后缺乏有效的预防措施,感染后转化为慢性肝炎的比例高达75%~85%,可进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V感染也是影响女性妊娠及造成新生儿感染的重要原因,出现胎膜早破、早产、妊娠期糖尿病等的几率均明显增高;但是,孕期尚缺乏特效药物治疗及疫苗预防HCV母婴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丙型 流行病学 孕妇
原文传递
替比夫定孕期抗病毒治疗对胎盘功能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吴凯华 余敏敏 +2 位作者 季莹 鞠丽丽 李倩睿 《江苏医药》 CAS 2016年第20期2249-2251,共3页
目的 探讨孕期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对胎盘功能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HBsAg和HBeAg双阳性且HBV DNA≥1×10~6 copies/ml的孕妇120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治疗组(A组)、对照组(B组),A组予替比夫定600mg,每天1次口服,B组不予... 目的 探讨孕期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对胎盘功能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HBsAg和HBeAg双阳性且HBV DNA≥1×10~6 copies/ml的孕妇120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治疗组(A组)、对照组(B组),A组予替比夫定600mg,每天1次口服,B组不予抗病毒药治疗,同时选择无HBV感染的孕妇作正常对照组(C组),各组均60例。各组孕妇于治疗前(孕24~28周)、分娩前行血清游离雌三醇(FE3)、胎盘泌乳素(HPL)、HBV DNA水平测定及彩色多普勒脐血流S/D比值测定。各组在分娩后取胎盘组织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mRNA表达水平测定。观察以上指标在三组的差异以及新生儿结局。结果 与B组比较,A、C组治疗前、分娩前血清FE3、HPL水平及胎盘脐血流S/D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前,A组血清HBV DNA定量值低于B组(P〈0.05)。A组分娩前血清HBV DNA定量值小于治疗前(P〈0.05)。A组胎盘组织HGF mRNA相对Ct值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C组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头围和Apgar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A组新生儿出生时及7个月龄血清HBV DNA阳性率低于B组(均为0vs.6.67%)(P〈0.05)。结论 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用于母婴阻断的安全性良好,对胎盘功能及新生儿结局无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毒治疗 乙型肝炎病毒 替比夫定 胎盘
原文传递
妊娠合并麻疹的临床特征及妊娠结局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王艳 岳欣 +3 位作者 丁祎 唐娟 李倩睿 沈晓亚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10期1393-1394,共2页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麻疹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妊娠结局,以期为临床及时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妊娠合并麻疹患者47例为观察组,另选同期非妊娠麻疹患者47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表现以及...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麻疹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妊娠结局,以期为临床及时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妊娠合并麻疹患者47例为观察组,另选同期非妊娠麻疹患者47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分析观察组患者的妊娠结局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均存在发热、上呼吸道症状、皮疹等麻疹临床特征性表现,但其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观察组血钾降低、肌酸激酶升高、乳酸脱氧酶升高发生率分别为34.04%、74.47%、51.06%,均高于对照组的6.38%、12.77%和1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经对症治疗后,观察组27例早中期妊娠患者中,流产及死胎发生率为18.52%(5/27);20例晚期妊娠患者宫内窘迫中,早产发生率为5.00%(1/20),剖宫产术率为35.00%(7/20),新生儿麻疹发生率为10.00%(2/20)。结论妊娠合并麻疹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且对妊娠结局会造成不良影响,应予以及时诊断和治疗,注意预防和控制并发症,以保证母婴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麻疹 临床特征 流产 死胎 早产 新生儿麻疹
原文传递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孕妇诊治现状的调查研究
10
作者 蔡敏 韩国荣 +3 位作者 岳欣 丁祎 王艳 李倩睿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41-745,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抗-HCV)阳性孕妇的筛查、诊断、流行病学、妊娠结局和治疗现状,为进一步提升丙型肝炎防控及母婴安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分析南京市第二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4... 目的通过分析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抗-HCV)阳性孕妇的筛查、诊断、流行病学、妊娠结局和治疗现状,为进一步提升丙型肝炎防控及母婴安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分析南京市第二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46例抗-HCV阳性孕妇资料。据资料不同采用t检验、χ^(2)检验、校正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46例抗-HCV阳性妇女孕前已明确感染者80例,其中HCV RNA阳性率85%,但进行抗病毒治疗后妊娠者仅16例;通过妊娠期产检发现HCV RNA阳性166例,HCV RNA阳性率为81.93%。感染途径与出生队列的关系中,各段出生队列抗-HCV阳性孕妇传播途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6,P<0.001);随着出生队列的后延,经吸毒感染构成比降低(P<0.001),针刺感染(P=0.043)、婴幼儿期住院史的构成比升高(P=0.005)。抗-HCV阳性孕妇的妊娠期并发症情况中,HCV RNA<5.0 E+02 IU/ml与≥5.0 E+02 IU/ml组比较显示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χ^(2)=4.73,P=0.030)、妊娠高血压疾病(χ^(2)=8.65,P=0.003)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产后治疗策略的数据分析显示产后第1年治疗率最高,并逐年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6,P=0.004)。结论育龄期备孕妇女进行抗-HCV筛查率较低,孕期HCV筛查应作为重要的补充,加强孕产妇的安全管理和健康教育,积极开展产妇产后抗病毒治疗,尤其重视产后1年内的管理,能显著提高育龄女性患者的治疗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并发疾病 妊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