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酶染色试验及双面胶纸条法环卵沉淀试验诊断血吸虫病的比较 被引量:9
1
作者 李允鹤 胡永德 +6 位作者 许文美 杨光堡 殷水龙 龚唯 朱家勇 吴宗泉 骆伟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63-266,共4页
应用免疫酶染色试验(IEST)及双面胶纸条法COPT(DGS-COPT),并以常规法DOPT(CV-COPT)为对照,采用单盲法比较检测120例血吸虫病人。120例经吡喹酮治疗后3~4年及≥5年的血吸虫病人和120名健康人的血清。三种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IEST分别... 应用免疫酶染色试验(IEST)及双面胶纸条法COPT(DGS-COPT),并以常规法DOPT(CV-COPT)为对照,采用单盲法比较检测120例血吸虫病人。120例经吡喹酮治疗后3~4年及≥5年的血吸虫病人和120名健康人的血清。三种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IEST分别为91.7和95.8%;两种COPT分别为81.7~82.5和96.7~97.5%,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3~8年血吸虫病人的阴转率分别为70.8%(IEST)、80.8%(DGS-COPT)和81.7%(CV-COPT)。表明IEST的诊断效果显著地高于两种COPT,并可弥补COPT漏检病人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酶染法 血吸虫病 环卵沉淀
下载PDF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和免疫酶染色试验诊断日本血吸虫病的进一步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允鹤 胡永德 +4 位作者 许文美 熊海波 吴宗泉 殷水龙 骆伟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1989年第4期9-11,共3页
应用IFAT及IEST对比试验200例日本血吸虫病人和100名健康人,阳性率均为99%,假阳性率分别为5%和3%;对比试验322例各种寄生虫病人和其他内科疾病患者,除华枝睾吸虫病人、姜片虫病人和肺吸虫病人分别出现4~6%和0~4%的交叉反应率外,... 应用IFAT及IEST对比试验200例日本血吸虫病人和100名健康人,阳性率均为99%,假阳性率分别为5%和3%;对比试验322例各种寄生虫病人和其他内科疾病患者,除华枝睾吸虫病人、姜片虫病人和肺吸虫病人分别出现4~6%和0~4%的交叉反应率外,余均未出现交叉反应。两法对治疗不同时期的日本血吸虫病人阴转率可达87.6~93.7%。认为IFAT和IEST均具有满意的诊断效果,IEST更具有实用价值,并适合于现场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病 染色试验 华枝睾吸虫病 肺吸虫病 血吸虫病人 交叉反应率 疗效考核 假阳性 阴转率 环卵沉淀试验
下载PDF
几种吸虫抗原的限定组分蛋白及其反应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允鹤 庞智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1991年第3期150-153,共4页
应用IEBT检测AWA、SEA、CSA和FSA组分蛋白与几种蠕虫抗原免疫兔血清和蠕虫感染兔及病人血清之间的反应性结果表明,日本血吸虫感染兔血清与AWA组分蛋白的反应性,可因感染度及感染时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慢性血吸虫病人血清可识别53~64KD... 应用IEBT检测AWA、SEA、CSA和FSA组分蛋白与几种蠕虫抗原免疫兔血清和蠕虫感染兔及病人血清之间的反应性结果表明,日本血吸虫感染兔血清与AWA组分蛋白的反应性,可因感染度及感染时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慢性血吸虫病人血清可识别53~64KD AWA组分蛋白。SEA的限定组分蛋白抗原主要存在于25KD以下;CSA和FSA的限定组分蛋白抗原,主要存在于38KD以上。几种蠕虫抗原之间的交叉组分蛋白分子量为13~105K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兔血清 蛋白带 病人血清 慢性血吸虫病 蠕虫感染 蠕虫病 血吸虫病人 肺吸虫病 马来丝虫
下载PDF
免疫增强剂“425”及/或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患者前及后的抗体水平和超声影像的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允鹤 夏超明 +3 位作者 何永康 谢可鸣 周润生 胡永德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7-10,共4页
本试验分为“425”制剂10天肌肉注射合并吡喹酮顿服疗法(组Ⅰ)、单用“425”制剂10天疗法(组Ⅱ)和“425”制剂7天疗法(组Ⅲ)三组。试验结果显示,三种疗法均可不同程度地改善病人的肝脾肿大并使肝内门静脉内径缩小... 本试验分为“425”制剂10天肌肉注射合并吡喹酮顿服疗法(组Ⅰ)、单用“425”制剂10天疗法(组Ⅱ)和“425”制剂7天疗法(组Ⅲ)三组。试验结果显示,三种疗法均可不同程度地改善病人的肝脾肿大并使肝内门静脉内径缩小,试验结果还显示,“425”制剂与吡喹酮合并治疗可显著地增高病人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临床验证结果也提示,“425”制剂可诱导宿主的体液免疫应答,使虫卵肉芽肿病变减弱,导致病人临床体征的改善。本研究通过临床观察,已取得具有实用意义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病 虫卵肉芽肿 免疫增强剂 比喹酮
下载PDF
血吸虫病兔疫诊断中抗体检测进展及其与抗原/免疫复合物检测的互补意义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允鹤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3期129-132,共4页
1 可用于检测日本血吸虫病患者抗体的血清学诊断方法40多年来,我国在血吸虫病免疫诊断研究方面,已取得显著成绩.国内学者从50年代初开始研究日本血吸虫尾蚴膜反应(CHR,陈祜鑫等,1951)以来,坚持理论紧密结合实际,科研为防治服务,至今已... 1 可用于检测日本血吸虫病患者抗体的血清学诊断方法40多年来,我国在血吸虫病免疫诊断研究方面,已取得显著成绩.国内学者从50年代初开始研究日本血吸虫尾蚴膜反应(CHR,陈祜鑫等,1951)以来,坚持理论紧密结合实际,科研为防治服务,至今已建立可用于检测血吸虫病患者特异性抗体的血清学诊断方法近60种.但是上述方法能用于诊断病人和考核疗效的并不多,这也表明某种血吸虫病血清学诊断方法,从探索研究到建立最适的检测系统,需要经过现场的反复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检测 免疫复合物 血吸虫病兔 血清学 诊断方法 日本血吸虫病 血吸虫感染 免疫诊断 感染宿主 感染家兔
下载PDF
血吸虫循环免疫复合物解离后抗原及抗体的免疫反应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允鹤 夏超明 +4 位作者 胡永德 何永康 曹岷 骆伟 龚唯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1994年第5期345-347,共3页
将血吸虫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用新方法解离后,特异性测定其上的抗原(Ag)及抗体(Ab),并以可溶性血吸虫卵抗原(SEA)、多克隆、单克隆抗体(Pcab、MbAb)用间接法对比测定感染者血清中循环抗原(CAg)及循... 将血吸虫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用新方法解离后,特异性测定其上的抗原(Ag)及抗体(Ab),并以可溶性血吸虫卵抗原(SEA)、多克隆、单克隆抗体(Pcab、MbAb)用间接法对比测定感染者血清中循环抗原(CAg)及循环抗体(CAb)通过102例日本血吸虫病人及45名健康人CIC解离后和血清的特异性对比测定结果表明,CIC解离后的Ag及Ab水平(OD均值)测定,显示满意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与用抗SEA-和抗CCA-McAb测定CAg水平(OD均值)相比较,具有优于或相似的检测效果,采用抗SEA-PcAb和SEA测定血谱中的CAg及CAb水平(OD均值)时,均取得很好效果,且其CAg水平均显著地高于用2种McAb检测CAg的水平。上述制剂测定CIC解离后及血清中的Ag、Ab及CAg、CAb,可起着互补诊断的效果。本项研究结果可为今后选用适宜的血吸虫病血清学诊断的检测途径,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循环免疫复合物 解离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我国血吸虫病诊断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展望 被引量:20
7
作者 李允鹤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27-230,共4页
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巨大成绩[1,2]。当前血吸虫病防治策略的调整,选择采用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因此血吸虫病诊断工作,愈益显得重要。寻找简易、准确、具有考核疗效和防治效果以及监测... 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巨大成绩[1,2]。当前血吸虫病防治策略的调整,选择采用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因此血吸虫病诊断工作,愈益显得重要。寻找简易、准确、具有考核疗效和防治效果以及监测疫情的诊断方法,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诊断
下载PDF
中药“425”合剂诱导的抗血吸虫卵肉芽肿效应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李允鹤 陈家旭 +4 位作者 庞智 夏超明 骆伟 龚唯 胡永德 《苏州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11期1111-1114,共4页
改“425”制剂(中药当归提取物)为口服型,并伍用鲨鱼软骨粉(SCP),制成“425”合剂,用以研究感染血吸虫3周的BALB/c小鼠服用“425”合剂后4周诱导的抗肝内虫卵肉芽肿(SEG)效应及机制。测定小鼠肝内SEG大小,用EtnA检测小鼠血... 改“425”制剂(中药当归提取物)为口服型,并伍用鲨鱼软骨粉(SCP),制成“425”合剂,用以研究感染血吸虫3周的BALB/c小鼠服用“425”合剂后4周诱导的抗肝内虫卵肉芽肿(SEG)效应及机制。测定小鼠肝内SEG大小,用EtnA检测小鼠血清抗体IgG及其亚类IgGI水平(OD均值);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小鼠脾脏T细胞亚群的细胞均数和比值。服用“425”合剂(组Ⅰ)和单用SCP(组Ⅲ)小鼠的SEG大小显著小于感染对照鼠(组Ⅳ),组Ⅰ、组Ⅱ(单用“425”制剂)和组Ⅲ的SEG减小车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组Ⅰ和组Ⅱ的IgG和ISG1水平均显著高于组Ⅲ和组Ⅳ者;组Ⅰ和组Ⅲ的CD4+/CD8+比值(1.70-1.88)明显高于组Ⅱ(0.95)。实验结果表明,“425”合剂能诱导明显的抗肉芽肿效应,其机制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密切相关;SCP能非常显著诱导细胞免疫效应,特别是具有抗肝内纤维化作用;“425”制剂能明显诱导体液免疫效应。‘本项研究尚未见有类似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虫卵肉芽肿 中医药疗法 425合剂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感染动物红细胞上非游离性循环抗原水平的检测和动态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允鹤 陈家旭 +4 位作者 谢可鸣 龚唯 夏超明 胡永德 骆伟 《苏州医学院学报》 1995年第1期1-3,共3页
应用抗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的多克隆抗体(抗SEA-PcAb)检测感染50~200条尾蚴后不同时间的兔红细胞(RBC)上非游离性循环抗原(NF-CAg)。结果表明,感染兔RBC上存有NF-CAg,而正常家兔RBC上... 应用抗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的多克隆抗体(抗SEA-PcAb)检测感染50~200条尾蚴后不同时间的兔红细胞(RBC)上非游离性循环抗原(NF-CAg)。结果表明,感染兔RBC上存有NF-CAg,而正常家兔RBC上则无;GMRT,前者为2.83±0.17~1024.00±0.00,后者为1.00±0.00~3.36±0.15,两者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感染家兔后4~7周内,GMRT呈现低水平,8~9周时显著升高,10周时均为高峰(GMRT达1024.00±0.00),10周后,均明显下降,18周时为低水平。结果表明.NF-CAg检测优势仅在感染早期(10周内)。本文报告感染兔RBC上存有NF-CAg,尚未见类似报道,为今后研究CAg的新途径和新内容提供了依据,也为感染宿主体液内CAg的归宿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抗原 日本血吸虫病 多克隆抗体
下载PDF
SCP合剂治疗血吸虫病患者前后超声影像及特异性抗体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允鹤 何永康 +6 位作者 龚唯 李石桂 骆伟 庞智 夏超明 周卫芳 胡永德 《苏州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12期1118-1120,共3页
目的 研究用SCP合剂治疗日本血吸虫病患者的效果。方法  30例血吸虫病患者服用SCP合剂前后 ,观察超声影像及检测血清抗体IgG和IgG4 水平 ,以确定该合剂的临床效果。结果 经治疗后 1.5~ 3个月 ,肝实质超声影像显著改善者 15例 ;血清... 目的 研究用SCP合剂治疗日本血吸虫病患者的效果。方法  30例血吸虫病患者服用SCP合剂前后 ,观察超声影像及检测血清抗体IgG和IgG4 水平 ,以确定该合剂的临床效果。结果 经治疗后 1.5~ 3个月 ,肝实质超声影像显著改善者 15例 ;血清特异性抗体IgG水平显著上升 ,IgG4 水平明显下降。结论 用SCP合剂治疗血吸虫病患者 ,其肝实质病变显著减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病 SCP合剂 特异性抗体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感染家兔红细胞上非游离性循环抗原的分离及动态水平研究
11
作者 李允鹤 谢可鸣 +4 位作者 毛佐华 龚唯 骆伟 夏超明 胡永德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6年第3期185-188,共4页
采用特定方法成功地从50和100条尾蚴感染的家兔红细胞上分离出非游离性循环抗原(NF-CAg),并应用抗SEA和AWA的多克隆及单克隆抗体进行ELISA,对NF-CAg水平的动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NF-CAg的水... 采用特定方法成功地从50和100条尾蚴感染的家兔红细胞上分离出非游离性循环抗原(NF-CAg),并应用抗SEA和AWA的多克隆及单克隆抗体进行ELISA,对NF-CAg水平的动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NF-CAg的水平在感染后8~10wk间达高峰,10wk后下降到较低水平。提示检测NF-CAg的优势是在感染早期(10wk内)。结果还显示,NF-CAg水平与感染程度密切相关。在检测NF-CAg时,特异性的多克隆抗体具有与单克隆抗体相似的检测效果。本文为探索血吸虫循环抗原的新途径和新内容及其归宿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红细胞 非游离性 循环抗原
下载PDF
血吸虫卵肉芽肿病变的形成机制及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允鹤 《苏州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11期1141-1144,共4页
关键词 血吸虫病 虫卵 肉芽肿病变 免疫调节
下载PDF
重组Sj26(rSj26)抗原免疫酶测定新方法诊断日本血吸虫病的研究 被引量:22
13
作者 谢可鸣 陈家旭 +5 位作者 刘述先 龚唯 胡永德 夏超明 宋光承 李允鹤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4期219-222,共4页
将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和重组Sj26(rSj26)抗原致敏的硝酸纤维素膜片(NCD)用于膜片免疫酶测定(D-IEA),分别检测同批日本血吸虫病人、卫氏并殖吸虫病人、华支睾吸虫病人和健康人血清104例的特异性抗体,同时用目测及光密度(OD)... 将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和重组Sj26(rSj26)抗原致敏的硝酸纤维素膜片(NCD)用于膜片免疫酶测定(D-IEA),分别检测同批日本血吸虫病人、卫氏并殖吸虫病人、华支睾吸虫病人和健康人血清104例的特异性抗体,同时用目测及光密度(OD)值测定两种方法判断反应结果。结果显示,分别采用上述两种抗原检测所获的阳性率或假阳性率间无显著性差异。此结果首次提示rSj26抗原的血清诊断效果与目前血吸虫病血清学方法常用抗原SEA相似。本文报告的免疫酶测定新方法,可同时采用两种方法判断结果,迄今尚未见到类似报道。试验结果均表明用D-IEA检测时显示高度的敏感性(92.1%—94.7%)和特异性(0.0%—2.9%),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病 血清学诊断 膜片免疫酶测定法 重组Sj26抗原 可溶性血吸虫卵抗原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肉芽肿与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21
14
作者 夏超明 龚唯 +4 位作者 骆伟 周卫芳 李允鹤 查锡良 熊思东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9-41,46,共4页
目的 观察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急、慢性期肝肉芽肿病变与Th1/Th2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 ,探讨Th1/Th2在肉芽肿形成及调节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石蜡切片 ,HE染色后观察感染小鼠肉芽肿病变 ,用ELISA双抗夹心法测定小鼠感染后 0、4、6、8和... 目的 观察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急、慢性期肝肉芽肿病变与Th1/Th2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 ,探讨Th1/Th2在肉芽肿形成及调节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石蜡切片 ,HE染色后观察感染小鼠肉芽肿病变 ,用ELISA双抗夹心法测定小鼠感染后 0、4、6、8和 12周血清及脾淋巴细胞IL 2、IFNγ 和IL 4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 小鼠感染后 6周出现明显肝肉芽肿病变 ,8周肉芽肿反应达高峰 ;12周则明显缩小 ;感染小鼠血清及脾淋巴细胞的Th1细胞因子IL 2和IFNγ 在感染后 4~ 6周开始上升 ,8周达高峰 ,随后下降 ;而Th2细胞因子IL 4在感染后 8周时迅速上升且随感染时间延长而明显升高。结论 Th1细胞因子IL 2和IFNγ 与血吸虫卵肉芽肿的诱导和形成密切相关 ,而Th2细胞因子IL 4可抑制Th1细胞因子在血吸虫病慢性期虫卵肉芽肿自发性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肝肉芽肿病变 TH1/TH2细胞因子 小鼠
下载PDF
细胞信号转导抑制剂介导Th1/Th2免疫偏移对血吸虫虫卵肉芽肿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夏超明 龚唯 +4 位作者 骆伟 周卫芳 李允鹤 熊思东 查锡良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35-338,共4页
目的 观察酪氨酸蛋白激酶(TPK)、蛋白激酶C(PKC)和磷酯酰肌醇-3-激酶(P13-K)特异性抑制剂(分别为tyrphostin-25、D-sphingosine和wortmannin)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虫卵肉芽肿病变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于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 目的 观察酪氨酸蛋白激酶(TPK)、蛋白激酶C(PKC)和磷酯酰肌醇-3-激酶(P13-K)特异性抑制剂(分别为tyrphostin-25、D-sphingosine和wortmannin)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虫卵肉芽肿病变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于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第35天起,经尾静脉分别注射3种信号转导分子抑制剂,连续5 d。在小鼠感染后6和8wk,观察小鼠肝肉芽肿病变,并用ELISA夹心法和硝酸还原酶法分别测定小鼠血清IFN-γ、IL-4和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 感染小鼠应用TPK和PKC抑制剂后均可显著抑制肝肉芽肿病变,PKC抑制剂可使肉芽肿减少率达56.2%~63.4%(P<0.01)。PKC抑制剂主要抑制Th2细胞因子IL-4的表达,其抑制率为34.1%和65.6%(P<0.01),而对NO水平的检测结果进一步证明了PKC抑制剂对IL-4表达的抑制作用。 结论 在日本血吸虫感染早期应用PKC抑制剂干预T淋巴细胞信号转导可显著抑制小鼠肝肉芽肿病变,其机制可能是由于抑制了Th2优势应答并介导Th2向Th1免疫反应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虫卵肉芽肿 细胞信号转导抑制剂 Thl/Th2免疫偏移 细胞因子 感染
下载PDF
原位分子杂交检测上海真厉螨与柏氏禽刺螨体内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吴建伟 孟阳春 +4 位作者 李允鹤 周洪福 诸葛洪祥 赖培新 王建明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41-444,共4页
目的:提供革螨传播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V)的分子生物学证据。方法:用上海真厉螨与柏氏禽刺螨叮咬HFRSV接种乳小鼠,取叮咬后d10及d100以上的上海真厉螨与柏氏禽刺螨冰冻切片,用地高辛标记HFRSVcDNA... 目的:提供革螨传播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V)的分子生物学证据。方法:用上海真厉螨与柏氏禽刺螨叮咬HFRSV接种乳小鼠,取叮咬后d10及d100以上的上海真厉螨与柏氏禽刺螨冰冻切片,用地高辛标记HFRSVcDNA核酸探针原位分子杂交检测其体内病毒RNA。结果:叮咬野鼠型(76-118株)接种乳小鼠后d10上海真厉螨检出病毒RNA,在细胞浆、细胞核中及核膜上呈细密颗粒状或全浆阳性,见于生殖器官细胞、胃及支囊上皮细胞及脑皮质细胞;叮咬家鼠型(UR株)病毒接种乳小鼠后d12螨亦检出病毒RNA,病毒的细胞组织分布与野鼠型相同;分别检测野鼠型螨31只和家鼠型23只,其中阳性分别为17只和10只;叮咬野鼠型病毒接种乳小鼠后d132,家鼠型d102螨仍能检出病毒RNA。柏氏禽刺螨叮咬野鼠型病毒接种乳小鼠d10,检测螨20只,其中阳性12只,病毒RNA主要分布于生殖器官细胞内。结论:上海真厉螨与柏氏禽刺螨均可经叮咬获得HFRSV,上海真厉螨可分别感染野鼠型和家鼠型HFRSV,野鼠型在螨群体内至少可维持132d,家鼠型102d,具有贮存两型病毒的作用,是HFRSV的适宜媒介和贮存宿主,在动物宿主间交叉传播两型HFRSV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真厉螨 柏氏禽刺螨 原位分子杂交 HFRSV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不同免疫原对小鼠Th1/Th2免疫偏移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夏超明 骆伟 +4 位作者 龚唯 周卫芳 李允鹤 查锡良 熊思东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 观察单、双性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后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 ,探讨日本血吸虫不同免疫原对Th1/Th2免疫偏移的影响及与虫卵肉芽肿形成的相关性。方法 用ELISA夹心法检测单、双性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及单性感染 8w双性再感染 ... 目的 观察单、双性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后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 ,探讨日本血吸虫不同免疫原对Th1/Th2免疫偏移的影响及与虫卵肉芽肿形成的相关性。方法 用ELISA夹心法检测单、双性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及单性感染 8w双性再感染 0~ 12w ,小鼠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Th1细胞因子IL - 2、IFN -γ和Th2细胞因子IL - 4表达水平。结果 单性感染小鼠 6~ 12w在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可测出一定量的IL - 2和IFN -γ ,但无明显动态变化 ,而IL - 4未能测出 ;双性感染小鼠IL - 2和IFN -γ在感染后 4~ 6w开始上升 ,8w达高峰 ,随后下降 ,IL - 4则在感染后 8w时迅速上升且随着感染时间延长而明显升高 ,单性感染 8w双性再感染 4w时 ,小鼠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IL - 2、IFN -γ和IL - 4表达水平即迅速升高且在双性再感染 8~ 12w逐渐增强。结论 日本血吸虫不同免疫原对Th1/Th2免疫偏移的影响作用不同 ,Th1优势应答可能主要由虫体抗原诱导 ,Th2优势应答可能主要由虫卵抗原 (SEA)所诱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免疫原 TH1/TH2细胞因子
下载PDF
原位分子杂交检测厩真厉螨经叮刺传播姬鼠型和家鼠型HFRSV的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吴建伟 孟阳春 +4 位作者 李允鹤 周洪福 诸葛洪祥 赖培新 王建民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8,I000,共6页
目的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一步证明革螨在传播两型HFRS中的作用。方法将叮刺感染姬鼠型(76—118株)HFRSV乳鼠后第10天厩真厉螨270只和家鼠型(UR株)HFRSV后第10天厩真后螨200余只,分别制成组织悬液接种正常乳鼠,用Dig标记HFRSVCDNA... 目的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一步证明革螨在传播两型HFRS中的作用。方法将叮刺感染姬鼠型(76—118株)HFRSV乳鼠后第10天厩真厉螨270只和家鼠型(UR株)HFRSV后第10天厩真后螨200余只,分别制成组织悬液接种正常乳鼠,用Dig标记HFRSVCDNA探针原位分子杂交检测接种后第9天鼠肺;将叮刺感染乳鼠后螨在适宜条件下饲养至100天以上,分别叮刺4~5日龄正常乳鼠,于第3天取鼠肺冰冻切片,经Dig标记HFRSVCDNA探针原位分子杂交检测。结果叮刺76一118株病毒感染乳鼠螨悬液接种4只乳鼠,3只阳性,UR株接种6只,全部阳性;76—118株组饲养至132天,UR株组102天的螨叮刺正常乳鼠后,也从鼠肺中检出病毒RNA。结论首次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证明该螨可通过叮刺获得姬鼠型和家鼠型HFRSV,螨群体不但维持76—118株病毒132天以上、UR株102天以上,而且均能经叮刘传播,说明此螨能作为姬鼠型和家鼠型HFRSV的适宜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这一发现为我国的HFRS疫区保存和演变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有流行病学意义;原位分子杂交可缩短用敏感动物分离革螨体内HFRSV的时间,可用于革螨等媒介昆虫传HFRSV的实验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厩真厉螨 传播媒介 原位杂交 肾综合征出血热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感染兔红细胞上非游离性循环抗原的分子基础及其性质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毛佐华 施云松 +4 位作者 龚唯 曹岷 夏超明 胡永德 李允鹤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1-14,共4页
本文采用特殊方法成功地从感染兔红细胞上分离出非游离性循环抗原(NF-CAg),并经实验证明NF-CAg主要含有分子重为12KDa和47KDa两种组分抗原,分别称为SjR12和SjR47蛋白分子,前者属虫源性组分抗原,... 本文采用特殊方法成功地从感染兔红细胞上分离出非游离性循环抗原(NF-CAg),并经实验证明NF-CAg主要含有分子重为12KDa和47KDa两种组分抗原,分别称为SjR12和SjR47蛋白分子,前者属虫源性组分抗原,后者为卵源性组分抗原。SjR12和SjR47组分抗原从其存在部位、分子量及抗原成分特点分析,均不同于现在国内外所报道的循环抗原(也可称为游高性循环抗原,F-CAg),具有明显的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本项研究尚未见有类似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红细胞 非游离性 循环抗原
下载PDF
NO介导Th1/Th2免疫偏移与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肉芽肿病变的作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夏超明 骆伟 +4 位作者 龚唯 周卫芳 李允鹤 熊思东 查锡良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9-32,共4页
目的 观察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肉芽肿病变与一氧化氮 (NO)、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 ,探讨NO介导Th1/Th2免疫偏移在血吸虫卵肉芽肿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石蜡切片 ,HE染色后观察感染小鼠肉芽肿病变。用硝酸还原酶法和ELISA... 目的 观察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肉芽肿病变与一氧化氮 (NO)、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 ,探讨NO介导Th1/Th2免疫偏移在血吸虫卵肉芽肿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石蜡切片 ,HE染色后观察感染小鼠肉芽肿病变。用硝酸还原酶法和ELISA夹心法分别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 0~ 12周血清及脾CD+ 4 T淋巴细胞培养上清NO、IFNγ和IL - 4表达水平 ,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感染小鼠 0~ 12周血清和脾CD+ 4 T淋巴细胞培养上清NO表达水平与小鼠肝肉芽肿病变动态相一致 ,并呈显著正相关 ,与IFNγ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而与IL - 4在小鼠感染慢性期 (12周 )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NO在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肉芽肿病变过程中可能是一种与Th1/Th2细胞因子具有同样重要作用的调节因子 ,并可能是通过调节Th1/Th2细胞因子而发挥作用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感染 肝肉芽肿病变 一氧化氮 Th1/Th2细胞因子 血吸虫病 免疫病理 动物实验 硝酸还原酶法 ELISA夹心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