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22篇文章
< 1 2 1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胰腺炎诊断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黄邦伟 刘雨 +1 位作者 胡良皞 李兆申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慢性胰腺炎是胰腺进行性炎症性疾病,常伴发胰腺内外分泌功能的下降,严重危害患者健康。目前慢性胰腺炎的诊断主要依赖特异性的影像学表现和/或病理组织学检查,但影像学检查存在一定漏诊率和误诊率,病理组织学检查有创且活检难度大,故慢... 慢性胰腺炎是胰腺进行性炎症性疾病,常伴发胰腺内外分泌功能的下降,严重危害患者健康。目前慢性胰腺炎的诊断主要依赖特异性的影像学表现和/或病理组织学检查,但影像学检查存在一定漏诊率和误诊率,病理组织学检查有创且活检难度大,故慢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及与胰腺癌等疾病的鉴别诊断仍存在一定的困难。近年研究发现胰酶、miRNA、外泌体、特异性代谢物、血浆可溶性受体等生物学标志物在慢性胰腺炎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发挥一定作用,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本文阐述了慢性胰腺炎诊断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慢性胰腺炎诊断、鉴别诊断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胰腺炎 生物标志物 诊断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小肠镜研究的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
2
作者 黄福全 朱惠云 +1 位作者 杜奕奇 李兆申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8-205,共8页
目的分析全球小肠镜领域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为小肠镜领域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限定发表年份为“1998-2022”、语言为“English”、文献类型为“Article”,于2022年9月25日在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采用主题词“Enteroscopy... 目的分析全球小肠镜领域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为小肠镜领域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限定发表年份为“1998-2022”、语言为“English”、文献类型为“Article”,于2022年9月25日在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采用主题词“Enteroscopy”进行检索;采用VOSviewer 1.6.17软件和文献计量在线分析平台(https://bibliometric.com)对纳入文献的发文国家、机构、作者及关键词等进行分析,并绘制相应可视化知识图谱。结果共有2204篇论著纳入分析。小肠镜领域发文量前3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日本和中国;美国梅奥诊所(69篇)、巴黎公共医疗救助机构(62篇)、法国Udice研究型大学(62篇)占研究机构发文量前3位;小肠镜领域发文量前3位的作者分别是Yamamoto(49篇)、Nakamura(42篇)和Tanaka(40篇);Yamamoto(1688次)、Yano(1514次)和Tanaka(947次)为该领域高被引作者;关键词共现网络中胶囊内镜(出现625次)、小肠镜(出现555次)、双气囊小肠镜(出现516次)、诊断(出现424次)等为小肠镜领域高频词。结论在过去20多年中,小肠镜领域的研究发展迅猛,中国在全球小肠镜领域的地位也逐步提高。胶囊内镜和小肠镜用于小肠疾病的诊治一直是小肠镜领域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镜 文献计量学 可视化分析 研究热点 研究前沿
原文传递
加强结肠镜检查规范培训,提高结肠腺瘤检出率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树玲 康争春 +2 位作者 赵胜兵 李兆申 柏愚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5-271,共7页
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早防、早筛、早诊、早治是遏制该趋势的有效措施,而结肠镜检查则是其筛查和检测的重要手段。腺瘤检出率是结肠镜检查的关键质控指标,提高腺瘤检出率不仅可以提高结肠镜的检查质量,更重要的是可以显... 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早防、早筛、早诊、早治是遏制该趋势的有效措施,而结肠镜检查则是其筛查和检测的重要手段。腺瘤检出率是结肠镜检查的关键质控指标,提高腺瘤检出率不仅可以提高结肠镜的检查质量,更重要的是可以显著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具有重大临床意义。现从肠道准备质量、进镜操作技巧、退镜时间和质量、人工智能系统等不同层次寻找提高结肠镜腺瘤检出率的方法,力争在内镜医师的肠镜学习阶段为其打下坚实基础,从而切实改善我国结肠镜腺瘤检出率低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结肠镜检查 腺瘤检出率 培训
原文传递
漫漫胰腺路——慢性胰腺炎诊治的热点和难点
4
作者 李兆申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3期233-234,共2页
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是一种由遗传、环境等因素引起的胰腺组织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早期诊断困难,临床治疗难度大,患者身心健康受损,生活质量明显下降。CP的诊治是世界性难题,尚有许多待研究、待解决... 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是一种由遗传、环境等因素引起的胰腺组织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早期诊断困难,临床治疗难度大,患者身心健康受损,生活质量明显下降。CP的诊治是世界性难题,尚有许多待研究、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胰腺炎 疼痛 并发症 影像学检查
下载PDF
《2023年国际胰腺病协会京都指南: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管理》意见要点
5
作者 李家速 孙洪鑫 李兆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8-482,共5页
近日,国际胰腺病协会发布了修订版管理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的指南。该指南主要聚焦“高危征象”和“担忧特征”的修订、未切除IPMN的监测、IPMN切除后的监测、对病理学方面的修订和对囊液分子标志物的研究5个方面,以期为... 近日,国际胰腺病协会发布了修订版管理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的指南。该指南主要聚焦“高危征象”和“担忧特征”的修订、未切除IPMN的监测、IPMN切除后的监测、对病理学方面的修订和对囊液分子标志物的研究5个方面,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最佳的循证依据,本文对其意见要点进行摘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内肿瘤 诊断 监测 指南
下载PDF
生物钟与肠道微生态间的双向调控
6
作者 王帆 杨光锐 +1 位作者 黄文 李兆申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89-896,共8页
生物钟是将个体生理节律与外部时间联系起来的重要机制,能预测并响应时间变化,决定睡眠-觉醒周期,参与调节摄食、体内激素平衡等多种生理行为的昼夜节律。哺乳动物体内中枢生物钟能够调节肠道、肝脏、胰腺等外周生物钟,维持各器官稳态... 生物钟是将个体生理节律与外部时间联系起来的重要机制,能预测并响应时间变化,决定睡眠-觉醒周期,参与调节摄食、体内激素平衡等多种生理行为的昼夜节律。哺乳动物体内中枢生物钟能够调节肠道、肝脏、胰腺等外周生物钟,维持各器官稳态并同步运行,并能通过调控进食和睡眠等诱导肠道微生物结构、数量和定植行为的昼夜改变。肠道微生物是肠道微生态的核心部分,能够对包括大脑在内的多器官、多系统发挥调节作用,并被证明是宿主生物钟分子节律性表达和多种昼夜节律活动的驱动因素。研究已经部分揭示了哺乳动物肠道微生态和生物钟之间的关联,以及它们对疾病的影响,但仍需进一步探究它们在不同疾病背景下相互作用的具体机制。本文综述了目前有关哺乳动物生物钟与肠道微生态间的双向调控关系及可能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疾病治疗提供新的干预措施和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钟 肠道微生态 动态变化 双向调节
原文传递
中药抗胰腺纤维化治疗慢性胰腺炎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黄邦伟 王鹏源 +1 位作者 胡良皞 李兆申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2期117-122,共6页
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c,CP)是一种进行性的胰腺纤维炎症综合征,最终导致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受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胰腺纤维化(pancreatic fibrosis,PF)是慢性胰腺炎的主要病理特征,而胰腺星状细胞(pancreatic stellate ce... 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c,CP)是一种进行性的胰腺纤维炎症综合征,最终导致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受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胰腺纤维化(pancreatic fibrosis,PF)是慢性胰腺炎的主要病理特征,而胰腺星状细胞(pancreatic stellate cells,PSCs)活化是PF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胰腺炎 胰腺纤维化 中药 胰腺星状细胞 药物评价
下载PDF
慢性胰腺炎疼痛的处理:内镜还是外科手术?
8
作者 刘淼 胡良皞 李兆申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3期235-239,共5页
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是一种由遗传、环境等因素引起的胰腺组织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理特征为胰腺腺泡萎缩及纤维化,临床表现为上腹痛、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伴假性囊肿等并发症[1-2]。在全球范围内,CP发病率为9.62/10万... 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是一种由遗传、环境等因素引起的胰腺组织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理特征为胰腺腺泡萎缩及纤维化,临床表现为上腹痛、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伴假性囊肿等并发症[1-2]。在全球范围内,CP发病率为9.62/10万,患病率为(36~560)/10万[3-6],死亡率为0.09/10万,CP患者以男性为主,男性患者数量约为女性的2倍[7]。CP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这可能与腹膜后疾病诊断技术包括CT、磁共振、超声内镜等的应用逐渐增多相关[8-9]。CP的治疗原则包括去除病因、控制症状、改善胰腺功能、防治并发症以及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胰腺炎 疼痛 内镜治疗 外科干预
下载PDF
肠易激综合征肠黏膜SP、VIP、CGRP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60
9
作者 李兆申 董文珠 +4 位作者 邹多武 满晓华 邹晓平 尹宁 朱爱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7-151,共5页
目的 :探讨肠易激综合征 (IBS)患者结肠黏膜 P物质 (SP)、血管活性肠肽 (VI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的变化 ,以及它们在 IBS中的可能作用和临床意义。 方法 :黏膜标本取自 17例正常人、16例腹泻型 IBS(D- IBS)患者和 12例便秘型 IBS... 目的 :探讨肠易激综合征 (IBS)患者结肠黏膜 P物质 (SP)、血管活性肠肽 (VI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的变化 ,以及它们在 IBS中的可能作用和临床意义。 方法 :黏膜标本取自 17例正常人、16例腹泻型 IBS(D- IBS)患者和 12例便秘型 IBS(C- IBS)患者的回盲部、乙状结肠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放射免疫测定法分别检测 SP、VIP、CGRP。结果 :IBS患者结肠黏膜 SP、VIP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 (P<0 .0 1) ;IBS患者结肠黏膜 SP、VI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较正常对照组增多、增粗、阳性增强 (P<0 .0 1) ;IBS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结肠黏膜的 CGRP含量和 CGR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的强度、面积、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结论 :SP、VIP可能参与了 IBS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P物质 血管活性肠肽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下载PDF
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5
10
作者 李兆申 邹多武 +3 位作者 许国铭 叶萍 张梅勤 李珍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7-390,共4页
目的:评价枸椽酸莫沙必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F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以枸椽酸莫沙必利5mg,3次/d,治疗4周;对照组予以西沙必利5mg,3次/d,治疗4周。治疗前存在胃排空延迟患者,治疗后用不透X... 目的:评价枸椽酸莫沙必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F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以枸椽酸莫沙必利5mg,3次/d,治疗4周;对照组予以西沙必利5mg,3次/d,治疗4周。治疗前存在胃排空延迟患者,治疗后用不透X线小钡条法复查固体食物胃排空。结果:莫沙必利及西沙必利治疗4周均可显著改善FD患者早饱、上腹胀、上腹痛、暧气、反酸及烧心感等症状(与治疗前比P<0.01);莫沙必利对上述症状的有效率分别为59.09%、55.56%、81.82%、71.43%、100%及76.92%,西沙必利有效率分别为45.45%、73.33%、71.43%、82.61%、92.86%及66.67%,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莫沙必利及西沙必利均可改善胃排空延迟患者胃排空率,前者对胃排空改善的有效率为88.24%,后者为83.33%,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无 QTC间期延长等不良反应。结论:枸椽酸莫沙必利是治疗 FD安全、有效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莫沙必利 西沙必利 临床试验 FD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肠易激综合征肠粘膜肥大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7
11
作者 李兆申 董文珠 +2 位作者 邹多武 邹晓平 张文俊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628-630,I003,共4页
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患者肠粘膜肥大细胞 (mastcell,MC)计数有无变化 ,以及它在IBS中的可能作用和临床意义。粘膜标本取自 15名正常人和 2 8例IBS患者回肠末端、回盲部 (ileocecaljunction ,ICJ)、升结肠、乙... 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患者肠粘膜肥大细胞 (mastcell,MC)计数有无变化 ,以及它在IBS中的可能作用和临床意义。粘膜标本取自 15名正常人和 2 8例IBS患者回肠末端、回盲部 (ileocecaljunction ,ICJ)、升结肠、乙状结肠 ,应用特殊组化染色法对MC进行染色 ,并应用彩色病理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分析 ;电镜观察MC的结构及其毗邻结构。结果显示 ,IBS患者回肠末端、回盲部、升结肠MC明显增多 (P <0 0 1) ,MC显著变异 ;并可观察到MC与无髓神经末梢及浆细胞等内分泌细胞毗邻或密切接触。研究表明 ,MC在IBS的病理生理机制中可能起关键性的作用 ,MC活性与IBS内脏感觉及动力变化相关联 ,MC稳定剂或MC产物拮抗剂对IBS可能具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粘膜 肠易激综合征 肥大细胞 IBS 发病机制
下载PDF
应激对胃粘膜表面上皮层抗酸形态屏障及壁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6
12
作者 李兆申 湛先保 +2 位作者 崔忠敏 段义民 许国铭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01-403,共3页
为揭示应激状态下胃粘膜上皮层抗酸形态屏障及壁细胞超微结构变化,作者采用大鼠水浸束缚方法制作应激模型。检测对照组及应激组胃粘膜损伤指数,并取腺胃区胃粘膜组织制作透射电镜标本,检测粘膜上皮细胞、上皮细胞间连接、上皮下基底... 为揭示应激状态下胃粘膜上皮层抗酸形态屏障及壁细胞超微结构变化,作者采用大鼠水浸束缚方法制作应激模型。检测对照组及应激组胃粘膜损伤指数,并取腺胃区胃粘膜组织制作透射电镜标本,检测粘膜上皮细胞、上皮细胞间连接、上皮下基底膜及壁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发现应激组大鼠较对照组胃粘膜损伤重;电镜观察显示对照组壁细胞多呈静息状态,应激组壁细胞内线粒体丰富,分泌小管密集,呈明显分泌状态;腔面细胞膜损伤,细胞间连接及基底膜无明显破坏。结果提示应激可刺激壁细胞呈分泌状态,胃粘膜上皮层损伤过程中以腔面细胞膜破坏在先,细胞间连接和基底膜在应激性溃疡发生的早期无显著的形态学改变。提示胃粘膜表面上皮层腔面膜的破坏在应激性溃疡的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 胃粘膜 壁细胞 消化性溃疡 抗酸形态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早期ERCP、内镜治疗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 被引量:33
13
作者 李兆申 许国铭 +4 位作者 孙振兴 金震东 邹晓平 谢苏庆 李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08-410,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内镜治疗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6例次急性胰腺炎患者作早期(1~7d内)ERCP及内镜治疗(ERCP组),并以同期保守治疗的60例次急性胰腺炎患者作...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内镜治疗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6例次急性胰腺炎患者作早期(1~7d内)ERCP及内镜治疗(ERCP组),并以同期保守治疗的60例次急性胰腺炎患者作对照(对照组),观察了两组患者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腹痛缓解时间、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ERCP组中,36例次为胆道疾病患者,4例次为胰管结石,4例次为胰腺分裂症,3例次为乳头旁巨大憩室,19例次ERCP未见异常。(2)33例次患者作了内镜下治疗,其中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及取石术17例次,4例次作了副乳头切开及扩张术,12例次作了鼻胆管引流术。(3)ERCP组腹痛缓解天数及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11.5±3.6)及(21.7±5.0)d,明显短于对照组(15.4±7.8)及(33.0±6.8)d(P<0.01)。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两组相差不显著。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ERCP及内镜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逆行胰胆管造影 治疗 内窥镜
下载PDF
上海地区成年人胃食管反流病流行病学调查 I:胃食管反流症状及相关因素调查 被引量:36
14
作者 李兆申 许国铭 +5 位作者 刘婧 湛先保 金震东 邹晓平 张文俊 丁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59-262,共4页
按随机原则对上海市不同地区共2500名成年人,用当面填写问卷方式进行胃食管反流相关症状及其影响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将烧心、反酸及反食作为提示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症状,并根据上述三种症状轻重进行症状记分。记分≥6分为病例... 按随机原则对上海市不同地区共2500名成年人,用当面填写问卷方式进行胃食管反流相关症状及其影响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将烧心、反酸及反食作为提示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症状,并根据上述三种症状轻重进行症状记分。记分≥6分为病例组,≤5分为对照组。结果发现,上海地区胃食管反流相关症状发生率为7.68%,男女间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症状发生率相差显著(P<0.05)。病例组中呃逆、咳嗽、喘息等症状发生率及口腔溃疡、咽喉炎、肺炎、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常有进食过饱、饮用酸性饮料等生活习惯,并常患便秘(P<0.05)。提示上海地区胃食管反流相关症状并非少见,且症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返流 症症 患病率 流行病学
下载PDF
腹腔注射卵清白蛋白致大鼠内脏高敏感的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李兆申 詹丽杏 +3 位作者 邹多武 许国铭 满晓华 龚艳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目的 :建立鸡卵清白蛋白致内脏高敏感大鼠模型 ,研究该模型内脏高敏感与肥大细胞的关联。 方法 :腹腔注射鸡卵清白蛋白使大鼠内脏致敏 ,分别在给药 3d及 2周后用特殊染色法观察结肠肥大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用腹部撤离反射 (abdom -inal w... 目的 :建立鸡卵清白蛋白致内脏高敏感大鼠模型 ,研究该模型内脏高敏感与肥大细胞的关联。 方法 :腹腔注射鸡卵清白蛋白使大鼠内脏致敏 ,分别在给药 3d及 2周后用特殊染色法观察结肠肥大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用腹部撤离反射 (abdom -inal withdrawal reflex,AWR)评估致敏大鼠对直肠扩张刺激的内脏感觉改变。 结果 :甲苯胺蓝染色法显示 ,致敏大鼠肠黏膜及肠系膜肥大细胞数量明显增加 (P<0 .0 1)。阿尔辛蓝 -藏红染色法显示 ,对照组及致敏给药后 3d的肠系膜肥大细胞内主要为未成熟颗粒 ,而致敏后 2周肥大细胞内主要为成熟颗粒。直肠扩张显示内脏致敏大鼠 3m l及 5 m l气囊组 AW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1)。结论 :腹腔注射鸡卵清白蛋白致内脏高敏感的作用确切 ,内脏致敏作用很可能和肥大细胞的增生和脱颗粒状态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高敏感 肥大细胞 卵清白蛋白 腹腔 动物模型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小剂量生长抑素预防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3
16
作者 李兆申 许国铭 +3 位作者 孙振兴 邹晓平 金震东 谢苏庆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26-427,共2页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患者高淀粉酶血症及化学性胰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128例行ERC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预防组66例患者,分别于ERCP术前及术后各静滴生长抑素250μg;对照组62...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患者高淀粉酶血症及化学性胰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128例行ERC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预防组66例患者,分别于ERCP术前及术后各静滴生长抑素250μg;对照组62例,仅静脉滴注5%葡萄糖溶液。两组患者分别检查术前及术后4和24h血淀粉酶水平及观察化学性胰腺炎发生情况。结果:预防组ER-CP术后4,24h血清淀粉酶分别为(298±33)和(140±156)U/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0±33)和(240±210)U/L(P<0.01);预防组66例中发生化学性胰腺炎1例(1.5%),对照组发生3例(4.8%),相差显著(P<0.05)。结论:生长抑素能有效地预防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化学性胰腺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 胰胆管造影 高淀粉酶血症 胰腺炎
下载PDF
胰腺癌误诊因素分析 被引量:25
17
作者 李兆申 余志良 +5 位作者 周国中 邹晓平 贺佳 蔡全才 胡先贵 王强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04-306,共3页
为探讨胰腺癌误诊比例、病种和原因 ,以及误诊对胰腺癌诊治的影响 ,给避免误诊误治提供参考 ,回顾性分析研究 10 2 7例确诊的胰腺癌患者的误诊情况 ,同时将所有患者区分为误诊组与非误诊组 ,对各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 ,比较两组的差... 为探讨胰腺癌误诊比例、病种和原因 ,以及误诊对胰腺癌诊治的影响 ,给避免误诊误治提供参考 ,回顾性分析研究 10 2 7例确诊的胰腺癌患者的误诊情况 ,同时将所有患者区分为误诊组与非误诊组 ,对各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 ,比较两组的差异性。结果显示 ,10 2 7例患者 5 86例曾被误诊 (5 7 1% )。误诊病种 5 5种 ,最常见的为胃十二指肠炎、消化性溃疡、病毒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及慢性胰腺炎。误诊组与非误诊组的确诊时间、主要症状、根治切除率、半年存活率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提示胰腺癌极易误诊 ,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疾病预后有重要意义。临床医师应认识其各种症状 ,尽可能系统检查 ,综合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误诊 因素分析 预后
下载PDF
施他宁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李兆申 陈国昌 +4 位作者 许国铭 金震东 邹晓平 叶萍 谢苏庆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69-371,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合成生长抑素施他宁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施他宁治疗组65例,0.25mg静注后,将3mg加入5%葡萄糖500ml中连续静滴,12h1次;神经垂体素治疗组100例,20U静滴,8~12... 目的:探讨人工合成生长抑素施他宁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施他宁治疗组65例,0.25mg静注后,将3mg加入5%葡萄糖500ml中连续静滴,12h1次;神经垂体素治疗组100例,20U静滴,8~12h1次;两组均连续用药72h。对两组患者止血率、再出血率、急诊手术率和死亡率进行比较。结果:施他宁治疗组24h和72h内止血率分别为73.9%和83.1%,神经垂体素组分别为43.0%和52.0%(P<0.01),两组再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2.3%和37.0%(P<0.01),急诊手术率分别为13.9%和18.0%,死亡率分别为6.2%和18.0%(P<0.05),副作用发生率分别为4.6%和43.0%(P<0.01)。结论:施他宁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 静脉曲张 出血 并发症 施他宁
下载PDF
经内镜治疗胰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4
19
作者 李兆申 任洪波 +1 位作者 孙振兴 许国铭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790-792,共3页
为探讨胰管结石(PDS)内镜治疗的临床疗效 ,回顾分析了长海医院 1998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经内镜治疗的 31例PDS病人。其中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EPT)、内镜下胰管括约肌切开术 (EPS)成功取石 10例 ;行EPS加体外震波碎石术 (ESWL... 为探讨胰管结石(PDS)内镜治疗的临床疗效 ,回顾分析了长海医院 1998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经内镜治疗的 31例PDS病人。其中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EPT)、内镜下胰管括约肌切开术 (EPS)成功取石 10例 ;行EPS加体外震波碎石术 (ESWL)及ESWL加胰管内支架引流术 (ERPD)各 1例 ,且于半年后复查胰石消失 ;伴胰管狭窄者行ERPD 14例 ,行EPS+ERPD 4例 ,其中 4例置管后因症状复发或伴胰腺癌而接受手术治疗 ,1例因胰管狭窄严重内镜治疗失败。全部操作成功率为 96 8% ,腹痛近期缓解率 90 % ;30例随访 1~2 5个月 ,腹痛远期缓解率 70 4 % ,体重、脂肪泻等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表现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早期并发症主要为高淀粉酶血症、轻度胰腺炎 ,经常规处理后均恢复正常 ;3例因支架阻塞更换支架。提示行EPS取石及ESWL、ERPD治疗PDS疗效确切 ,且操作简便、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管结石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十二指肠乳头 胰管插约肌切开术 胰管内支架引流术 治疗
下载PDF
胆汁反流与胃内pH值的关系 被引量:20
20
作者 李兆申 朱爱勇 +2 位作者 许国铭 邹多武 尹宁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708-709,共2页
研究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胃内 pH值与胆汁反流的关系。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 2 2例 ,应用便携式pH及胆汁监测仪同步监测胃内 2 4h的 pH值及胆红素吸收值。结果发现 ,胆汁反流时 ,胃内pH值与胆红素吸收值无相关性 (r=- 0 0 6 ,P >0 0 5... 研究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胃内 pH值与胆汁反流的关系。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 2 2例 ,应用便携式pH及胆汁监测仪同步监测胃内 2 4h的 pH值及胆红素吸收值。结果发现 ,胆汁反流时 ,胃内pH值与胆红素吸收值无相关性 (r=- 0 0 6 ,P >0 0 5 ) ;胃内pH值增高时 ,胆红素吸收值与 pH值亦无相关性 (r =0 17,P >0 0 5 )。可见 ,胃内 pH值和胆汁反流无关。因此 ,根据胃内 2 4h的pH值监测判断有无胆汁反流是不科学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反流性胃炎 氢离子浓度 PH值 胆汁吸收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