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格氏乳杆菌GU-G23高密度培养因子多维度优化及其验证
1
作者 廖艳婷 李锐定 +5 位作者 黄国宏 梁晓琳 周樊 麻志泽 时凤翠 李全阳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9-88,共10页
为提高具有益生特性格氏乳杆菌GU-G23的生物量,获取其高密度培养因子,该研究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和Plackett-Burman实验筛选出该菌株主要的生长营养因子为鱼蛋白胨、胰蛋白胨、柠檬酸三铵。以响应面实验设计组合作为机器模型训练样本,采... 为提高具有益生特性格氏乳杆菌GU-G23的生物量,获取其高密度培养因子,该研究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和Plackett-Burman实验筛选出该菌株主要的生长营养因子为鱼蛋白胨、胰蛋白胨、柠檬酸三铵。以响应面实验设计组合作为机器模型训练样本,采用随机森林回归(Random Forest Regression,RFR)和径向基神经网络(Radial Basis Function Neural Network,RBF)模型对其培养基配方进行预测。以决定系数(R-squared,R^(2))、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Deviation,MAE)、均方误差(Mean-Square Error,MSE)和平均绝对百分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MAPE)作为模型评价指标,比较认为RBF在该研究中具有更好的预测性能。随后选择RBF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结合对培养基主要成分进行了优化。最终获得该菌株培养基的优化配方为:鱼蛋白胨29.89 g/L,胰蛋白胨23.33 g/L,柠檬酸三铵4.34 g/L,蔗糖15.00 g/L,低聚果糖15.00 g/L,乙酸钠5.00 g/L磷酸氢二钾0.40 g/L,七水硫酸镁0.58 g/L,一水硫酸锰0.29 g/L,吐温-801.00 g/L。在此培养基条件下,所得样品活菌数达到5.21×10^(9)CFU/mL,是未优化前的4.57倍。该研究对微生物高密度培养优化预测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氏乳杆菌 培养基优化 随机森林 径向基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下载PDF
基于体外发酵研究膳食纤维复合体对老年人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2
作者 宋瑶 谭凯燕 +6 位作者 黄傲 马金克 李锐定 郑文轩 时凤翠 于晓涵 李全阳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8-88,共11页
该研究旨在探究膳食纤维复合体(Dietary Fiber Complex,DFC)对代表性人体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的调节。采集10位65~75岁老年人的粪便,分性别开展DFC干预的体外发酵实验。结果发现,2%添加量的DFC组干预效果最好,其中女性组大肠杆菌属、拟... 该研究旨在探究膳食纤维复合体(Dietary Fiber Complex,DFC)对代表性人体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的调节。采集10位65~75岁老年人的粪便,分性别开展DFC干预的体外发酵实验。结果发现,2%添加量的DFC组干预效果最好,其中女性组大肠杆菌属、拟杆菌属、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的相对表达量为对照组的52.76%、43.40%、249.79%和232.99%,男性组大肠杆菌属、拟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和乳酸杆菌属的相对表达量为对照组的44.02%、53.14%、228.71%和206.11%。显著差异的肠道菌群代谢物中,女性组的异丁酸、丙酸、甲酸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1),蛋氨酸、组氨酸、β-葡萄糖、苯丙氨酸、苏氨酸、丙三醇、天冬氨酸、精氨酸、1-甲基组氨酸的相对丰度显著减少(P<0.01),男性组的异丁酸、丙酸、丁酸盐、甲酸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1),组氨酸、β-葡萄糖、苯丙氨酸、苏氨酸和天冬氨酸相对丰度显著减少(P<0.01),二者潜在的代谢途径都为组氨酸代谢与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研究结果表明DFC对人体肠道菌群及代谢物的调节作用明显,且在不同性别上潜在的代谢途径变化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发酵 广西长寿饮食模式 膳食纤维复合体 代表性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代谢
下载PDF
一种乳酸菌多糖对酸乳凝胶的影响机理 被引量:16
3
作者 李全阳 夏文水 +2 位作者 祝丽香 代养勇 陈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68-871,共4页
以乳酸菌菌株和由粘性乳酸菌分泌的胞外多糖为原料制备不同的酸乳凝胶,并用电子显微镜和质构仪等手段对其微观结构和质构特性进行了观测.发现在酸乳体系中,中性乳酸菌多糖与乳酪蛋白是相斥的,多糖对酸乳凝胶的影响主要是利用其自身分子... 以乳酸菌菌株和由粘性乳酸菌分泌的胞外多糖为原料制备不同的酸乳凝胶,并用电子显微镜和质构仪等手段对其微观结构和质构特性进行了观测.发现在酸乳体系中,中性乳酸菌多糖与乳酪蛋白是相斥的,多糖对酸乳凝胶的影响主要是利用其自身分子形成的空间位垒,干扰酪蛋白微球之间的相互链接方式,从而动态影响酪蛋白微球立体网状结构的构建.提出酸乳乳酸菌胞外多糖对酸乳凝胶结构的影响不仅与其分子大小及结构有关,还与胞外多糖添加到酸乳体系中的方式、时间、速度、浓度有关.进一步解释了酸乳制作中,粘性发酵剂所能达到的效果不容易用直接添加增稠剂的方法替代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外多糖 酸乳凝胶 空间位垒效应 机理
下载PDF
水牛奶组分及其功能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全阳 张宪省 +1 位作者 刘小玲 姜元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5-309,共5页
从水牛奶的干物质、蛋白质、脂肪、灰分、乳糖含量以及水牛奶中脂肪酸、蛋白质组分、氨基酸组成和矿质元素组成等方面对其成分特性进行综述,并对其有关成分的差异性采用SAS9.0进行分析比较。同时对水牛奶中功能性成分的研究报道进行概述... 从水牛奶的干物质、蛋白质、脂肪、灰分、乳糖含量以及水牛奶中脂肪酸、蛋白质组分、氨基酸组成和矿质元素组成等方面对其成分特性进行综述,并对其有关成分的差异性采用SAS9.0进行分析比较。同时对水牛奶中功能性成分的研究报道进行概述,并进一步提出了水牛奶组分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牛奶 成分 进展 神经节苷脂
下载PDF
酸乳中乳酸菌胞外多糖的分离与纯化 被引量:9
5
作者 李全阳 夏文水 +2 位作者 张进山 孙景珠 张军鹏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39-141,共3页
对酸乳中的乳酸菌胞外多糖采用蛋白酶水解、离心、乙醇沉淀进行初步分离提取,进一步采用三氯乙酸法去除蛋白,再经过透析、超滤、DEAE-SepharoseCL6B离子交换柱层析和SepharoseCL2B凝胶柱层析使多糖得到纯化。最后得到一种纯化样品EPS03-... 对酸乳中的乳酸菌胞外多糖采用蛋白酶水解、离心、乙醇沉淀进行初步分离提取,进一步采用三氯乙酸法去除蛋白,再经过透析、超滤、DEAE-SepharoseCL6B离子交换柱层析和SepharoseCL2B凝胶柱层析使多糖得到纯化。最后得到一种纯化样品EPS03-1gm,通过HPLC和凝胶柱层析鉴定,EPS03-1gm分子大小和所带电荷都表现出较好的均一性,达到了进行化学结构鉴定的纯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胞外多糖 离子交换柱层析 凝胶柱层析 HPLC
下载PDF
酸乳中乳酸菌所产胞外多糖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5
6
作者 李全阳 夏文水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0-84,共5页
利用分离培养基从多种混合发酵剂分离得到15株杆菌和19株球菌,感官初选后,再通过对菌株发酵酸乳样品感官评定和胶体脱水收缩作用敏感性、持水力和表现粘度测定,经数理统计筛选出性状最优的一株杆菌和一株球菌。混合培养表明,两个菌株所... 利用分离培养基从多种混合发酵剂分离得到15株杆菌和19株球菌,感官初选后,再通过对菌株发酵酸乳样品感官评定和胶体脱水收缩作用敏感性、持水力和表现粘度测定,经数理统计筛选出性状最优的一株杆菌和一株球菌。混合培养表明,两个菌株所形成的酸乳质量优于对照菌株的酸乳和普通市售酸乳;电镜观察显示,杆菌为产荚膜菌,球菌为产粘液菌,两株对比杆菌和球菌则没有明显的荚膜或粘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乳 乳酸菌 胞外多糖 表观粘度 胶体脱水收缩作用敏感性 混合发酵剂
下载PDF
酸乳流变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5
7
作者 李全阳 夏文水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35-39,共5页
采用德国产HAAKEROTOVISICORV12型黏度测定仪 ,对黏性和非黏性酸乳的流变学特性进行了测定 ,分析了影响酸乳流变特性的因素 ,结果表明 :在 2~ 3 5℃的范围内 ,黏性和非黏性酸乳都是触变性流体 ;在配料和工艺相同的条件下 ,由产黏菌株... 采用德国产HAAKEROTOVISICORV12型黏度测定仪 ,对黏性和非黏性酸乳的流变学特性进行了测定 ,分析了影响酸乳流变特性的因素 ,结果表明 :在 2~ 3 5℃的范围内 ,黏性和非黏性酸乳都是触变性流体 ;在配料和工艺相同的条件下 ,由产黏菌株形成的酸乳在大多数情况下表观黏度比非产黏菌株酸乳大 ,但有时反而小 ,初步分析这是由其微观结构的不同造成的 ;配料中无脂乳固体 (SNF)和乳脂肪的含量对酸乳的表观黏度具有强烈的影响 ,在一定条件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乳 流变学特性 黏度测定仪 表观黏度 发酵剂 无脂乳固体
下载PDF
赤鳞鱼脂肪酸组分分析及营养价值的初步评定 被引量:42
8
作者 李全阳 岳永生 张庆朝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223-225,共3页
赤鳞鱼脂肪酸组分分析及营养价值的初步评定李全阳,岳永生,张庆朝(山东农业大学牧医系,泰安271018)FattyAcidsCompositionandNuritionalEvaluationoftheChi一LinF... 赤鳞鱼脂肪酸组分分析及营养价值的初步评定李全阳,岳永生,张庆朝(山东农业大学牧医系,泰安271018)FattyAcidsCompositionandNuritionalEvaluationoftheChi一LinFish¥LiQuanyang;Y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鳞鱼 脂肪酸 分析 营养
下载PDF
乳酸菌胞外多糖的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全阳 夏文水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6-90,共5页
针对由乳酸菌合成的细胞外多糖 (LABEPS) ,文中就其的生产菌的种类、生物合成的途径及其遗传调控、影响合成的因素等进行了概述 ;对LABEPS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生产能力、生理功能及其有关研究现状和开发前景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乳酸菌 细胞外多糖 生产菌 种类 生物合成 分离纯化 结构鉴定
下载PDF
市场流行搅拌型酸奶流变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李全阳 夏文水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3-47,共5页
利用NDJ-5S型数字式粘度计对市场流行的六种搅拌型酸奶的流变学特性进行测定,发现搅拌型酸奶是一种触变性流体;搅拌型酸奶所受到的剪切速度和平均表观粘度之间的变化规律与幂函数Y=k·Xn拟合的非常好;在一定的范围内,搅拌型酸奶受... 利用NDJ-5S型数字式粘度计对市场流行的六种搅拌型酸奶的流变学特性进行测定,发现搅拌型酸奶是一种触变性流体;搅拌型酸奶所受到的剪切速度和平均表观粘度之间的变化规律与幂函数Y=k·Xn拟合的非常好;在一定的范围内,搅拌型酸奶受到剪切时反弹性越好,对时间的触变性越小,其感官评分越高;在搅拌型酸奶的各种化学成分中,对其感官评分影响最大的是多糖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型酸奶 流变学特性 乳制品 触变性流体 感官评价 粘度
原文传递
一种乳酸菌胞外多糖糖链结构解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全阳 夏文水 徐德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55-657,共3页
以分离纯化得到的一种嗜热链球菌分泌的胞外多糖EPS03-1gm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分光光度及核磁共振技术对该多糖重复单位结构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EPS03-1gm的单糖组成是葡萄糖和半乳糖,不含糖醛酸和蛋白成分,其重复单位中有4个糖... 以分离纯化得到的一种嗜热链球菌分泌的胞外多糖EPS03-1gm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分光光度及核磁共振技术对该多糖重复单位结构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EPS03-1gm的单糖组成是葡萄糖和半乳糖,不含糖醛酸和蛋白成分,其重复单位中有4个糖基单元且都是6C糖.DEPT谱说明每个重复单位中有4个CH2,用二维核磁共振谱和HMQC及HMBC谱分别对4个糖单元中的H和C进行了归属.确定该多糖重复单位的糖链结构为→3)-α-D-Galp-(1→3)-β-D-Galf-(1→3)-β-D-Glcp-(1→6)-β-D-Glcp-(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外多糖 核磁共振 结构解析
下载PDF
酸乳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探讨 被引量:35
12
作者 李全阳 夏文水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9-33,共5页
通过对8个酸乳样品的色泽、风味、质构的感官评定,采用组合赋权法得知酸乳色泽、风味、质构的质量权重分别为0.240,0.383,0.378。利用对测评样品的感官评价指标和STS,WHC,AV三个质构指标客观测定数据,初步建立了一套较为合理的量化评定... 通过对8个酸乳样品的色泽、风味、质构的感官评定,采用组合赋权法得知酸乳色泽、风味、质构的质量权重分别为0.240,0.383,0.378。利用对测评样品的感官评价指标和STS,WHC,AV三个质构指标客观测定数据,初步建立了一套较为合理的量化评定酸乳质量的评价体系。该法可用于酸乳发酵剂的筛选、酸乳质量量化及排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乳 质量 评价体系
下载PDF
牛乳酪蛋白源活性肽制备及结构研究现状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全阳 夏文水 张国农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8-11,共4页
从牛乳酪蛋白源活性肽、制备方法、结构分析鉴定等方面,对以牛乳酪蛋白为原料研制开发的活性肽类进行了综述,并总结了目前人们从酪蛋白中发现的活性肽的氨基酸组成结构。
关键词 牛乳酪蛋白 活性肽 制备 结构鉴定
下载PDF
酸乳质量性状典型相关分析及其影响因素溯源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全阳 代养勇 +1 位作者 陈伟 夏文水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47-51,共5页
为了揭示酸乳的质量性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对18个酸乳样品的感官综合评价、胞外多糖的含量、胶体脱水收缩作用敏感性、持水力、食用粘度和贮运粘度进行了量化测评。对所得结果典型相关分析说明,在酸乳的6项质量指标中,酸乳的感官综合... 为了揭示酸乳的质量性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对18个酸乳样品的感官综合评价、胞外多糖的含量、胶体脱水收缩作用敏感性、持水力、食用粘度和贮运粘度进行了量化测评。对所得结果典型相关分析说明,在酸乳的6项质量指标中,酸乳的感官综合评分和食用粘度对典型变量的影响力最大,是最值得重视的因素,而胞外多糖的含量不是重要因素。对酸乳生产菌株所分泌的胞外多糖分子质量分布分析发现,非粘性乳酸菌菌株SGX03-1和SGX03-4所形成的胞外多糖分子质量大于106的成分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8%和4.14%,而粘性乳酸菌菌株分泌的胞外多糖的这个比例为25.43%,2者差异极显著。酸乳生产中,大分子质量胞外多糖的形成是引起酸乳粘性增加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乳质量 典型相关分析 胞外多糖 分子质量
下载PDF
凝固型酸乳质量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全阳 夏文水 +2 位作者 焦恩峰 孙景珠 张进山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6-121,共6页
为了系统研究凝固型酸乳的原料配方、生产工艺参数与其产品6种质量性状之间的关系,文中设计了7因素、6水平和3水平、6指标混合正交试验[L18(61×36)],对所得结果运用SAS分析软件进行了极差分析、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进而... 为了系统研究凝固型酸乳的原料配方、生产工艺参数与其产品6种质量性状之间的关系,文中设计了7因素、6水平和3水平、6指标混合正交试验[L18(61×36)],对所得结果运用SAS分析软件进行了极差分析、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进而利用中间分析结果对影响产品感官质量的最主要因子进行了极差追踪分析。通过分析对凝固型酸乳生产中7种主要生产因素与6种质量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学归属,发现生产中菌株的择选对产品的质量具有非同寻常的影响作用,而这种影响作用并不是通过乳酸菌胞外多糖数量的增加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固型乳酸 质量影响因素 极差分析 方差分析 相关分析 回归分析
下载PDF
乳酸菌胞外多糖特性及其合成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全阳 夏文水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2-34,45,共4页
介绍了乳酸菌胞外多糖的分类、化学组成、结构特性和遗传调控的研究进展。对乳酸菌胞外多糖的合成菌株、底物、温度、pH值和添加物等多种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对不同菌株在不同的合成条件下的生物合成量进行了归纳,以期对国... 介绍了乳酸菌胞外多糖的分类、化学组成、结构特性和遗传调控的研究进展。对乳酸菌胞外多糖的合成菌株、底物、温度、pH值和添加物等多种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对不同菌株在不同的合成条件下的生物合成量进行了归纳,以期对国内开展有关方面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胞外多糖 特性 影响因素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意大利蜂幼虫体内10-HDA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全阳 《中国蜂业》 1999年第5期5-6,共2页
意大利工蜂、蜂王幼虫发育初期,体内含有少量的10 - HDA( 仅在普通王浆含量的13 % 以下) ,随日龄增加都呈下降趋势,停止进食后则很快消失。工蜂幼虫体内所含的10 - HDA 数量仅为相同日龄蜂王幼虫的1/8 ~1/... 意大利工蜂、蜂王幼虫发育初期,体内含有少量的10 - HDA( 仅在普通王浆含量的13 % 以下) ,随日龄增加都呈下降趋势,停止进食后则很快消失。工蜂幼虫体内所含的10 - HDA 数量仅为相同日龄蜂王幼虫的1/8 ~1/5 。工蜂和蜂王幼虫一旦从卵中孵化出来,所吃的食物就不相同。利用幼虫体内10 - HDA 的含量及其他有关指标有可能判断幼虫的型别、日龄,还有可能判定其新鲜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蜂工蜂 意蜂蜂王 10-HDA
下载PDF
海藻酸丙二醇酯(PGA)对凝固型酸乳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1
18
作者 卫晓英 李全阳 +1 位作者 赵红玲 赵正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0-183,共4页
将不同量的海藻酸丙二醇酯(PGA)添加到原料乳中进行发酵,对其特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添加PGA后,酸乳的黏度显著增大,且形成了触变环,是1种触变性流体。其中PGA添加量为0.20%的触变环面积最大,为20 431.43。酸乳的表观黏度随剪切时间的... 将不同量的海藻酸丙二醇酯(PGA)添加到原料乳中进行发酵,对其特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添加PGA后,酸乳的黏度显著增大,且形成了触变环,是1种触变性流体。其中PGA添加量为0.20%的触变环面积最大,为20 431.43。酸乳的表观黏度随剪切时间的变化曲线符合幂函数y=kx-n的变化规律,R2=0.975 3;实验表明,PGA不同的添加量能不同程度地影响酸乳的结构,以0.20%的添加量的效果最好:此时样品的持水力上升10.9%?乳清析出量下降26.0%,硬度8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乳 海藻酸丙二醇酯(PGA) 流变学特性 质构
下载PDF
紫玉米植株色素提取工艺及理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陈丙堂 李全阳 +4 位作者 刘保申 赵艳艳 郭宝健 李启芳 杜金超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2-117,共6页
以新型紫玉米杂交种"齐319/lx530"植株为材料,从色素作为食品添加剂的角度研究其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及其理化性质。结果表明:紫玉米植株色素在可见光范围内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19.9 nm,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40、浸泡温... 以新型紫玉米杂交种"齐319/lx530"植株为材料,从色素作为食品添加剂的角度研究其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及其理化性质。结果表明:紫玉米植株色素在可见光范围内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19.9 nm,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40、浸泡温度80℃、浸泡时间1 h、浸泡溶液pH 4.0、浸提级数2级,整个植株色素平均得率为10.2%,该色素在酸性环境中呈稳定的红色、碱性环境中颜色有变化,金属Fe3+、Cu2+可使其变色,在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光照条件下均稳定存在,对高温、抗坏血酸、氧化剂(H2O2)、还原剂(Na2SO3)均较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色素 食品添加剂 提取 理化性质
下载PDF
乳化剂对乳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赵红玲 李全阳 +2 位作者 王婷婷 赵正涛 卫晓英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60-163,共4页
研究了乳化剂对中性乳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乳化剂的复配能够显著增加其乳化效果,乳化剂的最佳添加HLB(亲水亲油平衡值)值为9.0,此时,乳化剂分子在乳脂肪球表面吸附量最大,所形成的膜也最稳定;混... 研究了乳化剂对中性乳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乳化剂的复配能够显著增加其乳化效果,乳化剂的最佳添加HLB(亲水亲油平衡值)值为9.0,此时,乳化剂分子在乳脂肪球表面吸附量最大,所形成的膜也最稳定;混合乳化剂的添加量在0.12%时,乳脂肪球表面积增加部分能够被乳化剂分子覆盖形成完整的界面膜,此时界面膜的强度最高,稳定性也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体系 蔗糖酯 单双甘酯 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