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司匹林抗血小板相关基因多态性在汉族NSTEMI患者人群中的分布
1
作者 李六水 王飞 +2 位作者 周澳 杨青 刘宪军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6-112,共7页
目的:分析汉族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人群中与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药理作用相关的GPⅢa PLA2(rs5918)、PEAR1(rs12041331)和PTGS1(rs10306114)基因的基因型结果及等位基因分布特征,为汉族NSTEMI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目的:分析汉族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人群中与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药理作用相关的GPⅢa PLA2(rs5918)、PEAR1(rs12041331)和PTGS1(rs10306114)基因的基因型结果及等位基因分布特征,为汉族NSTEMI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收治的汉族NSTEMI患者10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染色原位杂交的方法对GPⅢa PLA2(rs5918)、PEAR1(rs12041331)和PTGS1(rs10306114)3个基因多态性位点进行检测分型,研究分析其基因型频率分布及等位基因分布情况,并分析汉族NSTEMI患者人群与1000 Genomes数据库中部分人群相关等位基因的分布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汉族NSTEMI患者人群中,GPⅢa PLA2(rs5918)位点上基因型频率为TT 97.20%、TC 2.80%、CC 0%,等位基因频率为T 98.60%、C 1.40%;PEAR1(rs12041331)位点上基因型频率为GG 42.06%、GA 44.86%、AA 13.08%,等位基因频率为G64.49%、A 35.51%;PTGS1(rs10306114)位点上基因型均为AA(100%),未见AG或GG型。结论:在汉族NSTEMI患者人群中,与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药理作用相关的GPⅢa PLA2(rs5918)位点上突变少见,PTGS1(rs10306114)位点上未见突变,这2个多态性位点上均以野生型纯合子为主,而PEAR1(rs12041331)位点上突变多见。本研究中部分结果与既往报道或相关数据库中收录的其他人群类似,也有部分结果与既往报道或其他人群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抗血小板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基因多态性 基因型分布
下载PDF
汉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GPⅢаPLA2、PEAR1基因多态性分析
2
作者 李六水 栾好明 +1 位作者 李亚利 刘宪军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18期90-93,共4页
目的分析汉族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Ⅲa受体血小板抗原2(GPⅢa PLA2)、血小板内皮聚集受体1(PEAR1)基因的多态性,并总结GPⅢa PLA2、PEAR1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特征,以便更好地指导阿司匹林在AMI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汉... 目的分析汉族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Ⅲa受体血小板抗原2(GPⅢa PLA2)、血小板内皮聚集受体1(PEAR1)基因的多态性,并总结GPⅢa PLA2、PEAR1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特征,以便更好地指导阿司匹林在AMI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汉族AMI患者265例,采用荧光染色原位杂交技术检测GPⅢa PLA2(rs5918)、PEAR1(rs12041331)位点的基因型,计算基因型频率和相关等位基因频率,并与1000 Genomes数据库中收录的部分人群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进行对比。结果经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检验,本研究中汉族AMI人群具有良好群体代表性。GPⅢa PLA2(rs5918)位点TT型和TC型分别占98.11%和1.89%,CC型缺如;PEAR1(rs12041331)位点突变较多,GG、GA和AA型分别占38.87%、45.28%和15.85%。GPⅢa PLA2(rs5918)位点T、C等位基因频率与北京汉族、南方汉族及日本东京等东亚人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T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孟加拉、非洲裔美国人群及芬兰人群等非东亚人群(P均<0.05);PEAR1(rs 12041331)位点G、A等位基因频率与北京汉族、南方汉族、日本东京及孟加拉人群和非洲裔美国人群均类似,但该位点上G等位基因频率低于芬兰、秘鲁利马以及墨西哥裔美国洛杉矶人群(P均<0.05)。结论在汉族AMI患者中,GPⅢa PLA2(rs5918)位点突变极少,以GG型野生纯合子为主;PEAR1(rs12041331)位点突变多见,GA型突变杂合子所占比例最多。汉族AMI患者中GPⅢa PLA2(rs5918)、PEAR1(rs12041331)位点上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与数据库中收录的数据存在部分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膜糖蛋白Ⅲa受体血小板抗原2基因 血小板内皮聚集受体1 基因多态性 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拉氧头孢钠加重凝血功能障碍1例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六水 陈頔 +4 位作者 王畅 李彤 张欣 董晖 陈世才 《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3期346-347,共2页
1病例介绍 患者,女,36岁,体质量44 kg。因"发热、咳嗽、咯痰2个月,咯血2周"于2016年1月5日入院。患者2个月前(2015年11月14日)因发热于外院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予美罗培南、莫西沙星等抗感染治疗略有好转,后根据胸部CT等检... 1病例介绍 患者,女,36岁,体质量44 kg。因"发热、咳嗽、咯痰2个月,咯血2周"于2016年1月5日入院。患者2个月前(2015年11月14日)因发热于外院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予美罗培南、莫西沙星等抗感染治疗略有好转,后根据胸部CT等检查结果,修正诊断为"肺脓肿",继予莫西沙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氧头孢钠 凝血功能障碍 肺脓肿 咯血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七叶神安片与艾司唑仑治疗原发性失眠症近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9
4
作者 李六水 付二连 +2 位作者 夏路风 王飞 陈世才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2期18-21,共4页
目的观察和比较七叶神安片与艾司唑仑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200例原发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七叶神安片组和艾司唑仑组,每组100例,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七叶神安片和艾司唑仑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匹兹堡... 目的观察和比较七叶神安片与艾司唑仑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200例原发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七叶神安片组和艾司唑仑组,每组100例,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七叶神安片和艾司唑仑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并以PSQI总分减分率作为疗效判定标准。在治疗过程中随时记录患者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艾司唑仑组临床疗效优于七叶神安片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SQI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七叶神安片组患者PSQI评分降低值显著小于艾司唑仑组(P<0.05);七叶神安片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艾司唑仑组(P<0.05)。结论七叶神安片和艾司唑仑均可有效治疗失眠症,艾司唑仑临床疗效更佳,有效性更高,而七叶神安片的不良反应少而轻微,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症 七叶神安片 艾司唑仑
下载PDF
临床常用传统抗癫痫药物及其药理作用特点 被引量:9
5
作者 李六水 刘宪军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65-70,共6页
癫痫是临床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目前药物治疗是癫痫的主要治疗手段。常用的抗癫痫药物既包括传统的抗癫痫药,又包括近十多年来新上市的新型抗癫痫药。与新型抗癫痫药相比,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丙戊酸等传统抗癫痫药具有疗... 癫痫是临床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目前药物治疗是癫痫的主要治疗手段。常用的抗癫痫药物既包括传统的抗癫痫药,又包括近十多年来新上市的新型抗癫痫药。与新型抗癫痫药相比,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丙戊酸等传统抗癫痫药具有疗效确切、价格低廉等优点,现对常用传统抗癫痫药的药效学与药代动力学特性及不良反应等药理作用特点分别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抗癫痫药物 药理作用 药物不良反应
下载PDF
口诀记忆法在药事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6
6
作者 李六水 马琳 +4 位作者 夏路风 夏瑞 何倩 于鸿 王欣 《医学教育管理》 2017年第A01期38-41,共4页
口诀记忆法具有趣味性强、易于诵读、便于记忆等特点,在其他学科中应用较多,但在药事管理学课程中应用相对较少。目前在该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引入口诀记忆,学生普遍反映学习效果良好。现对常用口诀进行总结并探讨,以期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口诀记忆法具有趣味性强、易于诵读、便于记忆等特点,在其他学科中应用较多,但在药事管理学课程中应用相对较少。目前在该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引入口诀记忆,学生普遍反映学习效果良好。现对常用口诀进行总结并探讨,以期起到抛砖引玉之效,希望与有志于此法的教师同行们共同努力,促进药事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事管理学 口诀记忆 药学教育 教学方法
下载PDF
基于处方案例探讨复方磺胺甲噁唑用于复发性尿路感染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六水 孙辉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73-77,共5页
复方磺胺甲噁唑是磺胺甲噁唑与甲氧苄啶组成的复方制剂,其中的2种组成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相类似,药效动力学上相互协同。尽管细菌耐药率不断升高,但复方磺胺甲噁唑在敏感菌导致的尿路感染、肠道感染及呼吸系统感染等方面仍占有一席之... 复方磺胺甲噁唑是磺胺甲噁唑与甲氧苄啶组成的复方制剂,其中的2种组成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相类似,药效动力学上相互协同。尽管细菌耐药率不断升高,但复方磺胺甲噁唑在敏感菌导致的尿路感染、肠道感染及呼吸系统感染等方面仍占有一席之地,也是卡氏肺孢子菌肺炎的首选药物。基于一则使用复方磺胺甲噁唑治疗复发性尿路感染的临床处方案例,详细探讨复发性尿路感染的病原学、抗感染治疗、使用复方磺胺甲噁唑治疗的相关文献评价及其目前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磺胺甲噁唑 复发性尿路感染 临床价值 处方点评
下载PDF
对1例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的治疗策略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六水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8年第3期270-273,共4页
吸入性肺炎(aspiration pneumonia,AP)主要是指口鼻咽部的分泌物和胃、食管的反流物或其他刺激性液体被误吸入下呼吸道,达肺泡及终末呼吸道,并可能同时将咽部寄殖菌带入肺内而引发的肺部炎症性病变.
关键词 莫西沙星 吸入性肺炎 老年人 治疗现状
下载PDF
舒眠胶囊与艾司唑仑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36
9
作者 夏路风 李六水 +2 位作者 张琪 伍薇薇 陈世财 《安徽医药》 CAS 2015年第2期367-371,共5页
目的对比观察舒眠胶囊与艾司唑仑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96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舒眠胶囊组和艾司唑仑组,两组患者分别给予舒眠胶囊和艾司唑仑治疗失眠症,疗程均为4周。2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分别测定PSQI评分和... 目的对比观察舒眠胶囊与艾司唑仑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96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舒眠胶囊组和艾司唑仑组,两组患者分别给予舒眠胶囊和艾司唑仑治疗失眠症,疗程均为4周。2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分别测定PSQI评分和血清5-羟色胺(5-HT)水平,以PSQI评分的减分率作为疗效判定指标,计算2组的治疗有效率。治疗过程中每周测定一次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及血、尿常规等,随时记录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比较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舒眠胶囊组和艾司唑仑组患者药物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9.36%和91.83%;两组患者PSQI评分分别由治疗前的(15.1±2.5)和(14.7±2.1)降低为(9.5±2.9)和(8.6±3.2)(P<0.01);舒眠胶囊组患者血清5-HT含量由治疗前的(1499.88±113.44)nmol·L-1升高至治疗后的(1786.75±116.22)nmol·L-1(P<0.01),而艾司唑仑组该指标则未见明显改变;舒眠胶囊和艾司唑仑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26%和12.24%,舒眠胶囊显著低于艾司唑仑(P<0.05)。结论舒眠胶囊和艾司唑仑治疗失眠症的有效率和PSQI评分下降程度均差异无显著性,但舒眠胶囊的不良反应少而轻,安全性高,耐受性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症 舒眠胶囊 艾司唑仑
下载PDF
山楂叶总黄酮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0
作者 马琳 李六水 《天津药学》 2017年第5期65-68,共4页
山楂叶总黄酮(TFHL)是山楂叶提取物中一系列黄酮类化合物的总称,包括槲皮素、金丝桃苷、黄酮苷、荭草素、葡荆牡黄酮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丰富的生物活性,在植物生物学和人体健康中发挥重要作用。现将近年来人们对山楂叶总黄酮在心... 山楂叶总黄酮(TFHL)是山楂叶提取物中一系列黄酮类化合物的总称,包括槲皮素、金丝桃苷、黄酮苷、荭草素、葡荆牡黄酮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丰富的生物活性,在植物生物学和人体健康中发挥重要作用。现将近年来人们对山楂叶总黄酮在心、脑血管以及其他方面的药理作用研究做一综述,旨在为山楂叶总黄酮的临床合理应用以及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叶总黄酮 抗氧化 细胞凋亡 药理作用
下载PDF
从多元智力看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被引量:2
11
作者 石雷山 李六水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39-42,共4页
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和预测学生学业成绩的一个有效变量,并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以往的一元智力观以及单一的教学评价不利于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多元智力理论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智力观和学生评价观,它通过转变智力观念和教学评价... 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和预测学生学业成绩的一个有效变量,并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以往的一元智力观以及单一的教学评价不利于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多元智力理论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智力观和学生评价观,它通过转变智力观念和教学评价机制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智力 自我效能感 学业成绩 有效变量 教学评价机制 评价视角 认知方式
下载PDF
GPⅢa PLA2、PEAR1、PTGS1基因多态性在中国汉族冠心病患者人群中的分布研究
12
作者 李六水 刘宪军 陈世才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2771-2774,共4页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冠心病患者人群中与阿司匹林疗效相关的血小板膜糖蛋白Ⅲa受体血小板抗原2(GPⅢa PLA2)、血小板内皮聚集受体1(PEAR1)、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1(PTGS1)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特征。方法用荧光染色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中国汉族...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冠心病患者人群中与阿司匹林疗效相关的血小板膜糖蛋白Ⅲa受体血小板抗原2(GPⅢa PLA2)、血小板内皮聚集受体1(PEAR1)、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1(PTGS1)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特征。方法用荧光染色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中国汉族冠心病患者的GPⅢa PLA2、PEAR1、PTGS1基因型,完成相关位点等位基因检测,分析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特征。结果本研究共筛选1421例,入组769例。GPⅢa PLA2位点上TT型占97.79%,TC型只占2.21%,未见CC型;PEAR1位点上GG、GA、AA型分别占40.57%、44.34%和15.08%;PTGS1位点上全部为AA型(100.00%),未见突变型。结论在中国汉族冠心病患者人群中,与阿司匹林疗效相关的GPⅢa PLA2和PTGS1基因位点上突变情况极少,均以野生型纯合子为主,而PEAR1位点上突变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中国汉族冠心病患者 血小板膜糖蛋白Ⅲa受体血小板抗原2 血小板内皮聚集受体1 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1 基因多态性 基因型分布
原文传递
汉族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分布特征
13
作者 李六水 成华 刘宪军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3年第7期1648-1653,共6页
目的 研究汉族脑梗死患者人群中阿司匹林抵抗相关基因重要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的分布频率,并将其分布与在其他人群中的分布进行比较。方法 选取475例汉族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染色原位杂交技术检测GPⅢa PLA2 (rs5918)、P... 目的 研究汉族脑梗死患者人群中阿司匹林抵抗相关基因重要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的分布频率,并将其分布与在其他人群中的分布进行比较。方法 选取475例汉族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染色原位杂交技术检测GPⅢa PLA2 (rs5918)、PEAR1 (rs12041331)和PTGS1 (rs10306114) 3个位点的基因型,统计分析相关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并与相关数据库收录的其他人群进行比较。结果 在汉族脑梗死患者人群中GPⅢa PLA2 (rs5918)位点上存在2种基因型,为TT(98.74%)和TC(1.26%),其中T、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9.37%、0.63%;PTGS1 (rs10306114)位点上仅存在1种基因型,即AA(100%);PEAR1 (rs12041331)位点上GG、GA、AA 3种基因型均存在,分别占42.32%、43.79%、13.89%。结论 在汉族脑梗死患者人群中,阿司匹林抵抗相关的GPⅢa PLA2(rs5918)和PTGS1(rs10306114)位点上突变情况极少,均以野生型纯合子为主,而PEAR1 (rs12041331)位点上突变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抵抗 脑梗死 单核苷酸多态性 位点 等位基因分布频率
原文传递
卡马西平治疗相关基因的基因多态性在中国汉族健康受试者中的分布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六水 夏彬彬 +3 位作者 夏瑞 何倩 李祥 陈世才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46-1249,共4页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健康受试者中卡马西平治疗相关基因细胞色素P(CYP)3A4*1B、CYP 3A4*1G、CYP 3A5*3和人白细胞抗原(HLA)-B*1502的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方法随机抽取187例中国汉族健康受试者,用荧光染色原位杂交技术进行相关基因分型,并进...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健康受试者中卡马西平治疗相关基因细胞色素P(CYP)3A4*1B、CYP 3A4*1G、CYP 3A5*3和人白细胞抗原(HLA)-B*1502的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方法随机抽取187例中国汉族健康受试者,用荧光染色原位杂交技术进行相关基因分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YP 3A4*1B位点全部为AA型(100%);CYP 3A4*1G位点中CC、CT、TT型分别为62.57%,34.22%,3.21%;CYP 3A5*3位点中GG、AG、AA型分别占58.29%,34.76%,6.95%;HLA-B*1502位点中CC型和CG型分别占89.30%和10.70%,未见GG型。结论 CYP 3A4*1B、CYP 3A4*1G、CYP3A5*3和HLA-B*1502基因多态性在中国汉族健康受试者中的分布较普遍,突变率较高,部分与既往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也与部分其他人群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马西平 中国汉族健康受试者 基因多态性 基因型分布
原文传递
《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的教学特点及教学策略探讨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六水 夏路风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7年第16期6-7,共2页
《药事管理与法规》是药学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也是药学类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为提升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该课程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现分析该课程的教学特点,探讨其教学策略,从而改善教学方法,激发... 《药事管理与法规》是药学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也是药学类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为提升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该课程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现分析该课程的教学特点,探讨其教学策略,从而改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事管理与法规 教学特点 教学策略 药学教育
原文传递
黄体酮软胶囊致双眼复视
16
作者 李六水 刘宪军 王欣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CSCD 2017年第4期314-315,共2页
1例16岁女性中学生为参加体能测试人工调整月经周期,遵医嘱口服黄体酮软胶囊100 mg、2次/d,连续用药13 d,同期未服用其他药物.停药后第4天,患者双眼视物出现双影,神经科和眼科检查均未见异常,考虑可能为精神紧张所致,未予治疗.患者自行... 1例16岁女性中学生为参加体能测试人工调整月经周期,遵医嘱口服黄体酮软胶囊100 mg、2次/d,连续用药13 d,同期未服用其他药物.停药后第4天,患者双眼视物出现双影,神经科和眼科检查均未见异常,考虑可能为精神紧张所致,未予治疗.患者自行应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1滴/次,3次/d)和好视力眼贴(双侧太阳穴部位,1次/d,每次保留8 min),13 d后复视症状明显好转,7个月后症状完全消失.最终考虑复视为服用黄体酮软胶囊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酮 复视
原文传递
细胞色素P450 2C19、PON1及ABCB1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21
17
作者 梁欣 陈世财 +4 位作者 夏彬彬 李六水 陈静 李亚利 刘鑫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85-588,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细胞色素P450 2C19(CYP2C19)、PON1及ABCB1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的相关性。方法用荧光染色原位杂交方法检测175例进行PCI的ACS患者的CYP2C19*2、*3、*17、PON1...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细胞色素P450 2C19(CYP2C19)、PON1及ABCB1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的相关性。方法用荧光染色原位杂交方法检测175例进行PCI的ACS患者的CYP2C19*2、*3、*17、PON1及ABCB1基因型,用血栓弹力图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将血小板聚集率>50%的患者列入氯吡格雷抵抗组,血小板聚集率≤50%列入氯吡格雷敏感组。结果 CYP2C19*2、*3基因为突变杂合型,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较野生型显著升高,而CYP2C19*2/*2、*2/*3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风险更高。PON1基因突变率为59.43%,其中突变纯合型为15.43%。ABCB1突变率为60.57%,其中突变纯合型为14.86%。两者虽然突变率较高,但都对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没有明显影响。结论 PCI术后ACS患者的CYP2C19*2、*3基因突变显著影响氯吡格雷疗效,PON1及ABCB1基因则与其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氯吡格雷 细胞色素P450 2C19 PON1 ABCB1 基因多态性
原文传递
细胞色素C对庆大霉素致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毒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六水 高燕 李忠东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12年第9期800-802,共3页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C对庆大霉素致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毒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取大鼠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庆大霉素组、庆大霉素+细胞色素C组,每组10只,前2组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庆大霉素(100mg·kg-1·d-1),第3...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C对庆大霉素致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毒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取大鼠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庆大霉素组、庆大霉素+细胞色素C组,每组10只,前2组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庆大霉素(100mg·kg-1·d-1),第3组先静脉注射细胞色素C100mg·kg-1·d-1,30min后腹腔注射庆大霉素100mg·kg-1·d-1。单剂量给药后24h处死大鼠,以荧光偏振免疫发光技术测定后2组大鼠肾脏中庆大霉素的含量,用TUNEL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情况,用MIAS医学图像分析系统计算凋亡阳性细胞数密度,以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溶媒对照组比较,庆大霉素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阳性细胞数密度明显增加(P<0.01);与庆大霉素组比较,庆大霉素+细胞色素C组肾脏中庆大霉素的含量降低了33.86%((335.16±99.18)μg·g-1vs.(221.67±71.12)μg·g-1),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阳性细胞数密度明显下降((637.78±169.64)n·mm-2vs.(404.75±135.57)n·mm-2,P<0.05),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空泡变性、肾间质内炎细胞浸润、肾小球充血肿胀等均有所好转。结论:细胞色素C可能通过抑制庆大霉素在肾脏中蓄积来减轻其肾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C 庆大霉素 大鼠 细胞凋亡 肾毒性
原文传递
药源性严重过敏反应在临床上的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丁全 陈世财 +1 位作者 成华 李六水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1811-1812,1815,共3页
目的了解药源性严重过敏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救治流程。方法对8例过敏性休克和严重过敏样反应的致敏药物、发生时间、临床症状、救治措施及临床结局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药源性严重过敏反应病例,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在皮肤黏膜,呼吸系统... 目的了解药源性严重过敏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救治流程。方法对8例过敏性休克和严重过敏样反应的致敏药物、发生时间、临床症状、救治措施及临床结局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药源性严重过敏反应病例,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在皮肤黏膜,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抢救过程中,应用肾上腺素4例,包括静脉注射3例,皮下注射1例;痊愈6例,仍在住院治疗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为预防和减少严重过敏反应的伤害,建立规范、有效的预防及抢救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过敏反应 过敏性休克 过敏样反应 监测
原文传递
细胞色素C对依替米星在大鼠肾脏中蓄积和肾小管毒性的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六水 刘敏 +1 位作者 孟如松 李忠东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2年第6期360-364,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C对依替米星在大鼠肾脏中的蓄积及其致肾小管毒性的影响。方法将48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8组,即溶媒对照组、细胞色素C组、依替米星10 mg/kg组、依替米星10 mg/kg+细胞色素C组、依替米星30 mg/kg组、...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C对依替米星在大鼠肾脏中的蓄积及其致肾小管毒性的影响。方法将48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8组,即溶媒对照组、细胞色素C组、依替米星10 mg/kg组、依替米星10 mg/kg+细胞色素C组、依替米星30 mg/kg组、依替米星30 mg/kg+细胞色素C组、依替米星100 mg/kg组和依替米星100 mg/kg+细胞色素C组,每组6只。溶媒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细胞色素C组腹腔注射细胞色素C 100 mg/(kg.d);单用依替米星各组分别腹腔注射依替米星10、30、100 mg/(kg.d);依替米星加用细胞色素C的3组先尾静脉注射细胞色素C 100 mg/(kg.d),约30 min后再分别腹腔注射依替米星10、30、100 mg/(kg.d)。每组大鼠均连续给药3 d,最后一次给药后24 h处死大鼠,摘取双侧肾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肾组织中依替米星蓄积量,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原位标记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情况,用CMIAS-Ⅱ医学图像分析系统计算凋亡阳性细胞数密度。结果大鼠肾组织中依替米星浓度如下:依替米星10、30和100 mg/kg组,其浓度分别为(69.3±16.9)、(221.8±66.8)和(305.9±35.5)μg/g;依替米星加细胞色素C组,其浓度分别为(39.0±18.4)(P<0.05)、(121.5±34.2)(P<0.05)和(266.7±43.7)μg/g。大鼠肾小管上皮凋亡细胞数密度如下:依替米星10、30和100 mg/kg组,其密度分别为(266.8±15.4)、(527.7±208.7)和(528.8±145.3)个/mm2;依替米星加细胞色素C组,其密度分别为(97.2±15.4)(P<0.01)、(162.4±36.6)(P<0.01)和(472.5±70.1)个/mm2。结论细胞色素C可抑制依替米星在肾组织中的蓄积进而抑制其所致肾小管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C 细胞凋亡 肾小管毒性 依替米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