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架结构在环保改造工程中的应用
1
作者 李兵强 侯立程 陈建华 《冶金设备管理与维修》 2025年第2期9-11,共3页
随着环保政策的不断升级,露天物料堆场的封闭改造成为工业环保治理的重要环节。本文以某成品矿堆场封闭改造工程为背景,分析了网架结构在满足环保要求、降低工程成本以及缩短工期等方面的技术优势。通过对比网架结构与网壳结构的受力特... 随着环保政策的不断升级,露天物料堆场的封闭改造成为工业环保治理的重要环节。本文以某成品矿堆场封闭改造工程为背景,分析了网架结构在满足环保要求、降低工程成本以及缩短工期等方面的技术优势。通过对比网架结构与网壳结构的受力特性、经济性和施工可行性,提出采用多点支承结合悬挑设计的网架结构方案。该方案在保留原有挡风抑尘设施的基础上,通过优化支承布局和悬挑设计,实现了结构稳定性与生产需求的双重满足。经济效益分析表明,该方案较传统方法节省投资约350万元,工期缩短且对生产影响降至最低。工程实践验证了网架结构在大型料棚封闭改造中的高效性与灵活性,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物料堆场 料棚 网架结构 多点支承 悬挑设计 环保
下载PDF
有轨电车电子机械制动系统夹紧力控制优化方法
2
作者 赵逸云 林辉 李兵强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1-151,共11页
针对有轨电车电子机械制动(EMB)系统,提出一种夹紧力控制优化方法。首先建立EMB系统的数学模型,依据其物理结构及刚度非线性特性,将控制器设计为夹紧力控制层与转速控制两级控制结构。针对夹紧力控制层,仅考虑间隙消除与夹紧力的跟踪控... 针对有轨电车电子机械制动(EMB)系统,提出一种夹紧力控制优化方法。首先建立EMB系统的数学模型,依据其物理结构及刚度非线性特性,将控制器设计为夹紧力控制层与转速控制两级控制结构。针对夹紧力控制层,仅考虑间隙消除与夹紧力的跟踪控制,采用速度曲线规划与夹紧力非线性PI控制相结合,以在期望时间内实现制动间隙快速消除;针对控制层,将系统中存在不确定扰动等效于综合干扰项,提出一种自适应增益超螺旋算法(AGSTA),提高了电机控制层对未知干扰的鲁棒性及速度跟踪的快速性,减小转速超调,使EMB系统的夹紧力保持一致。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夹紧力控制优化方法能够有效地改善系统的控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轨电车 电子机械制动系统 夹紧力控制 无刷直流电机 Super-Twisting算法
下载PDF
机电伺服系统齿隙补偿及终端滑模控制 被引量:19
3
作者 李兵强 陈晓雷 +2 位作者 林辉 吕帅帅 马冬麒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62-168,共7页
针对机电伺服系统存在的齿隙非线性及参数时变问题,提出无抖振全阶终端滑模控制补偿策略。设计连续可微函数逼近齿隙非线性环节的死区模型,将拟合误差、未建模动态及外部干扰叠加视为类似干扰项,建立拟合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并划分为3... 针对机电伺服系统存在的齿隙非线性及参数时变问题,提出无抖振全阶终端滑模控制补偿策略。设计连续可微函数逼近齿隙非线性环节的死区模型,将拟合误差、未建模动态及外部干扰叠加视为类似干扰项,建立拟合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并划分为3个子系统,采用反演控制思想设计终端滑模控制器,使跟踪误差在有限时间内收敛到零点较小邻域,实现对齿隙的精确补偿。应用Lyapunov方法分析有限时间收敛条件及控制参数对系统的影响。通过实验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电伺服系统 永磁同步电机 齿隙非线性 滑模控制 反演控制
下载PDF
基于参考输入学习的永磁同步电机高精度位置伺服系统 被引量:25
4
作者 李兵强 吴春 林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6-102,10,共7页
对于永磁同步电机高精度位置伺服系统,由于控制器带宽及性能的限制,传统控制方法难以获得理想的位置跟踪精度。针对具有重复运行特性的永磁同步电机高精度位置伺服系统,提出采用级联式迭代学习控制修改参考输入信号的方法,通过迭代修正... 对于永磁同步电机高精度位置伺服系统,由于控制器带宽及性能的限制,传统控制方法难以获得理想的位置跟踪精度。针对具有重复运行特性的永磁同步电机高精度位置伺服系统,提出采用级联式迭代学习控制修改参考输入信号的方法,通过迭代修正参考输入,使得伺服系统实际位置理想跟踪原本期望输入,给出了控制器结构,推导了收敛条件。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与传统控制器相比,可改善伺服控制精度;控制器设计简单,计算量小,无需对原控制器进行改动或重新设计,方便了伺服产品的开发;在满足迭代学习收敛条件的前提下,对电机参数不敏感,鲁棒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高精度 位置伺服 参考输入 迭代学习控制
原文传递
正常空腹血糖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兵强 李广平 +2 位作者 袁如玉 宗雪梅 邢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探讨正常空腹血糖与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入选对象按空腹血糖结果分为以下4组:3.9-4.4 mmol/L为A组;4.5-5.1 mmol/L为B组;5.2-5.6 mmol/L为C组;5.7-6.1 mmol/L为D组。计算各组异常临床变量的相关指标及与空腹血糖... 目的探讨正常空腹血糖与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入选对象按空腹血糖结果分为以下4组:3.9-4.4 mmol/L为A组;4.5-5.1 mmol/L为B组;5.2-5.6 mmol/L为C组;5.7-6.1 mmol/L为D组。计算各组异常临床变量的相关指标及与空腹血糖的线性关系,比较各组间的差异性,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正常空腹血糖与心血管危险因素间的关系。结果 (1)4组年龄、体质指数(BMI)、腰围(W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平均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D组年龄、TG明显高于A、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TC明显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SBP、DBP、平均压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的B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D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组患者女性WC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A组与B、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心率、BMI、WC、TG、TC、SBP、DBP、脉压、平均压均与空腹血糖成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WC、空腹血糖与高胆固醇,年龄、空腹血糖与高三酰甘油密切相关,空腹血糖是高三酰甘油及高胆固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正常空腹血糖与心血管危险因素显著相关,正常空腹血糖的不同水平结合传统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能够预测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可能性。因此,空腹血糖水平并不一定安全,正常空腹血糖诊断标准可能需要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腹血糖 人体体重指数 腰围 总胆固醇 三酰甘油
下载PDF
飞机全电防滑刹车系统稳定动态面控制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兵强 陈晓雷 +1 位作者 林辉 戴志勇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39-1145,共7页
针对机电作动的飞机防滑刹车模型具有的高阶非线性及参数时变特点,提出一种基于障碍Lyapunov函数的动态面控制方法,实现对滑移率的上界约束,保障防滑刹车系统的稳定性。建立飞机刹车动力学模型,与机电作动器的数学模型联立得到整体刹车... 针对机电作动的飞机防滑刹车模型具有的高阶非线性及参数时变特点,提出一种基于障碍Lyapunov函数的动态面控制方法,实现对滑移率的上界约束,保障防滑刹车系统的稳定性。建立飞机刹车动力学模型,与机电作动器的数学模型联立得到整体刹车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并合理简化为严格反馈形式。将刹车系统的控制稳定性问题等效描述为含输出约束的非线性系统镇定问题,设计动态面控制律并通过Lyapunov方法证明滑移率跟踪误差半全局一致最终有界,刹车工作点始终保持在稳定区域内。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控制策略具有稳定性优势,且改善了传统控制存在的中低速时滑移率振荡问题,控制效果有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电作动器 防滑刹车系统 动态面控制 障碍李亚普诺夫函数 无刷直流电机
下载PDF
机电伺服系统高精度自适应反推滑模控制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兵强 陈晓雷 +2 位作者 林辉 吕帅帅 马冬麒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003-2009,共7页
通过建立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的机电伺服系统的数学模型,设计对数型障碍函数作为控制Lyapunov函数,实现了对机电伺服位置误差范围的界约束。针对电机参数时变的特性,设计了自适应律对匹配不确定性进行在线估计,采用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控制... 通过建立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的机电伺服系统的数学模型,设计对数型障碍函数作为控制Lyapunov函数,实现了对机电伺服位置误差范围的界约束。针对电机参数时变的特性,设计了自适应律对匹配不确定性进行在线估计,采用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控制设计电流控制器,证明了控制过程中舵面跟踪误差始终保持在约束区间内且可收敛到原点较小邻域。仿真及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反推控制方法相比,本文方法的鲁棒性和控制精度得到了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控制技术 机电作动器 永磁同步电机 自适应控制 滑模控制
下载PDF
新型永磁同步电机高精度调速系统 被引量:21
8
作者 李兵强 林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61-66,共6页
提出一种基于他控式变频调速的永磁同步电动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高精度调速系统。针对永磁同步电动机在该运行方式下的失步、效率及转速振荡问题,通过对功角特性及稳定性的分析,提出一种功角闭环控制策略并详... 提出一种基于他控式变频调速的永磁同步电动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高精度调速系统。针对永磁同步电动机在该运行方式下的失步、效率及转速振荡问题,通过对功角特性及稳定性的分析,提出一种功角闭环控制策略并详细阐述了其理论依据。针对被控对象特性参数随负载变化的问题,设计了分段式PID参数模糊自整定控制器,系统实时检测电机运行功角并将其控制在某理想值附近。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响应速度快、无超调,系统运行稳定,无转速振荡,有效地解决了永磁同步电动机失步和运行效率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动机 失步 功角闭环控制 PID参模糊自整定
原文传递
抑制PMSM周期性转矩脉动的迭代学习方法 被引量:15
9
作者 李兵强 林辉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1-55,共5页
为了抑制永磁同步电机高性能伺服应用中的低速转矩脉动,在探讨转矩脉动传统抑制方法的基础上,分析并指出主要成分的周期特性,提出永磁同步电机恒压频比控制中通过迭代学习控制抑制周期性转矩脉动的方法,通过在线学习补偿电机控制电压来... 为了抑制永磁同步电机高性能伺服应用中的低速转矩脉动,在探讨转矩脉动传统抑制方法的基础上,分析并指出主要成分的周期特性,提出永磁同步电机恒压频比控制中通过迭代学习控制抑制周期性转矩脉动的方法,通过在线学习补偿电机控制电压来抑制转矩脉动,设计了控制器并作了收敛性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迭代学习快速收敛,可有效减小转矩脉动,转矩纹波系数由初始时刻的11.2%减小为3.1%。该方法对原系统改动量小,结构与算法实现简单,不依赖于系统的先验知识和系统参数,鲁棒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迭代学习控制 转矩脉动 齿槽转矩 恒压频比控制
下载PDF
面装式永磁同步电机电流矢量直接控制技术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李兵强 林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288-294,共7页
对电机有效控制的关键是对电磁转矩的有效控制。通过对永磁同步电机传统矢量控制和直接转矩控制基本原理的对比分析,提出一种面装式永磁同步电机(surface-mounted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SPMSM)电流矢量直接控制技术。类... 对电机有效控制的关键是对电磁转矩的有效控制。通过对永磁同步电机传统矢量控制和直接转矩控制基本原理的对比分析,提出一种面装式永磁同步电机(surface-mounted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SPMSM)电流矢量直接控制技术。类似于传统矢量控制,其基本思想是对定子电流矢量幅值和相位的控制;类似于直接转矩控制,该技术无需通过旋转坐标变换对定子电流进行解耦,在两相静止坐标系下进行参数计算,采用Bang-Bang控制器,通过选取合适的空间电压矢量来对定子电流矢量幅值和相位进行滞环调节,进而获得优异的转矩动态响应。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该控制技术的面装式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静、动态性能优异,计算量小,对电机参数不敏感,鲁棒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装式永磁同步电机 电流矢量直接控制 矢量控制 直接转矩控制 BANG-BANG控制
原文传递
新型面装式永磁同步电机高性能控制技术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兵强 林辉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共6页
通过对面装式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和直接转矩控制技术基本原理的对比分析,提出一种二者相结合的新型高性能控制技术。类似于矢量控制,其基本思想是对定子电流矢量进行解耦控制;类似于直接转矩控制,采用Bang-Bang控制器,通过选取合适的... 通过对面装式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和直接转矩控制技术基本原理的对比分析,提出一种二者相结合的新型高性能控制技术。类似于矢量控制,其基本思想是对定子电流矢量进行解耦控制;类似于直接转矩控制,采用Bang-Bang控制器,通过选取合适的空间电压矢量来对定子电流励磁分量和转矩分量进行滞环调节,进而获得优异的转矩动态响应。该技术继承了矢量控制和直接转矩控制的优点并摒弃了各自的某些缺点,通过对三种控制技术仿真对比,表明基于该新型控制技术的面装式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静、动态性能优异,结构简单,计算量小,鲁棒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装式永磁同步电机 矢量控制 直接转矩控制 Bang—Bang控制
下载PDF
面装式永磁同步电机增磁增矩负载角恒定控制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兵强 林辉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6-60,67,共6页
针对面装式永磁同步电机(SPMSM)常规控制技术下存在的最大输出转矩限制问题,提出一种适于弹翼负载模拟系统特殊运行条件的增磁增矩负载角恒定的新型直接转矩控制策略,在保证系统一定稳定裕量和较优转矩/电流比的前提下增加电机转矩输出... 针对面装式永磁同步电机(SPMSM)常规控制技术下存在的最大输出转矩限制问题,提出一种适于弹翼负载模拟系统特殊运行条件的增磁增矩负载角恒定的新型直接转矩控制策略,在保证系统一定稳定裕量和较优转矩/电流比的前提下增加电机转矩输出能力。分别从空间矢量图和转矩—负载角特性角度对其进行了理论分析,给出了在电压极限圆和电流极限圆限制条件下的电流矢量轨迹及该控制策略的具体实现方式。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技术动态性能优异,在保证系统一定稳定裕量的前提下,可稳定输出10倍额定转矩,使得弹翼负载模拟系统可以选用容量小和惯量小的电机,从而削弱惯性力矩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电机 面装式永磁同步电机 直接转矩控制 增磁增矩 负载角恒定控制 弹翼负载模拟系统
下载PDF
轮胎压力监测系统中小环天线的设计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兵强 林辉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4-256,261,共4页
针对汽车轮胎压力监测系统(TPMS)中天线设计这一技术难点,分析了小环天线的一般性能,用谐振分析法设计了天线,用变压器匹配法为天线和射频发射芯片设计了匹配网络。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小环天线数据传输可靠,满足TPMS的要求。
关键词 胎压监测 小环天线 变压器匹配法
下载PDF
永磁同步电机功角检测方法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兵强 林辉 邢化玲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7-32,共6页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s,PMSM)恒压频比运行方式下的失步问题,对功角进行闭环控制。为其进行功角控制,其准确检测是关键。根据永磁同步电机功角定义,提出了永磁同步电机功角实时检测方法:霍尔位置传感器...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s,PMSM)恒压频比运行方式下的失步问题,对功角进行闭环控制。为其进行功角控制,其准确检测是关键。根据永磁同步电机功角定义,提出了永磁同步电机功角实时检测方法:霍尔位置传感器检测方法、绝对式光电编码器检测方法和无位置传感器扩展卡尔曼滤波(extended Kalman filter,EKF)估计方法。对位置感器检测方法的原理进行详细分析,对扩展卡尔曼滤波估计方法进行理论推导。实验结果表明这些方法精确度高、可靠有效,无位置传感器扩展卡尔曼滤波功角估计方法具有良好的静动态性能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恒压频比控制 功角检测 位置传感器 扩展卡尔曼滤波
下载PDF
飞机轮胎压力监控系统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兵强 林辉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CSCD 2007年第1期48-51,共4页
飞机在跑道上降落瞬间由于受到较大冲击可能爆胎;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了飞机轮胎压力监控系统的总体结构,并分别阐述了系统各个模块的组成原理、具体功能;该系统采用传感器直接测量轮胎压力的方法,将压力信息编码调制,以设定的超高频(UHF... 飞机在跑道上降落瞬间由于受到较大冲击可能爆胎;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了飞机轮胎压力监控系统的总体结构,并分别阐述了系统各个模块的组成原理、具体功能;该系统采用传感器直接测量轮胎压力的方法,将压力信息编码调制,以设定的超高频(UHF)用无线的形式发送出去,压力信息最终显示在驾驶舱显示仪表上;系统可随时测定飞机上每个轮胎内部的实际压力,并可由机组人员给定放气指令在飞机降落前将压力泄放到一个合适的值;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对轮胎压力进行精确控制,从而可以有效避免飞机降落爆胎事故的发生,提高飞机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通讯 压力监测 压力控制 飞机轮胎 ATPMCS
下载PDF
35例脑转移癌放射治疗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兵强 王耀辉 +3 位作者 姜威 李东红 秦英 国佳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34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讨多发脑转移瘤放射治疗方式不同对预后产生的影响。方法 35例多发脑转移瘤患者分别全脑照射和全脑照射+局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分析不同放疗方法的生存期及脑转移致死率。结果脑转移致死率全脑照射组为52.6%;全脑照射+局部立体定... 目的探讨多发脑转移瘤放射治疗方式不同对预后产生的影响。方法 35例多发脑转移瘤患者分别全脑照射和全脑照射+局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分析不同放疗方法的生存期及脑转移致死率。结果脑转移致死率全脑照射组为52.6%;全脑照射+局部立体定向放疗组为12.5%。中位生存时间全脑照射组4.2个月;全脑照射+局部立体定向放疗组6.5个月。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可使脑转移患者局控率提高,生存期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脑转移瘤 放射治疗 疗效
下载PDF
永磁同步电动机功角闭环控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兵强 林辉 《微特电机》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40,共4页
针对永磁同步电动机在他控式变频调速运行方式下的失步和效率问题,通过对功角特性及稳定性分析,提出了一种功角闭环控制策略并详细阐述了该控制策略的理论依据。针对被控对象特性参数随负载变化的问题,设计了分段式PID参数模糊自整定控... 针对永磁同步电动机在他控式变频调速运行方式下的失步和效率问题,通过对功角特性及稳定性分析,提出了一种功角闭环控制策略并详细阐述了该控制策略的理论依据。针对被控对象特性参数随负载变化的问题,设计了分段式PID参数模糊自整定控制器,系统实时检测电机运行功角并将功角控制在某理想值附近。为了验证方案的可行性,设计了具体的实验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响应速度快、无超调,系统运行稳定,无转速振荡,有效地解决了永磁同步电动机失步和运行效率问题,同时证明了该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动机 失步 功角闭环控制 PID参数模糊自整定
下载PDF
“门卫”导丝技术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兵强 王耀辉 +1 位作者 宗雪梅 李英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8年第2期214-217,共4页
目的观察"门卫"导丝技术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于2015年6月~2017年4月行PCI的冠状动脉CTO病变患者70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24例,年... 目的观察"门卫"导丝技术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于2015年6月~2017年4月行PCI的冠状动脉CTO病变患者70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24例,年龄41~75(64.9±3.9)岁。随机分为门卫导丝组(35例)和常规组(35例)。常规组按常规方法行介入治疗,门卫导丝组介入治疗应用"门卫"导丝技术。记录两组X线曝光时间、PCI成功率、对比剂用量、手术相关并发症以及术后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次要终点事件,测定两组术前以及术后1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6分钟步行距离、脑钠肽(BNP)以及肌酐。结果与常规组比较,门卫导丝组X线曝光时间缩短,PCI成功率增加,对比剂用量减少,[(47.0±10.0)min vs.(40.0±5.1)min],(71.4%vs.91.4%),[(202.9±13.8)ml vs.(193.0±8.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常规组比较,门卫导丝组手术相关并发症降低(40.0%vs.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较术前LVEF、6分钟步行距离、BNP以及肌酐均明显改善,其中门卫导丝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常规导丝技术比较,"门卫"导丝技术可明显提高CTO患者PCI成功率及心功能,降低手术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门卫”导丝技术
下载PDF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门卫”导丝技术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兵强 王耀辉 +1 位作者 宗雪梅 李英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年第7期817-819,共3页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口部病变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冠状动脉口部存在病变(无需PCI)而在该冠状动脉远端病变严重行PCI术中,应用“门卫”导丝技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2015年11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冠...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口部病变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冠状动脉口部存在病变(无需PCI)而在该冠状动脉远端病变严重行PCI术中,应用“门卫”导丝技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2015年11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冠状动脉口部病变行PCI术的患者41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8例,随机分为A组(21例)、B组(20例);同时选取冠状动脉口部存在病变(无需PCI)而在该冠状动脉远端病变严重需行PCI术的患者52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25例,随机分为C组(28例)、D组(24例)。A组及C组应用“门卫”导丝技术,导丝放置后行PCI术;B组及D组采用标准术式,通过靶病变血管放置指引导丝后,行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术。分别统计X线曝光时间、对比剂用量、PCI总时间、压力嵌顿次数、恶性心律失常例数、手术失败例数等相关指标。结果 B组X线曝光时间、对比剂用量、PCI总时间、压力嵌顿比例较A组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患者未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及PCI失败情况,B组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5例,PCI失败4例。D组对比剂用量、PCI失败比例较C组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冠状动脉口部病变行PCI术或冠状动脉口部存在病变(无需PCI)而在该冠状动脉远端病变严重行PCI术中,应用“门卫”导丝技术有较好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口部病变 “门卫”导丝技术
下载PDF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微波热疗治疗58例中晚期食管癌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兵强 王耀辉 +3 位作者 姜威 汪玉娟 秦英 国佳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31期139-140,共2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同步微波热疗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选取58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三维适形放疗组和微波热疗+三维适形放疗组。观察比较两患者放疗后的急性毒副反应、近期疗效及有效率。结果①短期疗效比较,两... 目的探讨食管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同步微波热疗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选取58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三维适形放疗组和微波热疗+三维适形放疗组。观察比较两患者放疗后的急性毒副反应、近期疗效及有效率。结果①短期疗效比较,两组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急性毒副反应比较,急性放射性食管炎(≥Ⅲ级)、急性放射性肺炎(≥Ⅱ级)发生率方面,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相同照射剂量、不增加放射毒副反应的前提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联合微波热是治疗食管癌比较理想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适形放疗 热疗 食管癌 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