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视野下青少年法治教育评估体系的构建
1
作者 李其瑞 尚进 《法学教育研究》 2024年第3期356-386,共31页
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体系及法治教育能力现代化,既是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法治教育能力的必然内容,也是全面实现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推进法治现代化国家建设的进程中,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基础性、独特性、先导性地位和作... 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体系及法治教育能力现代化,既是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法治教育能力的必然内容,也是全面实现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推进法治现代化国家建设的进程中,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基础性、独特性、先导性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构建和完善全面系统的青少年法治教育评估体系,对教育青少年树立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培养法治意识和法治信仰意义重大。青少年法治教育评估体系要坚持教育性与思想性、定量与定性、普遍性与特殊性、价值性与真理性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对青少年法治教育进行主体评估、过程评估和效果评估,以期实现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现代化 青少年法治教育 评估体系 构建与完善
下载PDF
我国中小企业上市融资的法治困境与对策研究——基于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思考
2
作者 李其瑞 尚进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23年第3期16-22,共7页
北京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北交所”)是为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深化新三板改革所成立的我国第一家公司制证券交易所,致力于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中小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是目前最活跃的经济实体之一。融资问题是影响... 北京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北交所”)是为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深化新三板改革所成立的我国第一家公司制证券交易所,致力于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中小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是目前最活跃的经济实体之一。融资问题是影响中小企业生产和发展的重要问题。上市融资将有效解决当前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融资困境,而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上市融资仍然存在融资结构失衡、证券市场信息不全以及少数股东利益受损等困境,导致中小企业存在银行信用等级较低、融资渠道不畅等问题。为此,北交所的成立为长期受融资问题所困扰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开辟了一条新的融资途径。为了使北交所在中小企业上市融资过程中充分发挥其效用,有必要采取更新立法理念、强制简明性信息披露、加强少数股东利益保护等法治方式和法治对策,为中小企业融资筹资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企业 上市融资 法治对策 北京证券交易所
原文传递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文化建设研究的现状、意义及前景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其瑞 王金霞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3-54,共12页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建设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的重要进展。现今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拥有十分丰富的学术成果,但依然面临着深化理论,...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建设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的重要进展。现今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拥有十分丰富的学术成果,但依然面临着深化理论,走出实效困境,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化、法治化等诸多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法治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法治文化建设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培育和落实的重要方式和载体。以自由、平等、公正为核心的制度架构和法治架构可以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实践提供理论证成和前进方向,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未来具有十分广阔的展开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法治文化 制度化 法治化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角下民族地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李其瑞 古丽巴奴木·吾买尔江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21年第12期66-71,共6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与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思想基础,是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的根本方向,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法治文化的精神指引。法治文化阵地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路径,通过法治文化阵地建设能够强化中华民族共同的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与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思想基础,是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的根本方向,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法治文化的精神指引。法治文化阵地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路径,通过法治文化阵地建设能够强化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自觉认同,拓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方式。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角下,可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推进民族地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具体包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中、在建设高效法治实施体系中、在以"法德并举"为基本特征的法治体系建设中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通过五级联动建设基础文化设施、充分挖掘各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并完善民族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通过积极打造全媒体法治传播体系、借助全媒体传播体系获取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在"拟态环境"中坚定法治初心等路径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地区 法治文化 阵地建设 价值取向 法德并举 全媒体
下载PDF
法学研究中的事实与价值问题 被引量:8
5
作者 李其瑞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8-23,共6页
在法学研究中 ,不同的问题域会引发人们对该问题域中所涉及的研究对象进行思考的不同方式。休谟问题引发了人们对法律世界的两种认识 ,即法律是什么和法律应如何的问题。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构成了法学研究的两大问题域———事实与价值... 在法学研究中 ,不同的问题域会引发人们对该问题域中所涉及的研究对象进行思考的不同方式。休谟问题引发了人们对法律世界的两种认识 ,即法律是什么和法律应如何的问题。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构成了法学研究的两大问题域———事实与价值。因此 ,使事实与价值的区分也就有着超越其自身的法学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 研究 事实 价值
下载PDF
论法学研究方法的多元化趋向 被引量:9
6
作者 李其瑞 《法律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6-22,共7页
法学研究方法是人类进行法律认识的一种立场和途径。近代以来 ,法学研究方法经历了科学主义、现代性和后现代的发展过程。法学研究的现代特征表明 ,建立多元、综合、整体化的研究方法是历史的趋势 。
关键词 法学方法 法学研究方法 自然法学 实证法学 孔德 后现代主义 法学家
下载PDF
法律与文化:法学研究的双向视角 被引量:5
7
作者 李其瑞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7,共5页
 把法律认识置于法律与文化之间,不仅为法学研究开辟了一片新天地,还使法学研究增添了一种新方法。对法律的文化解释有一个从单一迈向双向的视角转变,这种让法律与文化在对话中相互提升自己的转变呈现出一种包容和多元的方法态势。同时...  把法律认识置于法律与文化之间,不仅为法学研究开辟了一片新天地,还使法学研究增添了一种新方法。对法律的文化解释有一个从单一迈向双向的视角转变,这种让法律与文化在对话中相互提升自己的转变呈现出一种包容和多元的方法态势。同时,文化方法的法学运用还表现出它在沟通异质法文化与变革传统法文化方面的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研究 视角 双向 方法论意义 传统法文化 法律认识 文化解释 新天地
下载PDF
守法:一个需要哲学考量的法律问题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其瑞 蔡伟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5期56-59,共4页
守法涉及法律是否能够实现并转化为秩序的问题,立法的目的就是要让法律得到人们的普遍遵守,不允许有任何超越法律的特权存在。可是,问题在于自觉守法与被迫守法是有重大差别的,对守法问题的终极思考不仅能够解决认识上的疑惑,还可以提... 守法涉及法律是否能够实现并转化为秩序的问题,立法的目的就是要让法律得到人们的普遍遵守,不允许有任何超越法律的特权存在。可是,问题在于自觉守法与被迫守法是有重大差别的,对守法问题的终极思考不仅能够解决认识上的疑惑,还可以提升人们守法的自觉性。法律要得到人们的普遍遵守,同时人们所要遵守的法律又必须是良好的法律,这是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留给人们的一个法律难题。一方面出于实践的考虑和理由必须服从法律的规定或者法院的判决,另一方面无条件地服从法律又会败坏以民主为基础的法的观念和法治。如何解决这一具有悖论性的问题,哈贝马斯的建议或许能够给我们重新考量这个问题一些有益的启发,法律并非“一种自我陶醉的封闭系统;它要受到公民的‘民主的伦理生活’的滋养和一种自由的政治文化的呼应”。当我们把民主的立法和司法程序依赖于公民交往权利和参与权利的时候,其中也就带有了对于“共同之善”的取向,公民也就从私的法律角色转而采取参与者的视角。这样,法律就成为一种不是依赖于行政权力,而是基于一种生机勃勃的市民社会构建起来的规范性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守法 违法 合理 不合理
下载PDF
“文本中心论”法律解释学的研究立场与基本特征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其瑞 王国龙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60-67,共8页
受哲学解释学的影响,法律解释学在法律解释的有效性问题研究上大致是沿着一条从"作者中心论"到"读者中心论"再到"文本中心论"的路线发展的。其中,前两者在处理法律解释的有效性问题上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受哲学解释学的影响,法律解释学在法律解释的有效性问题研究上大致是沿着一条从"作者中心论"到"读者中心论"再到"文本中心论"的路线发展的。其中,前两者在处理法律解释的有效性问题上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可见,我们需要捍卫法律文本在法律解释当中的地位。由此,本文对"文本中心论"法律解释学的研究立场和基本特征作了一个大致的勾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解释 有效性 法律文本 文本中心论
下载PDF
转型社会视域下的多元解纷方式论析——以西安地区建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其瑞 宋海彬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6-24,共9页
我国目前正处在由经济转型而引发的整个社会转型的历史转折点,改革开放30多年带给人民经济福音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社会利益纷争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新态势,使得以法治为主的新的多元解纷机制的建构显得... 我国目前正处在由经济转型而引发的整个社会转型的历史转折点,改革开放30多年带给人民经济福音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社会利益纷争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新态势,使得以法治为主的新的多元解纷机制的建构显得极为迫切。本文以西安地区近五年来构建司法、行政、仲裁、调解等多种方式并存的多元解纷机制的实践为对象,在图绘各种解纷方式的现实地位和实际效果的基础上,进行了尝试性的病理分析,进而对转型时期的解纷方式,做出对策性的反思与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社会 多元纠纷 解纷方式 西安地区
下载PDF
房地产暴利的多元规制探析——恩格斯《论住宅问题》的启示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其瑞 纪爽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4年第2期4-9,共6页
我国房地产暴利现象成因诸多,如开发商暴利、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储运成本增高等。重温恩格斯在《论住宅问题》一书中关于解决住房问题的有关论述,对于我们找寻合理解决我国当前住房问题的方法具有深刻启示。抑制房地产暴利需要依法规... 我国房地产暴利现象成因诸多,如开发商暴利、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储运成本增高等。重温恩格斯在《论住宅问题》一书中关于解决住房问题的有关论述,对于我们找寻合理解决我国当前住房问题的方法具有深刻启示。抑制房地产暴利需要依法规制,但通过增设"房地产暴利罪"这一刑罚手段等限制房地产暴利、抑制房价上涨,会带来许多新的问题。房价的理性回归与解决住房问题应当本着多层次、多手段的多元化规制思路去谋划应对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利 住宅问题 刑法的谦抑性 多元规制
下载PDF
论类推思维在法律发现当中的地位——以孙斯坦有关类推思维思想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其瑞 王国龙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41-49,共9页
随着人们对传统法律三段论在法律适用过程中作用的反思,一种围绕着类推思维为中心的法律发现模式逐渐获得了人们的普遍认同。借助于未完全理论化协议理论,孙斯坦将类推思维在法律发现当中的地位和作用上升到推进民主司法的高度,从而更... 随着人们对传统法律三段论在法律适用过程中作用的反思,一种围绕着类推思维为中心的法律发现模式逐渐获得了人们的普遍认同。借助于未完全理论化协议理论,孙斯坦将类推思维在法律发现当中的地位和作用上升到推进民主司法的高度,从而更有力地彰显了类推思维在当代司法实践当中的重要性。类推思维是一个迈向民主政治的法治社会应该努力倡导的一种法律思维和法律适用模式,捍卫法治需要我们认真地对待类推思维方法在法律发现当中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推思维 未完全理论化协议 法律发现
下载PDF
西方人权思想的历史演进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其瑞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3年第6期111-114,共4页
西方人权思想萌芽于古希腊斯多葛学派的自然法思想和基督教的创世平等观 ,文艺复兴和欧洲的启蒙运动使西方第一次形成了系统的人权理论 ,当代西方人权理论又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这既表明西方人权思想经历了自然权利、法律权利、道德权... 西方人权思想萌芽于古希腊斯多葛学派的自然法思想和基督教的创世平等观 ,文艺复兴和欧洲的启蒙运动使西方第一次形成了系统的人权理论 ,当代西方人权理论又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这既表明西方人权思想经历了自然权利、法律权利、道德权利、人权多样性的历史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权利 法律权利 道德权利 人权多样性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实践旨趣及其现代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其瑞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168-175,共8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实践哲学,实践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核心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在对待法律问题的态度上同样是坚持实践的法律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促使了人类的形成、进化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实践哲学,实践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核心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在对待法律问题的态度上同样是坚持实践的法律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促使了人类的形成、进化和发展,实践是具有客观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的活动,法律生活作为人们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其本身就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和结果。马克思主义法哲学就是一种实践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法律观引发了现代法哲学的实践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法哲学 实践法律观 旨趣 影响
下载PDF
法律文化的意蕴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其瑞 《宁夏社会科学》 2003年第3期13-15,共3页
由于人们对文化含义的多种理解 ,导致法学理论中关于法律文化一词的不统一。这种情况既是法律文化问题复杂性的表现 ,也是人们对法律文化内涵理解的偏狭所致。从文化现象的多维性出发 ,认识法律文化概念的方法应该建立在超越法律文化这... 由于人们对文化含义的多种理解 ,导致法学理论中关于法律文化一词的不统一。这种情况既是法律文化问题复杂性的表现 ,也是人们对法律文化内涵理解的偏狭所致。从文化现象的多维性出发 ,认识法律文化概念的方法应该建立在超越法律文化这一对象性的背景下进行。如此 ,法律文化就不仅仅只是一种制度、学说和心理表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文化方法 法律文化
下载PDF
立法权比较:民族自治地方与特别行政区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其瑞 曲盛楠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29-37,共9页
中国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特别行政区制度已被实践证明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地方自治制度,践行这样的地方自治制度有助于促进民族和谐与祖国统一。民族区域自治与特别行政区自治都是中国政府为适应特殊地区的特殊情况而进行的政治制度创... 中国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特别行政区制度已被实践证明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地方自治制度,践行这样的地方自治制度有助于促进民族和谐与祖国统一。民族区域自治与特别行政区自治都是中国政府为适应特殊地区的特殊情况而进行的政治制度创新,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特别行政区制度又有着许多不同,尤其表现在立法权的性质、权限以及范围等诸多权力划分问题上,在理论上厘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有着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权 民族自治地方 特别行政区
下载PDF
法律传统简论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其瑞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3期42-45,共4页
关键词 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 法律制度 法律文化 法律规则体系 西方社会 两大法系 民法法系 思维方式 价值观念 社会主义
下载PDF
抽象法学理论的品性及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其瑞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8-42,共5页
抽象法学理论作为一种说理性、批判性、连续性的知识体系,不同于说教或者政治意识形态,它既是一种具有科学性、客观性的经验认知,又是一种具有批判性、反思性的价值体验。科学、价值与批判已经成为抽象法学理论的基本品性,同时也是其功... 抽象法学理论作为一种说理性、批判性、连续性的知识体系,不同于说教或者政治意识形态,它既是一种具有科学性、客观性的经验认知,又是一种具有批判性、反思性的价值体验。科学、价值与批判已经成为抽象法学理论的基本品性,同时也是其功能与学科意义的显在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 理论 科学 价值 批判
下载PDF
法治文化阵地:内涵、意义和路径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其瑞 林芳 《传承》 2022年第2期92-100,共9页
法治文化阵地是法治文化建设与法治意识形态建设之间良性互动的一个新场域。法治文化阵地是以权利保障和公平正义为目标,以民主、自由、法治等价值理念和制度模式为基础的社会文化形态和生活方式的空间或领域。法治国家建设需要辅之以... 法治文化阵地是法治文化建设与法治意识形态建设之间良性互动的一个新场域。法治文化阵地是以权利保障和公平正义为目标,以民主、自由、法治等价值理念和制度模式为基础的社会文化形态和生活方式的空间或领域。法治国家建设需要辅之以与制度建设、体制机制建设相配套的文化阵地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深厚的文化滋养和文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文化阵地 内在意蕴 现实意义 实践路径
下载PDF
中国法学教育70年:发展历程、问题反思和未来展望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李其瑞 冯飞飞 《法学教育研究》 2020年第2期1-19,共19页
回顾中国法学教育70年历程,我国法学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法学教育从数量到质量的跨越式发展,培养了一大批法律专业人才,形成了多层次、多类型法学人才培养体系。但我国法学教育在法学实践教育、跨学科领域的复合型法律人才及国际... 回顾中国法学教育70年历程,我国法学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法学教育从数量到质量的跨越式发展,培养了一大批法律专业人才,形成了多层次、多类型法学人才培养体系。但我国法学教育在法学实践教育、跨学科领域的复合型法律人才及国际型涉外人才培养等方面仍存在比较明显的不足。因此,我国法学教育需要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的教育教学模式,加强学科之间的交流与融合,着力推进法律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国际型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教育 历程 反思 展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