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人霍奇金淋巴瘤的单中心真实世界研究
1
作者 汪羚利 田磊 +8 位作者 董菲 杨萍 万伟 李其辉 马兰 高锦洁 王继军 赵伟 景红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8-433,共6页
目的:总结霍奇金淋巴瘤(HL)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并分析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纳入从2010年1月-2021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诊断并至少进行1次疗效评估的129例HL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理类型、Ann Arbo... 目的:总结霍奇金淋巴瘤(HL)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并分析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纳入从2010年1月-2021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诊断并至少进行1次疗效评估的129例HL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理类型、Ann Arbor分期、ECOG评分、血常规、β_(2)-微球蛋白、乳酸脱氢酶水平、白蛋白水平等,总结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远期预后。结果:经典HL中结节硬化型所占比例最高为51.6%,其次为混合细胞型(36.5%)、富于淋巴细胞型(3.2%)和淋巴细胞消减型(0.7%),而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的HL占4.8%。HL患者3年的总体生存率为89.8%,5年为85.0%;3年的无进展生存率为73.4%,5年为63.1%。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PI评分是HL患者预后生存的独立负性影响因素,而血红蛋白水平是独立正性影响因素。纵隔包块大小为9.2 cm时对判断HL患者的生存状态最有意义。早期无大包块HL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7.4%和76.0%,而晚期HL患者分别为83.4%和55.9%(均P<0.05)。治疗2-4个疗程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其中选择化疗联合放疗的患者总体有效率为95.0%,而单用化疗的患者为89.6%。结论:HL患者总体预后较好,尤其是早期非大包块HL患者。IPI评分及血红蛋白水平是影响H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纵隔包块大于9.2 cm可作为判断中国人HL患者预后的临界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奇金淋巴瘤 回顾性研究 生存分析
原文传递
新药时代早期复发对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其辉 刘彦 +6 位作者 王晶 王继军 董菲 杨萍 万伟 克晓燕 景红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8-153,共6页
目的:探讨新药时代早期复发对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NDMM)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危险因素,为早期识别高危人群和指导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NDMM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根据无病生存期(PFS)是否... 目的:探讨新药时代早期复发对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NDMM)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危险因素,为早期识别高危人群和指导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NDMM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根据无病生存期(PFS)是否超过12个月将患者分为早期复发组和晚期复发组,分析两组患者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贫血、肾功能不全、高钙血症、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髓外病变、国际分期系统(ISS)分期、修订版国际分期系统(R-ISS)分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结果及疗效,筛选出有意义的临床指标并采用多因素分析探讨早期复发的高危因素。结果:170例NDMM患者被纳入分析,其中早期复发者25例(14.7%),晚期复发者145例(85.3%)。早期复发组中位OS时间为20个月,晚期复发组中位OS时间为140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早期复发组最佳疗效≥VGPR为14例(56%),晚期复发组为113例(7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对于不同的缓解程度,早期复发患者均预后不良。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危遗传学异常和髓外病变是NDMM患者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新药时代NDMM早期复发者预后差,髓外病变和高危遗传学异常是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早期复发 预后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化疗对HBsAg阴性/抗-HBc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苏元波 李艳 +3 位作者 刘超 胥婕 李其辉 董菲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89-1093,共5页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化疗(R-CHOP)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阴性/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阳性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激活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0-2018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187例HB...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化疗(R-CHOP)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阴性/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阳性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激活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0-2018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187例HBsAg阴性/抗-HBc阳性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R-CHOP化疗方案,且未接受预防性抗病毒治疗。根据是否发生HBV再激活分为HBV未激活组(n=174)与HBV激活组(n=13)。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免疫化疗对HBV再激活的影响及预后情况。结果HBV激活组患者年龄明显高于HBV未激活组[71(66,80)岁vs.65(54,75)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例(13/13,100.0%)患者HBV DNA由基线不可测转为可测,2例患者HBsAg或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为阳性的时间先于可测及HBV DNA的时间。13例HBV再激活患者中,2例出现HBV再激活相关肝炎,未发生HBV再激活相关暴发性肝炎;7例(7/13,53.8%)HBsAg由阴性转为阳性,其中3例(3/13,23.1%)HBeAg由阴性转为阳性。HBV再激活后,10例患者在随访中HBV DNA恢复至不可测水平,其中7例接受抗病毒治疗;2例HBsAg阳性患者在随访中HBsAg转为阴性。结论HBsAg阴性/抗-HBc阳性DLBCL患者接受R-CHOP化疗后HBV再激活为中度风险,密切监测HBV DNA及HBV血清学标志物对于早期发现HBV再激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利妥昔单抗 乙型肝炎病毒 再激活
下载PDF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其辉 杨萍 +5 位作者 王继军 董菲 田磊 万伟 克晓燕 景红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6-90,共5页
目的:探讨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同时探索影响生存和预后的因素。结果:共收集到47例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结... 目的:探讨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同时探索影响生存和预后的因素。结果:共收集到47例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中位发病年龄40(12-82)岁,男性多见男女比例为1.47:1。中位随访28(1-112)个月,5年总生存(OS)率为49.3%。ECOG评分0-1分组与≥2分组比较,5年OS率分别为51.6%和0(P=0.001);IPI评分0-1分组与≥2分组比较,5年OS率分别为60.0%和40.6%(P=0.027);淋巴瘤分期Ⅰ/Ⅱ期组与Ⅲ/Ⅳ期组比较,5年OS率分别为61.3%和31.7%(P=0.005);无B症状组与有B症状组比较,5年OS率分别为79.0%和30.1%(P=0.013);治疗前血浆中EBV-DNA <5×102/ml组与≥5×102/ml组比较,5年OS率分别为60.4%和33.3%(P=0.003);单纯化疗组、放化疗联合组及放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组比较,5年OS率分别为12.9%、86.5%和62.5%(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NK/T细胞淋巴瘤患者OS的因素有ECOG评分、IPI评分、Ann Arbor分期、B症状、血浆EBV-DNA水平和治疗模式。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COG评分、B症状、血浆EBV-DNA拷贝数和治疗模式是NK/T细胞淋巴瘤O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ECOG评分、B症状、EBV-DNA拷贝数、治疗模式是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K/T细胞淋巴瘤 临床特点 预后因素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原文传递
84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万伟 王晶 +7 位作者 董菲 赵伟 田磊 胡凯 李其辉 杨萍 包芳 景红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92-701,共10页
目的:探讨老年AML患者的预后因子,以及老年综合评估在中国老年AML患者中的应用及预后价值,从而确定适合中国人的预测生存并指导治疗选择的老年综合评估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7年12月我科诊断的年龄≥60岁的84例AML患者... 目的:探讨老年AML患者的预后因子,以及老年综合评估在中国老年AML患者中的应用及预后价值,从而确定适合中国人的预测生存并指导治疗选择的老年综合评估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7年12月我科诊断的年龄≥60岁的84例AML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临床、病理以及老年综合评估相关预后因子。结果:所有患者的中位年龄70(60-91)岁,男女比例为:1. 9∶1(55∶29),中位OS为9(1-125)个月,1年OS率为35. 3%,5年OS率为12. 6%。年龄分组、第1疗程缓解状态、是否难治复发、初诊白细胞数分组、乳酸脱氢酶和血肌酐水平是影响OS的危险因素;第1疗程缓解状态、是否难治复发、初诊白细胞数分组、乳酸脱氢酶水平、初诊是否合并感染、ECOG评分是影响DFS的危险因素。老年患者合并症的评估,charlson合并症指数(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CCI) 2分法是影响OS的危险因素,但对于DFS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而造血细胞移植合并症指数(HCT-CI) 3分法、老年性疾病累积评分量表(CIRS-G)的4分法和3分法对于OS及DFS的影响均无统计学差异;老年患者综合评估的年龄、合并症和白蛋的(ACA)指数对OS、DFS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患者自身因素相关各指标以及疾病相关因素各指标均不是影响OS和DFS的独立预后因素,故对于预后的判断需进行综合评估。结论:老年AML患者预后的判断以及治疗选择需综合地考虑临床、病理以及老年综合评估各个方面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老年患者 老年综合评估 预后分析
原文传递
定量检测bcr-abl mRNA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耿素霞 杜欣 +4 位作者 翁建宇 李其辉 苏健华 林秋雄 李扬秋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993-997,共5页
本研究确切了解CML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bcr-abl mRNA的变化情况,为临床诊断早期复发提供实验依据。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1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78份外周血和骨髓标本的bcr-abl mRNA水平。... 本研究确切了解CML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bcr-abl mRNA的变化情况,为临床诊断早期复发提供实验依据。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1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78份外周血和骨髓标本的bcr-abl mRNA水平。结果表明,移植前患者的bcr-ablmRNA水平较高,中位数为29.303%;移植后1个月时检测bcr-abl mRNA水平较移植前大幅度降低,中位数为0;移植后1年内,连续多次检测bcr-abl mRNA水平,变化模式不一致,但6个月后的总体水平较6个月前明显降低,移植1年以上的受者绝大多数bcr-abl mRNA检测不到,或偶可检测到,但水平极低(0.007%、0.004%和0.021%),所检测受者的骨髓和外周血像均正常;同期骨髓与外周血bcr-abl水平无明显差异,且变化趋势一致。结论:CML患者移植后早期bcr-abl水平变化起伏较大,连续动态检测可明确其变化趋势,有助于判断移植效果、指导临床治疗,但6个月前检测到bcr-abl存在并不提示疾病复发;检测外周血bcr-abl或许更适于临床上对患者的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bcr—abl融合基因 实时定量PCR 微小残留病变
下载PDF
间变大细胞淋巴瘤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董菲 刘彦 +3 位作者 李其辉 王继军 景红梅 克晓燕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31-637,共7页
目的:探讨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ALC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评价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22例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32(9~70)岁,中位病程2个月,间变性淋巴瘤激... 目的:探讨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ALC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评价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22例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32(9~70)岁,中位病程2个月,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阳性者占68.2%(15/22)。22例患者均进行了化学治疗,初始化学治疗采用CHOP(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CHOPE(CHOP联合依托泊苷)或BEACOP(CHOP联合依托泊苷+博莱霉素)方案,14例(63.6%)患者达完全缓解,ALK阳性患者的初治完全缓解率显著高于ALK阴性患者(P<0.05),年龄、性别、分期、β2-微球蛋白(β2 microglobulin,β2-MG)水平、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B症状对完全缓解率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随访时间41(2~150)个月,12例存活,中位无进展时间为22.5(2~150)个月,年龄、性别、分期、国际预后指数、ALK表达、β2-MG水平、LDH水平、B症状对生存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CL以ALK阳性为主,化学治疗仍是主要治疗方法,CHOPE方案是较好的初治方案,多数患者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间变大细胞淋巴瘤 临床特点 预后
下载PDF
Burkit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杨萍 董菲 +7 位作者 赵伟 田磊 万伟 李其辉 高锦洁 克晓燕 王继军 景红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98-1503,共6页
目的:探讨Burkitt淋巴瘤(BL)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疗效。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27例BL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分析,同时进行生存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患者以成人为主,中位发病年龄为30(15-83)岁,... 目的:探讨Burkitt淋巴瘤(BL)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疗效。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27例BL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分析,同时进行生存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患者以成人为主,中位发病年龄为30(15-83)岁,男性∶女性为3.5∶1,所有患者无EB病毒感染,92.6%患者存在结外器官受累,其中40.7%的患者起病时为白血病表现,Ⅲ-Ⅳ期占85.2%,IPI评分高危/高中危组占74.1%;分子生物学方面,5例患者进行了二代测序,均具有MYC基因突变,最常见突变为CCND3、ID3、TP53突变。治疗总有效率为85.2%,完全缓解率为63.0%,部分缓解率为22.2%,5年无进展生存率和5年总生存率均为76.6%,高剂量甲氨蝶呤治疗组疗效优于未使用高剂量甲氨蝶呤治疗组,其中LMB89方案治疗组完全缓解率为78.6%,总有效率为100%,5年生存率为92.9%,显著优于其他治疗方案组;无法耐受高剂量化疗的患者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巩固治疗,具有生存获益。单因素分析显示,ECOG评分、血清乳酸脱氢酶大于500 U/L、白细胞水平、是否存在中枢系统受累、近期疗效及是否应用R-LMB89方案为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论:成人BL具有高度侵袭性,高剂量化疗LMB89方案在本研究中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和生存率,对于无法耐受高剂量甲氨蝶呤患者,一线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巩固治疗为患者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RKITT淋巴瘤 成人 临床特点 治疗 预后
原文传递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董菲 刘彦 +2 位作者 李其辉 王继军 克晓燕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18年第7期475-478,共4页
目的探讨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PTCL)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例SPTC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 5例患者病理都存在皮下脂肪组织内中等偏大的非典型性淋巴细胞浸润,肿... 目的探讨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PTCL)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例SPTC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 5例患者病理都存在皮下脂肪组织内中等偏大的非典型性淋巴细胞浸润,肿瘤细胞表达细胞毒T细胞的免疫表型。5例患者均有无痛性皮下结节的临床表现,2例伴发热,1例侵犯骨髓。5例患者均为晚期(Ⅲ~Ⅳ期);4例患者一般状况好(ECOG仅为1分);2例LDH升高,3例β2-MG升高。3例初治方案为CHOP,1例为BACOP,1例为BEACOP,随访至今1例死亡,1例失访,其余3例至今完全缓解。中位生存时间44(3~100)月,中位首次疾病无进展生存期8(0~96)月。结论 SPTCL发病率极低,主要累及皮下脂肪组织,目前尚无统一治疗方案,晚期患者CHOP方案疗效欠佳,含依托泊苷的高强度化疗方案可能成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 临床病理特点 化疗
下载PDF
自体双层巩膜帽状扣盖术在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中的应用
10
作者 刘励 黄维 +3 位作者 郑梁斌 谢壮志 廖丽红 李其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72-372,共1页
关键词 自体巩膜 帽状扣盖 羟基磷灰石 眼台
下载PDF
自体血经紫外线照射和充氧后回输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近期疗效观察
11
作者 黄昭穗 任冰 +1 位作者 盛天金 李其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452-454,共3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的严重微循环并发症,也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治疗棘手。1990年1月~1992年11月,我们采用自体血经紫外线照射和充氧后回输治疗DR40例,均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 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输血 自体血
下载PDF
自体血经紫外线照射和充氧后回输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近期疗效观察
12
作者 黄昭穗 任冰 +1 位作者 盛天金 李其辉 《福建医药杂志》 CAS 1993年第5期27-28,共2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的严重微循环并发症,也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治疗棘手,我们自1990年1月~1992年11月采用自体血经紫外线照射和充氧后回输治疗40例DR,获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一。
关键词 近期疗效观察 自体血 充氧 紫外线照射 视网膜病变 直接检眼镜 视力变化 分类标准 诊断标准 达美康
下载PDF
额骨膜睑皮肤缝线法矫正上睑下垂26例
13
作者 盛天金 李其辉 +1 位作者 郭美香 黄瑞华 《福建医药杂志》 CAS 1991年第5期22-22,27,共2页
上睑下垂矫治手术方法很多,各有优缺点。我院自1982年起利用额骨膜睑皮肤逢线法矫正上睑下垂26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男18例,女8例;年龄11~32岁。单侧19例,双侧7例,共33只眼,均为先天性上睑下垂。压眉法检查,提上... 上睑下垂矫治手术方法很多,各有优缺点。我院自1982年起利用额骨膜睑皮肤逢线法矫正上睑下垂26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男18例,女8例;年龄11~32岁。单侧19例,双侧7例,共33只眼,均为先天性上睑下垂。压眉法检查,提上睑肌活动度在8mm以上者4只眼,提上睑肌活动度4mm以下者21只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睑下垂 提上睑肌 睑缘 额肌悬吊术 睑裂 抗菌素眼药水 褥式缝线 矫治手术 结膜囊 注视眼
下载PDF
未成熟白内障的显微手术治疗
14
作者 郭美香 李其辉 +3 位作者 黄瑞华 张小琴 文佳和 管仁辉 《福建医药杂志》 CAS 1991年第5期18-18,共1页
我们自1986年以来,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并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现就其中未成熟白内障手术的有关问题探讨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67例(82只眼),单眼52例,双眼15例。男29例(35只眼),女38例(47只眼);年龄21岁~88岁。... 我们自1986年以来,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并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现就其中未成熟白内障手术的有关问题探讨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67例(82只眼),单眼52例,双眼15例。男29例(35只眼),女38例(47只眼);年龄21岁~88岁。老年性白内障58例(71只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熟白内障 后房型人工晶体 手术显微镜 老年性白内障 显微手术 外伤性白内障 后囊 并发性白内障 晶体前囊 截囊
下载PDF
小梁切除联合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青光眼(附19例19只眼分析)
15
作者 黄瑞华 李其辉 郭美香 《福建医药杂志》 CAS 1991年第5期56-57,共2页
青光眼和白内障是眼科疾病常见的一种合并症,是先作青光眼手术,抑或先作白内障手术,意见不一。我院近几年来开展了小梁切除联合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19例(19只眼),在降低眼压、提高视力及减少并发症等方面均取得较为满意效果,现报告如... 青光眼和白内障是眼科疾病常见的一种合并症,是先作青光眼手术,抑或先作白内障手术,意见不一。我院近几年来开展了小梁切除联合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19例(19只眼),在降低眼压、提高视力及减少并发症等方面均取得较为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男5例,女14例,右眼12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切除 青光眼手术 白内障手术 低眼压 玻璃体脱出 眼科疾病 巩膜瓣 囊外摘除术 角巩缘 后囊膜
下载PDF
园林养护管理中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其辉 《花卉》 2019年第12期264-265,共2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园林建设工作的不断进步,病虫害防治技术在园林养护管理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此,本文主要就病虫害防治技术在园林养护管理中的应用原则展开分析,并阐述病虫害防治技术在园林养护管理中的应用要点,希望能为园林... 近年来,随着我国园林建设工作的不断进步,病虫害防治技术在园林养护管理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此,本文主要就病虫害防治技术在园林养护管理中的应用原则展开分析,并阐述病虫害防治技术在园林养护管理中的应用要点,希望能为园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与完善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养护 病虫害防治 防治技术
下载PDF
二甲双胍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NB4的作用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6
17
作者 怀磊 王翠翠 +5 位作者 张翠萍 李其辉 陈一瑞 贾玉娇 王敏 王建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22-1326,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二甲双胍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NB4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采用不同浓度的二甲双胍处理NB4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通过细胞黏附实验分析药物对细胞黏附能力的影... 本研究旨在探讨二甲双胍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NB4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采用不同浓度的二甲双胍处理NB4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通过细胞黏附实验分析药物对细胞黏附能力的影响。采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磷酸化抑制剂U0126预处理NB4细胞,Western blot观察ERK磷酸化水平的变化,同时检测细胞凋亡和黏附能力的改变。结果表明,二甲双胍能抑制NB4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增强细胞的黏附能力。5μmol/L U0126预处理有效抑制NB4细胞中ERK的磷酸化,降低5 mmol/L二甲双胍诱导的细胞凋亡并减弱细胞的黏附能力。结论:二甲双胍对NB4细胞有抑制增殖、促进凋亡和黏附的作用,MEK/ERK信号通路可能是二甲双胍在NB4细胞中的分子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NB4细胞系 MEK/ERK信号通路
下载PDF
老年患者自体双层巩膜扣盖HA眼台植入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励 黄维 +3 位作者 郑梁斌 谢壮志 李其辉 廖丽红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06-307,共2页
目的探讨自体双层巩膜扣盖术在老年患者羟基磷灰石(HA)眼台植入术中的应用。方法行眼内容摘除术后,剪开巩膜形成2片带眼外肌半游离巩膜瓣,双层帽状扣盖于植入眼眶内的眼台前。结果12例(12眼)中除1例发生结膜开裂,保守治疗后愈合外,其余1... 目的探讨自体双层巩膜扣盖术在老年患者羟基磷灰石(HA)眼台植入术中的应用。方法行眼内容摘除术后,剪开巩膜形成2片带眼外肌半游离巩膜瓣,双层帽状扣盖于植入眼眶内的眼台前。结果12例(12眼)中除1例发生结膜开裂,保守治疗后愈合外,其余11例未出现眼台暴露、感染或交感性眼炎等并发症,术后眼部外观饱满,义眼片转动良好。结论老年患者HA眼台植入术中应用自体双层巩膜扣盖术,可减少眼座暴露及感染的发生,加快血管化,能达到良好美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双层巩膜 扣盖术 老年患者 羟基磷灰石眼台
下载PDF
39例50岁以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特征与预后分析
19
作者 李其辉 董菲 +3 位作者 王晶 刘彦 张旭 景红梅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23年第11期798-802,共5页
目的:探讨50岁以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2022年11月本院收治的39例50岁以下初治MM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探索影响生存和预后的因素,并与既往已发表的国外研究数... 目的:探讨50岁以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2022年11月本院收治的39例50岁以下初治MM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探索影响生存和预后的因素,并与既往已发表的国外研究数据进行比较。结果:50岁以下MM患者占同时期初治MM患者的21.5%(39/181),该部分患者国际分期系统(ISS)Ⅲ期比例为46.2%(18/39)、轻链型占30.8%(12/39)、贫血占56.4%(22/39)、肾功能不全占30.8%(12/39)。中位随访36(3~160)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35个月,总生存期未达到。单因素分析显示,血钙、乳酸脱氢酶、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和最佳缓解深度均是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乳酸脱氢酶升高(HR=7.356,95%CI 1.288~41.998,P=0.025)是总生存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与国外数据相比,本中心年轻初治MM患者的比例更高,且ISSⅢ期、轻链型、贫血及肾功能不全的比例亦更高。患者预后大多较好,乳酸脱氢酶是总生存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发病年龄 临床特点 生存时间
原文传递
手术切除加化学腐蚀治疗角膜皮样瘤(摘要)
20
作者 盛天金 李其辉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1992年第S1期491-491,共1页
角膜皮样瘤是眼部的一种先天性良性肿瘤,临床上报告不多,其治疗方法为单纯肿物切除和板层角膜移植。我院自1976年以来共收治14例,男5例,女9例;年龄最小3/12岁,最大16岁;2例合并有眼。
关键词 角膜皮样瘤 板层角膜移植 化学腐蚀 单纯手术切除 角膜白斑 移植片 角膜基质层 术后视力 角膜混浊 切除深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