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路寰枢椎侧块关节间松解与后路螺钉复位固定及植骨融合治疗寰枢椎脱位
1
作者 申庆丰 李凌博 +1 位作者 夏英鹏 马诗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3期5364-5369,共6页
背景:寰枢椎脱位常通过椎板间植骨促进融合,但针对后路寰枢椎侧块关节间松解与融合治疗复杂寰枢椎脱位的研究报道相对匮乏。目的:探讨单纯后路寰枢椎侧块关节间松解与融合治疗寰枢椎脱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 背景:寰枢椎脱位常通过椎板间植骨促进融合,但针对后路寰枢椎侧块关节间松解与融合治疗复杂寰枢椎脱位的研究报道相对匮乏。目的:探讨单纯后路寰枢椎侧块关节间松解与融合治疗寰枢椎脱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7月入组的30例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可复性寰枢椎脱位,均行后路寰枢椎侧块关节间松解与融合术治疗,术中应用专利器械松解寰枢侧块关节,应用后路螺钉复位固定并在侧块关节间隙植骨。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3.0±5.4)个月,随访期间复查颈椎MRI观察上颈椎减压情况,复查X射线片及CT观察上颈椎复位情况以及内固定有无松动、断裂,同时评估侧块间植骨融合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价脊髓功能的改善情况,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以及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36)评估日常生活功能改善情况,测量寰齿前间隙、寰椎平面脊髓有效空间评估寰枢椎复位及减压情况。结果与结论:①30例患者手术顺利,术中未发生脊髓神经、椎动脉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复查颈椎MRI显示脊髓压迫解除,X射线片及CT显示寰齿前间隙明显减小,寰椎平面脊髓有效空间明显增加,患者神经功能障碍症状明显减轻;②随访期间X射线片及CT显示内固定坚固,未出现断钉断棒,寰枢椎脱位无复发;③末次随访时患者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生活质量评分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JOA评分平均改善率为73.1%,平均颈椎功能受损指数为8.80%,所有患者寰枢椎侧块关节间均有连续骨痂连接,达到骨性融合;④结果表明:采用单纯后路寰枢椎侧块关节间松解与融合治疗寰枢椎脱位,可以显著提高融合率,缩短融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脱位 寰枢侧块关节 松解 减压 固定 融合
下载PDF
面向元器件应用验证的工艺装联评价方法研究
2
作者 朱伟欣 李凌博 +3 位作者 曹浩龙 王玉忠 朱海泉 付清轩 《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 2024年第1期59-62,共4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产品对配套的国产元器件的功能性能、质量和可靠性有了更高的要求。通过针对性地设计一套系统性的方法,应用验证可以提前暴露产品在整机中使用时存在的风险点。工艺装联适应性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产品对配套的国产元器件的功能性能、质量和可靠性有了更高的要求。通过针对性地设计一套系统性的方法,应用验证可以提前暴露产品在整机中使用时存在的风险点。工艺装联适应性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介绍了一种面向应用验证的工艺装联适应性评价方法,可以为国产元器件选型、产品可靠性设计和工艺实施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器件 应用验证 装联
下载PDF
基于Visual Basic6.0的ADO数据库编程技术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凌博 《平顶山师专学报》 2004年第2期45-46,共2页
主要讨论了利用ADO编程实现数据库访问的具有代表性的相关技术和方法.
关键词 ADO VB 编程技术
下载PDF
等值线图区域填充的边界扫描算法 被引量:12
4
作者 戴常英 李昕 李凌博 《微机发展》 2004年第1期23-25,共3页
等值线图在许多工业领域,尤其是在油田的生产开发过程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但是目前的大部分等值线图是简单的线条,在实际应用中有不便之处。如果在等值线绘制完成后,利用一定的填充算法,将不同的区域以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就可以明显... 等值线图在许多工业领域,尤其是在油田的生产开发过程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但是目前的大部分等值线图是简单的线条,在实际应用中有不便之处。如果在等值线绘制完成后,利用一定的填充算法,将不同的区域以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就可以明显地体现出数据变化趋势,有利于数据分析,提高了工作效率。文中根据等值线生成过程的具体特征提出了一种区域填充的边界扫描算法,并给出了相应的理论依据。这个算法在胜利油田地质科学院的《勘探图件智能化处理系统》中得到实际应用,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图形学 等值线图 区域填充 边界扫描算法 颜色设置规则
下载PDF
网络数据库访问控制的一种实现方案
5
作者 张国平 李凌博 《科技创业月刊》 2004年第4期41-43,共3页
网络数据库的安全性越来越得到重视。本文基于RBAC,给出了一种网络数据库访问控制的实现方案,加强了数据库的安全。
关键词 网络数据库 角色代理 访问控制 网络安全
下载PDF
寰枢椎脱位融合方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申庆丰 李凌博 +1 位作者 马诗博 夏英鹏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2年第5期315-318,共4页
寰枢椎脱位(atantoatlas dislocation, AD)是上颈椎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原因较多,包括外伤骨折、发育畸形、肿瘤、炎症以及退变等。寰枢椎脱位容易导致延髓受压,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直接威胁到生命,所以寰枢椎脱位往往需要通过手... 寰枢椎脱位(atantoatlas dislocation, AD)是上颈椎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原因较多,包括外伤骨折、发育畸形、肿瘤、炎症以及退变等。寰枢椎脱位容易导致延髓受压,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直接威胁到生命,所以寰枢椎脱位往往需要通过手术治疗解除其对脊髓的压迫,同时重建寰枢椎的序列和稳定。近年来,随着对寰枢椎解剖结构及生物力学的深入研究,手术内固定方式选择越来越具有多样性及科学性,同时手术融合的方式也逐步呈现出多样化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脱位 发育畸形 外伤骨折 上颈椎 手术内固定 融合方式 dislocation 解剖结构
下载PDF
一期后入路椎间松解Cage植入联合SchwabⅠ级截骨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弯疗效分析
7
作者 李凌博 夏英鹏 申庆丰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5期530-534,共5页
目的:探讨一期后入路椎间松解Cage植入联合SchwabⅠ级截骨术对退变性腰椎侧弯的手术疗效分析。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脊柱外科收治并手术治疗的退变性腰椎侧弯的患者42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14例,女28例,年龄(62.14±7.85)... 目的:探讨一期后入路椎间松解Cage植入联合SchwabⅠ级截骨术对退变性腰椎侧弯的手术疗效分析。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脊柱外科收治并手术治疗的退变性腰椎侧弯的患者42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14例,女28例,年龄(62.14±7.85)岁,患者均行一期后入路椎间松解Cage植入联合SchwabⅠ级截骨术,详细记录患者围手术期神经功能评定、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术后随访6~24个月,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应用健康调查问卷简化版(SF-36),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临床疗效。对比分析患者手术前后脊柱骨盆的影像学参数的改变,包括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侧弯的Cobb角,矢状面平衡(SVA)、冠状面平衡(CBD)、骨盆入射角与腰椎前凸角的匹配度(PI-LL)、双肩高度差。结果:术中1例患者出现硬脊膜损伤,余未出现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末次随访时ODI、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t=-5.56、-5.70,均P<0.001),SF-36生理功能总分和心理功能总分较术前显著增高(t=-25.15、-10.6,均P<0.05)。影像参数方面,患者术前Cobb角为(24.11±1.36)°,末次随访时为(5.04±1.70)°,末次随访时Cobb角显著下降(t=-6.62,P<0.001),平均侧弯矫形率为79.09%,末次随访时SVA(t=-3.23,P<0.05)及CBD(t=-4.59,P<0.001)、双肩高度差(t=-5.49,P<0.001)、PI-LL(t=-5.27,P<0.001)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断钉断棒现象。结论:一期后入路椎间松解Cage植入联合SchwabⅠ级截骨术对退变性腰椎侧弯有明确的疗效,可以较好的重建并维持患者矢状面及冠状面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松解 CAGE植入 SchwabⅠ级截骨 退变性腰椎侧弯
下载PDF
基于破坏性物理分析的假冒翻新器件识别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智帆 阳川 +2 位作者 李凌博 胡波 兰楠 《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 2022年第4期47-51,共5页
假冒翻新电子元器件大量存在于当前电子产品领域。基于破坏性物理分析技术,探讨了如何识别假冒翻新器件;阐述了利用外部目检、X射线检查、声学扫描显微镜检查和内部目检等技术手段识别假冒翻新器件的具体方法,以期为减少假冒翻新器件、... 假冒翻新电子元器件大量存在于当前电子产品领域。基于破坏性物理分析技术,探讨了如何识别假冒翻新器件;阐述了利用外部目检、X射线检查、声学扫描显微镜检查和内部目检等技术手段识别假冒翻新器件的具体方法,以期为减少假冒翻新器件、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提供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元器件 假冒翻新 破坏性物理分析
下载PDF
不同剂量氨甲环酸应用于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联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 被引量:2
9
作者 马诗博 孙雪飞 +2 位作者 李凌博 谭昱波 夏英鹏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506-1511,共6页
目的采用前瞻性研究,探讨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联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中,应用不同剂量氨甲环酸(tranexamicacid,TX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以2020年1月—2022年1月,因脊髓型颈椎病拟行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联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植骨... 目的采用前瞻性研究,探讨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联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中,应用不同剂量氨甲环酸(tranexamicacid,TX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以2020年1月—2022年1月,因脊髓型颈椎病拟行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联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中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65例符合选择标准纳入研究。采用随机双盲抽签法分为3组(n=55),A、B组分别按照15、30mg/kg标准于术前30min静脉滴注TXA,C组同法给予生理盐水。3组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以及术前D-二聚体、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3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时间(术毕至引流管拔除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3dHb、HCT、D-二聚体。术后行下肢静脉彩色超声检查评估血栓形成情况,观察术后血肿及癫痫发生情况。结果3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切口Ⅰ期愈合。3组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均明显少于A、C组。术中A组14例、C组23例输血,B组无患者输血;B组输血量少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D-二聚体、Hb及HCT手术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d下肢静脉彩色超声检查示,3组各2例出现肌间静脉血栓。3组术后均无血肿及癫痫发生。结论在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联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中,应用15、30mg/kgTXA均可达到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的效果,其中30mg/kgTXA可以有效减少术中输血量,且不增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术后血肿及癫痫等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椎板切除术 颈后路手术 安全性 有效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