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纤维化-4指数(FIB-4)联合预后营养指数(PNI)对早期肝癌射频消融术后复发及生存期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张旭 哈福双 +2 位作者 李凤惠 高艳颖 梁静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614-2622,共9页
目的探讨术前肝纤维化-4指数(FIB-4)联合预后营养指数(PNI)对于早期肝癌射频治疗(RFA)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2月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行RFA的365例初诊为早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复发及生存... 目的探讨术前肝纤维化-4指数(FIB-4)联合预后营养指数(PNI)对于早期肝癌射频治疗(RFA)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2月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行RFA的365例初诊为早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复发及生存情况。以术后肿瘤复发为阳性事件绘制FIB-4、PNI的ROC曲线,选取最佳cut-off值,进行FIB-4和PNI的分级,组合为FIB-4-PNI评分,据此分为FIB-4-PNI 0分组(n=207)、1分组(n=93)和2分组(n=65)。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Log-rank检验分析不同FIB-4-PNI等级组无复发生存率(RFS)及总生存率(OS)的差异。采用Cox回归模型筛选影响患者RFS、OS的相关因素。结果所有患者的1、3和5年RFS率分别为79.2%、49.8%和34.3%,中位RFS为35个月,1、3和5年OS率分别为98.9%、86.9%和77.3%。不同FIB-4、PNI、FIB-4-PNI水平患者累积RFS率(χ^(2)值分别为17.890、29.826、32.397,P值均<0.001)、OS率(χ^(2)值分别为16.896、21.070、26.121,P值均<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史(HR=1.418,95%CI:1.046~1.922,P=0.024),肿瘤数目2个(HR=1.516,95%CI:1.094~2.101,P=0.012)、3个(HR=2.146,95%CI:1.278~3.604,P=0.004),FIB-4-PNI1分(HR=1.875,95%CI:1.385~2.539,P<0.001)、2分(HR=2.350,95%CI:1.706~3.236,P<0.001)是RFS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数目2个(HR=1.732,95%CI:1.005~2.983,P=0.048)、3个(HR=3.511,95%CI:1.658~7.433,P=0.001),FIB-4-PNI 1分(HR=2.094,95%CI:1.230~3.565,P=0.006)、2分(HR=3.908,95%CI:2.306~6.624,P<0.001)是影响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FIB-4-PNI评分可作为早期肝癌RFA术后复发及总生存期的独立预测因素,可联合肿瘤特征预测患者术后的复发及生存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射频消融术 营养评价 预后
下载PDF
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CXCR5^+CD4^+Tfh细胞的测定及其与FoxP3^+Treg细胞的相关性 被引量:8
2
作者 李凤惠 吕洪敏 +5 位作者 王芳 向慧玲 王凤梅 李晓爽 泽塔多吉 王鹏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1100-1106,共7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感染不同阶段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中CD4+CXCR5+Tfh细胞及CD4+CD25+FoxP3+Treg细胞的百分比及其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5例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chronic asymptomatic HBV ca...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感染不同阶段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中CD4+CXCR5+Tfh细胞及CD4+CD25+FoxP3+Treg细胞的百分比及其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5例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chronic asymptomatic HBV carriers,AsC)、42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B,CHB)患者(HBeAg阳性25例、HBeAg阴性17例)、11例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inactive HBsAg carriers,InC)外周血CD4+CXCR5+Tfh细胞及CD4+CD25+FoxP3+Treg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并与15例健康对照(healthycontrol,HC)进行比较.结果:AsC、HBeAg(+)CHB、HBeAg(-)CHB组外周血CD4+CXCR5+Tfh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分别为17.66(15.34%-20.56%),21.95(19.60%-26.32%),22.33(17.58%-24.85%),显著高于HC组的13.67(9.80%-15.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AsC及InC组的16.11(12.33%-19.73%)相比,HBeAg(+)、HBeAg(-)CHB组外周血CD4+CXCR5+Tfh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显著升高(P<0.05).此外,AsC组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为7.70(6.35%-9.13%),显著高于HC组的6.53(5.54%-7.35%),P<0.05.HBeAg(+)CHB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中CD4+CD25+FoxP3+Treg细胞的频率为7.52(6.09%-8.49%),与AsC组相比呈降低的趋势.外周血CD4+CXCR5+Tfh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与HBVDNA载量呈负性相关(r=-0.275,P<0.05);而与血清ALT水平、HBsAg滴度无相关性.结论:CD4+CXCR5+Tfh细胞可能参与了慢性HBV感染所介导的免疫反应,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及CD4+CXCR5+Tfh细胞的消长可能与疾病的活动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滤泡辅助性T细胞 调节性T细胞
下载PDF
血清抗GP210抗体对PBC患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凤惠 吕洪敏 +4 位作者 向慧玲 王芳 唐飞 泽塔多吉 周佳美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1年第4期549-552,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血清抗核胞膜糖蛋白210抗体(抗GP210抗体)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比较抗GP210抗体阳性组(n=32)及阴性组(n=32),持续阳性组(n=13)及转换组(n=8)患者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指标,分析抗GP210抗体与PBC...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血清抗核胞膜糖蛋白210抗体(抗GP210抗体)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比较抗GP210抗体阳性组(n=32)及阴性组(n=32),持续阳性组(n=13)及转换组(n=8)患者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指标,分析抗GP210抗体与PBC患者预后及肝脏损害程度的关系。结果:与阴性组相比,阳性组Mayo危险性评分、肝衰竭发生率较高;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亦较高,而胆碱酯酶水平较低,以上各指标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阳性组死亡率为37.5%(12/32),高于阴性组的12.5%(4/32),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1),经log-rank检验显示阳性组生存时间较阴性组短。抗GP210抗体由阳性转为阴性后,凝血酶原活动度随之升高;与转换组比较,持续阳性组肝衰竭的发生率有增高的趋势。结论:抗GP210抗体的检测有助于PBC的早期诊断,并且与PBC的预后有关,该抗体对PBC预后的影响与其持续的时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GP210抗体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预后
下载PDF
预防性抗病毒对TACE治疗的HBVDNA阴性乙肝相关性肝癌的效果 被引量:22
4
作者 周佳美 向慧玲 +4 位作者 吕洪敏 王凤梅 张欣 李凤惠 泽塔多吉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75-877,共3页
目的探讨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对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阴性乙肝相关性肝细胞癌的效果。方法 HBV DNA阴性乙肝相关性肝癌并接受TACE治疗的患者54例,其中TACE治疗前1周开始应用抗病毒药物的30例为治疗组,TACE前... 目的探讨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对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阴性乙肝相关性肝细胞癌的效果。方法 HBV DNA阴性乙肝相关性肝癌并接受TACE治疗的患者54例,其中TACE治疗前1周开始应用抗病毒药物的30例为治疗组,TACE前未抗病毒治疗,TACE术后病毒转阳才抗病毒者24例为对照组。观察2组TACE术后HBV DNA转阳数、HBV DNA转阳时距离最后一次TACE的时间、异常ALT数、ALT和AST峰值、病毒再活化所致肝衰竭数等。结果治疗组HBV DNA转阳数、异常ALT数、病毒再活化导致ALT异常数、ALT峰值及AST峰值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无一例患者发生病毒转阳所致的肝衰竭,对照组有4例发生病毒转阳所致肝衰竭。2组累积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1)。结论对接受TACE治疗的HBV DNA阴性乙肝相关性肝细胞癌患者,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可以抑制病毒复制,维持肝功能稳定,降低病毒转阳所致的肝衰竭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抗病毒药 肝细胞 肝动脉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存活率 临床对照试验
下载PDF
MELD、MELD-Na、SOFA评分系统对肝衰竭短期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晓爽 吕洪敏 +3 位作者 李凤惠 泽塔多吉 王芳 向慧玲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02-904,共3页
目的:比较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MELD-Na模型、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系统对预测肝功能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90例肝衰竭患者,分为存活组(143例)和死亡组(147例),测量并比较2组的总胆红素(TBIL)、血清肌酐(Cr)、凝... 目的:比较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MELD-Na模型、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系统对预测肝功能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90例肝衰竭患者,分为存活组(143例)和死亡组(147例),测量并比较2组的总胆红素(TBIL)、血清肌酐(Cr)、凝血酶原时间(PT)、PT的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血小板计数(PLT)、MELD、MELD-Na和SOFA分值。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评价MELD、MELD-Na及SOFA评分对肝衰竭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的年龄、TBIL、Cr、INR、MELD、MELD-Na及SOFA评分高于存活组,血清Na+水平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ELD、MELD-Na和SOFA评分越高,病死率越高。MELD、MELD-Na及SOFA评分所得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5.01、28.14和7.50。SOFA评分的曲线下面积(AUC)优于MELD-Na评分(Z=11.128,P<0.01)和MELD评分(Z=11.004,P<0.01),MELD-Na评分的AUC优于MELD评分(Z=2.865,P<0.01)。结论:MELD、MELD-Na和SOFA评分均能较好地预测肝衰竭患者短期临床预后,SOFA评分系统对肝衰竭预后判断的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预后 终末期肝病模型 MELD—Na模型 序贯器官衰竭估计
下载PDF
肝硬化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泽塔多吉 吕洪敏 +3 位作者 向慧玲 李凤惠 德吉 周佳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5期57-59,共3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分析192例肝硬化期PB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肝掌、黄疸、腹胀、腹水、乏力和皮肤瘙痒。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汁酸... 目的探讨肝硬化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分析192例肝硬化期PB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肝掌、黄疸、腹胀、腹水、乏力和皮肤瘙痒。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汁酸及总胆红素(TBIL)明显升高,IgM、IgA、IgG明显升高,抗线粒体抗体(AMA)和(或)AMA-M2亚型(AMA-M2)阳性率为95.8%。对PBC的并发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肝癌是PBC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或<0.05)。以熊去氧胆酸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PBC的总有效率为64.9%;67例TBIL>100μmol/L的患者中,生存期超过2 a者41例(61.2%)。结论 PBC进展至肝硬化时,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肝掌、黄疸、腹胀、腹水,ALP、GGT、IgM、AMA/AMA-M2明显异常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并发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及肝癌患者预后差,以熊去氧胆酸为主的综合治疗能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延长其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抗线粒体抗体 熊去氧胆酸 临床特征
下载PDF
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涛 李凤惠 +5 位作者 梁静 向慧玲 刘芳 吕洪敏 钱宝鑫 田佳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1-96,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CHC)合并血小板(PLT)减少患者应用直接抗病毒药物(DAA)的临床疗效及对PLT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4月—2019年3月在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接受DAA治疗合并PLT减少(PLT<150×10^(9)/L)的CHC患者83例,应用无...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CHC)合并血小板(PLT)减少患者应用直接抗病毒药物(DAA)的临床疗效及对PLT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4月—2019年3月在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接受DAA治疗合并PLT减少(PLT<150×10^(9)/L)的CHC患者83例,应用无干扰素方案的DAA治疗12~24周,评估治疗结束(EOT)及结束后第12周患者病毒学应答、肝功能指标、PLT、肝硬度(LSM)的变化。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前进行正态转换,后行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LT升高的预测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基线LSM对治疗后PLT升高的预测价值。结果83例CHC合并PLT减少的患者中,肝硬化患者占61.4%,治疗结束后12周持续病毒学应答(SVR12)率为98.8%。与基线相比较,EOT及SVR12时,患者血清AST、ALT、GGT、TBil、Glo水平下降,Alb水平升高,LSM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患者PLT在EOT[(110.4±44.6)×10^(9)/L]和SVR12[(109.0±47.7)×10^(9)/L]时均较基线[(97.8±33.2)×10^(9)/L]显著升高(P值均<0.01)。获得SVR12时,PLT升高与无升高组患者肝硬化比例、基线LSM及基线WBC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基线LSM是DAA治疗后PLT明显升高的独立预测因子(OR=0.929,95%CI:0.864~0.999,P<0.05)。基线LSM水平预测PLT升高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44,cut-off值为20.15 kPa,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0%和48.6%。基线PLT大于100×109/L组PLT升高幅度更明显(P<0.05)。结论CHC合并PLT减少患者在DAA治疗及获得SVR12后,肝功能、LSM有明显改善,基线LSM是PLT升高的独立预测因素,与基线相比较,PLT在EOT及SVR12有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慢性 抗病毒药 血小板减少 治疗学
下载PDF
双重血浆吸附系统成功救治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合并肝、心衰竭1例报告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涛 李凤惠 梁静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74-1176,共3页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危象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严重并发症,可累及全身多脏器,病死率极高。甲亢危象致肝衰竭少见,本文就1例成功应用双重血浆吸附系统治疗的甲亢危象致肝脏、心脏衰竭的病例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危象 肝功能衰竭 心力衰竭
下载PDF
^(13)C-辛酸呼气试验测定肝硬化胃固体排空功能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泽塔多吉 吕洪敏 +1 位作者 向慧玲 李凤惠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2年第1期86-88,共3页
目的:观察13C-辛酸呼气试验测定肝硬化患者胃固体排空功能变化特点。方法:选取43例乙肝肝硬化患者测定胃固体食物排空时间并与10例健康对照者的胃固体食物排空时间进行比较,按Child-pugh分级进行A、B、C 3级之间胃固体排空时间的比较。... 目的:观察13C-辛酸呼气试验测定肝硬化患者胃固体排空功能变化特点。方法:选取43例乙肝肝硬化患者测定胃固体食物排空时间并与10例健康对照者的胃固体食物排空时间进行比较,按Child-pugh分级进行A、B、C 3级之间胃固体排空时间的比较。结果:乙肝肝硬化患者GET1/2和Tlag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乙肝肝硬化组Child-pugh分级A级与健康对照组GET1/2无统计学差异(P>0.05),B级、C级患者GET1/2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胃排空延迟,表现为肝功能Child-pugh评分越高胃排空能力越弱;肝硬化患者Child-pugh A级患者与健康正常者比较胃排空无明显延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C-辛酸呼气试验 胃半排空时间 肝硬化 胃肠动力
下载PDF
用崇高的人格魅力为学生领航——班主任工作之我见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凤惠 《新课程》 2017年第26期214-214,共1页
初中教学过程中班主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格培养、获取知识的重要时期,作为班主任必须以身作则,用独特的人格魅力来为学生领航。就初中班主任工作的开展做一下探讨,希望能够对各位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 初中班主任 人格魅力 德育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致免疫相关肝损伤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李凤惠 王涛 +2 位作者 哈福双 唐飞 梁静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69-174,共6页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在肿瘤患者的治疗中取得了很大进展,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然而,在其增强免疫抗肿瘤的同时也可能造成免疫耐受失衡从而导致不同程度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发生,ICIs致免疫相关肝损伤(ILICI)是其中较为...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在肿瘤患者的治疗中取得了很大进展,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然而,在其增强免疫抗肿瘤的同时也可能造成免疫耐受失衡从而导致不同程度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发生,ICIs致免疫相关肝损伤(ILICI)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主要对ILICI的定义、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发病机制、病理及临床表现、治疗、复发及再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免疫相关肝损伤
原文传递
肝硬化患者TIPS术后死亡危险因素及不同评价系统的预测价值
12
作者 李凤惠 张旭 +3 位作者 王涛 梁静 刘华 高艳颖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93-98,111,共7页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后2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探讨临床上常见的6种评价系统对TIPS术后死亡危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32例接受TIPS治疗的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TIPS术后2年的临床结局,将患者分为...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后2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探讨临床上常见的6种评价系统对TIPS术后死亡危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32例接受TIPS治疗的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TIPS术后2年的临床结局,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及生存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TIPS术后2年内的死亡相关危险因素。根据术前及术后1周时CTP、MELD、MELD-Na、BioCliM、FIB-4、ALBI评价系统的评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其下面积(AUC)评价6种评价系统的死亡危险预测效能。结果在TIPS术后2年的随访期内,死亡组的年龄、尿素氮水平、血小板计数及术后1月发生肝性脑病的比例均高于生存组且血钠水平低于生存组(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术后1月发生肝性脑病是影响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术后1周时,生存组和死亡组患者的CTP、MELD、MELD-Na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周时,CTP、MELD、MELD-Na及ALBI评分ROC的AUC分别为0.685、0.721、0.805和0.658,最佳临界值分别为8.5、12.99、14.51和-1.52。结论高龄及TIPS术后1月发生肝性脑病是肝硬化患者TIPS术后2年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1周进行CTP、MELD、MELD-Na、ALBI评价,能够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TIPS术后2年内的死亡危险进行预测,其中MELD-Na的预测效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预后 危险因素 终末期肝病模型
原文传递
连续退火炉复合燃烧控制模式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建国 杨毅 +3 位作者 崔伦凯 马兵智 李凤惠 刘玉新 《轧钢》 2022年第4期108-112,146,共6页
为了降低燃气消耗及氮氧化物排放,针对连续退火炉现有工况条件及燃烧系统在低负荷条件下存在燃烧效率低、能源损耗大的问题,在原有比例控制模式的基础上引入数字脉冲(ON-OFF)控制模式,综合两种控制模式的优点,对退火炉燃烧系统进行了改... 为了降低燃气消耗及氮氧化物排放,针对连续退火炉现有工况条件及燃烧系统在低负荷条件下存在燃烧效率低、能源损耗大的问题,在原有比例控制模式的基础上引入数字脉冲(ON-OFF)控制模式,综合两种控制模式的优点,对退火炉燃烧系统进行了改进及控制模式优化,实现了不同热负荷情况下控制模式的切换,提高了燃烧系统的加热效率,同时环保效果显著。实践结果表明:与单纯比例控制相比,改造后的加热区助燃空气总量下降了25%,燃气消耗降低了7.2%,氮氧化物排放平均值降低了20 mg/m^(3)。连续退火炉脉冲-比例复合燃烧控制模式实际应用取得了良好的节能环保效果,可持续发展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退火炉 燃烧系统 脉冲控制 比例控制 节能环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