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芍药甘草汤的组方、临床应用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卓浩 陈璐 张秋云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4年第2期14-19,共6页
目的梳理芍药甘草汤的相关研究,以期对该方临床运用和研究有所裨益。方法分析古代文献和CNKI、万方、维普等平台的现代研究文献,探究芍药甘草汤组方规律,总结其现代临床应用及药理研究的相关情况。结果与结论芍药甘草汤由芍药、甘草组成... 目的梳理芍药甘草汤的相关研究,以期对该方临床运用和研究有所裨益。方法分析古代文献和CNKI、万方、维普等平台的现代研究文献,探究芍药甘草汤组方规律,总结其现代临床应用及药理研究的相关情况。结果与结论芍药甘草汤由芍药、甘草组成,二药酸甘化阴,肝脾同治,其方中芍药可随证遣用白芍或赤芍。该方多用于消化、神经、儿科、骨科和妇科等疾病的治疗,并具有抗炎、解痉、镇痛、平喘、双重调节肌张力等多种药理作用,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甘草汤 组方分析 临床应用 药理作用
原文传递
浅析《伤寒论》中小柴胡汤治疗呕吐
2
作者 陈璐 李卓浩 张秋云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4年第16期8-11,共4页
张仲景所创小柴胡汤为《伤寒论》重要方剂之一,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治疗,其不局限于外感疾病,在内伤杂病中也发挥良好的作用.近年来,呕吐作为临床常见不适症状之一,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加重医疗负担,而现代诊疗对呕吐的治疗存在疗效差、病... 张仲景所创小柴胡汤为《伤寒论》重要方剂之一,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治疗,其不局限于外感疾病,在内伤杂病中也发挥良好的作用.近年来,呕吐作为临床常见不适症状之一,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加重医疗负担,而现代诊疗对呕吐的治疗存在疗效差、病情反复、难以根除等情况.此文通过查阅古籍及检索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总结《伤寒论》对呕吐的病因病机阐述和小柴胡汤治疗呕吐的机理,整理归纳小柴胡汤于少阳、阳明等证中治疗呕吐的灵活运用,以期对临床应用小柴胡汤缓解、治疗呕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柴胡汤 呕吐 《伤寒论》
原文传递
微小表面线圈和3D-PSIF-DWI在面神经腮腺段成像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周宙 潘碧涛 +5 位作者 李卓浩 洪桂洵 李树荣 初建平 杨智云 孟悛非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17-720,共4页
目的探讨使用微小表面线圈及三维翻转稳态自由进动扩散加权成像(3D-PSIF-DWI)在面神经腮腺段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分别使用头线圈及微小表面线圈结合3 T MR 3D-PSIF-DWI对21名健康志愿者行面神经腮腺段扫描,然后对原始图像... 目的探讨使用微小表面线圈及三维翻转稳态自由进动扩散加权成像(3D-PSIF-DWI)在面神经腮腺段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分别使用头线圈及微小表面线圈结合3 T MR 3D-PSIF-DWI对21名健康志愿者行面神经腮腺段扫描,然后对原始图像行多平面重组(MPR)及薄层最大强度投影(MIP),对原始图像及后处理图像进行分析,比较两者显示腮腺段面神经情况,并分别计算面神经/腮腺的信号强度比(SIR),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头线圈及微小表面线圈结合3D-PSIF-DWI对于腮腺段面神经主干、一级分支(颞面干、颈面干)、二级分支(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颈支)的显示率分别为100%、97.6%、51.4%和100%、100%、83.8%,经统计学分析,对于二级分支的显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的面神经/腮腺信号强度比分别为1.37±1.06和1.89±0.87,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微小表面线圈结合3D-PSIF-DWI可以清楚显示腮腺段面神经主干及其分支,增加了面神经/腮腺信号强度比,并且在显示二级分支方面较头线圈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 微小表面线圈 三维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