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8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教师劳动异化与职业倦怠归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印 布丹丹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9-85,共7页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严重影响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师生身心健康。基于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职业倦怠产生的根源是高校教师职业劳动的异化,是高校教师同自己的劳动产品、劳动过程、类本质及他人关系的异化。高校教师职业的社会分工和自...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严重影响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师生身心健康。基于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职业倦怠产生的根源是高校教师职业劳动的异化,是高校教师同自己的劳动产品、劳动过程、类本质及他人关系的异化。高校教师职业的社会分工和自然选择、科研和育人职责的背离、专业自主权与教学科研活动的分离等是职业倦怠产生的深层原因。解决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要从职业选择的源头及促进职业流动入手,回归教学本位,落实教师专业自主权,以人为本,真正实现高校教师在劳动中的自由和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师 职业倦怠 异化劳动 异化
下载PDF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阴性系统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分析
2
作者 李印 张子杰 师晨阳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8期1620-1623,I0011,共5页
目的探讨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阴性系统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K阴性SALCL)穿刺针活检标本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南阳市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经穿刺活检标本确诊为ALK阴性SALCL4例,对其中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2例进行... 目的探讨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阴性系统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K阴性SALCL)穿刺针活检标本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南阳市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经穿刺活检标本确诊为ALK阴性SALCL4例,对其中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2例进行分析并行文献复习。结果病例1,女性,69岁,首发为左颈部淋巴结肿大;病例2,男性,72岁,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2例高倍镜下可见标志性肿瘤细胞,细胞质丰富淡染,核包括肾形、马蹄形等多种形态。病例1细胞具有显著多形性;病例2低倍镜下见单行性瘤细胞呈片巢状黏附性生长,形态似尿路上皮癌。免疫组化染色2例均LCA(阳性),CD30(阳性),ALK(阴性),CK(阴性),CD20(阴性),PAX5(阴性),CD45RO(阴性).经分子检测,2例TCR克隆性基因重排(阳性),病例1检测到TP63基因重排,病例2有DUSP22-IRF4基因重排。结论ALK阴性SALCL临床少见,穿刺活检易误诊为低分化癌等多种低分化恶性肿瘤,熟悉其临床病理特点并识别出标志性肿瘤细胞,合理选择免疫组化抗体是确诊该肿瘤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细胞 间变性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阴性 穿刺针活检 病理学
下载PDF
中国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度近视患者SCO2基因新突变
3
作者 李印 张丹丹 +1 位作者 吴青松 李拓 《国际眼科杂志》 2024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探讨SCO2(OMIM 604272)基因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度近视患者中的致病性变异。方法:共招募384例高度近视患者,其中至少一眼球镜度数≤-6.00 D,且眼轴长度≥26.00 mm。应用苯酚-氯仿法从5 mL外周静脉血中提取DNA。通过Sanger测... 目的:探讨SCO2(OMIM 604272)基因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度近视患者中的致病性变异。方法:共招募384例高度近视患者,其中至少一眼球镜度数≤-6.00 D,且眼轴长度≥26.00 mm。应用苯酚-氯仿法从5 mL外周静脉血中提取DNA。通过Sanger测序以鉴定SCO2第2外显子的致病性变异。运用计算机预测软件对检测到的变异进行评估。来自同一地区的288名健康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结果:共检测出7个突变位点,分别为4个同义突变(c.201C>T/p.=,c.576C>T/p=,c.633A>C/p.=,c.780T>C/p.=.),2个错义突变(c.187A>G/p.Ile63Val,c.59G>C/p.Arg20Pro)和1个无义突变(c.544C>T/p.Gln182*)。通过PolyPhen2、SIFT和Provean软件预测,两个错义突变没有致病性。新的无义突变(c.544C>T/p.Gln182*)在1000G中未被发现,在288个正常对照中也未被发现。Variant Taster预测该无义突变位点是保守的。结论:新发现的无义突变可能是我们研究的高度近视患者的致病原因。SCO2与高度近视相关,而这批高度近视人群中SCO2基因突变的发生率低至1/384;该无义突变可能是中国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度近视的一种罕见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SCO2 Sanger测序 突变 无义突变
下载PDF
中国东部埃达克岩及成矿作用 被引量:29
4
作者 李印 凌明星 +3 位作者 丁兴 刘健 韩峰 孙卫东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48-464,共17页
埃达克岩(adakite)最初是指与俯冲洋壳部分熔融有关的一类高铝的中酸性侵入岩或火山岩。主要地球化学特点有:高Sr、低Y和Yb,轻重稀土元素强烈分异,不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K2O/Na2O比值低。埃达克岩从发现、命名以来,一直是国际地学界关... 埃达克岩(adakite)最初是指与俯冲洋壳部分熔融有关的一类高铝的中酸性侵入岩或火山岩。主要地球化学特点有:高Sr、低Y和Yb,轻重稀土元素强烈分异,不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K2O/Na2O比值低。埃达克岩从发现、命名以来,一直是国际地学界关注的前沿课题之一。埃达克岩研究之所以方兴未艾,一则是其特殊的地球化学性质,二则是其成矿专属性。中国东部是目前国内发现埃达克岩最多的地区,主要为中生代侵入岩和火山岩,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区、胶东地区及晋京辽区(或京冀区、东北区)。其中,长江中下游是重要的铜金多金属成矿带,胶东是重要的金矿带。目前,对中国东部埃达克岩成因的解释有四种模式:加厚古老下地壳的直接部分熔融、底侵玄武质下地壳部分熔融、拆沉下地壳部分熔融以及洋中脊俯冲。埃达克岩与铜金成矿的机制目前的研究还不是很透彻。一般认为埃达克质岩浆富流体、高氧逸度和基性源岩,这些特点均有利于Cu、Au等深源金属元素的萃取与富集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 埃达克岩 成因模式 成矿机制 综述
下载PDF
蚌埠荆山和涂山岩体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28
5
作者 李印 韩峰 +4 位作者 凌明星 刘健 李献华 李秋立 孙卫东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4-124,共11页
对蚌埠地区的荆山和涂山花岗岩进行了详细的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花岗岩的SiO2含量较高,介于71.22%~73.76%之间,富K2O、Na2O,贫TiO2、CaO、MgO,为弱过铝质岩石。K2O-Na2O图解上,所有数据点都落在"I"型花... 对蚌埠地区的荆山和涂山花岗岩进行了详细的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花岗岩的SiO2含量较高,介于71.22%~73.76%之间,富K2O、Na2O,贫TiO2、CaO、MgO,为弱过铝质岩石。K2O-Na2O图解上,所有数据点都落在"I"型花岗岩区域,结合呈右倾的微量元素标准化蛛网图,可知该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同时具有明显的U、Pb、Ba、Sr正异常,Ti的负异常,暗示蚌埠岩体的形成背景可能为造山后的伸展环境。CamecaIMS1280SIMS锆石U-Pb年龄分析表明,主要有800Ma左右的新元古代年龄、三叠纪相关的220Ma和晚侏罗世的165Ma这三种主体年龄。根据上述地球化学资料,推断蚌埠岩体的母岩浆来源于火成岩的部分熔融,岩浆源区为与华北板块碰撞后继续向北伸展的部分扬子板块下地壳火成岩物质,其中,800Ma左右的新元古代年龄解释为扬子板块下地壳物质的继承锆石年龄,三叠纪的继承锆石理解为三叠纪时期华南、华北板块的碰撞导致,晚侏罗世的岩浆活动推测由于古太平洋板块北西向的斜向俯冲诱发扬子板块下地壳的物质部分熔融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板块 蚌埠隆起 花岗岩 CamecaI MS1280SIMS锆石U-Pb定年 下地壳
下载PDF
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突变型p53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李印 车国卫 +1 位作者 周清华 许金良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1年第5期371-374,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突变型p5 3(mtp5 3)基因表达水平与肺癌病理生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LSAB法 ) ,检测 12 0例肺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 ,4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VEGF、mtp5 3表达水平。结果 ...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突变型p5 3(mtp5 3)基因表达水平与肺癌病理生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LSAB法 ) ,检测 12 0例肺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 ,4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VEGF、mtp5 3表达水平。结果 肺癌组织中VEGF、mtp5 3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肺组织和肺良性病变组织 (P <0 .0 1)。VEGF、mtp5 3基因表达水平与肺癌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组织学类型均无明显关系 (P >0 .0 5 ) ,与原发肿瘤大小、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状态、P_TNM分期均有密切关系 (P <0 .0 1)。mtp5 3基因表达水平与VEGF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结论 VEGF、mtp5 3基因可能参与了肺癌的发生、发展进程 ,可以作为肺癌生物学行为恶化的一项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突变型P53基因 基因表达
下载PDF
nm23-H_1基因对人肺癌细胞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李印 周清华 +6 位作者 孙芝琳 覃扬 朱文 王艳萍 刘伦旭 陈小禾 孙泽芳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 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 3 H1 对人高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L9981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活性的影响。方法 应用特异性识别总ERK1/2 ( p44 /4 2MAPkinase)和双磷酸化ERK1/2( phospho p44 /4 2MAPkinase)的抗体及蛋白印迹法 ... 目的 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 3 H1 对人高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L9981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活性的影响。方法 应用特异性识别总ERK1/2 ( p44 /4 2MAPkinase)和双磷酸化ERK1/2( phospho p44 /4 2MAPkinase)的抗体及蛋白印迹法 (Westernblot) ,检测L9981(缺失nm2 3 H1 基因的原代肺癌细胞株 )、L9981 nm 2 3 H1 (转染了nm 2 3 H1 基因的L9981细胞株 )、L9981 PLXSN (转染了空载体的L9981细胞株 )中总ERK1/2和磷酸化ERK1/2的水平。磷酸化ERK 1/2活性应用非放射性免疫沉淀和Westernblot法以及 p44 /4 2MAPkinase分析试剂盒予以检测。 结果 L9981 nm2 3 H1 细胞株中磷酸化ERK 1/2的水平 ,以及ERK1/2活性均显著低于L9981细胞株和L9981 PLXSN细胞株 (P <0 .0 1) ,L9981和L9981 PLXSN细胞株间磷酸化ERK 1/2水平和ERK 1/2活性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三个细胞株间总ERK1/2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nm2 3 H1 基因可明显靶向地抑制人高转移肺癌细胞株L9981中ERK 1/2的转录表达和ERK 1/2的活性。推测nm2 3 H1 基因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了MAPK/ERK信号传导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23-H1基因 肺癌 癌细胞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活性 检测 信号传导通路
下载PDF
面部Merkel细胞癌1例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8
作者 闫青叶 高丽 李印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2期206-207,共2页
患者女性,87岁。2个月前患者无意中发现右侧面部肿物,约黄豆大小,无红肿、疼痛,无破溃,未做治疗,肿块逐渐增大至约蚕豆大小。“2型糖尿病”病史7年,应用“诺和灵30R早16U晚12U”降糖。入院测空腹血糖13.97 mmol/L,糖化血红蛋白9.50%。体... 患者女性,87岁。2个月前患者无意中发现右侧面部肿物,约黄豆大小,无红肿、疼痛,无破溃,未做治疗,肿块逐渐增大至约蚕豆大小。“2型糖尿病”病史7年,应用“诺和灵30R早16U晚12U”降糖。入院测空腹血糖13.97 mmol/L,糖化血红蛋白9.50%。体检:右侧面部见一隆起型肿块,皮表色红,无破溃,触之质硬,大小约2.5 cm×1.5 cm,活动度差,无压痛。全身未触及肿大淋巴结。病理检查巨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 MERKEL细胞癌 临床病理 诊断 治疗与预后
原文传递
直肠癌肺转移的外科治疗和预后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印 马军 +2 位作者 谢博雄 许金良 邵龄芳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1年第4期311-312,共2页
关键词 直肠癌 肺转移 外科手术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以骨肉瘤和软骨肉瘤成分为主的乳腺恶性叶状肿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印 何海生 +2 位作者 张涛 李清苗 刘安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1-204,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恶性叶状肿瘤发生以骨肉瘤和软骨肉瘤等为主要成分分化时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报道1例罕见的以骨肉瘤和软骨肉瘤成分分化为主的乳腺乳腺恶性叶状肿瘤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女性,49岁,左乳腺肿块14 cm×10 cm大小,质... 目的探讨乳腺恶性叶状肿瘤发生以骨肉瘤和软骨肉瘤等为主要成分分化时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报道1例罕见的以骨肉瘤和软骨肉瘤成分分化为主的乳腺乳腺恶性叶状肿瘤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女性,49岁,左乳腺肿块14 cm×10 cm大小,质硬,有边界,镜下可见纤维母细胞型骨肉瘤、上皮细胞样骨母细胞性骨肉瘤、软骨母细胞型骨肉瘤、破骨巨细胞型骨肉瘤分化。肿块实质内另见约4cm×3 cm灰白灰红有裂隙区域,镜下诊断良性分叶状纤维腺瘤。肿瘤组织内各区域无其它肉瘤成分分化。腋窝淋巴结未见肿瘤转移。免疫组化染色:梭形和上皮样肿瘤瘤细胞vimentin强阳性,SMA阳性,Ki-67增殖指数>20%。破骨样巨细胞vimentin和CD68阳性。分叶状纤维腺瘤区Ki-67不表达。结论乳腺的恶性叶状肿瘤骨肉瘤分化临床罕见,对标本的充分取材是保证该病正确诊断的关键,肿瘤的发生推测来源于分叶状肿瘤的间质细胞骨化后恶变所致;组织学上主要要与化生性癌等鉴别,正确认识其临床病理特点对于避免误诊误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骨肉瘤 软骨肉瘤 分叶状肿瘤
下载PDF
靶向抑制ERK1/2信号传导通路对人高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L9981恶性表型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印 周清华 +5 位作者 孙芝琳 孙泽芳 王艳萍 覃扬 朱文 陈晓禾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504-509,共6页
背景与目的肺癌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多基因调控、多阶段多步骤发生的复杂过程,目前已知信号传导异常在肺癌发生和发展各个阶段都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外源性MEK1/2抑制剂U0126对人高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L9981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 背景与目的肺癌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多基因调控、多阶段多步骤发生的复杂过程,目前已知信号传导异常在肺癌发生和发展各个阶段都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外源性MEK1/2抑制剂U0126对人高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L9981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表达和活化的影响及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将具有nm23H1基因杂合性缺失的人高转移大细胞肺癌原代细胞株L9981培养传代,应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blot)和免疫沉淀法,检测U0126对L9981中总ERK1/2和双磷酸化ERK1/2的表达水平,以及ERK1/2相对活性的影响;应用MTT法及改良Boyden小室法分别检测U0126对L9981体外增殖活性及侵袭能力的作用规律。结果不同浓度的U0126作用于L998120min后,随着U0126浓度的增加ERK1/2的相对活性均逐渐下降,不同U0126浓度组间磷酸化ERK1/2表达水平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不同浓度U0126组间总ERK1/2表达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387)。相同浓度的U0126作用于L9981不同时间后,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中ERK1/2的相对活性均逐渐下降,各时间组间磷酸化ERK1/2表达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各时间组间总ERK1/2表达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689)。U0126对L9981细胞株ERK1/2相对活性的作用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不同浓度的U0126作用于L9981后,随着U0126浓度的增加,细胞体外增殖活性随之降低,不同浓度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浓度的U0126作用于L9981后,随着U0126浓度的增加,细胞体外侵袭能力随之降低。在U0126浓度为0、10和20μmol/l时三个剂量组间细胞体外侵袭能力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U0126浓度增加为40和60μmol/l时与U0126浓度为0、10和20μmol/l时细胞体外侵袭能力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ERK1/2信号传导通路特异性抑制剂U0126对人高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ERK1/2信号传导通路的抑制作用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U0126对人高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体外增殖活性和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提示人高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中ERK1/2信号传导通路关键激酶MEK1/2可能是治疗肺癌的一个潜在分子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高转移大细胞肺癌细胞株L9981 ERK1/2 U0126 增殖 侵袭 靶向治疗
下载PDF
胸腹水患者液基细胞学检查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印 刘梅 +3 位作者 季晓丽 吴海燕 张子杰 刘建军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6年第2期6-7,共2页
目的:探讨膜式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在胸腹水细胞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450例胸腹水标本分成两组,A组(n=230)采用传统普通细胞涂片法,B组(n=220)采用液基细胞学检查,比较两组整体制片质量及细胞学诊断结果... 目的:探讨膜式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在胸腹水细胞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450例胸腹水标本分成两组,A组(n=230)采用传统普通细胞涂片法,B组(n=220)采用液基细胞学检查,比较两组整体制片质量及细胞学诊断结果。结果:采用TCT技术制片与传统涂片相比细胞多且集中,薄层均匀,背景干净。A组确诊癌26例(11.3%),其中类型难定4例(15.38%);可疑癌46例(20%);阴性158例(68.7%)。B组确诊癌56例(25.5%),其中类型难定仅2例(3.57%);可疑癌20例(9.1%);阴性144例(65.5%)。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采用TCT技术检测胸腹水可获高质量涂片,能大大提高恶性细胞诊断率,且癌细胞分类更容易,更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腹水 细胞学 膜式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
下载PDF
细胞模块技术在宫颈阴道病变液基细胞学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印 何海生 +1 位作者 李清苗 孙丽敏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7-338,共2页
目前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已广泛用于宫颈癌筛查,与传统涂片相比具有较大优越性,但仍存在一定漏诊率,部分实验室仍存着较高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无明确意义(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certain significance,ASCUS)诊断率,... 目前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已广泛用于宫颈癌筛查,与传统涂片相比具有较大优越性,但仍存在一定漏诊率,部分实验室仍存着较高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无明确意义(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certain significance,ASCUS)诊断率,如何增加诊断准确性和减少漏诊率是目前较为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把妇科细胞学液基残余标本制做细胞模块进行石蜡切片诊断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宫颈病变 液基细胞学 细胞块
下载PDF
2014年以来美国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印 韦欣捷 +4 位作者 徐全刚 张毅 康京丽 孙向东 王幼明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6年第1期5-8,共4页
2014年12月以来,美国家禽业暴发了严重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截至2015年10月13日,美国累计有15个州报告发生219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血清型包括H5N2和H5N8两种亚型。疫情首先发生在美国西海岸的俄勒冈州,随后逐渐向美国中部地区扩散... 2014年12月以来,美国家禽业暴发了严重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截至2015年10月13日,美国累计有15个州报告发生219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血清型包括H5N2和H5N8两种亚型。疫情首先发生在美国西海岸的俄勒冈州,随后逐渐向美国中部地区扩散。感染场户类型主要为规模场,感染家禽主要为火鸡和蛋鸡。本次疫情对美国家禽业带来重大打击。美国农业部协同各州政府、其他联邦部门和行业协会实施了一系列控制措施,开展了一系列紧急调查,使得目前疫情基本平息。本文将美国2014年底以来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发生情况加以分析,希望能对我国禽流感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致病性禽流感 美国 控制措施 紧急调查
下载PDF
专家会诊2800例病理诊断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印 陈天法 +2 位作者 刘梅 刘建军 王志宏 《临床误诊误治》 2006年第9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如何正确看待和运用病理学专家会诊结果。方法:收集专家会诊病理诊断2800例,其中2400例由上级1家医院专家会诊,400例由2—4家医院专家会诊。将2400例上级医院专家会诊结果与我院初步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将400例由多家医院... 目的:探讨如何正确看待和运用病理学专家会诊结果。方法:收集专家会诊病理诊断2800例,其中2400例由上级1家医院专家会诊,400例由2—4家医院专家会诊。将2400例上级医院专家会诊结果与我院初步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将400例由多家医院专家诊断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上级1家医院专家会诊2400例中,我院诊断明确(Ⅰ类)260例(10.83%),疑难诊断(Ⅱ类)2008例(83.67%),描述性诊断(Ⅲ类)110例(4.58%),无法诊断(Ⅳ类)22例(0.92%);会诊诊断明确(Ⅰ类)1581例(65.88%),疑难诊断(Ⅱ类)692例(28.83%),描述性诊断(Ⅲ类)109例(4.54%),无法诊断(Ⅳ类)18例(0.75%)。专家会诊后疑难诊断率显著下降,与原诊断相比差异显著(P〈0.01);描述性诊断和无法诊断率与原诊断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经多家医院会诊400例中专家诊断一致或相近204例(51.00%),定性一致分类不同193例(48.25%),良恶意见相反3例(0.75%),其中病例1经随访一专家会诊意见与随访结果不符。结论:专家会诊使较多疑难病理诊断得以明确,但疾病具有复杂性,不同专家会诊结果有分歧;仍有部分疑难病理诊断需要随访病人才能得到确诊;制作优质的组织蜡块和切片,加强临床医生、主检病理医师及病理会诊专家三者之间沟通,并对患者长期随访是获得正确结果的最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讨论 转诊和会诊 专家委员会 诊断
下载PDF
甲状腺嗜酸细胞癌和乳头状癌共存的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印 张敬伟 +1 位作者 冯爱菊 王志宏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1-314,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嗜酸细胞癌(Hrthle cell carcinoma,HCC)和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合并发生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报道1例罕见的HCC和PTC合并发生的甲状腺双原发癌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女,72岁,患甲状腺肿... 目的探讨甲状腺嗜酸细胞癌(Hrthle cell carcinoma,HCC)和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合并发生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报道1例罕见的HCC和PTC合并发生的甲状腺双原发癌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女,72岁,患甲状腺肿块10余年,左甲状腺内可见11cm×8 cm×5.5 cm大小肿块,棕红色,中心区可见直径约4cm出血坏死灶;镜下诊断HCC,瘤细胞TG(+),CK19(-),calcitonin(-),Ki-67阳性细胞数>10%,bcl-2(-),EMA(+);右甲状腺内可见约1.5 cm×1 cm大小灰白钙化结节,镜下诊断PTC;瘤细胞CK19(+),TG(+),calcitonin(-),Ki-67阳性细胞数>15%,EMA(±),bcl-2(-)。HCC向左颈部淋巴结转移(5/37枚);PTC向右颈部淋巴结转移(11/22枚)。结论甲状腺嗜酸细胞癌和甲状腺乳头状癌共存罕见,两种肿瘤成分可独立存在或融合在一起,显示不同的形态学特征和不同的免疫组化标记结果,可有相同/不同的转移途径。两肿瘤合并存在可能代表更具侵袭性。正确认识其临床病理特征对于避免误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嗜酸细胞癌 乳头状癌
下载PDF
抗体监测抽样数量及结果判定的有关讨论与演算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印 张美晶 +4 位作者 沈朝建 孙向东 康京丽 黄保续 王幼明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6年第12期69-74,共6页
为详细阐述抗体监测中抽样数量及合格群体判定标准等问题,进而为相关人员提供科学参考,本文对相关流行病学原理进行了介绍,对国内在免疫后抗体监测中抽样数量及结果判定等方面存在的争议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通过计算给出了不同规模场户评... 为详细阐述抗体监测中抽样数量及合格群体判定标准等问题,进而为相关人员提供科学参考,本文对相关流行病学原理进行了介绍,对国内在免疫后抗体监测中抽样数量及结果判定等方面存在的争议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通过计算给出了不同规模场户评价免疫合格率时的抽样量及结果判定方法。分析结果证实了目前我国在免疫抗体监测中存在不足,并说明了为何不应固守"70%抗体免疫合格率"这一指标的理由。这些结果为进一步改进动物免疫后的抗体监测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医流行病学 抗体监测 抽样 群体免疫 传染病动力学
下载PDF
流感病毒RNA聚合酶串联亲和纯化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印 邓国华 +3 位作者 崔佳莹 于洋 丁晴薇 陈化兰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41-844,共4页
为建立流感病毒RNA聚合酶的串联亲和纯化方法,本实验由鸡胚尿囊液中提取病毒核酸,经过RT-PCR和常规PCR方法扩增禽流感病毒株A/Duck/Guangxi/35/01(H5N1)的PB1、PB2和PA的cDNA。分别将PB2基因连接于pcDNATAP载体中,PB1和PA基因连接于pcDN... 为建立流感病毒RNA聚合酶的串联亲和纯化方法,本实验由鸡胚尿囊液中提取病毒核酸,经过RT-PCR和常规PCR方法扩增禽流感病毒株A/Duck/Guangxi/35/01(H5N1)的PB1、PB2和PA的cDNA。分别将PB2基因连接于pcDNATAP载体中,PB1和PA基因连接于pcDNA3A载体中构建了pcDNA-35PB2TAP、pcDNA-35PB1和pcDNA-35PA重组质粒。将构建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经过串联亲和纯化方法获得流感病毒依赖RNA的RNA聚合酶复合体(RdRp)。利用RNA体外合成试验验证获得的RdRp具有生物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5亚型禽流感病毒 RNA聚合酶复合体 串联亲和纯化
下载PDF
文化治疗理论视域中的高等教育公平问题探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印 布丹丹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3-5,共3页
Spindler文化治疗理论内涵丰富,对分析高等教育公平问题有很强的适用性,提供了独特的认知体系、教育人类学的分析框架和反思性的实践方法。根据文化治疗理论,教师文化偏见对高等教育公平的影响隐匿而深沉;文化治疗能帮助教师克服潜在文... Spindler文化治疗理论内涵丰富,对分析高等教育公平问题有很强的适用性,提供了独特的认知体系、教育人类学的分析框架和反思性的实践方法。根据文化治疗理论,教师文化偏见对高等教育公平的影响隐匿而深沉;文化治疗能帮助教师克服潜在文化偏见,跳出原有文化框架束缚,促进教师赋权增能和生命发展,帮助弱势群体学生融入主流文化,获得接受公平教育的权利。为此,要树立多元文化教育的目标理念,在文化对话中实现文化自觉,重建教师文化促其生命发展,推动高等教育公平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ndler文化治疗 高等教育公平 文化觉醒 文化偏见 多元文化
下载PDF
FasL基因表达与食管癌免疫逃逸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印 郑世营 +3 位作者 葛锦峰 邵峰 纪勇 蒋东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594-596,共3页
目的研究食管癌细胞Fas配体(FasL)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食管癌发生和预后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40例食管癌原发灶和17例淋巴结转移灶中FasL在食管癌细胞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中的表达情况。结果34例(85%)原发性食管癌细胞中... 目的研究食管癌细胞Fas配体(FasL)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食管癌发生和预后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40例食管癌原发灶和17例淋巴结转移灶中FasL在食管癌细胞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中的表达情况。结果34例(85%)原发性食管癌细胞中均有不同程度的FasL的表达,31例(82.5%)TiL细胞FasL亦表达阳性,17例淋巴结转移灶癌细胞中,FasL均强阳性表达。结论食管癌细胞可能通过FasL的表达,杀伤TiL,以达到免疫逃逸及免疫反攻击,对食管癌的形成及转移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淋巴细胞 肿瘤浸润 FASL 免疫逃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