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花鲈半乳糖凝集素基因家族的鉴定及在不同环境因子胁迫下表达响应
1
作者 郑圆 温海深 +6 位作者 李吉方 方秀 王灵钰 张冲 陶泽鑫 张永航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7,共13页
为探究在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响应环境因子胁迫中半乳糖凝集素(Galectins)发挥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全基因组水平鉴定获得了花鲈的14个Galectin基因(LGALS1、LGALS2a、LGALS2b、LGALS3a、LGALS3ba、LGALS3bb、LGALS4、LGALS8a、LGA... 为探究在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响应环境因子胁迫中半乳糖凝集素(Galectins)发挥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全基因组水平鉴定获得了花鲈的14个Galectin基因(LGALS1、LGALS2a、LGALS2b、LGALS3a、LGALS3ba、LGALS3bb、LGALS4、LGALS8a、LGALS8b、LGALS9、LGALS17、GRPa、GRPb和GRPc)。通过系统发育、拷贝数、共线性和基因结构分析证实了基因注释的准确性和结构上的保守性。利用转录组测序数据进行Galectin基因的组织表达及在多种环境因子胁迫下的表达模式分析。研究表明,Galectin家族各基因在花鲈的7个组织(肝、鳃、脾、胃、脑、精巢和卵巢)中广泛表达,且有6个基因(LGALS3ba、LGALS4、LGALS8a、LGALS9、LGALS17和GRPa)表现出明显的组织特异性。Galectin家族的不同成员在4种环境因子胁迫下(低氧、碱度、高温及盐度适应)表现不同程度的表达响应,其中LGALS3a、LGALS3ba、LGALS4、LGALS17和GRPb在4种环境胁迫中表现出显著的差异表达,表明其广泛参与了对环境胁迫的响应与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鲈 Galectin基因家族 表达分析 胁迫响应
下载PDF
淡水养殖花鲈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2
作者 张凯强 +5 位作者 王庆龙 张龙 陈志方 温海深 李吉方 徐扬涛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8-68,共11页
为明确淡水养殖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系,本研究测定了淡水养殖花鲈的体质量(Y)和吻长(X_(1))、眼间距(X_(2))、眼径长(X_(3))、头长(X_(4))、躯干长(X_(5))、尾柄长(X_(6))、头高(X_(7))、体高(X_(8))、尾柄... 为明确淡水养殖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系,本研究测定了淡水养殖花鲈的体质量(Y)和吻长(X_(1))、眼间距(X_(2))、眼径长(X_(3))、头长(X_(4))、躯干长(X_(5))、尾柄长(X_(6))、头高(X_(7))、体高(X_(8))、尾柄高(X_(9))、体长(X_(10))、全长(X_(11))、体宽(X_(12))12个形态性状,通过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除眼径长(X_(3))外,花鲈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呈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的正相关关系;相关分析发现体高(X_(8))与体质量(Y)的相关系数最大(0.937),眼径长(X_(3))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最小(0.175)。通径分析发现,体高(X_(8))对体质量(Y)的直接作用最大(0.542),仅体高(X_(8))的直接作用大于间接作用(0.394),眼间距(X_(2))、尾柄长(X_(6))、体宽(X_(12))3个性状通过体高(X_(8))对体质量(Y)的间接作用均较大(0.293~0.436)。决定系数分析发现,体高(X_(8))对体质量(Y)的直接决定系数最大(0.294),远高于其他单个形态性状,体高(X_(8))和体宽(X_(12))的共同决定系数最大(0.219),4个主要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总决定系数为0.997。回归分析发现,形态性状(X)与体质量(Y)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16.291 X_(2)+9.297 X_(6)+30.411 X_(8)+18.498 X_(12)-166.44(R^(2)=0.943);模型拟合发现,眼间距(X_(2))最优拟合模型为二次函数,方程为Y=387.874 X-86.058 X^(2)-304.769,尾柄长(X_(6))、体高(X_(8))和体宽(X_(12))与体质量(Y)的最优模型均为幂函数,方程分别为Y=1.805 X^(2.52),Y=13.968 X^(1.828),Y=29.445 X^(1.039)。研究结果表明,对平均体质量为118 g的淡水养殖花鲈进行生长性状选育时,体高(X_(8))为主要选择性状,体宽(X_(12))、尾柄长(X_(6))和眼间距(X_(2))为辅助选择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鲈 体质量 形态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回归分析
下载PDF
花鲈ncc、nkcc基因在海、淡水适应中鳃组织的表达与定位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志远 金库 +4 位作者 王灵钰 齐鑫 李吉方 温海深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6-56,共11页
为探究ncc、nkcc基因在花鲈渗透调节中发挥的作用,实验通过全基因组鉴定、多重序列比对、系统进化树构建以及蛋白结构预测对花鲈ncc进行了鉴定及序列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ncc和nkcc在海水、淡水花鲈鳃组织中的表达水平... 为探究ncc、nkcc基因在花鲈渗透调节中发挥的作用,实验通过全基因组鉴定、多重序列比对、系统进化树构建以及蛋白结构预测对花鲈ncc进行了鉴定及序列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ncc和nkcc在海水、淡水花鲈鳃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利用原位杂交技术确定ncc2和nkcc1a在海水及淡水花鲈鳃中的表达位置。结果显示,从花鲈中鉴定出2个ncc基因,即ncc1和ncc2,其编码序列(CDS)长度分别为2691和3120bp,编码896和1039个氨基酸,在进化上具有保守性。ncc2在淡水花鲈鳃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海水,而nkcc1a在海水花鲈鳃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淡水,ncc1、nkcc1b、nkcc2在海淡水中的表达量则无显著差异。淡水适应过程中花鲈鳃组织中的ncc2的表达量逐渐上调,而nkcc1a的表达量逐渐下调;海水适应过程则呈现相反的表达趋势。此外,原位杂交结果显示,ncc2和nkcc1a基因分别位于淡水与海水中鳃组织的相邻鳃小片间的鳃丝上皮。以上结果表明,ncc2和nkcc1a基因分别编码淡水及海水花鲈鳃中重要的Na^(+)及Cl^(-)离子转运蛋白亚型,可作为区分淡水、海水养殖花鲈的分子标志物,在渗透调节及盐度适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鲈 NCC NKCC 渗透调节
原文传递
盐碱地池塘不同养殖模式的能量利用比较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吉方 董双林 +2 位作者 文良印 张美昭 张兆琪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3-147,共5页
于1998年4~9月采用围隔实验生态学方法,为鲤、草鱼、罗非鱼、淡水白鲳及鲢、鳙设计了4种混养模式。经测定,淡水白鲳模式(FP)、草鱼模式(GC)和罗非鱼模式(TH)模式的光能利用率都随吃食性鱼类放养密度的增大而升高,GC和TH的光能利用率相... 于1998年4~9月采用围隔实验生态学方法,为鲤、草鱼、罗非鱼、淡水白鲳及鲢、鳙设计了4种混养模式。经测定,淡水白鲳模式(FP)、草鱼模式(GC)和罗非鱼模式(TH)模式的光能利用率都随吃食性鱼类放养密度的增大而升高,GC和TH的光能利用率相对较高;总能量转化率以鲤模式(CC)和FP较高,TH最低;饲料能转化效率在FP最高,TH最低,而且各放养模式都随吃食性鱼类放养密度的增大而下降;FP的N利用率很高,TH最低,N和P利用率在4种模式都随吃食性鱼类放养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各模式的产投比都随吃食性鱼类放养密度的增大而增大,CC、TH的产投比在吃食性鱼类放养密度最大时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池塘 养殖模式 能量利用率 能量转化率 围隔实验生态学
下载PDF
盐碱地池塘4种养殖模式的鱼产量及负荷力 被引量:8
5
作者 李吉方 董双林 +2 位作者 文良印 张美昭 张兆琪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40-345,共6页
在氯化物型盐碱地池塘中 ,采用围隔实验生态学方法对鲤、草鱼、罗非鱼和淡水白鲳等 4种鱼类混养模式的鱼产量、负荷力和搭配比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4种养殖模式中吃食性鱼类的日增重率和收获规格都随其本身放养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 在氯化物型盐碱地池塘中 ,采用围隔实验生态学方法对鲤、草鱼、罗非鱼和淡水白鲳等 4种鱼类混养模式的鱼产量、负荷力和搭配比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4种养殖模式中吃食性鱼类的日增重率和收获规格都随其本身放养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而鲢、鳙的日增重率和收获规格则随吃食性鱼类放养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吃食性鱼类的日增重率以淡水白鲳最快 ,草鱼生长最慢 ;吃食性鱼类的净产量为鲤模式 (CC) >罗非鱼模式 (TH) >淡水白鲳模式 (FP) >草鱼模式 (GC) ,混养的鲢在各种模式中的产量顺序为CC >GC >TH >FP ,鳙为CC >GC >FP >TH。CC、GC、TH、FP模式的总净产量分别为 4 .0 2~ 6 .5 5、3.0 5~ 5 .2 6、3.4 5~ 5 .86、2 .99~ 5 .34g/ (m2 ·d) ;FP、CC、TH、GC模式的负荷力分别为 0 .6 0 4、0 .4 92、0 .4 37和 0 .4 30kg/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池塘 养殖模式 鱼产量 负荷力
下载PDF
微量元素对水库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吉方 德尚 +5 位作者 张兆琪 罗一兵 杨世元 韩照锋 万国同 高桂颂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8年第4期566-572,共7页
采用生氧量生物测验法对影响水库初级生产力的微量元素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当氮、磷充足时,锰的限制作用较普遍,而锌、铜的抑制作用也常出现,铁、硒等其他元素在某些条件下也会起限制作用。围隔试验的结果也表明,在施氮、磷的基... 采用生氧量生物测验法对影响水库初级生产力的微量元素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当氮、磷充足时,锰的限制作用较普遍,而锌、铜的抑制作用也常出现,铁、硒等其他元素在某些条件下也会起限制作用。围隔试验的结果也表明,在施氮、磷的基础上,加施锰剂后,浮游植物生物量(以活性叶绿素a表示)增高1.7倍以上,较之单纯施氮、磷肥,生物量亦增高了35%以上,高峰持续时间约10d,浮游动物生物量亦有所增加。这些结果都表明锰在提高水库鱼产力中有重要作用,同时也说明在大水域施肥养鱼中添加微量元素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初级生产力 浮游植物 水库养鱼
原文传递
养殖密度对流水养殖系统中俄罗斯鲟幼鱼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6
7
作者 宋志飞 温海深 +7 位作者 李吉方 倪蒙 张墨 步艳 任源远 丁厚猛 来长青 刘传忠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35-842,共8页
为研究流水养殖系统中不同养殖密度对俄罗斯鲟幼鱼生长的影响,实验将初始体质量为(29.70±1.32)g的俄罗斯鲟幼鱼分置于2.5(SD1)、3.6(SD2)和4.7 kg/m3(SD3)3个养殖密度进行流水池塘(4.4 m×4.4 m×0.45 m)养殖,每个密度设3... 为研究流水养殖系统中不同养殖密度对俄罗斯鲟幼鱼生长的影响,实验将初始体质量为(29.70±1.32)g的俄罗斯鲟幼鱼分置于2.5(SD1)、3.6(SD2)和4.7 kg/m3(SD3)3个养殖密度进行流水池塘(4.4 m×4.4 m×0.45 m)养殖,每个密度设3个重复,实验周期为90 d。结果显示:低密度组(SD1)幼鱼增重率(WG)、体长增长率(LG)、特定生长率(SGR)和饵料转化率(FCR)分别为362.01%±15.87%、55.88%±4.77%、(1.79±0.03)%d、114.95%±4.52%,显著高于高密度组(SD3)的272.30%±2.74%、46.34%±6.22%、(1.53±0.02)%/d、94.49%±1.96%,而SD3组幼鱼生长离散程度和死亡率显著高于SD1组幼鱼;随养殖密度增加,幼鱼体内蛋白和脂肪含量降低,水分和灰分含量升高,但是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较高的养殖密度对俄罗斯鲟幼鱼的生长造成了显著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鲟 养殖密度 特定生长率 死亡率 体组分 饵料转化率
下载PDF
溶解氧水平对花鲈幼鱼氧化应激与能量利用的影响及生理机制 被引量:38
8
作者 常志成 温海深 +7 位作者 张美昭 李吉方 张凯强 王伟 刘阳 田源 王晓龙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0-28,共9页
为研究低氧胁迫对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幼鱼血液生理生化、氧化应激和能量利用的影响。本试验将花鲈幼鱼放置于低溶解氧水平下((1.56±0.24)mg/L)胁迫3、6、12和24h,然后在正常溶氧水平下((7.72±0.18)mg/L)恢复3和12h,... 为研究低氧胁迫对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幼鱼血液生理生化、氧化应激和能量利用的影响。本试验将花鲈幼鱼放置于低溶解氧水平下((1.56±0.24)mg/L)胁迫3、6、12和24h,然后在正常溶氧水平下((7.72±0.18)mg/L)恢复3和12h,分别测定了血细胞、血清代谢物以及不同组织中抗氧化酶与能量供应物质。研究表明:低氧胁迫能够使花鲈幼鱼的白细胞数目(WBC)、红细胞数目(RBC)、血红蛋白含量(HGB)和血小板数目(PLT)显著上升(P<0.05),恢复正常溶氧后与对照组无差异;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甘油三脂(TG)的变化与血细胞变化规律较一致,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TP)、白蛋白(ALB)和总胆固醇(TC)含量先显著下降(P<0.05)后逐渐上升到正常水平。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GST变化在肝组织中较敏感,可作为花鲈在应对氧化应激时的酶学指标;而肝脏中糖原和乳酸含量则在低氧处理后显著降低(P<0.05)。鳃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丙二醛(MDA)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肌组织中SOD和CAT活力在低氧处理后显著降低(P<0.05),MDA含量和糖原含量则显著升高(P<0.05)。研究结果显示,低氧胁迫能够对花鲈幼鱼机体造成显著的氧化损伤,使血液生化指标、不同组织的相关酶活力及能量供应发生显著变化,而在恢复正常溶氧水平后又可通过自身生理调节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鲈 低氧胁迫 血液生理生化 氧化应激 能量利用
下载PDF
投喂频率对花鲈幼鱼胃排空、生长性能和体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23
9
作者 王伟 张凯强 +2 位作者 温海深 张美昭 李吉方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5-62,共8页
为研究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幼鱼胃排空特征和投喂频率对花鲈幼鱼摄食、生长和体组分的影响。本文采用了胃排空实验和养殖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养殖实验设5个不同的日投喂频率组,分别为:F1组(1次/2d)、F2组(1次/d)、F3组(2... 为研究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幼鱼胃排空特征和投喂频率对花鲈幼鱼摄食、生长和体组分的影响。本文采用了胃排空实验和养殖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养殖实验设5个不同的日投喂频率组,分别为:F1组(1次/2d)、F2组(1次/d)、F3组(2次/d)、F4组(3次/d)和F5组(4次/d)。胃排空实验:测定各时间点花鲈幼鱼胃含物的湿重,然后用数学模型拟合所得实验数据。研究表明,对于体长(5.44±0.32)cm左右的花鲈幼鱼,最适合描述其胃排空特征的数学模型为平方根模型,由平方根模型计算得出,花鲈幼鱼饱食后约17h达到完全胃排空,80%胃排空时间为9.38h,即9.38h后食欲恢复。投喂频率对花鲈幼鱼生长性能影响显著,F3、F4、F5组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F1和F2组(P<0.05);F3组的饲料转化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F1组花鲈幼鱼水分和灰分含量显著高于F3、F4、F5组(P<0.05);F4组脂肪含量最高,显著高于F1、F2和F3组(P<0.05)。肝体指数和内脏指数随投喂频率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均在F5组达到最大,略大于F4组,显著大于其他组(P<0.05)。结合胃排空和养殖实验得出,花鲈幼鱼的最佳投喂频率为2次/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鲈幼鱼 胃排空 数学模型 投喂频率 生长性能 体组分
下载PDF
养殖密度对杂交鲟幼鱼生长、肌肉组分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3
10
作者 程佳佳 李吉方 +7 位作者 温海深 倪蒙 任源远 丁厚猛 宋志飞 刘明源 来长青 刘传忠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33-441,共9页
工厂化流水养殖条件下进行为期90 d的饲养试验,探讨养殖密度对杂交鲟[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幼鱼生长性能、肌肉组分含量和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杂交鲟初始体重为(251.11±0.59... 工厂化流水养殖条件下进行为期90 d的饲养试验,探讨养殖密度对杂交鲟[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幼鱼生长性能、肌肉组分含量和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杂交鲟初始体重为(251.11±0.59)g,养殖密度分别设置为5.50 kg/m3、8.27 kg/m3、11.01 kg/m3、13.80 kg/m3。结果表明,养殖密度对杂交鲟幼鱼的生长和存活影响显著(P<0.05),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幼鱼的终末体重、特定生长率、肥满度和存活率呈下降趋势,而饲料系数则呈上升趋势;实验结束时,杂交鲟幼鱼肌肉中水分含量随养殖密度的增加而上升(P<0.05),而粗脂肪含量却下降(P<0.05),粗蛋白和灰分的含量则变化不显著(P>0.05);养殖密度对杂交鲟幼鱼的血液指标影响显著(P<0.05),各处理组的幼鱼血液中血红蛋白、血浆葡萄糖及总蛋白含量差异显著(P<0.05)。结果说明,高密度环境对杂交鲟幼鱼生长性能与肌肉组分均产生了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鲟 养殖密度 生长 肌肉组分 血液 生理生化指标
下载PDF
不同盐度条件下亚硝酸态氮与非离子氨对花鲈幼鱼的毒性实验 被引量:13
11
作者 韩枫 黄杰斯 +4 位作者 温海深 张美昭 李吉方 张凯强 王伟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15,共8页
在水温为25~31℃、p H 7.70~8.17、溶解氧≥5.0mg/L、自然光照的条件下,作者采用半静水法研究了亚硝酸态氮与非离子氨在不同盐度条件下对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幼鱼(50.33 g±4.35 g)的急性毒性、半致死量浓度、安全质... 在水温为25~31℃、p H 7.70~8.17、溶解氧≥5.0mg/L、自然光照的条件下,作者采用半静水法研究了亚硝酸态氮与非离子氨在不同盐度条件下对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幼鱼(50.33 g±4.35 g)的急性毒性、半致死量浓度、安全质量浓度及不同盐度条件下氨氮胁迫对花鲈幼鱼耗氧率与排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花鲈幼鱼在盐度0、10、20时,亚硝酸盐安全浓度分别为16.357、52.540、58.622 mg/L,总氨氮安全浓度分别为0.794、4.625、5.163 mg/L,非离子氨安全浓度分别为0.584、2.313、1.951 mg/L。实验结果说明,盐度和氨氮联合胁迫对花鲈幼鱼的耗氧率、排氨率有显著影响,盐度10时耗氧率和排氨率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度 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幼鱼 亚硝酸态氮 非离子氨 急性毒性 安全浓度 氨氮胁迫
下载PDF
花鲈初孵仔鱼饥饿不可逆点的确定及摄食节律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晓龙 温海深 +6 位作者 张美昭 李吉方 张凯强 王伟 刘阳 田源 常志成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7-64,共8页
为确定花鲈仔鱼初次摄食的不可逆点(PNR),通过人工催产、孵化获得花鲈仔鱼,在水温(21±1)℃、盐度26条件下,开展了初孵仔鱼的饥饿实验,研究了在饥饿状态下花鲈仔鱼的不可逆点(PNR)及投喂状态下仔鱼期的摄食节律。研究表明,花鲈仔鱼... 为确定花鲈仔鱼初次摄食的不可逆点(PNR),通过人工催产、孵化获得花鲈仔鱼,在水温(21±1)℃、盐度26条件下,开展了初孵仔鱼的饥饿实验,研究了在饥饿状态下花鲈仔鱼的不可逆点(PNR)及投喂状态下仔鱼期的摄食节律。研究表明,花鲈仔鱼孵化后,4日龄开始摄食外源食物,进入混合营养期,6日龄卵黄囊消失,进入外源营养期,混合营养期仅2d。饥饿组仔鱼生长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部分仔鱼身体出现畸形。白天为室内自然光照(500~800lx),夜间为人工光源(200~250lx),在此条件下,早期仔鱼(5日龄)在14:00和20:00摄食率高于50%;晚期仔鱼(11日龄)在08:00、14:00和20:00摄食率均高于50%,属于典型的白天摄食类型,且随着仔鱼的生长发育,摄食高峰期逐渐延长。研究结果表明,在(21±1)℃的水温条件下,花鲈仔鱼的最佳投喂时机在4日龄,9日龄至10日龄抵达不可逆点,仔鱼的主要摄食时间为午后到傍晚,夜间弱光照条件下也会进行摄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鲈 仔鱼 饥饿 不可逆点 摄食节律
下载PDF
人工养殖半滑舌鳎卵巢发育及其产卵类型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陈彩芳 温海深 +7 位作者 陈晓燕 张葭人 金国雄 史宝 史丹 杨艳平 何峰 李吉方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9-34,共6页
研究了人工养殖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卵巢发育组织学的季节变化及其与性成熟系数(gonadosomatic index,简称GSI)和肝质量指数(hepatosomatic index,简称HSI)的关系。结果表明,半滑舌鳎成熟鱼卵巢发育经历Ⅱ期、Ⅲ... 研究了人工养殖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卵巢发育组织学的季节变化及其与性成熟系数(gonadosomatic index,简称GSI)和肝质量指数(hepatosomatic index,简称HSI)的关系。结果表明,半滑舌鳎成熟鱼卵巢发育经历Ⅱ期、Ⅲ期、Ⅳ期、Ⅴ期、Ⅵ期,再到重复发育Ⅱ期;人工养殖条件下,3~5月份大部分鱼卵巢处于Ⅱ期,从6月份开始,其卵母细胞内开始沉积卵黄颗粒,9~11月份,卵母细胞内卵黄颗粒充盈整个胞质,基本达到生长成熟,排卵后至翌年2月份,卵巢进入了退化吸收Ⅵ期或重复发育Ⅱ期;繁殖期GSI达到最高峰;产卵后或重复发育Ⅱ期,GSI显著下降,此时HSI显著升高至全年最高峰;半滑舌鳎在1a中只有1个繁殖期,进行分批产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卵巢 产卵类型
下载PDF
绿鳍马面鲀重复发育雄性生殖腺结构与发育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8
14
作者 温海深 杨艳平 +7 位作者 陈彩芳 史宝 金国雄 陈晓燕 张葭人 史丹 何峰 李吉方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9-215,共7页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HE组织染色法研究了性成熟绿鳍马面鲀雄性生殖腺结构和发育组织学。结果表明,性成熟绿鳍马面鲀精巢从外形上明显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为生精部,下段为贮精囊。生精部分为2支,呈黄色、长条状;生精部为典型的小叶型结构...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HE组织染色法研究了性成熟绿鳍马面鲀雄性生殖腺结构和发育组织学。结果表明,性成熟绿鳍马面鲀精巢从外形上明显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为生精部,下段为贮精囊。生精部分为2支,呈黄色、长条状;生精部为典型的小叶型结构;精小叶间有间质(Leydig)细胞。其生精部的发育历程可分为重复发育Ⅲ期、精子形成Ⅳ期、精子成熟Ⅴ期和退化吸收Ⅵ期。贮精囊位于精巢的后方并通过壶腹与生精部相连,贮精囊为椭圆形,白色不分支,其组织结构与贮存精子功能相适应,由许多被结缔组织分开的管状囊腔组成;贮精囊组织学变化与生精部周期性的变化相关,又有相对的独立性,也有周期发育,可分为恢复期、生殖期和退化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鳍马面鲀 性腺 贮精囊 生精部 发育期
下载PDF
条斑星鲽CYP19a基因克隆及其在雄鱼生殖周期中的表达 被引量:8
15
作者 金国雄 温海深 +8 位作者 柳学周 何峰 李吉方 陈彩芳 史宝 张葭人 陈晓燕 史丹 杨艳平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4-203,共10页
细胞色素P450芳香化酶(P450arom)作为P450细胞色素酶超家族中的一员,是性类固醇生成途径中的末端酶,能够将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在大多数脊椎动物中,P450arom由CYP19单基因编码。但是在鱼类中存在两种P450芳香化酶,分为性腺型芳香化酶(P... 细胞色素P450芳香化酶(P450arom)作为P450细胞色素酶超家族中的一员,是性类固醇生成途径中的末端酶,能够将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在大多数脊椎动物中,P450arom由CYP19单基因编码。但是在鱼类中存在两种P450芳香化酶,分为性腺型芳香化酶(P450aromA)和脑型芳香化酶(P450aromB),它们由不同的基因(CYP19a和CYP19b)编码,分布在不同的组织。通过简并引物扩增及RACE cDNA扩增克隆,在国内外首次获得全长为2167bp的条斑星鲽CYP19a cDNA序列,并将推测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物种P450arom氨基酸序列进行多重比较,发现存在跨膜螺旋区、I-螺旋区、Ozol肽区、芳香化酶特异保守区以及血红素结合区。通过RT-PCR分析了P450aromA mRNA在条斑星鲽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CYP19a基因主要在脑、卵巢和精巢中表达,其次在肠、肝脏、肾脏也有少量表达。同时也分析了P450aromA mRNA在处于不同发育期的精巢中的表达情况,发现在Ⅱ期精巢中表达量最高,在Ⅴ期精巢中表达量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斑星鲽 P450芳香化酶 克隆 MRNA表达
下载PDF
半滑舌鳎Vasa基因cDNA克隆及其在繁殖周期的表达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远青 温海深 +6 位作者 何峰 李吉方 史丹 胡健 刘淼 母伟杰 马瑞芹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8,共8页
通过简并引物和RACE技术分离得到了半滑舌鳎Vasa基因的cDNA序列,其全长为2 602 bp,编码包含722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半滑舌鳎Vasa在N末端含有5个RGG重复和10个RG重复,具备DEAD-box家族特有的8个保守基序,与东方蓝旗鲔的同源性最高(91%... 通过简并引物和RACE技术分离得到了半滑舌鳎Vasa基因的cDNA序列,其全长为2 602 bp,编码包含722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半滑舌鳎Vasa在N末端含有5个RGG重复和10个RG重复,具备DEAD-box家族特有的8个保守基序,与东方蓝旗鲔的同源性最高(91%)。利用RT-PCR技术研究了csVasa在性成熟半滑舌鳎中的表达模式。组织分布研究发现,Vasa在半滑舌鳎的卵巢和精巢中表达丰富,心脏中有微量表达;繁殖周期中,卵巢中Vasa的表达量在初级卵黄期和囊泡期要明显高于核周期和退化吸收期;精巢中,Vasa在精子细胞增殖期的表达量要显著高于精子成熟期和精母细胞增殖期。结果表明,Vasa可能在半滑舌鳎的配子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滑舌鳎 VASA 基因克隆 MRNA表达 繁殖周期
下载PDF
放养密度对大杂交鲟生长性能的影响及生理应答机制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墨 李吉方 +5 位作者 温海深 步艳 倪蒙 任远源 来长青 刘传忠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5-41,共7页
为探讨放养密度对鱼类生长及生理应答机制的影响规律和作用,作者以大规格大杂交鲟(达氏鳇(Huso dauricus)♀×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平均初始体质量约为243 g/尾,放养密度分别为6(SD1组)、9(SD2组)、12(... 为探讨放养密度对鱼类生长及生理应答机制的影响规律和作用,作者以大规格大杂交鲟(达氏鳇(Huso dauricus)♀×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平均初始体质量约为243 g/尾,放养密度分别为6(SD1组)、9(SD2组)、12(SD3组)、15 kg/m3(SD4组)条件下,不同放养密度处理70 d后的实验鱼生长性能变化及生理应答机制。结果显示,放养密度对大杂交鲟肥满度影响不显著,SD2组鱼类具有最大的特定生长率和生长效率,随着放养密度增加,日增质量显著降低(P<0.05),特定生长率和生长效率下降。测定了血液甲状腺素(T4)、三碘甲腺原氨酸(T3)和皮质醇水平变化,发现放养密度能引起大杂交鲟3个血液生理指标发生显著改变;随着养殖时间推移,T3和皮质醇浓度显著升高,T4浓度显著下降(P<0.05)。这些结果说明神经内分泌活动的变化引起大杂交鲟血液生理指标变化,进而影响实验鱼生长性能。因此,在该养殖条件下推荐的养殖密度为9 k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杂交鲟(达氏鳇(Huso dauricus)♀×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 拥挤胁迫 特定生长率 肥满度 甲状腺激素 皮质醇
下载PDF
花鲈低氧诱导因子基因(hifs)的序列分析及低氧诱导表达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凯强 常志成 +4 位作者 温海深 李吉方 齐鑫 张晓燕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9-47,共9页
低氧诱导因子基因(hifs)是由α和β构成的异源二聚体转录因子,在生物低氧应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实验对花鲈4个hifs基因进行了序列分析及组织表达检测,并检测了各基因在低氧诱导后的mRNA表达变化。研究表明,通过全基因组比对、进化树... 低氧诱导因子基因(hifs)是由α和β构成的异源二聚体转录因子,在生物低氧应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实验对花鲈4个hifs基因进行了序列分析及组织表达检测,并检测了各基因在低氧诱导后的mRNA表达变化。研究表明,通过全基因组比对、进化树分析和共线性分析,共鉴定出花鲈的4个hifs基因,分别为hif1α、hif2α、hif3α、hif1β。组织表达结果显示,hifs基因具有组织特异性表达特征。低氧((1.56±0.24)mg/L)诱导下,hifs各基因的响应时间和响应程度存在一定差异。肝组织中,低氧胁迫3和6 h后,hif1α、hif2α、hif3α和hif1β表达量均出现了显著升高,表明hifα和hif1β基因可能共同起低氧调控作用;而低氧胁迫12 h后,仅hif1α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hif1α基因在肝组织低氧调控12 h内持续起作用。鳃组织中,低氧胁迫3 h后,hif1α、hif2α、hif3α基因表达量出现了显著升高,而低氧胁迫6 h后,hif3α和hif1β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说明在鳃组织前3h的低氧胁迫中仅hifα基因起调控作用,而6 h后hif3α和hif1β基因共同调控低氧胁迫。常氧恢复阶段肝、鳃组织中各基因表达量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表明,4个hifs基因的组织表达具有特异性,同时对低氧的响应时间和程度不同,研究结果弥补了花鲈hifs基因及低氧应答研究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鲈 低氧诱导因子 基因表达 基因序列分析
下载PDF
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促性腺激素受体在雄性生殖周期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晓燕 温海深 +7 位作者 何峰 李吉方 陈彩芳 张葭人 金国雄 史宝 史丹 杨艳平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1-206,共6页
采用RT-PCR方法,研究了促性腺激素受体(FSHR和LHR)基因在雄性半滑舌鳎繁殖周期中的季节表达规律。结果表明,FSHR mRNA在雄鱼精巢、脑和脾中及LHR mRNA在雄鱼的精巢和脾中均呈季节规律性变化。3月份样品中,FSHR mRNA在精巢表达量最低,12... 采用RT-PCR方法,研究了促性腺激素受体(FSHR和LHR)基因在雄性半滑舌鳎繁殖周期中的季节表达规律。结果表明,FSHR mRNA在雄鱼精巢、脑和脾中及LHR mRNA在雄鱼的精巢和脾中均呈季节规律性变化。3月份样品中,FSHR mRNA在精巢表达量最低,12月份,表达量最高;FSHR mRNA在脑中表达模式与精巢相反,3月份表达量最高,12月份达到最低值;FSHR mRNA在脾中表达模式和精巢相同。在6月份精巢样品中,LHR mRNA表达量最低,12月表达量最高;在脾中,LHRmRNA在3月份表达量最低,12月份表达量最高。在精巢中,FSHR mRNA和LHR mRNA都是在排精时表达量达到最大值,说明这两种受体在雄性半滑舌鳎排精时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滑舌鳎 FSHR LHR 基因表达 精巢
下载PDF
网箱养殖密度对虹鳟甲状腺激素及血脂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群 温海深 +1 位作者 李吉方 何峰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76-1083,共8页
为研究网箱养殖密度对虹鳟甲状腺激素及血脂指标的影响,测定了血液中游离甲状腺激素T3(FT3)、游离甲状腺激素T4(FT4)、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含量,检测了高密度胁迫对肝脏和肠中IGF-Ⅰ和肝脏、肾脏中TR-α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随... 为研究网箱养殖密度对虹鳟甲状腺激素及血脂指标的影响,测定了血液中游离甲状腺激素T3(FT3)、游离甲状腺激素T4(FT4)、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含量,检测了高密度胁迫对肝脏和肠中IGF-Ⅰ和肝脏、肾脏中TR-α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养殖密度的升高FT3和FT4的含量逐渐降低,并且在11月份之前含量与养殖时间成正相关性;血清中TG含量随着密度的升高而降低,TC随着密度升高而升高,并且与温度存在负相关性,在11月份时密度处理组3(GR3)中的TG含量显著低于密度处理组1(GR1),翌年1月份时3个密度处理组间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IGF-Ⅰ和TR-α也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表达量逐渐降低。结果说明高密度网箱养殖作为一种环境胁迫因子使得血清中FT3和FT4含量降低,从而影响虹鳟鱼的生长发育,这一现象与特定生长率(SGR)的变化趋势一致。甲状腺激素含量的降低使得TR-α表达量降低,实验中IGF-Ⅰ的表达与甲状腺激素含量也存在相关性,甲状腺激素是否调控IGF-Ⅰ的表达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鳟 FT3 FT4 TG IGF-Ⅰ TR-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