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的临床应用
1
作者 黎东伟 李君久 +2 位作者 杨文 余伟儇 刘铭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0046-0048,共3页
探讨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在甲状腺疾病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40例,术中采用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结果 4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手... 探讨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在甲状腺疾病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40例,术中采用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结果 4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70~145 min,平均(96.0±15.6)min;术中出血量5~60 ml,平均(18.0±10.4)ml;术后住院4~10d,平均(5.4±1.4)d。2例唇周麻木,1例声音嘶哑,无呛咳、抽搐、积液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安全有效,对美容要求高的患者可考虑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 甲状腺结节 口腔入路
下载PDF
中药外敷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君久 覃谦 +2 位作者 王力斌 李洪 张海平 《中国医学工程》 2005年第1期96-97,99,共3页
目的分析中药外敷辅助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21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一般治疗组,126例,采用禁食,胃肠减压,抗生素补液支持等治疗;中药外敷组,84例,采用大黄300g,芒硝200g,磨成粉末,将二者充分混合,... 目的分析中药外敷辅助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21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一般治疗组,126例,采用禁食,胃肠减压,抗生素补液支持等治疗;中药外敷组,84例,采用大黄300g,芒硝200g,磨成粉末,将二者充分混合,用食醋调成糊状,外敷腹部。结果保守治疗成功率一般治疗组为61.90%,中药外敷组为96.43%,两组差异具极显著性。中药外敷组的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一般治疗组,两组中转手术率相比差异亦存在显著性。结论采用大黄、芒硝中药外敷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简单、方便、高效、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连性肠梗阻 中药外敷治疗 治疗组 临床疗效分析 大黄 住院时间 单纯性 目的 粉末 高效
下载PDF
单纯修补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6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李君久 覃谦 王爱好 《临床外科杂志》 2003年第1期24-25,共2页
目的 观察单纯修补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长期疗效以及腹腔镜下穿孔修补的效果。方法 采用在腹腔镜下或开腹单纯修补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病人 65例。术后口服兰索拉唑 ,阿莫西林及呋喃唑酮 1周 ,随访 3~ 31个月。结果 疗程结... 目的 观察单纯修补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长期疗效以及腹腔镜下穿孔修补的效果。方法 采用在腹腔镜下或开腹单纯修补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病人 65例。术后口服兰索拉唑 ,阿莫西林及呋喃唑酮 1周 ,随访 3~ 31个月。结果 疗程结束后 1个月溃疡愈合率为 96.9% ,术后 1年、2年复发率分别为 4.2 %及 5 .9%。全组无因溃疡复发而再手术病例。开腹组与腹腔镜组住院天数存在极显著性差异。结论 溃疡穿孔单纯修补术简单安全 ,配合术后药物治疗 ,疗效满意 ,尤其是腹腔镜下溃疡修补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溃疡 临床分析 腹腔镜 治疗
原文传递
萎缩性胆囊炎的病理改变及其与胆囊癌的关系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君久 王景明 《肝胆外科杂志》 1998年第4期224-225,共2页
研究48例萎缩性胆囊炎,24例胆囊癌的病理变化,发现萎缩性胆囊炎中非典型增生的发生率为39.6%,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metaplasiaIM)为14.6%,原位癌为2.1%,胆囊癌中IM的发生率为37.5%。两组IM的发生率差别有显著性(x2=4.8... 研究48例萎缩性胆囊炎,24例胆囊癌的病理变化,发现萎缩性胆囊炎中非典型增生的发生率为39.6%,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metaplasiaIM)为14.6%,原位癌为2.1%,胆囊癌中IM的发生率为37.5%。两组IM的发生率差别有显著性(x2=4.86,P<0.05),IM病变高铁双胺染色阳性,提示IM与胆囊癌相关。结果表明萎缩性胆囊炎病理损害严重,非典型增生及IM病变发生率高,容易癌变,建议临床上如B超检查发现胆囊萎缩者,应尽早施行胆囊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萎缩性 胆囊炎 胆囊癌 非典型增生 病理
下载PDF
选择性保脾术治疗小儿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君久 覃谦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36-836,839,共2页
目的为了避免免疫功能下降和继发感染的发生,在小儿外伤性脾破裂时采用选择性保脾术治疗。方法采用选择性保脾术治疗16例小儿外伤性脾破裂,Ⅰ度伤8例、Ⅱ度伤5例、Ⅲ度伤3例,其中1例合并有左膈肌破裂。结果本组16例保脾术均获成功,术后... 目的为了避免免疫功能下降和继发感染的发生,在小儿外伤性脾破裂时采用选择性保脾术治疗。方法采用选择性保脾术治疗16例小儿外伤性脾破裂,Ⅰ度伤8例、Ⅱ度伤5例、Ⅲ度伤3例,其中1例合并有左膈肌破裂。结果本组16例保脾术均获成功,术后恢复顺利痊愈出院,随访结果,疗效满意。结论在外伤性脾破裂行保脾术中必须遵循“抢救生命第一,保留脾脏第二”的原则。手术成功的关健在于适当掌握手术适应征和术式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 小儿脾破裂 选择性保脾术
下载PDF
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16例临床分析
6
作者 李君久 唐世龙 +4 位作者 黎东伟 卢强 张万宇 陈展辉 张小兵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0年第7期558-558,共1页
关键词 肝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下载PDF
腔镜下切除巨大甲状腺病变的手术经验
7
作者 李君久 陈明慧 +3 位作者 唐世龙 莫大超 张万宇 廖聪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3年第5期397-399,共3页
目的探讨腔镜下切除巨大甲状腺病变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5例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病变最大直径10 cm。采用胸乳入路腔镜下切除甲状腺病变的手术方法。结果全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术中出血量为5~600(75±20)mL,1例因手... 目的探讨腔镜下切除巨大甲状腺病变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5例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病变最大直径10 cm。采用胸乳入路腔镜下切除甲状腺病变的手术方法。结果全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术中出血量为5~600(75±20)mL,1例因手术断面出血控制不佳,出血量较多。手术时间为55~180(88±21)min,术后住院天数为3~6(3.8±0.5)d。1例术后一周出现皮下积液,重新放置引流管治愈。无其它并发症。全组患者对手术美容效果均满意。结论腔镜下采用分块切除的方法切除巨大甲状腺病变是可行的,但须选择良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镜 甲状腺切除术 巨大甲状腺病变
下载PDF
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8
作者 黎东伟 李君久 +4 位作者 熊秋华 张慧嫦 莫大超 孙达 欧阳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49-751,共3页
目的探讨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1年6月-2014年6月采用胸乳三孔入路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原发性甲亢67例,于左侧乳房内侧缘及双乳晕上缘做切口置入trocar,在颈前... 目的探讨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1年6月-2014年6月采用胸乳三孔入路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原发性甲亢67例,于左侧乳房内侧缘及双乳晕上缘做切口置入trocar,在颈前颈阔肌下间隙建立手术操作空间,次全切除双侧甲状腺,仅保留背内侧薄片状腺体组织。结果67例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55-155 min,(109.6±34.1)min;术中出血量5-300 ml(中位数80 ml);术后引流总量10-325 ml,(115.3±64.5)ml;术后引流时间2-4 d,(2.3±0.5)d;术后住院时间3-8 d,(5.0±1.0)d。术后3例一过性声嘶,1例饮水后呛咳,无呼吸困难、窒息、抽搐、甲亢危象等并发症。67例随访6-36个月,(23.6±8.8)月,3例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4例复发,其余患者无复发或甲状腺功能减退。结论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原发性甲亢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胸乳入路
下载PDF
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5例体会 被引量:9
9
作者 黎东伟 李君久 +5 位作者 洪桂华 熊秋华 张慧嫦 莫大超 孙达 欧阳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3-275,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我院5例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部分切除术的甲状腺结节患者资料。均为单发良性结节,直径1.6~2.8 cm,中位数2.4 cm。结果手术均顺利完... 目的初步探讨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我院5例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部分切除术的甲状腺结节患者资料。均为单发良性结节,直径1.6~2.8 cm,中位数2.4 cm。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65~155 min,中位数110 min;术中出血量10~30 ml,中位数20 ml;术后住院时间3~5 d,中位数4 d。术后无声嘶、呛咳,无呼吸困难、窒息、抽搐等并发症。1例张嘴疼痛,术后3天缓解。均随访6个月,恢复良好,无特殊不适。结论选择合适的病例,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安全有效,美容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 口腔前庭入路 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下载PDF
困难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处理体会 被引量:6
10
作者 唐世龙 李君久 +3 位作者 张小兵 陈展辉 黎东伟 曾永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910-912,共3页
目的探讨困难类型腹腔镜胆囊切除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的方法,选择广东省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1999年-2013年10月82例因急性胆囊炎、Mirizzi综合征、腹部手术史伴腹腔严重粘连、萎缩性胆囊炎... 目的探讨困难类型腹腔镜胆囊切除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的方法,选择广东省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1999年-2013年10月82例因急性胆囊炎、Mirizzi综合征、腹部手术史伴腹腔严重粘连、萎缩性胆囊炎、合并肝硬化等困难类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总结经验和教训。结果除6例中转开腹(占7.31%)外,余均用腹腔镜成功完成手术;术后胆道损伤、胆瘘2例,再次手术后治愈;术后出血4例,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不明原因、不同程度胆漏者10例,经引流后自愈。结论对于困难类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虽然手术操作难度大,风险高,只要围手术期处理方法适当,仍可以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手术中并发症 基于问题的学习
下载PDF
3D腹腔镜在胆道手术中应用的初步探索 被引量:7
11
作者 黎东伟 李君久 +4 位作者 熊秋华 张慧嫦 莫大超 孙达 欧阳君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8-41,共4页
目的初步探索3D腹腔镜在胆道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该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手术治疗的胆道结石患者38例,其中3D腹腔镜手术16例,2D腹腔镜22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腹腔... 目的初步探索3D腹腔镜在胆道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该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手术治疗的胆道结石患者38例,其中3D腹腔镜手术16例,2D腹腔镜22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并发症等的差异。结果 3D组患者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均优于2D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D组有1例患者出现结石残留,术后2个月行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术后痊愈;3D组无结石残留病例。随访2~18个月,两组患者均无结石复发。结论 3D腹腔镜技术使胆道手术更精准、微创,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腹腔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
下载PDF
改良单孔法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9
12
作者 唐世龙 李君久 +4 位作者 黎东伟 陈展辉 张小兵 张万宇 卢强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0年第3期225-226,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单孔法微型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股沟斜疝患儿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特制穿刺针施行单孔法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股沟斜疝患儿40例,其中右侧22例,左侧10例,双侧8例。术前诊断为单侧斜疝的患者中6例有对侧隐性疝,均在腹腔镜下行内环... 目的:探讨改良单孔法微型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股沟斜疝患儿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特制穿刺针施行单孔法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股沟斜疝患儿40例,其中右侧22例,左侧10例,双侧8例。术前诊断为单侧斜疝的患者中6例有对侧隐性疝,均在腹腔镜下行内环口高位缝扎术。结果:手术时间单侧疝平均12min,双侧疝20min。术后平均2d出院。腹壁小戳口用皮肤胶粘合。10例有阴囊积气、腹膜外小血肿,1例复发,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单孔法微型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内环口高位缝扎术安全可靠,患儿创伤小,美观且操作简便,术后康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儿童 腹腔镜检查
下载PDF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在原发性甲亢外科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黎东伟 李君久 +4 位作者 熊秋华 张慧嫦 莫大超 孙达 欧阳君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6年第9期657-660,共4页
目的:探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在原发性甲亢外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手术治疗的95例原发性甲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3例行腔镜手术(腔镜组),32例行开放手术(开放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 目的:探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在原发性甲亢外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手术治疗的95例原发性甲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3例行腔镜手术(腔镜组),32例行开放手术(开放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美容满意度、并发症、复发率等指标。结果:腔镜组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美容满意度均优于开放组(P<0.05),而开放组手术时间优于腔镜组(P<0.05);腔镜组术后颈部感觉异常少于开放组(P<0.05),两组声嘶、抽搐、呛咳、吞咽不适、切口液化或感染、创面血肿或积液、甲亢危象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复发率及甲减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甲亢安全、可行,与开放手术相比,具有美容效果好、出血少、康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原发性 甲状腺切除术 内窥镜检查
下载PDF
腋窝双乳晕入路与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黎东伟 李君久 +6 位作者 唐世龙 陈展辉 张慧嫦 莫大超 廖聪 张万宇 肖梅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4年第4期264-267,共4页
目的:研究经腋窝双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需手术治疗的良性甲状腺结节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0例经腋窝双乳晕入路行甲状腺切除术(实验组),30例经胸乳入路行甲状腺切除术(对照组),... 目的:研究经腋窝双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需手术治疗的良性甲状腺结节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0例经腋窝双乳晕入路行甲状腺切除术(实验组),30例经胸乳入路行甲状腺切除术(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美容满意度、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美容满意度[(4.76±0.51)分]高于对照组[(4.11±0.57)分](P<0.05)。结论:经腋窝双乳晕入路与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具有相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但经腋窝双乳晕入路具有更好的美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切除术 内窥镜检查 经腋窝双乳晕入路 经胸乳入路 对比研究
下载PDF
3D腔镜在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15
作者 黎东伟 李君久 +4 位作者 熊秋华 张慧嫦 莫大超 孙达 欧阳君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8年第4期252-255,共4页
目的:探讨胸乳入路3D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在甲状腺疾病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经胸乳入路行3D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6例良性结节行单侧次全切除,12例行双侧次全切除;10例甲亢患者... 目的:探讨胸乳入路3D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在甲状腺疾病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经胸乳入路行3D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6例良性结节行单侧次全切除,12例行双侧次全切除;10例甲亢患者行双侧次全切除术;7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行患侧全切对侧次全切除,1例行患侧全切对侧次全切除加中央组淋巴结清扫。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40~165 min,平均(102.6±44.2)min;术中出血量5~50 ml,平均(16.2±7.7)ml;术后引流总量30~226 ml,平均(90.6±34.7)ml;术后引流时间2~4 d,平均(2.6±0.5)d;术后住院3~7 d,平均(4.3±1.7)d。术后1例发生一过性声嘶,无呼吸困难、窒息、抽搐、呛咳等并发症发生。结论:3D腔镜使甲状腺手术更精准、微创,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切除术 内窥镜检查 成像 三维
下载PDF
甲状腺实性结节超声造影增强模式与CD34及Galectin-3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黄小平 李开林 +3 位作者 丁苇 卢婉玲 李君久 果海娜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5年第8期516-518,共3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实性结节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与CD34、Galectin-3的表达在良恶性结节中差异及两者相关性。方法甲状腺结节患者113例,共117个实性结节,其中良性79个,恶性38个,术前行超声造影,术后行CD34、Galectin-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 目的探讨甲状腺实性结节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与CD34、Galectin-3的表达在良恶性结节中差异及两者相关性。方法甲状腺结节患者113例,共117个实性结节,其中良性79个,恶性38个,术前行超声造影,术后行CD34、Galectin-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良恶性结节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和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水平差异,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超声造影示甲状腺良性结节77.2%(61/79)表现为环状增强,恶性结节81.6%(31/38)表现为不均匀增强,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结节CD34、Galectin-3表达高于良性结节(P<0.01)。非均匀增强与CD34、Galectin-3呈正相关(r=0.41、0.29,P<0.01);环状增强与CD34、Galectin-3呈负相关(r=-0.32、-0.48,P<0.05)。结论超声造影增强模式与CD34、Galectin-3存在相关性,有助于鉴别甲状腺实性结节的良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超声检查 造影剂 免疫组化 CD34 Galectin-3
下载PDF
完全乳晕入路与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卢强 谢书勤 +5 位作者 李君久 唐世龙 张万宇 张小兵 孙达 欧阳君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691-693,共3页
目的比较腔镜甲状腺手术中完全乳晕与胸乳两种入路方法的临床疗效,评价完全乳晕入路方法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病例67例,全部为甲状腺单侧腺叶良性病变,其中22例行完全乳晕入路,45例行胸乳入路,比较两种入... 目的比较腔镜甲状腺手术中完全乳晕与胸乳两种入路方法的临床疗效,评价完全乳晕入路方法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病例67例,全部为甲状腺单侧腺叶良性病变,其中22例行完全乳晕入路,45例行胸乳入路,比较两种入路手术的皮瓣分离面积、中转开刀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切口满意度等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完全乳晕入路组中15例完成腺叶次全切除术,7例完成腺叶全切除术。胸乳入路组中32例完成腺叶次全切除术,13例完成腺叶全切除术。全乳晕组1例患者术后出现暂时性声嘶,胸乳入路组2例患者术后出现暂时性声嘶。2组病人均无中转开刀,术后无气管、喉上神经、甲状旁腺损伤等并发症,2组病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乳晕入路组18例切口获得非常满意评价,4例切口获得基本满意评价,优于胸乳入路组(27例非常满意,17例基本满意,1例不满意;P<0.05)。结论全乳晕入路是安全可行的入路方法,比胸乳入路获得更满意的美容效果,但术野暴露不如胸乳入路,病例选择更为严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甲状腺手术 完全乳晕入路
下载PDF
17例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被引量:1
18
作者 覃谦 王力斌 +2 位作者 李洪 李君久 陈顺文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422-423,426,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年来收治17例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行肝叶或非规则性肝叶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肝叶切除术加门静脉、肝动脉置化疗泵双化疗7例;单纯经周围静脉化疗6例;术后...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年来收治17例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行肝叶或非规则性肝叶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肝叶切除术加门静脉、肝动脉置化疗泵双化疗7例;单纯经周围静脉化疗6例;术后行一周期化疗3例。结果:1例于术后一周转回当地医院治疗。术后随访15例,生存期10个月-1年41.2%,1.2—2.3年53%,3.4年5.9%。结论:肝叶或非规则性肝叶切除术对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是有效的止血方法和达到肿瘤根治的治疗效果。而术中同时进行门静脉和肝动脉置化疗泵共术后定期化疗可以预防复发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诊断 外科 治疗 手术 化疗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不同临床分期标准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力斌 廖爱毛 +2 位作者 覃谦 李洪 李君久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3年第4期273-275,共3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中国 77年标准、四川省方案及TNM分期三种分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0~ 2 0 0 0年 10年间行肝切除并经组织学证实为原发性肝癌 332例病例。结果 应用中国77年标准分期Ⅰ期、Ⅱ期的 1、3、5年生存...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中国 77年标准、四川省方案及TNM分期三种分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0~ 2 0 0 0年 10年间行肝切除并经组织学证实为原发性肝癌 332例病例。结果 应用中国77年标准分期Ⅰ期、Ⅱ期的 1、3、5年生存率为 78 6 %、43 8%、33 6 %和 70 5 %、40 5 %、2 0 2 %,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其中Ⅰ期的 1、3、5年生存率低于TNM分期。四川省方案分期Ⅰ期 1、3、5年生存率低于TNM分期 ,Ⅱ、Ⅲ期生存率比较无明显差异。TNM分期 ,除ⅣB期外各期的生存率及根治性切除率随病期趋晚愈小。结论 TNM分期能较为全面地反映肝癌的病期 ,尤其是T的划分很精细。较准确地表明肝癌的发病情况。此项分期适合于我国肝癌病例 ,能反映预后并有助于治疗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分期标准 应用 生存率
下载PDF
灌肠致医源性直肠穿孔原因分析及护理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明慧 李君久 肖梅 《全科护理》 2013年第7期619-620,共2页
[目的]分析灌肠致医源性直肠穿孔的原因,总结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灌肠致医源性直肠穿孔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致伤原因。[结果]使用材质较硬的灌肠肛管是导致本组病人直肠损伤的主要原因;6例病人经腹腔镜探查,行盆腔冲洗,置管引... [目的]分析灌肠致医源性直肠穿孔的原因,总结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灌肠致医源性直肠穿孔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致伤原因。[结果]使用材质较硬的灌肠肛管是导致本组病人直肠损伤的主要原因;6例病人经腹腔镜探查,行盆腔冲洗,置管引流,其中1例同时行痔切除术,均于术后第10天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针对灌肠致医源性直肠穿孔的原因,护士应熟悉直肠生理解剖,规范操作、动作轻柔,加强心理护理及使用质地较软的肛管,可以有效预防直肠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肠 直肠穿孔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