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鸡马立克病活疫苗中污染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启红 杨承槐 +3 位作者 刘丹 夏业才 李慧姣 李俊平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1-84,共4页
为建立鸡马立克病(MD)活疫苗中污染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的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方法,本研究通过向MD活疫苗中添加不同剂量的REV,用拟定的方法对样品检测REV。结果表明,Ⅰ型MD活疫苗、火鸡疱疹病毒活疫苗(Fc-126株)和MD二价活疫苗(... 为建立鸡马立克病(MD)活疫苗中污染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的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方法,本研究通过向MD活疫苗中添加不同剂量的REV,用拟定的方法对样品检测REV。结果表明,Ⅰ型MD活疫苗、火鸡疱疹病毒活疫苗(Fc-126株)和MD二价活疫苗(HVT+CVI988株)中污染REV的最低检出量分别为每500羽份疫苗中污染5TCID50、10TCID50和15TCID50的REV。应用建立的方法对国内10家企业生产的43批MD活疫苗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2个企业生产的4批疫苗REV检测阳性。随机选取了5批IFA检测阴性样品和4批IFA检测阳性样品,按鸡检查法进行外源病毒检验,结果两种方法对REV污染检验结果的符合率为100%。因此,本研究建立的IFA法可替代鸡检查法,用于疫苗中REV污染的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活疫苗 REV污染 IFA检测
下载PDF
蛋种鸡及其子代鸡新城疫抗体消长规律研究
2
作者 李启红 李俊平 +3 位作者 李岭 孙淼 李慧姣 杨承槐 《中国兽药杂志》 2014年第11期34-36,共3页
为分析产蛋鸡及其子代鸡的新城疫抗体消长规律,对5、7、10、12月龄的海兰蛋鸡及其子代鸡在7、14、21和28日龄时的新城疫血凝抑制抗体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海兰蛋鸡在7月龄时新城疫HI抗体最高,为211.2,随后逐渐下降,12月龄时的HI抗体下... 为分析产蛋鸡及其子代鸡的新城疫抗体消长规律,对5、7、10、12月龄的海兰蛋鸡及其子代鸡在7、14、21和28日龄时的新城疫血凝抑制抗体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海兰蛋鸡在7月龄时新城疫HI抗体最高,为211.2,随后逐渐下降,12月龄时的HI抗体下降到29.5。子代鸡新城疫抗体水平随着日龄的增加而逐渐降低,21日龄时HI抗体效价在24左右;种鸡在7月龄时所产子代鸡的母源抗体最高。本研究为制定合理的新城疫疫苗免疫程序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 抗体 血凝抑制 消长规律
下载PDF
鸭瘟活疫苗外源病毒检验方法(鸡检查法)的修订
3
作者 李启红 李俊平 +3 位作者 杨承槐 黄建华 蒋桃珍 李慧姣 《中国兽药杂志》 2012年第11期9-11,共3页
对二〇〇五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中鸭瘟活疫苗外源病毒检验的鸡检查法进行了修订,确定选用9~12周龄SPF鸡,在原药典规定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低剂量基础免疫程序,并用该外源病毒检验方法对5批鸭瘟活疫苗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修订后... 对二〇〇五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中鸭瘟活疫苗外源病毒检验的鸡检查法进行了修订,确定选用9~12周龄SPF鸡,在原药典规定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低剂量基础免疫程序,并用该外源病毒检验方法对5批鸭瘟活疫苗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修订后的鸭瘟活疫苗外源病毒检验方法可靠,可操作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瘟活疫苗 外源病毒检验 鸡检查法
下载PDF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基因型与血清型相关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汪洋 李俊平 +4 位作者 杨承槐 李启红 黄建华 于静 夏业才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45-848,共4页
为研究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基因型与血清型之间的相关性,本研究以国内不同地区的17株IBV分离株、2株疫苗株(M41、W93)和1株强毒株(X株)为研究对象,经RT-PCR扩增获得20株IBV的S1基因并进行测序。将其分别与GenBank中的20株国内外参... 为研究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基因型与血清型之间的相关性,本研究以国内不同地区的17株IBV分离株、2株疫苗株(M41、W93)和1株强毒株(X株)为研究对象,经RT-PCR扩增获得20株IBV的S1基因并进行测序。将其分别与GenBank中的20株国内外参考IBV株的S1基因进行序列比较,绘制S1基因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这20株IBV与20株参考病毒株可分为3个基因型:LX4型、Mass型和X型,其中本研究中绝大多数IBV株属于LX4型。根据这一基因分型结果,从这3个基因型中分别选取差异性较大的6株IBV,即X型的X株,Mass型中的M41、W93、333-3株,LX4型中的DC07-1、333-7株,将其分别免疫SPF鸡制备高免血清,进行血清交叉中和试验,计算IBV各病毒株间抗原性的相关系数(R)。结果表明:6株IBV经血清交叉中和试验可分为3个血清型:333-3、M41、W93株为同一血清型,DC07-1、333-7株为同一血清型,X株为另外一个血清型。以上结果表明:IBV的基因分型与血清分型相一致。这为目前IBV的分型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对今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控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基因型 血清型 相关性
下载PDF
表达H9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重组鸭肠炎病毒的构建 被引量:6
5
作者 孙莹 张兵 +8 位作者 李岭 黄小洁 侯力丹 刘丹 李启红 李俊平 王乐元 李慧姣 杨承槐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4398-4405,共8页
【背景】H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存在宿主范围扩大、毒力增强的趋势,并为其他亚型AIV重排提供基因,给养禽业和公共卫生造成极大威胁。水禽不仅是流感病毒的宿主,更是其天然储存库,在禽流感病毒的传播和变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有效控... 【背景】H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存在宿主范围扩大、毒力增强的趋势,并为其他亚型AIV重排提供基因,给养禽业和公共卫生造成极大威胁。水禽不仅是流感病毒的宿主,更是其天然储存库,在禽流感病毒的传播和变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有效控制水禽感染对养禽业健康发展、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鸭肠炎病毒(DEV)属于疱疹病毒,能感染鸭、鹅等雁形目禽类,可引起产蛋下降及高死亡率。DEV基因组大,免疫原性好,具有开发成活疫苗载体的潜力。【目的】构建缺失gE基因、表达H9亚型AIV HA基因的重组病毒rDEV-△gE-HA,探讨重组病毒rDEV-△gE-HA作为防治DEV-AIV的二联重组活载体疫苗的可行性。【方法】以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作为靶基因,构建含有HA基因表达盒的转移载体pT-gE-HA,将其与携带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重组rDEV-△gE-GFP共转染CEF细胞后,进行蚀斑筛选、纯化表达HA基因的重组病毒rDEV-△gE-HA;利用PCR、基因测序鉴定重组病毒;在CEF中连续传代重组病毒20次,测定外源基因传代稳定性。以10^3 TCID50免疫易感鸭,分析重组病毒rDEV-ΔgE-HA对致死性DEV强毒攻毒保护效果;将不同剂量(10^3-10^6TCID50)rDEV-△gE-HA免疫鸭,免疫后14、21、28 d分别采集血清,测定H9血凝抑制(HI)抗体,并在免疫后28 d,以108EID50的剂量静脉注射H9N2AIV(A/duck/GD/08),攻毒后2 d,采集喉拭子,进行病毒分离试验。【结果】将构建的转移质粒载体pT-gE-HA与rDEV-△gE-GFP共转染CEF细胞,经过3轮蚀斑筛选,获得纯化的重组病毒rDEV-△gE-HA。PCR鉴定及基因测序结果显示,HA基因成功地插入到DEV基因组中,替换了绿色荧光蛋白。重组病毒在CEF中至少能稳定传代20代。重组病毒rDEV-ΔgE-HA以10^3 TCID50免疫易感鸭,能抵抗致死性DEV强毒攻击。重组病毒rDEV-Δg E-HA免疫易感鸭后14 d,各剂量免疫组均能检测到H9 HI抗体效价;免疫后21日,各组抗体效价水平略有上升,10^3TCID50剂量免疫组HI抗体效价达到1:24,而10^4-10^6TCID50剂量免疫组HI抗体效价在1:22.4-1:23。免疫鸭后28 d,用H9N2 AIV进行攻毒,10^3、10^4、10^6TCID50免疫组均未从喉拭子分离到病毒H9N2,说明能完全保护,阻止喉头排毒,而10^5TCID50免疫组保护率为80%(4/5),1/5病毒分离阳性。【结论】成功构建了稳定表达H9亚型AIV HA基因的重组DEV,该重组病毒保留了亲本毒的免疫原性,能抵抗致死性DEV强毒的攻击;免疫鸭后能诱导产生AIV HI抗体,尽管HI抗体滴度不高,但至少80%免疫鸭能阻止排毒。该研究为研制DEV-H9亚型AIV二联重组活载体疫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肠炎病毒 H9亚型禽流感病毒 HA 重组病毒
下载PDF
重组腐败梭菌α毒素对兔的免疫效力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小云 刘莹 +6 位作者 薛麒 朱真 李启红 印春生 姚文生 康凯 杜吉革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727-1734,共8页
本研究旨在获得重组腐败梭菌α毒素,并评价其毒力及免疫原性。对已知的腐败梭菌α毒素编码基因进行优化设计,通过人工合成获得基因片段Gcsa。将Gcsa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进行表达与纯化,从而获得重组蛋白rCSA。利用Western b... 本研究旨在获得重组腐败梭菌α毒素,并评价其毒力及免疫原性。对已知的腐败梭菌α毒素编码基因进行优化设计,通过人工合成获得基因片段Gcsa。将Gcsa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进行表达与纯化,从而获得重组蛋白rCSA。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纯化的rCSA与腐败梭菌α毒素抗血清的反应性,并采用犬肾细胞系(MDCK)和小鼠来检测rCSA的毒力。以甲醛脱毒后的rCSA与Montanide ISA 201佐剂以1∶1的比例制备疫苗,免疫家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15年版)规定的方法检测兔血清的中和抗体效价。结果表明,rCSA为可溶性表达,比例可达50%,且能与腐败梭菌抗血清反应。MDCK细胞毒性试验显示,0.15ng·mL^(-1)的rCSA即可引起明显的细胞病变;小鼠安全性试验显示,rCSA对ICR小鼠的最小致死量是1.5×10~6 ng·kg^(-1);每毫升的一免抗血清可中和100~130个小鼠MLD的腐败梭菌毒素;每毫升的二免抗血清可中和360~480个小鼠MLD的腐败梭菌毒素;1个家兔MLD的腐败梭菌毒素攻毒后,对照组家兔4/4死亡,免疫组家兔得到了4/4的保护。以上结果表明,rCSA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作为腐败梭菌病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候选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败梭菌α毒素 重组表达 毒力 抗原性
下载PDF
狂犬病病毒糖蛋白重组表达及其基因工程疫苗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张莹辉 姚文生 +6 位作者 康凯 薛麒 李启红 陈小云 杜吉革 朱真 印春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5-69,共5页
狂犬病病毒糖蛋白(RVGP)是唯一暴露于病毒颗粒表面的抗原,能够诱导宿主产生中和抗体,也是唯一存在于所有新型狂犬病疫苗中的病毒成分。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利用原核系统,以及包括酵母系统、植物系统、昆虫细胞系统在内的真核系统和哺... 狂犬病病毒糖蛋白(RVGP)是唯一暴露于病毒颗粒表面的抗原,能够诱导宿主产生中和抗体,也是唯一存在于所有新型狂犬病疫苗中的病毒成分。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利用原核系统,以及包括酵母系统、植物系统、昆虫细胞系统在内的真核系统和哺乳动物细胞系统、病毒载体系统来表达具有免疫原性的重组狂犬病病毒糖蛋白(rRVGP),并对其与天然RVGP在结构和激发机体免疫反应方面的相似性进行的相关研究,为狂犬病基因工程新型疫苗提供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 糖蛋白 重组表达 基因工程疫苗
下载PDF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BC6/85株VP2基因的原核表达、纯化及鉴定 被引量:6
8
作者 刘丹 杨承槐 +4 位作者 吴华伟 李启红 高金源 陈建 郎洪武 《中国兽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7-21,共5页
为获得可用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抗体检测的重组抗原VP2蛋白,根据GenBank中发表的IBDV VP2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应用RT-PCR技术克隆IBDV经典标准攻毒株(BC6/85株)的VP2基因,插入质粒pET-32a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2a-VP2,经... 为获得可用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抗体检测的重组抗原VP2蛋白,根据GenBank中发表的IBDV VP2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应用RT-PCR技术克隆IBDV经典标准攻毒株(BC6/85株)的VP2基因,插入质粒pET-32a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2a-VP2,经IPTG诱导后获得了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的重组蛋白。重组蛋白纯化后,Western-blot检测表明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本研究为下步建立IBD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及新型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VP2基因 克隆 原核表达
下载PDF
表达绿色荧光蛋白重组鸭肠炎病毒构建 被引量:3
9
作者 孙莹 李俊平 +5 位作者 黄小洁 李岭 曹明慧 李启红 李慧姣 杨承槐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2805-2812,共8页
【目的】鸭肠炎病毒(duck enteritis virus,DEV)不同毒株间存在明显差异,DEV疫苗株的UL2基因在195bp后连续缺失528bp,导致第65位氨基酸后连续缺失176aa^([1])。将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插入DEV UL2基因中,获得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病... 【目的】鸭肠炎病毒(duck enteritis virus,DEV)不同毒株间存在明显差异,DEV疫苗株的UL2基因在195bp后连续缺失528bp,导致第65位氨基酸后连续缺失176aa^([1])。将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插入DEV UL2基因中,获得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病毒,以研究UL2基因对DEV生物特性的影响和探讨DEV作为载体表达外源基因的可行性。【方法】以实验室保存的DEV细胞适应株DNA为模板,利用PCR技术扩增出病毒UL2基因上下游序列并克隆入pMD-18T载体;以UL2基因作为外源基因插入靶点及同源重组臂,将CMV启动子控制的含有GFP-gpt基因表达盒克隆入DEV UL2基因中,构建含GFP基因的转移质粒载体pT-UL2-GFP-gpt;用脂质体将其与DEV细胞适应株共转染CEF细胞,待80%细胞出现病变后,冻融3次,接种到新鲜CEF细胞单层的6孔培养板中,用含5%血清、1%双抗、1%琼脂的M199培养液覆盖,在荧光显微镜下挑取单个有绿色荧光的蚀斑,再接到新的细胞上,重复蚀斑筛选、纯化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病毒;利用PCR、基因测序技术鉴定重组病毒;重组病毒接种CEF(moi=0.01),每12h取出1瓶接毒细胞,分别收集上清和细胞,测量其病毒含量,绘制一步生长曲线;重组病毒在CEF中连续传代20次,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并用PCR检测GFP的传代稳定性;重组病毒免疫4周龄SPF鸭后14d,肌肉注射接种DEV强毒(CVCC AV1221),观察免疫保护情况。【结果】经双酶切鉴定,成功构建了含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转移质粒载体p T-UL2-GFP-gpt,将其与DEV共转染CEF细胞后8h,即可见转染细胞中有带有绿色荧光的梭形细胞,经过8轮蚀斑筛选,获得纯化的重组病毒rDEV-△UL2-GFP-gpt;PCR鉴定及基因测序结果显示,GFP标记基因成功地插入到DEV基因组中,替换了DEV UL2基因的196—723位核苷酸;一步生长曲线结果显示,重组病毒在细胞和上清中的病毒含量分别在36h和72h达到峰值,为10^(6.2)TCID_(50)/0.1m L、10^(5.5)TCID_(50)/0.1m L,与亲本毒无明显差异;重组病毒在CEF中连续传代,1—5代可以稳定表达GFP基因,第6代起,开始出现少量没有荧光的细胞病变,15—20代中绝大部分细胞病变无绿色荧光,GFP在细胞连续传代过程中容易出现突变;重组病毒以10^(3.0)TCID_(50)/只免疫麻鸭,免疫后14d能完全抵抗DEV强毒株的攻击,与亲本毒免疫原性一致。【结论】成功构建了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DEV,首次证实UL2基因缺失不影响其在细胞中的复制,也不影响其免疫原性。荧光重组病毒的构建为DEV UL2基因功能、活载体疫苗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肠炎病毒 UL2基因 绿色荧光蛋白 重组病毒
下载PDF
UL56基因下游3513bp对鸭肠炎病毒生物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毛娅卿 张兵 +8 位作者 王团结 侯力丹 黄小洁 刘丹 赵俊杰 李启红 王乐元 李俊平 杨承槐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4390-4397,共8页
【目的】鸭肠炎病毒(duck enteritis virus,DEV)属于疱疹病毒,能感染鸭、鹅等雁形目禽类,可引起产蛋下降及高死亡率,已报道了多株DEV的全基因组序列,DEV基因组大,长度约158-162 kb。与疫苗株相比,DEV疫苗检验用参考强毒株基因组UL区5′... 【目的】鸭肠炎病毒(duck enteritis virus,DEV)属于疱疹病毒,能感染鸭、鹅等雁形目禽类,可引起产蛋下降及高死亡率,已报道了多株DEV的全基因组序列,DEV基因组大,长度约158-162 kb。与疫苗株相比,DEV疫苗检验用参考强毒株基因组UL区5′端连续插入3513 bp(2716-6228位核苷酸)导致UL56基因移框突变。目前关于DEV基因功能、致病机理等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构建了重组病毒,以研究连续3513 bp插入对DEV生物特性的影响;【方法】以提取的DEV基因组DNA为模板,分别扩增UL56基因上下游两端同源臂UL56-u、UL56-d。将两同源臂片段克隆到pMD18T-Simple载体,获得重组质粒pT-UL56ud。将重组质粒pT-UL56ud用Mlu I酶切,电泳回收去磷酸化后,将红色荧光蛋白(RFP)表达盒插入到pT-UL56ud中,获得重组质粒pT-UL56-RFP。DEV接种鸭胚成纤维细胞(DEF)(MOI=0.1),吸附1-2 h后,按Lipofectamine 2000说明书转染高纯质粒pT-UL56-RFP,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以红色荧光蛋白(RFP)基因为报告基因,构建了缺失DEV UL56下游3513bp的重组病毒DEV△3513及其回复株DEVΔ3513(R)。将重组病毒及其亲本病毒分别接种25 cm^2的细胞瓶中(MOI=0.01),测量其病毒含量,绘制一步生长曲线;将重组病毒及其亲本病毒分别作适当稀释,接种已长成单层DEF,加入M199营养琼脂糖覆盖,培养5-7 d,随机选取20个蚀斑,测量蚀斑面积;将重组病毒、回复株及其亲本病毒分别以10^5.0TCID50肌肉注射6周龄易感麻鸭进行致病性试验,观察10 d,每天记录发病死亡情况。试验结束后剖检所有存活鸭。对全部动物取肝脏组织,固定于4%多聚甲醛溶液,按常规程序制备病理切片并进行H.E染色;将重组病毒及鸭瘟商品化活疫苗株(CVCC AV1222)分别以10^3.0TCID50肌肉注射6周龄易感麻鸭进行免疫原性试验,在免疫后14 d,腿部肌肉注射接种DEV强毒(CVCC AV1221),每只10^3.0MLD。观察10 d,每天记录发病死亡情况。【结果】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获得携带RFP的重组病毒DEV△3513-RFP、缺失DEV UL56下游3513 bp的重组病毒DEV△3513及其回复株DEVΔ3513(R)。重组病毒DEVΔ3513、DEVΔ3513(R)及其亲本毒均在接种DEF后72 h,病毒含量达到峰值(10^6.2-6.5TCID50/0.1 mL),病毒含量无明显差异;均能在DEF细胞中形成清晰蚀斑,大小无明显差异;DEVΔ3513对6周龄易感麻鸭毒力明显减弱,未出现任何临床症状和死亡;DEVΔ3513以10^3.0TCID50/只免疫麻鸭,能抵抗DEV强毒株的攻击;【结论】成功构建了缺失UL56基因下游3513 bp的重组病毒,首次证实UL56基因下游3513 bp对DEV在细胞中的复制是非必需的;缺失UL56基因下游3513 bp后病毒仍保留良好的免疫原性;UL56基因下游3513 bp是DEV的一个毒力决定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肠炎病毒 UL56基因下游3513 BP 重组病毒 生物特性
下载PDF
产气荚膜梭菌ε毒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朱真 郭鑫 +5 位作者 杜吉革 李启红 黄小洁 李倩琳 印春生 陈小云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3-77,共5页
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细菌性传染病病原,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一定条件下可引起多种疾病。该菌常通过其外毒素危害人和动物机体,所产毒素主要有α、β、ε和ι4种外毒素。根据毒素产生的情况,将产气荚膜梭菌分为A、B、C、D、... 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细菌性传染病病原,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一定条件下可引起多种疾病。该菌常通过其外毒素危害人和动物机体,所产毒素主要有α、β、ε和ι4种外毒素。根据毒素产生的情况,将产气荚膜梭菌分为A、B、C、D、E、F和G 7个型。ε毒素毒力最强,主要由B型和D型菌分泌。论文通过致病机理、病理变化、流行特点及相关疫苗研究方面对产气荚膜梭菌ε毒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产气荚膜梭菌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气荚膜梭菌 ε毒素 致病特点 流行特点 疫苗防控
下载PDF
鸡新城疫灭活疫苗免疫攻毒试验与血清学(HI)试验的平行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慧姣 蒋桃珍 +4 位作者 李启红 谷红 吴涛 曲鸿飞 王哲 《中国兽药杂志》 2004年第8期5-8,共4页
对 19批鸡新城疫 (ND)灭活疫苗进行了效力检验 ,在测定PD50 的同时 ,进行了HI抗体效价的测定 ,以寻找血清学与抗攻毒保护的平行关系。结果表明 ,免疫剂量与GMHI抗体效价和攻毒保护率呈正相关 :免疫 1/ 12 .5剂量组共保护 5 4/ 6 0 (90 %... 对 19批鸡新城疫 (ND)灭活疫苗进行了效力检验 ,在测定PD50 的同时 ,进行了HI抗体效价的测定 ,以寻找血清学与抗攻毒保护的平行关系。结果表明 ,免疫剂量与GMHI抗体效价和攻毒保护率呈正相关 :免疫 1/ 12 .5剂量组共保护 5 4/ 6 0 (90 % ) ,GMHI抗体效价为 5 .6log2 ;免疫 1/2 5剂量组共保护 15 2 / 191(79.6 % ) ,GMHI抗体效价为 4 .9log2 ;免疫 1/ 5 0剂量组共保护 12 3/ 183(6 7.2 % ) ,GMHI抗体效价为 4 .0log2 ;免疫 1/ 10 0剂量组共保护 4 6 / 139(33% ) ,GMHI抗体效价为 3.0log2 ;对照组保护 0 / 89(0 ) ,GMHI抗体效价≤ 2 .0log2。采用PD50 测定的 18批疫苗中 ,有 15批合格 ,3批不合格 ;按照我国现有质量标准 ,即免疫 1/ 2 5剂量攻毒的方法进行检验 ,19批疫苗中有 16批合格 ,3批不合格 ;血清学方法检验 19批疫苗中有 17批合格 ,2批不合格。其中免疫攻毒效检方法与PD50 测定方法的不合格疫苗批次完全相同 ,其中 2批为免疫胚制造的疫苗 ,1批为进口的灭活疫苗 ,血清学检验不合格的 2批疫苗包含在其中 ,三种检验方法结果基本一致。试验还发现 ,HI抗体效价和抗攻毒保护呈正相关 :未免疫对照组鸡血清HI抗体效价≤ 2 .0log2 ,攻毒保护率为 0 (0 / 89) ;免疫ND灭活疫苗后如果血清HI抗体效价 <3.0log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灭活疫苗 免疫攻毒试验 血清学 HI 平行关系
下载PDF
呼肠孤病毒弱毒S1133株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慧姣 李启红 +3 位作者 陆友龙 吴涛 王燕欣 王哲 《中国兽药杂志》 2003年第9期15-17,共3页
 呼肠孤病毒S1133株细胞毒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生长良好,每0.1mL病毒液可达106.5~107.5TCID50。以104.5TCID50/只接种3周龄SPF雏鸡无致病性。免疫雏鸡可抵抗强毒足垫攻击,未免疫对照鸡则不能抗强毒攻击。表明该毒株安全且具有良...  呼肠孤病毒S1133株细胞毒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生长良好,每0.1mL病毒液可达106.5~107.5TCID50。以104.5TCID50/只接种3周龄SPF雏鸡无致病性。免疫雏鸡可抵抗强毒足垫攻击,未免疫对照鸡则不能抗强毒攻击。表明该毒株安全且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肠孤病毒 弱毒S1133株 培养特性 免疫原性 安全性 病毒性关节炎 病毒性腱鞘炎
下载PDF
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PCR法检测禽活疫苗中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 被引量:4
14
作者 黄小洁 杨承槐 +5 位作者 刘丹 陈晓春 侯力丹 李启红 李慧姣 李俊平 《中国兽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13,共7页
为快速、准确检测禽活疫苗中的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根据REV p30基因上的一段保守序列,利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设计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基于SYBR Green I模式的实时荧光PCR方法,并以常规PCR产物为标准品绘制了... 为快速、准确检测禽活疫苗中的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根据REV p30基因上的一段保守序列,利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设计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基于SYBR Green I模式的实时荧光PCR方法,并以常规PCR产物为标准品绘制了标准曲线,对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与经典方法的符合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扩增产物片段大小为222 bp,与预期片段大小相符,测序结果证实为REV靶序列;标准曲线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1.0,扩增效率为94.2%,溶解温度Tm=(86.0±0.50)℃,无引物二聚体;该方法只从REV阳性样本检出扩增信号,其他病原无扩增信号,特异性好;最低可检测26.97拷贝数的阳性标准品,比常规PCR敏感1000倍;组内变异系数、组间变异系数分别为0.79%-5.36%,1.61%-5.25%。运用建立的实时荧光PCR方法对17批禽用活疫苗进行检测,并与间接免疫荧光法(IFA)进行同步比较试验,结果两者符合率为100%。且实时荧光PCR法更快捷、更方便,结果判定更为直观可用于疫苗中REV污染情况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 实时荧光PCR 禽活疫苗
下载PDF
鸡抗REV血清的制备与检定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俊平 杨承槐 +3 位作者 李启红 夏业才 黄建华 陈永忠 《中国兽药杂志》 2011年第9期15-18,共4页
用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HA9901株免疫SPF鸡,无菌采血制备鸡抗REV血清。通过ELISAI、FA、AGP、HI等方法对制备的血清进行检测,未检出禽类常见的其他17种(或亚型)病毒的抗体,该血清具有良好的特异性。通过测定,该血清用于间接免疫... 用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HA9901株免疫SPF鸡,无菌采血制备鸡抗REV血清。通过ELISAI、FA、AGP、HI等方法对制备的血清进行检测,未检出禽类常见的其他17种(或亚型)病毒的抗体,该血清具有良好的特异性。通过测定,该血清用于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的效价为1∶2000,用于IFA检测REV的染色效果与REV单抗(11B18和11B54的混合物)相当。试验结果表明,该批血清1000倍稀释可作为一抗,用于REV的间接免疫荧光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 抗血清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下载PDF
外源病毒检验用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特异性血清的制备与检定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淼 李岭 +3 位作者 李启红 李慧姣 李俊平 杨承槐 《中国兽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14,共4页
为制备外源病毒检验用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的特异性血清,对300只3~4周龄的SPF鸡进行了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最后一次免疫后21d采血并分离血清,血清经混合、分装、冷冻真空干燥后,对其进行... 为制备外源病毒检验用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的特异性血清,对300只3~4周龄的SPF鸡进行了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最后一次免疫后21d采血并分离血清,血清经混合、分装、冷冻真空干燥后,对其进行了无菌检验、外源病毒检验、剩余水分测定、中和效价测定和特异性检验。结果表明,本研究制备的抗IBDV特异性血清无菌检验、外源病毒检验和剩余水分测定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三部(二〇一〇年版)规定;血清中和效价为1:5747,与IBDV B87株毒种中和指数为104.3,与鸡新城疫病毒La Sota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H120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H52株、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鸡痘病毒、禽呼肠孤病毒S1133株的中和指数均不大于10,通过AGP、ELISA、HI等试验确定血清中不含其他禽源外源病毒抗体。本研究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活疫苗或毒种的外源病毒检验提供了具有良好特异性和高效价的中和用血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特异性血清 检验
下载PDF
含LacZ表达盒的鸭瘟病毒TK基因缺失转移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承槐 李俊平 +5 位作者 李启红 刘丹 黄建华 蒋桃珍 李慧姣 夏业才 《中国兽药杂志》 2013年第1期7-9,共3页
根据GenBank已发表的鸭瘟病毒活疫苗C-KCE株基因组序列设计一对引物,扩增出含TK基因完整ORF的2.7 kb的片段,克隆至pMD18T simple载体。利用该片段内的两个酶切位点Xho I和EcoR V,切除TK基因内的244 bp,用T4 DNA聚合酶补平末端;pVAX1-Lac... 根据GenBank已发表的鸭瘟病毒活疫苗C-KCE株基因组序列设计一对引物,扩增出含TK基因完整ORF的2.7 kb的片段,克隆至pMD18T simple载体。利用该片段内的两个酶切位点Xho I和EcoR V,切除TK基因内的244 bp,用T4 DNA聚合酶补平末端;pVAX1-LacZ用Nru I和Nar I双酶切,回收含LacZ表达盒的4.1 kb片段,通过平末端连接将LacZ表达盒插入到TK基因中,从而获得了转移载体pTK-LacZ,为构建重组鸭瘟病毒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瘟病毒 TK基因 LACZ 转移载体
下载PDF
禽用活疫苗外源病毒污染情况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丹 侯力丹 +3 位作者 李启红 黄小洁 李俊平 杨承槐 《中国兽药杂志》 2018年第4期19-25,共7页
为对禽用活疫苗污染外源病毒的情况进行彻底摸底调查,抽取了目前使用量大、覆盖面广的禽用活疫苗重点品种共8种28批,涉及18家国内生产企业、7家国外企业,疫苗生产用SPF鸡胚来自国内8家企业。按照《中国兽药典》2010年版三部鸡检查法和... 为对禽用活疫苗污染外源病毒的情况进行彻底摸底调查,抽取了目前使用量大、覆盖面广的禽用活疫苗重点品种共8种28批,涉及18家国内生产企业、7家国外企业,疫苗生产用SPF鸡胚来自国内8家企业。按照《中国兽药典》2010年版三部鸡检查法和《欧洲药典》对抽检的禽病活疫苗进行了外源病毒污染和禽腺病毒污染检验。结果显示所抽检的禽用活疫苗均无外源病毒污染和禽腺病毒污染,表明我国禽用活疫苗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用活疫苗 外源病毒 腺病毒 污染
下载PDF
鸡痘病毒活疫苗污染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的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孙淼 李岭 +4 位作者 李启红 夏业才 李慧姣 李俊平 杨承槐 《中国兽药杂志》 2018年第5期24-28,共5页
通过向无外源病毒污染的鸡痘病毒活疫苗中添加不同剂量的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然后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进行检测,确定了该IFA方法的最低检出量为每500羽份疫苗中污染20 TCID_(50)的REV。使用该方法对国内16家企业生产的60... 通过向无外源病毒污染的鸡痘病毒活疫苗中添加不同剂量的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然后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进行检测,确定了该IFA方法的最低检出量为每500羽份疫苗中污染20 TCID_(50)的REV。使用该方法对国内16家企业生产的60批鸡痘病毒活疫苗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2个企业生产的4批疫苗REV检测为阳性。随机选取5批IFA检测阴性样品和4批IFA检测阳性样品,按鸡检查法进行外源病毒检验,结果两种方法对REV污染的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痘病毒活疫苗 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 间接免疫荧光法
下载PDF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毒种保存期试验(二)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孝欣 缪从容 +2 位作者 李慧姣 张存帅 李启红 《中国兽药杂志》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0-31,共2页
对不同时期制备的3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H52毒种用SPF鸡胚进行保存期测定,并用保存15年的IBVH52E2代毒种经复壮后繁殖冻干IBVH52E4代毒种并进行全面鉴定,结果表明冻干的IBVH52毒种在-7... 对不同时期制备的3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H52毒种用SPF鸡胚进行保存期测定,并用保存15年的IBVH52E2代毒种经复壮后繁殖冻干IBVH52E4代毒种并进行全面鉴定,结果表明冻干的IBVH52毒种在-70℃条件下保存4年、7年、15年毒种效价下降不明显,用保存15年的IBVH52毒种复壮后繁殖冻干的毒种其免疫原性、安全性等指标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用生物制品规程》[1]规定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BV毒种 保存期 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