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室出血中血块与脑室体积变化及病理改变 被引量:20
1
作者 李善泉 戴炯 +4 位作者 徐斌斌 熊文浩 王勇 张晓华 沈加林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71-373,I002,共4页
目的 研究和探讨脑室内出血脑室与血块体积变化及病理改变。方法 通过建立狗的脑室内出血模型,对其进行神经功能状态评估、系列头颅CT和病理检查,并根据CT影像计算脑室体积和脑室内血凝块体积。结果 正常成年狗的脑室呈裂隙样... 目的 研究和探讨脑室内出血脑室与血块体积变化及病理改变。方法 通过建立狗的脑室内出血模型,对其进行神经功能状态评估、系列头颅CT和病理检查,并根据CT影像计算脑室体积和脑室内血凝块体积。结果 正常成年狗的脑室呈裂隙样,注血后脑室被血凝块明显扩张,在最初1周内脑室体积对血凝块体积呈良好的线性正相关关系;此后随血凝块进一步缩小,脑室体积反而进行性增大,血凝块均于3-4周内完全溶解消失。脑室扩张程度对最初的脑室内血凝块体积亦呈良好的的线性正相关关系。病理检查发现脑室系统室管膜的完整性被破坏,室管膜下胶质增生,室管膜下组织中神经元有嗜酸性坏死。结论 出血性脑室扩张是脑室内出血的显著特点和导致不良预后的主要表现,脑室周围重要结构中神经元的缺血性改变,可能是脑室内出血病人预后不良的最直接原因,它可能是由于出血性脑室扩张压迫脑室周围血管结构、颅内压增高和脑血管痉挛等综合因素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内出血 病理生理机制 动物模型 脑室体积
下载PDF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预后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善泉 张晓华 +5 位作者 郑彦 熊文浩 王勇 李骁雄 邱永明 万杰青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46-148,共3页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并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187例病人,用时序检验及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诸因素。结果近期疗效优者164例(87.7%),良者23例(12.3%)。...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并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187例病人,用时序检验及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诸因素。结果近期疗效优者164例(87.7%),良者23例(12.3%)。平均随访期7.38年,随访期间33例有不同程度的复发,中位复发时间为6个月,临床总有效率为82.4%,且复发大多在术后2年内,单因素分析表明动脉性压迫、神经存在血管压迹及减压方式与临床有效率有关,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静脉性压迫为复发的主要因素。结论神经受压程度、压迫血管的类型及不同的手术方式为影响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病预后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治疗 显微血管减压术 预后
下载PDF
经双额底-内侧入路切除鞍区大型肿瘤(附8例报告)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善泉 熊文浩 +2 位作者 殷玉华 王勇 张晓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68-169,共2页
目的探讨切除鞍区大型肿瘤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经双额叶底-内侧入路治疗8例鞍区不同病理性质肿瘤,手术要点:①作全冠状皮肤切口,形成跨中线额低骨瓣,结扎前矢状窦、剪断大脑镰。②自双额底游离嗅神经至嗅三角。③自底内向外上牵... 目的探讨切除鞍区大型肿瘤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经双额叶底-内侧入路治疗8例鞍区不同病理性质肿瘤,手术要点:①作全冠状皮肤切口,形成跨中线额低骨瓣,结扎前矢状窦、剪断大脑镰。②自双额底游离嗅神经至嗅三角。③自底内向外上牵开双额叶,暴露肿瘤,必要时截断前交通动脉。结果本组8例中肿瘤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3例,术后症状不同程度改善。结论本入路由于手术视野明显扩大,适用于鞍区大型肿瘤的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区肿瘤 脑肿瘤 神经外科手术
下载PDF
脑神经疾患“血管压迫”病因的放射学诊断研究——磁共振断层成像脑血管造影术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善泉 潘耀华 +3 位作者 万杰青 张晓华 罗其中 丁小龙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1998年第4期239-242,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影像学对“压迫血管”病因诊断的可能性和特征。方法:采用稳定快速进动程序以提供脑实质、脑神经和后颅窝脑血管的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RI),即一种“白血”磁共振断层成像血管显影术(magnetic resonance tomographic ang... 目的:探讨磁共振影像学对“压迫血管”病因诊断的可能性和特征。方法:采用稳定快速进动程序以提供脑实质、脑神经和后颅窝脑血管的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RI),即一种“白血”磁共振断层成像血管显影术(magnetic resonance tomographic angiography,MRTA)。分别检查11例三叉神经痛和21例面肌痉挛,同时10例行后颅窝探查及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对照和评估MRTA的确诊率。结果:32例单侧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的MRTA中,确认患侧有“血管压迫”28例,无血管压迫4例。而正常侧仅见2例“血管接触或压迫”影像。1例三叉神经痛术中发现岩静脉为压迫血管,而MRTA提示无异常,因而未再行增强扫描、10例接受探查术发现有或无压迫血管,与MRTA诊断相符9例。结论:MRTA可作为脑神经疾患的”血管压迫”病因之术前诊断的一种特殊而可靠的检查方法,以便有的放矢地指导此类疾患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压迫 病因 放射学诊断 磁共振断层成像 脑血管造影术 脑神经疾病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在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善泉 万杰清 +4 位作者 葛建伟 戴炯 何奔 王彬尧 韩志华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7期559-561,564,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诊断和评价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血管内超声,对8例经颈动脉B超初选疑诊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颈动脉内壁病变判断,指导支架植入,并观察血管内支架植入前后血... 目的 探讨血管内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诊断和评价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血管内超声,对8例经颈动脉B超初选疑诊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颈动脉内壁病变判断,指导支架植入,并观察血管内支架植入前后血管形态学改变。结果 血管内超声清晰显示血管壁的形态结构,精确测量斑块面积、管腔面积和面积狭窄率。该组8例均接受内支架成形手术,成功置入支架8枚;经3~12个月的随访,除2例于术后30 d内短暂性脑缺血(TIA)发作外,无其他病例TIA和脑梗塞再发生。结论 血管内超声应用于判断颈动脉狭窄和病变性质并引导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精确可靠,弥补了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 颈动脉狭窄 支架成形术 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经去颧弓扩大颞下入路切除海绵窦、岩尖、上斜坡肿瘤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善泉 罗其中 +8 位作者 熊文浩 罗阳生 郑彦 邱永明 殷玉华 李骁雄 费智敏 潘耀华 万杰青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1997年第1期12-15,共4页
本文介绍采用改进的去颧弓扩大颞下入路手术治疗8例位于或累及海绵窦、岩骨尖部、上斜坡、天幕游离前外缘肿瘤患者。该方法的要点是断去颧弓,扇形形成颞肌瓣,翻向颧弓断段以下,咬除蝶骨嵴外侧部分,形成低位颞额骨窗,仅轻度上抬颞... 本文介绍采用改进的去颧弓扩大颞下入路手术治疗8例位于或累及海绵窦、岩骨尖部、上斜坡、天幕游离前外缘肿瘤患者。该方法的要点是断去颧弓,扇形形成颞肌瓣,翻向颧弓断段以下,咬除蝶骨嵴外侧部分,形成低位颞额骨窗,仅轻度上抬颞叶,则可充分暴露病变范围。由于手术空间扩大,更利于肿瘤切除。本组8例均达到全部或大部分切除,患者术后均得以康复,原有体征不同程度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肿瘤 外科手术 手术入路
下载PDF
颅内破裂动脉瘤手术时机的选择 被引量:7
7
作者 李善泉 张晓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6期545-547,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不同手术时机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 12 1例前循环动脉瘤 ,其中延期手术夹闭 97例 ,早期 2 4例 ,采用不同的统计方法分析不同手术时机对预后的影响。 结果早期手术夹闭 2 4例中除 1例V级患者于术后...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不同手术时机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 12 1例前循环动脉瘤 ,其中延期手术夹闭 97例 ,早期 2 4例 ,采用不同的统计方法分析不同手术时机对预后的影响。 结果早期手术夹闭 2 4例中除 1例V级患者于术后 3d死亡和 1例Ⅲ级患者于术后 2月因颅内感染死亡外 ,余 2 2例均获得优或良疗效 ;平均住院 18.2d ,无 1例再出血 ,延期手术的 97例平均住院时间是前者的 2倍 ,14例发生再出血。 结论早期显微外科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 ,尤其对Hunt&HessⅠ~Ⅲ级患者 ,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 ,降低保守治疗期间再出血的危险性 ,而对于Ⅳ~Ⅴ级脑肿胀患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手术时机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下载PDF
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的诱发肌电图监测和评估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善泉 万杰青 +4 位作者 郑彦 殷玉华 李晓雄 金萍茜 罗其中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面神经诱发肌电图对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MVD)治疗的术中监测作用和术后疗效的评估。方法对26例典型面肌痉挛患者,于MVD术前、术中、术后,经皮刺激痉挛侧(手术侧)面神经下颌缘支,记录诱发同侧眼轮匝肌肌电位(... 目的探讨面神经诱发肌电图对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MVD)治疗的术中监测作用和术后疗效的评估。方法对26例典型面肌痉挛患者,于MVD术前、术中、术后,经皮刺激痉挛侧(手术侧)面神经下颌缘支,记录诱发同侧眼轮匝肌肌电位(MD-OC反应)变化,并以正常侧作对照检查。结果26例术前均记录到痉挛侧MD-OC反应,在术中操作不同阶段,21例见MD-OC反应消失,术后1周至3个月随访此21例,痉挛完全消失12例,明显减退5例,MD-OC反应不复存在,部分减轻4例再记录到MD-OC反应。另术中、术后均记录到MD-OC反应的5例,症状则无改善。结论面神经诱发肌电图用于MVD术中监测和预后判断,有其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诱发肌电图 显微血管减压 面神经
下载PDF
小脑幕脑膜瘤的分类及治疗探讨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善泉 罗其中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02-303,共2页
小脑幕脑膜瘤的分类及治疗探讨李善泉,罗其中我科自1986年至1994年收治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200001)的小脑幕脑膜瘤刀例。现就其分类和治疗讨论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性9例、女性1... 小脑幕脑膜瘤的分类及治疗探讨李善泉,罗其中我科自1986年至1994年收治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200001)的小脑幕脑膜瘤刀例。现就其分类和治疗讨论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性9例、女性14例;年龄30—的岁,平均4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小脑幕 肿瘤类型 治疗
下载PDF
福爱乐医用胶在后颅窝手术的硬脑膜封闭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善泉 万杰清 +1 位作者 李晓雄 戴炯 《临床外科杂志》 2004年第9期577-577,共1页
关键词 福爱乐 颅脑手术 应用
原文传递
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早期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善泉 王勇 +4 位作者 熊文浩 张晓华 王桂松 殷玉华 潘耀华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203-205,共3页
目的 本文报告颅内破裂动脉瘤24例的早期显微外科治疗。方法 24例临床Hunt and Hcss分级分别是Ⅰ级5例,Ⅱ级9例,Ⅲ级7例,Ⅳ级2例,Ⅴ级1例,入院后经脑血管造影诊断为前交通动脉瘤12例,颈内-后交通动脉瘤9例,大脑中动脉瘤2例,... 目的 本文报告颅内破裂动脉瘤24例的早期显微外科治疗。方法 24例临床Hunt and Hcss分级分别是Ⅰ级5例,Ⅱ级9例,Ⅲ级7例,Ⅳ级2例,Ⅴ级1例,入院后经脑血管造影诊断为前交通动脉瘤12例,颈内-后交通动脉瘤9例,大脑中动脉瘤2例,颈内-脉络膜前动脉瘤1例,24例分别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0~3d内显微直接夹闭术,其中< 24h内手术15例,24~48h内手术5例,< 72h内手术4例。结果 24例中除1例Ⅴ级病人于术后3d死亡和1例Ⅲ级病人于术后2个月因颅内感染死亡外,余22例均获得优或良疗效,治愈率达90.6%。 结论 早期显微外科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尤其对Hunt Ⅰ~Ⅲ级病人,有利于缩短住院天数,有利于降低保守治疗期间再出血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手术时机 蛛网膜下腔出血 显微手术
下载PDF
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的诱发肌电图监测和评估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善泉 万杰青 +2 位作者 郑彦 罗其中 金萍茜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1997年第4期235-237,306,共4页
目的:探讨面神经诱发肌电图在显微血管减压(MVD)术中、术后对面肌痉挛治疗效果的监测和评估。方法:对26例典型面肌痉挛病人、探讨在MVD术前、术中、术后,经皮刺激痉挛侧(手术侧)面神经下颌缘支,记录诱发同侧眼轮匝肌肌电位(MD-OC反应)变... 目的:探讨面神经诱发肌电图在显微血管减压(MVD)术中、术后对面肌痉挛治疗效果的监测和评估。方法:对26例典型面肌痉挛病人、探讨在MVD术前、术中、术后,经皮刺激痉挛侧(手术侧)面神经下颌缘支,记录诱发同侧眼轮匝肌肌电位(MD-OC反应)变化,并以正常侧作对照检查。结果:26例术前均记录到痉挛侧MD-OC反应,在术中操作不同阶段,21例均见MD-OC反应消失。术后1周~3个月随访复查21例中,12例痉挛完全消失,MD-OC反应不复存在,9例症状明显或部分减轻,但有4例再记录到MD-OC反应。另5例术中,术后均记录到MD-OC反应,症状未有改善。结论:面神经诱发肌电图运用于MVD术中监测和预后判断,可改善和提高面肌痉挛的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诱发肌电图 显微血管减压 面神经
下载PDF
CT检查对轻型颅脑外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善泉 郑彦 罗其中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4期338-339,共2页
自CT问世以来,颅脑外伤的影像学诊断为治疗提供了可靠和简便的方法。尤其对轻型颅脑外伤患者,通过CT检查,发现部分病例过去所不能发现的颅内异常,如挫伤、小血肿等,这对轻型颅脑外伤的诊断、观察和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
关键词 颅脑损伤 CT
下载PDF
脑前循环系统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善泉 罗其中 +10 位作者 熊文浩 郭尚志 王勇 徐纪文 邱永明 郑彦 殷玉华 李骁雄 费智敏 潘耀华 万杰青 《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1997年第1期18-20,73-74,共3页
本文报告113例脑前循环系统动脉管其中包括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75例.前交通动脉瘤17例,大脑中动脉瘤10例,人脑前动脉-胼周动脉瘤3例,颈内动脉-眼动脉瘤2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1例.多发动脉瘤5例.共118个动脉瘤在显微镜下直视手术,... 本文报告113例脑前循环系统动脉管其中包括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75例.前交通动脉瘤17例,大脑中动脉瘤10例,人脑前动脉-胼周动脉瘤3例,颈内动脉-眼动脉瘤2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1例.多发动脉瘤5例.共118个动脉瘤在显微镜下直视手术,动脉瘤直接夹闭术108例.孤立或包裹术5例:5例多发动脉瘤行同期手术3例,分期手术2例.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18次.Hunt和HessⅠ~Ⅱ级病人中有例行早期手术.全组术后死亡率为7.9%.着重讨论手术时机.术中动脉瘤破裂处理及多发动脉瘤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前循环系统 动脉瘤 治疗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分析
15
作者 李善泉 张晓华 +4 位作者 郑彦 李骁雄 熊文浩 王勇 邱永明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1998年第3期157-160,共4页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长期随访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并获完整随访资料的187例病人,平均随访期7.38年,用时序检验及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诸因素。结果:手术效果优者164例(87.7%),良...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长期随访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并获完整随访资料的187例病人,平均随访期7.38年,用时序检验及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诸因素。结果:手术效果优者164例(87.7%),良者23例(12.3%)。随访期间33例有不同程度的复发,中位复发时间为6个月,临床总有效率为82.4%,因复发大多在术后2年内,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神经血管压迹与临床有效率有关,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静脉性压迫为复发最危险因素。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方法,重视影响预后诸因素,选择治疗术式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血管减压术 治疗 三叉神经痛 疗效分析
下载PDF
面肌痉挛神经电生理检查的临床诊断意义
16
作者 李善泉 万杰青 +1 位作者 罗其中 金萍茜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74-175,共2页
关键词 面肌痉挛 神经电生理 诊断
下载PDF
引起三叉神经痛的颅内肿瘤
17
作者 李善泉 熊文浩 罗其中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2期161-162,共2页
颅内肿瘤伴发三叉神经痛者为数不多,但由于肿瘤所致的三叉神经痛多为首发,或其主要症状在发病过程中较长时间内未出现或仅有轻微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每易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相混淆,从而延误肿瘤切除时机。
关键词 颅内肿瘤 三叉神经痛 并发症
下载PDF
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被引量:19
18
作者 戴炯 文立 +5 位作者 熊文浩 邱永明 李骁雄 万杰清 智玲梅 李善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218-1222,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可靠、创伤较小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方法对Zea Longa线栓法进行适当改进,制作SD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2 h后再灌注(R)模型(MCAO/R组,n=25)。于建模前后不同时间点,评估SD大鼠的神经功能;建模后14 d...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可靠、创伤较小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方法对Zea Longa线栓法进行适当改进,制作SD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2 h后再灌注(R)模型(MCAO/R组,n=25)。于建模前后不同时间点,评估SD大鼠的神经功能;建模后14 d处死所有大鼠,取脑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设立假手术组(n=5)作为对照,进行对比分析以观察模型的可靠性。结果MCAO/R组25只大鼠中,2例(8%)于拔栓线时突发死亡,迅速开颅取脑发现颅底脑池内有大量血块;2例于术后第2天死亡,1例于术后第7天死亡,总死亡率为20%。成功建立MCAO/R模型20例,并在为期14 d的观察过程中神经功能逐渐改善;术中栓线插入长度与大鼠体质量呈线性相关(P=3.86×10-9);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MCAO/R组大鼠的右侧额顶叶和尾壳核区域脑组织缺血性损伤改变,神经元皱缩,呈不规则形态;胞浆嗜酸性,胞核深染或消失,细胞间质疏松。结论本实验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的大鼠MCAO/R模型,简便易行、创伤小且稳定性好,是用于研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动物模型 线栓法 大鼠
下载PDF
三叉神经痛患者血管压迫MRI表现与手术结果对照研究 被引量:22
19
作者 陈克敏 沈加林 +3 位作者 丁小龙 李善泉 张晓华 罗其中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67-270,共4页
目的 分析三叉神经痛患者MRI表现 ,探讨MRI对三叉神经痛神经血管压迫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85例三叉神经痛患者MRI表现及手术结果。结果  85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共 170侧脑池段三叉神经MRI检查中 ,5 9侧存在三叉神经血管... 目的 分析三叉神经痛患者MRI表现 ,探讨MRI对三叉神经痛神经血管压迫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85例三叉神经痛患者MRI表现及手术结果。结果  85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共 170侧脑池段三叉神经MRI检查中 ,5 9侧存在三叉神经血管压迫或接触 ,可疑接触 35侧 ,其中症状侧有神经血管压迫、接触或可疑接触者为 75侧 ,经统计学分析 ,三叉神经痛患者症状有无与是否存在血管压迫或接触有显著意义 (P <0 .0 0 1) ;85例患者症状侧行手术治疗 ,术中证实有血管压迫或接触者 6 9例 ,根据手术结果 ,MRI诊断三叉神经痛神经血管压迫或接触的敏感性为 88.2 % ,特异性为 94.4% ,诊断神经血管可疑接触的特异性为76 .2 %。结论 MRI能清晰显示三叉神经脑池段与毗邻血管之间的关系 ,对三叉神经血管压迫或接触的正确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血管压迫 磁共振成像 手术结果 对照
下载PDF
经侧裂-脑岛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壳核区高血压脑出血 被引量:11
20
作者 熊文浩 葛建伟 +4 位作者 张晓华 贾峰 邱永明 李善泉 罗其中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37-939,共3页
目的 观察经侧裂-脑岛入路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壳核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2002年1月~2005年8月,37例高血压壳核区脑出血患者,均在发病7h内(超早期)施行经侧裂-脑岛入路显微手术清除壳核区血肿,合并脑室内血肿者辅以脑室外引... 目的 观察经侧裂-脑岛入路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壳核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2002年1月~2005年8月,37例高血压壳核区脑出血患者,均在发病7h内(超早期)施行经侧裂-脑岛入路显微手术清除壳核区血肿,合并脑室内血肿者辅以脑室外引流术。其中小骨窗手术12例,骨瓣开颅25例。术后复查头颅CT了解血肿清除情况,统计生存率,并以日常生活活动(ADL)分级随访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 术后24~28h头颅CT示:32例患者血肿清除〉90%,5例患者血肿清除〈70%。随访6~12月,37例中生存35例,死亡2例。生存的35例患者中,恢复良好(ADL1~2级)26例(70.3%),中残(ADL3级)4例(10.8%),重残(ADL4级)4例(10.8%),植物生存1例(2.7%)。结论 经侧裂-脑岛入路显微手术确切保护脑血管及脑组织减少神经功能缺失,是治疗壳核区高血压脑出血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侧裂-脑岛入路 显微手术 壳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