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秸秆还田量对春季稻虾田水质、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威 成永旭 +5 位作者 孙颖 刘小飞 刘明明 奚业文 李正友 李嘉尧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3-91,共9页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稻-小龙虾综合种养模式下合理的秸秆还田方式对稻虾田水质、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在2019年通过田间试验,设秸秆不还田不施氮肥(对照,CK)、秸秆还田量为1500 kg·hm-2(S1N1)、秸秆还田量为3500 kg·...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稻-小龙虾综合种养模式下合理的秸秆还田方式对稻虾田水质、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在2019年通过田间试验,设秸秆不还田不施氮肥(对照,CK)、秸秆还田量为1500 kg·hm-2(S1N1)、秸秆还田量为3500 kg·hm-2(S2N2)以及秸秆还田量为4500 kg·hm-2(S3N3)4种处理,对水体水质、土壤养分及土壤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水体溶氧在未使用增氧机充氧状态下为6.68~14.59 mg·L-1;不同秸秆还田处理相较CK处理增加了水体总磷和活性磷含量;还田95 d,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水体硝态氮含量呈下降趋势;不同处理下水体亚硝态氮、氨氮含量在还田95 d后总体呈下降趋势。秸秆还田后,S3N3处理土壤总磷含量增幅最大为36.86%;不同处理土壤铵态氮含量在还田30 d后达到峰值,土壤硝态氮含量随还田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S3N3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3种秸秆还田处理降低了土壤脲酶活性,而增加了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还田后CK、S1N1处理土壤蔗糖酶活性增幅较小,S3N3处理土壤蔗糖酶活性增幅最大(118.30%),并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论]不同秸秆还田处理对水质无不良影响,秸秆还田量为4500 kg·hm-2的处理在土壤养分、酶活性方面优于其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种养 秸秆还田量 土壤养分 土壤酶
下载PDF
2种饵料模式对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幼蟹养殖性能和生理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帅帅 朱筛成 +4 位作者 张冬冬 潘祯祥 李嘉尧 吴旭干 郑善玉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8-200,共13页
为优化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的饵料模式,本研究分别采用配合饲料和传统饵料(豆粕、麸皮、玉米和小麦)投喂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幼蟹152d,每种投喂组各3个重复,比较2种饵料模式对幼蟹养殖性能、蛋白质代谢、消化酶... 为优化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的饵料模式,本研究分别采用配合饲料和传统饵料(豆粕、麸皮、玉米和小麦)投喂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幼蟹152d,每种投喂组各3个重复,比较2种饵料模式对幼蟹养殖性能、蛋白质代谢、消化酶、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配合饲料组的雌蟹和雄蟹体质量均高于传统饵料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就养殖性能而言,2种饵料模式下,配合饲料组正常幼蟹的平均体质量及产量、1龄早熟蟹平均体质量及其产量、总产量和成活率均略高于传统饵料组,饵料系数显著低于传统饵料组(P<0.05);就蛋白质代谢而言,配合饲料组雌蟹和雄蟹血淋巴中的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传统饵料组(P<0.05),而传统饵料组雄蟹血淋巴中的尿素氮含量和肝胰腺中的谷草转氨酶活力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配合饲料组雌蟹和雄蟹肝胰腺中的脂肪酶均显著高于传统饵料组(P<0.05),而雄蟹的α-淀粉酶活力显著低于传统饵料组;配合饲料组的雌蟹血淋巴中总抗氧化能力、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活力和肝胰腺中酸性磷酸酶活力均显著高于传统饵料组(P<0.05)。综上所述,投喂配合饲料可以提高稻田扣蟹的养殖性能、促进蛋白质沉积和脂类吸收、增强幼蟹抗氧化和免疫能力、提高蟹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稻蟹共生 饵料模式 养殖性能 生理代谢
下载PDF
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冬春季稻虾田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
3
作者 孙颖 李威 +2 位作者 奚业文 成永旭 李嘉尧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56-565,共10页
为探明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冬春季稻虾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18年12月—2019年7月,采取田间小区试验,共设置3种秸秆还田量(1500、3500、4500 kg/hm^(2))组和1个对照组(还田量0),分析投放克氏原螯虾前后不同还田量处理对大型底... 为探明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冬春季稻虾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18年12月—2019年7月,采取田间小区试验,共设置3种秸秆还田量(1500、3500、4500 kg/hm^(2))组和1个对照组(还田量0),分析投放克氏原螯虾前后不同还田量处理对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密度以及生物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各组物种多样性指数在克氏原螯虾投放前表现为3500 kg/hm^(2)>4500 kg/hm^(2)>1500 kg/hm^(2)>0,投放后表现为0>3500 kg/hm^(2)>4500 kg/hm^(2)>1500 kg/hm^(2)。投放克氏原螯虾前,总密度和生物量与还田量的关系均表现为4500 kg/hm^(2)>3500 kg/hm^(2)>1500 kg/hm^(2)。投放后,还田量1500 kg/hm^(2)组、3500 kg/hm^(2)组和4500 kg/hm^(2)组总密度显著下降。优势度指数计算发现,霍甫水丝蚓、苏氏尾鳃蚓和大脐圆扁螺为投放克氏原螯虾前还田量3500 kg/hm^(2)和4500 kg/hm^(2)组主要优势种,在投放后优势度明显下降,表明以上种类可能是克氏原螯虾重要动物饵料,其中还田量3500 kg/hm^(2)组优势种密度下降幅度明显高于还田量1500 kg/hm^(2)组和4500 kg/hm^(2)组。冗余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容重、土壤有机质、土壤总磷是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的主要环境因子。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克氏原螯虾投放前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特点、土壤肥力以及养殖水体指标情况确定,最适秸秆还田量为350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种养 秸秆还田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稻田和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蟹种的质量评价
4
作者 杨帅帅 贡毅 +5 位作者 朱筛成 姜晓东 李嘉尧 奚业文 杨艳英 吴旭干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6期494-502,共9页
池塘和稻田是中华绒螯蟹蟹种(1龄幼蟹)养殖的2种主要方式,尚不清楚这2种养殖方式下蟹种质量是否存在差异。该研究系统比较了稻田配合饲料投喂组(Ⅰ组)、稻田传统饲料投喂组(Ⅱ组)和池塘投喂配合饲料组(Ⅲ组)蟹种的肝胰腺指数和色泽、肥... 池塘和稻田是中华绒螯蟹蟹种(1龄幼蟹)养殖的2种主要方式,尚不清楚这2种养殖方式下蟹种质量是否存在差异。该研究系统比较了稻田配合饲料投喂组(Ⅰ组)、稻田传统饲料投喂组(Ⅱ组)和池塘投喂配合饲料组(Ⅲ组)蟹种的肝胰腺指数和色泽、肥满度、常规生化组成和蟹种在成蟹早期的养殖性能。结果显示:(1)Ⅰ组蟹种的平均肝胰腺指数和肥满度均显著高于Ⅱ组和Ⅲ组(P<0.05)。就肝胰腺色泽而言,Ⅰ组和Ⅲ组肝胰腺的亮度(L*)显著低于Ⅱ组肝胰腺(P<0.05),而红度(a*)均显著高于Ⅱ组肝胰腺(P<0.05),肝胰腺黄度(b*)最高的是Ⅱ组,而Ⅰ组肝胰腺的黄度(b*)最低(P<0.05);(2)就幼蟹肝胰腺和躯体的常规生化而言,I组雌体肝胰腺和躯体、Ⅲ组雄体肝胰腺中的粗脂肪含量都显著高于Ⅱ组(P<0.05),其余常规生化成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3)就蟹种在成蟹早期的养殖性能而言,Ⅰ组成活率最高,Ⅱ组蜕壳间期最长,且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最低,整体上I组和III组的蜕壳周期和质量增加率比较接近。综上所述,在相同的投喂模式下,稻田和池塘养殖的中华绒螯蟹蟹种质量无明显差异,但稻田养殖蟹种的肝胰腺指数、肥满度和肝胰腺红度值优于池塘蟹种,这为稻田养殖蟹种的技术提升和推广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稻蟹共生 蟹种质量 养殖性能
下载PDF
高原山区“稻+鲈+鲢”共生轮作综合种养试验
5
作者 申晓东 江学海 +3 位作者 李小义 李嘉尧 任勃 姚俊杰 《水产养殖》 CAS 2023年第9期40-41,47,共3页
稻田养鱼是一种古老的人工生态种养方式,历史悠久、生产规模大。随着稻田种养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融合水稻栽培、水产养殖、耕地生产力培育和设施渔业为一体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该模式充分发挥水稻和鱼(虾、鳖等)共生互利的作用,做到... 稻田养鱼是一种古老的人工生态种养方式,历史悠久、生产规模大。随着稻田种养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融合水稻栽培、水产养殖、耕地生产力培育和设施渔业为一体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该模式充分发挥水稻和鱼(虾、鳖等)共生互利的作用,做到了“一田多用、一水多用、一田多收、生态高效”^([1]),不仅大幅减少化肥和农药用量,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农业绿色化生产,还能有效提高耕地和水资源的利用率,提升耕地的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山区 设施渔业 稻田养鱼 人工生态 水稻栽培 生态高效 水产养殖 耕地生产力
下载PDF
不同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的成本效益分析 被引量:70
6
作者 李嘉尧 常东 +3 位作者 李柏年 吴旭干 朱泽闻 成永旭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31-1438,共8页
为获知和分析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在中国的发展现况及存在问题,根据2013年中国4个省份两种主要稻田种养模式的调查数据,采用Kruskal—Wallis非参数检验等方法分析了不同稻田种养模式在生产投入、经济效益上的差异以及在化肥、农药减量等方... 为获知和分析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在中国的发展现况及存在问题,根据2013年中国4个省份两种主要稻田种养模式的调查数据,采用Kruskal—Wallis非参数检验等方法分析了不同稻田种养模式在生产投入、经济效益上的差异以及在化肥、农药减量等方面的效应。结果显示,稻田综合种养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稻蟹、稻鱼两种种养模式的平均利润为水稻单作的2.43~3.92倍,化肥成本减少2.8%~49.2%,农药成本减少3.2%~83.6%,但技术成熟度及产业化程度的差异使种养户在最终经济收益及生态效益上的极差较大。研究表明,中国稻田综合种养规模化程度不够、成本投入偏高、综合种养生态、社会效益提升有限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加强种养关键技术的研究,因地制宜将规模化的现代农业与传统稻田种养相结合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综合种养 稻蟹共作 稻鱼共作 成本效益 非参数检验
下载PDF
高原山区“稻+鱼+鳖”共生关键技术
7
作者 申晓东 江学海 +3 位作者 李小义 李礼 李嘉尧 姚俊杰 《科学养鱼》 2023年第10期16-17,共2页
为了促进贵州稻田养鱼品种的结构性调整和产业健康高质量发展,解决传统稻田养鱼经济效益比较低、农民种地积极性不高等问题,2019年借助《山区稻渔配套模式集成与研究》项目开展了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新品种的研究工作,引进经济价值较... 为了促进贵州稻田养鱼品种的结构性调整和产业健康高质量发展,解决传统稻田养鱼经济效益比较低、农民种地积极性不高等问题,2019年借助《山区稻渔配套模式集成与研究》项目开展了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新品种的研究工作,引进经济价值较高、市场需求较大的中华鳖以及生长速度较快、抗病能力较强的福瑞鲤2号新品种,在铜仁市思南县项目示范单位的稻渔生产基地针对稻渔综合种养“稻+鱼+鳖”模式开展了水稻种植、福瑞鲤养殖、鳖的养殖混合共生种养试验,现将有关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养鱼 高原山区 抗病能力 经济效益比较 项目示范 水稻种植 模式集成 中华鳖
下载PDF
崇明岛潮间带夏季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 被引量:58
8
作者 安传光 赵云龙 +3 位作者 林凌 李嘉尧 崔丽丽 马春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77-586,共10页
2006年6月,在上海市崇明岛潮间带设置21个断面,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定量定性采样调查。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63种,其中甲壳动物29种,占总种数的46.03%;软体动物20种,占31.75%;环节动物10种,占15.87%;底栖鱼类2种;其它2种。优势种为无齿相... 2006年6月,在上海市崇明岛潮间带设置21个断面,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定量定性采样调查。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63种,其中甲壳动物29种,占总种数的46.03%;软体动物20种,占31.75%;环节动物10种,占15.87%;底栖鱼类2种;其它2种。优势种为无齿相手蟹、天津厚蟹、谭氏泥蟹、中华拟蟹守螺、堇拟沼螺、绯拟沼螺、光滑狭口螺和丝异蚓虫。大型底栖动物总平均丰度为138.28ind/m^2,平均生物量为79.11g/m^2。系统聚类分析和MDS分析结果基本吻合,可以把21个断面分为3组,崇明北部断面群、崇明东部断面群和崇明南部(含西部)断面群。Shannon-Weiner指数H′=1.85±0.528(范围0.946-2.783),Pielou均匀度指数J=0.306±0.098(范围0.142-0.489),Simpson优势度指数D=0.622±0.141(范围0.303-0.797)。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丰度、生物量、多样性指数在各断面的差异主要与盐度分布、底质及人为干扰有关。与同期的历史资料相比,底栖动物总物种数变化不大,但种类组成有所变化;优势种有所变化;丰度和生物量均有所下降;多样性指数近年来变化不大。围垦减缓使崇明潮间带底栖动物多样性有所恢复,但在人为干扰和其他因素综合影响下,原为优势种的河蚬、彩虹明樱蛤、麂眼螺、小头虫和疣吻沙蚕等的密度下降,已不再是优势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明岛 大型底栖动物 潮间带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河川沙塘鳢孵化腺的发生及孵化酶的分泌 被引量:20
9
作者 胡先成 周忠良 +3 位作者 赵云龙 王艳 李嘉尧 林凌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11-518,共8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Gnther)孵化腺的发生及孵化酶的分泌过程。河川沙塘鳢的孵化腺为单层细胞腺体,发生于外胚层。孵化腺(Hatching gland,HG)最早发生自眼晶体形成期的胚胎,初发生时孵化...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Gnther)孵化腺的发生及孵化酶的分泌过程。河川沙塘鳢的孵化腺为单层细胞腺体,发生于外胚层。孵化腺(Hatching gland,HG)最早发生自眼晶体形成期的胚胎,初发生时孵化腺细胞(Hatching gland cells,HGCs)分布于头部腹面及其与卵黄囊连接处。随着胚胎的发育,HG仍以单层细胞分布于胚体和卵黄囊的外表面,HGCs数量急剧增多,细胞体积增大,分布范围更加广泛。至眼黑色素出现期的胚胎,HGCs的数量达到大约900-1200个,广泛分布于胚胎头部两侧、头部腹面及其与卵黄囊连接处、卵黄囊的前腹面。HGCs大多呈椭圆形,短径为5-8μm,长径为7-12μm,在HE染色中呈粉红色。至孵化前期时,孵化酶颗粒自HGCs顶部的开口分泌出来,分泌颗粒呈圆球形,直径为0.5-1.0μm,有的以单体的形式存在,有的粘结成团。孵化酶进入卵周液,对卵膜内层进行消化和降解,使胚胎破膜而出。孵化后2d,HGCs便从表皮中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川沙塘鳢 孵化腺 发生 孵化酶 分泌
下载PDF
亚硝酸盐对红螯光壳螯虾不同组织免疫相关酶活性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6
10
作者 吕晓燕 李嘉尧 +3 位作者 方燕 郭占林 赵云龙 李恺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812-1820,共9页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结合生物酶测定,研究了水体中不同浓度亚硝酸盐胁迫下红螯光壳螯虾肝胰腺、鳃和肌肉组织中免疫相关酶的活性变化,以及对肝胰腺和鳃的形态学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亚硝酸盐胁迫下,3种组织的ACP、AKP、SOD以及GSH...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结合生物酶测定,研究了水体中不同浓度亚硝酸盐胁迫下红螯光壳螯虾肝胰腺、鳃和肌肉组织中免疫相关酶的活性变化,以及对肝胰腺和鳃的形态学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亚硝酸盐胁迫下,3种组织的ACP、AKP、SOD以及GSH-PX的活性都显著降低(P<0.05);随着亚硝酸盐浓度增加,酶活力呈现降低的趋势;鳃组织Na+,K+-ATPase和Ca2+,Mg2+-ATPase的活性也显示出随亚硝酸盐浓度升高而降低的趋势。超微结构显示,随着亚硝酸盐浓度增加,鳃角质层受损、断裂;上皮细胞排列疏松、空泡化;细胞器变形;鳃腔内也出现空泡化现象,血细胞变形。肝胰腺上皮细胞排列杂乱无章,细胞裂解,空泡化;微绒毛受损、断裂,肝小管间距扩大、结缔组织变得稀薄,血细胞变形;高浓度组R细胞的脂滴减少,核膜解体,细胞膜破裂,空泡化加剧;F细胞的核糖体减少,空泡化加剧,内质网水肿。研究说明亚硝酸盐对红螯光壳螯虾3种组织的免疫相关酶活产生影响,并损伤肝胰腺和鳃的形态学结构,影响其生物学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螯光壳螯虾 亚硝酸盐 免疫相关酶 超微结构
下载PDF
不同脂肪源对红螯光壳螯虾幼虾生长、消化酶活性及其肌肉生化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8
11
作者 郭占林 李嘉尧 +3 位作者 甘信辉 吕晓燕 王群 赵云龙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96-1004,共9页
通过在人工配合饲料中分别添加5%的花生油、猪油、鱼油和豆油作为主要脂肪源,以商业饲料为对照,进行8周饲喂实验,研究不同脂肪源对红螯光壳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幼虾生长、消化酶活性及其肌肉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脂... 通过在人工配合饲料中分别添加5%的花生油、猪油、鱼油和豆油作为主要脂肪源,以商业饲料为对照,进行8周饲喂实验,研究不同脂肪源对红螯光壳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幼虾生长、消化酶活性及其肌肉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脂肪源对红螯光壳螯虾幼虾的体长增长率和特定增长率影响不显著(P0.05);但增重率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以豆油组最高,达到2332.93%,花生油组最低,为1839.50%;豆油组肝胰腺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为0.75%。幼虾存活率以豆油组最高(P0.05),达到83.3%,鱼油组较低,仅为56.7%。不同脂肪源饲喂组的肝胰腺胃蛋白酶活力无显著差异(P0.05);脂肪酶活力花生油组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为1177.23U/g(prot);淀粉酶活力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由高到低依次为鱼油组、对照组、豆油组、猪油组、花生油组;纤维素酶活力以花生油组较高,为61.14U/(gprot()P0.05)。幼虾腹部肌肉中各种脂肪酸的含量明显受到饲料中脂肪酸种类和含量的影响,饱和脂肪酸含量猪油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单不饱和脂肪酸以花生油组含量最高,豆油组最低;多不饱和脂肪酸则以豆油组含量最高(P0.05)。在各实验组中,豆油组红螯光壳螯虾幼体具有最高的体质量增长率和存活率,较高的肝胰腺指数和肝胰腺消化酶活力,豆油组幼虾腹部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也较高。因此,以豆油作为主要脂肪源能够满足红螯光壳螯虾幼体的生长需要,获得较好的饲养效果,并降低饲料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螯光壳螯虾 生长 消化酶 脂肪酸组成 脂肪源
下载PDF
用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分析稻--虾系统中不同“碳/氮”投喂方式对克氏原螯虾食性的影响 被引量:22
12
作者 李聪 成永旭 +2 位作者 管勤壮 奚业文 李嘉尧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778-1786,共9页
为改善克氏原螯虾在稻—虾共作模式下对稻田中丰富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本研究通过在饲料中添加碳源(麸皮、葡萄糖)调节饲料"碳/氮"(C/N)分别为8,12,16三个组别进行投喂,利用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分析各组克氏原螯虾的食性。结果显... 为改善克氏原螯虾在稻—虾共作模式下对稻田中丰富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本研究通过在饲料中添加碳源(麸皮、葡萄糖)调节饲料"碳/氮"(C/N)分别为8,12,16三个组别进行投喂,利用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分析各组克氏原螯虾的食性。结果显示,(1)不同C/N投喂组中不同规格成虾肌肉中的δ13C和δ15N值均较本底显著降低,成虾肌肉的δ13C值随投喂饲料C/N的增加而下降,B组不同规格成虾肌肉的δ15N值均较其他两组高。同一C/N投喂处理组中,1级小规格成虾肌肉的δ13C和δ15N值均为最高。(2)通过食性分析,组A中不同规格的克氏原螯虾的第一食物来源均为饲料,占比38.03%~44.17%,组B中饲料仍为不同规格克氏原螯虾的第一食物来源,但是占比下降为22.13%~25.35%,组C中1级小规格成虾中有机碎屑为第一食物来源,占19.93%,2级中规格成虾及3级大规格成虾的第一食物来源饲料进一步下降为18.85%和19.40%,组B及组C中浮游动物、藻类、喜旱莲子草等天然饵料食物来源占比均较组A显著增加。研究表明,通过优化C/N的投喂模式,可以提高克氏原螯虾对于稻田天然饵料的利用率,避免饲料的过度使用和浪费,有利于实现对稻田资源的合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稻-虾共作 C/N 稳定性同位素技术 食性分析
下载PDF
盐度对脊尾白虾存活、生长和蜕壳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龙晓文 吴旭干 +5 位作者 刘智俊 李嘉尧 于智勇 汤臣栋 马强 成永旭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111-115,130,共6页
研究了盐度突变对脊尾白虾成活的影响,以及水体盐度(0、6‰、12‰、18‰)对单个体养殖条件下脊尾白虾生长、成活和蜕壳的影响.结果表明:(1)盐度由6‰到0的突变组,脊尾白虾的成活率最低,96 h成活率仅为6.67%;而盐度由6‰至12‰、1... 研究了盐度突变对脊尾白虾成活的影响,以及水体盐度(0、6‰、12‰、18‰)对单个体养殖条件下脊尾白虾生长、成活和蜕壳的影响.结果表明:(1)盐度由6‰到0的突变组,脊尾白虾的成活率最低,96 h成活率仅为6.67%;而盐度由6‰至12‰、18‰的突变组,96 h的成活率均在93%以上.(2)单个体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水体盐度提高(盐度0~12‰条件下),脊尾白虾最终体长、总体长增长率和成活率均有增加趋势;盐度超过12‰时,总体长增长率显著下降,但成活率变化不大.(3)盐度对脊尾白虾的蜕壳周期有一定影响,盐度12‰组虾的第1次、第5次、第8次和第9次蜕壳周期最长;整体上,盐度12‰组平均蜕壳周期最长(9.57 d),盐度0组平均蜕壳周期相对较短(8.47 d).因此,脊尾白虾对盐度低于6‰的水体适应性较差,盐度12‰有利于提高该虾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尾白虾 盐度 急性突变 生长 成活 蜕壳
下载PDF
伊红、台盼蓝检测河蟹精子存活率的比较 被引量:10
14
作者 马强 丁银娣 +3 位作者 曲迪 李嘉尧 孙菊香 王群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5-69,共5页
对台盼蓝和伊红染色法检测河蟹(Eriocheir sinensis)精子存活率的方法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染色法死、活精子分别呈现出明显不同的染色特征:活精子无色透明,顶体中央凸起呈圆锥状,光镜下辐射臂及细胞边界清晰;死亡精子顶体着色... 对台盼蓝和伊红染色法检测河蟹(Eriocheir sinensis)精子存活率的方法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染色法死、活精子分别呈现出明显不同的染色特征:活精子无色透明,顶体中央凸起呈圆锥状,光镜下辐射臂及细胞边界清晰;死亡精子顶体着色,且中央有一染色较深的圆斑,核杯染色不明显,细胞体积变大,边界模糊。通过不同染色时间和不同染料浓度的比较发现,两种染色法最适染液浓度分别是0·25%的伊红和0·5%的台盼蓝,染色时间均以15min为佳。在此基础上,将新鲜精子和60℃水浴处理致死精子以不同的体积比混合,配成含致死精子比例为10%~90%的9个梯度样品,用伊红和台盼蓝分别测定各样品精子死亡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各样品实测精子死亡率均略高于样品的理论死亡率,同时两种染色法实测值与样品理论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两种染色法之间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上述结果表明,伊红和台盼蓝可用于河蟹精子的活体染色,且两种染色法在对河蟹精子染色中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蟹(中华绒螯蟹) 精子存活率 台盼兰 伊红
下载PDF
育肥饲料中植物油混合替代鱼油对中华绒螯蟹雄体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泽华 吴旭干 +3 位作者 龙晓文 赵磊 李嘉尧 成永旭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67-778,共12页
为研究植物油替代鱼油对中华绒螯蟹(以下简称河蟹)脂肪酸代谢产生的影响,通过荧光定量PCR(q RTPCR)技术研究了河蟹脂肪酸碳链延长酶(Es-FAE)、Δ9脂肪酸去饱和酶(Es-FAD9)、Δ6脂肪酸去饱和酶b(EsFAD6b)、脂肪酸结合蛋白3(Es-FABP3)、... 为研究植物油替代鱼油对中华绒螯蟹(以下简称河蟹)脂肪酸代谢产生的影响,通过荧光定量PCR(q RTPCR)技术研究了河蟹脂肪酸碳链延长酶(Es-FAE)、Δ9脂肪酸去饱和酶(Es-FAD9)、Δ6脂肪酸去饱和酶b(EsFAD6b)、脂肪酸结合蛋白3(Es-FABP3)、脂肪酸结合蛋白9(Es-FABP9)和脂肪酸结合蛋白10(Es-FABP10)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育肥饲料中不同鱼油替代水平(鱼油替代水平分别为0、25%、50%、75%和100%,记为饲料1#—5#组)对河蟹雄体肝胰腺中这些基因m RNA表达水平的影响,以探讨育肥中鱼油替代对河蟹雄体成蟹脂肪酸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1)Es-FAE、Es-FAD6b和Es-FAD9均在肝胰腺中表达水平最高,在心脏和血淋巴中表达水平较低,不同基因在其他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有所不同;Es-FABP3、EsFABP9和Es-FABP10主要在肝胰腺、肌肉、输精管和副性腺中表达水平较高,在胃、肠和心脏中表达水平较低。(2)随着饲料中鱼油替代水平的提高,肝胰腺中Es-FAE-m RNA有显著增加趋势;就Es-FAD6b而言,饲料3#组显著高于饲料2#组,其余各组间差异不显著;随着饲料中鱼油水平的降低,饲料1#—3#组肝胰腺中EsFAD9-m RNA也有显著增加趋势,但差异不显著。(3)就Es-FABP3而言,饲料2#和3#组肝胰腺中表达水平最高,且显著高于饲料1#组(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不显著;随着鱼油替代水平的升高,肝胰腺中Es-FABP9和EsFABP10-m RNA水平均有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综上,河蟹脂肪酸代谢和转运相关基因在肝胰腺中表达水平最高,饲料中不同鱼油替代水平对肝胰腺中上述基因m RNA表达水平具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鱼油替代 育肥饲料 脂质代谢 脂肪酸结合蛋白
下载PDF
饲料中大豆磷脂对红螯光壳螯虾性腺发育期营养物质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兰梅 李嘉尧 +4 位作者 王丹丽 吕巍巍 孙婷 左迪 赵云龙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81-391,共11页
基础饲料中添加5种不同水平的大豆磷脂(SL):0%(Diet 1),1%(Diet 2),2%(Diet 3),4%(Diet 4)和6%(Diet 5)。饲喂初始体质量为(25.64±1.53)g的红螯光壳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雌虾8周,观察其卵巢发育期个体生长、性腺指数等参... 基础饲料中添加5种不同水平的大豆磷脂(SL):0%(Diet 1),1%(Diet 2),2%(Diet 3),4%(Diet 4)和6%(Diet 5)。饲喂初始体质量为(25.64±1.53)g的红螯光壳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雌虾8周,观察其卵巢发育期个体生长、性腺指数等参数的变化,分析卵巢和肝胰腺营养物质积累的快慢以及与营养物质积累相关基因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mRNA表达的差异。结果表明:饲料中不同水平的SL对卵巢发育期红螯光壳螯虾的成活率和相对增重率(WG)影响不显著(P>0.05),但饲喂≥2%(SL)饲料的雌虾性腺指数(GSI)显著升高(P<0.05),雌虾的肝胰腺指数(HSI)则随饲料中SL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P>0.05);随着饲料中SL的增加,虾肝胰腺中脂滴的体积增大,数量增多,结构更加完整,质地更加均匀,卵巢中脂滴和卵黄颗粒的数量增多,体积增大;同时,饲料中SL的增加促进了FABP在肝胰腺和卵巢中的表达量。综上所述,饲料中的SL对红螯光壳螯虾雌虾卵巢发育具有促进作用,在培育红螯光壳螯虾雌虾亲体过程中,含6.5%鱼油的基础饲料至少补充2%的SL有利于雌虾卵巢的快速发育。本研究旨在为深入研究虾蟹生殖生理学和规模化红螯光壳螯虾早繁苗种生产等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螯光壳螯虾 大豆磷脂 卵巢发育 脂肪酸结合蛋白 超微结构
下载PDF
红螯螯虾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生化成分变化(英文) 被引量:3
17
作者 罗文 赵云龙 +3 位作者 曾错 崔丽丽 李嘉尧 杨受保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3-310,共8页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对红螯螯虾胚胎发育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糖类、蛋白质及氨基酸、脂类及脂肪酸)进行了测定和分析,以期了解胚胎形态发生与营养需求的关系。结果显示:红螯螯虾胚胎发育过程中糖类总体含量很低。总蛋白与总氨基酸(TAA)的...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对红螯螯虾胚胎发育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糖类、蛋白质及氨基酸、脂类及脂肪酸)进行了测定和分析,以期了解胚胎形态发生与营养需求的关系。结果显示:红螯螯虾胚胎发育过程中糖类总体含量很低。总蛋白与总氨基酸(TAA)的含量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均呈下降趋势。在必需氨基酸(EAA)中亮氨酸(Leu)和精氨酸(Arg)的含量较高,而在非必需氨基酸中谷氨酸(Glu)和天冬氨酸(Asp)的含量较高。总脂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性脂和磷脂的主要脂肪酸均为C16:0、C18:0、C18:1ω9和C18:3ω3。研究认为:在红螯螯虾胚胎发育过程中,糖类主要参与多种特异复合物的合成以及甲壳构建,这些特异复合物在细胞分化中起着重要的信号传递作用。蛋白质和脂类都是红螯螯虾胚胎发育过程中主要的结构和能源物质,蛋白质主要在早期被利用而脂类主要在晚期起作用。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C16:0,C18:0,C16:1ω7和C18:1ω9)主要作为能源物质被消耗而高不饱和脂肪酸(PUFA)(20:5ω3和22:6ω3)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对于构建细胞膜以及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螯螯虾 胚胎发育 蛋白质 氨基酸 脂肪 脂肪酸
下载PDF
红螯光壳螯虾酚氧化酶原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丹丽 左迪 +2 位作者 王兰梅 李嘉尧 赵云龙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3-54,共12页
为深入了解红螯光壳螯虾酚氧化酶原(proPO)基因的非特异性免疫机制,利用RACE技术从红螯光壳螯虾血细胞中克隆到酚氧化酶原基因cqproPO,cqproPO基因cDNA全长为2 962 bp,开放阅读框为1 998 bp,编码665个氨基酸,其结构中含有两个铜离子结... 为深入了解红螯光壳螯虾酚氧化酶原(proPO)基因的非特异性免疫机制,利用RACE技术从红螯光壳螯虾血细胞中克隆到酚氧化酶原基因cqproPO,cqproPO基因cDNA全长为2 962 bp,开放阅读框为1 998 bp,编码665个氨基酸,其结构中含有两个铜离子结合位点,预测分子量为75.86 ku;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红螯光壳螯虾CqproPO与克氏原螯虾酚氧化酶原的同源性最高为79%,其次是淡水螯虾74%、挪威龙虾69%、美国龙虾67%等;进化分析发现CqproPO与克氏原鳌虾、淡水螯虾、挪威龙虾、美国龙虾等的酚氧化酶原亲缘关系最近;Realtime-PCR实验结果表明,CqproPO在血细胞中表达水平最高,其次是肠、触角腺、鳃等;在肝胰腺中有适量表达;WSSV感染后红螯光壳螯虾CqproPO mRNA在血细胞、肝胰腺和鳃组织中具有不同的时空表达趋势,但感染组和免疫后感染组mRNA表达量分别在感染后12 h和24 h达到最大值,且在3种组织中2个感染组的CqproPO表达量为对照组的1.3~2.55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之后cqproPO基因的转录水平明显下降。免疫后再受病毒感染的虾,CqproPO mRNA的表达量在3种组织中总体高于感染组,感染7 d后的免疫保护率达到51.86%,表明免疫增强剂可使机体的抗病毒能力增强,对防御WSSV感染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螯光壳螯虾 酚氧化酶原 白斑综合征病毒 克隆 表达
下载PDF
扫描电镜观察河川沙塘鳢孵化腺及其孵化酶颗粒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先成 周忠良 +3 位作者 赵云龙 王艳 李嘉尧 林凌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2期66-66,共1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连续切片技术对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Gunther)胚胎发育过程中孵化腺的发生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同时利用扫描电镜系统观察了孵化腺分泌孵化酶的过程。河川沙塘鳢的孵化腺为单细胞腺体,发生于外胚层。孵...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连续切片技术对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Gunther)胚胎发育过程中孵化腺的发生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同时利用扫描电镜系统观察了孵化腺分泌孵化酶的过程。河川沙塘鳢的孵化腺为单细胞腺体,发生于外胚层。孵化腺细胞(Hatching gland cells,HGCs)最早发生自眼晶体形成期的胚胎,初发生时分布于头部腹面及其与卵黄囊连接处。随着胚胎的发育,HGCs逐渐扩展,细胞体积增大,数量急剧增多,至眼黑色素出现期的胚胎,HGCs的数量达到最多,大约有900~1200个。HGCs广泛分布于胚胎头部两侧、头部腹面及其与卵黄囊连接处、卵黄囊的前腹面。HGCs大多呈椭圆形,短径为5~8μm,长径为7~12μm,细胞核位于细胞基部,呈椭圆形或新月形,内有许多染色质颗粒。HGCs在H.E染色中呈桃红色。孵化酶在HGCs内形成后被包装成孵化酶颗粒,至孵化前期时,孵化酶颗粒自HGCs顶部的开口分泌出来,属于全浆分泌方式。分泌到胚胎表面的孵化酶颗粒有的以单体形式存在,有些则粘结成团。分泌的孵化酶颗粒呈圆球形,直径为0.5~1.0μm。孵化酶进入卵周液,对卵膜内层进行消化和降解,保留的外层很薄而且很脆弱,胚胎通过一定的运动即可破膜而出。孵化后2天,HGCs便从表皮中消失,HGCs的退化并从表皮中消失可能与HGCs内逐渐出现的溶酶体有关,或者与细胞内残留的酶原颗粒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川沙塘鳢 孵化腺 发生 孵化酶颗粒
下载PDF
安徽省河蟹规模化绿色养殖实践与成效 被引量:2
20
作者 奚业文 何吉祥 +6 位作者 黄龙 吴本丽 成永旭 吴旭干 李嘉尧 徐小马 徐文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0期91-93,98,共4页
为研究河蟹规模化绿色养殖技术,集成组装河蟹生产系列技术操作规程等11项关键技术,经过多年重复生产实践,形成河蟹规模化绿色养殖“安徽模式”。河蟹规模化绿色养殖模式经济效益明显,2010—2019年累计示范推广27.23万hm 2,生产优质商品... 为研究河蟹规模化绿色养殖技术,集成组装河蟹生产系列技术操作规程等11项关键技术,经过多年重复生产实践,形成河蟹规模化绿色养殖“安徽模式”。河蟹规模化绿色养殖模式经济效益明显,2010—2019年累计示范推广27.23万hm 2,生产优质商品蟹2.52亿kg,总产值201.87亿元,总利润90.42亿元;该模式修复河蟹养殖水体生态环境,水质指标改善明显,溶氧、COD、氨氮等水质指标达到国家地表水二、三类标准;品牌建设取得成效,产品质量明显提高。河蟹规模化绿色养殖是安徽现代渔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以修复水域生态环境为前提,可以做到以蟹养水和以蟹保水,明显降低河蟹养殖综合成本,并为社会提供优质价廉的水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蟹 规模化 绿色养殖 模式 成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