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大鼠体内验证的藏药红景天改善脑微循环障碍作用机制研究
1
作者 马四清 时宇静 +5 位作者 李园白 杨阳 李萌 杜昱 李逸豪 刘方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81-1791,共11页
目的基于文献研究、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与实验验证的方法,探究藏药红景天改善脑微循环障碍的核心靶点、关键成分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文献和数据库收集红景天化学成分,利用反向药效团匹配预测红景天的潜在靶点;获取脑微循环障碍靶点,... 目的基于文献研究、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与实验验证的方法,探究藏药红景天改善脑微循环障碍的核心靶点、关键成分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文献和数据库收集红景天化学成分,利用反向药效团匹配预测红景天的潜在靶点;获取脑微循环障碍靶点,并与红景天靶点映射,构建交集靶点蛋白互作网络,获取核心靶点;构建“中药-成分-核心靶点-疾病”调控网络并获取关键成分;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构建“核心靶点-信号通路-生物过程”网络;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进行动物实验验证,进一步证实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结果从红景天中筛选出76个活性成分和285个靶点,获取脑微循环障碍靶点1074个,交集靶点97个,核心靶点6个,关键成分6个。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有3个关键成分与核心靶点的结合性大于核心靶点蛋白与其原始配体结合性。RT-qPCR结果显示红景天能下调核心靶点CASP3、AKT1 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藏药红景天能降低CASP3、AKT1蛋白表达(P<0.05)。结论藏药红景天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改善脑微循环障碍,该研究为临床应用藏药红景天治疗脑微循环障碍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微循环障碍 藏药 红景天 网络药理学 反向药效团匹配 分子对接 RT-QPCR Western blot 作用机制
下载PDF
眩晕病中医古今文献检索系统构建研究
2
作者 张一颖 孙莉 +7 位作者 李园白 李萌 杜昱 王静 刘方舟 李逸豪 杨阳 高宏杰 《中国数字医学》 2024年第5期96-100,共5页
从数据来源、构建方法、技术架构及功能模块等方面介绍眩晕病中医古今文献检索系统的构建情况,该系统全面采集、整理了涉及眩晕病因病机、证候分类、方药治疗等方面的历代古籍及部分现代期刊文献,可以对眩晕文献数据进行快速数据挖掘分... 从数据来源、构建方法、技术架构及功能模块等方面介绍眩晕病中医古今文献检索系统的构建情况,该系统全面采集、整理了涉及眩晕病因病机、证候分类、方药治疗等方面的历代古籍及部分现代期刊文献,可以对眩晕文献数据进行快速数据挖掘分析及可视化展示,还实现了眩晕相关古今文献的互通检索,可以为临床医生和科研人员研究提供丰富的原始资料,为进一步开展眩晕病文献相关特色分析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与信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检索系统 眩晕 数据挖掘
下载PDF
治疗病毒性肺炎的古方配伍特征分析研究
3
作者 李萌 刘方舟 +4 位作者 杜昱 李逸豪 李园白 王静 杨阳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1期1786-1790,共5页
目的利用关联规则算法,探索治疗病毒性肺炎古方中的单味药频次及药物之间配伍特征。方法利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中医古方数据库”,检索治疗病毒性肺炎相关古方,得到985首方剂,去除与本次检索目的无关方剂,最终纳入749首... 目的利用关联规则算法,探索治疗病毒性肺炎古方中的单味药频次及药物之间配伍特征。方法利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中医古方数据库”,检索治疗病毒性肺炎相关古方,得到985首方剂,去除与本次检索目的无关方剂,最终纳入749首方剂进行分析。采用Excel 2016建立数据表,并对单味药进行统计、药物配伍、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筛选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10月。结果收集方剂中共涉及290味药,筛选出在治疗病毒性肺炎古方中出现频次≥50次的药物,共有43味药,对其中高频单味药进行统计得出:⑴从药性角度分析,温性药18味、出现1773次,寒性药16味、出现1226次,各占药性频次总数的43.33%和29.96%;⑵从药味角度分析,辛味药18味、出现2268次,苦味药22味、出现2013次,甘味药17味、出现1681次,各占药味频次总数的35.55%、31.55%和26.35%;⑶从归经角度分析,归肺经药26味、出现2501次,归脾经药23味、出现2447次,归胃经药18味、出现1587次,归心经药14味、出现1324次,各占归经频次总数的21.45%、20.99%、13.61%和11.36%;⑷从功效角度分析,解表药12味、出现2501次,补虚药7味、出现827次,清热药9味、出现662次,各占功效频次总数的27.59%、20.21%和16.18%。治疗病毒性肺炎古方中药物关联规则结果显示,重要性高的3个药物组合分别为“苦杏仁、石膏、麻黄”“金银花、甘草、连翘”“草果、藿香、厚朴”。结论治疗病毒性肺炎古方中,药物多偏于温辛、寒苦、寒甘等,入肺、脾、胃经,以清热解毒、宣肺透邪为基本治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肺炎 关联规则 聚类 经典古方 配伍规律
下载PDF
基于相似度算法的痛风病因病机演变规律研究
4
作者 石晗 李园白 +2 位作者 杨卫彬 李宗友 韩鹏 《中医药信息》 2024年第3期18-24,33,共8页
目的:探索利用相似度算法梳理痛风中医病因病机传承发展脉络。方法:采用本体概念相似度比较不同时期医家对痛风病因病机认识的差异,呈现痛风病因病机认识演变过程。结果:病因病机相似度结果显示,晋南北朝与隋唐的病因病机相似度最高(56... 目的:探索利用相似度算法梳理痛风中医病因病机传承发展脉络。方法:采用本体概念相似度比较不同时期医家对痛风病因病机认识的差异,呈现痛风病因病机认识演变过程。结果:病因病机相似度结果显示,晋南北朝与隋唐的病因病机相似度最高(56%),宋元间相似度最低(28.5%)。隋唐以前,医家对痛风病因病机认识较为集中;宋代以后,医家对该病的认识逐步多元。病因相似度结果显示,宋代前病因认识的相似度较高,宋以后呈下降趋势,并逐渐趋于平稳。宋代前医家对痛风病因的认识以外感为主,主要是外感风寒湿邪;宋代后出现包括阳虚、阴虚、内热、内湿、痰饮和血瘀等内伤病因的论述,以及饮食内伤诱因;元代出现气滞记载;至明清时期,医家对痛风的病因认识更深入具体,主要以内热、血虚、气虚为主,气滞、血瘀、阴虚、内生湿邪次之。病位相似度结果显示,明代之前朝代间病位相似度为0,明清间病位相似度48.1%,总体以围绕肝、肾、脾、胃的脏腑辨证为多。结论:痛风总属本虚标实之证,以肝脾肾虚为本,湿热痰瘀、血热气滞为标,常因外感或饮食内伤诱发。本文利用文本相似度算法,串联出痛风中医病因病机理论的演变过程,证明方法在探索中医理论演变规律方面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 相似度 痛风 病因 病机 演变
下载PDF
基于《中国方剂数据库》分析瘀毒证方剂药物组合配伍特点
5
作者 杜天依 孟闫燕 +7 位作者 张帆 姜众会 欧阳嘉慧 彭菊琴 阿如娜 赵伶俐 李园白 高铸烨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1期1590-1595,共6页
目的:分析《中国方剂数据库》中治疗瘀毒证的方剂药物组合配伍特点。方法:利用《中国方剂数据库》,运用主题词检索提取治疗瘀毒证的方剂,运用频次统计分析其高频药物,利用关联规则分析治疗瘀毒证的药物间配伍关系。从功效、主治、药对... 目的:分析《中国方剂数据库》中治疗瘀毒证的方剂药物组合配伍特点。方法:利用《中国方剂数据库》,运用主题词检索提取治疗瘀毒证的方剂,运用频次统计分析其高频药物,利用关联规则分析治疗瘀毒证的药物间配伍关系。从功效、主治、药对配伍等多角度探讨治疗瘀毒证的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治疗瘀毒证方剂176首,涉及中药331味。在高频药物中,以活血化瘀药、补虚药和清热药占比最高。关联规则显示,123首内服方剂中核心药物组合有32个,53首外用方剂中核心药物组合有17个,常用配伍有:理气药+活血化瘀药,开窍药+活血化瘀药+平肝熄风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杀虫止痒药,杀虫止痒药+活血化瘀药+化湿药。结论:《中国方剂数据库》收录治疗瘀毒证的方剂主要以清热解毒凉血药物为主,辅以活血、通经、止痛、理气、熄风、燥湿等药物,为临床应用活血解毒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瘀毒证 活血解毒 《中国方剂数据库》 组合配伍 关联规则
下载PDF
方剂相似度探析 被引量:17
6
作者 李园白 崔蒙 +4 位作者 杨阳 于琦 朱晓博 田野 奚怀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5期1096-1097,共2页
利用现代信息方法计算方剂之间的相似程度,以中药为基本单元,从中药组成、中药组成剂量、中药功效3个层次进行方剂之间的相似程度计算,其中中药组成相似度是利用Jaccard集合相似度比较法计算,中药组成剂量的相似程度及方剂功效的相似度... 利用现代信息方法计算方剂之间的相似程度,以中药为基本单元,从中药组成、中药组成剂量、中药功效3个层次进行方剂之间的相似程度计算,其中中药组成相似度是利用Jaccard集合相似度比较法计算,中药组成剂量的相似程度及方剂功效的相似度利用夹角余弦比较法计算。从计算方法角度探索方剂之间的相似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剂 相似度 集合 夹角余弦
原文传递
664例崩漏医案信息的数据挖掘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园白 杨阳 +4 位作者 崔蒙 尹爱宁 奚怀平 于琦 董燕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1期95-96,共2页
数据挖掘是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的信息分析技术,而关联分析是数据挖掘中一项常用的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银行和零售行业的信息分析,为商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近年来,该项技术开始被应用于分析中医药数据,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笔... 数据挖掘是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的信息分析技术,而关联分析是数据挖掘中一项常用的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银行和零售行业的信息分析,为商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近年来,该项技术开始被应用于分析中医药数据,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笔者利用此项技术对664例崩漏医案数据进行关联分析,期望为崩漏病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漏 医案 数据挖掘
下载PDF
关于中医医案的综合性分析研究近况 被引量:33
8
作者 李园白 崔蒙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91-93,共3页
关键词 中医医案 综合分析
下载PDF
常用中医疾病术语名称标准调查及比较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园白 崔蒙 +7 位作者 杨阳 朱晓博 连超杰 李萌 张晶 奚怀平 马洪明 祖娜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592-1595,共4页
本文通过常用的3个中医疾病术语标准《中国中医药主题词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中医药学名词》的选词及分类,对3个术语标准的选词量、选词内容、分类结构情况均进行了比较,发现各个术语标准虽... 本文通过常用的3个中医疾病术语标准《中国中医药主题词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中医药学名词》的选词及分类,对3个术语标准的选词量、选词内容、分类结构情况均进行了比较,发现各个术语标准虽然各有特色,但相互间兼容性和一致性均不强,需要建立更加权威的中医疾病术语标准,以方便临床和科研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疾病 术语 标准 调查
下载PDF
现有科技期刊评价体系及所用指标概况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园白 尹爱宁 +1 位作者 刘静 董燕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S1期134-135,共2页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随着国内期刊评价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升温,学者们提出了许多期刊评价工具、方法和指标体系。笔者现介绍几种主要科技期刊评价体系,并对评价指标进行总结。1现有评价体系从1987年至今。
关键词 科技期刊 期刊评价体系
下载PDF
以“麻黄汤”为例试论方剂功效推理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园白 崔蒙 +7 位作者 杨阳 奚怀平 朱晓博 田野 于琦 王静 张晶 刘丽红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35-338,共4页
本文尝试利用中医药信息学的方法,进行方剂部分功效的预测。以麻黄汤为实验对象,通过对该方中药进行剂量等信息的处理,形成关于方剂功效推理的假设,探索仅从单味中药的信息推理出方剂的全方功效的规则,希望从信息学角度对新产生方剂进... 本文尝试利用中医药信息学的方法,进行方剂部分功效的预测。以麻黄汤为实验对象,通过对该方中药进行剂量等信息的处理,形成关于方剂功效推理的假设,探索仅从单味中药的信息推理出方剂的全方功效的规则,希望从信息学角度对新产生方剂进行功效部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剂 功效 推理 预测
下载PDF
试论期刊文献中药名称规范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园白 崔蒙 杨阳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9年第4期597-599,共3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期刊文献中的中药名称不规范的现状,从别名、错别字、省略字、炮制名称4个角度探讨了中药名称规范的方法,同时探讨中医药名称规范软件的编写特点。
关键词 中药 数据库 标准
下载PDF
医案特殊性价值的调研与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园白 崔蒙 +3 位作者 杨阳 朱晓博 奚怀平 祖娜 《北京中医药》 2012年第2期132-133,共2页
目的探讨从特殊性的角度评价医案阅读价值是否具有意义。方法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方式,调查临床医师对于医案特殊性评价研究的态度和观点。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86份,调查结果显示该项研究有意义,并对该研究需要深入的部分做了相关提示。结... 目的探讨从特殊性的角度评价医案阅读价值是否具有意义。方法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方式,调查临床医师对于医案特殊性评价研究的态度和观点。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86份,调查结果显示该项研究有意义,并对该研究需要深入的部分做了相关提示。结论初步调查表明,从特殊性角度评价医案的阅读价值,是评价医案的一个有意义的切入点,而且多数被调查者认为特殊性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辨证及处方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案 医案评价 医案阅读价值
下载PDF
中药抗菌作用文献研究现状 被引量:21
14
作者 王琳 杨阳 +3 位作者 张一颖 李萌 刘方舟 李园白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第12期1663-1665,1763,共4页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病原菌对传统抗生素的耐药性也不断增强,导致可供临床选择的抗生素愈发局限,加之传统抗生素的副作用明显,促使人们开始转而关注中药在抗菌方面的可能性。文章系统梳理了1987年-2017年的中药抗菌药...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病原菌对传统抗生素的耐药性也不断增强,导致可供临床选择的抗生素愈发局限,加之传统抗生素的副作用明显,促使人们开始转而关注中药在抗菌方面的可能性。文章系统梳理了1987年-2017年的中药抗菌药理研究相关科技期刊文献,对部分中药单味药、中药复方、中药有效成分及中药提取物抗菌过程中所能抑制(或杀灭)微生物进行了整理分析,旨在为科研工作者的抗菌研究工作提供新思路,推动中医药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进一步发挥其功效,造福人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抗菌 文献研究 单味药 中药复方 中成药 中药提取物 中药有效成分
下载PDF
蔡连香从“冲任”论治妇科疾病辨证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黄玉华 李园白 +2 位作者 杨阳 李萌 蔡连香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3期91-95,共5页
目的分析蔡连香从"冲任"论治妇科疾病的辨证思路与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蔡连香2013年12月-2015年1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门诊从"冲任"论治的妇科疾病医案。采用Excel2007建立数据库,运用中... 目的分析蔡连香从"冲任"论治妇科疾病的辨证思路与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蔡连香2013年12月-2015年1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门诊从"冲任"论治的妇科疾病医案。采用Excel2007建立数据库,运用中医诊疗大数据智能分析系统对辨证、治则、治法、药物、药物组合等进行频次及关联分析,并将结果与蔡连香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相印证。结果纳入医案共涉及患者103例、277诊次、277首处方、92味药物。不同证型妇科疾病从"冲任"论治具体治法虽不同,但均与调养肝、脾、肾三脏有关;处方包含高频(>50次)药物22味,前3位的药物为菟丝子178次(64.3%)、当归167次(60.3%)、白芍158次(57.0%)。采用关联分析,分别挖掘出调冲任药物组合9组、强冲任药物组合11组、滋冲任药物组合4组、固冲任药物组合4组。结论蔡连香认为妇科疾病与冲任二脉密切相关,从"冲任"论治重在调养肝、脾、肾三脏,本研究用药规律数据挖掘结果与其学术思想一致,可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连香 冲任 妇科疾病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下载PDF
当归药材道地性系统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18
16
作者 刘方舟 李园白 +2 位作者 王静 杜昱 杨阳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531-1539,共9页
目的:根据相关古籍文献推断当归道地产区,对当归现代科研成果进行总结并提取文献中相关数据、进行系统化整合与分析。方法:考证历代本草著作,结合古籍原文推断道地产区;针对不同产区当归药材制定检索策略,到CNKI检索相关文献,规范整合... 目的:根据相关古籍文献推断当归道地产区,对当归现代科研成果进行总结并提取文献中相关数据、进行系统化整合与分析。方法:考证历代本草著作,结合古籍原文推断道地产区;针对不同产区当归药材制定检索策略,到CNKI检索相关文献,规范整合不同产地当归药材性状特征数据及化学成分相关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当归化学成分含量数据进行多指标综合评价。结果:考证本草古籍共14本、近代典籍1本,提取古近代产区26个,对应现代产地(省)8个,根据产地频次统计结果与古籍原文相关描述推断甘肃、四川为当归道地产区;共检索到性状文献75篇,化学1949篇。归纳道地产区当归药材性状特征;化学成分含量数据多指标两两比较结果显示甘肃省、云南两省样品质量差异较大,其他产区差异相对较小。主成分分析提取出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90.641%,得到各产地当归质量综合评价函数:F=(43.609×F1+31.137×F2+15.895×F3)/90.641。聚类分析结果将6个来源产地的当归药材划分为3类。结论:综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与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结论:甘肃为当归药材最优产区,四川、云南、湖北次之,河北、陕西产区当归质量不佳。该结果与当归本草考证研究所得道地产区有一致性,可为当归药材的道地性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地药材 当归 本草考证 性状特征 化学成分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单因素方差分析
下载PDF
胸痹心痛古代文献用药规律及聚类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陆一竹 李园白 +5 位作者 毛静远 杨阳 朱晓博 毕颖斐 郝丽梅 王贤良 《天津中医药》 CAS 2013年第10期629-631,共3页
[目的]分析中医古籍文献中胸痹心痛的证治规律及中药用药特点。[方法]运用文献学方法搜集并整理从先秦时期至清末关于胸痹心痛的各类医学古籍文献,选取关键数据建立数据库,应用统计学软件对中药部分数据进行频数统计及聚类分析。[结果]... [目的]分析中医古籍文献中胸痹心痛的证治规律及中药用药特点。[方法]运用文献学方法搜集并整理从先秦时期至清末关于胸痹心痛的各类医学古籍文献,选取关键数据建立数据库,应用统计学软件对中药部分数据进行频数统计及聚类分析。[结果]相关数据结果分析发现从先秦时期到清末历代医家治疗胸痹用药以温里药应用居于首位,说明温里药为胸痹心痛方中主要药类;其次化痰药、理气药、补虚药等也为治疗胸痹心痛方中的常用药类,常协同使用。[结论]本研究结果之用药特征与张仲景关于胸痹心痛之"阳微阴弦"病机表现出高度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痹心痛 聚类分析 文献 用药规律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陇产当归挥发油类成分多维药理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2
18
作者 刘方舟 杨阳 +5 位作者 李萌 杜昱 张一颖 李逸豪 王静 李园白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6期2258-2262,2269,共6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陇产当归挥发油类成分的药理作用机制,为道地药材的合理使用与深度开发提供有价值的研究策略。方法:本研究联合使用Pubchem、UniProt、CTD、Omicshare、SWISS、STITCH、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陇产当归挥发油类成分的药理作用机制,为道地药材的合理使用与深度开发提供有价值的研究策略。方法:本研究联合使用Pubchem、UniProt、CTD、Omicshare、SWISS、STITCH、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多个靶点筛选、预测与分析数据库,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化学成分-靶点-疾病网络模型。最后对陇产当归特征性高含量化学成分群-挥发油类化合物相关靶点进行挖掘预测,借助Omicshare和CTD数据库对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与通路富集分析,并构建成分-靶点-疾病相关作用网络,进一步挖掘陇产当归多维药理作用机制。结果:陇产当归挥发油类成分藁本内酯、正丁基苯酞和正丁烯基苯酞通过LAU、ALOX5、ESR1、AR等36个靶点作用于Na^(+)/Cl^(-)神经递质转运蛋白、SLC介导的跨膜转运、白细胞介素信号转导等多条信号通路,从而发挥多维药理作用,这些成分主要可治疗神经系统、肿瘤、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16种相关疾病。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寻找不同产区药材特征性高含量化学成分群(与其他产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关键靶点、信号通路、疾病网络,为深入研究我国不同产区中药资源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产区 当归 挥发油类 网络药理学 靶点 信号通路 疾病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中医药科学数据建设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9
作者 崔蒙 尹爱宁 +1 位作者 范为宇 李园白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104-105,共2页
中医药学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的利用、开发、共享对中医药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目前这些数据的利用程度还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特别是近年来开展了大量的中医药科学研究,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数据,这些数... 中医药学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的利用、开发、共享对中医药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目前这些数据的利用程度还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特别是近年来开展了大量的中医药科学研究,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数据,这些数据的汇交、加工、管理和共享对中医药学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国家科技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支持下,中国中医科学院牵头组建了中医药科学数据虚拟研究中心。此中心旨在联合行业内的有关力量,在多学科参与下,有计划、全面地收集、整理、加工和利用现代中医药信息,并全面抢救、收集、整理、加工和利用数千年来积累下来的、浩如烟海的古代中医药学文献信息,加快中医药信息转化成为知识的速度,促进中医药知识的不断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科学数据 数据库
下载PDF
中药及其有效成分逆转耐药性机制研究探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萌 李园白 +2 位作者 刘方舟 王静 杨阳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4-48,共5页
目的:系统了解中药逆转耐药性机制的研究进展及现状,以便更好指导临床前新药研发。方法:本文通过采集整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中药及其有效成分的逆转耐药性的作用机制方面作一综述。结果:目前对中药逆转耐药性的研究主要从整体动物模型... 目的:系统了解中药逆转耐药性机制的研究进展及现状,以便更好指导临床前新药研发。方法:本文通过采集整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中药及其有效成分的逆转耐药性的作用机制方面作一综述。结果:目前对中药逆转耐药性的研究主要从整体动物模型、体外实验、细胞模型、蛋白基因等多层次进行,并证明中药逆转耐药性主要通过对机体免疫系统以及相关蛋白、基因的影响而发挥作用。结论:选用合适的研究方法可以揭示中药逆转耐药性机制,研究开发具有逆转耐药性的中药,为中药在逆转耐药性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有效成分 逆转耐药性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