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度对养殖大麻哈鱼生长性能、鳃三磷酸腺苷酶和肝脏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李培伦 刘嘉成 +1 位作者 鲁万桥 王继隆 《北方农业学报》 2023年第2期108-115,共8页
【目的】探究盐度对养殖大麻哈鱼生长性能、鳃三磷酸腺苷酶(ATP酶)和肝脏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方法】设置淡水(CK)、盐度8‰、盐度16‰和盐度24‰处理,42 d后统计大麻哈鱼(2龄)的生长性能,测定鳃ATP酶活力,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 【目的】探究盐度对养殖大麻哈鱼生长性能、鳃三磷酸腺苷酶(ATP酶)和肝脏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方法】设置淡水(CK)、盐度8‰、盐度16‰和盐度24‰处理,42 d后统计大麻哈鱼(2龄)的生长性能,测定鳃ATP酶活力,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力,以及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盐度8‰处理大麻哈鱼的终末体质量、体质量增长率和特定生长率分别为374.95 g、29.41%和0.61%/d,显著高于CK和盐度24‰处理(P<0.05);盐度16‰处理的终末体质量、体质量增长率和特定生长率与其他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大麻哈鱼鳃Na+/K+-ATP酶、Ca^(2+)/Mg^(2+)-ATP酶活力均随盐度的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盐度8‰处理酶活力最高,分别为1.89、1.46 U/mg。肝脏SOD、CAT活力均随盐度的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盐度16‰处理酶活力最高,分别为244.49、34.16 U/mg;GSH-PX活力随盐度的升高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CK、盐度8‰、盐度16‰处理显著高于盐度24‰处理(P<0.05);ACP活力随盐度的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AKP活力随盐度升高逐渐下降,CK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P<0.05)。CK的MD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P<0.05);T-AOC在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大麻哈鱼在2龄生长阶段养殖水体中适宜的盐度应介于8‰~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哈鱼 生长性能 三磷酸腺苷酶 肝脏 抗氧化功能
下载PDF
黄河中上游黄河鮈的年龄鉴定与生长模型筛选
2
作者 王继隆 王鑫月 +4 位作者 李培伦 刘嘉成 刘彦斌 王太 刘凯 《北方农业学报》 2023年第6期129-134,共6页
【目的】鉴定黄河鮈的年龄,分析其生长特性,丰富黄河中上游黄河鮈的生物学研究资料。【方法】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境内共7个站点采捕黄河鮈,以耳石作为年龄鉴定材料,选择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VBGF)、逻辑斯谛生长方程(Logistic... 【目的】鉴定黄河鮈的年龄,分析其生长特性,丰富黄河中上游黄河鮈的生物学研究资料。【方法】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境内共7个站点采捕黄河鮈,以耳石作为年龄鉴定材料,选择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VBGF)、逻辑斯谛生长方程(Logistic GF)、Gompertz生长方程(Gompertz GF)和幂指数生长方程(Power exponential GF)4种模型分别模拟黄河鮈的体长生长,采用极大似然法估算模型参数,通过计算各模型的AIC值评估模型的拟合效果,确定黄河鮈的最适生长模型。【结果】共采集到黄河鮈样本550尾,分为5个年龄组,即1~5龄,其中2龄组数量最多,共351尾;体长为2.60~17.41 cm;体重为0.18~99.39 g。4种模型对黄河鮈的拟合结果为,Gompertz生长模型的AIC值最小(4.99),拟合效果最好;其次为Logistic GF(14.58)和VBGF生长模型(16.29);幂指数生长模型AIC值最大(82.42),拟合效果最差。黄河鮈生长模型的Gompertz GF为Lt=18.81×exp{-exp[-0.66×(ti-1.73)]}。【结论】Gompertz GF为黄河中上游黄河鮈的最适生长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鮈 耳石 年龄 生长模型 生长 黄河中上游
下载PDF
血府逐瘀汤联合雷火灸对下肢骨折术后肢体疼痛、肿胀及血清疼痛介质的影响
3
作者 李培伦 赵双燕 +2 位作者 胡江红 徐灵灵 白东琴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2期19-23,共5页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雷火灸对下肢骨折术后肢体疼痛、肿胀及血清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中医骨伤病医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75例单侧闭合性下肢骨折且实施手术治疗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7...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雷火灸对下肢骨折术后肢体疼痛、肿胀及血清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中医骨伤病医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75例单侧闭合性下肢骨折且实施手术治疗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呋辛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雷火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及治疗2周的疼痛评分、肿胀评分及治疗前后的血清疼痛介质[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和5-羟色胺(5-HT)]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肿胀消退时间、疼痛消退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在治疗1周及治疗2周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治疗1周及治疗2周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在治疗1周及治疗2周两组患者肿胀评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治疗1周及治疗2周观察组患者肿胀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肿胀消退时间、疼痛消退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在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SP、PGE2和5-HT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SP、PGE2和5-H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药物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悬灸处皮肤均没有出现红肿、瘙痒、破溃等。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雷火灸可有效缓解下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降低疼痛介质水平,缓解疼痛程度,有效缩短肿胀、疼痛消退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骨折术后 血府逐瘀汤 雷火灸
下载PDF
黄河中上游拟硬刺高原鳅年龄鉴定与生长模型筛选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书玉 王继隆 +6 位作者 李培伦 刘嘉成 刘彦斌 王太 刘凯 赵鹏 张健 《北方农业学报》 2023年第4期105-111,共7页
【目的】鉴定拟硬刺高原鳅年龄,探究其生长变化,为高原鳅属鱼类积累基础生物学资料,并为黄河中上游渔业资源保护提供参考。【方法】拟硬刺高原鳅样本采自黄河中上游青海省和甘肃省不同渔业站点,选用耳石材料鉴定其年龄,并分别采用Von Be... 【目的】鉴定拟硬刺高原鳅年龄,探究其生长变化,为高原鳅属鱼类积累基础生物学资料,并为黄河中上游渔业资源保护提供参考。【方法】拟硬刺高原鳅样本采自黄河中上游青海省和甘肃省不同渔业站点,选用耳石材料鉴定其年龄,并分别采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VBGF)、逻辑斯谛生长方程(Logistic GF)、Gompertz生长方程(Gompertz GF)和幂指数生长方程(Power exponential GF)4个模型模拟拟硬刺高原鳅的全长生长,采用极大似然法估算模型参数,通过计算并对比各模型的AIC值评估模型的拟合效果,确定适合拟硬刺高原鳅的生长模型。【结果】拟硬刺高原鳅的样本共分为4个年龄组,即2~5龄,其中3龄组数量最多,占54.88%;全长为6.19~13.76 cm;体重为1.58~19.12 g。4个拟硬刺高原鳅生长模型拟合结果表明,Logistic GF生长模型的AIC值最小(-86.66),拟合效果最好;其次是Gompertz GF(-86.52)和VBGF生长模型(-86.31);幂指数生长模型的AIC值最大(-82.51),拟合效果最差。拟硬刺高原鳅生长模型的Logistic GF方程为Lt=14.585/[1+e^(0.568(ti-1.948))]。【结论】Logistic GF生长方程为黄河中上游拟硬刺高原鳅的最适生长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硬刺高原鳅 年龄 生长 耳石 生长模型 黄河中上游
下载PDF
大麻哈鱼产卵场呼玛河段水域优势水生植物氮、磷吸收率初探
5
作者 鲁万桥 李培伦 +2 位作者 刘伟 唐富江 王继隆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4期27-31,共5页
由于环境的变迁以及人为的干涉,导致呼玛河段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产卵场滋生大量不利于其繁殖的沉水性水生植物。为了修复该处产卵场,自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通过设计室内试验以及数理统计学处理的方式,针对该段水域几种优势... 由于环境的变迁以及人为的干涉,导致呼玛河段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产卵场滋生大量不利于其繁殖的沉水性水生植物。为了修复该处产卵场,自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通过设计室内试验以及数理统计学处理的方式,针对该段水域几种优势水生植物(普生轮藻、柔枝水藓及水绵)的N、P吸收速率进行探究。结果表明,3种植物处在不同N/P营养盐溶液中的N、P最佳吸收速率各有不同。通过探寻3种沉水植物的生长及营养盐吸收机理,为修复呼玛河段大麻哈鱼产卵场提供相关依据及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 产卵场修复 沉水性水生植物 吸收速率
下载PDF
黑龙江乌苏里白鲑的个体繁殖力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培伦 刘伟 +2 位作者 王继隆 战培荣 王臣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34-1242,共9页
2013年和2014年的10–11月,在黑龙江抚远江段采集成熟度为IV期的雌性乌苏里白鲑(Coregonus ussurinsis)133尾,鉴定年龄(A),测量叉长(L)、体重(W)、净体重(Wn)和卵巢重(Wo)等生物学指标。计算了绝对繁殖力(F)、叉长相对繁... 2013年和2014年的10–11月,在黑龙江抚远江段采集成熟度为IV期的雌性乌苏里白鲑(Coregonus ussurinsis)133尾,鉴定年龄(A),测量叉长(L)、体重(W)、净体重(Wn)和卵巢重(Wo)等生物学指标。计算了绝对繁殖力(F)、叉长相对繁殖力(FL)、体重相对繁殖力(FW)、性成熟系数(GSI)和肥满度(K),并运用6种数学模型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程拟合了乌苏里白鲑个体繁殖力与生物学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用于统计繁殖力的样本由4+~8+龄5个年龄组组成,乌苏里白鲑F分布范围在1.161×104~5.921×104粒,平均为3.027×104粒;FL分布在307.13~1119.4 eggs/cm,平均为622.5 eggs/cm;FW分布在19.81~56.98 eggs/g,平均为34.62 eggs/g。F与叉长、体重和年龄拟合度最高的函数分别为幂函数、线性函数和抛物线,FL与叉长、体重和年龄分别为幂函数、幂函数和线性函数相关,而FW与叉长、体重和年龄无显著相关性,FW只与卵巢重和性成熟系数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且拟合度最高的方程均为幂函数。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乌苏里白鲑F与卵巢重、叉长和性成熟系数显著相关,而FL和FW均受卵巢重和性成熟系数的显著影响,从二者偏相关系数值来讲,卵巢重与个体繁殖力(F、FL、FW)之间的相关性均高于性成熟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苏里白鲑 个体繁殖力 黑龙江
下载PDF
马苏大麻哈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培伦 刘伟 +3 位作者 王继隆 唐富江 崔康成 高文燕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00-606,共7页
为研究影响6月龄、18月龄马苏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masou体质量的重点形态性状,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测量其体质量、叉长、全长、吻长、头长、眼径、尾柄长、尾柄高、头高和体高等10个性状,并分析了各形态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6月龄... 为研究影响6月龄、18月龄马苏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masou体质量的重点形态性状,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测量其体质量、叉长、全长、吻长、头长、眼径、尾柄长、尾柄高、头高和体高等10个性状,并分析了各形态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6月龄马苏大麻哈鱼除眼径与体质量间的相关性为显著水平(P<0. 05)外,其余各性状与体质量间的相关性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 01),而18月龄马苏大麻哈鱼各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之间的相关性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 01);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影响6月龄马苏大麻哈鱼体质量(Y6)的关键性状为叉长(FL)、头长(HL)和尾柄长(CPL),而影响18月龄该鱼体质量(Y18)的关键性状则是全长(TL)、体高(BD)、尾柄高(CPD)和头高(HD);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体质量为因变量的多元回归方程,6月龄、18月龄鱼体质量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6=-9. 6+1. 414FL+3. 604 HL-1. 585CPL,Y18=-362. 624+14. 321TL+14. 35BD+29. 031CPD+14. 673HD。本研究结果可为马苏大麻哈鱼人工增养殖过程中的苗种选育提供数据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苏大麻哈鱼 形态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大麻哈鱼不同月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8
作者 李培伦 刘伟 +4 位作者 姜黎明 王继隆 唐富江 崔康成 高文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16,24,共10页
[目的]研究影响不同月龄大麻哈鱼(Oncorh ynchus keta)体质量的重点形态性状,掌握其不同生长阶段的生长特点,为大麻哈鱼规模化人工养殖及其资源深度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在恒温封闭循环海水系统中人工养殖4月龄、8月龄、19月龄和32... [目的]研究影响不同月龄大麻哈鱼(Oncorh ynchus keta)体质量的重点形态性状,掌握其不同生长阶段的生长特点,为大麻哈鱼规模化人工养殖及其资源深度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在恒温封闭循环海水系统中人工养殖4月龄、8月龄、19月龄和32月龄野生一代大麻哈鱼,在养殖过程中测定其体质量、叉长、全长、吻长、头长、眼径、尾柄长、尾柄高、体高、头高和体宽等11个性状,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各形态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拟合出能够评估不同月龄体质量的回归方程.[结果]不同月龄大麻哈鱼各形态性状指标中体质量的变异系数均为最大,且随着月龄的增加,变异系数越大,说明大麻哈鱼在实际选择育种过程中潜力较大.相关性分析表明,4月龄大麻哈鱼各性状之间呈现出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性,8,19和32月龄大麻哈鱼各性状之间均呈现出极显著(P<0.01)相关性;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影响4月龄和32月龄大麻哈鱼体质量的关键性状指标为全长、体高和体宽,8月龄为叉长、体高、体宽、尾柄高和头高,而19月龄则是叉长、体高、体宽和尾柄高,各月龄形态性状对大麻哈鱼体质量的总决定系数分别为0.887,0.890,0.853和0.901,均在85%以上.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体质量为因变量的多元回归方程,剔除与体质量相关性不显著的形态性状,所得方程保留的形态指标与通径分析结果一致.[结论]大麻哈鱼生长过程中体质量与各形态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可以有效应用于大麻哈鱼的人工养殖选择育种及保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哈鱼 形态性状 生长特性
下载PDF
大麻哈鱼放流期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培伦 刘伟 +3 位作者 王继隆 唐富江 崔康成 高文燕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11,共6页
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141尾处于放流期的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进行形态性状分析,通过测量其体质量、叉长、全长、头长、眼径、尾柄长、尾柄高、体宽和体高等9个性状,分析各形态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之间... 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141尾处于放流期的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进行形态性状分析,通过测量其体质量、叉长、全长、头长、眼径、尾柄长、尾柄高、体宽和体高等9个性状,分析各形态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叉长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0.614)最大,对体质量的决定程度最高,是影响体质量最主要的因素;体高、体宽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0.219,0.205)相对较小,主要通过叉长的间接作用(0.643,0.557)影响体质量。所选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复相关指数R2=0.908,说明所选性状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性状。利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以叉长、体高和体宽为自变量,体质量为依变量的多元回归方程为:Y=-2.819+0.047FL+0.085BD+0.148BW,式中:Y为体质量,FL、BD、BW分别为叉长、体高和体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哈鱼 形态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马苏大麻哈鱼不同月龄表型性状的主成分与判别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培伦 刘伟 +1 位作者 王继隆 唐富江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07-713,共7页
为研究马苏大麻哈鱼不同月龄表型性状的生长规律及生长特征,并判定其最佳生长季节的规格与月龄之间的关系,对2~6月龄马苏大麻哈鱼的叉长、全长、体质量、头长、体高、眼径、尾柄长和尾柄高等8个表型性状进行主成分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 为研究马苏大麻哈鱼不同月龄表型性状的生长规律及生长特征,并判定其最佳生长季节的规格与月龄之间的关系,对2~6月龄马苏大麻哈鱼的叉长、全长、体质量、头长、体高、眼径、尾柄长和尾柄高等8个表型性状进行主成分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各月龄马苏大麻哈鱼表型性状之间多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2月龄和3月龄中个别性状之间呈现负相关,尤其3月龄眼径与其他各表型性状之间呈现明显的负相关或不显著相关(P>0.05),2~6月龄中叉长和全长之间的相关性最显著。各月龄马苏大麻哈鱼第一主成分均为增长、增加质量因子,2~3、5~6月龄马苏大麻哈鱼早期生长阶段第二主成分均为眼径因子,第三主成分为尾柄因子。整体来讲,马苏大麻哈鱼在增长、增加质量的同时,眼径也在不断增加,尾柄部的生长也在加速进行。通过建立判别函数来判断错过最佳生长季节马苏大麻哈鱼的规格与大小相符的月龄,判别分析结果表明,总的判别准确率为96.7%,其中2、3、5月龄判别准确率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苏大麻哈鱼 表型性状 主成分分析 判别分析
下载PDF
盐度对大麻哈鱼幼鱼存活率、鳃ATP酶活力及其组织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培伦 刘伟 +3 位作者 王继隆 鲁万桥 崔康成 高文燕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62-569,共8页
为研究不同盐度对大麻哈鱼幼鱼存活率、鳃ATP酶活力及其组织结构的影响,试验共设置4个盐度组(S0、S8、S16、S24),试验周期42d,解剖取鱼鳃测定ATP酶活力,并运用组织切片及扫描电镜技术观察其鳃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S8和S16组大麻哈... 为研究不同盐度对大麻哈鱼幼鱼存活率、鳃ATP酶活力及其组织结构的影响,试验共设置4个盐度组(S0、S8、S16、S24),试验周期42d,解剖取鱼鳃测定ATP酶活力,并运用组织切片及扫描电镜技术观察其鳃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S8和S16组大麻哈鱼幼鱼存活率最高,均达到98.89%, S0组存活率为94.45%,而S24组存活率最低,为83.34%。随着盐度的升高,大麻哈鱼幼鱼鳃组织Na^+/K^+-ATP和Ca^2+/Mg^2+-ATP酶活力均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且酶活力最高的均为S8组、最低的为S24组。鳃丝宽度随盐度升高逐渐增大且各组之间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而鳃小片长度和宽度均随盐度升高逐渐减小。扫描电镜结果表明随着盐度的升高线粒体丰富细胞数量逐渐增多、顶膜变小且微绒毛消失;同S0组相比, S8组和S16组鳃丝表面扁平上皮细胞之间的轮廓更加清楚且环形微脊条纹清晰,而S24组鳃丝表面扁平上皮细胞之间界限模糊,环形微脊间有融合或间断情况;鳃小片底部扁平上皮细胞表层结构由清晰逐渐变得混乱、气孔数量逐渐减少且孔径变小。因此推测大麻哈鱼幼鱼在降海阶段适宜的盐度生存范围可能介于8‰-16‰,具体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哈鱼 盐度 鳃丝 鳃小片 线粒体丰富细胞
下载PDF
盐度对养殖大麻哈鱼血液生化指标及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培伦 刘伟 +4 位作者 王继隆 鲁万桥 崔康成 高文燕 唐富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16,共7页
【目的】研究盐度对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血液生化指标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为摸索大麻哈鱼海水养殖条件奠定科学基础。【方法】用人工配制的4组不同盐度(0(S0),8(S8),16(S16),24(S24)g/L)的水养殖大麻哈鱼,6周后尾静脉取血测定... 【目的】研究盐度对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血液生化指标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为摸索大麻哈鱼海水养殖条件奠定科学基础。【方法】用人工配制的4组不同盐度(0(S0),8(S8),16(S16),24(S24)g/L)的水养殖大麻哈鱼,6周后尾静脉取血测定血液生化指标,解剖取胃、幽门盲囊和肠道,分别测定各类消化酶活力。【结果】大麻哈鱼血清渗透压、Na+、Cl-和Mg 2+含量均随盐度的升高呈现上升趋势且幅度较大,S16、S24组与S0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中各种蛋白含量均随盐度的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S16组含量最高,S0组含量最低。S16组血清中葡萄糖和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最高,而S8组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最高。血清中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活力随盐度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峰值均出现在S16组;而尿酸浓度随盐度升高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中S8组最低。血清中乳酸脱氢酶和肌酐浓度变化趋势一致,均随盐度升高逐渐下降;而尿素氮浓度与之相反,随着盐度升高逐渐上升。试验结束时S8、S16和S24组大麻哈鱼各类消化酶活力均低于S0组,胰蛋白酶活力在肠道中最高,胃蛋白酶活力在胃中最高,而脂肪酶和淀粉酶活力在幽门盲囊中最高。【结论】大麻哈鱼通过自身调节作用使其具备较广的盐度适应范围,在人工养殖过程中建议适宜的水体盐度为8~16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哈鱼 盐度 血液生化指标 消化酶
下载PDF
盐度对马苏大麻哈鱼血液生化指标及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培伦 刘伟 +3 位作者 王继隆 鲁万桥 崔康成 唐富江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66-471,共6页
设计4个盐度梯度0、8‰、16‰和24‰(分别记为CK、S1、S2和S3)养殖马苏大麻哈鱼,试验周期为42d,取尾静脉血,测定血液生化指标,并取胃、幽门盲囊和肠道组织,测定消化酶活力,探究不同盐度对马苏大麻哈鱼血液生化指标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设计4个盐度梯度0、8‰、16‰和24‰(分别记为CK、S1、S2和S3)养殖马苏大麻哈鱼,试验周期为42d,取尾静脉血,测定血液生化指标,并取胃、幽门盲囊和肠道组织,测定消化酶活力,探究不同盐度对马苏大麻哈鱼血液生化指标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马苏大麻哈鱼血液的渗透压、Na^+和Cl~–浓度均随盐度升高逐渐增加;总蛋白质量浓度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各盐度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1和S2组血糖浓度显著高于CK和S3组,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浓度最高的均为S1组;随盐度的升高,血清酶类中γ–谷氨酰转肽酶和乳酸脱氢酶活力逐渐下降,而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活力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血清代谢产物中尿素氮浓度在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盐度的升高,肌酐浓度呈下降的趋势,而尿酸浓度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除S2组幽门盲囊的胃蛋白酶活力外,胃、幽门盲囊和肠道组织中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活力均随盐度的升高而逐渐下降,且S3和CK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盐度组中脂肪酶和淀粉酶活力整体变化不大。可见,不同盐度下,为调节自身机能,以便更好的适应盐度变化,马苏大麻哈鱼血液的生化指标发生了一定变化,而各种消化酶活力的变化情况,则揭示其发挥功能时的复杂性和组织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苏大麻哈鱼 盐度 血液生化指标 消化酶
下载PDF
马苏大麻哈鱼幼鱼消化系统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培伦 王继隆 +2 位作者 唐富江 鲁万桥 刘伟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3-48,共6页
采用解剖学和光学显微镜技术研究叉长(9.70±0.53)cm、体质量(11.30±0.86)g的马苏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masou幼鱼消化系统的形态及组织结构特征。结果显示:马苏大麻哈鱼的消化系统由口咽腔、食道、胃、幽门盲囊、肠道和肝脏... 采用解剖学和光学显微镜技术研究叉长(9.70±0.53)cm、体质量(11.30±0.86)g的马苏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masou幼鱼消化系统的形态及组织结构特征。结果显示:马苏大麻哈鱼的消化系统由口咽腔、食道、胃、幽门盲囊、肠道和肝脏等组成,其口裂较大、咽骨齿明显;食道短而粗,具有较厚的肌肉层和黏膜褶皱;胃由贲门部、胃体部、盲囊部及幽门盲囊组成,其中胃体部肌肉层较厚,黏膜层褶皱分支多,明显高于贲门部和幽门部,为食物主要消化吸收场所,而幽门盲囊呈圆柱棒状,内部具有7~11个排列疏松的黏膜褶皱;肠道前端含有少量幽门盲囊,后端平直无弯曲,黏膜上层单层柱状细胞间隙中分布大量杯状细胞;肝脏不分叶,肝小叶界限不明显,但其含有丰富的中央静脉和胆管。马苏大麻哈鱼的消化道和消化腺具有典型肉食性鱼类消化系统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苏大麻哈鱼 消化系统 形态学 组织学
下载PDF
图们江大麻哈鱼的个体繁殖力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培伦 王继隆 +2 位作者 鲁万桥 刘伟 唐富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4-42,共9页
【目的】研究图们江大麻哈鱼的个体繁殖力,为大麻哈鱼资源管理及增殖保护提供科学参考。【方法】2020年10月中上旬,在图们江珲春段随机选取114尾性腺成熟度介于Ⅳ~Ⅴ期的雌性大麻哈鱼,采用称质量法统计繁殖力,包括年龄、叉长、体质量、... 【目的】研究图们江大麻哈鱼的个体繁殖力,为大麻哈鱼资源管理及增殖保护提供科学参考。【方法】2020年10月中上旬,在图们江珲春段随机选取114尾性腺成熟度介于Ⅳ~Ⅴ期的雌性大麻哈鱼,采用称质量法统计繁殖力,包括年龄、叉长、体质量、净体质量、肝质量、卵巢质量、性成熟系数、肝质量系数和肥满度等生物学指标,并分析个体繁殖力与各项生物学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图们江大麻哈鱼114尾雌性样本由2+~5+龄4个龄组组成,其中4+、5+龄个体偏少,仅占29.83%,叉长与体质量呈线性相关;3+龄组个体对种群繁殖贡献率最大,为42.97%;个体绝对繁殖力为1061.52~5028.29粒,平均2920.12粒;叉长相对繁殖力为17.75~74.60粒/cm,平均45.72粒/cm;体质量相对繁殖力为0.46~1.47粒/g,平均1.08粒/g。个体绝对繁殖力、叉长相对繁殖力与年龄、叉长、体质量、肥满度的最佳拟合方程均为二次函数,与卵巢质量、性成熟系数拟合度最好的方程为幂函数,而体质量相对繁殖力与肝质量和性成熟系数拟合度最好的为幂函数,与卵巢质量拟合度最好的为对数函数。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图们江大麻哈鱼个体绝对繁殖力、叉长相对繁殖力、体质量相对繁殖力受卵巢质量和年龄的影响较大。图们江大麻哈鱼个体繁殖力低于乌苏里江、黑龙江和绥芬河群体。【结论】图们江大麻哈鱼中4+、5+龄个体偏少,种群低龄化现象严重,应重视和加强其种群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在实际调研中可用年龄、卵巢质量与绝对繁殖力之间的关系来快速估算图们江大麻哈鱼的种群繁殖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们江 大麻哈鱼 繁殖力 资源保护
下载PDF
乌苏里白鲑洄游群体性腺发育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培伦 刘伟 王继隆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期34-38,共5页
通过组织切片技术对洄游至黑龙江抚远江段的乌苏里白鲑(Coregonus ussurinsis)性腺发育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乌苏里白鲑洄游群体包含生殖群体和非生殖群体两部分,其中生殖群体约占78.01%,非生殖群体占总数的21.99%。乌苏里白鲑雄... 通过组织切片技术对洄游至黑龙江抚远江段的乌苏里白鲑(Coregonus ussurinsis)性腺发育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乌苏里白鲑洄游群体包含生殖群体和非生殖群体两部分,其中生殖群体约占78.01%,非生殖群体占总数的21.99%。乌苏里白鲑雄性非生殖群体精巢发育处于精原细胞向精母细胞分化阶段,内含大量初级精母细胞及少量精原细胞;雄性生殖群体精巢发育处于精子形成阶段,精小囊破裂,大量精子细胞向精子转变,其精巢为典型的小叶型结构;雌性非生殖群体卵巢内卵母细胞发育处于第Ⅱ时相及少量处于第Ⅰ、Ⅲ时相,处于第Ⅲ时相的卵母细胞最明显的特征为出现多层油球和单层滤泡细胞;雌性生殖群体卵巢内卵母细胞处于第Ⅳ时相晚期及第Ⅴ时相,营养物质积累基本完成且部分卵母细胞已发育成熟。乌苏里白鲑成熟卵膜分为2层,外层为特殊的蘑菇状凸起结构,厚度约7.8~13.9μm,内层为放射带,厚度为22.8~30.8μm,该卵膜结构有别于其它硬骨鱼类。477尾乌苏里白鲑样本中,雌雄比列为1∶0.95,这一结果历史资料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苏里白鲑 性腺 精巢 卵巢 卵膜
下载PDF
大麻哈鱼繁殖特征及呼玛河原始产卵场生境功能验证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培伦 刘伟 +2 位作者 王继隆 崔康成 高文燕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17,共7页
本文在研究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卵繁殖特征同时,对呼玛河大麻哈鱼原始产卵场生境功能进行验证。2017年10月下旬,在黑龙江抚远江段采捕繁殖洄游大麻哈鱼80尾(雌、雄鱼各40尾),运至呼玛河支流—韩辉套子开展相关实验,依水深、流速... 本文在研究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卵繁殖特征同时,对呼玛河大麻哈鱼原始产卵场生境功能进行验证。2017年10月下旬,在黑龙江抚远江段采捕繁殖洄游大麻哈鱼80尾(雌、雄鱼各40尾),运至呼玛河支流—韩辉套子开展相关实验,依水深、流速、底质、泉眼数量、水草和绿藻密布等地理特征,用拦网将实验河段分为A、B、C、D 4个实验区。同年10月28日—11月9日大麻哈鱼繁殖期间,每日上午在实验区观察记录大麻哈鱼鱼巢位置、形状、规格、区域等指标,用大疆精灵Phantom 4航拍机、GoPro hero 5水下摄像机拍摄大麻哈鱼筑巢行为,回收繁殖后死亡亲鱼并测定实验水域水化学指标。2018年4月13—15日,挖掘部分浅水水域鱼巢,水下摄像观察大麻哈鱼受精卵发育情况,测定各区域水体理化因子。结果表明:大麻哈鱼在进入实验水域后约1周完成繁殖活动,其后逐渐死亡。期间共发现大麻哈鱼巢24处,主要分布于C区;大麻哈鱼由雌鱼筑巢、掩埋巢穴并守护鱼巢,鱼巢多为圆形和椭圆形,筑在流速较小、水深0.2~0.8m、河床底质为卵石、石砾的水域。统计回收亲鱼发现,参与产卵繁殖的雌性个体约占90%,受精卵经过5个月左右孵化进入卵黄囊仔鱼期,能够完成整个胚胎发育过程。推测呼玛河大麻哈鱼原始产卵场生境功能尚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玛河 大麻哈鱼 产卵繁殖 鱼巢
下载PDF
大麻哈鱼消化器官的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培伦 刘伟 +2 位作者 鲁万桥 唐富江 王继隆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57-1465,共9页
【目的】摸清大麻哈鱼消化器官的形态结构特征,为其人工养殖过程中饵料调配和优化提供参考。【方法】以人工养殖的2龄大麻哈鱼为研究对象,采用解剖学和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其消化器官的形态学和组织学进行研究。【结果】大麻哈鱼的消化... 【目的】摸清大麻哈鱼消化器官的形态结构特征,为其人工养殖过程中饵料调配和优化提供参考。【方法】以人工养殖的2龄大麻哈鱼为研究对象,采用解剖学和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其消化器官的形态学和组织学进行研究。【结果】大麻哈鱼的消化道由口咽腔、食道、胃、幽门盲囊和肠组成。口咽腔中颌齿、咽骨齿发达;食道粗短且肌层发达;胃呈V形,由贲门部、胃体部和幽门部组成,黏膜褶皱较多;胃黏膜层表面为排列紧密的单层柱状上皮细胞,黏膜层内陷形成大量胃小凹,在胃小凹的基部具有数量丰富的胃腺组织,其中贲门部和胃体部胃腺数量较多,而幽门部较少;幽门盲囊呈螺旋式纵行排列,其黏膜层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和大量杯状细胞构成;肠道较短,前肠有较薄的黏膜褶皱而黏膜层界限不明显,后肠则未见明显的黏膜层和黏膜褶皱结构。肝脏不分叶,肝小叶界限模糊,中央静脉和胆管结构清晰。【结论】大麻哈鱼消化器官的形态结构特征与其食性功能相适应,具有典型肉食性鱼类消化器官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哈鱼 消化器官 形态学 组织学
下载PDF
大麻哈鱼生长前期生殖相关内分泌激素水平及性腺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培伦 王继隆 +2 位作者 鲁万桥 唐富江 刘伟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1期54-59,共6页
为了解养殖大麻哈鱼生长前期血清中生殖相关内分泌激素水平及性腺发育状况,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及常规组织学技术对2龄、3龄大麻哈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龄、3龄雌性大麻哈鱼血清中生殖相关内分泌激素水平均高于雄性,且同性别中3龄大... 为了解养殖大麻哈鱼生长前期血清中生殖相关内分泌激素水平及性腺发育状况,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及常规组织学技术对2龄、3龄大麻哈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龄、3龄雌性大麻哈鱼血清中生殖相关内分泌激素水平均高于雄性,且同性别中3龄大麻哈鱼生殖相关内分泌激素水平均高于2龄;2龄大麻哈鱼与生殖相关的内分泌激素之间相关性均极显著(P<0.01),3龄大麻哈鱼促黄体生长激素与各激素之间相关性不显著(P>0.05),其余各激素之间均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精巢结构属于小叶型,其内生殖细胞处于精原细胞向精母细胞转化阶段;2龄大麻哈鱼卵巢内含有3个时相的卵母细胞,3龄卵巢内90%以上为第Ⅲ时相卵母细胞,卵巢内卵母细胞逐步发育为完全同步型,符合野生环境下大麻哈鱼一次性产卵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哈鱼 生殖 内分泌激素 精巢 卵巢
下载PDF
汤旺河花斑副沙鳅繁殖季节性腺发育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培伦 刘伟 王继隆 《水产学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39-43,共5页
运用组织切片技术研究汤旺河花斑副沙鳅Parabotia fasciata繁殖季节的性腺发育。结果表明:花斑副沙鳅性成熟系数在6月份最高,其中雄性群体的平均成熟系数为(1.26±0.28)%,雌性群体为(27.6±3.14)%;6~8月,花斑副沙鳅性成熟... 运用组织切片技术研究汤旺河花斑副沙鳅Parabotia fasciata繁殖季节的性腺发育。结果表明:花斑副沙鳅性成熟系数在6月份最高,其中雄性群体的平均成熟系数为(1.26±0.28)%,雌性群体为(27.6±3.14)%;6~8月,花斑副沙鳅性成熟系数逐渐降低,推断其繁殖盛期在6月中旬~7月上旬。繁殖季节汤旺河花斑副沙鳅精巢发育处于精子形成阶段,精小囊相互融合,大量的精细胞向精子转变,排精后精巢内充满网状的结缔组织,染色后呈粉红色,精原细胞游离于囊腔内,精巢结构为典型的小叶型结构。花斑副沙鳅只有一侧卵巢,繁殖季节卵巢切面显示,主要由第Ⅰ、Ⅱ、Ⅲ(早期)、Ⅴ和Ⅵ5个时相卵母细胞构成,其中第Ⅰ、Ⅱ、Ⅲ(早期)和Ⅵ时相卵母细胞主要存在于产后恢复期的卵巢内,第Ⅴ时相卵母细胞存在于成熟卵巢内。成熟卵母细胞卵径为628.9~893.6μm,放射带厚度为13.69~20.486μm。依据卵巢切面组织学及性成熟系数月份变化,推测汤旺河花斑副沙鳅为一次性产卵鱼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旺河 花斑副沙鳅 精巢 卵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