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论温病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四平 张凯 +3 位作者 白玉明 杨阳 张明泉 李士懋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5年第1期1-4,11,共5页
李士懋教授认为温病的本质是郁热。无论是新感温病的卫、气、营、血分各个阶段属于郁热,还是伏气温病、瘟疫等均属于郁热;温病的传变,只有气分和血分的区别,气分包括叶氏的卫分和气分,血分包括叶氏的营分和血分。
关键词 李士懋 国医大师 温病 郁热 卫分 气分 营分 血分 热盛阴伤 气血传变
下载PDF
李士懋舌诊经验谈
2
作者 郝宪恩 李楠 +1 位作者 王四平 李士懋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03年第4期36-36,共1页
关键词 李士懋 舌诊 虚实
下载PDF
李士懋温阳法治喉痹验案举隅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海焱 王聪慧 +3 位作者 郝宪恩 张丽 谭宝 李士懋 《江苏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喉痹 温阳 医案
下载PDF
李士懋教授论血管性痴呆治疗 被引量:16
4
作者 张腾 王四平 +2 位作者 张拴成 吴中秋 李士懋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1年第1期41-43,共3页
1病名理解血管性痴呆(VD)是有一系列脑血管供血障碍导致脑组织损害引起的痴呆综合症总称,[1]属中医"呆证"、"文痴"、"健忘"、"郁证"等范畴。脑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古人对此早有认识。如《素问.... 1病名理解血管性痴呆(VD)是有一系列脑血管供血障碍导致脑组织损害引起的痴呆综合症总称,[1]属中医"呆证"、"文痴"、"健忘"、"郁证"等范畴。脑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古人对此早有认识。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曰:"头者,精明之腑"。脑为元神之腑,主神明。西汉《春秋元命苞》中有"人精在脑","头者神之所居"的记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士懋 血管性痴呆 名医经验
下载PDF
李士懋应用葛根汤治疗杂病验案举隅 被引量:5
5
作者 吕淑静 王四平 +1 位作者 吴中秋 李士懋(指导) 《江苏中医药》 CAS 2010年第9期41-42,共2页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李士懋教授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擅长运用中医疗法治疗心脑血管病及内科疑难杂症。葛根汤来源于《伤寒论》,由葛根、麻黄、桂枝、生姜、甘草、
关键词 葛根汤 治疗应用 验案 名医经验
下载PDF
李士懋论汗法 被引量:22
6
作者 王四平 吕淑静 +1 位作者 吴中秋 李士懋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83-285,共3页
认为汗法不仅用于表证,亦可用于里证,现代医学之脑中风、高血压病、冠心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皆可用汗法。同时指出汗法的应用指征、疗效标准及条件等。
关键词 汗法 名医经验 李士懋
原文传递
李士懋应用连苏饮治疗呕吐经验简介 被引量:5
7
作者 吕淑静 王四平 +1 位作者 吴中秋 李士懋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6-127,共2页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李士懋教授是全国第二、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省"十二大名医",博士研究生导师。李教授擅长运用中医药疗法治疗急症、心脑血管病及内科疑难杂症。连苏饮出自薛生白《湿热病篇》,薛...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李士懋教授是全国第二、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省"十二大名医",博士研究生导师。李教授擅长运用中医药疗法治疗急症、心脑血管病及内科疑难杂症。连苏饮出自薛生白《湿热病篇》,薛氏只列药物,未出方名,李教授称其为连苏饮,亦有医家称之为苏连饮。李教授以此方治疗湿热或胃热呕吐,疗效确切而迅速,且临证用之甚多。兹介绍验案4则如下,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呕吐 连苏饮 名医经验 李士懋
原文传递
李士懋教授治疗阳虚发热经验举隅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洁晗 张明泉 李士懋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24-1126,共3页
发热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表现,中西医均有发热病名,但二者对发热的认识大有不同,中医不仅仅以体温升高作为诊断发热的唯一标准,但凡是有热像表现,均可诊断为发热。由于发热的致病因素纷纭繁杂,临床表现及兼挟症状不尽相同,因此治疗也... 发热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表现,中西医均有发热病名,但二者对发热的认识大有不同,中医不仅仅以体温升高作为诊断发热的唯一标准,但凡是有热像表现,均可诊断为发热。由于发热的致病因素纷纭繁杂,临床表现及兼挟症状不尽相同,因此治疗也各有特色。李士懋教授擅长脉诊,强调以脉为本,临床上根据平脉辨证的理论体系,治疗发热性疾病。笔者针对临床上并不多见的阳虚发热,从李教授的脉理出发,探讨其发生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处方用药,以期引起同道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名医经验 李士懋 阳虚
原文传递
李士懋经方应用经验体悟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桂 李士懋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64-466,共3页
李士懋(1936-),男,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二批、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其主要学术思想有:①辨证伤寒重视阳虚病机;②辨证温病重视火郁病机;③辨证杂病重视痰瘀互结病机;... 李士懋(1936-),男,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二批、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其主要学术思想有:①辨证伤寒重视阳虚病机;②辨证温病重视火郁病机;③辨证杂病重视痰瘀互结病机;④临床诊断疾病以脉诊为核心,强调脉诊在中医诊断疾病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出版专著《脉学心悟》、《温病求索》、《中医临证一得集》等8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方 脉证合参 疑难杂病 名医经验 李士懋
原文传递
李士懋教授应用益气养阴汤经验 被引量:1
10
作者 路广林 吕淑静 +2 位作者 王四平 张拴成 李士懋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 2011年第4期26-28,共3页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李士懋教授,为全国第二、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省"十二大名医",博士研究生导师。长期的临床实践形成了以脉诊为中心的四诊合参的辨证特色,擅长运用中医疗法治疗急症、心脑血管病及...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李士懋教授,为全国第二、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省"十二大名医",博士研究生导师。长期的临床实践形成了以脉诊为中心的四诊合参的辨证特色,擅长运用中医疗法治疗急症、心脑血管病及内科疑难杂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养阴汤 气虚发热 名医经验
原文传递
李士懋教授运用山茱萸治疗脱证验案3则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四平 吕淑静 +1 位作者 吴中秋 李士懋(指导)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3-104,共2页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李士懋教授为全国第二、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省“十二大名医”,博士研究生导师。李教授擅长运用中医药疗法治疗急证、心脑血管病及内科疑难杂证。山萸肉,酸平,无毒,擅敛元气以...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李士懋教授为全国第二、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省“十二大名医”,博士研究生导师。李教授擅长运用中医药疗法治疗急证、心脑血管病及内科疑难杂证。山萸肉,酸平,无毒,擅敛元气以救脱,历代医籍亦有记载。《名医别录》谓其“强阴益精,安五脏,通九窍。”《雷公炮炙论》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证 山茱萸 名医经验 李士懋
原文传递
李士懋教授应用甘露消毒丹经验 被引量:4
12
作者 吕淑静 王四平 +1 位作者 吴中秋 李士懋(指导) 《四川中医》 2010年第8期5-6,共2页
甘露消毒丹首载于《医效秘传》,为叶天士所创之方。李士懋教授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以甘露消毒丹加减化裁治疗胸痹、持续发热、臌胀、咳嗽等病症,临床取得很好的疗效。甘露消毒丹所治疾病的共同病机是:湿热。
关键词 甘露消毒丹 名医经验 李士懋
原文传递
吴茱萸汤证病机分析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海焱 王聪慧 +3 位作者 郝宪恩 张丽 张明泉 李士懋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27-28,共2页
通过对吴茱萸汤证基本病机进行分析,认为吴茱萸汤适应证为肝寒证,并结合李士懋临床经验提出其辨证要点。
关键词 吴茱萸汤 病机分析 临床应用 李士懋
下载PDF
论肺痿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士懋 田淑霄 《河北中医》 1984年第1期8-9,共2页
肺痿,首见于《金匮要略》一书。但肺痿究属何病,表现如何?仲景语焉不详,致后世莫衷一是,众说纷纭。中医内科学第三版统编教材云:“肺痿,指肺叶痿弱不用,临床以咳吐浊唾涎沫为主症”。肺叶痿弱不用,言其病机,而医生临床所能见者,仅咳... 肺痿,首见于《金匮要略》一书。但肺痿究属何病,表现如何?仲景语焉不详,致后世莫衷一是,众说纷纭。中医内科学第三版统编教材云:“肺痿,指肺叶痿弱不用,临床以咳吐浊唾涎沫为主症”。肺叶痿弱不用,言其病机,而医生临床所能见者,仅咳吐浊唾涎沫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痿 《金匮要略》 中医内科学 统编教材 唾涎沫 肺叶 吐浊 临床
下载PDF
温病忌汗 又最喜汗解刍议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士懋 田淑霄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9期16-17,共2页
“温病忌汗,又最喜汗解”,为温病学名言,貌似矛盾,实寓奥义。深入领会这一名言,对理解温病的本质、治疗、转归判断等一系列问题将大有裨益。一、温病何以忌汗“在卫汗之可也”。
关键词 温病
下载PDF
张锡纯温病学术思想探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士懋 田淑霄 《河南中医》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9-12,共4页
张氏对温病学有独特见解:一,主张寒温统一、认为温病传变途径与伤寒同当按六经分治,治法备于伤寒。二、温病初起,清透并举,着意汗解。三、无论伤寒、中风、温病凡呈阳明热盛之象者,皆可以白虎汤治之。四、据汗测病情转归。五、元气脱越... 张氏对温病学有独特见解:一,主张寒温统一、认为温病传变途径与伤寒同当按六经分治,治法备于伤寒。二、温病初起,清透并举,着意汗解。三、无论伤寒、中风、温病凡呈阳明热盛之象者,皆可以白虎汤治之。四、据汗测病情转归。五、元气脱越,当责之肝疏泄太过,治疗重用敛肝之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学 治法 测汗法 白虎承气汤 伤寒 沙门氏杆菌病 张氏 石膏 硫酸钙 硫酸盐矿物 外感热病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相关疾病的研究及方法学探索(4)
17
作者 李士懋 田淑霄 +8 位作者 朱长福 王鑫国 同利琪 王四平 郝宪恩 张凯 张明泉 李伟 曹刚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01年第4期15-18,共4页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相关疾病 脑梗塞 冠心病 软脉胶囊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相关疾病的研究及方法学探索(3)
18
作者 李士懋 田淑霄 +8 位作者 朱长福 王鑫国 同利琪 王四平 郝宪恩 张凯 张明泉 李伟 曹刚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01年第2期14-16,共3页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塞 冠心病 软脉胶囊 科研思路
下载PDF
对顺铂所致家鸽化疗呕吐模型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14
19
作者 张再康 韩晓 +8 位作者 白建乐 冯瑞雪 张明泉 李国明 曹刚 张雪静 李士懋 宗全和 王亚利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84-585,共2页
目的 为化疗呕吐的实验研究作出贡献。方法 将家鸽翼根静脉注射法改为腹腔注射法为其突出特点。结果 该方法操作简单方便 ,可多日连续注射顺铂 ,符合化疗临床特点。结论 该实验模型稳定、可靠 。
关键词 顺铂 家鸽 呕吐模型 改进 化疗 动物实验 腹腔注射法 肿瘤
下载PDF
连苏止呕胶囊对化疗呕吐家鸽胃肠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影响 被引量:18
20
作者 张再康 白建乐 +6 位作者 韩晓 冯瑞雪 李士懋 孙建宁 张明泉 曹刚 李国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85-587,共3页
目的 探讨连苏止呕胶囊抗化疗呕吐的内在机制。方法 采用家鸽腹腔注射顺铂法制造模型 ,用放免试剂盒检测胃肠激素 ;用高效液相色谱 电化学检测法检测神经递质。结果 连苏止呕胶囊高剂量组能升高外周血中表皮生长因子 (EGF)的含量 (P... 目的 探讨连苏止呕胶囊抗化疗呕吐的内在机制。方法 采用家鸽腹腔注射顺铂法制造模型 ,用放免试剂盒检测胃肠激素 ;用高效液相色谱 电化学检测法检测神经递质。结果 连苏止呕胶囊高剂量组能升高外周血中表皮生长因子 (EGF)的含量 (P <0 0 5 ) ,连苏止呕胶囊低剂量、高剂量组能降低外周血中胃泌素 (Gas)的含量 (P <0 0 5 ,P <0 0 1)。脑干中连苏止呕胶囊高、低剂量组 5 羟色胺 (5 HT)、多巴胺 (DA)的含量变化均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P <0 0 1)。结论 连苏止呕胶囊对胃肠黏膜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对胃肠运动具有改善作用。它可能既是 5 HT受体拮抗剂 ,又是DA受体拮抗剂 ,而且作用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苏止呕胶囊 家鸽 化疗呕吐 胃肠激素(EGF Gas) 神经递质(5-HT D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