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射生物LQ线性二次模型的数理基础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夏东 吴稚冰 +4 位作者 马胜林 吴式琇 张霓 夏冰 张珂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2年第1期3188-3193,共6页
目的:本文拟从对LQ模型提出的数学、物理、数理统计、放射生物学模型的研究分析LQ模型的数理基础和理论背景,系统阐述LQ模型的理论基础,为更好理解并应用放射生物LQ模型提供理论基础,为临床放疗方案改变作参考。方法:从LQ模型的数学公... 目的:本文拟从对LQ模型提出的数学、物理、数理统计、放射生物学模型的研究分析LQ模型的数理基础和理论背景,系统阐述LQ模型的理论基础,为更好理解并应用放射生物LQ模型提供理论基础,为临床放疗方案改变作参考。方法:从LQ模型的数学公式研究入手,充分发掘LQ模型计算公式得出的数理依据和放射生物学实验结果,分别从LQ模型的N无穷次贝努力实验的泊松概率模型、低LET射线和高LET射线对DNA双链造成击打原理和模型、笛卡尔坐标系和半对数坐标系的应用、细胞存活曲线的计算和表达等几个方面系统阐述LQ模型的理论基础。并研究了α损伤和β的不同数学背景,从射线和细胞作用过程分析入手重新阐述了α、β值的放射生物学意义,同时研究了早晚反正组织中损伤等效剂量计算公式的应用范围。结果 :通过对LQ模型分析得到α损伤其实代表了高LET射线与细胞中靶DNA的作用模式,作用概率和辐射场粒子存在一次正相关关系,β是低LET射线与细胞中靶DNA作用的结果,和辐射场中粒子通量存在二次方正相关关系;早晚反应组织等效剂量除了需要满足f>βt/βN姨外还需要满足本文(18)式提出的条件。结论:放射生物学LQ模型不单是一个放射生物学模型,其模型得意提出和应用和辐射剂量学、分析数学、数理统计学、生物物理学等学科息息相关,只有深刻理解以上学科在该模型中意义才能正确理解和应用LQ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Q模型 肿瘤放射治疗
下载PDF
胃癌术后IMRT和VMAT计划的剂量学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徐莉霞 李夏东 +1 位作者 章霓 俞玉凤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54-156,共3页
目的研究比较胃癌术后放疗中静态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计划和容积弧形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计划在靶区剂量分布以及正常组织受量等方面的区别,比较两种计划的优缺点。方法选取1... 目的研究比较胃癌术后放疗中静态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计划和容积弧形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计划在靶区剂量分布以及正常组织受量等方面的区别,比较两种计划的优缺点。方法选取10例胃癌术后放疗患者,勾画完靶区后,分别运用静态调强和动态调强制作计划,比较靶区的适形度、均匀性、脊髓的受量以及正常组织肝V5、V30、Dmean和双肾V12、V22、Dmean。结果 VMAT计划与IMRT计划比较,适应性和均匀性较好(均P<0.05),正常肝组织受量V5、V30、Dmean相对较低(均P<0.05),双肾受量和脊髓的最大受量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胃癌术后的VMAT计划靶区的适形度及均匀性优于IMRT计划。正常肝组织的受量相对较低,对保护肝组织有重要的意义。临床上用VMAT计划从剂量学及效率上都优于IMRT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放射疗法 手术后期间 放射疗法 调强适形 放射治疗剂量
下载PDF
心理护理对妊娠期合并乳腺癌患者护理效果的探讨 被引量:5
3
作者 马玲芳 叶魏武 +2 位作者 李夏东 邓亚萍 林颖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31期150-153,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心理护理对妊娠期合并乳腺癌患者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间妊娠期合并乳腺癌手术患者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患者在术后康复中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患... 目的探讨临床心理护理对妊娠期合并乳腺癌患者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间妊娠期合并乳腺癌手术患者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患者在术后康复中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术后康复中采取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负面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0%,高于对照组的50%(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为(55.3±5.1)分,高于常规组的(42.8±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妊娠期合并乳腺癌患者术后的心理护理是可行的,可减少患者的负面情绪,且能够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护理 妊娠期 乳腺癌 满意度
下载PDF
优化参数对肺癌调强放疗计划设计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徐莉霞 李夏东 +1 位作者 王佳浩 任垚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72-75,共4页
目的分析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调强放疗计划优化参数中子野个数、子野最小面积、最小机器跳数对计划优化的影响。方法对15例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病例以固定2个物理参数、改变1个物理参数的形式对调强放疗计划重新优化,分析这3个参数各自对... 目的分析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调强放疗计划优化参数中子野个数、子野最小面积、最小机器跳数对计划优化的影响。方法对15例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病例以固定2个物理参数、改变1个物理参数的形式对调强放疗计划重新优化,分析这3个参数各自对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影响,并对3种优化方法的剂量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5例患者的计划在改变子野个数、最小面积、最小机器跳数后计划优化得出的结果:任意固定2个参数,改变其中1个参数,都会影响计划的结果。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的适形指数(conformal index,CI)和均匀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及肺V5、肺V20所受影响相对较大,肺V30、肺平均剂量(Dmean)、心脏V30、心脏Dmean、脊髓最大剂量(Dmax)所受影响相对较小。在这3个参数中,改变子野个数相对于改变其他2个参数对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影响相对较小。结论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调强计划优化中改变子野最小面积和最小机器跳数对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影响较大,而在适当的子野个数基础上再增加子野个数对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放射疗法 算法 放射治疗计划 计算机辅助 放射疗法 调强适形
下载PDF
自制肿瘤放疗俯卧位腹板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赖建军 唐荣军 +2 位作者 李夏东 吴稚冰 邓清华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1期3845-3847,3889,共4页
目的:分析自制俯卧位腹板对小肠剂量,摆位误差和病人舒适度的影响。方法:24例术后直肠癌放疗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12例,研究组采用自制俯卧位腹板摆位,对照组采用普通碳纤维底板俯卧固定摆位,所有患者断层CT数据影像通过DICOM... 目的:分析自制俯卧位腹板对小肠剂量,摆位误差和病人舒适度的影响。方法:24例术后直肠癌放疗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12例,研究组采用自制俯卧位腹板摆位,对照组采用普通碳纤维底板俯卧固定摆位,所有患者断层CT数据影像通过DICOM传入治疗计划系统,经放疗医师勾画靶区后,采用四野BOX技术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三维适形治疗计划设计并把0°和90°射野DRR传输到iViewGT,靶区剂量为45 Gy,1.8 Gy/f×25次。在TPS上根据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分析小肠不同剂量水平受照体积;首次治疗和治疗半程时通过EPID采集的治疗摆位影像与治疗计划的DRR图像配准分析x、y、z三个方向的摆位误差数据,最后用问卷形式对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放疗进行舒适度情况调查。结果:采用自制腹板的研究组和采用常规碳素床板的对照组相比,小肠受不同剂量照射的体积均有不同程度减小。研究组在x、y、z方向的误差分别为0.28cm±0.11 cm、0.24 cm±0.06 cm、0.28 cm±0.13 cm,对照组0.32 cm±0.10 cm、0.26 cm±0.14 cm、0.29 cm±0.12 cm;问卷调查研究组与对照组舒适度情况,采用自制腹板固定摆位的研究组舒适度与对照组相似。结论:与普通碳纤维底板俯卧固定摆位技术相比,自制俯卧位腹板,不但可使小肠剂量明显降低同时具有相似的摆位误差和相似的患者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治疗 俯卧位腹板 摆位误差 舒适度
下载PDF
精确放射治疗技术在老年肿瘤患者临床治疗中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7
6
作者 沈丽娟 顾佳乐 +2 位作者 李夏东 赖建军 唐荣军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7年第1期142-143,共2页
目的:通过对比精确放射治疗技术和传统放射治疗技术在老年肿瘤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6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5例老年肿瘤患者进行本次相关研究,将入选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即采用传... 目的:通过对比精确放射治疗技术和传统放射治疗技术在老年肿瘤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6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5例老年肿瘤患者进行本次相关研究,将入选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即采用传统放射治疗的对照组和采用精确放射治疗的实验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精确放射治疗技术在老年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显示,实验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5.6%)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8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确放射治疗技术在老年肿瘤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确放射治疗技术 传统放射治疗技术 老年肿瘤患者
下载PDF
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不同解剖区域位置精度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赖建军 俞玉凤 +6 位作者 王佳浩 李夏东 吴稚冰 邓清华 吴式琇 马胜林 汪黎栋 《浙江医学》 CAS 2018年第13期1469-1471,1474,1520,共4页
目的量化分析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中不同解剖区域位置精度,为肿瘤靶区外放边界和危及器官的精准勾画提供参考。方法对34例行调强放射治疗(IMRT)的头颈部肿瘤患者共计182组锥形束CT(CBCT)图像资料进行分析,定义Clinical ROI为临床常用配准... 目的量化分析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中不同解剖区域位置精度,为肿瘤靶区外放边界和危及器官的精准勾画提供参考。方法对34例行调强放射治疗(IMRT)的头颈部肿瘤患者共计182组锥形束CT(CBCT)图像资料进行分析,定义Clinical ROI为临床常用配准框,5个局部解剖区域(包括后枕骨区域、下颌骨腮腺区域、C1~C3区域、C4~C6区域、C7及以下区域)为配准框进行摆位误差分析及相关性分析,并计算不同解剖区域配准条件下靶区外放边界。结果在3个平移方向,Clinical ROI摆位误差在(0.17±0.17)cm以内,5个局部解剖区域摆位误差范围在(0.25±0.28)cm以内;其中C1~C3区域摆位误差与Clinical ROI区域的一致性最好,两者在X轴、Y轴、Z轴平移方向均呈极强相关(r=0.81、0.83、0.81,均P<0.05)。根据不同解剖区域统计的摆位误差值计算3个平移方向外放边界,后枕骨区域、下颌骨腮腺区域、C4~C6区域、C7及以下区域外放边界需要>0.5cm。结论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中不同解剖区域位置精度不同,临床定义靶区外放边界和危及器官的精准勾画需要考虑局部摆位误差和解剖位置变化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放射治疗 摆位误差 危及器官
下载PDF
结合EPID与EUD方法确定宫颈癌病例靶区最佳生物外放边界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佳浩 赖建军 +5 位作者 唐荣军 李夏东 邓清华 吴稚冰 吴式琇 马胜林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5期4378-4382,共5页
目的:结合EPID与EUD方法,分析物理几何变化与等效均衡剂量变化确定宫颈癌患者靶区的最佳外放生物边界。方法:选取24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A、B组)。A、B组都用EPID测量,记录在x(左右)、y(胸背)、z(头脚)方向上基于等中心的误差坐... 目的:结合EPID与EUD方法,分析物理几何变化与等效均衡剂量变化确定宫颈癌患者靶区的最佳外放生物边界。方法:选取24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A、B组)。A、B组都用EPID测量,记录在x(左右)、y(胸背)、z(头脚)方向上基于等中心的误差坐标数值。在TPS中将此误差坐标数值模拟出来,A组只重新计算剂量;B组根据物理学δ公式,计算PTV外扩x mm后,重新优化计划,再在误差坐标上计算剂量,对比评价A、B组各计划的生物剂量。结果:Matlab模拟EPID测得90%的误差坐标分布近似成椭球体,δ公式计算PTV外扩边界为5 mm;A、B组横向对比结果,在PTV上δ公式具有其正确性,危及器官上存在剂量超量的风险;EUD值计算,B组纵向对比结果,靶区外扩1 mm~2 mm计划在PTV上较外扩5 mm计划稍差,外扩3 mm~4 mm计划较外扩5 mm计划无统计学差异,在危及器官上外扩1 mm~4 mm计划都要优于外扩5 mm计划。结论:在宫颈癌的调强放疗中,基于使用EPID与EUD方法确定靶区的最佳生物边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ID EUD 生物边界 宫颈癌
下载PDF
热塑固定模的收缩效应对精确放疗摆位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何玲红 唐荣军 李夏东 《浙江医学》 CAS 2014年第24期2037-2039,共3页
随着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调强放射治疗、影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现代放射治疗已 经进入“三精时代”[1],即精确定位、精确计划、精确照射。摆位误差是影响精确照射的重要因素,即使是固定较好的头颈部肿瘤也不例外[2... 随着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调强放射治疗、影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现代放射治疗已 经进入“三精时代”[1],即精确定位、精确计划、精确照射。摆位误差是影响精确照射的重要因素,即使是固定较好的头颈部肿瘤也不例外[2]。我们对热塑固定模的收缩效应对精确放疗摆位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疗摆位 收缩效应 塑固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调强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技术 头颈部肿瘤 影像引导
下载PDF
宫颈癌患者容积旋转调强放疗时BMI及治疗体位与急性放射性肠炎的相关性研究
10
作者 方坚强 张青春 +4 位作者 刘裕 俞跃东 江婷 王家莉 李夏东 《浙江医学》 CAS 2023年第18期1943-1947,1965,I0006,共7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容积旋转调强放疗时BMI及治疗体位与急性放射性肠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0年8月至2022年5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肿瘤医院37例和浙江金华广福肿瘤医院67例共104例宫颈癌患者,按照纳排标准最终入组96例患者。按...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容积旋转调强放疗时BMI及治疗体位与急性放射性肠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0年8月至2022年5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肿瘤医院37例和浙江金华广福肿瘤医院67例共104例宫颈癌患者,按照纳排标准最终入组96例患者。按患者的BMI分为正常及以下组(<24 kg/m^(2))和偏胖及以上组(≥24 kg/m^(2)),再按治疗体位分为俯卧位与仰卧位;交叉组合分为4个亚组,A组为BMI≥24 kg/m^(2)且俯卧位20例,B组为BMI<24 kg/m^(2)且仰卧位40例,C组为BMI<24 kg/m^(2)且俯卧位23例,D组为BMI≥24 kg/m^(2)且仰卧位13例。采用智能勾画软件勾画小肠和直肠等危及器官,确认靶区后由放射物理师进行计划设计优化,分别记录4组患者小肠和直肠的放射剂量体积关系,统计并分析4组患者急性放射性肠炎的发生情况。结果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40_R(40 Gy等剂量线包绕的直肠体积占比)是发生Ⅱ级及Ⅱ级以上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V40_R预测发生Ⅱ级及Ⅱ级以上急性放射性直肠炎AUC为0.927,最佳截断值为45%,灵敏度为0.926,特异度为0.826。V40_R<45%组Ⅱ级及Ⅱ级以上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为3.4%,V40_R≥45%组发生率为67.6%。V40_R<45%组中不同BMI、治疗体位的亚组间Ⅱ级及Ⅱ级以上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V40_R≥45%组中4个亚组Ⅱ级及Ⅱ级以上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A组与D组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仰卧位优于俯卧位。结论采用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技术下急性放射性肠炎发生率和患者治疗体位相关,应该尽量采用仰卧位体位。同时尽量将直肠V40_R控制在45%以下以降低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BMI≥24 kg/m^(2)患者建议采用仰卧位可显著降低Ⅱ级及Ⅱ级以上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 体重指数 急性放射性肠炎
下载PDF
Pinnacle医疗软件架构对放射物理师计划决策的影响
11
作者 王佳浩 徐莉霞 +1 位作者 任垚 李夏东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5期5124-5127,共4页
目的:通过软件架构体系战术思想分析Pinnacle治疗计划系统在设计和评估治疗计划的过程中,对放射物理师执行计划决策的影响。方法:针对Pinnacle计划系统软件架构的主要模块,包括CT图像存储共享与导入模块,肿瘤靶区与危及器官的感兴趣区... 目的:通过软件架构体系战术思想分析Pinnacle治疗计划系统在设计和评估治疗计划的过程中,对放射物理师执行计划决策的影响。方法:针对Pinnacle计划系统软件架构的主要模块,包括CT图像存储共享与导入模块,肿瘤靶区与危及器官的感兴趣区勾画模块,射束角度、能量与挡铅等设置模块,处方剂量给予与计算模块,逆向调强计划(Inverse Planning)参数设置模块,病人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估模块,脚本的运用与设计模块等,让A、B两位放射物理师分别在上诉软件架构模块中执行计划设计、优化与计算等,运用软件体系的性能战术与可修改性战术对计划制定过程进行分析。结果:在CT图像导入、感兴趣区勾画、剂量计算等软件模块中,A、B物理师根据软件架构执行的策略在计划制定的时间与计划结果的质量上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差异。结论:Pinnacle软件架构体系对放射物理师在计划决策上有较为重要的影响,改善软件架构体系的模块结构对计划质量的优劣也有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架构体系 战术 Pinnacle系统 计划决策
下载PDF
基于4DCT图像的不同部位的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区勾画研究
12
作者 徐莉霞 俞玉凤 +3 位作者 王慧 邓文凡 任垚 李夏东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3年第5期392-394,共3页
目的基于4DCT图像勾画不同部位的非小细胞肺癌的肿瘤靶区,分析不同部位的肿瘤靶区勾画受呼吸运动的影响程度。方法选择46例不同部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4DCT定位,将患者分为四组:肺上叶11例,肺门9例,肺下叶26例(其中13例患者加腹压、13... 目的基于4DCT图像勾画不同部位的非小细胞肺癌的肿瘤靶区,分析不同部位的肿瘤靶区勾画受呼吸运动的影响程度。方法选择46例不同部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4DCT定位,将患者分为四组:肺上叶11例,肺门9例,肺下叶26例(其中13例患者加腹压、13例不加腹压)。在4DCT 10个呼吸时相上分别勾画靶区肿瘤体积(GTV),由10个GTV体积叠加得到内靶区10相(ITV10),在最大强度投影图像上勾画靶区ITVmip,并分别计算四组靶区勾画的体积差异和靶区匹配指数(MI)。结果肺上叶、肺门、肺下叶不加腹压和肺下叶加腹压的ITVmip值均小于ITV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13、-3.41、-5.14、-2.51,P均<0.05)。相对于肺下叶,肺上叶和肺门的MI值较高(MI≥0.8),肺下叶在加腹压情况下的MI值明显高于不加腹压情况下的MI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7,P<0.05)。结论肺的不同部位的肿瘤靶区ITVmip的值均小于ITV10,ITVmip会低估肿瘤靶区的ITV。肺下叶受呼吸运动影响最大,通过加腹压能有效地减小由于肿瘤运动引起的靶区勾画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DCT 内靶区10相 肺上叶 肺门 肺下叶
下载PDF
面向思维约束的产品造型概念设计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沈策 胡斌梁 +1 位作者 许功元 李夏东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4-128,共5页
目的针对概念设计思维的发散特性,基于约束理论的思想流程,在产品造型概念设计过程中引入思维约束理论,解决方案设计繁琐及控制难度较大的问题。方法对思维约束在产品造型概念设计中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从用户的角度归纳个体差异化、群体... 目的针对概念设计思维的发散特性,基于约束理论的思想流程,在产品造型概念设计过程中引入思维约束理论,解决方案设计繁琐及控制难度较大的问题。方法对思维约束在产品造型概念设计中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从用户的角度归纳个体差异化、群体公共化和功能技术化3类导向模式。然后详细论述思维约束在产品造型概念设计中的系统性、理念导向性、层次性和时序性,形成约束体系。结论面向思维约束的产品造型概念设计方法,由产品情景构建、产品概念定位约束形成概念约束环节,通过约束环节中约束要素的解构,进行造型方案设计。以案例应用进行验证,理论在降低造型概念设计思维流程的复杂性方面具有可用性,为产品造型概念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约束 概念设计 造型设计 约束环节 约束要素
下载PDF
CT影像组学在肺癌诊治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和问题探索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嘉威 李夏东(综述) +1 位作者 陈雪琴 马胜林(审校)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04-908,共5页
影像组学是一种基于多模态医学影像处理分析的技术,该技术能够基于高性能计算机及算法从目前普遍使用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磁共振图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和正电子发射/断层图像(positron emissio... 影像组学是一种基于多模态医学影像处理分析的技术,该技术能够基于高性能计算机及算法从目前普遍使用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磁共振图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和正电子发射/断层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PET/CT)中自动提取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对疾病的早期诊断、良恶性肿瘤鉴别、疾病治疗全程管理,个体化精准治疗等需求提供更多有价值信息。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基于CT的影像组学技术在肺癌的早期诊断、基因表型预测、疗效预测及预后评估均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且影像学检查具有无创、经济、可重复等优势。其对临床的指导价值已有所展露,在肺癌的个体化、精准化治疗和研究方面具有较大价值,但是,影像组学特征的重复性和一致性问题以及在肺部肿瘤图像提取中的特征筛选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影像组学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生物标记物 预后
下载PDF
心脏正对射野(弧)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剂量学风险和收益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夏东 邓清华 +9 位作者 马胜林 王佳浩 吴稚冰 夏冰 任垚 金献测 林胜友 吴式琇 包凌云 刘坚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5-69,共5页
目的 研究乳腺癌根治术后不同放疗技术靶区、正常组织剂量学差异.方法 对2012-2013年间31例乳腺癌(左侧9例、右侧22例)根治术后患者采用改良野中野IMRT计划(P1)、4个野IMRT计划(P2)、含心脏正对野5个野IMRT计划(P3)、含心脏正对... 目的 研究乳腺癌根治术后不同放疗技术靶区、正常组织剂量学差异.方法 对2012-2013年间31例乳腺癌(左侧9例、右侧22例)根治术后患者采用改良野中野IMRT计划(P1)、4个野IMRT计划(P2)、含心脏正对野5个野IMRT计划(P3)、含心脏正对弧VMAT计划(P4)分别计算靶区CI、HI,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患侧肺剂量学参数,分别用NTCP_RSM、NTCP_Lyman、LQ-TCP-Poisson模型计算左右侧乳腺癌患者放射性心脏病概率、RP概率、TCP,结果用方差分析或x2检验.结果 P1-P4间左侧和右侧乳腺癌患者靶区CI、HI值均不同(P=0.009、P=0.000和P =0.000、0.000),放射性心脏病概率平均值相近[左侧2.7%、1.1%、1.3%、0.86%(P=0.397);右侧0.19%、4.76×10-3%、0、0(P=0.568)],RP概率平均值也相近[左侧9.73%、7.52%、8.86%、10.73% (P =0.953),右侧11.73%、8.65%、7.02%、11.25% (P=0.437)],但TCP均不同(左侧P=0.000,右侧P=0.000).结论 乳腺癌根治术后增加心脏正对射野(弧)不同放疗计划对放射性心、肺并发症概率均无显著影响,但可显著改善计划靶区的CI、HI,增加TCP;5个野IMRT和VMAT技术可选为乳癌根治术后放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术后放射疗法 常规调强计划 容积调强计划 剂量学
原文传递
鼻咽癌调强放疗剂量学边际效应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夏东 任垚 +7 位作者 邓清华 赖建军 吴稚冰 张珂 徐莉霞 唐荣军 吴式琇 马胜林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分析鼻咽癌调强放疗计划参数中子野个数、面积、机器跳数的剂量学边际效应。方法对2011—2012年间收治的17例鼻咽癌病例依次改变其中-个物理参数形式进行计划重新优化,从边际效应评价角度建立调强放疗计划技术投入和剂量学产出间... 目的分析鼻咽癌调强放疗计划参数中子野个数、面积、机器跳数的剂量学边际效应。方法对2011—2012年间收治的17例鼻咽癌病例依次改变其中-个物理参数形式进行计划重新优化,从边际效应评价角度建立调强放疗计划技术投入和剂量学产出间的边际效应函数,并对3种优化方法剂量学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例患者原发灶计划的大体肿瘤体积在子野个数、面积、机器跳数优化下,平均适形指数的边际效应函数系数分别为0.02、0.74、0.55,平均均匀性指数的边际效应函数系数分别为0.56、0.89、0.73。危及器官的边际效应函数系数中左和右腮腺平均剂量的分别为0.01和0.02、-0.71和1.62、-0.40和0.71,左和右腮腺V30的分别为0.01和0.01、0.08和0.05、0.02和0.03,脑干最大剂量的分别为0.13、1.20、1.72,脊髓最大剂量的分别为0.09、1.46、1.30、视交叉最大剂量的分别为0.03、0.22、0.01、左和右晶体最大剂量的分别为0.01和0.02、0.28和0.34、0.02和0.04。结论鼻咽癌调强放疗计划优化中子野面积和机器跳数参数的设置对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的影响远大于子野个数。因此减少子野个数和优先给出较好的子野面积和机器跳数可以减少治疗时间,同时改善放射生物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调强放射疗法 边际效应 子野个数 子野面积 子野机器跳数
原文传递
髓母细胞瘤不同放疗技术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夏东 吴稚冰 +5 位作者 马胜林 章霓 邓清华 赵春雷 唐荣军 赖建军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1-75,共5页
目的 比较髓母细胞瘤常规加速器不同三维放疗技术与断层治疗计划的剂量分布。方法 2011年12例髓母细胞瘤患者在CT模拟分段扫描后图像耦合,分别进行7个野三维适形放疗(3DCRT)、9和13个野调强放疗(IMRT)计划[全脑全脊髓(PTV)36 Gy,... 目的 比较髓母细胞瘤常规加速器不同三维放疗技术与断层治疗计划的剂量分布。方法 2011年12例髓母细胞瘤患者在CT模拟分段扫描后图像耦合,分别进行7个野三维适形放疗(3DCRT)、9和13个野调强放疗(IMRT)计划[全脑全脊髓(PTV)36 Gy,后颅窝加量至54 Gy],对PTV、危及器官剂量参数进行分析并与国外断层治疗计划比较。结果 3DCRT需设置3个中心,而IMRT只要2个中心。PTV剂量分布9个野IMRT好于3DCRT、13个野IMRT,靶区均匀性指数分别为0.93、0.82、0.89(F=6.17,P=0.02),靶区适形指数分别为0.97、 0.88、0.95(F=5.23,P=0.01)。9个野IMRT与断层治疗的剂量分布类似。结论 常规加速器全脑全脊髓9个野IMRT可达断层治疗剂量分布且简便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母细胞瘤 放疗疗法 放疗疗法 三维 放射疗法 断层 剂量分布
原文传递
肿瘤深部热疗智能温控系统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夏东 马胜林 +6 位作者 吴稚冰 张晓芸 周燕 赖建军 王诚 唐荣军 邓清华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44-1247,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深部热疗智能温控系统对胸部及腹部恶性肿瘤体表温度的监控效果。方法2015—2016年间将智能温控系统用于胸、腹部肿瘤热疗(实验组胸、腹部肿瘤分别为37、26例),将其和常规冷却水袋更换法(对照组胸、腹部肿瘤分别为37... 目的:探讨肿瘤深部热疗智能温控系统对胸部及腹部恶性肿瘤体表温度的监控效果。方法2015—2016年间将智能温控系统用于胸、腹部肿瘤热疗(实验组胸、腹部肿瘤分别为37、26例),将其和常规冷却水袋更换法(对照组胸、腹部肿瘤分别为37、25例)进行随机对比研究,观察两者在患者体表温度监控上的效果。结果实验组分别平均在热疗开始24.1、21.8 min时启动第1次冷却系统,平均启动次数均为2.5次;对照组在热疗开始平均33.1、33.8 min时患者自主提醒更换水袋,平均更换次数均为3.6次。第1次启动冷却系统和更换冷却水袋时胸组、腹组体表最高温度平均分别为38.5、39.3℃和39.1、40.4℃,胸部热疗组采用和未采用深部热疗智能温控系统分别有1例和4例出现≥Ⅱ度烫伤,腹组采用和未采用该系统分别出现0例和3出现≥Ⅱ度烫伤。结论深部热疗智能温控系统能比常规更换水袋冷却法提前发现患者体表高温区并进行冷却降温有效降低皮肤烫伤发生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热疗 皮肤损伤 温度控制
原文传递
等效均匀剂量的数理基础及在调强放疗应用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夏东 狄小云 +3 位作者 王诚 朱远 陈维军 马胜林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90-394,共5页
目的 对等效均匀剂量(EUD)的数理特征在调强放疗(IMRT)临床应用中的意义进行研究。方法 用数学方法和MATLAB数值分析软件对d值趋向+∞、-∞、0、1情况下EUD的特征进行分析。在随机选取的两组IMRT病例计划中,分别用基于DVH和EUD的... 目的 对等效均匀剂量(EUD)的数理特征在调强放疗(IMRT)临床应用中的意义进行研究。方法 用数学方法和MATLAB数值分析软件对d值趋向+∞、-∞、0、1情况下EUD的特征进行分析。在随机选取的两组IMRT病例计划中,分别用基于DVH和EUD的优化方法对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进行逆向设计,对两者在计划剂量分布、优化效率、约束条件、复杂性等指标进行比较,同时利用数学分析结果考察基于EUD优化中α不同取值对计划结果的影响。结果 分析结果表明α取值与EUD表达有直接关系,两种分析结果一致。用EUD方法优化时,当靶区和危及器官α值分别设置在-∞α〈0、α=1、0〈α〈+∞(α≠1)时,该器官EUD分别表现为接近最小剂量、平均剂量和最大剂量。当α:0时,EUD收敛于吸收剂量的几何平均值,其临床意义和用途需要进一步分析研究。两组病例IMRT计划研究表明,在f用EUD优化过程中调整权重W和α值可使优化系统用较少次数迭代计算得到满意剂量分布,靶区和危及器官的EUD在不同α值下表达不同。结论 EUD数理特征的研究使EUD优化IMRT计划对不同组织设置α值提供了数理依据,α的赋值能较大影响靶区和危及器官中EUD的表达,对计划结果、优化重点、优化效率都有明显影响,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效均匀剂量 数理特征 临床价值
原文传递
SRT中基于不同时相合成ITV几何差异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夏东 邓清华 +6 位作者 张丽丹 任垚 顾佳乐 马胜林 吴稚冰 王佳浩 李刚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88-692,共5页
目的:研究NSCLC的SRT中基于四维CT不同ITV合成策略的几何差异性。方法对我院2013—2014年间收治的16例具有胸部SRT指征的NSCLC患者行4DCT扫描,比较目前基于全时相勾画合成(金标准)得到的IGTV10、EE或EI时相合成得到的IGTVEI+EE、MI... 目的:研究NSCLC的SRT中基于四维CT不同ITV合成策略的几何差异性。方法对我院2013—2014年间收治的16例具有胸部SRT指征的NSCLC患者行4DCT扫描,比较目前基于全时相勾画合成(金标准)得到的IGTV10、EE或EI时相合成得到的IGTVEI+EE、MIP重建序列MIP勾画合成得到的 IGTVMIP、AVG 重建时相勾画方法得到的 IGTVAVG ,韩国顺天乡大学4个时相确定IGTVyeo,以及我们提出的基于奇数或偶数时相勾画合成的IGTVODD、IGTVEVEN方法同IGTV10的MI、DI和体积差异,分析筛选出对肿瘤运动相关特性相对不敏感的 ITV 合成方法。组内、组间数据行Student?Newman?Keulsa 检验,同时用多参数回归分析肿瘤三维运动量、肿瘤体积和MI和DI相关性。结果患者肿瘤中心平均三维运动幅度1.23 cm (0.25~5.53 cm),三维运动矢量分别为左右3.5 mm (1.4~8.4 mm),前后4.5 mm (1.1~8.6 mm),上下9.5 mm (0~10 mm)。 IGTVMIP、IGTVAVG、IGTVEI+EE、IGTVyeo、IGTVODD、IGTVEVEN、IGTV10之间平均MI分别为0.69、0.62、0.80、0.86、0.93、0.91(P=0.006);平均DI分别为0.98、0.98、0.97、0.97、0.99、0.98(P=0.130),IGTVx 体积相比IGTV10分别偏小25.7%、35.6%、17.9%、12.8%、3.6%、4.8%( P=0.000)。通过回归分析得到肿瘤大小、肿瘤运动幅度不是基于奇数或偶数时相形成ITV的影响因素。结论基于奇数或偶数时相确定ITV方法对肿瘤所在位置及肿瘤运动幅度等因素不敏感,具有较好临床可靠性和较高勾画效率,在无弹性形变配准的放疗单位可作为胸部SRT靶区勾画推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立体定向放射疗法 内靶体积 几何差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