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2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滞胃痛颗粒治疗急性胃炎大鼠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王帅 王亮 +8 位作者 秦鑫鹏 韩凌 包永睿 李天娇 王萍 杨洋 张涛 魏玮 孟宪生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1期84-89,共6页
目的探讨气滞胃痛颗粒对大鼠急性胃炎的治疗作用,初步揭示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6只雄性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和气滞胃痛颗粒低、中、高剂量组,每组各8只。采用70%乙醇诱导大鼠急性胃炎模型,给药治疗后HE染色观... 目的探讨气滞胃痛颗粒对大鼠急性胃炎的治疗作用,初步揭示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6只雄性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和气滞胃痛颗粒低、中、高剂量组,每组各8只。采用70%乙醇诱导大鼠急性胃炎模型,给药治疗后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胃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SOD、TGF-β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胃组织INOS、HIF-1α、IFNG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气滞胃痛颗粒组大鼠治疗后,急性胃炎大鼠胃出血斑点较模型组有了较大改善,胃部褶皱逐渐恢复,色泽更为光亮。胃组织结构基本完整,主细胞数量略有缺失,组织间隙分布有少量血细胞,无炎性细胞浸润,整体结构比较完整。大鼠血清中TNF-α和TGF-β的含量均明显下降(P<0.05),SOD的含量则明显上升(P<0.05)。胃组织INOS、HIF-1α、IFNG(IFN-γ)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气滞胃痛颗粒对大鼠急性胃炎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与HIF-1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滞胃痛颗粒 急性胃炎 HIF-1信号通路 作用机制
下载PDF
页岩数字岩心重构与水力压裂数值试验
2
作者 姚明宇 李天娇 +3 位作者 丛文雨 师耀利 夏英杰 唐春安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6-566,共11页
为了实现对深部页岩油储层水力裂缝扩展规律的精细研究,以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陆相页岩油储层下甜点主要油层段为研究对象,对3684.62~3705.70 m深度范围内的20组页岩样品进行扫描并构建数字岩心,开展水力压裂数值试验.试验获得了各模... 为了实现对深部页岩油储层水力裂缝扩展规律的精细研究,以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陆相页岩油储层下甜点主要油层段为研究对象,对3684.62~3705.70 m深度范围内的20组页岩样品进行扫描并构建数字岩心,开展水力压裂数值试验.试验获得了各模型的破裂压力和水力裂缝扩展路径.结果表明:破裂压力随孔隙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脆性矿物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增加,和石英体积分数呈现较明显的线性关系.水力裂缝在孔隙位置起裂,连通独立的孔隙区域并沿着贯通的孔隙区域继续扩展.在远离孔隙区域时,水力裂缝主要沿垂直于最小主应力方向延伸.水力裂缝的复杂程度均随石英体积分数和孔隙度的增加而增加,但也会受到矿物分布形态的影响.当石英体积分数或孔隙度较高且呈现大面积连通分布时,水力裂缝的扩展受到抑制,水力压裂的增渗改造效果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矿物组分 数字岩心 水力压裂 页岩油储层 真实破裂过程分析
下载PDF
基于UPLC-QQQ-MS技术的仙灵脾颗粒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3
作者 王月鑫 王帅 +4 位作者 杨欣欣 李天娇 赵琳 包永睿 孟宪生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4期930-936,共7页
目的 研究仙灵脾颗粒中主要成分在大鼠血浆内的药代动力学及整合药代动力学行为,以探讨其长期临床用药时间间隔的合理性。方法 取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组后给予给药组大鼠仙灵脾颗粒8.1 g/(kg·d),连续给药7 d后,于给药前及给药后0... 目的 研究仙灵脾颗粒中主要成分在大鼠血浆内的药代动力学及整合药代动力学行为,以探讨其长期临床用药时间间隔的合理性。方法 取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组后给予给药组大鼠仙灵脾颗粒8.1 g/(kg·d),连续给药7 d后,于给药前及给药后0.25、0.5、1、2、3、4、6、8、12 h大鼠眼眶后静脉丛取血0.5 mL,通过UPLC-QQQ-MS技术测定大鼠血浆内不同时间点淫羊藿属苷A、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淫羊藿苷、宝藿苷Ⅱ、淫羊藿次苷Ⅰ及宝藿苷Ⅰ的血药浓度,并分别赋予8个成分抗骨质疏松药效权重系数进行整合,采用DAS 3.2.8软件计算血浆药代动力学参数并得到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结果 大鼠连续多次给药后,8种成分在血浆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t_(max)均为0.5 h,C_(max)为1.36~48.76ng·mL^(-1),t_(1/2)为8.50~81.40 h,AUC_(0~t)为14.52~138.19 ng·mL^(-1)·h,MRT_(0~t)为3.27~5.96 h;扣除0 h时间点血药浓度后所有成分在血浆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t_(max)均为0.5 h,C_(max)为0.18~40.37 ng·mL^(-1),t_(1/2)为1.00~3.00 h,AUC_(0~t)为0.40~37.49 ng·mL^(-1)·h,MRT_(0~t)为1.51~4.41 h;8种成分赋予抗骨质疏松药效权重后,整合药代动力学参数:t_(max)=0.5h、t_(1/2)=(1.92±0.42)h。结论 通过对仙灵脾颗粒血浆内药代动力学进行研究,阐明了其临床给药时间间隔的合理性,同时为仙灵脾颗粒抗骨质疏松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依据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灵脾颗粒 黄酮类 UPLC-QQQ-MS 药物代谢规律 整合药代动力学
原文传递
不同基原淫羊藿和巫山淫羊藿药材的化学成分差异研究
4
作者 田祥木 李天娇 +4 位作者 李强 杨欣欣 王帅 包永睿 孟宪生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2期368-375,共8页
目的通过UPLC-Q-TOF-MS技术,探讨不同基原淫羊藿和巫山淫羊藿的药材体外化学成分的差异,为淫羊藿及巫山淫羊藿药材鉴定及质量控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Agilent SBC_(18)(2.1 mm×100 mm,2.7μm)色谱柱,以0.1%甲酸水溶液-甲醇(+)及水-... 目的通过UPLC-Q-TOF-MS技术,探讨不同基原淫羊藿和巫山淫羊藿的药材体外化学成分的差异,为淫羊藿及巫山淫羊藿药材鉴定及质量控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Agilent SBC_(18)(2.1 mm×100 mm,2.7μm)色谱柱,以0.1%甲酸水溶液-甲醇(+)及水-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1)。质谱采用电喷雾(ESI)离子源,在正、负离子模式下进行数据采集。通过保留时间、相对分子质量及二级碎片离子对巫山淫羊藿、淫羊藿、柔毛淫羊藿、箭叶淫羊藿及朝鲜淫羊藿药材中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并基于所鉴定出的化合物对不同基原淫羊藿及巫山淫羊藿药材的化学成分通过SIMCA软件进行差异分析。结果不同基原淫羊藿及巫山淫羊藿药材中共鉴定出朝霍定A、朝霍定B、朝霍定C、淫羊藿苷等37种化学成分,经过对比发现不同基原的淫羊藿及巫山淫羊藿药材中淫羊藿定L、2''-鼠李糖基淫羊藿次苷Ⅱ、木兰花碱等12种成分的相对含量具有明显差异,差异化合物经鉴定主要为黄酮类化合物。结论本试验所发现的差异化合物可以作为区分不同基原淫羊藿及巫山淫羊藿药材的指标,这5种药材的鉴别和质量控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 UPLC-Q-TOF-MS 不同基原 化学成分
原文传递
UPLC-Q-TOF-MS/MS法快速鉴定加味八珍益母膏化学成分
5
作者 王英力 杨欣欣 +3 位作者 李天娇 王帅 包永睿 孟宪生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2期358-367,共10页
目的采用UPLC-Q-TOF-MS/MS法分析加味八珍益母膏的化学成分,为加味八珍益母膏的质量控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Agilent Poroshell SB-C_(18)(100 mm×4.6 mm,2.7μm)色谱柱,正离子模式下流动相系统为0.2%甲酸溶液(A)-甲醇(B),负离子模... 目的采用UPLC-Q-TOF-MS/MS法分析加味八珍益母膏的化学成分,为加味八珍益母膏的质量控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Agilent Poroshell SB-C_(18)(100 mm×4.6 mm,2.7μm)色谱柱,正离子模式下流动相系统为0.2%甲酸溶液(A)-甲醇(B),负离子模式下流动相系统为水(A)-甲醇(B)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4 mL·min^(-1),柱温为30℃,分别采用正、负离子模式扫描,结合文献检索和对照品比对分析加味八珍益母膏中的化学成分。结果共鉴别出140个化合物,包括有机酸及其衍生物48个,黄酮类成分32个,生物碱类成分4个,糖及糖苷类成分10个,萜类成分19个,其他类成分27个。结论确定了加味八珍益母膏所含有的主要化学成分,可为后续加味八珍益母膏的质量控制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八珍益母膏 UPLC-Q-TOF-MS/MS 化学成分
原文传递
河南漯河小麦和玉米轮作田瓢虫科天敌种类及种群动态
6
作者 李天奇 李天娇 +5 位作者 陈琦 侯艳红 陈莉 杜梦园 师兴凯 李世民 《山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102-108,共7页
为了解河南漯河小麦和玉米轮作模式下瓢虫科天敌种类,明确优势种及发生消长动态,为保护瓢虫资源及开展生物防治提供数据支撑,试验于2018—2022年选取小麦和玉米轮作田定点开展了瓢虫科天敌资源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小麦和玉米轮作... 为了解河南漯河小麦和玉米轮作模式下瓢虫科天敌种类,明确优势种及发生消长动态,为保护瓢虫资源及开展生物防治提供数据支撑,试验于2018—2022年选取小麦和玉米轮作田定点开展了瓢虫科天敌资源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小麦和玉米轮作田,漯河本地瓢虫科天敌种类主要有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和红环瓢虫(Rodolia limbata)。红环瓢虫为漯河瓢虫科新记录种,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为优势种;不同作物类型、不同年份,优势种不同。由发生动态可知,河南漯河小麦和玉米轮作田瓢虫科天敌有3个高峰期,分别在5月上旬、7月和8月下旬至9月下旬,其中第3个高峰期瓢虫数量最多、占监测总虫量的69.20%,高峰日最高百株虫量达336头。麦田瓢虫始见期最早在3月上旬,最晚在4月下旬,玉米收获前玉米植株上尚有大量瓢虫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瓢虫 异色瓢虫 龟纹瓢虫 红环瓢虫 种群动态 小麦和玉米轮作田
下载PDF
生物膜仿生纳米制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强 罗曦 +3 位作者 包永睿 王帅 李天娇 孟宪生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44-552,共9页
生物膜仿生纳米制剂有低免疫原性、高靶向性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可避免被内皮网状系统清除,使其在体内血液循环时间更长。本文主要综述了生物膜仿生纳米制剂的主要类型及各自的优缺点,包括肿瘤细胞膜、红细胞膜、血小板膜、白细胞... 生物膜仿生纳米制剂有低免疫原性、高靶向性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可避免被内皮网状系统清除,使其在体内血液循环时间更长。本文主要综述了生物膜仿生纳米制剂的主要类型及各自的优缺点,包括肿瘤细胞膜、红细胞膜、血小板膜、白细胞膜、干细胞膜、细胞外囊泡(外泌体、微囊泡及凋亡小体)、内质网膜以及复合生物膜等。同时针对生物膜仿生纳米制剂的研究现状,对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生物膜仿生纳米制剂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纳米药物 仿生递药系统 生物膜 靶向治疗
下载PDF
基于双波长等基线差示融合图谱的中药黄芩“质-量”双标质量分析方法研究
8
作者 张强 罗曦 +4 位作者 李天娇 王帅 包永睿 关欣 孟宪生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68-975,共8页
建立了以对照药材为基准物质的定性和不依赖多种对照品定量的黄芩药材“质-量”双标控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以对照药材为基准物质建立了黄芩特征图谱,通过鉴定特征峰的化学成分,共确定了11个共有特征峰,通过质谱鉴定出... 建立了以对照药材为基准物质的定性和不依赖多种对照品定量的黄芩药材“质-量”双标控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以对照药材为基准物质建立了黄芩特征图谱,通过鉴定特征峰的化学成分,共确定了11个共有特征峰,通过质谱鉴定出黄岑药材的8个成分,经对照品比对,指认出共有特征峰中的4个化学成分,分别为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以及汉黄芩素。通过对照药材和供试药材特征峰的相似度,可明确药材真伪,即“质”,结果显示各批次供试药材与黄芩对照药材的相似度均大于0.990;对内标成分“黄芩苷”进行准确定量,以内标成分计算不同批次供试品中各特征峰的相对含量,取“平均数-标准差”作为特征峰化学成分相对于内标物质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下限,依据特征峰相对含量下限明确黄芩药材优劣,即“量”。该方法不依赖多种对照品,能清晰、快速地判断药材的真伪优劣,可为黄芩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对照药材 质量控制 特征图谱 黄芩苷 双波长等基线差示融合
下载PDF
警惕南方黏虫传入我国
9
作者 李红梅 王美鸷 +3 位作者 李天娇 阴珂珂 谷昊婧 张峰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89-394,共6页
原产于美洲热带的南方黏虫Spodoptera eridania(Stoll)是一种多食性的农业害虫。2016年南方黏虫入侵到非洲4个国家,对木薯和番茄等作物造成了严重危害,目前在我国尚未发现该害虫及相关报道。本文综述了南方黏虫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 原产于美洲热带的南方黏虫Spodoptera eridania(Stoll)是一种多食性的农业害虫。2016年南方黏虫入侵到非洲4个国家,对木薯和番茄等作物造成了严重危害,目前在我国尚未发现该害虫及相关报道。本文综述了南方黏虫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以及防治措施,为我国今后南方黏虫的检测、监测和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从适生性度看,南方黏虫的寄主植物在我国广泛分布;我国也存在气候环境与该虫生存条件相似的地区,且寄主植物所在区域的气候条件同样适于南方黏虫的生长发育。伴随着国际贸易和其自身强大的迁飞能力,南方黏虫具有入侵我国的可能性。因此,有必要对其入侵我国的威胁提出预警,加强边境口岸检疫是防范该虫入侵的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黏虫 入侵 形态特征 木薯 检疫
下载PDF
2012—2021年青藏高原牦牛源沙门菌流行病学调查
10
作者 班马泽郎 李天娇 +9 位作者 周赛赛 吴丹 卢姊豪 宋仁德 罗晓林 赵索南 马进寿 参木友 石红梅 索朗斯珠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206,共5页
为了明确青藏高原地区牦牛感染沙门菌(SE)情况,该研究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对2012—2021年采集自西藏、青海、甘肃、四川1725份牦牛血清样品进行SE抗体检测。结果显示:1725份牦牛血清中检测出SE抗体总阳性率为23.54%(406/1725),西藏... 为了明确青藏高原地区牦牛感染沙门菌(SE)情况,该研究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对2012—2021年采集自西藏、青海、甘肃、四川1725份牦牛血清样品进行SE抗体检测。结果显示:1725份牦牛血清中检测出SE抗体总阳性率为23.54%(406/1725),西藏地区牦牛SE阳性率与其他地区相比较高;2012—2021年青藏高原地区牦牛血清SE抗体年阳性率分别为7.35%、46.02%、15.31%、17.68%、8.79%、19.84%、6.04%、23.64%、14.81%、74.64%;牦牛在不同海拔感染SE的阳性率分别为13.67%(2900~3400 m)、14.61%(3400~3900 m)、28.62%(3900~4400 m)、34.72%(4400 m以上);不同性别牦牛感染SE平均阳性率分别为公(25.61%)、母(21.99%);4省牦牛感染SE阳性率分别为西藏(27.67%)、青海(13.50%)、甘肃(13.33%)、四川(1.89%)。本研究结果可为了解青藏高原牦牛SE病的流行病学情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牦牛 沙门菌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全过程项目管理合同风险防范分析
11
作者 李天娇 陈晓华 李旭日 《中国招标》 2024年第4期120-122,共3页
全过程项目管理合同在工程项目中起着重要作用,它规定了咨询服务的范围、义务和权益,对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和双方合作的良好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分析合同签订过程中的法律、商业和技术等方面的条款及风险管理,提出存在的问题及... 全过程项目管理合同在工程项目中起着重要作用,它规定了咨询服务的范围、义务和权益,对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和双方合作的良好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分析合同签订过程中的法律、商业和技术等方面的条款及风险管理,提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旨在帮助相关各方在签订全过程项目管理合同时避免潜在风险和纠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同签订 法律风险 解决方案 风险规避
下载PDF
中国航空物流发展趋势分析
12
作者 李天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2024年第4期0198-0201,共4页
近年来,中国航空物流行业经历了快速发展,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技术水平逐步提升。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国际环境的变化,中国航空物流行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推动中国航空物流行业持续、... 近年来,中国航空物流行业经历了快速发展,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技术水平逐步提升。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国际环境的变化,中国航空物流行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推动中国航空物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本文深入分析了中国航空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从市场规模、基础设施、技术水平、政策支持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全面梳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中国航空物流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智能化、信息化、绿色环保和国际化等方面,以期为中国航空物流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物流 中国 发展趋势
下载PDF
生物技术在玉米育种过程中的应用
13
作者 李天娇 代力强 《黑龙江粮食》 2024年第1期66-68,共3页
玉米作为全球范围内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具有的高营养价值使得其育种工作尤为关键。为了培育出产量高、品质优良、具备抗病和逆境耐受性的新品种,生物技术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其中,分子标记、染色体操纵和基因工程等先进技术在玉米... 玉米作为全球范围内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具有的高营养价值使得其育种工作尤为关键。为了培育出产量高、品质优良、具备抗病和逆境耐受性的新品种,生物技术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其中,分子标记、染色体操纵和基因工程等先进技术在玉米育种中扮演着核心角色,这些方法不仅提高了育种的精确性和效率,也极大地促进了作物性状的改良。本文旨在深入分析生物技术的最新发展,特别是它们在农业作物改良中的应用,并着重讨论这些技术如何在玉米育种中发挥关键作用,期望为从事相关研究和实践的专业人士提供参考和借鉴,以更好地促进玉米生产的持续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技术 玉米育种技术 应用研究
原文传递
基于全时段多波长融合特征定量指纹图谱的满药仙灵脾颗粒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于洋 王帅 +4 位作者 李天娇 赵琳 包永睿 张秀君 孟宪生 《中南药学》 CAS 2023年第3期771-776,共6页
目的建立全时段多波长融合特征定量指纹图谱,为仙灵脾颗粒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70 nm、327 nm、353 nm 3个波长,建立10批仙灵脾颗粒的高效液相(HPLC)指纹图谱,确定18个共有峰,通过对照品指认出8个成分;指纹图谱与多指标成分... 目的建立全时段多波长融合特征定量指纹图谱,为仙灵脾颗粒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70 nm、327 nm、353 nm 3个波长,建立10批仙灵脾颗粒的高效液相(HPLC)指纹图谱,确定18个共有峰,通过对照品指认出8个成分;指纹图谱与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结合,建立全时段多波长融合特征定量指纹图谱,并将8个成分进行相对于内标物柚皮苷的含量测定;同时选取5个批次的仙灵脾颗粒,对其8个成分进行绝对定量,确定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的误差率。结果建立了全时段多波长融合特征定量指纹图谱,运用其对仙灵脾颗粒指认出的成分进行相对定量,其结果与绝对定量相比,误差率小于5%。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仙灵脾颗粒的质量控制,并为中药复方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药 仙灵脾颗粒 指纹图谱 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 全时段多波长融合特征定量指纹图谱 质量控制方法
原文传递
肠道菌群对肝癌的作用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秦妍 包永睿 +3 位作者 王帅 李天娇 张秀君 孟宪生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9期1327-1332,共6页
肠道菌群在生理条件下与宿主细胞存在着平衡的共生关系,始终处于动态、复杂的人体生态系统中,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失衡的微生态系统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疾病的发生,人体肠道菌群的组成结构、菌群多样化也会随之改... 肠道菌群在生理条件下与宿主细胞存在着平衡的共生关系,始终处于动态、复杂的人体生态系统中,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失衡的微生态系统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疾病的发生,人体肠道菌群的组成结构、菌群多样化也会随之改变。肠道细菌及其代谢物一方面通过影响肠上皮功能障碍以及胆汁酸代谢影响相关信号通路从而引发肝癌,另一方面通过肠-肝轴循环进入肝脏激活炎症反应相关信号通路从而促进肝癌的进展。目前,针对肠道菌群治疗肝癌的策略主要包括益生菌、粪便移植以及中医药治疗。现对肠道菌群对肝癌的发生发展机制以及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未来早期诊断、治疗肝癌患者,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肝癌 机制 肝-肠轴 胆汁酸代谢 炎症反应 信号通路 微生态系统
下载PDF
基于3D肿瘤模型和网络药理学的威灵仙粗提物体外抗肺癌药效及潜在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诚毅 秦鑫鹏 +4 位作者 包永睿 王帅 李天娇 孟宪生 于睿 《中南药学》 CAS 2023年第4期903-910,共8页
目的基于3D肿瘤细胞模型和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威灵仙体外抗肺癌的药效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人肺癌细胞系A549建立体外3D肺癌模型,以依托泊苷作为阳性对照组,对水、30%乙醇、60%乙醇、70%乙醇、90%乙醇提取得到的威灵仙粗提物进行... 目的基于3D肿瘤细胞模型和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威灵仙体外抗肺癌的药效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人肺癌细胞系A549建立体外3D肺癌模型,以依托泊苷作为阳性对照组,对水、30%乙醇、60%乙醇、70%乙醇、90%乙醇提取得到的威灵仙粗提物进行体外药效学研究。通过多种数据库筛选出药物和肺癌的核心靶点,并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因子。结果挖掘出威灵仙活性成分33个,核心成分3种,为Hederagenin、2-Deoxy-D-Ribono-1、beta-sitosterol,排名靠前的靶点为CASP3、PTGS2、IL6、TNF,推测为核心靶点。GO功能富集共筛选得到171个条目,KEGG通路富集共筛选出56条通路。ATP检测结果显示各2D、3D细胞模型处理组IC_(50)值分别为:依托泊苷(41.98±1.15),(118.63±3.93)μmol·L^(-1);水提取物(0.89±0.04),(6.37±0.78)mg·mL^(-1);30%醇提物(0.64±0.02),(5.40±0.78)mg·mL^(-1);60%醇提物(0.45±0.01),(4.30±1.16)mg·mL^(-1);70%醇提物(0.37±0.02),(3.24±0.85)mg·mL^(-1);90%醇提物(0.60±0.03),(5.46±1.47)mg·mL^(-1)。HE染色结果显示,肿瘤细胞核皱缩及胞质减少程度强弱顺序为70%醇提物>依托泊苷处理组>60%醇提物>90%醇提物>30%醇提物>水提物。免疫细胞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各给药组均有肿瘤细胞核皱缩且P53表达量显著减少(P<0.05)。ELISA结果显示,威灵仙70%醇提物和60%醇提物均对Bax-Bcl-2-Caspase-3信号通路产生显著影响(P<0.05)。结论各组威灵仙粗提物均对人A5493D模型有一定的活性抑制作用,其中70%醇提物效果最佳,60%醇提物次之,这种抑制作用可能与其上调Bax、Caspase-3含量,下调Bcl-2含量相关,即威灵仙粗提物可能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灵仙 肺癌 3D细胞模型 网络药理学
原文传递
鼻渊通窍颗粒全时段等基线多波长融合指纹图谱研究及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17
作者 邓一飞 包永睿 +9 位作者 王帅 李天娇 王义明 罗国安 孟宪生 英锡相 张贵民 关永霞 程国良 李冰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84-1295,共12页
目的构建鼻渊通窍颗粒的全时段等基线多波长融合指纹图谱,并对其质量标志物(QMarker)进行分析预测。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结合多波长融合技术,对3波长(286 nm、300 nm、330 nm)的色谱数据利用计算机编程软件实现多波长融合,建立同... 目的构建鼻渊通窍颗粒的全时段等基线多波长融合指纹图谱,并对其质量标志物(QMarker)进行分析预测。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结合多波长融合技术,对3波长(286 nm、300 nm、330 nm)的色谱数据利用计算机编程软件实现多波长融合,建立同时反映3个波长信息的指纹图谱,并利用相关文献和数据库预测鼻渊通窍颗粒潜在的有效物质、靶点和通路,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最后基于“五原则”预测鼻渊通窍颗粒的Q-Marker。结果建立了鼻渊通窍颗粒全时段等基线多波长融合指纹图谱,确定了22个共有峰并指认出14个化学成分;通过网络药理学构建了包含鼻渊通窍颗粒16个成分、44个靶点、20条相关通路的“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分析得出以上16种成分均可能为鼻渊通窍颗粒的有效物质;通过“五原则”对Q-Marker进行预测,发现绿原酸、阿魏酸、连翘酯苷A、黄芩苷、盐酸麻黄碱、丹酚酸B、蒙花苷、盐酸伪麻黄碱基本满足“五原则”,建议将以上8种成分作为鼻渊通窍颗粒的Q-Marker。结论本研究利用全时段等基线多波长融合,成功构建了鼻渊通窍颗粒的指纹图谱,并预测了Q-Marker,可为鼻渊通窍颗粒质量的全面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渊通窍颗粒 指纹图谱 多波长融合 网络药理学 Q-Marker
下载PDF
UPLC⁃Q⁃TOF⁃MS/MS法分析鼻渊通窍颗粒化学成分
18
作者 李晓晨 王帅 +9 位作者 李天娇 赵琳 包永睿 孟宪生 王义明 罗国安 张贵民 关永霞 程国良 李冰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137-3143,共7页
目的建立UPLC-Q-TOF-MS/MS法分析鼻渊通窍颗粒化学成分。方法该药物甲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Agilent poroshell 120 SB-C_(18)色谱柱(100 mm×2.1 mm,2.7μm);流动相0.1%甲酸-甲醇,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4 mL/min;柱温30℃;电喷雾(ESI)... 目的建立UPLC-Q-TOF-MS/MS法分析鼻渊通窍颗粒化学成分。方法该药物甲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Agilent poroshell 120 SB-C_(18)色谱柱(100 mm×2.1 mm,2.7μm);流动相0.1%甲酸-甲醇,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4 mL/min;柱温30℃;电喷雾(ESI)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通过保留时间、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和二级质谱裂解碎片,对所得成分的主要色谱峰进行鉴定。结果共鉴定出103种化学成分,包括29种黄酮类、19种萜类、12种木脂素类、11种香豆素类、9种醌类。结论该方法能全面地表征鼻渊通窍颗粒中的化学成分并进行结构多层级研究,初步阐明该颗粒剂的化学成分轮廓,可为该复方的成分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渊通窍颗粒 化学成分 UPLC-Q-TOF-MS/MS
下载PDF
基于多个特征成分“质-量”双标的荆芥穗质量分析方法研究
19
作者 贾梦楠 李天娇 +2 位作者 包永睿 王帅 孟宪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506-3514,共9页
目的建立以对照药材为基准物质定性和不依赖多种对照品定量的荆芥穗药材“质-量”分析方法。方法采用HPLC技术,以对照药材为基准物质建立荆芥穗特征图谱,通过Q-TOF-MS技术,鉴定共有峰的化学成分,以对照药材和供试药材特征峰的相似度,明... 目的建立以对照药材为基准物质定性和不依赖多种对照品定量的荆芥穗药材“质-量”分析方法。方法采用HPLC技术,以对照药材为基准物质建立荆芥穗特征图谱,通过Q-TOF-MS技术,鉴定共有峰的化学成分,以对照药材和供试药材特征峰的相似度,明确药材真伪,即“质”;对内标成分“胡薄荷酮”进行准确定量,以内标成分计,计算不同批次供试品中各特征峰的相对含量,取“平均数-标准差”作为特征峰化学成分相对于内标物质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下限,依据特征峰相对含量下限明确荆芥穗药材优劣,即“量”。采用HPLC技术建立荆芥穗对照药材的特征图谱,将其与供试药材图谱进行比对来辨别药材的真伪,即“质”;采用内标物质对特征峰化学成分进行相对定量来区分药材的优劣,即“量”。结果建立的特征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符合方法学考察要求;确定了11个共有色谱峰,鉴定出了6个化学成分,分别为木犀草苷、橙皮苷、木犀草素-7-O-葡萄糖醛酸苷、木犀草素、香叶木素、胡薄荷酮,各荆芥穗供试药材与荆芥穗对照药材的相似度均大于0.90;规定了荆芥穗药材特征峰化学成分相对含量下限。结论该方法不依赖多种对照品,能清晰、快速地判断药材的真伪优劣,为荆芥穗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芥穗 对照药材 质量控制 特征图谱 胡薄荷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