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与其临床特征的关系
1
作者 李妙嫦 林俏明 梁玉婵 《系统医学》 2023年第6期77-80,共4页
目的探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 myelitis optical spectrum disorders,NMOSD)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tatinC,CysC)水平及同患者临床特征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于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50例NMOSD患者... 目的探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 myelitis optical spectrum disorders,NMOSD)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tatinC,CysC)水平及同患者临床特征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于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50例NMOSD患者纳入NMOSD组,选取同期50名体检健康者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CysC水平、脑脊液白细胞数以及脑脊液蛋白;针对NMOSD组根据临床特征分成不同亚组,对比血清CysC测定结果;分析血清CysC水平与AQP4抗体滴度、脑脊液白细胞数、脑脊液蛋白含量、ED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NMOSD组血清CysC为(0.42±0.08)mg/L低于对照组(0.81±0.1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066,P<0.05);AQP4-IgG高滴度组CysC水平低于低滴度组,脑脊液白细胞数增高组血清CysC水平低于脑脊液白细胞数正常组,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组CysC水平低于脑脊液蛋白含量正常组,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5分组血清CysC水平低于EDSS<5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ysC水平与AQP4抗体滴度、脑脊液白细胞数、脑脊液蛋白含量呈负相关(P<0.05),与EDSS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NMOSD患者血清CysC水平降低,血清CysC水平同患者AQP4抗体滴度、脑脊液白细胞数、脑脊液蛋白含量、神经功能预后等临床特征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血清胱抑素C 临床特征
下载PDF
阿加曲班联合尤瑞克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探讨 被引量:7
2
作者 李妙嫦 梁玉婵 黄根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第11期107-109,共3页
目的分析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阿加曲班联合尤瑞克林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116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尤瑞克林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加曲班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 目的分析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阿加曲班联合尤瑞克林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116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尤瑞克林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加曲班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MBI)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NIHSS评分(10.42±1.25)分、mRS评分(1.50±0.42)分低于对照组的(11.32±1.48)、(1.70±0.27)分,MBI评分(68.62±8.39)分高于对照组的(64.27±8.6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3.4%与对照组的6.9%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阿加曲班联合尤瑞克林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单独使用尤瑞克林更为有效,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明显,生活质量得以提升,且该药物联合使用安全性高,具有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加曲班 尤瑞克林 脑梗死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联合丁苯肽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妙嫦 黄燕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第19期128-129,共2页
目的:针对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联合丁苯肽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本研究选取2015年2月-2018年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单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研... 目的:针对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联合丁苯肽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本研究选取2015年2月-2018年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单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肽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预后NIHSS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有明显降低,且研究组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二萜内酯注射液联合丁苯肽氯化钠注射液的治疗方法,针对脑梗死具有更为优良的效果,治疗总有效率较高,预后神经缺损情况改善明显,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 丁苯肽 脑梗死 疗效
下载PDF
不同类型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LPA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妙嫦 黄燕 《临床医学工程》 2012年第8期1306-1307,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溶血磷脂酸(LPA)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出血性卒中组28例和缺血性卒中组32例。入院当天(发病7天内)以ELISA法测定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LPA水平,所有患者...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溶血磷脂酸(LPA)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出血性卒中组28例和缺血性卒中组32例。入院当天(发病7天内)以ELISA法测定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LPA水平,所有患者采用中国卒中量表(CSS)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析急性脑卒中LPA水平与脑卒中各类型、初发/复发、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结果①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LP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缺血性卒中组患者血清LPA水平明显高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P<0.05);②复发组脑卒中患者血清LPA水平比初发组明显增加(P<0.05);③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LPA水平随神经功能缺损CSS评分的增高而增高(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LPA水平明显增高,尤其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更为明显,可作为判断脑卒中患者病情诊断、严重程度及再发风险的血液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类型 溶血磷脂酸 预后
下载PDF
脑血管病及血管性危险因素与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妙嫦 梁玉婵 林俏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17期25-27,共3页
目的分析脑血管病及血管性危险因素与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60例脑血管病患者,以是否存在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为准分为对照组(无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和研究组(存在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各30例。回顾性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年龄分... 目的分析脑血管病及血管性危险因素与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60例脑血管病患者,以是否存在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为准分为对照组(无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和研究组(存在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各30例。回顾性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年龄分布情况、脑血管病面积、损伤半球情况及脑血管损伤部位。结果研究组70~79岁患者占比56.67%高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一般损伤患者占比低于对照组,腔隙性损伤、大面积损伤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双侧半球损伤患者占比70.00%高于对照组的4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基底节损伤发生率70.00%高于对照组的4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血管病患者,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与高龄、大面积损伤、双侧半球损伤、基底节损伤等因素相关,这些因素均为血管性危险因素,应予以重视,避免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血管性危险因素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
下载PDF
基于血浆FIB水平调整降纤酶剂量方案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疗效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妙嫦 黄燕 《临床医学工程》 2012年第7期1154-1155,1158,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调整降纤酶剂量方案在急性脑梗死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降纤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只接受神经内科急性脑梗死基础治疗。降纤酶组除接受基础治疗外... 目的探讨基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调整降纤酶剂量方案在急性脑梗死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降纤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只接受神经内科急性脑梗死基础治疗。降纤酶组除接受基础治疗外,还加用基于血浆FIB水平调整降纤酶剂量的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临床疗效评价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①两组治疗前一般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降纤酶组血浆PT、APTT明显延长(P<0.05),FIB显著下降(P<0.05);③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降纤酶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下降(P<0.05);④治疗后降纤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⑤两组并发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基于血浆FIB水平调整降纤酶方案可快速平稳降低患者FIB水平,降低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急性脑梗死治疗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降纤酶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乡土阔叶树种在碳汇造林中的应用及优势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妙嫦 《林业科技情报》 2021年第1期33-35,共3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步暴露出了许多的生态环境问题。而为了维持生态的平衡,就要提高植树造林的力度,这其中碳汇造林就是植树造林工作的延伸。在碳汇造林中乡土阔叶树种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乡土阔叶树种在碳汇造林中的应用进行分...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步暴露出了许多的生态环境问题。而为了维持生态的平衡,就要提高植树造林的力度,这其中碳汇造林就是植树造林工作的延伸。在碳汇造林中乡土阔叶树种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乡土阔叶树种在碳汇造林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对项目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阔叶树 碳汇造林 应用分析
下载PDF
生态景观林带优良开花树种:腊肠树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妙嫦 《科技与创新》 2014年第4期160-161,共2页
建设生态景观林带是有力推动林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是深入推进宜居城乡建设的根本需要,而树种选择是造林成败的关键。结合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和近年来的造林经验,主要对腊肠树的形态特性、生态特性、育苗技术和幼苗管理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生态景观 腊肠树 生态特性 育苗技术
下载PDF
SW脑反射治疗仪对急性脑梗死的应用疗效
9
作者 李妙嫦 林俏明 李又佳 《临床医学工程》 2015年第9期1127-1128,共2页
目的探讨SW脑反射治疗仪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血栓通、注射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氢氯吡格雷等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内科药物治疗的基础... 目的探讨SW脑反射治疗仪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血栓通、注射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氢氯吡格雷等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内科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SW脑反射治疗仪进行治疗。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定入院时和入院10天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情况,以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定两组入院时和入院10天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1两组年龄、性别、体重、发病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治疗组治疗后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SW脑反射治疗仪可明显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促进瘫痪肢体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脑反射治疗仪 急性脑梗死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凯力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
10
作者 李妙嫦 黄燕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13期73-74,共2页
目的探讨凯力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152例TI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凯力康联合阿司匹林组(治疗组),阿司匹林常规治疗组(对照组)。结果凯力康联合阿司匹林组治疗TIA的总有效率为85.2%;常规... 目的探讨凯力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152例TI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凯力康联合阿司匹林组(治疗组),阿司匹林常规治疗组(对照组)。结果凯力康联合阿司匹林组治疗TIA的总有效率为85.2%;常规阿司匹林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凯力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阿司匹林治疗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凯力康 阿司匹林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下载PDF
生态公益林造林与抚育技术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妙嫦 《乡村科技》 2021年第5期90-91,共2页
生态公益林建设对于保护我国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基于此,本文重点介绍生态公益林造林与抚育技术,以大幅度提高造林绿化的质量效益,使林业资源发挥更大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关键词 生态公益林 造林 抚育
下载PDF
伴其他自身免疫相关抗体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妙嫦 李蕊 +3 位作者 杨渝 卢婷婷 邱伟 王玉鸽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94-799,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伴与不伴其他自身免疫相关抗体阳性[排除水通道蛋白4(A(QP4)-IgG]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s)的临床特点。方法共90例2014年9月至2017年6月确诊的NMOSDs患者符合入组条件,记录首发症状、首次诊断、单相或多相病程、共病... 目的对比分析伴与不伴其他自身免疫相关抗体阳性[排除水通道蛋白4(A(QP4)-IgG]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s)的临床特点。方法共90例2014年9月至2017年6月确诊的NMOSDs患者符合入组条件,记录首发症状、首次诊断、单相或多相病程、共病情况、首次发病时峰值和入组时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分、治疗方案、年复发率(ARR);实验室测定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和蛋白定量,以及多种血清自身免疫相关抗体;头部和全脊椎MRI观察病灶部位、分布范围和脊髓病灶长度。结果90例患者中34例(37.78%)伴血清自身免疫相关抗体阳性(阳性组),并且以抗核抗体(19例占55.88%)、干燥综合征A型抗体(13例占38.24%)、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12例占35.29%)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10例占29.41%)阳性为主;其余56例(62.22%)不伴自身免疫相关抗体阳性(阴性组)。两组均以视神经炎[52.94%(18/34)对58.93%(33/56)]、脑部症状[26.47%(9/34)对17.86%(10/56)]和脊髓炎[14.71%(5/34)对21.43%(12/56)]为主要首发症状(Fisher确切概率法:P=0.504),首次诊断(χ2=1.634,P=0.201)、单相或多相病程(Fisher确切概率法:P=1.000)、共病情况(χ2=1.275,P=0.302)、首次发病时峰值(Z=-0.747,P=0.455)和入组时(Z=-0.379,P=0.705)EDSS评分,以及治疗方案(χ2=0.662,P=0.416)和年复发率(Z=-0.370,P=0.71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脑脊液白细胞计数(Z=-1.163,P=0.245)和蛋白定量(Z=-0.340,P=0.734)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MRI显示68例(75.56%)有颅内病灶[阳性组28例(82.35%)、阴性组40例(71.43%)],主要位于顶叶、额叶和侧脑室;62例(68.89%)存在脊髓病灶[阳性组21例(61.76%)、阴性组41例(73.21%)],均以颈髓和胸髓病灶以及中节段病灶为主;两组颅内病灶分布范围(χ2=1.367,P=0.242),以及脊髓病灶分布范围(χ2=1.294,P=0.255)和病变长度(Z=-0.647,P=0.51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伴与不伴其他自身免疫相关抗体阳性的NMOSDs患者在首发症状、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和蛋白定量、MRI病灶分布特征等方面无明显差异,自身免疫相关抗体在NMOSDs患者临床特征方面的价值尚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非MeSH词) 自身抗体 血清学 脑脊髓液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PAO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13
作者 李妙嫦 黄燕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年第14期24-25,共2页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清多胺氧化酶(PAO)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病后第1、3、7、14天及4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PAO水平,分析急性脑出血PAO动态变化与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和...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清多胺氧化酶(PAO)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病后第1、3、7、14天及4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PAO水平,分析急性脑出血PAO动态变化与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和预后的关系;并于发病第1、3天进行头颅CT检查,计算脑水肿面积及出血量。结果:①急性脑出血组各时间点血清PAO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并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血清PAO水平逐渐下降(均P<0.05);②发病第1d和第3d患者血清PAO水平随着脑出血体积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③急性脑出血患者入院第1d、第3d、第7d、第14d神经缺损功能CSS评分和血清PAO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PAO水平明显增高,可作为判断脑出血量和病情预后的血液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出血 多胺氧化酶 预后
下载PDF
吗替麦考酚酯治疗伴其他自身抗体阳性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疗效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妙嫦 王玉鸽 +3 位作者 李蕊 杨渝 邱伟 卢婷婷 《新医学》 2020年第3期190-194,共5页
目的比较免疫抑制剂吗替麦酚酯(MMF)治疗伴或不伴其他自身抗体阳性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的疗效。方法将90例NMOSD患者分为伴有其他自身抗体阳性组(阳性组)及不伴有其他自身抗体阳性组(阴性组),比较2组患者在接受MMF治疗前... 目的比较免疫抑制剂吗替麦酚酯(MMF)治疗伴或不伴其他自身抗体阳性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的疗效。方法将90例NMOSD患者分为伴有其他自身抗体阳性组(阳性组)及不伴有其他自身抗体阳性组(阴性组),比较2组患者在接受MMF治疗前后的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分、年平均复发率(ARR)。结果纳入的90例患者中,6例因不良反应退出研究,6例因检查欠配合、复诊不及时等原因被剔除,共78例患者(阳性组30例、阴性组48例)被纳入统计。78例患者治疗时间12~39.7月。阳性组与阴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各时间段的EDS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后30 d、90 d、180 d、360 d的EDSS评分均较治疗前低(P均<0.05/4),治疗后的前6个月阳性组下降幅度较阴性组明显,治疗6个月后阴性组的下降幅度较阳性组明显。2组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阳性组有9例出现复发,共复发12次,阴性组有12例出现复发,共复发16次。与治疗前比较,阳性组及阴性组治疗后的ARR均降低(P均<0.01)。治疗前及治疗后2组A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MMF对伴或不伴有其他自身抗体阳性的NMOSD患者均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自身抗体 吗替麦考酚酯 疗效
下载PDF
症状性脑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燕 陈浩波 +8 位作者 林本 李福祥 古志辉 李又佳 周伟坤 陈东梅 莫俊宁 林俏明 李妙嫦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1年第8期962-964,共3页
目的评价症状性脑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及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010年在我院行颅内外动脉支架成形术的10例症状性脑动脉狭窄病人,就手术安全性及术后近远期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0例病人,手术成功率达1... 目的评价症状性脑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及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010年在我院行颅内外动脉支架成形术的10例症状性脑动脉狭窄病人,就手术安全性及术后近远期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0例病人,手术成功率达100%,8例病人术后症状消失,2例术后症状好转。随访4个月~18个月,所有病人无卒中临床复发,支架内均无血栓形成或内膜增厚。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比较安全,近期疗效较好,其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继续追踪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狭窄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安全性
下载PDF
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涛 李妙嫦 +2 位作者 陈冬梅 伍柳丝 叶秋燕 《吉林医学》 CAS 2015年第12期2569-2570,共2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及联合组,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对症治疗,依达拉奉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静脉滴注治疗,联合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联合高...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及联合组,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对症治疗,依达拉奉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静脉滴注治疗,联合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14 d后有效35例(87.5%),依达拉奉组治疗有效26例(65.0%),联合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依达拉奉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7 d后(27.5±14.1分vs 31.2±13.9分)、治疗14 d后(21.0±14.7分vs 27.8±13.6分)的ESS评分显著低于依达拉奉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更好的改善脑部缺氧状况及血脑屏障,改善脑部神经功能状况,提升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依达拉奉 急性脑梗死 疗效
下载PDF
黄栀子果实开发利用价值概述 被引量:8
17
作者 税珺 刘新华 +5 位作者 陈润强 梁日高 马锡权 刘一贞 李妙嫦 袁全孙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13期121-122,共2页
栀子黄色素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日用品、饲料和染料工业。栀子苷具有促进胆汁分泌、镇痛抗炎活性、抗肿瘤活性、抗血栓、对心脑血管系统作用等药理作用,同时还可作为色素中间体。栀子蓝色素是常用的天然蓝色素,利用栀子蓝色素可进一... 栀子黄色素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日用品、饲料和染料工业。栀子苷具有促进胆汁分泌、镇痛抗炎活性、抗肿瘤活性、抗血栓、对心脑血管系统作用等药理作用,同时还可作为色素中间体。栀子蓝色素是常用的天然蓝色素,利用栀子蓝色素可进一步开发多种食品与药品的天然着色剂。概述了黄栀子果实的主要提取物栀子黄色素、栀子苷和栀子蓝色素的开发利用价值,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黄色素 栀子苷 栀子蓝色素 开发利用价值
下载PDF
丰富环境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和海马区BDNF、Trk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林俏明 范玉华 李妙嫦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目的探讨丰富环境干预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特异性受体酪氨酸激酶B(Trk B)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丰富环境组和血管性痴呆组。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制备血管痴呆模型。... 目的探讨丰富环境干预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特异性受体酪氨酸激酶B(Trk B)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丰富环境组和血管性痴呆组。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制备血管痴呆模型。各组分别在术后7、14、30 d接受Morris水迷宫检测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海马CA1区BDNF和Trk B表达。结果血管性痴呆组术后7、14、30 d逃避潜伏期比假手术组明显延长(P<0.01),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少于假手术组(P<0.01),BDNF、Trk B阳性细胞明显减少(P<0.01)。与血管性痴呆组比较,丰富环境组14、30d后逃避潜伏期缩短(P<0.01),穿越平台次数增多(P<0.01或0.05),BDNF、Trk B阳性细胞增加(P<0.01或0.05)。结论丰富环境干预可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BDNF和Trk B表达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富环境 血管性痴呆 BDNF TRKB
原文传递
江门市蓬江区西江水源涵养型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技术探讨 被引量:5
19
作者 戴智明 税珺 +5 位作者 施悦谋 李妙嫦 刘均成 梁日高 麦有民 袁全孙 《广东林业科技》 2013年第5期68-71,共4页
对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西江水源涵养型生态景观林带营建技术进行综合分析,分别阐述了河滩沿岸和丘陵山地生态景观林带造林技术,为水源涵养树种的选择和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蓬江区 江门 生态景观林带 建设技术
下载PDF
动态浸提提取栀子黄色素工艺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润强 税珺 +4 位作者 梁日高 马锡权 刘一贞 李妙嫦 袁全孙 《中国林副特产》 2016年第4期1-5,10,共6页
以除油栀子粉为原料,乙醇水溶液为浸提溶剂,进行乙醇回流动态浸提提取栀子黄色素,考察各个因素对栀子黄色素的提取率的影响,并与传统浸提提取工艺对比,说明动态浸提提取工艺的先进性。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60%... 以除油栀子粉为原料,乙醇水溶液为浸提溶剂,进行乙醇回流动态浸提提取栀子黄色素,考察各个因素对栀子黄色素的提取率的影响,并与传统浸提提取工艺对比,说明动态浸提提取工艺的先进性。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60%乙醇溶液为浸提溶剂、溶液pH值7.0、提取温度60℃、每次提取时间1h、固液比1∶10g/mL、提取次数2次,在此条件下栀子黄色素的提取率达到94.23%,精制后栀子黄色价70、栀子苷含量0.2%(以色价10计进行换算);同时得到栀子苷和绿原酸,提取率分别为90.81%和85.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黄色素 动态浸提 提取工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