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黄土高原的新认识 被引量:8
1
作者 李容全 邱维理 +1 位作者 张亚立 张本昀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31-436,共6页
在分析黄土高原地貌与沉积特征的基础上,确定了黄土层下6种不同类型的基底地形,其上黄土层厚度与黄土地貌的空间差异均与基底地形的类型有关.根据黄土高原的地貌结构与成因,结合晋陕峡谷区新生代晚期地壳平均抬升速度的讨论,论证了黄土... 在分析黄土高原地貌与沉积特征的基础上,确定了黄土层下6种不同类型的基底地形,其上黄土层厚度与黄土地貌的空间差异均与基底地形的类型有关.根据黄土高原的地貌结构与成因,结合晋陕峡谷区新生代晚期地壳平均抬升速度的讨论,论证了黄土高原在成因类型上完全不同于剥蚀高原、构造高原、熔岩高原等各种高原类型,它是一种独特类型的叠加高原.正因为其类型的独特性,黄土高原在周缘特征和区域自然环境特征上,均有别于其他任何类型的高原,也使它成为水土流失量和速度最大的高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黄河 高原类型 水土流失
下载PDF
中国新生代地理学的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李容全 赵烨 邱维理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64-367,共4页
回顾了近40年来自然地理学的分支学科──新生代地理学的创立、发展历程,分析了该学科在强化地理学基础理论研究、拓宽应用研究以服务于国家社会经济建设的作用,揭示了新生代地理学研究与全球变化研究的密切联系及其未来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新生代 地理学 研究进展 发展趋势 中国 古地理
下载PDF
蒙陕交界地区风沙活动规律及其防治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容全 朱国荣 张本昀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2期251-258,共8页
在描述库布齐沙漠和毛乌素沙地沙丘基底地形之后,分析了流动沙丘分布规律与基底地形的关系。在明确沙地形成时代概念的基础上,论证了该沙漠与沙地分布范围上的稳定性,库布齐沙漠为扩展型的,毛乌素沙地属稳定型的。库布齐沙漠的风沙... 在描述库布齐沙漠和毛乌素沙地沙丘基底地形之后,分析了流动沙丘分布规律与基底地形的关系。在明确沙地形成时代概念的基础上,论证了该沙漠与沙地分布范围上的稳定性,库布齐沙漠为扩展型的,毛乌素沙地属稳定型的。库布齐沙漠的风沙危害包含了直接与间接危害2种类型;毛乌素沙地风沙危害主要是沙丘再流动,有3种危害途径。最后,根据毛乌素沙地沙丘分布规律,分析了引起沙丘再流动的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及其各自所占的比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 沙地 风沙危害 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
下载PDF
泥河湾地区更新世叠层石的发现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容全 袁宝印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97-99,T001,共4页
1980年夏,作者在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古湖区进行考察时,在虎头梁剖面上部的湖相层中发现了叠层石夹层。对所采集样品进行了制片、酸磨、光学显微镜与电子探针等研究。由于酸磨方面的技术原因或其它原因,尚未见叠层石内部的藻类化石。
关键词 叠层石 更新世 泥河湾 河北
下载PDF
地文期与地文期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容全 邱维理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76-685,共10页
在20世纪初期至中期,地文期研究帮助解决了中国新生代地形发育和地层划分的相对时序难题。由于W.M.Davis侵蚀循环学说适用于追溯作整体抬升的高原的“构造运动、过程和阶段”发育特征,所以,如今地文期研究对取得青藏高原隆起历史证据、... 在20世纪初期至中期,地文期研究帮助解决了中国新生代地形发育和地层划分的相对时序难题。由于W.M.Davis侵蚀循环学说适用于追溯作整体抬升的高原的“构造运动、过程和阶段”发育特征,所以,如今地文期研究对取得青藏高原隆起历史证据、寻求云贵高原喀斯特发育历史与高原地文发育各阶段间的对应关系,以及重建新生代早期中国地理环境等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地球科学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侵蚀循环在理论和方法上应当作些相应补充和修正:侵蚀期所对应的堆积物———初始冲积、断块抬升区边缘的相关沉积,以及年代学问题等,均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文期 地文学 准平原 相关沉积 剥蚀率
下载PDF
地理学的特点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容全 邱维理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9-82,共4页
现代地理学强调过程与演变的研究,在定量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在热衷于建立各种模型时,地理学的特点或性质却被忽视,这在国内尤其明显。认识地理学的本质特点,对于学习地理学、发展地理学科和从事地理学研究非常重要。地理学的... 现代地理学强调过程与演变的研究,在定量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在热衷于建立各种模型时,地理学的特点或性质却被忽视,这在国内尤其明显。认识地理学的本质特点,对于学习地理学、发展地理学科和从事地理学研究非常重要。地理学的特点可概括为4方面:即地理学是“研究行星地球表面的科学”、“研究关系的科学”、“强调位置的科学”和“考察分布的科学”。这4个方面缺少任何一方,都不能反映有别于其他任何学科的地理学自身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学 行星地球 关系 分布 位置
下载PDF
黄河演变与水土流失区域扩散模式的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容全 方修琦 邹铭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0年第1期76-83,共8页
按基底地形成因,黄土塬可分为原塬、麓塬、继塬和积塬.各类塬的分布、层序均存在差异.在第二外流期,黄河塑造了晋陕峡谷,分割了主谷两侧麓塬,使麓塬区水土流失由匀速侵蚀区经过激增侵蚀而变为现代的衰减侵蚀区.因支谷下切滞后于主谷,衰... 按基底地形成因,黄土塬可分为原塬、麓塬、继塬和积塬.各类塬的分布、层序均存在差异.在第二外流期,黄河塑造了晋陕峡谷,分割了主谷两侧麓塬,使麓塬区水土流失由匀速侵蚀区经过激增侵蚀而变为现代的衰减侵蚀区.因支谷下切滞后于主谷,衰减区随裂点后退而扩散,吞食侵蚀激增区.根据一级支流裂点后退速度推算,至少在60万a以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才可能完全变为衰减侵蚀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演变 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 扩散
下载PDF
黄河决徙与黄河冲积扇发育关系初探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容全 郑良美 耿侃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87年第4期81-87,共7页
在论证黄河冲积扇仍处于建造时期当中,得出决徙是建扇过程发生的自然现象.下游河道历史上两期安流跟两期暖湿气侯背景的出现不无联系.治河方向应以滞缓建扇过程和保护河口海岸为原则,这样才符合自然规律.
关键词 黄河下游 冲积扇 决徙 安流期
下载PDF
北京房山县山前平原古水系及其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容全 孙秀萍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85年第4期85-92,共8页
本文研究的内容是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综合研究中的一部分.根据本区大量钻孔资料复原了第四纪基底地形.它呈古丘陵地形的形态特征.按覆盖在古丘陵地形不同部位上的沉积层的时代,确定出更新世各相应时期地形面的位置.从而圈定出各时期水... 本文研究的内容是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综合研究中的一部分.根据本区大量钻孔资料复原了第四纪基底地形.它呈古丘陵地形的形态特征.按覆盖在古丘陵地形不同部位上的沉积层的时代,确定出更新世各相应时期地形面的位置.从而圈定出各时期水系的位置,分别绘制出中更新世及晚更新世早期水系图.最后,分別讨论了本区中更新世以来各时期的水系特征,及水系变迁规律,并建立起北京西山山前平原自第四纪初期以来的地貌发育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更新世 山前平原 水系图 丘陵地形 房山县 地貌发育 钻孔资料 综合研究 砾石层 上新世
下载PDF
黄河、永定河发育历史与流域新生代古湖演变间的相互关系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李容全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88年第4期84-93,共10页
据两河谷地两侧都有山麓侵蚀面存在,且侵蚀面上局部残存上新世古冲积物质,推断两河带形成时代不晚于上新世中早期。上新世末,随着流域出现内陆断陷湖盆,两河均由外流河变为内流河,即由外流期转为内流期。据最近在三门峡发现的哺乳动物化... 据两河谷地两侧都有山麓侵蚀面存在,且侵蚀面上局部残存上新世古冲积物质,推断两河带形成时代不晚于上新世中早期。上新世末,随着流域出现内陆断陷湖盆,两河均由外流河变为内流河,即由外流期转为内流期。据最近在三门峡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和泥河湾地区地层与年代学资料,内流期延续到早更新世末,或中更新世中期。此后,两河重新转入外流期,延续至今仍保持外流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永定河 发育历史 内流期 外流期
下载PDF
中国北方冰缘与分期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李容全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1990年第2期125-136,共12页
在描述和分析中国北方残存古冰缘遗迹的基础上,把第四纪晚期不同期冰缘在同一剖面内叠置的结构划分为两种类型:山地剖面冰缘结构型和平原(或高原)剖面冰缘结构型。两种类型的剖面都具有冰缘分期意义,但以平原(或高原)剖面冰缘结构型的... 在描述和分析中国北方残存古冰缘遗迹的基础上,把第四纪晚期不同期冰缘在同一剖面内叠置的结构划分为两种类型:山地剖面冰缘结构型和平原(或高原)剖面冰缘结构型。两种类型的剖面都具有冰缘分期意义,但以平原(或高原)剖面冰缘结构型的分期结果最完整。根据平原剖面冰缘结构型的对比研究和^(14)C定年数据的综合分析,从45000年以来在中国北方存在七个冰缘期。它们出现的时间顺序为:45000 aB.P.、37000—35000 aB.P.、25000—13000 aB.P.、9500—9000 aB.P.、5500aB.P.前后、2395—1970 aB.P.和1350—1495 A.D.。因此,冰缘现象证明45000年以来在中国北方有七次明显变冷过程,即有七个旋回的冷暖交替。冰缘期与沙地中沙丘的流动期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部分地与黄土堆积的加速期相一致,并且与内陆湖泊湖面下降阶段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冰缘 冰缘 分期 中国 北方
下载PDF
北京平原山地交界带新构造活动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容全 郑良美 刘敬中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2年第4期558-562,共5页
北京西山东麓和北山南麓广泛分布着山麓洪积扇地形.在按同地不同期洪积扇体平面组合关系和扇顶平面投影组合关系分类的基础上,永定河至关沟间的山麓洪积扇,其中尤其以北安河至西山农场之间的山麓洪积扇的组合类型特殊,即平面组合成串珠... 北京西山东麓和北山南麓广泛分布着山麓洪积扇地形.在按同地不同期洪积扇体平面组合关系和扇顶平面投影组合关系分类的基础上,永定河至关沟间的山麓洪积扇,其中尤其以北安河至西山农场之间的山麓洪积扇的组合类型特殊,即平面组合成串珠镶嵌型,平面投影组合成前进型.按扇顶抬升量,推算出相对抬升速度:1.3×10~4~8.4×10~3aB.P.为20.6mm/a;8.4×10~3~4.0×10~3aB.P.为1.8mm/a;4.0×10~3aB.P.以来为2.3mm/a.除1.8mm/a接近大部地区外,其余2个时期的速度均比该地区以外的地区大一个数量级,成为抬升异常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麓洪积扇 新构造活动 北京
下载PDF
中国泥石流形成、发展、分布与自然环境演变间的关系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容全 郭绍增 +1 位作者 贾铁飞 游长江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1年第3期377-384,共8页
根据泥石流发育条件的形成规律与自然环境演变规律之间的关系分析,泥石流物质来源主要积累于物理风化盛行的冰期或冰缘气候环境阶段,水动力条件主要出现在融冰雪水或降水骤增时间——即间冰期或间冰缘期(阶)气候环境阶段.庐山、北京西... 根据泥石流发育条件的形成规律与自然环境演变规律之间的关系分析,泥石流物质来源主要积累于物理风化盛行的冰期或冰缘气候环境阶段,水动力条件主要出现在融冰雪水或降水骤增时间——即间冰期或间冰缘期(阶)气候环境阶段.庐山、北京西山和燕山都反映出这种规律性,以马兰期黄土层为标志,晚更新世晚期至少有2期泥石流堆积,全新世有4期泥石沉堆积.从而划分出泥石流发育的活跃期和停滞期,目前中国泥石流仍处活跃期,即相当于间冰期阶段.按中国泥石流发育条件形成与自然环境演变规律间的关系,中国泥石流发育系统有3种结构模式,即西部高山型,北方冰缘型,南方霜冻型.再按气候差异,绘出了中国泥石沉分区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环境演变 中国 结构模式
下载PDF
论地学与考古学的相互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容全 张居中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35-142,共8页
中国考古学源于生物地层学研究,并从中国近代考古学创立开始,就很重视古代人类生存环境的研究.生存环境研究是环境考古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但无法以生存环境研究替代环境考古学研究.地学与考古学结合,可使两学科得到互补、协同发展.
关键词 地学 考古学 环境考古学 生存环境 生物地层学
下载PDF
对山西北台期夷平面的再认识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容全 高善明 《山西地震》 1998年第2期22-25,共4页
结合多年野外实际观察和吴忱关于地文期的最新研究成果,论证了在北台期夷平面之下尚有一级晚于北台期的夷平面存在,它的形成时代为渐新世。北台期则在中—晚白垩世。指出了确定夷平面和夷平面时代的依据,不能像Wilis(1907... 结合多年野外实际观察和吴忱关于地文期的最新研究成果,论证了在北台期夷平面之下尚有一级晚于北台期的夷平面存在,它的形成时代为渐新世。北台期则在中—晚白垩世。指出了确定夷平面和夷平面时代的依据,不能像Wilis(1907)那样,只根据地形面切削了燕山期的地质构造确定。必须根据形态、沉积、旋回、层位和岩溶等综合证据,进行区划分析。最后,讨论了这两级古夷平面在地震地貌研究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夷平面 渐新世 北台期 地震地貌
下载PDF
内蒙古安固里淖—泊江海子全新世中晚期湖泊沉积及其气候意义 被引量:31
16
作者 翟秋敏 邱维理 +2 位作者 李容全 赵烨 郑良美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84-91,共8页
与全新世海面变化相比 ,内陆封闭湖泊沉积在气候变化研究中更具有优势。对安固里淖和泊江海子两个湖泊的钻孔剖面进行了沉积学分析 ,结果表明 :84 0 0aBP以来 ,研究区经历了全新世大暖期的增温阶段 (84 0 0~ 730 0aBP)、鼎盛阶段 (730 ... 与全新世海面变化相比 ,内陆封闭湖泊沉积在气候变化研究中更具有优势。对安固里淖和泊江海子两个湖泊的钻孔剖面进行了沉积学分析 ,结果表明 :84 0 0aBP以来 ,研究区经历了全新世大暖期的增温阶段 (84 0 0~ 730 0aBP)、鼎盛阶段 (730 0~ 6 2 0 0aBP)、气候波动阶段 (550 0~50 0 0aBP)、亚稳定湿润阶段 (50 0 0~ 30 0 0aBP)和降温阶段 (30 0 0aBP至今 ) ,这与全国其他地区的环境演变过程基本一致 ;2 70aBP(16 80A .D .)以来 ,研究区气候略向湿润方向转化 ;本世纪 50年代以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全新世 湖泊沉积 沉积特征 气候变化 湖面变化
下载PDF
山西河曲黄河阶地序列初步研究 被引量:33
17
作者 邱维理 张家富 +1 位作者 周力平 李容全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44-552,共9页
黄河干流奇特的"几"字形格局是其复杂发育历史的表现。由于流域内的地质与气候条件复杂多样,分段开展深入研究是全面认识黄河的基础。晋陕峡谷是研究黄河演化的关键地段之一,河流阶地忠实地记录着河流发育的历史。文章选择山... 黄河干流奇特的"几"字形格局是其复杂发育历史的表现。由于流域内的地质与气候条件复杂多样,分段开展深入研究是全面认识黄河的基础。晋陕峡谷是研究黄河演化的关键地段之一,河流阶地忠实地记录着河流发育的历史。文章选择山西河曲县城附近黄河阶地发育典型的河段进行研究,在实测河流阶地地貌剖面的基础上,系统采集了20个年代样品进行光释光(OSL)测年。依据地貌类型、沉积特征以及定年结果,建立了该河段黄河阶地的演化序列,得出以下结论:1)河曲地区黄河曲流凸岸形成有4级阶地,T4阶地的形成主要受构造控制,而T3,T2和T1阶地的形成主要与气候变化有关,各阶地的年龄分别是T4为90ka,T3为30ka,T2为20ka,T1为3.4ka。2)河曲地区约140ka以来河流地貌的演化经历了5个阶段,各阶段以下切侵蚀开始,结束于各阶地堆积面的塑造。约90ka以来,该地区河谷谷底下降速度和曲流可能最大侧蚀速度的平均值分别为0.9mm/a和33.4mm/a。在不同阶段,二者的大小变化及组合状况各异,在构造相对稳定条件下,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其侧蚀速度与气候和岩性条件有关。3)河曲地区的黄河曲流是在河流下切过程中逐渐侧蚀、演化而成的,具有内生曲流的特点。4)T4阶地的泥流沉积和加积堆积,可能记录了地方性气候变化,其范围和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另外,T3,T2和T1形成过程中气候变化的作用也有待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河曲地区 河流阶地序列 光释光年代 河谷演化
下载PDF
距今7000年来河南郑州西山遗址古代人类生存环境 被引量:19
18
作者 王晓岚 何雨 +1 位作者 贾铁飞 李容全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34-240,共7页
对河南郑州西山遗址同期山麓洪积成因的自然沉积剖面样品的有机碳、炭屑含量、碳氮比值和孢粉进行了分析 ,根据其实验结果 ,结合平原地貌与物质组成特点 ,分析了该地区 70 0 0aB P 古代人类生存的气候与环境特征 ,得到如下结论 :1 ) 730... 对河南郑州西山遗址同期山麓洪积成因的自然沉积剖面样品的有机碳、炭屑含量、碳氮比值和孢粉进行了分析 ,根据其实验结果 ,结合平原地貌与物质组成特点 ,分析了该地区 70 0 0aB P 古代人类生存的气候与环境特征 ,得到如下结论 :1 ) 730 0aB P 以来气候变化大约以 2 90 0aB P 为界 ,在此之前以暖湿为主 ,当时当地的气候大体与今日的江淮地区的气候相当 ,台地上宜旱作 ,有机碳反映出暖湿期内至少存在 5个干旱时段。到 2 90 0aB P 以近 ,气候旱化趋势明显 ,与当地现今气候接近。 2 )当地的地貌条件是洪积成因的向东向南倾斜的宽阔平原 ,虽有枯河穿过 ,因其具有冲沟性质而无泛滥之苦 ,又平原的组成物质下部是更新世洪积黄土层 ,顶部为全新世黄土层 ,很适合古代人类居住和进行旱作农业耕作活动。 3)以土地氮量供应不足为标准进行判断 ,至少在 730 0aB P 前后这里已开始了旱作农业活动 ,这种判断与本地区以草本花粉为主的孢粉分析结果是吻合的。在炭屑浓度上 ,表现为早期D(炭屑长轴直径 ) <5 0 μ的具有n× 1 0 2 片 /厘米3 ,D >5 0 μ的只在近 5 0 0 0aB P 才断续出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西山遗址 全新世 古人类 生存环境 气候变化 耕作施肥技术
下载PDF
河北省丰宁地区全新世风沙活动及其对古文化的影响 被引量:19
19
作者 邱维理 李容全 +1 位作者 朱楠 白鸿叶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29-740,共12页
在滦河上游,全新世时期曾有过气候相对湿润阶段,具体表现是:就地起沙的风沙层内,形成了2层特殊的古土壤--黑沙土.黑沙土层分布的厚度不均匀,但具有明显的有机质半固结现象.2层黑沙土之间为黄色风沙层,上层黑沙土又为晚近风沙层覆盖.在... 在滦河上游,全新世时期曾有过气候相对湿润阶段,具体表现是:就地起沙的风沙层内,形成了2层特殊的古土壤--黑沙土.黑沙土层分布的厚度不均匀,但具有明显的有机质半固结现象.2层黑沙土之间为黄色风沙层,上层黑沙土又为晚近风沙层覆盖.在下层黑沙土中散布着一些古文化遗存,石片、石核、石斧等石器主要见于下部,陶片数量则以近顶部居多.对黑沙土中的有机质进行14C测年,结果表明,下层黑沙土形成于约7 990±150~3 200±125aB.P.(cal.)之间,上层黑沙土形成于约3 055±170aB.P.(cal.)以后.由这个遗址附近的环境分析证明,古代人类在此活动时期,当地气候处于相对湿润阶段,风沙活动虽依然存在,但可以断定黑沙土的成壤速度大于风沙物质堆积速度,使这里的先民能够依靠农耕、渔猎而生存.大约3 200±125aB.P.(cal.)后,风沙堆积速度骤然加快,使黑沙土成土过程一度完全停止,在大约100多年的时间里,风沙活动强烈,形成黑沙土层之间的黄色风沙层堆积.这一时期恶劣的环境使得当时当地的先民无法生存,被迫迁移,从此出现新石器遗址的缺失.该遗址所在的丰宁地区,是影响北京沙尘暴的上源地区之一.因此,该地区环境考古学问题的研究,对了解北京地区沙尘暴变化历史有直接佐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沙土 风沙活动 气候变化 古文化遗址 丰宁
下载PDF
安固里淖全新世湖面变化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10
20
作者 邱维理 翟秋敏 +3 位作者 扈海波 赵烨 郑良美 李容全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42-548,共7页
地貌证据和钻孔沉积特征分析表明,安团里淖全新世湖面变化分为4个时期:湖面快速上升时期(10000~7300aBP),高湖面时期(7300—6230aBP),湖面快速下降时期(6230—5300aBP),湖面波动性下降... 地貌证据和钻孔沉积特征分析表明,安团里淖全新世湖面变化分为4个时期:湖面快速上升时期(10000~7300aBP),高湖面时期(7300—6230aBP),湖面快速下降时期(6230—5300aBP),湖面波动性下降时期(5300aBP以来),其中高湖面达到现代湖面以上28m的位置,代表全新世气候最暖湿的时期.安团里淖全新世湖面变化及其反映的气候变化,与邻近地区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其高湖面与中国全新世大暖期中环境最好的稳定暖湿阶段一致.中国沿海全新世高海面滞后于内陆湖泊的全新世高湖面,说明湖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更灵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固里淖 全新世 湖面变化 古环境 气侯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