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骶骨巨细胞瘤13例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展奇 张峰 +1 位作者 李兴洲 王臻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446-448,共3页
目的:探讨骶骨巨细胞瘤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方法并进行评价。方法:对13例骶骨巨细胞瘤患者,通过动脉插管,血管造影,利用碘油、明胶海绵对肿瘤的滋养血管进行栓塞,术后定期复查CT及X片,观察肿瘤变化,采用WHO肿瘤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结... 目的:探讨骶骨巨细胞瘤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方法并进行评价。方法:对13例骶骨巨细胞瘤患者,通过动脉插管,血管造影,利用碘油、明胶海绵对肿瘤的滋养血管进行栓塞,术后定期复查CT及X片,观察肿瘤变化,采用WHO肿瘤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术后13例均在缓解疼痛和改善神经症状获得满意效果。CT显示了新骨形成和肿瘤体积不同程度缩小。结论:选择性动脉栓塞疗法在治疗骶骨巨细胞瘤方面能缓解症状,延缓病变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治疗 骶骨 栓塞 治疗性
下载PDF
转子间交叉外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113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展奇 李龙 +2 位作者 王坤正 党晓谦 宋金辉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687-688,697,共3页
目的:探讨转子间交叉外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价值。方法:股骨颈骨折患者复位满意后,在大转子外下方沿股骨距上缘平行钻入3枚4mm斯氏针,穿过骨折线达到股骨头下方,在大转子外上方向小转子部位钻入相同直径的2枚斯氏针,在体外与外固定器连... 目的:探讨转子间交叉外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价值。方法:股骨颈骨折患者复位满意后,在大转子外下方沿股骨距上缘平行钻入3枚4mm斯氏针,穿过骨折线达到股骨头下方,在大转子外上方向小转子部位钻入相同直径的2枚斯氏针,在体外与外固定器连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结果:113例随访时间3~7年,78例新鲜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35例陈旧骨折愈合时间4~7个月,达治愈标准者101例,占89.4%,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12例,占10.6%;术后并发股骨头坏死14例,占12.4%。结论:转子间交叉外固定避免了斯氏针穿髋部和股部肌肉群,有利于骨折固定后髋、膝关节的早期活动;外固定器及斯氏针在体外连成一个牢固的弹性固定系统,可阻止固定针在针道内的滑动、退出,并可有效的对抗骨折端的剪应力,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及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外科学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后外侧植骨与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远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9
3
作者 张峰 李展奇 +2 位作者 牒军 刘智宇 贺西京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76-78,99,共4页
目的比较后外侧植骨与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远期疗效。方法 116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分为2组。A组行椎弓根钉内固定复位横突间植骨融合术,B组行椎弓根钉固定复位椎间融合术。比较2组的滑脱复位率、复位丢失率、椎间隙高度丢失率... 目的比较后外侧植骨与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远期疗效。方法 116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分为2组。A组行椎弓根钉内固定复位横突间植骨融合术,B组行椎弓根钉固定复位椎间融合术。比较2组的滑脱复位率、复位丢失率、椎间隙高度丢失率、植骨融合率、手术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2组手术前后及随访时滑脱率、复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融合率显著高于A组(P<0.05)。2组手术前后及随访时的椎间隙高度与近心端第2椎间隙高度比值有显著差异(P<0.05)。2组JOA评分、RIS及优良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组术前及随访时下腰痛和下肢痛VA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6%,显著高于B组的10.7%(P<0.05)。结论与后外侧植骨相比,椎间融合术能够维持滑脱的矫正,减少术后远期并发症的出现,但两种术式的效果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 椎弓根钉 腰椎融合 远期疗效
下载PDF
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张峰 方锋助 +2 位作者 牒军 曹斌 李展奇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1030-1031,共2页
目的:研究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应用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78例肱骨近端骨折住院的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受伤7d后,进行手术治疗。入院前,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肱骨近端X摄片和CT扫描检查,按照Neer分类法进行分型。... 目的:研究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应用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78例肱骨近端骨折住院的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受伤7d后,进行手术治疗。入院前,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肱骨近端X摄片和CT扫描检查,按照Neer分类法进行分型。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38例,使用常规内固定法(三叶草钢板固定)。治疗后,对手术相关指标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手术所需时间及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治疗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体包括肩关节活动受限、骨折不愈合、肱骨头坏死、螺丝松动、钢板断裂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应用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治疗,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治疗 @加压锁定钢板 对比研究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后关节后方复合松解的可行性评价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峰 李展奇 贺西京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5期5598-5603,共6页
背景:临床对于膝骨关节炎患者可以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治疗,为提高修复效果,促进功能恢复,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置换过程中的关节间隙以及置换后的关节活动度。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后行关节后方复合松解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从两家三甲... 背景:临床对于膝骨关节炎患者可以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治疗,为提高修复效果,促进功能恢复,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置换过程中的关节间隙以及置换后的关节活动度。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后行关节后方复合松解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从两家三甲医院2009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膝骨关节炎患者中选择118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9例。在患者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完成截骨之后,对照组行常规后髁增生骨清理,观察组行关节后方复合松解。观察两组患者置换后伸、屈膝间隙情况和主动屈膝90°和120°所需时间,记录3个月随访时的膝关节功能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评分以及最大屈膝角度,并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经统计和比较,两组患者在屈膝间隙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在伸膝间隙、主动屈膝90°、120°所需时间以及最大屈膝角度方面,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均<0.05)。比较置换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评分,可得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得分以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表明全膝关节置换后行关节后方复合松解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可以有效改善置换过程中伸膝间隙以及置换后膝关节活动度,但对置换过程中屈膝间隙方面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人工假体 全膝关节置换 关节 活动范围 松解 膝关节功能 最大屈膝角度 随机对照试验 随访研究
下载PDF
C型臂 X线透视机引导下局部注射对腰椎小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兴洲 张峰 +3 位作者 陈犬利 曹斌 姬海鹏 李展奇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50-353,共4页
目的:评估C型臂X线透视机引导下局部注射治疗腰椎小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分析.方法:对120例C型臂X线透视机引导下局部注射及口服药物治疗腰椎小关节骨性关节炎随机对照、分析,其中口服布洛芬药物治疗组60例;C型臂X线透视机引导下局部注... 目的:评估C型臂X线透视机引导下局部注射治疗腰椎小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分析.方法:对120例C型臂X线透视机引导下局部注射及口服药物治疗腰椎小关节骨性关节炎随机对照、分析,其中口服布洛芬药物治疗组60例;C型臂X线透视机引导下局部注射治疗组60例,采用疼痛模拟评分法(VAS)和活动功能评分法评分.结果:口服布洛芬药物治疗组完成43例,有效率58.14%;局部注射治疗组完成52例,有效率82.69%.结论:C型臂X线透视机引导下局部注射治疗能有效的缓解腰椎小关节源性疼痛,改善腰椎活动度,是治疗腰椎小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较好方法;疗效优于布洛芬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小关节骨性关节炎 C型臂X线透视机 局部注射治疗 曲安奈德
下载PDF
针刀松解结合手法推拿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156例 被引量:4
7
作者 陈犬利 李兴洲 +2 位作者 张峰 曹斌 李展奇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24-725,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结合手法推拿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采用针刀松解、手法推拿等治疗本病156例,对照组150例,单纯用手法推拿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为85%(P<0.05)。提示:本方法能加强局部循环,提高组织的痛...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结合手法推拿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采用针刀松解、手法推拿等治疗本病156例,对照组150例,单纯用手法推拿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为85%(P<0.05)。提示:本方法能加强局部循环,提高组织的痛阈,消除疼痛,增强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针灸疗法 腰痛/按摩疗法 @小针刀
下载PDF
VSD在地震伤截肢术后感染创面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少武 曹斌 +3 位作者 李展奇 李兴洲 黄毅 何永峰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70-171,共2页
目的:观察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VSD)在治疗地震致创伤性截肢术后创面感染中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VSD对5例地震伤后导致创伤性截肢伤员感染创面持续负压吸引治疗,并回顾性选择12例未采用VSD的类似病例,对比其感染控制率及伤口愈合时间等... 目的:观察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VSD)在治疗地震致创伤性截肢术后创面感染中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VSD对5例地震伤后导致创伤性截肢伤员感染创面持续负压吸引治疗,并回顾性选择12例未采用VSD的类似病例,对比其感染控制率及伤口愈合时间等。结果:5例伤员感染创面经过清创后使用VSD治疗5~9d,感染控制,期直接缝合3例,2例植皮后一次成活,在控制感染、促进创面愈合上明显优于非VSD组(P<0.05)。结论: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治疗严重创伤后截肢感染创面中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预防与控制 感染/治疗 负压伤口疗法/方法 截肢 创伤性 截肢残端
下载PDF
锁骨钩钢板治疗重度肩锁关节脱位中不修复与修复喙锁韧带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峰 李展奇 +2 位作者 张晓东 曹斌 贺西京 《中国医药导刊》 2010年第2期219-220,共2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锁骨钩钢板治疗重度肩锁关节脱位(TossyⅢ型)中修复与不修复喙锁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单纯使用肩锁钩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38例,使用肩锁钩内固定并同时修复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41例,观察比较两种治疗效果...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锁骨钩钢板治疗重度肩锁关节脱位(TossyⅢ型)中修复与不修复喙锁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单纯使用肩锁钩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38例,使用肩锁钩内固定并同时修复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41例,观察比较两种治疗效果。结果:发现不修复喙锁韧带治疗组和修复喙锁韧带组优良率分别为97.37%和97.56%。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全脱位符合生物力学要求,复位满意,固定可靠,修复与不修复喙锁韧带,对于肩锁关节脱位的复位,以及术后功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钩钢板 喙锁韧带 肩锁关切全脱位
下载PDF
髋关节置换术后一期翻修16例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寅 李展奇 王坤正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481-1482,共2页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原因,探讨一期翻修手术方法并观察术后疗效。方法:对16例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疼痛、功能障碍患者行一期翻修手术治疗并随访。结果:所有患者翻修手术伤口均愈合,随访3月至4年,患肢功能恢复满意。结论:人...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原因,探讨一期翻修手术方法并观察术后疗效。方法:对16例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疼痛、功能障碍患者行一期翻修手术治疗并随访。结果:所有患者翻修手术伤口均愈合,随访3月至4年,患肢功能恢复满意。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原因主要为假体松动、脱位、感染、排异反应等导致患髋疼痛、功能障碍。行翻修手术应彻底清理关节内异物和坏死组织,修复、重建骨缺损,重新植入恰当假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髋/外科学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椎管内肿瘤术后脑脊液漏的处理
11
作者 李少武 李展奇 李兴州 《吉林医学》 CAS 2011年第1期98-99,共2页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手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的原因以及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对椎管内肿瘤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1例拔管拆线后活动过早导致切口裂开并发脑脊液漏行再次手术治疗,2例拔管后切口...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手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的原因以及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对椎管内肿瘤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1例拔管拆线后活动过早导致切口裂开并发脑脊液漏行再次手术治疗,2例拔管后切口深部周围积液出现低热,经穿刺排放积液等处理而痊愈,33例拔管后经过保守疗法均获治愈。结论:经过合理的保守治疗可完全治愈术后脑脊液漏,无需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肿瘤 脑脊液漏 治疗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12
作者 方锋助 牒军 +1 位作者 李展奇 倪建龙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297-300,共4页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复发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PTED治疗的324例LDH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29例)与未复发组(295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TED治疗...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复发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PTED治疗的324例LDH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29例)与未复发组(295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TED治疗LDH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术前和术后3 d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复发组末次随访VAS评分和JOA评分均高于未复发组(均P<0.05)。复发组年龄≥50岁、有吸烟史、体重指数(BMI)≥24 kg/m~2、有糖尿病史、椎间盘退变等级为Ⅳ-Ⅴ级、突出类型为脱出或游离、突出节段为L_(3-4)和L_(4/5)、术后工作强度为久坐久站+重体力工作比例均高于未复发组,LDH病程长于未复发组,矢状面旋转程度、矢状面滑移程度和术后活动程度评分均高于未复发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50岁、吸烟史、糖尿病史、术后从事久坐久站+重体力工作、术后活动程度评分≥2.67分是PTED治疗LDH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33、1.670、1.557、1.726、1.642,均P<0.05)。结论:高龄、吸烟史、糖尿病史、术后从事久坐久站+重体力工作、术后活动程度过高是PTED治疗LDH后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 复发 视觉模拟量表 日本骨科协会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与单纯椎板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比较 被引量:9
13
作者 方锋助 牒军 李展奇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11期1419-1421,共3页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与单纯椎板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西安市第四医院骨科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期间收治的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分别接受经皮...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与单纯椎板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西安市第四医院骨科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期间收治的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分别接受经皮椎间孔镜与单纯椎板开窗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卧床时间,术前及术后6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法(VAS)进行疼痛评分,采用Oswest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功能评价,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卧床时间分别为(60.20±14.28) min、(11.40±3.45) mL、(0.89±0.28) cm、(9.42±3.28) h,均明显少于或短于对照组的(78.49±20.39) min、(68.39±27.29) mL、(3.52±1.06) cm、(22.41±6.59)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VAS评分及ODI评分分别为(1.29±0.44)分、(9.40±2.68)分和(1.45±0.65)分、(10.02±3.01)分,均较术前的(6.42±2.09)分、(32.10±5.29)分和(6.27±1.97)分、(33.42±6.72)分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83.33%,与对照组的87.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与单纯椎板开窗术均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但是前者具有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等优势,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 椎板开窗 疼痛 疗效
下载PDF
关节镜下双后内侧入路与后方直接入路治疗腘窝囊肿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方锋助 牒军 李展奇 《海南医学》 CAS 2022年第18期2377-2380,共4页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双后内侧入路与后方直接入路治疗腘窝囊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西安市第四医院骨科收治的208例腘窝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双后内侧入路组和后方直接入路组,每组104例。双...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双后内侧入路与后方直接入路治疗腘窝囊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西安市第四医院骨科收治的208例腘窝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双后内侧入路组和后方直接入路组,每组104例。双后内侧入路组患者采用经双后内侧入路囊肿切除治疗,后方直接入路组患者采用经后方直接入路囊肿切除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恢复情况,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Lysholm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auschning-Lindgren分级情况,以及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和囊肿复发情况。结果双后内侧入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49.01±4.30)min,明显长于对照组的(46.45±3.12)min,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术后6个月,双后内侧入路组Rauschning-Lindgren分级0~Ⅰ级率、Lysholm评分分别为94.23%、(87.27±5.42)分,明显高于后方直接入路组的85.58%、(82.45±4.67)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后内侧入路组术后6个月Rauschning-Lindgren分级Ⅱ~Ⅲ级率、VAS评分、囊肿复发率分别为5.77%、(1.70±0.29)分、1.92%;明显低于后方直接入路组的14.42%、(3.25±0.86)分、8.6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双后内侧入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8%,略低于后方直接入路组的4.8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双后内侧入路治疗腘窝囊肿相比于后方直接入路治疗虽手术时间稍长,但患者术后疼痛感较轻,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更好,其复发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腘窝囊肿 关节镜 双后内侧入路 后方直接入路 疼痛 关节功能 疗效
下载PDF
经皮全脊柱内镜下椎间孔入路和椎板间入路减压术治疗L_(5)-S_(1)侧隐窝狭窄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展奇 王贺 +2 位作者 谢昌达 王辰超 王新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4-158,共5页
目的比较经皮全脊柱内镜下椎间孔入路和椎板间入路减压术治疗腰5-骶1(L_(5)-S_(1))侧隐窝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0月诊断为L_(5)-S_(1)侧隐窝狭窄症的患者,根据前瞻、单盲、随机对照原则分为A、B两组,A组患者接受经... 目的比较经皮全脊柱内镜下椎间孔入路和椎板间入路减压术治疗腰5-骶1(L_(5)-S_(1))侧隐窝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0月诊断为L_(5)-S_(1)侧隐窝狭窄症的患者,根据前瞻、单盲、随机对照原则分为A、B两组,A组患者接受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减压术(PETD),B组患者经皮椎板间入路内镜下减压术(PEID),手术由本中心同一高年资、脊柱内镜技术成熟的外科医师完成。记录手术时间、C臂放射次数、住院天数、术前及术后3 d、1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的下肢VAS评分、ODI指数、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疗效。通过CT检查记录术前、术后1年骨性侧隐窝角度。结果共95例患者(A组:n=48;B组:n=47)符合条件均顺利完成手术并接受至少1年的随访,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C臂放射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1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的下肢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两组患者术后3 d、1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但两组间同时间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末次随访时的手术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随访骨性侧隐窝角度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ID与PETD是治疗L_(5)-S_(1)侧隐窝狭窄症的有效手术方式,且均可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全脊柱内镜 椎间孔入路 椎板间入路 腰5-骶1侧隐窝狭窄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下应用骨凿技术减压治疗老年单侧腰椎侧隐窝狭窄的疗效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贺 谢昌达 +1 位作者 王辰超 李展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13-816,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下应用骨凿技术减压治疗老年单侧腰椎侧隐窝狭窄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9年7月年龄>60岁且因单侧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接受经皮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手术的患者46例,收集患者术前、术后的VAS评分...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下应用骨凿技术减压治疗老年单侧腰椎侧隐窝狭窄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9年7月年龄>60岁且因单侧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接受经皮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手术的患者46例,收集患者术前、术后的VAS评分、ODI指数及改良MacNab疗效等指标评估疼痛、腰椎功能及患者满意度,比较术前、术后CT侧隐窝矢状径评估侧隐窝减压情况。随访至少1年并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 46例患者均接受随访,随访时间17~42个月,1例出现硬脊膜撕裂,2例出现一过性神经根刺激症状,无其他并发症。所有患者末次随访的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及ODI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疗效评估结果显示,优良率91.3%(优38、良4、可4)。骨性侧隐窝矢状径(mm)术后1年较术前显著改善(4.22±1.25 vs. 2.71±0.57,t=6.354,P<0.001)。矢状径平均增加55.8%。结论经皮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下应用骨凿技术减压治疗老年单侧侧隐窝狭窄可获得良好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隐窝狭窄症 椎间孔入路 骨凿技术 经皮脊柱内镜 老年患者
下载PDF
VSD联合腓肠肌肌瓣治疗小腿复杂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6
17
作者 曹斌 李少武 +2 位作者 李展奇 李兴洲 郑轶 《实用骨科杂志》 2011年第4期379-381,共3页
目的探讨小腿复杂多发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对地震伤后小腿多发软组织缺损造成骨外露,钢板外露的病患5例,经清创,腓肠肌肌瓣转移,封闭负压引流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覆盖创面7~10 d后行中厚皮片植皮治疗。结果移植肌... 目的探讨小腿复杂多发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对地震伤后小腿多发软组织缺损造成骨外露,钢板外露的病患5例,经清创,腓肠肌肌瓣转移,封闭负压引流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覆盖创面7~10 d后行中厚皮片植皮治疗。结果移植肌瓣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3~6个月,骨折愈合,伤口无感染。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10个月,平均7.5个月。膝踝关节功能无明显障碍,负重行走肢体无变形,无并发症。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20d。结论 VSD技术联合腓肠肌肌瓣是治疗小腿复杂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D 腓肠肌肌瓣 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4
18
作者 张峰 牒军 +2 位作者 曹斌 李展奇 陈明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5年第17期3294-3296,共3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固定方法治疗,实验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固定加局部中药外敷治疗...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固定方法治疗,实验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固定加局部中药外敷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腕部功能恢复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患肢腕部功能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76.66%)明显高于对照组(6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能够有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明显改善患者的腕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疗法 桡骨远端骨折 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固定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