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1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溶致液晶体系研究及其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
作者 李干佐 肖洪地 +2 位作者 李英 牟建海 王连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8-111,共4页
研究了石油磺酸盐 /正戊醇 /水的三元体系和石油磺酸盐 /癸烷 /正戊醇 /水的拟三元体系相图中的液晶区域 ,揭示了不同组分对液晶区域大小的影响以及液晶的流变性和液晶的结构 .在三次采油中 ,用六角状溶致液晶体系代替三元复合驱体系进... 研究了石油磺酸盐 /正戊醇 /水的三元体系和石油磺酸盐 /癸烷 /正戊醇 /水的拟三元体系相图中的液晶区域 ,揭示了不同组分对液晶区域大小的影响以及液晶的流变性和液晶的结构 .在三次采油中 ,用六角状溶致液晶体系代替三元复合驱体系进行化学驱油 ,虽然驱油效率更高 ,但需要进一步降低液晶驱油体系的成本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致液晶 采收率 相图 化学驱油 三次采油 石油磺酸盐 正戊醇 癸烷 三元体系
下载PDF
双子表面活性剂Dynol-604溶液的动态表面张力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李干佐 陈文君 +2 位作者 顾强 李英 葛尚正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2117-2120,共4页
通过测定双子表面活性剂 Dynol-6 0 4的动态表面张力 ( DST) ,研究了温度和浓度等对其 DST的影响 ,详细表征了 DST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计算了动态表面张力的各种参数 ( ti,t*,tm,R1 /2 ) .结果表明 ,其表面张力降低迅速 ,γm 值也很低 .... 通过测定双子表面活性剂 Dynol-6 0 4的动态表面张力 ( DST) ,研究了温度和浓度等对其 DST的影响 ,详细表征了 DST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计算了动态表面张力的各种参数 ( ti,t*,tm,R1 /2 ) .结果表明 ,其表面张力降低迅速 ,γm 值也很低 .探讨了上述参数的物理意义和变化规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子表面活性剂 Dynol-604溶液 动态表面张力 温度 浓度
下载PDF
新型驱油用表面活性剂天然混合羧酸盐 被引量:31
3
作者 李干佐 沈强 +1 位作者 郑立强 毛宏志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7-59,63,共4页
本文是一篇专论,介绍了天然混合羧酸盐的原料(油脂下脚料),界面活性及抗二价离子的能力,简述了ASP三元复合驱油体系配方筛选方法,介绍了针对我国不同酸值原油研制的含天然混合羧酸盐的3个ASP典型配方。
关键词 羧酸盐 表面活性剂 ASP 三元复合驱油 化学驱油
下载PDF
中相微乳液的形成和特性 (Ⅰ)醇和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被引量:32
4
作者 李干佐 宋淑娥 +1 位作者 王秀文 林元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1991年第4期296-301,共6页
在十二烷基磺酸钠(简称AS)—醇—正庚烷—盐水体系中,它们能形成多相区微乳液,即中相微乳液与过剩盐水相和过剩油相达到三相平衡.本文系统地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的浓度(0.5—6.0%),醇的种类(正丙醇,正丁醇、正戊醇、正已醇)和其浓度(1.0-8.... 在十二烷基磺酸钠(简称AS)—醇—正庚烷—盐水体系中,它们能形成多相区微乳液,即中相微乳液与过剩盐水相和过剩油相达到三相平衡.本文系统地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的浓度(0.5—6.0%),醇的种类(正丙醇,正丁醇、正戊醇、正已醇)和其浓度(1.0-8.0%)对该体系的中相微乳液的形成和其特性的影响。这些特性(最佳含盐量S,盐宽△S,增溶参数,界面张力等),对提高三次采油的驱油效率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得到一些规律,并从理论上探讨,这对三次采油是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 形成 特性 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相微乳液的形成和特性 被引量:16
5
作者 李干佐 郝京诚 +2 位作者 李方 刘尚营 汪汉卿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553-557,共5页
The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middle phase microemulsions can form in tetradecane pyridinium bromide/alcohol/n-heptane/brine systems. The phase behaviour was investigated by using concentration scanning and interfacia... The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middle phase microemulsions can form in tetradecane pyridinium bromide/alcohol/n-heptane/brine systems. The phase behaviour was investigated by using concentration scanning and interfacial tension methods. The form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ddle phase microemulsions are affected obviously by the concentrations of TPB from 0.5 % to 6.0 %, the concentrations of n-butanol from 2.0 to 7.0 % and the n-alcohols from C3H7OH to C5H11 OH.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ystems with TPB and sodium dodecyl sulfonate (AS) is also discussed. Some rules are worked ou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 界面张力 TPB 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CPDB/正丁醇/正辛烷/水体系溶致液晶的^2HNMR和DSC法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干佐 郝京诚 +3 位作者 郑立强 李方 郝树萱 汪汉卿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595-598,共4页
测定了溴化十六烷基吡啶/正丁醇/正辛烷/水体系的相平衡.在液晶区域选取样品点,用2HNMR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并与液晶纹理相对照研究了该区域的相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下,随着含水量的增加,体系从单一的W/O型微... 测定了溴化十六烷基吡啶/正丁醇/正辛烷/水体系的相平衡.在液晶区域选取样品点,用2HNMR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并与液晶纹理相对照研究了该区域的相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下,随着含水量的增加,体系从单一的W/O型微乳液→微乳液和层状液晶共存→层状液晶与六角状液晶共存→层状、六角状与六角状向立方状过渡晶型的三相共存→立方状→O/W型微乳液过渡.在组成固定情况下,研究了该体系液晶相结构随温度升高所发生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吡啶 溶致液晶 丁醇 辛烷 NMR DSC
下载PDF
寻找最佳中相微乳液配方的方法研究——正交试验设计和方程系数法 被引量:9
7
作者 李干佐 陈庆平 +5 位作者 刘木辛 林元 舒延凌 张梅凤 宗海鹏 苏学义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68-76,共9页
以石油磺酸盐(3A)为表面活性剂,应用正交试验设计和方程系数法开展了微乳液驱油体系的配方研究。正交试验设计法能在较短时间内给出配方,所得配方的表面活性剂浓度为2%(稀体系的规定指标),体系的两个界面张力均达到超低(3.30×10~4m... 以石油磺酸盐(3A)为表面活性剂,应用正交试验设计和方程系数法开展了微乳液驱油体系的配方研究。正交试验设计法能在较短时间内给出配方,所得配方的表面活性剂浓度为2%(稀体系的规定指标),体系的两个界面张力均达到超低(3.30×10~4mN/m),增溶参数为12,室内驱油效率为94.6%。对于方程系数法,不同的基醇和追加醇所对应的方程不同。基醇为水溶性醇时,lnS~*=ln〔-0.198(A)+f′(ACN)-0.0481(C_s-3.15)〕+0.019(t-28);基醇为油溶性醇时,ln〔S~*+0.0481(C_s—3.15)〕=0.212(ACN)+f′(A)+0.019(t-28)-2.37。以原油为油相时,用上述方程能得到满意的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相微乳 正交试验设计 方程系数 石油磺酸盐 驱油体系 驱油效率 界面张力 微乳液 增溶参数 驱油机理
下载PDF
硅氧烷表面活性剂 (Ⅰ)结构、特性和合成(待续)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干佐 刘少杰 +1 位作者 肖洪地 孙明宇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9-52,共4页
硅氧烷表面活性剂是最成功的一组表面活性剂,它们优异的表面活性不仅在水体系中,而且还存在有机介质中。系统介绍了这类表面活性剂结构、分类、基本特性和合成路线。
关键词 硅氧烷 表面活性剂 结构 分类 合成 泡沫稳定剂
下载PDF
天然混合羧酸盐驱油剂在中原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干佐 顾强 +7 位作者 毛宏志 郑立强 徐桂英 陈锋 甄维胜 雷霆 毕海峰 郭东方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46-349,共4页
针对中原胡状油田原油含蜡量高 ,胶质沥青质含量高 ,水矿化度高、Ca2 +、Mg2 +离子含量的特点 ,筛选出天然混合羧酸盐SD复合驱配方体系。现场单井吞吐和井组区块驱油试验都获得了成功并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投入产出比为 1∶3— 5。
关键词 天然气混合羟酸盐 表面活性剂 配方 驱油剂
下载PDF
开发天然羧酸盐在油田中应用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干佐 徐桂英 +2 位作者 毛宏志 李方 刘少杰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6-30,共5页
天然羧酸盐在我国有丰富的资源,并且混合天然羧酸盐价格便宜,有很好的界面活性和抗二价金属离子的能力。本文还阐明它们在钻井泥浆,油田开采等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 混合羧酸盐 羧酸盐 表面活性剂 油田开发
下载PDF
天然混合羧酸盐在三次采油和稠油降粘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1
作者 李干佐 牟建海 +1 位作者 陈锋 徐军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25-28,共4页
介绍由天然油脂下脚料制成的天然混合羧酸盐的性能,重点叙述了它作为表面活性剂与碱和聚合物组成三元复合驱油体系,在三次采油时,对不同酸值和不同水质的原油,采用不同配方的驱油体系和现场试验增产原油的情况,同时介绍了天然混合羧酸... 介绍由天然油脂下脚料制成的天然混合羧酸盐的性能,重点叙述了它作为表面活性剂与碱和聚合物组成三元复合驱油体系,在三次采油时,对不同酸值和不同水质的原油,采用不同配方的驱油体系和现场试验增产原油的情况,同时介绍了天然混合羧酸盐可以降低高稠油粘度,用于稠油的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混合羧酸盐 三次采油 稠油 降粘 应用 降粘剂 羧酸盐 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吐温80的复合驱油体系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干佐 刘杰 +2 位作者 吕锋锋 水玲玲 郑利强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7,共7页
针对胜利孤东油田的实际情况,通过相态试验、动态界面张力测定、吸附与模型驱油试验,研究了Tween80/复碱/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复合驱油体系的性能,得到ASP复合驱油体系配方(w/%):0 3Tween80(S)+1 0复碱(m(Na2CO3)∶m(NaHCO3)=1∶1)(A)+0 ... 针对胜利孤东油田的实际情况,通过相态试验、动态界面张力测定、吸附与模型驱油试验,研究了Tween80/复碱/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复合驱油体系的性能,得到ASP复合驱油体系配方(w/%):0 3Tween80(S)+1 0复碱(m(Na2CO3)∶m(NaHCO3)=1∶1)(A)+0 1HPAM(3530S)(P)。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复合驱油体系能与胜利孤东油田原油形成中相乳状液,动态表面张力为10-4mN/m数量级,是一种优良的驱油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吐温80 复合驱油体系 研究 采收率 胜利油田
下载PDF
含有十二烷基酚聚氧乙烯(10)醚的溶致液晶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干佐 翟利民 +2 位作者 任学贞 郝树萱 隋华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0期992-999,共8页
本文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TX-10)/苯乙烯/水组成的三元体系为研究对象,绘制了三元相图,选取液晶区域作为研究对象,配制系列样品,摄制了纹理照片,用小角X光衍射法测定了液晶中各种组分变化时的层间距... 本文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TX-10)/苯乙烯/水组成的三元体系为研究对象,绘制了三元相图,选取液晶区域作为研究对象,配制系列样品,摄制了纹理照片,用小角X光衍射法测定了液晶中各种组分变化时的层间距,并结合^2HNMR谱图和纹理照片的对照以及互为补充的分析,为精确区分液晶结构提供了新的途径。这不仅对于基础理论研究,同时对于日用化工和三次采油都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致液晶 TX-10 苯乙烯 相图
下载PDF
适用于大庆油田的天然混合羧酸盐ASP驱油体系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干佐 陶诚 +3 位作者 顾强 徐桂英 田根林 胡雅礽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41-344,392,共5页
针对酸值为0.1 mg KOH/g 的大庆原油,通过相态研究和界面张力测定进行配方初选,通过稳定性测定进行配方调整,得到了以天然混合羧酸盐SDC为表面活性剂的ASP三元复合驱油体系:1 .2% 复碱( 质量比1∶1 的Na... 针对酸值为0.1 mg KOH/g 的大庆原油,通过相态研究和界面张力测定进行配方初选,通过稳定性测定进行配方调整,得到了以天然混合羧酸盐SDC为表面活性剂的ASP三元复合驱油体系:1 .2% 复碱( 质量比1∶1 的Na2CO3 + NaHCO3)+ 0.6% SDC5+ 0 .5% 植物胶( 苎麻胶) + 0 .16% HPAM( BP7) 。此体系与大庆原油间的最低瞬时界面张力为5 .93 ×10- 4 mN/m 。在室内用两种填砂管模型进行驱油实验,得到的采收率为18 .8 % 和19.1 % ( OOIP),注入1 g SCD5 驱出原油138.3 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羧酸盐 ASP 驱油体系 复合驱油 化学驱油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与高分子化合物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7
15
作者 李干佐 隋卫平 +1 位作者 徐桂英 曾宪诚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7-31,共5页
在阅读五十多篇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数种典型表面活性剂与高分子化合物混合体系性质的讨论,总结了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与高分子化合物相互作用的规律,并对其作用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论述。本文不仅阐明了近四十年来这个领域的研究进... 在阅读五十多篇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数种典型表面活性剂与高分子化合物混合体系性质的讨论,总结了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与高分子化合物相互作用的规律,并对其作用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论述。本文不仅阐明了近四十年来这个领域的研究进展概况,并介绍了有关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为读者今后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高分子化合物 相互作用
下载PDF
天然混合羧酸(盐)复合驱油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李干佐 林元 +5 位作者 徐桂英 王秀文 李文勇 苏红梅 戴大地 李锡忠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61-65,共5页
研究了天然混合羧酸(盐)复合驱油溶液与大庆、胜利原油构成的体系的界面性质,考察了Na2Co3、NaHCO3、NaCl、HPAM、助表面活性剂对体系界面性质的影响,提出了复合驱油体系的配方。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混合羧酸(... 研究了天然混合羧酸(盐)复合驱油溶液与大庆、胜利原油构成的体系的界面性质,考察了Na2Co3、NaHCO3、NaCl、HPAM、助表面活性剂对体系界面性质的影响,提出了复合驱油体系的配方。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混合羧酸(盐)可使复合驱油溶液与大庆或胜利原油之间的界面张力降至超低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 复合驱油 混相驱油 羧酸盐
下载PDF
碳氟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中相微乳液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干佐 马成松 +2 位作者 沈强 郝京诚 汪汉卿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13-319,共7页
全氟辛酸钠(OBS)/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正丁醇/正丙醇-油-盐水体系能形成多相微乳液,本文应用正交试验设计寻找了最佳中相微乳液体系组成,然后系统地研究了含盐量、表面活性剂总浓度,醇总浓度,油的种类对该体系中相微乳液的形成... 全氟辛酸钠(OBS)/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正丁醇/正丙醇-油-盐水体系能形成多相微乳液,本文应用正交试验设计寻找了最佳中相微乳液体系组成,然后系统地研究了含盐量、表面活性剂总浓度,醇总浓度,油的种类对该体系中相微乳液的形成,相态和其特性参数的影响.并且应用红外光谱对微乳液的微观结构进行了测定.最后还对碳氢表面活性剂和碳氢/碳氟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进行了比较.本文结果对三次采油和日用化工等领域的应用以及对理论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氟表面活性剂 中相微乳液 表面活性剂 微乳液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9
18
作者 李干佐 隋华 朱卫忠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4-26,共3页
根据美国71届胶体和界面科学会议论文,评述近年来表面活性剂学科发展趋势,介绍一些新的概念和新的方法。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进展 动态
下载PDF
Tween80表面活性剂复合驱油体系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干佐 林元 +6 位作者 王秀文 舒延凌 张淑珍 毛宏志 曹绪龙 李克彬 王宝瑜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52-156,共5页
针对胜利孤东油田的实际情况,通过相态试验、动态界面张力测定、吸附与模型驱油试验,研究了Tween80/碱/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复合驱油体系的性能,提出了复合驱油体系配方:0.3%Tween80+1%碱(Na2CO3∶N... 针对胜利孤东油田的实际情况,通过相态试验、动态界面张力测定、吸附与模型驱油试验,研究了Tween80/碱/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复合驱油体系的性能,提出了复合驱油体系配方:0.3%Tween80+1%碱(Na2CO3∶NaHCO3=1∶1)+0.1%PHPAM(3530S)。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复合驱油体系能与胜利孤东油田原油形成中相乳状液,动态界面张力为10-4mN/m数量级,是一种较好的驱油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复合驱油 化学驱油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溶液的动态表面张力与吸附动力学研究(续完)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干佐 牟建海 隋华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8-33,共6页
This review covers equilibrium and dynamic aspects of surface tension and adsorption,primarily of single non micellar or premicellar and micellar surfactants at the air/water interface.Equilibrium tension data have be... This review covers equilibrium and dynamic aspects of surface tension and adsorption,primarily of single non micellar or premicellar and micellar surfactants at the air/water interface.Equilibrium tension data have been related to the Langmuir adsorption equilibrium isothem and the Gibbs isothem.A minute description of the measurement and the curve analysis of the dynamic surface tension is given.Dynamic adsorption models with the diffusioncontrolled and mixed kinetic mechanisms are discussed in some detail and applied to several sets of data.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s,inferred from dynamic tension data,and kinetic adsorption parameters,derived from application of the models to the data,are presented and critically evaluated.The adsorption of most of the surfactants examined is slower than predicted by diffusion controlled models.Exceptions are mostly non ionic surfactants and certain alcoho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溶液 表面张力 吸附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