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现代化理论的样态审视--兼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明基因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建肖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34-141,共8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它迥异于生态现代化理论看待人与自然关系时的二元论思维方式,扬弃了生态现代化理论把资本增殖作为目标驱动的价值设定,超越了生态现代化理论所秉持的技术工具论倾向,以及逾胜了生态...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它迥异于生态现代化理论看待人与自然关系时的二元论思维方式,扬弃了生态现代化理论把资本增殖作为目标驱动的价值设定,超越了生态现代化理论所秉持的技术工具论倾向,以及逾胜了生态现代化理论所嵌藏的西方中心主义立场,蕴涵着人与自然界内在同一的理念导向、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系统性的思维方法以及多元共治的多边主义等文明基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对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中国化阐释和时代化发展,对生态现代化道路探索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以及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积极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现代化理论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文明基因
下载PDF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的生态蕴涵及新文明价值
2
作者 李建肖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3-23,117,共12页
共同富裕与生态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指征,其耦合性研究能解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在机理。从发轫逻辑看,马克思对财富范畴的生态阐释、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公共性、经济社会发展动力的生态化转型及资源禀赋差... 共同富裕与生态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指征,其耦合性研究能解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在机理。从发轫逻辑看,马克思对财富范畴的生态阐释、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公共性、经济社会发展动力的生态化转型及资源禀赋差异加剧的区域经济失衡等构成“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嵌套生态蕴涵的缘由依据;从践履路径看,生态化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需秉持崇尚绿色发展的现代化观,以生态生产力为持续性动力支撑,完善自然资源资产的全民所有权并细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补偿机制;从文明价值看,厚植生态蕴涵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表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能够摆脱资本宰治,追求共同富裕与生态文明同频共振,创造出异于资本主义文明的新文明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资本批判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平台资本主义的三维透视及理论评析
3
作者 李建肖 《工会理论研究》 2023年第4期15-25,共11页
平台资本主义以生产资料数据化、生产与流通过程加速化、劳动组织弹性化、剩余价值褫夺泛在化及运行形象政治化等策略实现资本积累。在系统化的宰制机制下,资本主义社会日渐成为资本全过程剥削劳动的“赛博工厂”,资本主义劳资关系也表... 平台资本主义以生产资料数据化、生产与流通过程加速化、劳动组织弹性化、剩余价值褫夺泛在化及运行形象政治化等策略实现资本积累。在系统化的宰制机制下,资本主义社会日渐成为资本全过程剥削劳动的“赛博工厂”,资本主义劳资关系也表现为全景异化,具有剥削遮蔽性强化、劳动过程数字泰勒主义显化、阶级收入差距与国际数字鸿沟扩大化、工人阶级内部分化和工人运动离散化等特征。这意味着资本主义国家的平台资本主义既无助于工人阶级的境遇改善,也无法规避生产过剩等导致的经济危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背景下,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规制防范资本在平台经济中的无序扩张与野蛮生长,有效发挥中国工会组织依法维护平台劳动者劳动权益的独特优势,推动我国平台经济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资本主义 资本积累 劳资关系 内在悖论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变迁的动力机制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建肖 刘佳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6年第2期113-116,共4页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革,这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内在矛盾是推动变革的原始动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理论的自我完善是推动变革的基本支撑力,高校思想政治...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革,这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内在矛盾是推动变革的原始动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理论的自我完善是推动变革的基本支撑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环境变迁和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引入是推动变革的社会动力。明晰这一变化的动力机制与内在机理,对于推进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 动力机制
下载PDF
重新理解自然辩证法的革命性--兼驳关于自然辩证法革命性的质疑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建肖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9-24,共6页
西方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学”的部分学者认为自然辩证法是实证主义的叙事方法,是唯心主义和自然主义的理论变奏,指责自然辩证法不具有革命性。这种误解的根源在于将自然辩证法局限为“自然界的辩证法”,忽视恩格斯强调的“自然科学的... 西方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学”的部分学者认为自然辩证法是实证主义的叙事方法,是唯心主义和自然主义的理论变奏,指责自然辩证法不具有革命性。这种误解的根源在于将自然辩证法局限为“自然界的辩证法”,忽视恩格斯强调的“自然科学的辩证法”及人的实践,从而陷入了人与自然界、自然界与社会历史二元论的逻辑窠臼。探寻自然辩证法的理论形态,阐明自然辩证法的现实性与历史性,揭示自然辩证法指明资本主义社会历史限度的革命旨归,是重新理解自然辩证法革命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辩证法 革命性 实践 理论形态 资本主义社会历史限度
下载PDF
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生态线索及当代启示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建肖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3期131-137,共7页
列斐伏尔基于日常生活的微观视域,通过批判资本主义消费社会、空间生产和技术,勾勒出一条考察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人与自然关系的逻辑线索。但列斐伏尔把日常生活作为总体意识培育的新平台,试图通过节日复兴的文化策略和消费、空间与... 列斐伏尔基于日常生活的微观视域,通过批判资本主义消费社会、空间生产和技术,勾勒出一条考察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人与自然关系的逻辑线索。但列斐伏尔把日常生活作为总体意识培育的新平台,试图通过节日复兴的文化策略和消费、空间与技术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弥合人与自然界断裂的生态方案具有浪漫主义倾向。在与其比较的视域下,立足于中国的生态现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应该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丰富性需要为最终指向,促进社会价值观转型,同时坚持以人民主体、生态效应与经济发展并重的整体性现代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斐伏尔 人与自然 日常生活批判 文化策略 政治经济学批判 现代化
下载PDF
马克思生态美学思想的三重视域及生态美育启示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建肖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0年第11期4-8,共5页
马克思通过批判和扬弃黑格尔把自然美理解为理念的感性显现和费尔巴哈把自然美理解为感性直观的二元论,基于人的感性对象性活动建构了观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美学理论,彰显了生态整体主义的美学趋向;通过揭露资本价值观对人的审美... 马克思通过批判和扬弃黑格尔把自然美理解为理念的感性显现和费尔巴哈把自然美理解为感性直观的二元论,基于人的感性对象性活动建构了观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美学理论,彰显了生态整体主义的美学趋向;通过揭露资本价值观对人的审美价值观的侵蚀、异化劳动对劳动者审美能力剥夺的事实,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审美能力丧失的可悲现象;最后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不合理的社会关系批判,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生态审美危机的制度根源,形成了丰富的生态美学思想。我国新时代生态美育必须以马克思的生态美学思想为理论指导,坚持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审美价值遵循、以培育人的审美能力为重要实践向度和以建构生态平等关系为关键实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学 生态整体主义 生态审美 生态平等 生态美育
下载PDF
北戴河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现状与相关对策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建肖 《河北林业科技》 2005年第4期183-184,共2页
关键词 古树名木资源 北戴河 相关对策 保护管理 现状 树木生长 生态环境 风景名胜区 年平均温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